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考试知识点
岩石力学 知识点
●软化性: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能。
●软化系数:岩石饱水状态的抗压强度与自然风干状态抗压强度的比值。
●岩石强度:岩石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岩石强度指标影响因素:试件尺寸,试件形状,试件三维尺寸比例,加载速度,湿度。
●岩石端部效应:试件受压时,两端部受其与试验机承压极间摩擦力的束缚,不能自由侧向膨胀而产生的对强度试验值的影响。
●岩石端部效应产生原因:当试件由上下两个铁板加压时,铁板与时间端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因此在试件端部存在剪应力,并阻止试件端部侧向变形,所以试件端部的应力状态不是非限制性的,也不是均匀的,只有在离开端面一定距离的部位,才会出现均匀应力状态。
●端部效应产生条件:1.在单轴压缩条件下。
2.上下垫板刚度大于试件刚度。
3.试件端面与垫板间存在摩擦,泊松效应受到约束,两端形成锥形压缩区,区内岩石处于三轴受压状态。
●端部效应消除措施:1.在试件与铁板只见添加润滑剂,以减少铁板与试件端面之间的摩擦力。
2.使试件长度达到规定要求,适量加长试件,以保证在试件中部出现均匀应力状态。
●单轴压应力作用下岩石破坏形式:1.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
2.单斜面剪切破坏。
3.拉伸破坏。
●岩石破坏形式:剪切力、拉应力、流变应力破坏。
●巴西劈裂试验本质:拉应力的破坏过程。
●岩石抗拉强度一般是抗压强度的1/4~1/25,平均为1/10。
由于岩石抗拉强度很低,所以在工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出现。
●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为了减少在试验过程中试验机的弹性变形及贮存在其中的变形能,就必须增加试验机的刚度,使用刚性试验机,就能获得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
●全应力应变曲线阶段:1.孔隙裂隙压密阶段<OA>,试件横向膨胀较小,试件体积随荷载增大而减小。
2.弹性变形至微弹性裂隙稳定发展阶段<AC>,全应力应变曲线成近似直线型。
3.非稳定破裂发展阶段<CD>,破裂不断发展,直至试件完全破坏,试件由体积压缩转为扩容,轴向应变和体积应变速率迅速增大。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1.1 简述岩石与岩体的区别与联系。
答: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物体,力学性质可在实验室测得;岩体是指由背诸如节理、裂隙、层理和断层等地质结构面切割的岩块组成的集合体,力学性质一般在野外现场进行测定,因此更接近岩体的实际情况,反映岩体的实际强度。
1.2 岩体的力学特征是什么?答:(1)不连续性:岩体受结构面的隔断,多为不连续介质,但岩块本身可作为连续介质看待;(2)各向异性:结构面有优先排列位向的趋势,随着受力岩体的结构趋向不同力学性质也各异;(3)不均匀性:结构面的方向、分布、密度及岩块的大小、形状和镶嵌状况等在各部位都很不一致,造成岩体的不均匀性;(4)岩块单元的可移动性:岩体的变形破坏往往取决于组成岩体的岩石块单元体的移动,这与岩石块本身的变形破坏共同组成岩体的变形破坏;(5)力学性质受赋存条件的影响: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岩体赋存有不同于自重应力场的地应力场、水、气、温度以及地质历史遗留的形迹等。
1.3 岩石可分为哪三大类?它们各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1)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强度高、均匀性好;(2)沉积岩:由母岩在地表经风化剥蚀后产生,后经搬运、沉积和结硬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强度不稳定,且具有各向异性;(3)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在地壳中受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发生变质而形成的岩石。
力学性质与变质作用的程度、性质以及原岩性质有关。
1.4 简述岩体力学的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研究任务:①建模与参数辨别;②确定试验方法、仪器与信息处理;③现场测试;④实际应用;研究内容:①岩石与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岩石的物理、水理性质,岩块在不同应力状态作用下的变形和强度特征,结构面的变性特征和强度参数的确定等);②岩石和岩体的本构关系(岩块的本构关系,岩体结构面分类和典型结构面本构关系,岩体的本构关系);③工程岩体的应力、变形和强度理论(岩体初始应力测量及分布规律,岩体中应力、应变和位移计算,岩体破坏机理、强度理论和工程稳定性维护与评价):④岩石(岩块)室内实验(室内实验是岩石力学研究的基本手段);⑤岩体测试和工程稳定监测(岩体原位力学实验原理和方法,岩体结构面分布规律的统计测试,岩体的应力、应变、位移检测方法及测试数据的分析利用,工程稳定准则和安全预测理论与方法)。
岩石力学复习要点
1、岩石力学: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用以研究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岩石工程的特殊设计方法。
岩石: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凝聚而成的自然地质体。
岩体:岩体是指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由岩块和各种不连续面组成的。
岩体具有如下三大特征:(1)它的边界是根据工程情况确定的。
(2)岩体经历了漫长的自然地质作用过程,并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在其内部保留了各种永久变形和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形迹。
(3)至今还受到地应力,以及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结构面:结构面是指在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地质界面或带,即强度低、易变形的面或带,即弱面。
结构体:结构体是指由结构面在岩体中切割而成的几何体。
2、岩石的密度:岩石的比重就是岩石的干重量除以岩石的实体积(不包括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得的量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4℃纯水容重的比值,又称相对密度。
重度:岩石在天然状态下岩石单位体积的重量。
干重度:岩石在105℃~110℃烘至恒重后,测定的岩石单位体积的重量。
饱和重度:岩石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测定的重度。
碎胀系数:岩石的碎胀系数Kp是指岩石破碎后的体积与破碎前实体积的比。
残余碎胀系数:破碎岩石压实后体积与岩石破碎前体积V之比,用Kp’表示。
(取决于岩石性质、载荷大小、载荷作用时间、含水状况等)孔隙度率: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岩石中孔隙体积Vv(孔洞和裂隙之和)占岩石总体积V的百分比。
孔隙比:岩石的孔隙比是指岩石中孔隙的总体积Vv与固体(颗粒)实体积Vs之比。
吸水率:岩石的吸水率(自然吸水率的简称)指干燥后的岩石(样品)在一个大气压力和室温条件下,浸入水中定时间(48hr)吸入水分的质量与其干质量百分比。
饱水率:岩石的饱和吸水率(简称饱水率)又称强制吸水率,是指干燥后的岩样在强制状态下吸入水分的质量与其固体矿物质量的百分比。
膨胀性:岩石浸水后体积增大或体积不变时相应地引起应力增大的性能。
岩体力学期末考试最新知识点
1.岩体力学:是研究岩体和岩体力学性能的一门学科,是探讨岩石和岩体在其周围物理环境(力场、温度场、地下水等)发生变化后,做出响应的一门力学分支。
2.岩石: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物体。
3.岩体: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
4.岩石和岩体的不同之处:岩体是由岩石块和各种各样的结构面的综合体。
5.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最主要的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相互结合的情况。
6.岩石的构造:指组成岩石的成分在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的排列关系。
7.岩石按成因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8.岩体结构的两大要素:结构体和结构面9.岩体的力学特征:不连续性、各向异性、不均匀性、赋存地质因子特性、残余强度特性10.岩体力学的研究任务:1、基本原理方面2、实验方面3、实际工程应用方面4、监测方面11.岩石的质量指标:指描述岩石质量大小有关的参数,通常采用岩石单位体积质量的大小表示,包括岩石的密度和颗粒密度。
12.岩石的密度:指岩石试件的质量与岩石试件的体积之比13.岩石的颗粒密度P s:岩石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固体的体积之比(P s=m s/V c)14.岩石的孔隙性:是反应了岩石中微裂隙发育程度的指标。
15.岩石的吸水率:指岩石吸入水的质量与试件固体的质量之比16.岩石的吸水率分为:自由吸水率3a和饱和吸水率3saasa17.软化系数:指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与干燥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的比值18.岩石的膨胀特性:通常以岩石的自由膨胀率、岩石的侧向约束膨胀率、膨胀压力19.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指岩石试件在无侧限条件下,受轴向里作用破坏时,单位面积承受的最大荷载,即R c=P/A20.岩石的抗拉强度:指岩石试件在受到轴向拉应力后其试件发生破坏时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21.岩石抗拉强度试验方法:1、直接拉伸法2、抗弯法3、劈裂法4、点荷载试验法22.岩石的剪切强度:指岩石在一定的应力条件下所能抵抗的最大剪应力23.岩石抗剪强度的试验方法:1、抗剪断试验2、抗切试验3、弱面抗剪切试验24. --------------------------------------------------------- 三向压缩应力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低围压劈裂;中围压斜面剪切;高围压---塑性流动25.岩石模量有:初始模量、切线模量、割线模量26.脆性破坏:指应力超出了屈服应力后不表现出明显的塑形变形特性,这类破坏是脆性破坏27.扩容:指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非线性的体积膨胀,且这一体积膨胀是不可逆的28.岩石的流变性包括:1、岩石的蠕变2、岩石的应力松弛3、岩石的长期强度29.蠕变:是指岩石在恒定的外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的特性,也称作徐变。
岩石力学 考试知识点
主要内容: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状的一门理论和应用学科,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是探讨岩石对其周围物理环境中立场的反应。
岩石力学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石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功能的学科。
岩石力学是一门关于岩石的力学效应和工程岩体的力学行为规律的学科。
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
它是引起各种地下或露天岩石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
决定洞室布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稳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
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
地应力的成因:大陆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板块边界受压\岩浆侵入\岩体自重应力场地应力测量基本原理:测量原始地应力就是确定存在于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一点一点的量测来完成的。
岩体中一点的三维应力状态可由选定坐标系中的六个分量σx ,σy ,σz ,τxy ,τyz ,τxz 来表示。
直接测量法: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和记录各种应力量,并由这些应力量和原岩应力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获得原岩应力值。
间接测量法:借助某些传感元件或某些介质,测量和记录岩体中某些与应力有关的间接物理量的变化,然后由测得的间接物理量的变化,通过已知的公式计算岩体中的应力值。
应力解除法原理:当需要测定岩体中某点的应力状态时,人为的将该处岩体单元和周围的岩体分离,此时,岩体单元上所受的拉力将被解除。
同时,该单元体的几何尺寸也将产生弹性恢复。
应用一定的仪器,测定弹性恢复的应变值或变形值,并且认为岩体时连续、均质和各向同性的弹性体,于是就可以借助弹性理论的解答计算岩体单元所受的应力状态。
步骤:(1)在测试地点打大孔(2)从大孔底打同心小孔(3)在小孔中央位置安装测量探头(4)用薄壁钻头延伸大孔,使小孔周围岩芯实现应力解除(5)将岩芯与探头一并取回,进行围压率定和温度标定试验。
(6)数据修正和处理,计算地应力值直接测量法(水压致裂法):原理:水压致裂系统将钻孔某段封隔起来,并向该段钻孔注入高压水,当水压超过3σ2-σ1和岩石抗拉强度T之和后,在θ=0º处,也即所在方位将发生孔壁开裂。
岩石力学知识点整理
岩石力学知识点整理采矿 12-1 班矿山岩石力学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 1. 岩石力学:研究岩体在各种不同受力状态下产生变形和破坏规律的科学。
2. 质量密度(ρ)和重力密度(γ):单位体积的岩石的质量称为岩石的质量密度。
单位体积的岩石的重力称为岩石的重力密度(重度)。
所谓单位体积就是包括孔隙体积在内的体积。
γ= G/Vγ=ρg (kN /m3)式中:G――岩石试件的重量(kN) ;V——岩石试件的体积(m3)3. 岩石的相对密度就是指岩石的干重量除以岩石的实体积(不包括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得的量与 1 个大气压下 40C 纯水的容重之比值。
Gs——岩石的相对密度;GsWs Vs? wWs——干燥岩石的重量(kN);Vs——岩石固体体积(m3);w —— 40C 时水的重度(kN/m3)4. 孔隙率是岩石试件内孔隙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比。
n ? VV ? 100% Vn ? 1? ?d Gs?w5. 孔隙比是指岩石试件内孔隙的体积(V v)与岩石试件内固体矿物颗粒的体积(Vs)之比。
e ? VV ? VV ? n Vs V ? VV 1 ? n1采矿 12-1 班6. 岩石含水率(V1 ):是指天然状态下岩石中水的重量W1 与岩石烘干重量Wd 之比。
V1W1 Wd100%7.岩石的饱水率(V2 )是指高压(150 个大气压)或真空条件下,岩石吸入水的重量W2 与岩石干重量之比,即V2W2 Wd100%8.岩石的饱水系数( KS )是指岩石的吸水率与饱水率之比,即 KSV1 V29. 软化系数:是指岩石试件在饱水状态下的抗压强度(? c )与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 'c )的比值,即??c ? 'c。
10. 透水性是指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地下水可以透过岩石的性能称为岩石的透水性,其衡量指标为渗透率。
11.岩石的碎胀性是指岩石破碎后其体积比原体积增大的性能。
12.结构面:是指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二维面状地质界面。
岩石力学复习
岩石力学复习重点1.1、岩体:岩体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含有诸如裂隙、节理、层理、断层等不连续的结构面组成的现场岩石,它是一个复杂的地质体。
2.1、岩石的渗透性:在一定的水力梯度或压力作用下,有压水可以透过岩石的孔隙或裂隙流动。
岩石这种能透水的能力称为岩石渗透性。
2.2、结构体:结构体是不同产状和不同规模结构面相互切割而形成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岩石块体。
2.3、结构面的类型: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
2.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2.5、RQD概念:用来表示岩体良好度的一种方法。
根据修正的岩芯采取率来决定的。
2.6、RMR法评价岩体的方法:该分类系统由完整岩石强度、RQD值、节理间距、节理状态及地下水状况5类指标组成。
具体做法为:(1)根据各类指标的数值,逐次计分,求和得总分RMR值(P27页表2-10);(2)根据节理、裂隙的产状变化对RMR的初值加以修正(P27页表2-11),以强调节理、裂隙对岩体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
3.1、脆性破坏、塑性(延性)破坏、弱面剪切破坏的基本概念;脆性破坏:岩石发生破坏时,无显著变形,声响明显,一般发生在单轴或低围压坚硬岩石(岩爆)。
塑形破坏:岩石发生破坏时,变形较大,有明显的“剪胀”效应,一般发生在较软弱岩石或高围压坚硬岩石。
沿软弱结构面(原生)剪切破坏:由于岩层中存在节理、裂隙、层理、软弱夹层等软弱结构面,岩层整体性受到破坏;在外荷载作用下,当结构面上的剪应力大于该面上的强度时,岩体发生沿弱面的剪切破坏。
3.2、影响岩石抗压强度的因素;矿物成分、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胶结情况、生成条件、风化作用、密度、水的作用、试件形状和尺寸、加载速率。
3.3、形态效应和尺寸效应的含义;因应力集中,通常圆柱形试件的强度高于棱柱形试件的强度。
对于棱柱形试件,截面边长越多,其强度越高,这种影响称为形态效应。
岩石试件的尺寸越大,其强度越低,这一现象称为尺寸效应。
岩石力学复习重点
岩石力学复习重点1. 、绪论1. 岩石材料的特殊性:岩石材料不同于一般的人工制造的固体材料,岩石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构造作用,内部产生了很大的压应力,具有各种规模的不连续面和孔洞,而且还可能含有液相和气相,岩石远不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弹性连续体。
2. 岩石与岩体的区别:(1)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他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凝聚而成的自然地质体。
(2)岩体:是指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他经历了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经受了各种地质作用,并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在其内部保留了各种永久变形和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形迹如不整合褶皱断层层理节理劈理等不连续面。
重要区别就是岩体包含若干不连续面。
起决定作用的是岩体强度,而不是岩石强度。
3. 岩体结构的两个基本要素:结构面和结构体。
结构面即岩体内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面状地质界面,包括物质的分界面与不连续面。
被结构面分割而形成的岩块,四周均被结构面所包围,这种由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组合切割而形成的单元体称为结构体。
2.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1. 名词解释:孔隙比:孔隙的体积(Vv)与岩石固体的体积的比值。
孔隙率:是指岩石试样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吸水率:干燥岩石试样在一个大气压和室温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岩石干重量之比的百分率。
其大小取决于岩石中孔隙数量多少盒细微裂隙的连通情况。
膨胀性:是指岩石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
崩解性: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失去粘结力,完全丧失强度时的松散物质的性质。
扩容:岩石在压缩载荷作用下,当外力继续增加时,岩石试件的体积不是减小,而是大幅度增加的现象。
蠕变:应力恒定,变形随时间发展。
松弛:应变恒定,应力随时间减少。
弹性后效:在卸载过程中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长期强度:当岩石承受超过某一临界应力时,其蠕变向不稳定蠕变发展,当小于该临界值时,其蠕变向稳定蠕变发展,称该临界值为岩石的长期强度。
2. 岩石反复冻融后强度下降的原因:①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矿物的涨缩不均而导致岩石结构的破坏;②当温度减低到0C以下时岩石孔隙中的水将结冰,其体积增大约9%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压力,使岩石的结构发生改变,直至破坏。
岩石力学知识点总结
岩石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的力学性质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响应和变形规律,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弹性模量等。
这些性质对于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岩石的力学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孔隙度、水分含量等。
1. 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是指岩石在受到垂直方向外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岩石的抗压强度可以通过实验或者间接方法来进行测定,通常以MPa为单位。
抗压强度受到岩石成分和密度的影响,通常晶体颗粒越大、结晶度越高的岩石其抗压强度越高。
2.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指岩石在受到拉伸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通常岩石的抗拉强度远远低于其抗压强度,因为岩石在自然界中很少受到拉力的作用。
抗拉强度常常通过实验来进行测定,其数值对于岩石的岩石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3. 抗剪强度抗剪强度是指岩石在受到切割或者剪切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岩石的抗剪强度与其结构和组成有关,一般来说,岩石中存在着一定的位移面和剪切面,这些面的摩擦和滑移对于岩石的抗剪强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弹性变形能力。
弹性模量也叫做“模量”,其数值越高,说明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越小。
弹性模量对于岩石的岩石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岩石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和破坏,其变形和破坏规律对于地质工程的设计和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岩石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力学性质、结构、孔隙度、水分含量等。
1. 岩石的变形规律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其变形规律通常表现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坏。
弹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变形,塑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不能够恢复原状的变形,破坏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达到极限状态,无法继续承受力的作用。
2. 岩石的破坏规律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破坏,其破坏规律通常表现为压缩破坏、拉伸破坏和剪切破坏。
岩石力学重要知识点总结,期末考试复习
第一章1.岩石力学:固体力学的分支,研究岩石在不同物理环境的力场中产生力学效应的学科,也称为岩体力学。
研究对象:岩石与岩体2.岩石:地质作用下矿物或岩屑按一定规律聚集形成的自然物体。
可以有微小裂纹、间隙、层理等缺陷,但没有弱面,是较完整的岩块。
3.影响岩石的力学和物理性质的三个重要因素:(1)矿物:构成岩石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如方解石、石英、云母等。
(2)结构:构成岩石的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和形状、相互结合情况。
(3)构造:组成成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排列关系。
4. 岩石按成因分类(1)岩浆岩:岩浆冷凝形成,也称火成岩。
大数由结晶矿物组成,成分和物性均一稳定,强度较高。
代表:玄武岩、花岗岩。
(2)沉积岩:母岩经风化剥蚀、搬运、海湖沉积、硬结成岩,由颗粒和胶结物组成,显著层状特点。
力学特性与矿物、岩屑、胶结物、沉积环境相关。
代表:砾岩、砂岩、石灰岩。
(3)变质岩:地壳中母岩受变质作用(高温、高压及化学流体)形成。
力学性能与母岩性质、变质作用及变质程度有关。
代表:大理岩、石英岩。
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层理构造产生各向异性特征,应注意垂直及平行于层理构造方向工程性质的变化。
5. 岩体:在地质环境中经受变形、破坏,具有一定结构的地质体。
包括岩石结构体和一定的结构面(地质构造形迹),强度远小于岩石。
6.岩体结构要素:结构面和结构体(1)结构面: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面状地质界面,包括物质的分界面和不连续面,如断层、节理、层理、片理、裂隙等。
结构面产状、切割密度、粗糙度和黏结力、填充物性质等是评定岩体强度和稳定性能的重要依据。
(2)结构体:四周被不同产状结构面分割包围的岩块。
常见的结构体形式:块状、柱状、板状、菱形、楔形等。
7. 岩体结构类型及特征8.岩体特征(1)岩体是非均质各向异性材料;(2)岩体内存在着原始应力场。
主要包括重力和地质构造力,重力应力场以铅垂应力为主,构造应力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
(3)岩体内存在着一个裂隙系统。
岩石力学知识要点
岩石力学知识要点第一章1、 岩石:经过地质作用而天然形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集合体2、 岩体:在一定的地址条件下,含有诸如裂隙、节理、层理、断层等不连续结构面组成的现场岩石,它是一个复杂的地质体3、 岩石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① 基本理论:岩体地应力、岩体强度、岩体变形、裂隙水力学 ② 材料试验: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③ 工程应用:边坡工程、地下洞室、坝基稳定 第二章1、岩石的裂隙连通率:岩裂隙面方向ba a n +=(a 为裂隙面长度,b 为岩桥长度)2、横管各向异性:同一层面内力学性质相同,而不同层面内力学性质有差异的性质3、岩石的物理性质指标:(1)孔隙率:岩石内空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1001%100n s v ⨯-=⨯=)(VV VV(2)吸水率: ①自然吸水率:岩石在常温下浸水48小时后岩体内的含水量与岩石干重量的比值%100%100ss1a s1w a ⨯-=⨯=W W W W W W②饱和吸水率:岩样在强制状态下(真空、煮沸或高压下)岩样最大吸水量与岩石干重量的比值%100%sssa sa⨯-=W W W W )((3)软化系数:岩石试件的饱和抗压强度与干抗压强度的比值,用c η表示,干饱和)()(c c cR R =η 4、岩石的渗透系数:受承压水作用的岩体,在节理裂隙等结构面上将产生渗流,其渗透性大小工程上一般用渗透系数k 表示(cm/s )注意:k 不仅与岩体性质有关,还与岩体的应力状态有关,即拉压有关。
① 当外壁水压力大于内壁水压力时,水从外壁流向内壁,岩样受压1k ② 当内壁水压力大于外壁水压力时,水从内壁流向内壁,岩样受拉2k 一般来说2k >1k5、岩体质量指标RQD 值的概念:%100cm 10ll cm 10ii⨯>==∑钻孔总进尺)(钻孔总进尺后的长度扣除岩芯长度小于(修正岩芯采取率)RQD6、岩体分类应考虑的因素:岩块强度、RQD 值、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及地下水第三章1、岩石的三种破坏形式及特征? ①脆性破坏:发生破坏时变形很小,明显声响,一般发生单轴或者是地围压坚硬岩石(岩爆) ②延性破坏(塑性破坏):破坏时变形较大,有明显的“剪胀效应”,一般发生在较软弱岩石或者是高围压坚硬岩石③弱面剪切破坏:岩层中存在节理、裂隙、层理、软弱夹层等软弱结构面,岩层整体性受到破坏,在外荷载作用下当结构面上的剪应力大于该面上的强度时,岩体 发生沿弱面的剪切破坏2、岩石的抗剪断强度、抗剪强度的概念:①抗剪强度:岩石沿原生结构面或已被剪断的结构面剪切滑动时的“摩擦阻力” ②抗剪断强度:完整岩块、岩石被剪断时表现出的“抵抗剪切破坏”的强度3、岩石的单轴抗压、抗拉、抗剪强度的概念:①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试件在单轴压力(无围压而轴向加压力)下抵抗破坏的极限能力或极限强度,数值上等于破坏时的最大压应力②抗拉强度:岩石的抗拉强度是指岩石试件在单向拉伸条件下试件达到破坏的极限值,它在数值上等于破坏时的最大拉应力。
岩石力学期末复习总结
岩石力学期末复习总结岩石力学期末复习一、知识点部分1.线密度K":指结构面法线方向单位测线长度上交切结构面的条数2.粗糙度:可用粗糙系数JRC表示,随粗糙度的增大,结构面的摩擦角也增大3.结构面填充分类:薄膜填充、断续填充、连续填充、层厚填充4.疲劳强度: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作用而不会产生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
5.流变: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岩石的变形或应力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6.弹性后效:弹性后效指的是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受某一不变载荷作用,其弹性变形随时间缓缓增长的现象。
在去除载荷后,不能立即恢复而需要经过一段足够时间之后才能逐渐恢复原状,应变恢复总是落后于应力7.三轴压缩强度:试件在三向应力作用下能抵抗的最大轴向应力i.σ$%=$'()*?$,()*?σ-+2C$'()*?$,()*?ii.σ$%=σ-tan445°+?4+2C tan(45°+?4)8.RQD:大于10cm的岩芯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长度之比的百分数9.本构关系(名词解释):指岩体在外力作用下,应力或应力速率与其应变或应变速率的关系10.强度理论:采用判断推理的方法,推测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破坏原因,从而建立强度准则的假说11.典型岩体变形的本构规律1)弹性均质完整结构岩体变形本构规律2)弹性均质断续结构和碎裂结构岩体变形本构规律3)黏弹性材料块状或平卧层状完整结构岩体变形本构规律12.围岩压力:地下洞室围岩在重分布应力作用下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或松动破坏,进而引起施加于支护衬砌上的压力13.形变围岩压力:由于围岩塑性变形,如塑性挤入、膨胀内鼓、弯折内鼓等形成的挤压力14.松动围岩压力:由于围岩拉裂塌落、块体滑移及重力坍塌等破坏引起的压力15.冲击围岩压力:由岩爆形成的一种特殊围岩压力16.岩爆:在具有高天然应力的弹脆性岩体中,进行各种有目的的地下开挖工程时,由开挖卸载及特殊地质构造作用引起开挖周边岩体中应力高度集中,岩体中积聚了很高的弹性应变能。
岩体力学考试重点(经典)
第二章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1、全应力—应变曲线(岩石试件在(刚性试验机)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形的全过程)(1)OA 阶段,通常被称为孔隙裂隙压密阶段。
其特征是应力—应变曲线呈上凹型,在此阶段岩石试件中原有的张开型结构面和微裂隙逐渐闭合,横向膨胀较小,试件体积随载荷的增大而减小。
本阶段对节理裂隙丰富的岩石表现较为明显,对坚硬少裂隙的岩石不明显。
(2)AC 阶段,通常称此阶段为弹性变形阶段。
其中AB 阶段为线弹性变形阶段;BC 为非线性变形阶段。
BC 阶段中出现了微裂隙的破裂,因此也称为破裂稳定发展阶段。
(3)CD 阶段,非稳定破裂发展阶段或称累积性破坏阶段。
C 点是岩石从弹性变为塑性的转折点,称为屈服点,其相应的应力称为屈服应力(屈服极限),数值约为峰值应力的三分之二左右。
进入此阶段后,微破裂的发展出现了质的变化,它们不断聚合形成了宏观裂隙,直至岩石试件完全破坏。
此时,试件由体积压缩转为扩容,轴向应变和体积应变速率迅速增大。
当达到D 点时,岩石已经破坏,此时的强度称为峰值强度。
(4)DE 阶段称为破坏后阶段。
当载荷达到D 点后,岩石试件内部结构已遭到破坏,但试件基本保持整体形状。
进入本阶段后,宏观裂隙快速发展,并且相互交叉联合形成宏观断裂面,岩块的变形主要表现为沿宏观断裂面的块体滑移,试件的承载能力迅速下降,但不会到零,岩石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应该指出,对于坚硬的岩石来说,这一塑性阶段很短,有的几乎不存在,它所表现的是脆性破坏的特征。
所谓脆性是指应力超出了屈服应力却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塑性变形的特性,而因此达到破坏,即为脆性破坏。
2、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岩石变形特征:①岩石的变形特性通常可以从试验时所记录下来的应力—应变曲线中获得;②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反映了各种不同应力水平下所对应的应变(变形)规律;③岩石试件在(刚性试验机)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形的全过程,可全应力-应变曲线来表示。
3、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岩石变形特征A 、 时岩石变形特征①岩石的强度随围压( )的增加,岩石的屈服应力随之提高;②总体来说,岩石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有随围压增大而增大的趋势;③随着围压的增加,峰值应力所对应的应变值23σσ=23σσ=有所增大,其变形特征表现出低围压的脆性向高围压的塑性转换的规律。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共20页
第一章1 岩石的造岩矿物有哪些?P13答: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赤铁矿等2岩石的结构连接类型有结晶连接,胶结连接。
P153何谓岩石的微结构面?主要是指那些?P13岩石中的微结构面,是指存在于矿物颗粒内部或矿物颗粒及矿物集合体之间微小的弱面及空隙。
包括矿物解理,晶格缺陷,晶粒边界,粒间空隙,微裂隙等。
4 岩石按地质成因分类,分三类,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P17岩浆岩:岩浆不断向地壳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致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地缝上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温度、压力都发生降低,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凝成岩浆岩。
水成岩:也叫沉积岩,是由风化剥蚀作用或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在原地或被外力搬运,在适当的条件下沉积下来,经胶结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其矿物成分主要是粘土矿物,碳酸盐和残余的石英长石等,句层理结构,岩性一般哟明显的各项异性,按形成条件及结构特点,沉积岩分为:火山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变质岩:是在已有岩石的基础上,经过变质混合作用后形成的,温度和压力的不同,生成比不同的变质岩。
5岩石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及其表达方式是什么?P24-29有容重,比重,孔隙率,含水率吸水率,渗透系数,抗冻系数。
重点是:比重、容重、吸水率、透水性的公式看看。
岩石在一定的条件下吸收水分的性能称为岩石的吸水性,含水率=岩石中水的质量与岩石烘干质量的比值。
岩石的透水性是岩石能被水透过的的性能。
可用渗透系数来衡量。
P30 岩石在反复冻融后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一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矿物的胀、缩不均匀二导致岩石的结构破坏;二当温度降到O°C一下时,岩石空隙中的水讲结冰,其体积增大约9%,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压力,使岩石结构发生改变,直至破坏。
6 岩石的的强度及岩石单轴压缩破坏有几种形式?P31岩石在各种载荷的作用下达到破坏的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称为岩石的强度。
《岩石力学》复习总结资料(考试用)
岩石力学补充资料第一章绪论1.1.1 岩石力学就是用力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岩石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实际上也称为“岩体力学”,是水利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1.1.2 岩石力学的特点1)研究的广泛性:a、既古老,又年轻 b、跨行业2)研究对象的复杂性:a、组成:岩石——地质体(单独的力学性质+耦合效应);岩块、结构面→组合形成;块状结构、破碎结构、离散结构b、背景:地质力学环境的复杂性(地应力、地下水、物理、化学作用等)3)工程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4)社会经济效益显著§1.3 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a.物理模拟 b,数学模型 c.理论分析第二章岩石的物理性状(性质)§2.1 岩体的结构特性岩石(根据成因)可分为: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断层:规模较大,宽度几米~几十米,延伸长度几百米~几公里;☐节理:规模中等,宽度几十厘米,延伸长度几米~几十米;☐裂隙:规模较小,宽度几厘米甚至更小,延伸长度几十厘米;§2.2 岩石的不连续性、不均匀性及各向异性由于岩石中存在各种规模的结构面(断裂带、断层、节理、裂隙)→致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不连续、不均匀、各向异性2.2.1 岩石的裂隙性平面裂隙率:指岩石单位面积上各类裂隙面积所占比重。
2.2.2 各向异性:岩石的强度、变形指标(力学性质)随空间方位不同而异的特性。
(从岩石的不同方向施加荷载,其抵抗破坏的能力不同)a.正交各向异性(三个材料主轴、定义材料参数)b.横观各向同性(层状)§2.3 岩石的物理性质指标2.3.9 软化系数: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称为软化性,用软化系数(ηc)表示。
ηc讨论:ηc愈小则岩石软化性愈强。
研究表明:岩石的软化性取决于岩石的矿物组成与空隙性。
当岩石中含有较多的亲水性和可溶性矿物,且含大开空隙较多时,岩石的软化性较强,软化系数较小。
第三章岩石/岩体的强度§3.7 岩石中水对强度的影响在前面已经谈及,水工建设中岩体不可避免会遇到水,例如水的影响:改变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胶结构被破坏,化学溶蚀等)渗透压力→“空隙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强度降低§3.8 岩体强度分析岩体的强度分析包括结构体强度分析和结构面强度分析。
岩体力学复习重点
岩体力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软化性:软化性是指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
2、软化系数:是指岩石时间的饱和抗压强度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的比值。
3、形状效应:在岩石试验中,由于岩石试件形状的不同,得到的岩石强度指标也就有所差异。
这种由于形状的不同而影响其强度的现象称为“形状效应” 。
4、尺寸效应:岩石试件的尺寸愈大,则强度愈低,反之愈高,这一现象称为“尺寸效应”。
5、延性度:指岩石在达到破坏前的全应变或永久应变。
6、流变性:指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岩石的应变或应力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
7、应力松弛:是指当应力不变时,岩石的应力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减小的现象。
8、弹性后效:是指在加荷或卸荷条件下,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9、峰值强度:若岩石应力-- 应变曲线上出现峰值, 峰值最高点的应力称为峰值强度.10、扩容: 在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中, 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 岩石中的破列或微裂纹继续发生和扩展, 岩石的体积应变增量有由压缩转为膨胀的力学过程称之为扩容.11、应变硬化: 在屈服点以后(在塑性变形区), 岩石(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呈上升直线,如果要使之继续变形,需要相应的增加应力, 这种现象称之为应变硬化.12、延性流动: 是指当应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应力增大很小或保持不变时, 应变持续增长而不出现破裂, 也即是有屈服而无破裂的延性流动.13、强度准则: 表征岩石破坏时的应力状态和岩石强度参数之间的关系, 一般可以表示为极限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间的关系方程:(T仁彳((T 2, (T 3)或T =f ( CT ).14、结构面: ①指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得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宏观地质界面或带. ②又称若面或地质界面,是指存在于岩体内部的各种地质界面,包括物质分异面和不连续面,如假整合,不整合,褶皱, 断层, 层面, 节理和片理等.15、原生结构面:在成岩阶段形成的结构面.16、次生结构面:指在地表条件下, 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各种界面.17、结构体:结构面依其本身的产状, 彼此组合将岩体切割成形态不一, 大小不等以及成分各异的岩石块体, 被各种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岩石块体称为结构体.18、结构效应:岩体中结构的方向性质密度和组合方式对岩体变形的影响。
岩石力学考试重点
岩石力学考试重点岩石的泊松比:岩石横向与纵向的比值。
扩容:岩石在荷载下,在破坏前产生的一种明显非弹性体积变形。
当外力增加到一定程度,随压力增大,体积不是减小而是大幅增加,且增长速率越来越大最终导致试件完全破坏。
岩爆:岩石破坏后尚余一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突然释放就产生岩爆。
各向异性:岩石全部或部分物理、力学性质随方向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的现象。
软化系数:岩样饱水状态抗压强度与自然风干状态之比。
岩石吸水率:岩石在常温常压下吸入水的质量与其烘干质量百分比。
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瞬间即产生全部变形,去除外力后又能立即恢复原有形状和尺寸的性质。
塑性:物体受力后产生变形,卸载后变形不能完全恢复的性质。
粘性:物体受力后变形不能在瞬时完成,且随的增大而增大。
脆性:物体受力后变形很小即破裂的性质。
延性:物体能承受较大塑性变形而不丧失其承载力的性质。
全曲线:全面显示岩石在受压破坏过程中特征,特别是破坏后强度与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的曲线。
(OA段:孔隙裂隙压密阶段。
)转化压力:岩石由脆性转化为塑形的临界围压。
塑性滞回环:卸载与加载曲线不重合。
岩石记忆性:每次卸载后再加载,在荷载超过上一次循环的最大荷载后,变形曲线仍沿原来单调加载曲线上升,好像不曾受到反复加载的影响一般。
岩体裂隙度K:沿取样线方向单位长度上的节理数量,K=n/L 切割度:岩体被节理割裂分离的程度,取贯通整体的假想平直断面,节理面面积与断面面积之比。
完整性(龟裂)系数:岩体中纵波速度与岩块之比的平方。
RQD:长度>=10cm岩芯积累长度占钻孔总长度的百分比。
线密度:取样线垂直结构面的K 单结构面强度效应:;地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初始应力、绝对/原岩应力)。
抗冻系数:岩样经冻融后抗压强度下降值与冻融前抗压强度之比。
流变性质:材料的关系与时间因素有关的性质。
流变现象:材料变形过程中具有时间效应的现象。
蠕变:不变,材料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长的现象。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1、岩石和岩体的区别——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凝聚而成的自然地质体;岩体是指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它经历了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经历了各种地质作用,并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在其内部保留了各种永久变形和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形迹。
岩体包含若干不连续面,岩体强度远低于岩石强度2、岩体结构的两个基本要素——结构面和结构体第二章1、岩石含水率、吸水率和饱水率的区别——含水率,天然状态下岩石中水的重量与岩石烘干重量比值的百分率;吸水率,指干燥岩石试样在一个大气压和室温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岩石干重量之比的百分率;饱水率,岩样在强制状态下,岩样的最大吸入水的重量与岩样的烘干重量的比值的百分率2、饱水系数和抗冻性的关系——岩石饱水指标反映岩石中张开型裂隙和孔隙的发育情况,对岩石的抗冻性有较大影响。
饱水系数(吸水率与饱水率百分比)一般在0.5~0.8之间。
试验表明,饱水系数<91%时,可免遭冻胀破坏。
3、岩石的软化系数——岩样饱水状态下得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的抗压强度的比值4、岩石的强度定义——在荷载作用下破坏时所承受的最大荷载应力5、岩石抗压、抗剪、抗拉强度指标,试验方法及其优缺点——抗压指标试验方法有直接单轴抗压试验,普通三轴试验和真三轴试验。
抗拉指标试验有直接抗拉试验(缺点:试样制备困难,且不易与拉力机固定),霹雳法(优点:简单易行,只要有普通压力机就可以进行试验)。
抗剪指标试验方法有直接剪切试验(缺点:强度曲线并不是绝对严格的直线),契形剪切试验,三轴压缩试验(优点:结果较精确)。
6、脆性破坏——由于应力作用下岩石中裂隙的产生和发展的结果,岩石达到破坏时不产生明显的变形;塑性破坏——在塑性流动状态下发生,由于组成物质颗粒间相互滑移所致,破坏时会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而不呈现明显的破坏面。
格里菲斯脆性破坏(是什么破坏)——脆性破坏是拉伸破坏,而不是剪切破坏。
7、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各阶段的特点——反应岩石在压缩条件下由变形到破坏的全过程关系曲线,分五阶段:压密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微裂隙发生和稳定发展阶段、微裂隙加速扩展阶段、破坏后阶段。
岩石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岩石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不同应力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的科学。
以下是岩石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1. 岩石的力学性质:
- 抗压强度:指岩石抵抗压缩破坏的能力。
- 抗拉强度:指岩石抵抗拉伸破坏的能力。
- 剪切强度:指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2. 岩石的应力和应变:
- 应力:指岩石内部受到的力的分布状态。
- 压缩应变:指岩石在受到压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 拉伸应变:指岩石在受到拉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 剪切应变:指岩石在受到剪切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
3. 岩石的变形特征:
- 弹性变形:指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弹性恢复的变形。
- 塑性变形:指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不可逆的变形。
- 蠕变变形:指岩石在长时间作用下由于内部结构的改变而发生的变形。
4. 岩石的断裂:
- 抗拉断裂:指岩石受到拉伸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
- 抗剪断裂:指岩石受到剪切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
5. 岩石的变形机制:
- 塑性变形机制:指岩石在受到足够大的应力作用下,其晶体结构发生可塑性变形。
- 蠕变变形机制:指岩石在长时间作用下,其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变形。
以上是关于岩石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状的一门理论和应用学科,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是探讨岩石对其周围物理环境中立场的反应。
岩石力学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石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功能的学科。
岩石力学是一门关于岩石的力学效应和工程岩体的力学行为规律的学科。
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
它是引起各种地下或露天岩石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
决定洞室布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稳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
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
地应力的成因:大陆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板块边界受压\岩浆侵入\岩体自重应力场地应力测量基本原理:测量原始地应力就是确定存在于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一点一点的量测来完成的。
岩体中一点的三维应力状态可由选定坐标系中的六个分量σx ,σy ,σz ,τxy ,τyz ,τxz 来表示。
直接测量法: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和记录各种应力量,并由这些应力量和原岩应力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获得原岩应力值。
间接测量法:借助某些传感元件或某些介质,测量和记录岩体中某些与应力有关的间接物理量的变化,然后由测得的间接物理量的变化,通过已知的公式计算岩体中的应力值。
应力解除法原理:当需要测定岩体中某点的应力状态时,人为的将该处岩体单元和周围的岩体分离,此时,岩体单元上所受的拉力将被解除。
同时,该单元体的几何尺寸也将产生弹性恢复。
应用一定的仪器,测定弹性恢复的应变值或变形值,并且认为岩体时连续、均质和各向同性的弹性体,于是就可以借助弹性理论的解答计算岩体单元所受的应力状态。
步骤:(1)在测试地点打大孔(2)从大孔底打同心小孔(3)在小孔中央位置安装测量探头(4)用薄壁钻头延伸大孔,使小孔周围岩芯实现应力解除(5)将岩芯与探头一并取回,进行围压率定和温度标定试验。
(6)数据修正和处理,计算地应力值直接测量法(水压致裂法):原理:水压致裂系统将钻孔某段封隔起来,并向该段钻孔注入高压水,当水压超过3σ2-σ1和岩石抗拉强度T之和后,在θ=0º处,也即所在方位将发生孔壁开裂。
设钻孔壁发生初始开裂时的水压为P i,则有P i=3σ2-σ1+T如果继续向封隔段注入高压水,使裂隙进一步扩展,当裂隙深度达到3倍钻孔直径时,此处已接近原岩应力状态,停止加压,保持压力恒定,将该恒定压力记为P s,P s应和原岩应力σ2相平衡,即P s2=σ2在钻孔中存在裂隙水的情况下,如封隔段处的裂隙水压力为P0,则Pi=3σ2-σ1+T-P0在初始裂隙产生后,将水压卸除,使裂隙闭合,然后再重新向封隔段加压,使裂隙重新打开,记裂隙重开时的压力为P r,则有P r=3σ2-σ1- P0由以上两式求σ1和σ2就无须知道岩石的抗拉强度。
因此,由水压致裂法测量原岩应力将不涉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而完全由测量和记录的压力值来决定。
步骤:1)打钻孔到准备测量应力的部位,井将钻孔中待加压段用封隔器密封起来,钻孔直径与所选用的封隔器的直径相一致。
封隔器一般是充压膨胀式的,充压可用液体,也可用气体。
2)向二个封隔器的隔离段注射高压水,不断加大水压,直至孔壁出现开裂,获得初始开裂压力;然后继续施加水压以扩张裂隙,当裂隙扩张至3倍直径深度时,关闭高水压系统,保持水压恒定,此时的应力称为关闭压力,记为;最后卸压,使裂隙闭合。
在整个加压过程中,同时记录压力-时间曲线图和流量-时间曲线图,确定P i,P s值。
3)重新向密封段注射高压水,使裂隙重新打开并记下裂隙重开时的压力P r和随后的恒定关闭压力P s。
这种卸压-重新加压的过程重复2—3次,以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P r和P s同样由压力-时间曲线和流量-时间曲线确定。
4)将封隔器完全卸压,连同加压管等全部设备从钻孔中取出。
5)测量水压致裂裂隙和钻孔试验段天然节理、裂隙的位置、方向和大小,测量可以采用井下摄影机、井下电视、井下光学望远镜或印模器。
岩石的孔隙性:天然岩石包含着数量不等,成因各异的孔隙和裂隙,是岩石的重要结构特征之一,统称为岩石的孔隙性。
用孔隙率n表示水理性:岩石与水相护作用时所表现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
包含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软化性: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能称为岩石的软化性,岩石的软化性常用软化系数来表示。
软化系数是岩样保水状态的抗压强度与自然风干状态抗压强度的比值,用小数表示,ηc=σcw/σ c η(η≤1)越小,表示岩石受水的影响越大。
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冻(胀)融破坏的性能,通常用抗冻系数表示。
岩的抗冻系数是指岩样在±25℃的温度区间内,反复降温、冻结、升温、融解,其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岩样抗压强度的下降值与冻融前的抗压强度之比:c f=(σc-σcf)/σ c c f 越大,抗冻性越差。
岩石的强度:岩石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岩石的强度。
如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称为单轴抗压强度。
进行岩石强度试验所选用的试件必须是完整岩块,而不应包含节理裂隙。
影响因素:试件尺寸、试件形状、试件三维尺寸比例、加载速率、湿度。
岩体的强度:岩体的强度是指岩体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它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之分。
水对岩石强度的影响:结合水:产生三种作用:连结作用、润滑作用、水楔作用。
连结作用:将矿物颗粒拉近、接紧,起连结作用。
润滑作用:可溶盐溶解,胶体水解,使原有的连结变成水胶连结,导致矿物颗粒间连结力减弱,摩擦力减低,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水楔作用:当两个矿物颗粒靠得很近,有水分子补充到矿物表面时,矿物颗粒利用其表面吸着力将水分子拉到自己周围,在两个颗粒接触处由于吸着力作用使水分子向两个矿物颗粒之间的缝隙内挤入。
孔隙压力作用:孔隙压力,减小了颗粒之间的压应力,从而降低了岩石的抗剪强度,使岩石的微裂隙端部处于受拉状态从而破坏岩石的连结。
溶蚀-潜蚀作用:岩石中渗透水在其流动过程中可将岩石中可溶物质溶解带走,有时将岩石中小颗粒冲走,使岩石强度大为降低,变形加大。
除了上述五种作用外,水在冻融时的胀缩作用对岩石力学强度破坏很大岩石强度理论:是研究岩石在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准则的理论,强度准则又称破坏判据,它表征岩石在极限应力状态下(破坏条件)的应力状态和岩石强度参数之间的关系。
库仑准则:观点:①岩石破坏为剪切破坏;②岩石抗能力由两部分组成(内聚力、内摩擦力)。
③强度准则形式-直线型:τ=C+σtanφ应用:①判断岩石在某一应力状态下是否破坏(用应力圆)。
②预测破坏面的方向③进行岩石强度计算。
评价:①是最简单的强度准则,是莫尔强度理论的一个特例。
②不仅适用于岩石压剪破坏,也适用于结构面压剪破坏。
③不适用于受拉破坏。
莫尔强度理论的评价:优点:①适用于塑性岩石,也适用于脆性岩石的剪切破坏;②较好解释了岩石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抗压强度特征;③解释了三向等拉时破坏,三向等压时不破坏现象;④简单、方便:同时考虑拉、压、剪,可判断破坏方向. 不足:①忽视了σ2 的作用,误差:±10%;②没有考虑结构面的影响;③不适用于拉断破坏;④不适用于膨胀、蠕变破坏。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基本假设(观点):①物体内随机分布许多裂隙;②所有裂隙都张开、贯通、独立;③裂隙断面呈扁平椭圆状态;④在任何应力状态下,裂隙尖端产生拉应力集中,导致裂隙沿某个有利方向进一步扩展。
⑤最终在本质上都是拉应力引起岩石破坏。
优点:①岩石抗压强度为抗拉强度的8倍,反映了岩石的真实情况;②证明了岩石在任何应力状态下都是由于拉伸引起破坏;③指出微裂隙延展方向最终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
不足:①仅适用于脆性岩石,对一般岩石莫尔强度准则适用性远大于Griffith准则。
②对裂隙被压闭合,抗剪强度增高解释不够。
③Griffith准则是岩石微裂隙扩展的条件,并非宏观破坏。
流变:指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与时间因素有关的性质,材料变形过程中具有时间效应的现象,称为流变现象。
岩石的变形不仅表现出弹性和塑形,而且也具有流变性质,岩石的流变包括蠕变、松弛、弹性后效。
蠕变是当应力不变,应变随时间增加而增长的现象。
蠕变三水平,蠕变三阶段(减速、等速、加速)不稳定蠕变稳定蠕变松弛是当应变不变,应力随时间增加而减小的现象。
弹性后效是加载或卸载时,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锚杆的作用力锚杆支护是通过布置在岩体内的锚杆及其辅助构件所提供的各种作用力,使岩体中的应力状态得到一定改善,并使岩体的变形模量及强度指标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对岩体变形及破坏产生一定的控制,最终达到加固、支护的效果。
概括起来,锚杆及其辅助构件对岩体的作用力包括锚杆的轴向作用力、锚杆的横(或斜)向作用力以及锚杆尾部辅助构件(如托盘、刚梁、锚网等)对岩体施加的托锚力等。
锚杆的轴向作用力轴向作用力是指锚杆作用于岩体的平行于杆体长度方向的作用力,是锚杆最主要的作用力,它是锚杆与岩体有机结合的保证,也是产生托锚力的必要条件。
轴向作用力情况主要可由锚杆的轴向正应力(锚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或轴力(锚杆横截面上轴向应力的合力)和粘锚力(锚杆与围岩接触面上的剪切作用力)来反映。
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锚杆与围岩性能的相对差异程度、锚固体所处的应力场特征、锚固方式以及锚固长度等不相同时,轴向作用力的产生机理、作用力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等也不尽相同。
通常,锚杆的轴向变形模量大于岩体的轴向变形模量,而锚杆的泊松比小于岩体的横向变形模量,由此导致在同一应力场作用下两者变形量大小及相对位移大小的差异,锚杆的轴向作用力即因此而产生。
通常,锚杆的作用效果就是对岩体在应力场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形产生约束,即当岩体产生拉伸变形时锚杆给其以挤压作用,当岩体产生压缩变形时锚杆给其以拉伸作用。
轴向作用力的产生方式因锚固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机械式锚固时,轴向作用力主要靠锚杆与岩体间的摩擦作用产生;粘结式锚固时,轴向作用力靠由锚固剂所形成的锚杆与围岩间的粘结及摩擦作用而产生。
锚杆的横向作用力锚杆的横向作用力指锚杆因对围岩沿锚杆轴向以外的任意方向发生剪切变形及围岩间相对位移的约束作用而在横截面及斜截面上所产生的剪应力以及在粘结面(锚杆表面)上所产生的法向应力。
这种约束作用主要包括阻止围岩沿弱面滑移、阻止围岩中产生新的剪切破坏面以及阻止围岩中的块体产生相对回转等作用。
通常,在一定应力场的作用下岩体中会产生以下类型的横向位移或位移趋势:1)各部分间会沿弱面发生相对错动;2)沿特定方向产生新的剪切破坏面并沿此破坏面发生错动;3)碎块状岩体发生转动。
安装锚杆后这些横向位移将受到锚杆的约束,锚杆中的横向作用力也由此而产生。
横向作用力产生的条件可概括为三个:①锚固范围内的围岩产生一定量的横向(斜向)剪切变形甚至相对错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