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省教研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 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安静 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句意: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训导,告诫。 留神,当心。 介词,把。 正理。 道理。
句意
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
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动词,居住。 名词,居所。 道路。
句意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到,实现。 志向。实行。 固守,坚持。原则。
句意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动词使动用法,使……迷惑。动词使动用法,使……改变。威胁暴力。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整体感知
1.简介《列子》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
句意
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代词,这,这个。 怎么。
句意: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代词,他。
句意:
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
2、解释文本。(先对照课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有不明白的问题班级内进行互助学习)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听课文录音,并轻声跟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注意一些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并请轻声跟读课文
3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翻译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共48个注释)翻译课文女生译1、2段,男生负责译3、4段,先自行试译,也可相互讨论,等会儿,各请一名代表当众翻译
4.合作交流,研读课文
1、诵读本文。(小组内以各种形式读文章,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级展示)
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实词。
2、理解逆境成材的道理,学习本文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味孟子气势充沛的语句,体会围绕论点,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层教学法,分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作者知多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夫。
五、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六、你说我说,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七、你找我找,发现问题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3、研讨赏析
1、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吗?
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3、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21、《孟子二章》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准确的语调有节奏朗读课文;
2、正确辨析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本文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理解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2、理解孟子在本文中的思想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学会在困境中奋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