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章 燃烧、燃料》单元测试卷(8)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章 燃烧、燃料》单元测试卷(8)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章燃烧、燃料》单元测试卷(8)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分)绿色能源是人类理想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A.风能B.太阳能C.氢能源D.煤2.(2分)下列在生活中获得的能量来自化石燃料的是()A.用太阳能热水器洗热水澡B.冬天吃火锅用固体酒精做燃料C.用电饭煲煮米饭D.用无烟煤燃烧产生的热量烘山芋3.(2分)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A.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达不到着火点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4.(2分)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以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下列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A.植被破坏,粉尘随风飘扬B.生活生产中以原煤为原料C.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D.汽车排放的尾气5.(2分)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6.(2分)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事实说明了()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B.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D.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7.(2分)在化学反应3H2+Fe2O32Fe+3H2O中,反应物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A.1:1B.3:1:2:3C.3:80:56:27D.1:80:28:9 8.(2分)对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B.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点燃生成两个水C.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36份质量的水D.32g氢气和4g氧气点燃生成36g水9.(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H2+O2═2H2OB.CuSO4+2NaOH═Cu(OH)2↓+Na2SO4C.2Fe+O22FeOD.Al+2HCl═AlCl3+H2↑10.(2分)只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知道的是()A.反应物、生成物B.化学反应的条件C.各物质间的质量比D.各物质的物理性质11.(2分)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 和D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60g B.80g C.90g D.120g12.(2分)继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我国自行研制的“中星”20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用于发射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3N2+2CO2+4H2O,则R的化学式是()A.C3H5O B.C2H8C.C2H8N2D.C2H5N13.(2分)已知反应X2+3Y2=2Z,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A.Z的化学式为XY3B.若agX2与bg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b)gZC.若X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Y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3b)D.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214.(2分)如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 检测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 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4章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a—40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铲除火场周围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防火墙”,其理由是( B )A.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B.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C.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使树木杂草变为不可燃烧的物质2.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冷水浇灭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D.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3. 下列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和图2中水下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要用氧气C.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D.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吐火是川剧中独一无二的神秘绝技。

吐火有一个决窍,那就是眼前的火尚未熄灭之时,绝对不能吸气,否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火焚身”。

屏住呼吸时,嘴巴里的煤油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 )A.缺乏氧气B.没有达到煤油的着火点C.缺乏可燃物D.嘴巴里的唾液使煤油不易着火5.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B )6.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 24CO2+S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C )A.C4H4S2B.C2H6SC.C4H4SD.C6H6S7.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CH4)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

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C ) A.元素的种类 B.碳原子的数目C.氢元素的化合价D.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8.现有32 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72 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一定是氧化物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9. 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第4章单元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Mg-24 Ca-40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6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空气液化C.煤的干馏D.石油的分馏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合物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C.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丰富的D.石油可直接作飞机的燃料3.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 )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发生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实验C.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5.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①②③④⑤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6. A.8g CO完全燃烧生成8g CH24,O和生成SO,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一定条件下, B SO322 C.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氧、氧元素H.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 D CO和22 NaClO7.日本福岛3.12地震后,用二氧化氯(ClO)来作消毒剂。

用氯酸钠()和盐酸反23X +↑+↑Cl+2X 2 NaCl ,推断出2 ClO4HCl +应可制得二氧化氯,2 NaClO =232)( D.O B. HClO 的化学式为 A.H C. NaOH HClO32 8.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

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可燃冰”2和的倍,的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晶体C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8H (24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A.可燃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C.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D. 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9.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四章_燃料及其燃烧_单元评估检测试卷_(有答案)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四章_燃料及其燃烧_单元评估检测试卷_(有答案)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单元评估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 俗语:“火要空心”,它是指燃烧固体燃料时需要架空,这样燃烧才更旺,燃料架空的实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 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分为五个实验步骤:①向广口瓶中放大理石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按要求连接仪器④向长颈漏斗注入盐酸⑤收集气体.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④③②⑤B.③②①④⑤C.③②④①⑤D.①②③④⑤3. 月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有关防灾减灾说法错误的是()A.煤矿矿井内严禁烟火B.地震发生时,尽量选择往室内躲避C.通过人工降雨缓解旱情D.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能减缓沙尘暴的发生4. 同学们野炊时,小红往灶中塞叠很多木柴,结果火焰较小且黑烟多,小兵过来将木柴取出部分并架空了一些,火焰就旺了.小兵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5. 下列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氢气B.酒精C.煤D.乙炔6. 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的生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米、花生、面粉、玉米、薯干和豆类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霉变后绝对不能食用B.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量。

以节约化石燃料,有效减少碳排放C.小苏打(即碳酸氢钠)药片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D.贴有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7. 下列能源中,容易获得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氢气D.太阳能8. 炼制石油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炼制的原理是()A.石油蒸馏时,分解生成了汽油、煤油、柴油等B.组成石油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加热时它们先后蒸馏出来而分离C.石油中含有碳、氢两元素,加热时化合生成了各种成品油D.石油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熔、沸点高的成分先蒸馏出来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是酸B.酸性溶液的小于.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小于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10. 年月日,克拉玛依大火灾中名小学生葬身火海,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该懂得防火知识,学会逃生自救.下列自救和灭火措施错误的是()A.在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图书档案或精密仪器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室内失火时,不能贸然开窗D.因电路着火引发火灾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11.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B.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12. 根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人体胃液的值在之间,呈强酸性C.干冰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D.我们常用的铅笔含有铅元素,铅笔不要放入口里,以免中毒13. 下列对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用明火检验燃气的泄漏点B.图书馆书籍着火使用泡沫灭火器C.室内着火时赶快打开门窗透气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手巾捂住口鼻14. 如图是一幅贴在汽车加油站上的宣传广告.围绕这幅广告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玉米汁可用作汽车燃料B.用玉米等植物为原料可制乙醇燃料C.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可作汽车燃料D.乙醇汽油可节省化石燃料,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15. 下列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叙述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B.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金刚石、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所以是同一种单质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2分,)16. 可燃物在密闭空间迅速燃烧就会发生爆炸,下列物质在与空气混合后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尘土B.干燥的面粉C.煤气D.氧气17.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18.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19.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和“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相同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的过程中溶液从“紫色红色无色”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气体收集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20. (1)的模型如图所示,每个碳原子和相邻的________个碳原子以小棍结合.若要搭建一个这样的模型,需要代表碳原子的小球________个;连接小球的小棍表示粒子之间的作用力,一个这样的模型需要小棍________根. 20.(2)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20.(3)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①如图,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②如图,将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实验现象提示我们,在楼房着火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有________(填序号).打开窗户跳出.成站立姿势跑出.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21. 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两朵紫色的小花,向其中一朵上喷水,现象为________,说明________,将另一朵小花放入集有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现象为________,说明________;然后向集气瓶中的小花上喷水,现象为________,说明________.22. 物质对人类都有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例如提到二氧化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温室效应”,使人窒息等有害的一面.其实二氧化碳也能造福人类,如在蔬菜大棚内定量施放二氧化碳,可提高蔬菜产量.请你另举两例,说明二氧化碳对人类有利的一面.(1)________;(2)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6 分,共计12分,)23. 如图是某同学正在绘制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1)请你帮他将装置图补充完整;(2)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此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4)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导管口有气泡,但没有出现其它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写一点即可)24. 根据二氧化碳能灭火的性质判断,是否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34分,)25.(7分)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某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因素,进行太阳光照射下、、及空气温室效应强度的比较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填写有关空格.(1)用集气瓶装满一瓶空气.(2)另取一个的集气瓶,采用________法收集从液氮瓶中放出的.(3)现用右上图中装置分别制取一瓶和一瓶(均为);则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实验制取和,与用装置相比较,用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4)将制得的、、及空气瓶气体放在室外的太阳光下,在互相不遮太阳光的条件下尽量使集气瓶靠近,以保证地表和光照条件________.将温度传感器插入个集气瓶中,连接好装置(如图所示).打开数据采集器,实验时间从北京时间到,测得此期间种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在实验的大部分时间内瓶气体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5)据报道,南京市部分公交车将推广使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使用天然气作燃料能否从根本上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6)已知氧气在该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为,若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要收集满氧气,计算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氯酸钾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一;一;一.)26.(9分) 已知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到可发生脱水型的分解反应,并由此而制得气体.实验室用甲酸和浓硫酸混和后制取时,常不需加热,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试管内倒入一定体积的甲酸,然后再小心、缓慢地沿试管壁倒入等体积的浓硫酸,这时可见试管内液体分上、下两层,在两层液体的界面处有少量气泡,轻轻振动试管,可见液体交界面气泡增多,改变振动的力度可控制气泡产生的速率.试回答下列问题:(1)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2)用该法制不需加热的原因________;(3)以上操作方法可控制反应速率的原因________.(4)具支试管(试管侧壁有一支管,如图所示)在实验室有多种用途,试只用具支试管、橡皮塞(橡皮塞上最多只能打一个孔)、玻璃导管及连接和夹持仪器装配一个用浓硫酸和甲酸的混合液制取气体、用还原氧化铜、并检验其氧化产物的实验装置.试画出该装置示意图方框内(同类仪器最多只能有三件,不必画夹持仪器,但需注明所装的药品).27.(9分) 如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个对比实验,请仔细观察图示,认真作答.(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我国一些成语中就蕴含着化学知识和原理.请从化学视角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成语词典的解释: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少,解决不了问题.化学角度的解释:杯水车薪:________.(4)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尽量往楼顶跑.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28.(9分) 小明同学去武功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_.A.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________.(4)消毒剂高铁酸钠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灯功能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5)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放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单元评估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答案】D【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解答】解: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空心”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2.【答案】B【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解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定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3.【答案】B【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燃烧和爆炸实验【解析】、根据煤矿矿井内有瓦斯等可燃物考虑;、根据防震的方法考虑;、根据人工降雨的好处考虑;、根据沙尘暴的形成原因考虑本题.【解答】解:、煤矿矿井内有瓦斯等可燃物,点燃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煤矿矿井内严禁烟火,故说法正确;、地震发生时,尽量选择往室外宽阔的地方躲避,故说法错误;、通过人工降雨可以使庄稼获得水分,能缓解旱情,故说法正确;、沙尘暴是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植被减少造成的,所以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能减缓沙尘暴的发生,故说法正确.故选.4.【答案】A【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解析】根据火焰较小且黑烟多的燃烧现象,可判断此时主要发生了不完全燃烧,说明氧气不足;取出部分木柴并架空,可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而发生完全燃烧.【解答】解:当木柴火焰较小且黑烟多时,说明此时在进行不完全燃烧;要使燃烧更旺,需要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因此,可采取取出部分木柴并架空,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使木柴因与空气充分接触而燃烧更旺更剧烈;故选.5.【答案】C【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解析】根据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考虑分析本题.【解答】解: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所以答案正确.故选.6.【答案】C【考点】常用盐的用途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解析】.根据防止粮食霉变的方法来分析;.根据新能源的优点来分析;.根据碳酸氢钠的碱性弱,可与胃酸反应来分析;.根据标志的含义来分析。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章 燃烧、燃料》单元测试卷(5)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章 燃烧、燃料》单元测试卷(5)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章燃烧、燃料》单元测试卷(5)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第9每小题2分,其余每题2分,共40分)1.(2分)宣传科学,反对伪科学,也是我们同学的义务.下列属于伪科学的是()A.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汽油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液态氢发射火箭D.以煤为原料制造药品2.(2分)烧柴禾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木柴是易燃物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C.散热的速率快D.使柴禾和空气充分接触3.(2分)燃烧、缓慢氧化的共同之处是()A.它们都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B.它们都发生了氧化反应C.它们都达到了着火点,才能发生反应D.它们都会产生发光、发热的现象4.(2分)通常的火灾是用水扑灭的,对这一现象解释错误的是()A.水遇火蒸发而吸热,有助于降低正在燃烧的物质的温度,使温度迅速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B.水能起到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C.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水能直接降低正在燃烧的物质的温度,最终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5.(2分)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 和D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60g B.80g C.90g D.120g6.(2分)如图所示,每两分子的甲反应后生成一分子的乙和两分子的丙。

已知甲、乙、丙分别为不同的纯净物,则丙物质的化学式是()A.A2B.AB2C.A2B D.A4B27.(2分)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包括()①反应物、生成物的元素种类相同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③反应物、生成物中原子种类相同④反应物、生成物中原子数目相等⑤反应物、生成物中分子数目相等⑥反应物、生成物的体积相同⑦“生成”的意思.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⑦C.①②③④⑦D.②⑦8.(2分)某化合物R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3H2O,由质量守恒定律推知R的化学式为()A.CH4B.C2O6C.C2H6O D.CH3COOH 9.(6分)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1)化学式写错的是(2)“↑”与“↓”符号使用不当的是(3)反应条件不对的是(4)未配平的是(5)完全正确的是(6)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A.H2O H2↑+O↑B.S+O2SO2C.Mg+O2MgOD.C+O2CO2E.Fe↓+CuSO4═FeSO4+Cu↓F.4Fe+3O22Fe2O3.10.(2分)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是()A.液化石油气瓶遇明火而爆炸B.充氢气的飞艇遇闪电起火爆炸C.汽车轮胎夏季在太阳暴晒下爆炸D.爆竹的爆炸11.(2分)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12.(2分)在日常生活中,若将火柴划燃后火焰向上放置,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根本原因是()A.火柴梗没接触外焰,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13.(2分)下列各组物质中,硫元素具有相同化合价的是()A.二氧化硫三氧化硫B.硫化氢硫化钾C.硫酸钠二氧化硫D.硫化钾亚硫酸钠14.(2分)以下是有关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分子能保待氢气的化学性质B.硫酸含有氢分子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物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其分子总数保持不变15.(2分)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A.4:5:2B.31:24:47C.31:32:142D.124:160:28416.(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物燃料B.给石油加热,使石油分馏的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C.燃烧取热,是利用煤的最佳途径D.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17.(2分)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B.每2份质量的氢气与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2份质量的水C.每1份质量的氢气和8份质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可生成9份质量的水D.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18.(2分)与可燃物燃烧时的现象有关的因素有()①氧气的含量;②可燃物的本性;③可燃物的形状;④燃烧空间的大小.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19.(10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每题2分)(1)Cu+O2+CO2+H2O→Cu2(OH)2CO3(2)Fe3O4+CO→Fe+CO2(3)Al+O2→Al2O3(4)CuSO4+NaOH→Cu(OH)2↓+Na2SO4(5)C4H10+O2→CO2+H2O.20.(12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1)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加热后,试液又变为紫色.(2)铝热剂(铝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另一种氧化物,曾被用作野外焊接铁轨.(3)田径赛中用的发令枪发令时枪口冒出大量白烟.(4)在400℃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可用氨气把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和水,从而治理一氧化氮对空气的污染..21.(8分)为粗略测量空气中O2与N2的体积比,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k,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迅速插入大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过量的白磷,然后立即塞紧橡皮塞.由于白磷的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比红磷低得多,因此反应很容易发生,可观察到大试管中产生大量的白烟.试回答以下问题:(1)白磷燃烧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2)待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据此可证实空气中O2与N2的体积比大约为;(3)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出的O2与N2的体积比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三、实验探究题(本题2小题,共14分)22.(6分)甲、乙、丙三个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着火点为40℃),如图所示:问:(1)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其原因是。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章 燃烧、燃料》单元测试卷(9)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章 燃烧、燃料》单元测试卷(9)

燃烧时火苗高且亮,白天在 200m 外清晰可见,写出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7.(2 分)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Al+3O2═2Al2O3,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
和氧化铝的分子个数比为
,质量比是

18.(6 分)
等于
,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一切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
恒定律,这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
第7页(共7页)
该气体的组成中一定
②将该气体 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 该气体的组成中 点燃 珠出现;烧杯倒转后,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 发现石灰水浑浊.
③为进一步

确定气体的

组成,设计了
A
两种方案.将
1.30g 该气体
完全燃烧,依
次通过如右
图所示的装

置(每步均完

全吸收)称量
B
装置前后变
B.石蜡、石油气、石油
C.焦炭、酒精溶液、甲烷
D.煤炭、一氧化碳、煤焦油
14.(3 分)在反应 A+3B═2C+2D 中,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7:8,已知 2.8gA 和
第2页(共7页)
一定量的 B 完全反应,生成 3.6gD,则在此反应中,B 和 C 的质量比为( )
A.4:3
B.12:11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9.(3 分)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
的种类 ⑦原子的质量.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⑥⑦ D.①③⑤⑦

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

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

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某一定质量的CO 和CO 2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 ( )A .56%B .44%C .50%D .22%2.关于木炭、一氧化碳、氢气分别与氧化铜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都是置换反应B .氧化剂均为氧化铜C .都有红色物质生成D .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改变3.某化合物X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2X+3O 2CO +3H O 点燃,则X 的化学式为 A .CH 4O B .C 2H 6 C .C 2H 6O D .C 2H 44.在KClO 3中Cl 的化合价是A .5B .-6C .-1D .+55.铁酸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制取铁酸钠(M )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Fe (NO 3)3+16NaOH+3C12═2M+6NaNO 3+6NaCl+8H 2O 则M 的化学式为( )A .Na 2Fe 2O 8B .NaFeO 4C .Fe 2NaO 4D .Na 2FeO 46.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

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 .清除可燃物B .降低温度C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 .隔绝氧气7.到1990年,人类已知结构的化学物质是1000万种,2009年9月8日为5000万种。

2011年5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并向中国专利技术局申请了专利,该物质被CAS 登记为第6000万种已知结构的新物质M(化学式为C19H15N4FSO2)。

下列说法错误的的是A.M由六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B.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2C.M中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1D.化学正在加快发展8.有反应:8A + 3B2 = C2 + 6D(其中A、D是化合物,B2、C2是单质)。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章 燃烧、燃料》单元测试卷(6)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章 燃烧、燃料》单元测试卷(6)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章燃烧、燃料》单元测试卷(6)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第9每小题2分,其余每题2分,共40分)1.(2分)宣传科学,反对伪科学,也是我们同学的义务.下列属于伪科学的是()A.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汽油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液态氢发射火箭D.以煤为原料制造药品2.(2分)烧柴禾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木柴是易燃物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C.散热的速率快D.使柴禾和空气充分接触3.(2分)燃烧、缓慢氧化的共同之处是()A.它们都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B.它们都发生了氧化反应C.它们都达到了着火点,才能发生反应D.它们都会产生发光、发热的现象4.(2分)通常的火灾是用水扑灭的,对这一现象解释错误的是()A.水遇火蒸发而吸热,有助于降低正在燃烧的物质的温度,使温度迅速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B.水能起到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C.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水能直接降低正在燃烧的物质的温度,最终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5.(2分)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60 g B.80 g C.90 g D.120 g6.(2分)如图所示,每两分子的甲反应后生成一分子的乙和两分子的丙。

已知甲、乙、丙分别为不同的纯净物,则丙物质的化学式是()A.A2B.AB2C.A2B D.A4B27.(2分)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包括()①反应物、生成物的元素种类相同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③反应物、生成物中原子种类相同④反应物、生成物中原子数目相等⑤反应物、生成物中分子数目相等⑥反应物、生成物的体积相同⑦“生成”的意思.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⑦C.①②③④⑦D.②⑦8.(2分)某化合物R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3H2O,由质量守恒定律推知R的化学式为()A.CH4B.C2O6C.C2H6O D.CH3COOH 9.(2分)将m g硫在n g氧气中燃烧,所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下列答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m可与n相等,也可不相等)()A.一定等于(m+n)gB.一定小于(m﹣n)gC.可能是小于或等于(m+n)gD.以上答案都正确10.(2分)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化合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盐酸、二氧化锰B.氨气、空气C.蒸馏水、酒精D.石灰石、石灰水11.(2分)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12.(2分)在日常生活中,若将火柴划燃后火焰向上放置,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根本原因是()A.火柴梗没接触外焰,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13.(2分)在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和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可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药品“L一多巴”,其化学式为C9H11NO4对L﹣多巴叙述错误的是()A.L一多巴分子中含有2个氧气分子B.L一多巴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C.一个L一多巴分子共含有25个原子D.L一多巴中H、N元素质量比为11:1414.(2分)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H2+O2的理解完全不正确的是()A.每两个水分子通电分解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C.每两份质量的水通电会生成两份质量的氢气和一份质量的氧气D.每36份质量的水通电会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15.(2分)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A.3:4B.3:8C.2:1D.1:216.(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物燃料B.给石油加热,使石油分馏的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C.燃烧取热,是利用煤的最佳途径D.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17.(2分)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的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物质性质与用途B安全常识N2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H2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煤气中毒﹣﹣由甲烷引起电线起火﹣﹣立即用水扑灭A.A B.B C.C D.D18.(2分)与可燃物燃烧时的现象有关的因素有()①氧气的含量;②可燃物的本性;③可燃物的形状;④燃烧空间的大小.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19.(10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每题2分)(1)Cu+O2+CO2+H2O→Cu2(OH)2CO3(2)Fe3O4+CO→Fe+CO2(3)Al+O2→Al2O3(4)CuSO4+NaOH→Cu(OH)2↓+Na2SO4(5)C4H10+O2→CO2+H2O.20.(12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1)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加热后,试液又变为紫色.(2)铝热剂(铝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另一种氧化物,曾被用作野外焊接铁轨.(3)田径赛中用的发令枪发令时枪口冒出大量白烟.(4)在400℃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可用氨气把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和水,从而治理一氧化氮对空气的污染..21.(8分)以前,江苏大部分城市居民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管道煤气,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和少量的碳氢化合物,现在“西气东输”工程让江苏城市居民用上了优质的天然气.已知化学方程式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试根据CO、H2、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判断: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大的是.因此,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果改用天然气,改进灶具的方法是(填“增大”或“减小”)通风口,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是.天然气在第一次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充满氮气,填充氮气的目的是.三、实验探究题(本题2小题,共14分)22.(6分)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_第四章_认识化学变化_单元检测试卷及解析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_第四章_认识化学变化_单元检测试卷及解析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_第四章_认识化学变化_单元检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A. 可燃物B. 氧气C. 压强D.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2.如图所示的公共图标中,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 A. B. C. D.3.下列方程式合理的是( )A. 2233Ca(OH)Na CO CaCO 2NaOH +=↓+B. 4Fe+3O 2点燃2 Fe 2O 3C. 2424K SO CuCl CuSO 2KCl +=+D. 22Cu FeCl Fe CuCl +=+4.野炊时把柴禾架空一些,以便柴禾燃烧的更旺.其原理是( )A. 加快柴禾散热的速度B. 增加集聚的热量C. 降低柴禾的着火点D. 增大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2014年将要上映的小时代3最终结局大部分人死于一场大火,这场火灾是取材于2010 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的真实事件,该大火导致58人遇难,70余人严重受伤.学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安全逃生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低身子前进B. 用打火机来检查液化石油罐泄漏C. 图书、档案失火要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D. 室内起火,马上打开所有门窗6.点燃1g氢气,使其充分燃烧,则生成水的质量为()A. 2gB. 8gC. 9gD. 18g7.已知石蜡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 气流带走可燃物B.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C. 隔绝氧气D. 无法判断8.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发生燃爆后容器内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 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C. 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D. 硬纸板冲高后,热量散去,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9.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泄漏时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酿成悲剧。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1 / 16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B .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C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 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CO 2是酸D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2.为了防止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所贴的标志是( )A .AB .BC .CD .D3.生产某阻燃剂(Sb 2O 5)的化学方程式为X+2H 2O 2═Sb 2O 5+2H 2O ,推断X 的化学式为( )A .H 3SbO 4B .HSbO 3C .SbO 2D .Sb 2O 34.煤的气化可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

气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为:C+ H 2O=H 2+CO ,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A .原子数目B .分子种类C .元素种类D .物质总质量5.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NB .MgC .HD .O6.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不合理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B .点燃H 2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可能没有检验H 2的纯度C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总是收集不满——装置可能漏气D .测定空气中O 2的体积分数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红磷太少7.2014年2月11日广州署潮州市公安机关,查处12吨博大食品生产的含三聚氰胺的酸奶片。

三聚氰胺的化学式C 3H 6N 6,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聚氰胺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组成B .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C .三聚氰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14D .三聚氰胺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66.7%8. 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表中“待测”值为5D.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45:369.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单元练习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单元练习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单元练习题第四章单元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3分,共45分)1.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

例如,燃料(CH4、CH3OH等)燃烧产物(CO2、H2O等) 燃料(CH4、CH3OH等),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

上述构想中的①②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 )A.均为物理变化B.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C.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D.均为化学变化2.下列图标放错位置的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蜡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B.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和食物的腐败都发生了氧化反应C.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D.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但只有在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才具有氧化性4.发热量高、污染少的理想的气体燃料是( )A.甲烷B.氢气C.一氧化碳D.乙炔(C2H2)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燃烧总是生成二氧化碳B.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最重要的矿物燃料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D.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6.据测定,某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两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一定是甲烷B.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二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该气体一定是碳氢化合物7.以下关于能源和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电池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B.氢气燃烧的过程,是热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C.氢能是理想的新型能源,它有放热多、资源丰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D.大量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8.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A.O2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宇宙飞船上温度低D.达不到着火点9.某纯净物A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CO2,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A由4种元素组成B.A是化合物C.A中含水D.A不稳定10.R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3”价,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R+3H2SO4=R2(SO4)3+3H2↑B.4R+3O22R2O3C.R+2HCl=RCl2+H2↑D.2R+6HCl=2RCl3+3H2↑11.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则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12.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其根本原因是( )A.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相对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以及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13.将ag CuCO3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uCO3CuO+CO2↑,CuCO3完全分解后,质量减少了bg,残余物再跟cg的木炭混合加热,恰好完全反应(C+2CuO2Cu+CO2↑),产生dg的CO2。

沪教全国版九年级全册化学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沪教全国版九年级全册化学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周测卷(十)一.单项选择1.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要点燃B.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2.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A.较高的温度B.充足的氧气C.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氧气D.温度达到可让物的着火点和充足的氧气3.某物质在空气中当温度低于150℃时不能燃烧,则它的着火点()A.高于150℃B.高于或等于150℃C.为150℃D.不低于150℃4.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处,观察到的现象是()新| 课|标|第|一| 网A.燃着的木条熄灭B.燃烧更旺C.先燃烧更旺后熄灭D.无明显变化5.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有时锅底会有一层黑色粉末,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燃气公司未把一些固体杂质去除干净B.通气阀开得太大C.通风孔太小,空气不足从而使燃气不能完全燃烧D.通过调节点火开关的大小就可以改善6.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A.SO2和CO2B.CO2和CO C.CO D.SO2和CO7.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A.氢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8.集气瓶内充满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中的一种。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一定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空气D.氮气或者二氧化碳9.下列情况下,白磷(着火点是40℃)能够燃烧的是()A.白磷放在39℃的温水里B.白磷放在冷水里C.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D.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并向白磷附近通氧气10.在开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一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这是因为()A.木材是可燃物B.散热快C.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D.降低木材的着火点11.为防止伤害性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严禁穿化纤衣服入内B.防止易燃品着火后发生爆炸,储存与运输时一定不可密封C.工厂擦机器的油抹布,不可长期堆放,要及时处理D.煤气泄露,切不可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的开关,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12.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

2021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

2021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

第4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Ca—40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6分)1.2021·昆明以下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B .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 .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 .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2.以下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H 2、CO 、甲烷为可燃气体)( )A .H 2和COB .甲烷和空气C .N 2和O 2D .CO 和CO 23.2021·河南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N 2B .NO 2C .NH 3D .SO 24.用防火、灭火、自救等平安知识判断,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C .在加油站可以接打D .开灯检查燃气是否泄漏5.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到达了世界先进程度。

其中“神舟号〞系列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其化学式为C 2H 8N 2,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响:C 2H 8N 2+2X=====点燃2CO 2+4H 2O +3N 2,那么X 的化学式是( )A .NOB .NO 2C .N 2OD .N 2O 46.以下关于CH 4+2O 2=====点燃2H 2O +CO 2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 .表示甲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响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 .反响前和反响后的分子数目不变C .参加反响的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D.参加反响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7.以下有关实验描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镁带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增加了B.3 g碳与12 g氧气充分反响,生成15 g二氧化碳C.20 mL酒精与2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 mLD.水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变8.2021·牡丹江以下灭火方法根据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的是()①吹灭蜡烛②釜底抽薪③柴草着火用沙土盖灭④汽车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木材着火用水浇灭⑥油锅着火马上盖锅盖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9.2021·黄冈以下关于化学反响2X===2Y+3Z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该反响一定是分解反响B.在反响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2∶3C.该反响可能有单质生成D.假设反响生成了a g Y和b g Z,那么消耗X的质量一定大于(a+b) g10.某反响的微观示意图如图Z-4-1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反响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响后原子个数增多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响D.反响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图Z-4-111.在化学反响A2+BC===B+A2C中,反响物BC与生成物B的质量关系如图Z-4-2所示。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单元测试卷(沪教福建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单元测试卷(沪教福建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单元测试卷(沪教福建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B -11C -12O -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序12345678910答案1.“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自救互助能力。

”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2.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做到“加强防范,守护生命”。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B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C .家用电器着火可直接用水浇灭D .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3.硝酸铵是一种烈性炸药,当温度达到400℃以上时,硝酸铵即可发生爆炸,化学方程式是4NH 4NO 3=====△3N 2↑+2X↑+8H 2O ,其中X 的化学式是()A .NO 2B .O 2C .N 2OD .N 2O 4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Al +H 2SO 4===AlSO 4+H 2↑B .甲烷(CH 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 4+2O 2=====点燃CO 2+2H 2OC .红磷燃烧:2P +O 5=====点燃P 2O 5D .电解水:2H 2O=====电解2H 2+O 25.利用燃烧原理可有效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 .家庭用煤将“煤块”改为“蜂窝煤”,可使煤燃烧更充分C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 .吹灭蜡烛,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6.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图表示加热高锰酸钾的过程中,某变量y 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y 表示的是()(第6题)A .高锰酸钾的质量B .剩余固体的质量C .生成氧气的质量D .锰元素的质量7.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沪教上海版初三化学第4章 燃料 燃烧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沪教上海版初三化学第4章 燃料 燃烧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4章燃料燃烧检测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N-14O-16 Mg-24S-32 K-39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烧不坏的手绢”是一个趣味实验,下列实验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和水形成混合液B.手绢浸入混合液中C.手绢上的酒精燃烧了D.手绢表面的水蒸发2.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利用电热器取暖B.利用水力发电C.电筒中使用干电池D.利用蜡烛照明3.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图中反应物均为化合物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图示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不相等4.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高效能和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生活中就是要节能、减少一次性物品消耗。

下列不属于“低碳”行为的是( ) A.少用冰箱储存食物B.出门时随手关闭电器电源C.购物时尽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D.用节能灯替换家里的白炽灯泡5.在反应A+B—→C+D中,20 gA与7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16 gC,则同时生成D 的质量为( )A.20g B.7g C.16g D.11g6.以下获取氢气的途径中,从绿色能源的角度看,较有发展前途的是( )①电解水②利用太阳能分解水③使用高效催化剂分解水高温高温④水煤气法:C+H2O (气)CO+H2⑤热裂法:CH42H2+CA.②③B.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7.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B.使用天然气可以防止温室效应C.天然气的热值比煤气高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8.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 A.增加煤的用量B.粉碎煤块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D.减少空气通入量9.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在锅里着了火,盖上锅盖——隔绝氧气B.森林灭火时,设置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D.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10.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B.我国是世界上开采石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C.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不全用于燃烧D.石油是一种能够较快再生的能源11.在反应A+3B2=2C+2D中,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g,参加反应的B2的质量为24 g,生成D的质量为9g,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6 B.20 C.32 D.3612.下列场所贴有“禁止吸烟”等消防标志的是( )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1g碳放在盛有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结束后容器中的气体是( ) A.CO B.CO2C.CO和CO2D.CO2和O214.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由此可推知,12 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A.等于20 g B.小于20 g C.大于20 g D.无法确定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A.N2O B.NO2 C.N2O5 D.NO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Mg+O2MgO2 B.H2OH2+O2C.CO+Fe2O32Fe+2CO2↑ D.CaCO3+2HCl===CaCl2+CO2↑+H2O4.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80 g A与24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2 g C,则生成D 的质量为()A.56 g B.62 g C.52 g D.60 g5.[xx宿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6.[xx兰州改编]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XO2CO2H2O反应前的质量/g193462反应后的质量/g11待测2820A、表中的待测值为32B、 X中一定含有C、H、O元素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CO2和H2O的质量比为11∶9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M+yN===mP+nQ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x与y的和一定等于m与n的和B.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也一定不是分解反应C.反应物M和N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P和Q的质量比D.若M为a g、N为a g,反应后生成的P和Q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2a g8.如图4-Z-1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图4-Z-1A.①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 B.②对应的物质是化合物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9.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4-Z-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Z-2A.丙可能是单质 B.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二、填空题(共39分)10.(9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片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提示: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可将水作为反应物处理。

11.(12分)[xx湘潭]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微观示意图填空。

图4-Z-3 图4-Z-4 (1)如图4-Z-3中A、B是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A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x=________。

②若B是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的数值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11 b.10 c.9 d.8(2)在一定条件下,C、D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微观示意图如图4-Z-4:①若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E和F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若F为氧化物,且C、D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8分)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的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4-Z-5中Ⅰ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

(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Ⅱ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的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Z-5 图4-Z-613.(10分)[xx青岛]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4-Z-6所示的两个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A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________(填“向左” “向右”或“不”)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_。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分子种类③原子数目④分子质量⑤分子数目⑥原子质量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14.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4-Z-7所示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图4-Z -7(1)如图Ⅰ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Ⅱ)与图Ⅰ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使图Ⅱ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________后再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Ⅲ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有时水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计算题(共9分)15.[xx苏州]为测定某市售碳酸钙药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为SiO2,与稀盐酸不反应),某同学的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为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已知:无水氯化钙是常见的干燥剂):图4-Z-8①按图4-Z-8所示组装好装置。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并在干燥管中加入适量无水氯化钙固体,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64、57 g。

②在广口瓶中加入碳酸钙样品,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74、57 g。

③旋紧橡胶塞,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广口瓶中滴加稀盐酸,使样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

④反应结束后,称得装置及装置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570、57 g。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方案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2)该实验中用稀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而不用浓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中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则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与上述实验计算结果相比将___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详解详析1.A 2、B 3、D 4.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80 g+24 g-42 g=62 g。

5.A [解析]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按物质的组成来讲,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如水,它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CO和CO2,由两种元素组成,却不是化合物;用水灭火的原理是把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6.D [解析]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19 g+34 g+6 g+2 g=61 g,因此表中待测值应为61-11-28-20=2;22 g二氧化碳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22 g100%=16 g,18 g水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8 g100%=16 g,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 g +16 g=32 g,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正好相等,故X中一定只含有C、H两种元素;根据表格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故不可能为化合反应;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g∶18 g=11∶9。

7.B [解析] 解字母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要注意不同的字母代表了不同的物质,提及不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一定要考虑字母前面的数字,再根据反应时不同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8.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9.C [解析] 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因此甲和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而丁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与反应无关,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10.(1)2H2O2H2↑+O2↑(2)CO2+Ca(OH)2===CaCO3↓+H2O(3)2Al+2NaOH+2H2O===2NaAlO2+3H2↑11.(1)①7②a(2)①27∶14②5O2+4NH36H2O+4NO12.(1)B(2)2Mg+O22MgO 参加反应的氧气(3)部分生成物逸散到空气中13.(1)向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2)相等(3)密闭(4)①③⑥[解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和质量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