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知识整理答案

合集下载

《劝学》、《师说》含答案

《劝学》、《师说》含答案

高一国庆自我学习练习03:《劝学》、《师说》《劝学》(一)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輮.()(2)骐骥..()(3)镂.()(4)锲.而不舍()(5)跬.步()(6)螯.()(二)文学常识填空2.荀子,名,末期赵国人。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作有《》二十卷,该书标志着古代说理文也进一步成就。

(三)文言知识归纳3.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通。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3)君子生非异也通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义今义(2)声非加疾.也。

古义今义(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古义今义(4)用心..一也。

古义今义(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今义(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义今义56(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参.省(cān)锲.(qì)跬.步(guǐ)木直中.绳(zhîng)B.槁.(gǎo)暴.(pù)跂.(qì)骐骥.(jì)C.砺.(lì)驽.马(nú)蚯蚓.(yǐn)虽有.槁暴(yǒu)D.须臾.(yú)镂.刻(lïu)舟楫.(jí)闻者彰.(zhāng)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B.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道) D.非能水也,则绝.江河(渡)3.下列各项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輮以为轮 B.上食埃土C.既来之,则安之 D.然而不王者4.下列各项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輮使之然也②有志矣,不能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③石之铿然有声者④以须炉火之然也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①③5.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是()①而绝.江河②老子犹堪绝.大漠③用心一.也④一.死生为虚诞A.①②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同C.①②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6.《劝学》的中心论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师说》知识整理答案.doc

《劝学》《师说》知识整理答案.doc

《劝学》:一、解释加点的实词:1、学不可以巨。

(停止)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凝固而成)3、木直中绳,株以为轮,其曲中规。

(合于)(同“煤”,以火烘木,使其弯曲)4、虽有植暴,不复整者,稼使之簿也。

(同“又”)(枯)(同“曝”,晒干)(直)(这样)5、金胡砺则利,君子博学而目参省乎己,则卸明而行无过矣。

(靠近)(广博地学习)(名作状,每天)(检验)(反省)(同“智”)6、不如很弱之所学也。

(片刻)7、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阳也。

(踮起脚跟)(看见的范围广)8、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看延;(远处的人能看得见)9、声非加决也,而闻者彰。

(快,这里引申为“洪亮”)(清楚)10、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里千里;(借助)(使……,快)(达到)11、假舟楫者,非锻本也,而绝江河。

(会)(游泳)(横渡)12、君子告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同“性”,天赋)(外物)13、故不积蜂步,无以至千里。

(半步)14、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停止)15、锲而不舍,金石可替。

(雕刻)(雕刻)1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丁也。

(名作状,向上,向下)(因为)(专一)1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容舞者,用心躁也。

(脚)(藏身)(浮躁,不专一)二、解释加点的虚词:1、青,取之于蓝印青于蓝。

(从)(却)(比)2、君子博学画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递进)(相当于“于”)(表递进)3、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跋而望矣……(表修饰)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修饰)(表转折)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引出动作对象,向)6、积土成山,风雨兴舄;积水成渊,蛟龙生葛;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Wo (兼词,于此)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假设)8、蚓无爪牙年利,筋骨匕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9、蟹六跪西二螯。

(表并列)三、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师说》群文教学(知识归类整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劝学》《师说》群文教学(知识归类整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定语后置句”略解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 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 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 用“者”字煞尾,格式“中心词+而+定语+ 者”。
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 几人与?(张博《五人墓碑记》)
4.《劝学》围绕中心论点是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证的 ? ①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人要想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所以“学不可以已”。 ②学习的作用,学习的作用能够弥补不足,“君子生非异 也,善假于物也。”所以“学不可以已”。 ③方法和态度。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
三 论证方法比较鉴赏
1.对照鲜明,立论严密。本课两篇文章都用到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观点,请分别举例说明。【明确】 《劝学》第四段用正反对比的方法加以阐述,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 累的作用,得出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阐述如果不积累 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阐述学习要积累。“骐骥”“驽马”对比,得出主观条 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阐述只 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阐述除做到积累外还要专一。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 单元
《劝学》《师说》群文比较阅读
文言知识归纳+内容比较+写法比较+素材运用
一 文言知识归纳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锲而不舍:
比喻做事持之以恒。

《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

《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

《劝学》理解性默写1. 荀子在《劝学》中,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2. 荀子在《劝学》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3.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学习对于人的巨大改造作用的三句是:“,,。

”4. 荀子在《劝学》中,用树木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可以使人产生本质变化的三句是:“,,。

”5. 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

”6.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7.《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

”8. 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望远的比喻,说明学习的效果的两句是:“,。

”9. 荀子在《劝学》中,用顺风呼喊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10. 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船只能够横渡江河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11.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本性并非与众不同,而能成为君子,是因为立于善于借助学习以获得各种知识的道理的两句是:“,。

”12.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积累善行能够成就美德,使人达到极高的思想境界的三句是:“,,。

”13. 荀子在《劝学》中,用细流成海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14.荀子在《劝学》中,用骏马、劣马正反对比设喻,论述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四个句子是:“,;,。

”15.荀子在《劝学》中,用蚯蚓为喻论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五个句子是:“,,,,。

”16. 荀子在《劝学》中,用螃蟹为喻反面论述学习不能浮躁的三个句子是:“,,。

”17.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劝学》《师说》《沁园春》情景式默写答案(高一)

《劝学》《师说》《沁园春》情景式默写答案(高一)

《劝学》【参考答案】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4.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学不可以已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3.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5.君子生非异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师说》参考答案1.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6.择其善者而从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9.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10.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1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沁园春·长沙》答案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他对民族、对祖国的命运的灼热关注和苦心求索,体现了本篇的中心。

2.在《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表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劝学、师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必修上第10课】

《劝学、师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必修上第10课】

必修上第10课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第10课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一、《劝学》/荀子【精品习题及答案】一、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鼓励。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朝代)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③【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④【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

⑤【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⑥【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⑦【规】圆规。

⑧【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

有,同“又”。

槁暴,晒干。

稿,枯。

暴,晒。

⑨【挺】直。

⑩【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⑪【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⑫【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⑬【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检验。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⑭【知】同“智”,见识。

⑮【跂】踮起脚后跟。

⑯【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⑰【疾】劲疾。

⑱【彰】清楚。

⑲【假】借助。

⑳【舆马】车马。

这里指车子。

㉑【利足】善于奔走。

㉒【致】到达。

㉓【能水】善于游水。

指游泳。

㉔【绝】横渡。

㉕【生非异】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同“性”,天性。

㉖【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㉗【兴焉】在这里兴起。

兴,起。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㉘【神明】非凡的智慧。

㉙【圣心】圣人的关怀。

㉚【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㉛【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㉜【骐骥】骏马。

㉝【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

驾,一天的行程。

㉞【功在不舍】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全,停止、止息。

㉟【锲】刻。

㊱【镂】雕刻。

㊲【埃土】泥土,尘土。

《劝学》《师说》默写,答案

《劝学》《师说》默写,答案
《劝学》默写
1. 学不可以已。 2.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君子生非异也。 / 善假于物也。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 是在很远的地方的人也能看到我的手臂 ;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可 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5、君子的本性与常人并没有不同,只是 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 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7、因此,无论地位高还是低位低,无论 年纪大还是年龄小,道理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8、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 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9、(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 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身,却以向老师学 习为耻,糊涂啊!

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或者: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5、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6.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7、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8、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9、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归去来兮辞》默写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文言文《劝学》《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劝学》《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3.选文(二)的作者为________,字_______。

14.翻译加点字词(1)风雨兴焉(_______)(2)无以至千里(_______)(3)用心一也(_______)(4)士大夫之族(_______)(5)君子不齿(_______)(6)而耻学于师(_______)(7)其可怪也欤(_______)(8)术业有专攻(_______)15.下列选项中,“而”字用法与意义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犹且从师而问焉C.而耻学于师D.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16.选出下列选项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客有吹洞箫者D.不拘于时,学于余17.两段选文在说理过程中都运用到了何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中划线句进行分析。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04练 必修上册《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

【名句名篇默写训练】第04练 必修上册《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

第04练必修上册《劝学》《师说》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受”“砺”“庸”“乎”“攻”。

2.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相反的事例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6)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师说》l理解默写及答案

《劝学》《师说》l理解默写及答案

《劝学》《师说》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荀子·劝学》一文开头用“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3、荀子在《劝学》中阐说“学”和“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积善成德__, __而神明自得__,___圣心备焉__”的观点5、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

”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6、《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7、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两句话是“__闻道有先后_ ,__术业有专攻__”。

8、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__”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9、韩愈在《师说》中用“__师者__,__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10、《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师不必贤于弟子__”的观点是相同的。

1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劝学、师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题【必修上第10课】

《劝学、师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题【必修上第10课】

必修上第10课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高考阅读训练】第10课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一、《劝学》/荀子一、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鼓励。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朝代)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③【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④【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

⑤【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⑥【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⑦【规】圆规。

⑧【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

有,同“又”。

槁暴,晒干。

稿,枯。

暴,晒。

⑨【挺】直。

⑩【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⑪【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⑫【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⑬【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检验。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⑭【知】同“智”,见识。

⑮【跂】踮起脚后跟。

⑯【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⑰【疾】劲疾。

⑱【彰】清楚。

⑲【假】借助。

⑳【舆马】车马。

这里指车子。

㉑【利足】善于奔走。

㉒【致】到达。

㉓【能水】善于游水。

指游泳。

㉔【绝】横渡。

㉕【生非异】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同“性”,天性。

㉖【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㉗【兴焉】在这里兴起。

兴,起。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㉘【神明】非凡的智慧。

㉙【圣心】圣人的关怀。

㉚【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㉛【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㉜【骐骥】骏马。

㉝【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

驾,一天的行程。

㉞【功在不舍】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全,停止、止息。

㉟【锲】刻。

㊱【镂】雕刻。

㊲【埃土】泥土,尘土。

㊳【黄泉】地下的泉水。

㊴【一】专一。

㊵【六脆】蟹的六条腿。

情境默写·劝学+师说(精选含答案)

情境默写·劝学+师说(精选含答案)

劝学1.《劝学》中,写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3.荀子《劝学》中的“,”两句以行路为喻,说明了学习重在积累的道理。

4.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5.荀子在《劝学》中用劣马的事例强调人生贵在坚持的两句是“,”。

6.《劝学》中,“,”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7.《荀子·劝学》中“,,”三句运用类比手法,从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驽马十驾功在不舍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师说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2.《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3.韩愈在《师说》中阐述老师职责的句子是“,”。

4.《师说》中,韩愈认为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是“,”。

5.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6.《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7.韩愈在《师说》中援引孔子的言论“,”,旨在批判士大夫之族的愚妄。

【答案】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集训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集训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集训1.【2016全国1卷】《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2017全国3卷】《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

4.【广东省深圳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荀子在《劝学》中,以君子之言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又以“木”“金”为喻,认为“_________________”,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5. 【2019届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6.【2020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18届高考模拟测试】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8.【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在《劝学》中,荀子用登高望远、顺风疾呼、骑马行千里、划桨渡江河等四个类比,推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18 《劝学》《师说》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复习 课时18 《劝学》《师说》

课时18《劝学》《师说》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①以为轮②虽有.槁暴.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君子生.非异也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⑥或师焉,或不.焉答案①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②“有”同“又”,再;“暴”同“曝”,晒③同“智”,见识④同“性”,天性⑤同“授”,传授⑥同“否”,不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金金.就砺则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黄金②博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③爪牙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④寄托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⑤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⑥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⑦众人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大家;许多人⑧古文年十七,好古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答案①金属制的刀斧等②广泛地学习③爪子和牙齿④托身,藏身⑤求学的人⑥两个词,跟随并且⑦一般人⑧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假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③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④假.令仆伏法受诛(《报任安书》)⑤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给⑦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宽容(2)绝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③冰泉冷涩弦凝绝.(《琵琶行》)④我命绝.今日(《孔雀东南飞》)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⑦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⑧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⑨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直上穿过(3)强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4)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5)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登泰山记》)④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⑤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⑥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⑦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⑧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⑨来吾道.夫先路(《离骚》)答案(1)①借助②假期③假装④假如⑤临时委任(2)①横渡②断绝③停止、中断④停止呼吸、气绝⑤与世隔绝的⑥陡峭的⑦极⑧全然(3)①强健的、强大的②有力的、坚硬的③有余、略多(4)①传授②流传③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5)①道理②风尚③道路④方法、策略⑤思想、学说⑥志趣、意向⑦说、谈论⑧天道,自然的规律⑨同“导”,引导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使之然也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用心一.也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⑧小.学而大.遗⑨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⑩而耻.学于师答案①使动用法,使弯曲②名词作动词,游泳③使动用法,使……快④形容词作名词,善行⑤数词作形容词,专一⑥名词作动词,低于⑦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⑨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⑤不拘于时⑥无以至千里答案①判断句,标志词:者……也②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③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④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⑤被动句,标志词:于⑥固定句式,标志词:“无以”,没有用来……的6.文化常识(1)君子:特指______________的人。

《师说》《劝学》复习卷(附答案)

《师说》《劝学》复习卷(附答案)

《师说》《劝学》复习卷(附答案—有理解性默写)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了) 2.官盛.则近谀(高大)3.君子不齿.(同列)4.作《师说》以贻.之(赠送)5.吾师.道也(学)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哪里、难道)8.今之众人..(一般人)9.圣人无常师..(固定的)10.木直中.绳(符合、合乎)11.声非加疾.也(强,指声音宏大) 12.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13.而寒于.水(比) 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之)16.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没有用来…的)二、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A、吾从而师.之B、吾师.道也C、而耻.学于师D、不耻.相师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余嘉.其能行古道D、于是从.散约败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虽有.槁暴B、吾尝跂.而望矣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君子生.非异也4.下列各句中“之”用法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之”相同的一项(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取独)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他们)D.句读之.不知(助词,宾前标志)5.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A、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D、彼童子之师(助词)6.下列各项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他们)B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猜测语气)C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问语气)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7.选出下列句中“.而.”用法与“吾从而.师之”相同的一项(D)A.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地)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但)C.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又)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接,就)8.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劝学》《师说》情景性默写(超全含答案)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劝学》《师说》情景性默写(超全含答案)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古代“劝学”诗句立志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勤学类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惜时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钱泳《明日歌》)三、《劝学》《师说》情境默写当堂练自查自纠第一组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学不可以已。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第二组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劝学、师说》注释、翻译、简答、阅读题【必修上第10课】

《劝学、师说》注释、翻译、简答、阅读题【必修上第10课】

必修上第10课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高考阅读训练】第10课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一、《劝学》/荀子【习题及答案】一、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鼓励。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朝代)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③【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④【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

⑤【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⑥【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⑦【规】圆规。

⑧【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

有,同“又”。

槁暴,晒干。

稿,枯。

暴,晒。

⑨【挺】直。

⑩【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⑪【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⑫【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⑬【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检验。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⑭【知】同“智”,见识。

⑮【跂】踮起脚后跟。

⑯【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⑰【疾】劲疾。

⑱【彰】清楚。

⑲【假】借助。

⑳【舆马】车马。

这里指车子。

㉑【利足】善于奔走。

㉒【致】到达。

㉓【能水】善于游水。

指游泳。

㉔【绝】横渡。

㉕【生非异】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同“性”,天性。

㉖【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㉗【兴焉】在这里兴起。

兴,起。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㉘【神明】非凡的智慧。

㉙【圣心】圣人的关怀。

㉚【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㉛【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㉜【骐骥】骏马。

㉝【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

驾,一天的行程。

㉞【功在不舍】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全,停止、止息。

㉟【锲】刻。

㊱【镂】雕刻。

㊲【埃土】泥土,尘土。

㊳【黄泉】地下的泉水。

㊴【一】专一。

㊵【六脆】蟹的六条腿。

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劝学》《师说》

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劝学》《师说》

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劝学[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就”“假”“绝”三字及次常用字“强”。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第1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停止)(第2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①中(①合乎)②(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③曲(弯曲的弧度) ④虽(即使) ⑤有(同“又”) ⑥槁暴(晒干) ⑦挺(直) ⑧砺(磨刀石)(第3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答案】①跂(踮起脚后跟)②疾(劲疾)③彰(清楚)④利足(善于奔走) ⑤致(到达) ⑥水(用作动词,游泳)⑦绝(横渡)(第4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答案】①焉( 兼词,相当于“于此”)②得(获得)③无以(没有用来……的)④舍(停止,止息) ⑤锲(刻) ⑥镂(雕刻)⑦躁(浮躁,不专心)2.翻译画线的句子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案】①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
一、解释加点的实词:
1、学不可以已.。

(停止)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凝固而成)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合于)(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4、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同“又”)(枯)(同“曝”,晒干)(直)(这样)
5、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日参省
(靠近)(广博地学习)(名作状,每天)(检验)(反省)(同“智”)
6、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片刻)
7、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

(踮起脚跟)(看见的范围广)
8、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9、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快,这里引申为“洪亮”)(清楚)
10、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使……快)(达到)
11、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会)(游泳)(横渡)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同“性”,天赋)(外物)
1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半步)
1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停止)
1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雕刻)
1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名作状,向上,向下)(因为)(专一)
1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脚)(藏身)(浮躁,不专一)
二、解释加点的虚词: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却)(比)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递进)(相当于“于”)(表递进)
3、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
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修饰)(表转折)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引出动作对象,向)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兼词,于此)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假设)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9、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
三、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省略句)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四、翻译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师说》:
一、解释加点的实词: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同“授”)
3、生乎吾前,其闻道
...之;(得知真理)(跟从然后)(以……
..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
为师)
4、吾师道
..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以道为师)(哪里)
5、是故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因此)(无论)
6、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的道理)
7、古之圣人,其出人
..从师而问焉;(超出一般人)(尚且)
..也远矣,犹且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更加)
9、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一般人)(不及)(以……为耻)
10、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惑.矣。

(自己)(以从师学习为耻)(糊涂)
1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有的)(同“否”)(小的方面学习)(丢弃)(明智)
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有专门技艺的人)(以……为耻)(互相)(学习)
13、士大夫之族.……(类)
14、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

(相似,差不多)(思想、学问)
1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阿谀)
1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屑一提)
17、圣人无常.师。

(固定的)
18、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以……为师)
19、郯子之徒
..孔子。

(这些人)(比不上)
..,其贤不及
20、是故弟子不必
..贤于弟子。

(不一定)
..不如师,师不必
2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学习、研究)
2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普遍)(限制)
2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赞赏)(履行)(赠送)
二、解释加点的虚词:
1、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2、惑而.不从师。

(表转折)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相当于“于”,在)(“于”,比)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5、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词,指老师)
6、而耻学于.师。

(向)
7、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的原因)(大概)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的标志)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10、则群聚而.笑之。

(表修饰)
1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竟然)
12、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13、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向)
14、作《师说》以.贻之。

(表目的,用来)
三、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状语后置)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状语后置)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
6、不拘于时,学于余。

(状语后置)(被动句)
四、翻译句子: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的是道,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道句读要问老师,不能解决疑惑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句读)学习了,大的方面(解惑)却丢弃了,我没见到他明智在哪。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他和他年龄相近,思想和学问也差不多。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羞愧,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只是像这样罢了。

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写了这篇《师说》来送给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