“空城计”的故事
空城计故事
![空城计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e3b9fc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6.png)
空城计故事在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有一位聪明而机智的将军,他名叫诸葛亮。
这位将军精通兵法战略,智勇双全,被誉为“千里眼、顺风耳”,是刘备的谋士和忠实的朋友。
在一个秋日的黄昏,诸葛亮突然接到了一份密报,告知敌国曹操派遣大军进攻了荆州,刘备手下的士兵已经无法抵挡曹军的猛烈攻势。
面对眼前的局势,诸葛亮决定使用一种被称为“空城计”的计策,以期能阻止曹军的进攻。
诸葛亮赶紧召集了刘备和其他将领们开会商讨对策。
他告诉众人,曹军来势汹汹,结果可能是不可挽回的。
然而,如果我们按照老百姓的习惯行事,留下一个空城,会使曹军感到恐惧,并产生疑虑。
毕竟,曹操不敢轻易攻击一个看似空无一人的城市。
听到诸葛亮的计策,刘备和众将领都非常惊讶,有人表示担忧,担心这个计策太冒险。
但诸葛亮并不为所动,他说服刘备说:“曹操骄傲自大,立下大功之后,绝对不会轻易撤退。
只要我们坚守城池,曹操必然会被焦虑和恐惧所困扰。
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特殊手段营造出一个看似空无一人的城池,从而让曹军望而却步。
”众将领虽然心有不安,但出于对诸葛亮的信任,他们最终同意执行这个计策。
于是,大家分工合作,开始紧急准备。
诸葛亮亲自负责筹备虚张声势,他对城外士兵传下命令,要求每天都要放响城炮,不断引起敌人的注意。
与此同时,城内的兵马全部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并让市井之人每天在城墙上来回穿梭,树立集市、烧火、晒衣的假象,让外人看上去仿佛是一个繁华、人满为患的城市。
一天夜晚,曹军终于抵达了荆州城。
他们远远望去,只见城墙上灯火通明,烟气袅袅,隐约可以听到人声喧嚣。
曹军感到非常惊奇,虽然他们是为了攻下荆州而来,但面对这样一座看似(与人满为患相反)繁华的城市,曹操却犹豫了。
他不敢贸然进攻,而是决定暂时驻扎城外。
就这样,几天过去了,曹军一直没有进攻的迹象。
他们每日准备攻城的准备工作,但却始终没有动手。
曹操越来越感到疑惑,他开始怀疑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他派人潜入城中进行侦查,却发现城内空无一人,只有几个行人忙碌地来回走动。
三国演义的空城计故事
![三国演义的空城计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83649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b.png)
三国演义的空城计故事
话说那时候,诸葛亮带着蜀军出去打仗,把街亭这地儿交给马谡守着。
这马谡不靠谱啊,结果街亭就丢了。
这可坏了大事儿了,诸葛亮这边还没来得及撤呢,司马懿就带着大军呼呼啦啦地朝他这儿杀过来了。
诸葛亮当时身边没多少兵啊,就那么点儿老弱残兵,这要是真打起来,那可就是鸡蛋碰石头,得被司马懿打得屁滚尿流。
可诸葛亮是谁呀?那是超级聪明的人。
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他就叫手下人把城门大开,然后自己呢,跑到城楼上,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拿着把琴就开始弹起来了。
旁边还安排了几个小书童,拿着扫帚在那儿假装扫地,那模样悠闲得很。
司马懿的大军到了城前,看到这场景都懵了。
司马懿心里想啊:“这诸葛亮葫芦里卖的啥药?这城门大开,他还在城楼上弹琴弹得这么淡定,肯定有埋伏啊。
”他可知道诸葛亮这人鬼点子多,说不定这城里到处都是陷阱,就等着他进去呢。
司马懿这越想越害怕,虽然他手底下兵多将广的,可就是不敢进城。
最后啊,他一咬牙,带着兵扭头就走了。
诸葛亮就这么用一座空城,把司马懿给吓跑了,你说这是不是超级厉害?这空城计啊,就成了诸葛亮智慧的经典代表啦。
空城计故事简介
![空城计故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bbbb9b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b.png)
空城计故事简介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诸葛亮的谋士,他精通兵法,智谋过人,被誉为“卧龙”。
在他的智慧指引下,刘备成功建立了蜀汉,成为了一代霸主。
而其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便是他巧用“空城计”战胜了曹操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欲攻取荆州。
而此时刘备和诸葛亮已经撤往白帝城,为了阻止曹操的进攻,诸葛亮决定采用“空城计”。
诸葛亮派出心腹将领赵云在城外巡逻,故意让曹军发现,引诱曹操进攻。
而白帝城内却是门庭冷落,空无一人。
曹操见状大喜,以为蜀军已经溃败,不敢进攻,只派一小部分兵力进城巡视。
而此时,城内的士兵们早已藏匿在暗处,准备待机出击。
诸葛亮亲自率领精兵在城中设下埋伏,等待曹操进城后再发动攻击。
果然,曹操进城后,城内的蜀军如狼似虎,一举歼灭了曹操的精锐部队,曹操只得败走。
这一计谋,不仅让曹操吃了大亏,也展现了诸葛亮高超的军事智慧。
他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心理,让曹操自己吓唬了自己,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空城计”成为了古代兵法中的一大经典,也是诸葛亮智慧的象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战争中的智慧远比兵力重要,善于用计谋战胜对手,比直接对敌人进行冲突更能节省资源,取得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诸葛亮的“空城计”,在工作和生活中善于运用智慧,善于用策略解决问题。
有时候,不一定需要直接对抗,而是可以巧妙地利用对手的心理,让对手自乱阵脚,从而取得胜利。
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运用智慧,做到化解危机,化解矛盾。
总之,“空城计”故事告诉我们,智慧胜过武力,善于用智慧去解决问题,才是明智之举。
希望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够像诸葛亮一样,善用智慧,取得更多的胜利。
空城计故事
![空城计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204bfd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3.png)
空城计故事篇一:在古代中国的一个小城镇里,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年轻将军叫做诸葛亮。
他聪明绝顶,才智出众,被人们称为“卧龙先生”。
他懂得许多战略策略,常常为国家出谋划策。
有一天,敌军大将司马懿率领大军进攻这个小城镇。
当小城镇的守军得到了敌军即将到来的消息后,都感到非常害怕和无助,因为敌人实力强大,小城镇的守军自己根本无力抵挡。
尤其是城主,更是坐立不安,忧心忡忡。
但是诸葛亮并不担心,他决定利用一种策略来应对这次危机。
于是他在晚上和城主商讨计划。
他提议将所有的军士撤离城镇,只留下一个人在城市里守卫。
这个人需要在城墙上张灯结彩,装扮得像一座灿烂的宴会闹市。
城主听完后,感到非常吃惊。
他问:“大人,这样真的可以吗?敌军不会发现我们的计策吗?”诸葛亮微笑着回答:“这是一招空城计,我们让敌军看到这样繁忙热闹的景象,他们会以为我们有很强大的后援部队,因此不敢冒然攻城。
”城主听后,虽然仍然有些担心,但是也觉得这个计策非常巧妙。
于是他同意了诸葛亮的建议,并且立刻行动起来。
第二天,敌军司马懿果然率领大军进攻了小城镇。
当他们看到城中灯火通明,欢声笑语的场景时,不禁感到非常吃惊。
他们以为城中一定有大军守卫,因此犹豫不决,没有立即进攻。
司马懿下令派人侦察敌情,结果发现城中果然只有一个人牵制,而其他的军人早已离开。
司马懿急忙撤退,因为他不敢轻易碰鼓山中的诸葛亮。
他心想:这个人策略高明,城中可能还有埋伏军队,我不能贸然行事。
果然,诸葛亮的空城计成功了,小城镇成功地守住了敌军的袭击。
所有人都为诸葛亮的智慧和计谋感到惊叹。
从此以后,空城计成为了一种智慧的化身,被人们广为流传和学习。
人们认识到: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可以利用巧妙的计策和策略来获得胜利。
只要我们智慧过人,就能够化险为夷,战胜强敌,守住家园。
篇二: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个叫孟获的山太君。
他占据了一座名叫祁山的地方,自称是祁山之主,四处劫掠,威风凛凛。
虽然孟获实力强大,但他的统治受到了很多人的不满和反对。
空城计 故事
![空城计 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eec325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11.png)
空城计故事
空城计故事:
三国时期,魏蜀之战,魏平西都督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
诸葛亮因马谡大意失街亭正自责用人不当。
此时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不巧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难以回来,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
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
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城门大开,几个老兵在扫地,耳听诸葛亮琴声镇定不乱,心中疑惑,不敢贸然进城,自退二十里路观察。
及至探明实情返回时,赵云率大军已到,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之计。
这个故事反映了诸葛亮的机智和神机妙算。
通过使用空城计,他成功地迷惑了敌人并保住了城池。
现在人们仍把“空城计”当成一种掩饰空虚的计谋。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打败自己的人往往是自己,凡事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虚假的表象所蒙骗。
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内容
![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2a1d4d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4.png)
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内容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之一,诸葛亮曾经使用过,那么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说到空城计,就不得不先提下马谡。
话说当日马谡受诸葛亮之命,镇守蜀国要地街亭。
诸葛亮本来十分信任马谡,认为其是难得一见的良将,然而马谡却过分轻敌,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打败马谡的司马懿并没有浅尝辄止,而是继续挥师前进,没有给蜀军留一丝喘气之力。
此时属下来报,诸葛孔明此时正在西城。
司马懿听后仰天长笑不止,孔明啊孔明,你今日死期已至,哈哈哈哈,看我如何取你狗命。
司马懿对副官说道,传令下去,所有兵马加快速度。
不消片刻,魏军十万人马已经行至西城城下。
但眼前的一幕却让司马懿惊呆了。
他本以为诸葛亮此时正在号集手下布防工事,满城应该一副御敌的状态。
眼前的事实是西城面前空无一人,无任何防御措施。
远远望去,诸葛亮正悠悠然坐于城墙之上。
旁边立有两个书童,一个手持拂尘,正在帮诸葛亮拂琴。
副官见状,喜出望外:将军,此时不攻,更待何时?我们杀了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
司马懿一脸阴沉,默默说道:不急。
副官不解:将军此话何意?现在城中无一守军,末将冲上去,定能活捉他诸葛孔明。
司马懿说道,他诸葛孔明何等聪慧狡诈之人,我十万大军压境,他怎么会如此束手就擒?将军意思是其中有诈?必然有诈!末将先率一队人马过去刺探个究竟,将军稍后。
万万不可,孔明能如此安坐城上,城下定有机关重重,城门之后必然伏有重兵。
副官听后面露骇色。
司马懿又沉思良久,最后调转马头,喊道:撤!正所谓机关算进太聪明,城内确实守军甚缺,诸葛亮故意虚张声势,却不想司马懿正好中计,实在让人又叹又奇!叹的是司马懿大好战机没有把握,奇的是空城计真乃千古神计。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又称孔明。
此人足智多谋,是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等。
他为蜀汉可谓尽心尽力,直接把自己一生奉献给国家。
在他的一生中,传奇故事很多,聪明的他为国家谋得了许多胜利。
关于空城计的故事
![关于空城计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422cd3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3.png)
关于空城计的故事《空城计》故事梗概如下:三国时,蜀魏交兵,司马懿统领魏军兵至祁山,诸葛亮料定魏军必夺汉中咽喉要地街亭,选将防守;马谡请令前往;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切须慎选营地,勿有疏虞,并命王平同往相佐。
马谡刚愎自用,不听王平谏言,扎营山顶,致遭魏军围攻,街亭失守。
司马懿乘胜直取西城,蜀军兵将俱被调遣在外,西城空虚。
仓促间,诸葛亮难以抵御,遂用空城之计,将城门大开,稳坐城楼,抚琴饮酒,镇定自若。
司马懿疑有伏兵,未敢进城,率军而去。
马谡贻误军机,诸葛亮为严明军纪,虽惜马谡之才,终于挥泪斩之;并以任人不当,奏明幼主,自请罪责。
拓展资料: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
诸葛亮传令,藏起旌旗,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谈笑风生。
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
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
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实者实之,虚者虚之”。
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
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
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
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
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
此事虽是小说家演义,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真的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空城计的故事简单概括
![空城计的故事简单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a3bb2db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5.png)
空城计的故事简单概括
空城计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策略之一,用来指导战争中的伏击和欺敌行动。
根据历史记载,空城计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的蜀国。
故事讲述了刘备的丞相诸葛亮在面对强敌曹操时,使用了空城计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后,刘备率领蜀军进攻曹操的强大军队。
然而,曹操在战略上占有优势,刘备的军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局势,诸葛亮决定采用空城计。
诸葛亮下令城内的居民全部撤离,城中的门户敞开,而城墙上却挂满了红旗。
此外,城内的官员和士兵都被派到城外屯垦土地,让曹操的侦查到达时,看到的只是空无一人的城市。
曹操察觉到这一情况后,开始怀疑是否有诈,并派出侦察兵进一步调查。
但是,诸葛亮事先安排好了剧情,派出一名军士故意与曹操的侦察兵交战,表现出害怕和躲避的态度。
这进一步增加了曹操的怀疑,他认为城内隐藏了伏兵。
曹操的疑虑使他失去了进攻的勇气,他决定撤退,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最终,蜀军成功地利用空城计挫败了曹操的进攻,保住了自己的安全,并继续巩固自己在蜀地的地位。
空城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他准确地判断到曹操的心理,并通过布置一系列的假象,使曹操相信自己面临着陷阱和伏击的危险。
空城计的故事告诉人们,在战争中,诱敌深入并运用巧妙的伪装与欺骗,是一种有效的作战策略。
它强调了智慧和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卓越的军事家如何通过巧妙的计谋取得胜利。
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空城计的主要内容7篇
![空城计的主要内容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01532dcc7931b765ce15b1.png)
空城计的主要内容空城计的主要资料(1):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洁浩荡荡,攻打郑国。
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
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
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
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
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
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
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
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
他—定急于求成,又个性害怕失败。
()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徘。
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卒。
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
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貌。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
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
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
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
公子元闻报,明白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
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
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
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族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
”众人见敌营族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
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
”空城计的主要资料(2):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术。
在己方无力守城的状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
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
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
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
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空城计故事
![空城计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a5f59e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b.png)
空城计故事
空城计是一部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其故事也源自于历史传说。
相传,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末年,南朝陈朝的重要将领陶侃领导抵抗北魏军队的战争。
陶侃屡次战胜北魏,北魏国王拓跋珪也深知他的强大,于是他派遣了大军攻打陈朝的都城建康。
陶侃面对北魏军队的入侵,知道自己的实力无法与之抗衡,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聪明的决策。
陶侃带着他的部队离开城市,将建康城四面的城门打开,展示出城市的空荡和无人防守的景象。
北魏军队见到这一幕,认为陈朝已经被击败,城内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心生得胜的傲慢情绪,于是大军进入城内。
然而,当北魏军队进入城内时,却发现城市内外并没有任何人存在。
陶侃的空城计成功地迷惑了北魏军队,他们不知所措,遭受了重大损失。
陶侃则带领他的部队对北魏军队发动了突然袭击,击溃了他们,成功地保住了建康城。
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中被广为传颂,并被后来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加以发扬光大。
《空城计》成为一个典型的战争策略,也展现了陶侃的智慧和胆识。
三十六计空城计的故事
![三十六计空城计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647f76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2.png)
三十六计空城计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将军名叫诸葛亮,他被尊称为“睿智的谋士”。
他在三国时期的战争中,大展智谋,领导蜀国与其他两国进行了多次战斗。
其中,他使用了被称为“空城计”的计策,成功地赢得了一场看似不可能获胜的战役。
当时,蜀国与魏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魏国派出了强大的军队围攻蜀国。
诸葛亮深知自己军力不足,所以决定使用“空城计”来赢得这场看似不可能的战斗。
诸葛亮亲自率领一支小队,在城门口张贴了告示,上面写着:“此城已无粮草,望各位将士见谅,不得进攻。
若有侵犯,必遭严惩。
”他还下令,要求所有士兵在城墙上的行军路线上点燃火把,并且要保持安静,不得有丝毫声响。
第二天,魏国的将领率领大军来到蜀国的城下,看到城门敞开,却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他们开始怀疑起来。
魏国将领派出斥候侦察,但斥候回来报告说没有发现任何敌人。
魏国将领对此感到惊讶,开始寻找陷阱或伏击的迹象。
然而,他们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城内一片安静,只有风声在呼啸。
魏国将领逐渐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开始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陷阱。
诸葛亮抓住了这个机会,派出使者去见魏国将领。
使者告诉他们,蜀国主公已经知道情况不利,所以亲自离开城池,没有留下任何兵力。
他还说,蜀国主公认为无论如何,难以与魏国抗衡,所以他决定向魏国投降。
魏国将领听了使者的话,开始相信这可能是真的。
他们非常高兴地回到魏国,庆祝胜利。
然而,魏国将领并不知道,他们刚刚被诸葛亮的空城计所蒙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胜于武力。
诸葛亮利用了魏国将领的恐惧和不确定感,通过空城计来赢得了胜利。
他以寡敌众,通过虚张声势和巧妙的布局,成功地击败了敌人。
空城计是一种非常巧妙的计策,要求将军具备高度的智慧和洞察力。
它教会我们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善于利用对手的弱点来获得胜利。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将军应该有勇气和创造力,敢于冒险并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
诸葛亮的空城计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成为了非常有影响力的一种策略思想。
空城计故事,3篇
![空城计故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94641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6.png)
空城计故事,3篇(全文完整)空城计的故事1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
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空城计的故事2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素以善于指挥作战而著称。
有一次,魏国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
蜀国得知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的情报后,全国上下一片恐慌。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他命令城内的*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敌人的到来。
司马懿不久便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一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
空城计的故事
![空城计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792e70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7.png)
空城计的故事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诸葛亮的谋士,他精于计谋,被誉为“卧龙”,而他所设计的一场空城计更是被后人传颂不衰。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领军队前往攻打曹魏的都城长安。
当时,曹魏大将司马懿率领大军追击蜀军,诸葛亮在途中得知敌军追至,便决定采取一场空城计。
于是,他命令士兵们将城池内外打扫干净,然后打开城门,让城内看起来空无一人。
司马懿见状,心生疑虑,他料想诸葛亮必有埋伏,因此并未急于进攻,而是在外围设下重重防线,严防备而行。
在城内,诸葛亮则派出几名壮士在城楼上高声呼喊,敲击战鼓,制造出热闹的氛围,让外面的敌军以为城内守军严密,士气高昂。
此时,诸葛亮又派出信使前往曹魏军中,向司马懿传达蜀军愿意和平退兵的消息。
司马懿见蜀军主动示好,心生疑虑,便派出使者与诸葛亮进行会面。
在会面中,诸葛亮言辞恳切,表达了蜀军无意与曹魏为敌的诚意。
司马懿见诸葛亮言辞真挚,军势又看似严密,最终选择了相信,并与蜀军达成了和平协议。
空城计因此得以成功,蜀军成功脱离了危险,而曹魏军也避免了一场无谓的战斗。
空城计的成功,不仅在于外部的表象,更在于内部的布局和谋略。
诸葛亮以虚张声势的手段,让对手心生疑虑,最终取得了和平的结果。
这一计谋巧妙地利用了敌人的心理,达到了出其不意、乘虚而入的效果。
空城计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敌人时,不一定要以硬碰硬的方式去应对,有时候巧妙地利用对手的心理,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种智慧和谋略,不仅体现在战争中,也同样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通过善于观察、灵活应对,我们也能在面对挑战时化解危机,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空城计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成为了智慧和谋略的典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化解危机,取得胜利。
空城计故事简介
![空城计故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b87130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b.png)
空城计故事简介空城计,又称空城策,是一种兵法策略,常常出现在古代战争中。
这个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假象来迷惑敌人,以达到战略目的。
空城计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典籍《三国演义》中,被誉为兵法中的经典之一。
故事背景。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中国三国时期,当时三国鼎立,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相互对峙。
其中,曹操为了削弱刘备势力,决定率领大军攻打刘备的荆州。
刘备得知曹操的军队即将到来,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空城计的实施。
在这危急关头,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策——空城计。
他命令荆州城内的百姓全部撤离,城内的灯火也全部熄灭,城头上空无一人。
而刘备则在城外挂起大红灯笼,亲自坐在城楼上弹奏琵琶,看起来悠然自得,毫不在意。
曹操率领大军赶到荆州城下,却看到城内空无一人,更是听到城内传来琵琶声。
曹操心生疑虑,他怀疑刘备可能设下埋伏,因此不敢贸然进攻。
在诸葛亮的计策下,曹操最终放弃了攻打荆州的念头,率领大军返回。
故事结局。
空城计最终取得了成功,刘备成功化险为夷,保住了荆州。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智慧的结晶。
空城计的启示。
空城计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刘备的城池坚固或者兵力强大,而是凭借着诸葛亮高超的智慧和策略。
这个故事给我们启示深远,即在面对强敌时,我们并非一定要用硬碰硬的方式去对抗,而是可以通过巧妙的计谋来化解危机,达到战略目的。
结语。
空城计故事告诉我们,智慧胜于武力,策略胜于军队规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空城计的思想,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解决问题,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这个故事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成为了兵法策略中的经典之作。
空城计故事
![空城计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d5749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b.png)
空城计故事引言空城计,又称空城计策,是一种古代兵法中的计谋之一。
它通过制造虚假的战略态势,诱使敌人犹豫不决或做出错误的判断,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下面将向大家讲述一个关于空城计的故事。
故事背景在古代的一个国家,有一位兵法高手,名叫李云。
李云是国家的宰相,也是一位极为聪明和精明的人。
这个国家的领土辽阔,拥有大量的资源和人口,但却受到了邻国无尽的威胁。
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李云决定运用自己的智慧,采取空城计来保护国家。
空城计的实施当邻国的军队渐渐接近国境线时,李云开始执行他的计划。
他下令将国境线上的守军全部撤离,只留下一座看似空城的城池。
城墙上严阵以待的士兵们被撤下,城门敞开。
李云亲自站在城楼上,迎接敌人的到来。
敌人的反应当敌人的大军接近城墙时,立即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
他们原本以为会遭遇激烈的战斗,但眼前的情景却让他们心生疑惑。
他们仔细观察城池,却看不到任何可疑之处。
这座城池完全开放,没有任何人防守。
敌人开始讨论这是否是个陷阱,是否应该继续前进。
他们犹豫不决,不敢轻举妄动。
李云的智慧面对敌人的犹豫,李云派出使者出城。
这位使者告诉敌人,国家的国王正在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邀请敌人一同前往,享受美酒和美食。
敌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分为两派,一派希望前往享受,另一派则怀疑这是否是一个诱饵。
在纷纷扰扰的讨论中,敌人开始产生矛盾和分歧。
敌人的失败最终,由于内部的分歧和矛盾,敌人的大军并没有攻打这座空城,而是退去了。
李云利用空城计成功地骗过了敌人,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在之后的战斗中,李云还采取了其他巧妙的策略,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
结语空城计作为一种古代兵法中的智慧策略,展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智慧创造力。
这个古老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逆境中,我们可以通过巧妙的手段来战胜敌人,保护自己的利益。
无论是在军事战争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借鉴空城计的思想,运用智慧化解困难和威胁。
希望这个故事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让我们在面临困境时,保持头脑冷静,用智慧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fb2550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b.png)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发生在诸葛亮领导的蜀汉军队与曹魏的军队对峙时期,故事如下:
诸葛亮领导的蜀汉军队攻打曹魏时,曹魏将军夏侯惇率领一支大军分散攻击蜀汉军队。
诸葛亮派遣的统领马谡,意图迎击夏侯惇的军队,但未能阻止其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决定使用一种特别的计策:空城计。
他命令所有的士兵都撤离城池,将城门敞开,然后自己坐在城楼上弹琴。
夏侯惇看到城门大开、城墙上无人守卫,以及诸葛亮坐在城楼上弹琴,非常惊奇。
他怀疑有伏兵,于是派人侦查城内。
但是,曹魏的侦查队一无所获,城内也没有一人露面。
夏侯惇认为一切安全,于是率领军队进入城中。
正当曹魏军队进入城中时,城门突然关闭,炮声大作。
此时,蜀汉的士兵从四面八方发起突袭,全军覆灭。
夏侯惇脱险,但丧失了大批士兵。
这一计策被后人称为“空城计”,表明了智者用无力来制胜的精髓。
空城计故事简介
![空城计故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d3649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9.png)
空城计故事简介在战争年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统帅,他就是诸葛亮。
他精通兵法,擅长运筹帷幄,被誉为军事奇才。
而他最著名的战术之一,便是空城计。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正在与曹魏的大军对峙。
曹魏军队势大力沉,而蜀国军队实力明显不及。
面对强大的敌军,诸葛亮决定使用空城计,以智取曹魏。
诸葛亮派遣部下在城头张灯结彩,开启城门,但城中却空无一人。
曹魏大军见状,疑惑不已,开始怀疑是否有诸葛亮的埋伏。
诸葛亮则亲自率领精兵秘密埋伏在城外。
曹魏大军在城外徘徊,却始终不敢贸然进攻。
诸葛亮则派出使者,向曹魏传递自己的投降书信。
曹魏大军信以为真,开始疏于戒备。
就在曹魏军队放松警惕的时候,诸葛亮突然率领军队从城外杀出,打了个措手不及。
最终,蜀国军队趁势大获全胜。
空城计的成功不仅在于诸葛亮的智谋,更在于他对敌军心理的把握。
曹魏大军因为诸葛亮的空城计而产生了恐慌和疑虑,最终导致了失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战争并非只靠兵力和武器,心理战术同样重要。
空城计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也深受后人的推崇。
它不仅是一种战术,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空城计的精神,善于运用智谋战胜对手,化解危机,取得胜利。
总之,空城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术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更是一种对抗强敌的有效战术。
这个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希望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能够像诸葛亮一样,善用智谋,化解危机,取得最终的胜利。
空城计的故事五十字
![空城计的故事五十字](https://img.taocdn.com/s3/m/d6c0d7d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6.png)
空城计的故事五十字空城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战术,常在战争中被使用。
它的主要目的是以迷惑、欺骗等手段让敌人产生错觉,使其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轻松打败对手。
以下介绍几个空城计的故事。
故事一:《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空城计三国时期,曹操在与吕布的战争中,曹操率军攻打吕布的城池。
吕布接到消息后派大将淳于琼前来防守,曹操却在城池下了营地,张辽、乐进和徐晃的军队暗中迂回进入城中,曹操放了一些空城计衣服在城中,然后在城门口坐下喝酒赏花,显得安然无恙。
淳于琼看到曹操如此轻松,以为他的军队已经被拒绝,便以为曹操用了空城计,上当又被迂回的曹军打了败仗。
故事二:《封神榜》中姜子牙的空城计封神榜中,商朝灭亡之后,周武王带领士兵围攻殷商的逐鹿之战。
周武王遇到了麻烦,背负警戒注意力的天将一直在巡视、侦查。
姜子牙便从全身打扮到城墙上的人都漆黑一片,用火把在墙头点燃,大喊着“城破了!”天将听到“城破了”声,就去取预备好的蓝色旗子来表示攻破城墙,而不再巡视。
周武王率士兵通过空城由后面进入,并最终打败了殷商,建立了西周王朝。
这就是著名的“姜子牙空城计”。
故事三:《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空城计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最擅长的便是空城计。
这就是说,他总是隐藏自己的行动,并且能够对人们产生误导的方式。
例如,在金钏儿在贾母面前献花时,贾宝玉怕会被人跟踪,便躲在园子里的机关洞里。
其次,贾宝玉也懂得使用言辞上的空城计。
例如,当他知道自己要出游时,就以找林黛玉一起的名义去周瑞家。
结果让别人以为他在周婆子家,而在相对安全的地方陪着他的心仪之人出游。
结语:空城计是中国先进智慧和战争经验的典型,它是中国战争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空城计不仅可以应用到战争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通过搜索情报、做出表演等方式来迷惑对方,达到掩护或攻击的目的。
空城计要求对局面有清晰的洞察力和把握,对敌我形势有清晰的判断才能得心应手。
空城计的故事内容
![空城计的故事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d02400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9.png)
空城计的故事内容“空城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军事策略,讲述的是在虚张声势的条件下,用少量兵力制敌人于死地的故事。
这个故事被广泛应用在历史上的许多战争中,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明朝的“嘉靖南征”等等。
下面,我们来讲讲《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空城计”的内容和背后的意义。
故事的开始,曹操领兵攻打新野时,崔州平向新野太守刘备告急,于是刘备带兵前来相助。
曹操听到刘备带兵来了,跑的比兔子还快,怕刘备会给他夹克,连忙撤回兵马。
于是,刘备派关羽等将领追击,曹操忽然想到了关羽是“美髯公”,非常英勇,但也有胡子女人之说(当时胡须被认为是女人气的象征),如果让他知道自己的底细,他必然会怒火中烧,于是主动营造一副“无法战胜”的姿态,让关羽失去战意。
曹操一边打退刘备军,一边在新野城内好好装点,挂上黄旗,放上鼓乐,让士兵都藏到城墙下面,不出声,恐吓敌人。
刘备追到新野城下,一看曹操这么严实居然没有围墙,还走路走得不走咯,万一出现敌人只需要一声轻响就可以搞定他了,疑军胆怯,立刻收兵。
这时曹操放出大喊,又敲鼓,武器铿锵,有模有样,仿佛已经准备好了万用密码。
刘备疑惑不解,凭着他的实力和经验来看这是一片虚张声势,很可能是个空城计,但他没有强势突进,反而招集军士静待机会。
曹操并没有给刘备机会,他离开新野,得意洋洋地告诉部下:“刘备的人死心塌地地跟随他,他不蠢不傻,岂能轻易相信我的表演吗?”“空城计”的成功对于曹操而言不是第一次,他早在汉末就用过类似的计策,以假乱真,大赢非常。
而且,他的空城计还铸就了一句:“关怀险过虚张声势,善勇觉察无中计!”可见,这个故事的背后有很深的兵法学问。
“空城计”并不是一味虚张声势,而是充分考虑到对手的智慧、情感和判断力,恰当地运用了这些情感元素,以虚泄实,以实度虚,以假乱真,创造出虚实互为其用的局面。
不仅如此,故事背后有很深的人性思考。
相信大家都知道“落叶归根”这个成语,它比喻物归原主,人归故里,深刻阐述了人们对于故土乡情的眷恋和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城计”的故事
在中国,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如果说一个人像诸葛亮一样,那是对他的高度赞赏。
下面就是一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的国土上并列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国家:魏国、蜀国和吴国。
当时被称为“三国时期”。
三个国家相互间经常发生战争,但是谁也消灭不掉谁。
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素以善于指挥战争而著称。
有一次,魏国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
蜀国得知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后,非常紧张。
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以卵击石,必败无疑。
可是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
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敌人的到来。
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一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
正在他大惑不解的时候,看到城楼上出现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
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架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音乐从城楼上传下来。
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却弹起了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滑的将军司马懿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
这时,只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
司马懿越听越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撤退。
魏军迅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没有用一兵一卒得以保全。
这就是诸葛亮有名的“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