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
三七痛经丹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
三七痛经丹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摘要】目的观察三七通经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方法采用自拟三七痛经丹加减(三七粉、川芎、肉桂、元胡、益母草、当归、香附、乌药等)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
结果总有效率94%。
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养血调经的作用。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三七痛经丹中医中药2002年3月至2009年8月,笔者采用自拟三七痛经丹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治疗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病例来源于本院妇产科门诊。
年龄:15—20岁83例,21—25岁32例,>25岁5例。
病程:1—5年40例,6—10年72例,11—15年8例。
痛经程度:轻度43例,中度68例,重度9例。
1.2西医诊断标准妇科检查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
痛经症状评分标准:经期及前后小腹痛5分(基础分),腹痛明显0.5分,腹痛难忍1分,坐卧不安1分,面色晄白0.5分,冷汗淋漓1分,四肢厥冷1分,卧床休息1分,影响工作学习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暂缓解0.5分,伴腰骶部胀痛0.5分,恶心呕吐0.5分,肛门坠胀0.5分。
痛经程度:轻度:痛经症状积分<8分;中度:痛经症状积分8—14分;重度:痛经症状>14分。
1.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执行。
妇女月经期或经期前后一周内出现的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它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者。
符合中医肝郁寒凝血瘀辨证分型:经前期或经期小腹坠胀,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血量少,经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畏寒肢凉,经行前期乳房胀痛,胸闷不适,烦躁易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舌苔薄白,脉弦或沉弦。
1.4纳入病例标准符合原发性痛经中西医诊断标准者,同时排除:(1)经检查证实有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肿瘤所致的痛经;(2)对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3)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中医治疗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中医治疗痛经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症状之一,它困扰着很多很多女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上来讲,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经血运行不畅或者着凉受寒引起,由于不同病因所致,痛经出现的具体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痛经分为很多种类,有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肝肾亏虚型,不同的类型由不同的治疗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谈谈原发性痛经中寒凝血瘀型的中医治疗。
1.什么是原发性痛经呢原发性痛经是指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痉挛性疼痛,伴有腰痛或其他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
原发性痛经多发于年轻女性,受各种因素所影响,例如精神因素、心理压力或者经期进食生冷食物、饮食不规律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痛经家族史等,原发性痛经是不伴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月经期腹痛,如果不能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面色发白、四肢冰冷甚至会出现晕厥等。
在中医妇科学中,痛经主要有两大病因,一是不荣则痛,如肾气亏损型、气血虚弱型;二是不通则痛,如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病机是充任气血运行不畅,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出现的痛经。
中医很早就对原发性痛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在《华佗神方》中写道:“妇人行经时,腹痛如绞,谓之痛经。
”这是最早对痛经下的定义。
在南宋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认为:“痛经有因于寒者,有气郁者,有血结者。
”痛经的发生有虚有实,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记载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 实者则实由于气滞血瘀、寒凝气滞、湿热瘀阻导致的不通而产生的疼痛,虚者则由于肾气亏损、气血虚弱导致的不荣,子宫失于濡养产生的疼痛。
1.寒凝血瘀型的痛经有何临床表现呢在中医中,原发性痛经分为很多种类型,在之前的内容中也有提到过,本文主要是谈论寒凝血瘀型的痛经。
那么寒凝血瘀型的痛经有何特别的临床表现呢?首先,寒凝血瘀型痛经是实证,它是在经期中产生疼痛,拒按,疼痛性质为冷痛,月经量少、色黯,有血块,全身表现为寒症、血瘀证的表现,舌脉表现为舌黯苔白、脉沉紧,应该以散寒、化瘀、止痛的护治原则来进行治疗和护理。
中医医案——原发性痛经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经汤治疗痛经病案:刘某,女,23岁,2013年10月13日。
主诉:经行腹痛数年。
病史:13岁初潮,既往月经规律,经行腹痛近10年,经期小腹剧痛,痛甚恶心呕吐、便溏,经血色紫黯有块;畏寒肢冷,腰部冷痛,面色青白。
末次月经09月28日,经量如常,血行4天。
舌黯脉沉紧。
初诊:末次月经9月28日,经量如常,血行4天。
现畏寒肢冷,腰部冷痛,面色青白。
舌黯,脉沉紧。
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中医诊断:痛经辨证审机:寒凝血瘀,冲任壅滞。
治法: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方药:温经汤加味当归15克白芍15克党参20克肉桂5克吴茱萸15克半夏15克麦冬15克元胡15克杜仲20克仙灵脾15克乌药15克枳壳15克甘草10克。
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服用。
二诊:2013年11月10日末次月经:10月29日,痛经诸证愈,经量如常,血行4天,舌黯脉沉。
自拟方用:当归15克白芍15克党参20克阿胶10克肉桂5克吴茱萸15克半夏15克麦冬15克元胡15克锁阳20克乌药15克川芎15克甘草10克。
水煎剂,日一剂,早晚饭后服用。
按语原发性痛经的患者主要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充。
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
正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内,损冲任之脉,……其经血虚,受风冷,故月水将来之际,血气动于风冷,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
”经期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治疗上以“通”为用,临证治疗肾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常用金匮温经汤加减,酌加杜仲、巴戟天、锁阳等补肾之类中药以固本。
中药内服配合按摩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
原 发性痛 经有 “ 经 行腹 痛” 、“ 经前 腹 痛” 、“ 经后
腹 痛” 或 “ 月水来 腹痛 ” 等多 种 不 同 名称 。中 医学 认 为 ,痛 经 的发 生 多 与肝 肾二 脏 及 冲 任二 脉 有 关Ⅲ 】 ] ,其 主要 原 因是气 血 运行不 畅 ,气滞 血 瘀 、寒 湿 凝 滞 、 冲 任不 调 , “ 不 通则痛” 。治 宜 疏 肝 理 气 ,活 血 化 瘀 ,
著 性差 异 ( P <0 . 0 5 ) 。
4 体 会
腹 部 、双 下 肢 穴 位 按 摩 手 法 治 疗 ,对 照 组 口服 月 月 舒 ,两组疗 效 对 比观察 。 1 . 2 诊 断标 准 :所 有 患 者 的诊 断参 照 《 妇 产科 诊 疗 常规》中 “ 原 发性 痛经 ” 的诊 断标 准 :①经 期 或 经 期 前 后 出现持 续性 或 阵发 性 下腹 疼 痛 ,痛 时常 伴 有 腰骶
1 临床 资 料 1 . 1 一 般 资料 :为 保 证 原 发 性 痛 经 样 本 的 可 靠 性 , 需剔 除继 发性 痛 经样 本 ,如 盆 腔 炎 、子 宫 腺 肌 病 、宫
药 内服 配合 穴位 按 摩 ,每 日治 疗 1次 ,至 月 经 来 潮 2 天 为止 ,连续 治疗 3 个 月经 周期 。 2 . 2 对照 组 :给 月 月 舒 冲剂 ( 河 南 省 宛 西 制 药 股 份
有 限公 司 ;批 准文 号 :国药 准 字 Z 4 1 0 2 1 9 7 2 ) ,每 次 1
包 ,每 日 2次 , 口服 。疗 程 同上 。 症 等所 引 发 的 继发 性 痛 经 。我 们于 2 0 1 1 年 2月 ~2 0 1 2年 8月 ,选 择 符 合 原 发 性 痛 经标 准 的患 者 6 O例 ,年 龄 1 9 ~2 5岁 ,均 属 未 婚 女青 年 。月经 周 期 规 律 2 8 ~3 5天 ,无 腹 部 、腰 部 、外 伤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概况
1 辨 证 分 型 治 疗
中医认 为 , 痛经 有虚 实之分 , 因实则 “ 通则 痛” 因虚则 不 、 “ 不荣则痛” 辨证 不 同 , 治有 异 。齐津 丽[ 从 瘀血 论 治 , , 论 2 ] 治 疗原 发性痛 经 6 : 0例 寒凝血 瘀型 予温经 汤加减 ; 气滞 血瘀 型 予血府 逐瘀 汤加 减 ; 湿热瘀 结型 予 自拟三 妙止 痛汤 ( 术 、 苍 黄 柏、 五灵脂 、 蒲黄 、 丹皮 、 仁 、 桃 当归 、 香附 、 枳壳各 l g 牛膝 、 O, 红 藤、 败酱草 、 薏苡仁各 1 g  ̄ 减 。治愈 3 , 5)D 2例 显效 1 , 7例 有效 6 , 例 无效 5例 , 总有效 率 9 . 7 。张梅香 等[ 临床辨证分 3 16 3 ] 型治疗本病 , 气滞血瘀 型 2 9例方 选逍遥 散加 减 , 寒湿凝滞 型 3 例方选温经 汤加 减 , 血虚 弱型 8例 方选 圣愈 汤加 减 。3 1 气 型有效率分别为 9 . 5 ,6 7 ,7 5 。管恩兰 等L 辨证 6 5 9 . 7 8 . 4 ] 治疗原发性痛经 1 6例 , 5 分寒 凝血 瘀型 、 气滞 血瘀 型 、 血两 气 虚型 、 肾阴 损型 , 肝 临床 治 愈 12例 , 2 好转 2 9例 , 无效 5例 。 吴干银[ 辨证分 为气滞 血瘀 型 、 5 ] 寒湿凝 滞 型 、 血 虚弱 型 、 气 肝 肾亏损型 , 治疗痛经 5 例 , 6 总有效率为 9 . 。 64
中药序贯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80例
至 下 次 月 经来 潮 , l 约 2~I 4剂 。 ( ) 照 组 : 用 6 4— 、 2对 服 5 2 消炎
科 裣查 无 异 常 发 现 。
进存在碱性条件下的尿结石 溶解 f 金钱草 、 金沙 、 , 海 白茅根 、 冬 葵 子均有明显利尿作用和增加输尿管蠕动作用,而活血化瘀药
莪 术 、川 牛 膝 虽 无 明 显 利尿 作 用 , 但对 输 尿 管 平 滑 肌 有 明显 作 I 用 , 使 输 尿 管 蠕 动 的 频 率 和 幅度 加 大 , 出现 新 波 , 而 推 挤 能 并 从
结 石下移 0;活血化瘀药亦 能改善 微循环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
性 , 进 炎 症 吸 收 , 小 粘 连 而有 利 于嵌 顿 结 石 的排 出 。 促 减 本 观 察 表 明 ,自拟 补 。 肾四金 汤 对 治 疗 结 石 直 径 < 1Om 的 c
胡索 、 桂枝 、 丹参 、 香附 、 五灵脂 、 炒小茴香等) 月经第 1~ , 3日连 服 3剂 。②经后期 ( 卵泡期 )此期胞宫空虚。治以温经散寒 、 : 养 血调 经 为 主 , 用 温 经 汤加 减 (金 匮要 略 》 , 经第 4 日起 , 方 《 )月 连 服l 2剂 , 至基础体温升高停药 。 ③经前期 ( 黄体期 )此期胞宫相 :
13 治疗方法 ( ) . 1 治疗组 : 采用 中药周期序贯疗 法, ①行经 期 ( 月经期 ) 此期胞宫 的生理特点是泻 不藏 , : 经血 以通为顺 ,
根据 “ 凝 血 瘀 ” “ 则 不 通 , 则 不 痛 ” 理 。 治 以 温经 通 络 、 寒 ,痛 通 之 活血 化 瘀 、 气止 痛 为 主 , 用 自拟 痛 愈 汤 加 减 ( 行 方 当归 、I 、 川 芎 延
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观察
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观察摘要:本文通过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采用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结合温针灸的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和机理,并探讨其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前景。
一、引言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主要是由于寒凝和血瘀引起的。
针灸、草药治疗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其中少腹逐瘀汤和四逆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寒凝和血瘀。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50名确诊为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患者,采用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结合温针灸的治疗方案,每日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
根据治疗前后的症状缓解情况和相关血液指标变化,对疗效进行评估。
三、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30名患者的疼痛症状显著缓解,5名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剩余15名患者疗效不显著。
治疗组的血液指标也有明显改善,血流速度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
四、讨论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机制可能与以下方面相关:少腹逐瘀汤中的生姜、红花、当归等草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痛经引起的血瘀现象;温针灸能够促进腹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动,减轻寒凝现象;四逆汤中的附子、干姜等草药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够缓解寒凝引起的疼痛。
五、结论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并且对血液指标也有明显改善。
该治疗方案可能通过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方式发挥作用。
然而,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没有对照组,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来验证。
六、展望本研究结果表明,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深入了解其治疗机制,并探索其他可能的治疗方法,为原发性痛经的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七、结语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并且对血液指标也有明显改善。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66例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7 期 调” 、 “不孕” 、 “症瘕” 等疾病范畴。 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 在女性激素周期性作用下, 产生出血、 坏死、 脱落 , 中医 称为 “离经之血” , 离经之血蓄积下焦导致瘀血阻滞, 故 中医辨证以气滞血瘀为主[ 3 ]。 瘀久成症, 久病及肾 , 正 虚邪实。按照中医 “肾主生殖” ,“胞系于肾” 的理论, 中 医辨证多属肾虚血瘀 , 肾虚为本, 血瘀为标 , 属本虚标 实证。 补肾类药有类似性激素样作用, 能调整丘脑下部 2垂体 2卵巢轴功能 , 补肾可促进卵泡发育, 在补肾的基 础上活血化瘀以改善微循环, 增加血流量 , 提高排卵 率[ 4 ]。 保留灌肠可使药液经直肠粘膜渗透吸收, 既可减 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 又可使药力直达病灶 , 且药物不 经肝脏, 直接进入大循环 , 迅速起到治疗作用。药渣局 部热熨 , 可借助温热之力 , 使药性透过皮毛腠理, 由表 入里 , 循经络传至脏腑及病变部位, 起到疏经通络、 畅 通气机、 镇痛消肿、 促进包块消散吸收的作用。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 孕症不仅是多效应的, 而且能够尽快改善症状, 降低复 发率 , 提高受孕率, 不失为临床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7 期 组成: 当归 15g, 肉桂 6g , 小茴香、 干姜、 延胡索、 没药、 川芎、 赤芍、 蒲黄、 五灵脂、 苍术、 茯苓、 香附各 10g。 每 日 1 剂, 水煎分 2 次, 早晚饭前温服、 于经前 1 周服用 至经净停服, 连服 3 个月经周期, 停药后观察 3 个月经 周期。 经期腹痛伴有血块排出加三棱、 莪术各 6g 以加 强破血行瘀之功; 经期腹痛伴恶心、 呕吐者加半夏、 姜 竹茹各 10g 以和胃降逆; 经期腹痛、 腹胀伴乳房胀痛者 加青皮、 川楝子、 郁金各 10g 以行滞理气。 对照组: 采用口服西药吲哚美辛肠溶片 25m g , 维 生素 B 1 20m g, 每天 3 次, 服药时间及疗程与治疗组口 服中药相同, 停药后观察 3 个月经周期。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发布 的 《中医痛症诊断治疗标准》 , 治愈: 行经腹痛消失, 且 连续 3 个月经周期未复发者为痊愈。 好转: 行经腹痛减 轻或消失, 但不能维持 3 个月者为有效。 痛经无任何改 善者为无效。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 比 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葛根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
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辨为寒凝血瘀型。 中医治疗:以温经散寒,化瘀通络,
解痉止痛为治。方以葛根汤加减,药取葛 根30g,生麻黄10g,桂枝15g,白芍15g, 生姜10g,红枣12枚,炙甘草10g。6剂,每 日1剂,浸泡30分钟,水煎2次,共取药液 9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
二诊:服用6剂后,患者诉月经来潮第 1天经行通畅,经量增加,经色转红,小腹 疼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也基本消失。嘱 其在下次来月经前服用葛根汤原方6剂,以 巩固疗效。
桂、小茴香,以温里止痛。 月经量少、血块多、色瘀黯者,加莪
术、川牛膝、红花,以活血化瘀。 腹胀、胸胁、乳房胀痛者,加延胡
索、青皮、川楝子,以行气止痛。 恶心呕吐甚者,加半夏、吴茱萸,以
降逆止呕。 手足冰凉、冷汗淋漓者,加制附子、
细辛,以温经散寒。 血虚夹滞者,加当归、醋香附、川
芎,以养血化滞。 气血虚弱者,加人参、当归、熟地、
黄芪,以益气补血。 肝肾亏损者,加山茱萸、山药、巴戟
天、熟地、枸杞子,以益肾养肝。
注重保健 注意卫生。经期可每晚用温开水擦洗 外阴,以淋浴为佳,避免盆浴或坐浴。卫 生巾、纸要柔软洁净,透气性好,并勤换 内裤。大便后要从前向后擦拭,以免脏物 带入阴道,引起阴道或子宫炎症。 劳逸适度。痛经时应卧床休息,保证 充足睡眠;痛经缓解后可适当活动,但应 避免过劳或剧烈运动。 保暖防寒。经期胞宫气血空虚,应注 意保暖,避免淋雨、游泳、用冷水洗头洗 脚、久坐冷地等。 饮食有节。宜进食清淡温和、富有营养 易于消化的食物,不吃生冷、辛辣、香燥伤 津之品。多喝开水,宜吃温性水果、蔬菜。 调控情绪。痛经患者肝气易郁,容易 忧思烦怒,以致气血逆乱,故应保持心情 舒畅,以有利于气血正常运行。■
(发稿编辑:吴王群)
活血通脉汤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针灸配合神阙穴敷药治疗 子宫脱 垂 2 O例
列 娟
中图 分 类 号 : 2 6 3 文 献标 志码 : R 4 . B 文 章 编 号 :0 4— 4 X(0 0 1 10 7 5 2 1 )0—10 0 8 6— 2 【 键词 】 子宫脱垂 关 艾灸 神阙穴敷药 针 刺
13 疗效标准 .
参照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 制定 。临床
I 摘要 】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
床 疗效 。方 法 将 10例原 发 性痛 经 患者 随 机分 为 两组 , 0 治
痊愈 :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 ,功能恢 复正 常,随访 3个月无复 发。显效 : 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 留患侧劳累后轻度 残 胀痛。好 转: 主要症 状与阳性体征好转 , 中等程度以上劳动后症
及时治疗 本病是关键 。
在推拿治疗过程 中, 手法宜稳 , 力量 宜均 , 角度宜准 , 切忌粗 暴过猛。 行矫 正手法前一定要注意充分放松肌肉, 顺其 自然借力 发力。同时指导患者做减轻疼痛 的运动 , 保持正 确的坐卧姿势 ,
以 期 达 到巩 固疗 效 , 防复 发 。 预 综 上 所 述 , 用 推 拿 治疗 产 后 骨 盆 环 损伤 综 合 征 , 程 短 , 应 疗
学 出 版 社 ,9 4:5 . 19 17
12 治 疗 方 法 .
患 者 俯 卧 位 ,术 者 以 常 规 手 法 松 解 患 侧 骶 髂
关节周 围的肌 肉及软组织 ,重点松 解肌 肉痉挛条索状 结节 区 域 。() 1后错位 : 患者俯卧位 , 术者站于患侧 , 一手 向下压住患侧 骶髂关节处 , 一手托住患肢膝前部 , 患肢伸直 , 术者两手对抗用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论文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69-01【摘要】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
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方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显效率及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及治愈时间长短。
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具有差异性(p0.05).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对有意向避孕的在患者排卵期时给予炔诺酮片或复方甲地避孕药进行常规性避孕;对不愿意接受避孕的患者可采用吲哚吲唑类、灭酸类及苯丙酸衍生物类等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
患者于经前2~3天口服以上的药物一种或交替服用,以确保效果。
2 观察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进行分型治疗,在基础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痛经引起的原因,适当增减处方中的成分。
基础药方为:桃仁8g、益母草8g、红花、玄胡索、当归、白芍、牛膝、茯苓、丹参、甘草等药物各10g。
对于气滞型经痛者可在基础方上添加枳壳、香附、川楝子、乌药各10g,用于治疗腹部胀痛、经量少、静脉不畅及气血难行者。
对于虚寒型痛经者可在基础方上添加桂枝、良姜、丁香各10g,用于治疗气血阻滞、脉络阻塞、寒凝胞宫者;对于血瘀型经痛者,可在基础方上添加乳香、没药、田七、赤芍各10g,用于治疗血瘀宫中,经血内阻、血脉不畅通的患者。
对于血虚型痛经者则可在基础方上添加白术、党参、阿胶、熟地各10g,可用于治疗血不养宫、气血虚弱、经血减少的患者。
3以上药方自月经来潮前五天左右的时间开始煎服,患者每天服用1剂,到行经时结束服药。
1.3 疗效评价4治愈:患者下腹部疼痛消失,没有出现其他相关全身性症状;有效:患者下腹部疼痛明显减轻,患者其他全身性疾病明显减轻;无效:患者下腹疼痛没有缓解,患者全身性症状没有改善,其中以痊愈及好转计算显效率。
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
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石梅仙山西省太原市中医医院妇科(太原030009)关键词:痛经;痛经汤;中医药疗法;中医妇产科学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0.07.033文章编号:1003-8914(2010)-07-1182-02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在2006年 2009年应用自拟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患者均系我科门诊病例,年龄15 20岁49例,21岁 25岁19例;未婚58例,已婚10例;月经周期基本稳定;病程6个月 10年不等。
1.2诊断标准依据1987年1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二版痛经诊断:原发性痛经始于月经初潮后1 2年内,未有炎症或类似病情,疼痛及其它系统症状反复发作,而且在时间上每与月经来潮时间相等,妇科检查、B超检查等除外器质性病变如炎症、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的疼痛。
1.3治疗方法痛经汤主方:当归、芍药各15 20g,川续断、桑寄生、延胡索各10 15g,乌药、川楝子、木香、桃仁各10g,甘草6g。
加减:寒甚小腹冷痛明显者,加肉桂、吴茱萸、艾叶等,肢厥者加细辛;血瘀明显者加蒲黄、五灵脂等;伴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等;痛引腰骶者,加杜仲;伴胸胁胀痛者,加香附、瓜蒌等;体质差,脾虚血少者,加党参、白术等。
以上药,每日一付,水煎,两煎合并分早晚各一次温服。
于月经来潮前7 10d 开始服药,连服3 7付,连续服用3 6个月经周期。
2结果2.1疗效判定治愈:月经期及经行前后腹痛及其它伴随症状消失,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好转:经治疗腹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部分症状消失;无效:经治疗腹痛及伴随症状无改善。
2.2结果治愈36例,好转29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95.6%。
2.3典型病例例1:赵某,女,17岁,学生。
中医药治疗82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体会
内蒙古中医药
中医药治疗 8 2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体 会
张成和 ’ 孟 斌 闫 平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 词 : 经 ; 医药治疗 痛 中 中图分类 号 :2 11+ 文 献标 识码 : R 7 .1 3 B 痛经是 一种 自觉症 状 , 凡妇 女 在行 经 前后 或经 期 出现 下腹 及 腰 骶部 疼 痛者 即为 痛经 。原发 性 痛经 是 指 自月经 初 潮起 就 有 疼 痛, 多见于未婚女青年 、 未孕的妇女和健康状况较差的妇女。 我院 中医科 于 20 年 1 O5 月至 20 年 1 09 月用 中 医药 治疗 原 发 性 痛 经 文章 编号 :06 07 (00 0— 06 O 10- 99 2 1 )4 0 1一 1 2 本 组 统计 8 例 中有 3 . 2 2 0例经 后 腹痛 , 量少 、 经 色淡 、 质稀 薄 , 经 后 小腹 隐隐作 痛 , 神疲 力乏 , 色苍 白, 质淡 , 面 舌 脉虚细 。 辨证属 虚
河南 省西平县 人 民医院(6 90 430 ) 20 年 l 9日收稿 0 9 2月
周 胃镜复 查活 动 性 胃炎 消失 , 膜 活检 H 黏 P为 阴性 ; 效 : 基 显 症状 本 消失 或 减轻 2 级 别 以上 ,治疗 结 束后 4周 胃镜 复查 黏膜 病 个 变范围减轻 1 个级别以上 , 黏膜活检 HP 为阴性; 有效 : 症状减轻 1 个级别以上,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改变不足 1 个级别 ,P为 t I 阳性或阴性 ; 无效 : 达不到有效标准恶化者 H P为阳性日 。总有效 率=痊愈例数+ (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 , 总例数 ̄ 0 %。本组患者治 10 疗后, 愈 2 痊 0例 , 显效 3 例 , 5 有效 2 2例 , 效 7 , 疗总 有 效 无 例 治 率 为 9. 7/4 。 1 %(78 ) 7 2 症 状改 善 : 程结 束 后 , 治 疗前 症状 和治 疗 后症状 对 比见 . 2 疗 患者
针灸中药联合治疗原发性痛经50例
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78例
6 内蒙 古 中医药 日: ” 风 寒 湿 三气杂 至 , 合 而痹 也 。” 又日 : “ 痈者, 寒气多也, 有寒 由以上 可 以 看 出 , 神 经 根 型颈 椎 病 邪 实者 多 , 正虚者少, 临 故 痛也 , 其 不痛 不 仁 者 , 病 久 人深 , 营卫 三行 涩 , 经 络 时疏 , 故 不 床 多见 劳 损 引起 风 寒 痰湿 痹 阻 于经 络 、 颈项 , 引起 颈 、 肩及 上 肢 的疼痛 、 麻 木为 主 。 在 临床 治疗 上 需根 据患 者 的临 床 症状 体 辩 素、 《 医 宗金 豁 ・ 正骨 心 法要 旨》 : “ 面 仰 头不 能承 , 或 筋 长骨错 , 或 证 沦治 。 痰 湿阻 络型 颈椎 病 的患者 其 主要 的症 状有 四肢麻 木 、 颈
通, 皮肤 不营 , 故为不仁” , 指 出 寒 邪 侵 袭 是 本 病 的 一个 致 病 筋聚, 或筋 强 骨 随头 低 。 ” 记 载 了类 似颈 椎病 的症 状 及病 因 ?, 毛 肩疼 痛 、 舌 头 暗红 、 恶心 呕 吐等 。 肝 肾不 足型 则 会出现 头 痛眩 晕 、
天 东老 师 认 为[ 叫 , 正 气不 足、 筋骨 虚 寒是 发病 的 内 , 而 风寒 湿 邪 肢 体麻 木 、 耳聋 耳 鸣等症 状 。气 血两 虚 型患 者 , 其 主要 的症 状表 则是 主 要的致 病 素 ,虚邪贼 风 乘虚 而 人 , 以致经 络痹 阻而 发 现 为 面色 苍 白 、 肢 体麻 木 、 头晕 目眩。 风 寒 阻络 型 以疼 痛 为 主 临 病 治 疗 不 及时 , 风 寒 湿邪 留滞 经络 、 肌肉、 关节 , 使 得 营卫 气 血 床 表 现为 畏 寒恶 风 , 颈项强直, 转侧 不 利 , 颈、 肩 及 上肢 疼 痛 , 痛 不畅 , 经脉闭寒 , 出现 颈 、 肩背 、 臂 的疼 痛 、 麻痹 等 症 状 。症 状 虽 无 定处 , 喜 热 恶寒 , 舌淡 苔 薄 自 , 脉 弦紧 。 血瘀 气滞 型 主 要表 现为 繁, 然根 据 寒 热 虚 实 的不 同终 可分 为 风 寒 、 痰湿、 血瘀 气 滞 及正 疼 痛 较秉 , 痛处 固定不 移 , 肢体麻木, 舌暗, 舌下 见瘀 紫 , 脉 弦 气 亏虚 型 , 根 据 不 同证 型而 辨证 沦治 。 参考 文献
1.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版)。
(1)病史: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证史。
(2)临床表现: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一般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
(3)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病史:伴随月经周期规律发作的下腹部疼痛史。
(2)临床表现:①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②疼痛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天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③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3)妇科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疾病。
(二)证候诊断1.寒凝血瘀证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②经血有瘀块。
次症:①经色紫黯;②月经推后或量少;③面色青白;④肢冷畏寒。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脉沉紧。
2.气滞血瘀证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②经血有瘀块,块下痛暂减。
次症:①经色紫黯;②经血量少,行而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胸闷不舒;⑤心烦易怒。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弦。
3.湿热瘀阻证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灼痛;②经色暗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
次症:①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②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③低热起伏;④小便黄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4.肾气亏虚证主症:①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②腰骶酸痛。
次症:①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②头晕耳鸣;③面色晦暗;④健忘失眠。
温经止痛法治疗原发性痛经43例
[ a s at Obet eTet g r r ymeore y n igaa ei eayO e aio teh o f C . tos A bt e] jcv : rai ma d s n r a n l s t rp nt s fh er o T M Me d: r i np i y h b we J n g ah hb s t y h
【 y r s TC tea y P i r y me o re lCl ia b ev t n Ke wo d ] M rp ; r y d s n rh a; i c l srai h ma n o o
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排 除盆腔器质性病变 的基础上 ,周期性
发生 于 月 经 期 的 下腹 疼 痛 、坠 胀 ,伴有 腰 酸 或 其 他 不 适 ,严 重 时影 响 生 活和 工作 质 量 。对 其 治 疗 ,西 医强 调 止 痛 、镇 静 ,非 甾体 类 消 炎 药是 治 疗 原 发 性痛 经 最 常 用 的 西 药 。虽起 效 快 ,但 不 良反应 大 ,疗 效 难 以持久 。原 发 性 痛 经 属 中 医 “ 行 腹 痛 ” 经 范 畴 , 最 早记 载 于 《 匮要 略 ・ 金 妇人 杂 病 脉 证 并 治 》 带下 经 :“ 水 不利 ,少 腹 满 痛 。 ”原 发 性痛 经是 女 性 常 见 病 证之 一 ,据 调
重度 :经期或经前后小腹疼痛难 忍,坐卧不宁,严 重影响
工 作 学 习或 日常 生 活 ,必须 卧床 休 息 ,伴 有 腰 部 酸 痛 ,面 色 咣
白,冷汗淋漓 ,四肢厥冷 ,呕吐腹冷 ,或肛 门坠胀 ,采用止痛
措 施 无 明显 缓 解 。痛 经 症状 积 分在 1 以上 。 4分 2 方 法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近况
5 2・
山 西 中医
2 1 7月第 2 0 0年 6卷第 7期
S A X O C J1 0 0V 12 o7 H N I FT M u.2 1 o.6N . J
・
综
述 ・
中 医药治 疗原 发 性 痛 经 近 况
郭平 丽
关键词 : 原发性痛经 ; 中医药疗法; 综述
1 1 辨证论治 : . 辨证论 治首 辨疼痛 , 辨疼痛 的时 间、 质 、 性 部位 、 程度 , 结合月 经期 、 、 、 、 量 色 质 兼症 、 舌象脉象进 行辨 证施治。各医家在辨证 施治 的过 程 中 皆有不 同 的体会 和
经验 。
9 .3 。于萍等 自拟 附没 痛经 方 ( 附子 、 胡索 、 58% 制 延 当
仙茅 、 甘草 ) 疗原发性痛经 9 炙 治 6例 , 治愈 6 3例 , 有效 率 总
不适 。据报 道 7 % 的原 发性 痛 经 发生 在 初 潮后 的 1年 5 内…。原发性 痛经 属 于中 医的经 行腹 痛范 畴。笔者 就近 年来 中医对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
1 内治 法
归、 没药 、 莪术 、 五灵脂 、 黄 、 蒲 肉桂 ) 治疗 寒湿凝 滞 型原 发 性痛 经 3 5例 , 愈 1 , 治 8例 总有 效率 9 . % 。罗 小华 14 ¨用
归芍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 8 4例 , 药用 : 当归 、 赤芍 、 白芍 、 川芎 、 制川乌 、 乳香 、 没药 、 吴茱萸 、 细辛 、 党参 、 川楝子 、 延胡 索、 益母草 、 甘草 。冷痛 较甚者 , 加艾 叶、 肉桂 ; 痛而 胀者加 乌药 、 香附 ; 四肢酸胀不适 , 伴 加苍 术、 羌活 ; 伴头晕 目眩、 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析、总结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从内治与外治方面对其进行总结、阐述。
结果详察病因,谨守病机,辨证论治,不论采用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结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内治法;外治法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者[1]。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20%~90%[],据国内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妇女痛经发生率为%[4],其中原发性者占%[5],主要发生群体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育的年轻妇女,是影响妇女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原因。
西药对本病主要给予镇痛、抑制排卵或抑制宫缩甚或手术治
疗,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概述如下。
1 内治法
辨证论治
古方化裁王萍等[6]认为痛经的基本病机为瘀结胞宫,经血流通阻碍,以致“不通则痛”,故治疗以通为主。
经前5 d开始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持续7 d,5个月为1个疗程。
药用:当归15 g,川芎15 g,香附15 g,延胡索10 g,白芍10 g,蒲黄10 g,熟地黄12 g,五灵脂10 g;偏气滞血瘀加桃仁6 g,红花6 g,乌药6 g,木香3 g,泽兰10 g;偏寒湿凝滞者加炮姜6 g,肉桂6 g,小茴香6 g,没药6 g,茯苓12 g;偏阳虚内寒者加吴茱萸6 g,党参6 g,桂枝6 g,附子6 g,艾叶3 g;偏气虚血弱加黄芪15 g,党参15 g,白芍10 g,炙甘草10 g,茯苓10 g;肝肾虚损加杜仲10 g,续断6 g,巴戟天10 g。
结果:总有效率为98%。
齐津丽[7]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予以温经汤加减(桂枝6 g,吴茱萸6 g,川芎6 g,炮姜
6 g,甘草6 g,当归10 g,白芍10 g,半夏10 g,党参10 g,香附10 g,乌药10 g),痛甚者加延胡索10 g,小茴香10 g;四肢不温、腹痛者去桂枝,加肉桂6 g,艾叶10 g;呕吐、腹泻严重者加藿香正气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
气滞血瘀型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2 g,生地黄15 g,牛膝15 g,桃仁10 g,红花10 g,枳壳10 g,赤芍10 g,柴胡10 g,川芎10 g,桔梗10 g,香附10 g,延胡索10 g,甘草10 g,益母草30 g);小腹坠胀或痛连肛门者加川楝子15 g,乌药10 g;乳房胀痛加郁金15 g,荔枝核15 g,丹参15 g。
总有效率为%。
自拟方加减王冬梅等[8]依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至真要大论》)“止痛务求从宫治心”,认为原发性痛经除肾虚肝郁、气滞血瘀、寒凝等原因外,心理因素亦不容忽视。
运用自拟宁心缓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腹泻者加砂仁、白术;腰痛明显者加杜仲、菟丝子。
每于经前1周口服,连服3个疗程,效果显着。
张树琴等[9]将此分为气滞血瘀
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分别用自拟痛经方艾附暖宫汤;八珍益母汤加减治疗本病96例,总有效率为%。
秦婵娟[10]用理气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80例,经前胸胁乳房胀痛加柴胡10 g,青皮、陈皮各10 g,川楝子10 g;小腹冷痛,得热则减加乌药10 g,吴茱萸10 g,干姜10 g;腰痛加桑寄生20 g,续断20 g,淫羊藿30 g;恶心呕吐加姜半夏10 g,陈皮10 g;腹痛剧烈,服上药5剂仍不缓解,加血竭3 g。
经前7 d,连服7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
总有效率95%。
按周期辨证论治夏桂成[11]教授认为,对于本病的治疗,控制疼痛仅是治标之法,加强排卵之后的功能,杜绝瘀浊的产生,预防痛经的发作,才是治本之道,因此强调治疗重在经间排卵期,此期使用补肾调气血的方法,常用验方补肾促排卵汤(当归、赤芍、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茯苓、续断、菟丝子、鹿角片等)。
经前阳长时的治疗尤为重要,要养血补肾,扶助阳长,常用右归丸加减服至经潮时停服。
经期立专方痛经汤(钩藤、牡丹皮、丹参、赤芍、五灵
脂、肉桂、广木香、延胡索、续断、杜仲、益母草、茯苓),临床获效显着。
专方验方刘书婷[12]用妇乐汤口服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于经前3 d开始,每日1剂,分2次服用,6 d为1个疗程,连服3个月经周期,总有效率90%。
李来平等[13]用补肾法治疗痛经191例,主方益肾调经汤,肾虚肝郁者加牡丹皮、栀子、柴胡;肾虚血瘀型加山楂,总有效率%。
潘彩萍[14]认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是痛经的主要病机,予自拟调经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126例,总有效率%。
成方治疗叶玲玲[15]用女金胶囊(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肉桂等23味中药)治疗痛经30例,总有效率%。
赵薇[16]用归芍合剂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总有效率%。
陈磊等[17]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原发性痛经50例,每次1支,2次/d,连续服至月经来潮第1或第2 d,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2%。
2 外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