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简介及主要代表人物
![启蒙运动简介及主要代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cbab0f1c647d27284b735153.png)
启蒙运动(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德文:die Aufklärung)通常是指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
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
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背景十八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国家,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国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农村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盘剥下已是满目疮痍,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库空虚。
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残害不同信仰者和有进步思想的人们。
与专制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兴进步力量的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1] 。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天主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人们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性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
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他们著书立说,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和特权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历史贡献在启蒙运动中,一批先进的、新兴的思想家前赴后继,口诛笔伐:(1)对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2)对未来的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3)这场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欧美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4)这场运动传播到世界成为强大社会思潮,为民族解放斗争做了贡献。
试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1)
![试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1)](https://img.taocdn.com/s3/m/ee20402b192e45361066f514.png)
二18世纪启蒙运动的特点
毫无疑问,启蒙运动在4:同的地区具有不同 的特点。在法围,扁蒙运动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 封建统治的两大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和君权抻授 论。启蒙思想家们把封建专制统治比作漫漫长 夜,呼吁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 主义、封建特权和封建等级制度,用政治民主、权 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取代之。启蒙思想家还大力倡 导科学理性,以自然神沦和公开的无神论向以罗 马天主教为代表的宗教势力发动猛烈的进攻。他 们反对神权政治,反对宗教迷信,批判信仰至上和 蒙昧主义,力图打破强加于民众头上的精神枷锁, 为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创造条件。
苏格兰的肩荣运动由于自身历史环境的差 异,与法国有不同的特点。”07年苏格兰与英格 兰合并以后,组成新的大不列颠王国,英格兰的君 主市宪制度自动在苏格兰生效。可以蜕,苏格兰 启蒙运动是在宪政制度己经确立的情况下.充分 释放人们的理智能量和文化热情。由于当时环境 比较宽松。人们己亭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因此苏格 兰启蒙思想家们可以更加热院、更加直毕地发表 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不用顾虑种种不日r预测的 政治后果。止因为环境的不同,与法国相比,苏格 兰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的批判,而更多 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末知科学领域的探 索。当然,当时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仍然处于封建 王权的专制统治下,闪此,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特点 不具有普遍意义。只有法国启蒙运动的批判精神 才具有全欧意义,才是启蒙时代的主流。
第七章 苏格兰学派的社会思想
![第七章 苏格兰学派的社会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aba9e7f168884868762d6af.png)
四、《道德情操论》主要内容
《道德情操论》(1759年):伦理学著
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 《国富论》(1776年):标志着经济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 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称号。
《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
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 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 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 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 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 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 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 “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约束并非产生于利他的仁慈感情,而是 产生于同情。同情的心理机制是联想, 指导人的行为的不仅是人们对其自身的 直接的利益的考虑,而且还有对别人对 其行为的反应的考虑,即能够把自己放 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考虑自己行为的利益 之所在。
“让别人占有他的财物,对我是有利的,
假如他也同样地对待我”。 一种共同利益的感觉便在全体社会成员 中产生,并由此而促成一种约束各自的 非义的掠取、保障私有物的占有的稳定 的社会安排(规则),人们因而对他们 行为的未来的规则发生一种信心,而他 们的节制与戒禁正是建立在这种期待之 上。 “利己心才是正义法则的真正起源”, “便利、或者说需要,导致了正义”。
这是关于自由产生秩序的最初的一种洞
见——在感情的范围内,而非在理性的 范围内寻找社会结合的基础,这是对法 国启蒙学者社会思想的突破。
第三节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一、生平与著述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
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 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亚当·斯密的 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 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 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 格丽特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大地主约 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 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 娶。 《国富论》、《道德情操论》
第五章18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
![第五章18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019b0f74f524ccbff0218450.png)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
它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是个过渡世纪,自古以来的各种创作方法在这个时期都有长足的发展。
学习本章要掌握启蒙文学的特点,各国重要的文学现象、代表作家和作品,歌德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其代表作《浮士德》应该全面掌握。
本时期意大利和俄国的启蒙文学也有所发展。
一.名词解释1.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昧。
他们将理性作为一切现存事物的裁判者,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批判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同时提出“天赋人权”“契约论”等一整套启蒙理论,描绘出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社会。
因此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一次舆论大准备,为资产阶级进一步夺取政权奠定了思想基础。
2.启蒙文学: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以启蒙思想为内容的文学,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蒙思想家把文学作为宣传启蒙思想,批判封建制度的有力工具,他们特别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在作品中着重反映人民的日常生活,描写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和崇高感情,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斯威福特、菲尔丁、歌德等。
启蒙文学最典型的文学形式是哲理小说和启蒙戏剧。
3.百科全书派: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运动发展到成熟阶段,形成强大的声势,而且大大加强了它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这一时期启蒙运动的成就集中表现在编纂《百科全书》上,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也因此被人称为“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全名《科学、艺术和工艺百科全书》,出版商原来只是想把英国的一部科技大辞典译成法文,请狄德罗和数学家达朗贝担任主编,但狄德罗却把这一工作变成了一个全面总结启蒙运动成果的大工程。
《百科全书》从1751年开始出版,到1772年完成,共计32卷,狄德罗把当时的启蒙思想家组织起来,总结了启蒙运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实际上也是对封建制度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从政治制度、法律机构到宗教、文化、艺术,发动了一次全面的攻击。
林毓生从苏格兰启蒙运动谈起
![林毓生从苏格兰启蒙运动谈起](https://img.taocdn.com/s3/m/9e515d2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a.png)
林毓生从苏格兰启蒙运动谈起作者:林毓生来源:《读书》杂志1993年1月从苏格兰启蒙运动谈起中国知识界一谈到启蒙运动,通常都是指十八世纪由法国知识分子领导的启蒙运动(卢梭原是日内瓦人,不过,法语是他的母语)。
事实上,十八世纪另有苏格兰启蒙运动。
苏格兰启蒙运动在海耶克先生的教学当中是很重要的课题之一。
但在十五年以前的西方学府里,一般并不重视它。
不过,近十五年来,则有所谓“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复兴”之说。
西方学院里已有不少人对它重新肯定,重新研究,在一些圈子中也已蔚为风气。
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包括亚当·斯密〔Adam Smith〕、休谟〔David Hume〕、弗格森〔Adam Ferguson〕这些人)与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基本差异是:对理性的解释彼此有极大的不同。
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们认为,理性本身没有本领创造出来完全合乎理性的未来。
理性本身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能力。
但理性非常重要,他们是非常注重与提倡理性的,不是反对理性的。
他们认为要用理性的方式来了解理性本身究竟有多大本领。
根据他们的理解,理性本身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制的。
他们认为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对理性的看法是把理性肥肿化了,那是对理性的误解与滥用。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对理性本身能力的高估,在思想上乃是源自笛卡尔的哲学的革命。
笛卡尔认为哲学工作者最主要的工作是怀疑,怀疑当然要用理性了。
笛卡尔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被怀疑,真正的实在是禁得起最严格的怀疑的。
换句话说,一项怎么被怀疑也怀疑不了的事物,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存在。
从这个理路上来做思考的工作,笛卡尔连自己是否存在都可怀疑,不过他发现他不能怀疑他在怀疑。
笛卡尔这个人是否存在呢?他说当他怀疑他是否存在的时候,他是存在的,否则他无法怀疑他的存在。
换句话说,在他做怀疑工作的时候——亦即他运用理性从事思想工作的时候——他必然存在,至少在他怀疑他是否存在的时刻他必然存在。
否则他无法怀疑他的存在。
因此,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第五讲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
![第五讲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574d4106edb6f1aff001f4d.png)
2021/5/14
2
启蒙运动对西方文明所起的作用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 道,启蒙运动的支持者们试图废除宗教和传统的权威, 他们倾向于假定:传统总是错误的。
爱尔维修:“是人们对陈旧法律和习俗的崇拜”。
在这个时期,科学家们以牛顿派科学为依据驱散迷信 和传统的黑暗。在欧洲,经验主义压到了理性主义。
然而,破除旧信念和树立新信念是要冒风险的,启蒙 运动运动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两个主要的危机:
时空接近律(contiguity):时间和空间接近容易引起联想
因果律(cause effect):他又指出因果律不是联想的基本规 律,因为因果关系可以分解为接近。
2021/5/14
14
休谟认为,因果律是推理的基础,物质世界之所以存在, 因为人们假设世界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因而使人们知觉 世界。我们关于因果关系的知识从何而来呢?
启蒙运动的领袖拓展了由笛卡尔和洛克开创的事业,并根据 牛顿科学的思路重新考虑一些古老的哲学问题。牛顿指出: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自然,那么有希望使自然顺从我们的意志。
笛卡尔和洛克曾经指出,哲学和科学有赖于对人性的理解, 因而启蒙运动的追随者们便研究人性(human nature),他 们把对人性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如伦理学和政治学。 洛克主张人可以接受教育并变得完善,由此也可以使社会得 到启蒙和改良。
2021/5/14
16
黎德认为从笛卡尔开始,哲学就步入迷途了。因为 在笛卡尔看来,心灵并不认识客体本身,它只具有 客体的摹本。如果这样,我们就无法保证观念是客 体的真实摹本,所以只有求助于常识。我们以直接 的、非中介的方式认识世界,没有哲学家的误导, 这个世界与我们每个人认识的世界是一致的。
2021/5/14
D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与理念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与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877832c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7.png)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与理念在18世纪欧洲,一股新思潮席卷了整个大陆,这就是著名的启蒙运动。
这场思想革命对当时的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主义时代之间的过渡。
在这场运动中,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人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理念,并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开来,挑战传统的世界观和信仰。
本文将探讨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与理念。
1. 自由主义启蒙运动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自由主义。
在当时的欧洲社会中,封建制度和绝对主义统治占据着主导地位,人民缺乏基本自由和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自由主义成为了一种强烈的反抗力量。
自由主义者认为,政治权利是每个人天生就应该享有的,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拥有的特权。
他们主张自由、平等和人权,并反对封建制度和各种形式的剥削。
这些理念成为了18世纪后半叶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思想基础。
2. 知识分子的作用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致力于推广知识和智慧。
知识分子们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力量,他们通过写作、讲座、出版等多种方式向公众传递知识和思想。
他们相信通过教育和普及知识,人们可以逐渐摆脱愚昧和迷信,追求真理和智慧。
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们不仅推动了民众的思想启蒙,也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3. 科学思想的推广启蒙运动强调科学思想和实证主义,反对宗教信仰和迷信。
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们大力推广科学知识和技术,强调以理性、客观和实证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他们主张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自然世界的规律,并将其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
正是这种推崇理性的思想,鼓励了欧洲各国的科学家们进行各种实验和研究,其中不乏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数学家。
4. 民主和人权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人们主张民主和人权。
他们通过反对限制言论自由的法律、反对打压异见声音的作法,为民主和言论自由争取了更广泛的空间。
他们要求政府为人民所服务,扩大人民的选举权,保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这些理念在之后的欧洲历史上带来了深远影响,成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基础。
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及其对历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dd6597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8.png)
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及其对历史的影响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
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革命和国家中央集权的兴起,使得欧洲社会逐渐从封建落后的状态走向文明进步的时代。
启蒙运动以自由、平等、科学等为核心理念,在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法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推动,对当时的欧洲以及后世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想革命:对权威进行批判启蒙运动是一次对旧权威进行彻底批判的思想革命。
欧洲大陆的哲学家们认为,那些认为自己是君王、教会等权威的主张,只是虚假妨碍人民自由、生命、财产和追求幸福的捆绑。
同时,启蒙运动家们挑战教会的传统权威,认为宗教是一种盲从和迷信,希望人们用理性思考来解决问题。
另外,启蒙运动家们认为世俗奉献比宗教救赎更重要,所以强调教育。
他们主张通过受教育培养人类素质,实现人类自由、平等和个性的发展。
文学艺术:逸兴横溢的时代启蒙运动不仅影响了思想,也反映在文学和艺术上。
18世纪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代,莎士比亚、弥尔顿和现代文学的鼻祖莫泊桑等作家的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而且在其语言和风格上也体现了英国文学的优秀传统,打破了古老、呆板的国家传统。
此外,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音乐界,贝多芬和莫扎特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了19世纪的音乐流派;在雕塑领域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卫》和《维纳斯》代表了人类艺术的巅峰。
科学技术:革新世界的力量18世纪的欧洲,是科技发展的时代。
在牛顿物理学的指导下,欧洲不断推进着科学进步的脚步,发明了许多可以改变世界的重要发明。
例如蒸汽动力机,燃烧火药的进步和制作,使得火车发展,机械加工的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放大,约翰逊发明的齿轮就成为了更高效的机械制造的关键部件。
法律制度:有助于社会改变启蒙运动的引领下,欧洲发生着重大的法律革命。
法律的规范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执法机构也越来越有效。
法律对于启蒙运动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法律的完善和实现更为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同时,它的实行也毅然中断了封建制度和君权的专制,捍卫了人民的自力拼搏和自我创新的权利,有助于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启蒙运动简介及主要代表人物
![启蒙运动简介及主要代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a17c9f1616fc700abb68fc5e.png)
启蒙运动(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德文:die Aufklärung)通常是指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
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
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背景十八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国家,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国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农村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盘剥下已是满目疮痍,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库空虚。
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残害不同信仰者和有进步思想的人们。
与专制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兴进步力量的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1] 。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天主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人们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性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
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他们著书立说,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和特权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历史贡献在启蒙运动中,一批先进的、新兴的思想家前赴后继,口诛笔伐:(1)对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2)对未来的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3)这场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欧美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4)这场运动传播到世界成为强大社会思潮,为民族解放斗争做了贡献。
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主题市民社会的启蒙
![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主题市民社会的启蒙](https://img.taocdn.com/s3/m/082c32938bd63186bdebbc3a.png)
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主题:市民社会的启蒙作者:项松林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第02期摘要:苏格兰启蒙运动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另一重镇。
与法、德等欧陆启蒙运动不同,苏格兰启蒙运动是一场政治转型已然完成的后革命启蒙,它的主要关切不再是政治革命而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再是政治社会的建立而是市民社会的运行。
在这一共同的思想主题下,休谟、斯密、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明确界分了市民社会与国家,并对市民社会中的人性、道德规范、社会化机制、经济行为、政治法律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思想启蒙与理论思考,形成了系统的市民社会理论。
关键词:启蒙运动;苏格兰启蒙运动;市民社会;休谟;斯密;弗格森中图分类号:B5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11)02-0087-08在思想史上,启蒙运动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和巨大的社会影响;但长期以来,启蒙运动是与卢梭、伏尔泰、康德等法国、德国启蒙思想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启蒙运动的另一重镇——苏格兰启蒙运动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
对此,有的学者很是打抱不平:“当我们谈及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我们通常只会想到法国的启蒙运动,但与之同时发生在苏格兰的启蒙运动其实与法国理性主义者所开创的启蒙在很多方面一样举足轻重。
确切地说,(在这一期间)法国都没有产生能与休谟比肩的哲学家与心理学家,也没有能与亚当·斯密相媲美的经济学家,而弗格森却与孟德斯鸠旗鼓相当——作为社会哲学家与研究罗马的历史学家。
并且法兰西的哲学家们对当代社会科学的思想与方法方面的贡献也不能与苏格兰启蒙运动同日而语。
”此外,在对待启蒙思想上,正如哈耶克所抱怨的,“人们在论及启蒙运动的时候,就好像它代表着一套由同质性理念组成的思想体系”,启蒙精神的差异性与多元性被忽视了。
鉴于法国启蒙运动、德国启蒙运动等欧陆启蒙运动及其精神底蕴已为学界广为熟知,本文拟在比较的视野下对苏格兰启蒙运动及其思想主题作一专题探讨。
休谟的日常生活哲学
![休谟的日常生活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2e60aa9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a.png)
休谟的日常生活哲学
休谟,作为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哲学思想深远影响了后世的许多领域。
他的日常生活哲学,虽然不常被单独提及,但实际上却渗透在他对整个经验世界的理解和分析中。
对于休谟而言,日常生活是我们最直接、最真实的经验来源。
他认为,所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源于经验,而经验主要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理解日常生活,就是理解我们自身和我们所处的世界。
休谟强调,我们的感知和印象是构成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
我们通过感官来接触和认识世界,而这些感官所给予我们的印象,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初步理解。
然而,休谟也指出,我们的感知并不总是可靠的。
因为我们的感官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误导。
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不轻易接受感官所给予的一切。
此外,休谟还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习惯和惯例。
这些习惯和惯例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然而,休谟提醒我们,习惯和惯例并不总是合理的。
有时,我们可能需要打破这些习惯和惯例,以新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世界。
总的来说,休谟的日常生活哲学强调了对经验的重视、对感知的怀疑以及对习惯和惯例的批判。
这些思想不仅对我们的哲学思考有重要意义,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启示。
它们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开放和批判的态度,不断地反思和更新我们的观念和行为。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cfe378a30029bd64783e2c37.png)
• ④画的表达比构思难;诗的构思比表达难。 • ⑤画中画不同于诗中画。画中画是物质的 图画;诗中画是意象。 • ⑥画所描绘的是在空间中并列的物体;诗 所描写的是在时间中持续的动作。 • ⑦画所使用的媒介是形和色;诗则使用声 音。 • ⑧画通过物体,用暗示的方式去描绘动作; 诗则通过动作,用暗示的方式去描绘物体。
温克尔曼 1717--1768
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 他提出了一个著名论点:“无论是就姿势还是 就表情来说,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优点在于高 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希腊人的艺术形象 表现出一个伟大的沉静的灵魂,尽管这灵魂是 处在激烈情感里面;正如海面上尽管是惊涛骇 浪,而海底的水还是寂静的一样。雕像《拉奥 孔》的形象,身阵上的极端痛苦表现在面容和 全身姿势上,并不显出激烈情感。身体的痛苦 和灵魂的伟大仿佛经过衡量,均衡地分布于全 体结构。
康德 1724-1804
•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美学的第—位 代表和奠基者。德国古典美学以德国古典哲学 为理论基础,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组成部 分。从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上卷(1790)到黑 格尔的《美学》(1838),总结了以往美学的经 验,开启了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资产阶级 形形色色的美学思想,把辩证法引进了美学研 究领域,成为18世纪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美 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美学之间的一个桥梁。
自然---完美的源泉
• 他认为艺术来源于个别的自然,以它为原型,但艺术 又要背离自然,有别于自然。遵循自然的艺术是低级 的,高级的艺术则改变自然,而且有时还要背离自然。 一个仅限于模仿自然的人,永远不能创造出任何伟大 的事物。雷诺兹对想象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强调,认 为画家应该凭借想象作画,“艺术仅仅关系着头脑的 两种功用,即想象力和感受力。”并以此作为他的演 讲的基本论点。他反对“奴性的模仿”,主张“摆脱 那种庸俗的模仿观念”,宣称“应该允许诗人和画家 大胆地做—切事情”。高级的艺术,即“崇高风格” 的艺术,是想象出来的。一切艺术的目的,都是作用 于想象与情感,—切艺术的真正趣味,并不在于作品 如实地模写自然,而在于该作品是否实现了艺术的目 的,即是否使精神得到了愉快和满足。
18世纪文学概述
![18世纪文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369fe68011ca300a6c39059.png)
各国社会政治情况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俄国
18世纪的欧洲是 世纪的欧洲是 反封建斗争最激烈的 时期。 时期。
启 蒙 文 学
1、启蒙运动 、 发生在18世纪, 发生在18世纪,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反封建反教 18世纪 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政治革命运动, 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政治革命运动,是为资产阶级政治革 命进行思想准备的阶段, 命进行思想准备的阶段,比文艺复兴运动带有更加强烈的 政治革命性质。启蒙运动的主要主张参考教材。启蒙运动 政治革命性质。启蒙运动的主要主张参考教材。 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 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 2、启蒙文学 、 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 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 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文学是这一运动的组 成部分。启蒙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教材123 125页 123- 成部分。启蒙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教材123-125页,代 表作家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 表作家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
内容、 内容、与笛福的比较
小人国:高跟党 低跟党 小人国:高跟党VS低跟党 大人国: 大人国: 飞岛国 慧骃” “慧骃” 国 大端派VS小端派 大端派 小端派
笛福使鲁滨逊落难荒岛,艰苦创业,表明文明人利用和 笛福使鲁滨逊落难荒岛,艰苦创业, 改造自然的能力,斯威夫特却让格列弗证明文明人的堕落; 改造自然的能力,斯威夫特却让格列弗证明文明人的堕落; 笛福写他的人物历尽磨难苦尽甘来, 笛福写他的人物历尽磨难苦尽甘来,斯威夫特却让他的 人物一直苦苦挣扎; 人物一直苦苦挣扎; 笛福的小说基本上是新闻报道之类的写实风格, 新闻报道之类的写实风格 笛福的小说基本上是新闻报道之类的写实风格,斯威夫 特却驾驭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离奇古怪的世界。 想象的翅膀 特却驾驭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离奇古怪的世界。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对世界思想的影响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对世界思想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7ed904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3.png)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对世界思想的影响欧洲启蒙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打破了繁琐的教条主义和旧体制,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
这一运动在欧洲范围内广泛传播,也对世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是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思想家们倡导人们以理性思维去审视世界,追求真理。
他们反对传统的迷信和僵化的体制,主张人民应当享有自由与平等的权利。
这一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引发了巨大的变革。
首先,启蒙运动对政治体制的影响是巨大的。
启蒙思想家们提倡民主与立宪制度,反对君主专制。
他们认为,政府应当由人民选举产生,并受制于法律。
这一理念对许多国家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基础就是启蒙运动的理念,美国宪法和法律体系也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其次,启蒙运动对教育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启蒙思想家们主张教育应该普及,人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
他们强调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理性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人们能够独立思考。
这一理念引导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以提高人们的素质和知识水平。
此外,启蒙运动对宗教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在当时的欧洲,宗教教义束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蒙思想家们鼓励人们放弃盲从,通过理性思考来认识世界。
他们公开批评教会对知识的垄断和迷信的行为,提倡自由的宗教信仰。
这一思想在欧洲引起了剧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对传统的天主教教会的权威形成强烈冲击。
最重要的是,启蒙运动在文化领域推动了各种艺术和文学形式的发展。
启蒙思想家们强调以理性和道德规范为基础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使得文艺界出现了大量以人的自由和追求幸福为主题的作品。
例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文学作品《卡车夫鲁滨逊的故事》就是以个体的理性和自由为中心,探讨人的生存与幸福的问题。
总之,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对世界思想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它推动了政治、教育、宗教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改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与自由的价值观至今仍然对我们产生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35a0dc6cf5335a8102d2209f.png)
平稳且有序
法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吉伦特派 雅格宾派 热月党 第一帝国(1804~1814) 拿破仑· 波拿巴 波旁王朝(1814~1815) 路易十八 百日王朝(1815) 拿破仑· 波拿巴 波旁王朝(1815~1830) 路易十八 查理十世 七月王朝(1830~1848) 第二共和国(1848~1852)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1~1940) 维希政府(纳粹德国控制时期)(1940-1944)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7-1959)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9-)
苏格兰经济对英格兰的依赖程度却不断提 高。至1700年,向英格兰出口牛、羊、亚麻、 煤、盐已经成为苏格兰最大宗的出口贸易, 约占总出口额的40%。在当时的背景下,只 有扩大与英格兰的贸易往来,参与英格兰 的殖民地贸易才能挽救苏格兰经济,才能 让苏格兰民族得到繁荣和发展。
1707年对英格兰和苏格兰而言,是意义极为 深远的一年。这一年,英格兰王国和苏格 兰王国达成了完全合并,两国签署《1707年 联合法案》(Acts of Union 1707),从数百 年纷争的刀光剑影中诞生出崭新的大不列 颠王国。此后煊赫一时的“日不落”帝国, 也正是建立在1707年合并的牢固基石之上。
她有一首绝对是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
《友谊地久天长》(苏格兰民歌)
是什么因素催生苏格兰独特
的文化气质?
这种“土质”对启蒙运动有
什么影响?
资料表明,18世纪苏格兰城镇里的
学校数量可能远远多于当时的大多 数欧洲城市。
自古典时期就建立起了第一个
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意义进展和思路
![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意义进展和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cc726b4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b.png)
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意义进展和思路〔摘要〕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有助于揭示其本来面目,有助于对文明多样性的考察,有助于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有助于思考社会转型背景下思想的再启蒙。
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取得的新进展体现在“复数的启蒙运动”研究越来越成为共识,对18世纪各国启蒙运动的民族特色与差异性有深刻的认知,展开了多层次的比较研究,并对启蒙精神及其内在张力进行研究。
进一步深化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的思路和方向体现在历史情境、思想主题、理论路径、思想学说、历史价值等层面。
〔关键词〕18世纪启蒙运动,“复数的启蒙运动”,“单数的启蒙运动”在思想史上,18世纪被称为“启蒙的世纪”,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皆深深打上了启蒙运动的烙印,譬如,英国的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法国的启蒙运动与政治革命、美国的启蒙运动与宪政体制、德国的启蒙运动与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
然而,长期以来,正如哈耶克所抱怨的“人们在论及启蒙运动的时候,就好像它代表着一套由同质性理念组成的思想体系”〔1〕(P483),启蒙运动的差异性与多样性被忽视了。
在哈耶克看来,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两个不同脉络:一是从伏尔泰到孔多塞的法国哲学家,另一个是从曼德维尔、经由休谟和斯密再到伯克的苏格兰和英格兰思想家。
〔1〕(P483)实际上,这两种不同脉络谱系不能全部涵盖启蒙运动的国际规模。
20世纪下半叶,随着苏格兰启蒙运动研究的复兴,18世纪各国的启蒙运动比较研究日渐成为新的研究论域,并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大大深化了对启蒙运动多元性与复杂性的认识。
本文首先分析了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其次简要介绍国内外迄今对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的最新进展与主要成果,最后就今后进一步深化这一研究提出一些想法与思路,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启蒙运动的比较研究及其对文明多样性的探究。
一、当前开展18世纪启蒙运动比较研究的意义及价值(一)有助于揭示18世纪启蒙运动的本真面相。
西方文化概论_第十四讲_十八世纪:启蒙运动
![西方文化概论_第十四讲_十八世纪:启蒙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bf653616fad6195f312ba698.png)
总结
• 启蒙运动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对旧制度、旧传统、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涤荡 了反动落后的旧封建意识,激发了人民群众强烈的反 封建斗争热情。启蒙思想家们在哲学、政治学、经济 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各个思想文化领域都提出 了许多创造性的有价值的新思想、新见解,这些思想 和见解既标志着资产阶级精神文明达到的新的高度, 同时又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为促 进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它们是整 个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 启蒙是总纲,是贯穿性线索或统御的 精神。前述的理性主义、自然主义、自 由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批判精神,都是 为了启蒙,或是启蒙精神之表现,所谓 启蒙乃是指告别蒙昧状态,启蒙运动则 是帮助人们告别蒙昧、步入文明的运动。 启蒙思想家要自己掌握更为合理的知识、 道德、新的价值观和新的思维方式,并 把它传播到社会上,要广大民众也掌握, 这就是启蒙。
个人主义
• 包括个体意识的张扬、推崇个人权利。 从对封建束缚和宗教蒙昧的批判,对自 由、平等、人权的向往,对个人幸福的 追求与对个人利益的维护,对社会进步 的乐观主义观点和世界主义的主张中, 我们都能看到个体精神的张扬。而推崇 个人权利即对生存权、政治自由与法律 平等、财产权等人判精神
自然主义精 神和 自由精神
个人主义精 神和 启蒙精神
理性主义精神
在整个18世纪,理性几乎成了科学的代名词。思 想家以理性的名义去反对一切传统的观念和神圣的 权威。他们不承认任何权威,现存的一切,包括宗 教、自然观、社会形式、国家制度都必须在“理性 ”的法庭面前受到最无情的审判。他们认为,封建 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束缚了人的头脑,扼杀了人的 理性,使人长期处于愚昧无知之中,遭受痛苦和灾 难,因而必须从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的禁锢中解放 出来,恢复理性的权威,用理性来判断一切,建立 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理性、情感与道德区分——兼论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情感主义学派的论证及意义
![理性、情感与道德区分——兼论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情感主义学派的论证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f832f3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6.png)
理性、情感与道德区分——兼论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情感主义学派的论证及意义陈晓曦摘要:古希腊的伦理学是理性主义的。
然而,苏格兰启蒙运动时理性在道德区分中的地位开始了怀疑,他们认为理性自身不是实践的。
从哈奇森到休谟,都对情感在道德区分中的决定地位给予了论证。
这可以看成是对伦理学的重新奠基,从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整理、检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道德哲学的问题,不仅对于西方哲学史、概念史以及伦理学发展史有必要,而且对反思中国的伦理传统和当下道德生活的建构都有裨益。
苏格兰启蒙运动;情感主义;理性主义;自然;道德区分B81A1009-5675(2011)05 -030 -05陈晓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上海,200433。
里,理性一词是指为了进一步沉思还是在伦理德@@ [ 1 ] L · A · Selby - Bigge, British Moralists, selections from writers principally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Vol. ii,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 “Introduction” p. 29.@@ [ 2 ] Francis Hutcheson, An Essay On the Nature & Conduct of the Passions & Affections, with Illustrations on the Moral Sense (in Two Treatises) ,ed. &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Aaron Garrett ( The Collected Works of Francis Hutcheson), Indianapolis: Liberty Fund,Inc. 2002,p.137,中文译本《论激情和感情的本性与表现,以及对道德感官的阐明》,戴茂堂、李佳莲、赵红梅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4页,英文本以下简称为T4、中文译本简称《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