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细胞
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和菌落特征
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和菌落特征酵母细胞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属于真菌界的类酵母门。
它们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以及在食品发酵、产酒、面包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下面将对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和菌落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一、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酵母细胞是真核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结构。
下面是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1.细胞壁:酵母细胞的细胞壁是由多糖组成,主要成分包括酵母膜多糖(mannoproteins)、β-葡聚糖(β-glucans)和胞壁蛋白(cell wall proteins)等。
细胞壁是酵母细胞的第一个屏障,保护细胞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细胞膜:细胞膜是酵母细胞的主要生物膜,位于细胞壁的内侧。
它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内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细胞膜起着物质运输、细胞识别和信号传导等重要功能。
3.细胞核:细胞核是酵母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包含了遗传物质DNA。
细胞核内除了DNA外,还有核仁、核膜和核孔等结构。
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中枢,控制着酵母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4.质体:质体是酵母细胞中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它们在细胞代谢、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5.酵母液泡:酵母液泡是酵母细胞内的小泡,类似于植物细胞内的液泡。
它们存储和调节酵母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起到维持细胞内环境平衡的作用。
二、菌落特征酵母细胞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聚集体称为菌落。
下面是酵母菌落的主要特征:1.形态:酵母菌落形态多样,有球形、椭圆形、链状等不同形状。
菌落的大小也有差异,从微小的点状到直径几厘米的大型菌落。
2.颜色:酵母菌落的颜色通常呈白色或乳白色。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呈现红色、黄色等颜色。
3.质地:酵母菌落的质地通常为柔软、湿润。
但对一些菌种来说,菌落质地可能呈脆硬或黏稠等特殊情况。
4.气味:一些酵母菌落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特殊气味,例如酒花酵母会产生明显的酒香。
5.生长速度:不同酵母菌落的生长速度也有差异,从几天到几个星期不等。
(完整版)酵母细胞
(完整版)酵母细胞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是一种真核蛋白表达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将外源靶蛋白基因与特定的载体基因序列融合后导入酵母细胞,融合蛋白诱导表达后,信号肽引导融合蛋白向细胞外分泌,外源蛋白的展示主要是借助于GPI锚的作用,GPI锚定蛋白的C端包含疏水多肽,当细胞蛋白被合成,前体蛋白通过羧基末端的疏水序列锚定在内质网膜上,其余蛋白则位于内质网腔中。
在极短的时间内,疏水序列在转酰氨基酶的作用下ω位点裂开同时被GPI锚置换,并被运输到高尔基体再通过分泌途径分泌至细胞膜外。
在蛋白水解酶作用下,分泌信号序列被切除,细胞蛋白被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从细胞膜上释放并以GPI锚定形式与葡聚糖共价相连被转运至细胞壁外。
图1展示的是通过α-凝集素系统转运目的蛋白到细胞表面的分泌途径。
酵母表面展示技术具有表达偏差小,展示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大,分子数量多,筛选、纯化、活性测定方便等优点。
目前,最常见的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包括:凝集素展示表达和絮凝素展示表达[5]。
如图2所示,α-凝集素展示表达系统(图2A)是将外源基因与酵母编码α-凝集素C端编码序列连接后插入质粒载体的分泌信号肽(Secretion signal,SS)下游,融合蛋白诱导表达后,信号肽引导嵌合蛋白向细胞外分泌,由于融合蛋白C-末端存在含GPI锚定信号(GPIanchor attachment signal)的凝集素多肽序列,可将蛋白锚定在酵母细胞壁上,从而将蛋白分子展示表达在酵母细胞表面;a-凝集素展示系统(图2B)与α-凝集素展示系统不同的是其具有由二硫键连接的Aga1和Aga2两个亚基,目的蛋白通过与Aga2形成融合蛋白,再通过Aga1末端的GPI结构使目的蛋白表达于细胞表面;絮凝素展示表达系统利用絮凝素基因(flo1p)与外源基因融合,并将融合蛋白展示表达在细胞表面,此系统又包括两个子系统:GPI锚定系统(图2C)和絮凝结构域(Flo1p flocculation functional domain)锚定系统(图2D)。
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和菌落特征
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和菌落特征酵母细胞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属于真菌中的一个重要分类。
它们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常见于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的体内等环境中。
酵母细胞具有一定的菌落特征,其主要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膜、核膜和细胞质等组分。
其中,细胞壁是酵母细胞的外部层,主要由多糖组成,如β-葡聚糖和1,3-β-葡聚糖等。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细胞的形状和结构稳定性,保护细胞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
细胞壁的厚度和组成在不同的酵母菌种之间存在差异,这也是酵母菌种类之间菌落特征的一部分原因。
细胞膜是酵母细胞的内部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包括调节物质的进出细胞、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等。
同时,细胞膜还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分裂等重要生物过程。
质膜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一层薄膜,主要由双层脂质组成。
质膜的存在使得酵母细胞的质皮层与细胞核相分离,使得核膜能够有效地控制核内基因的调控。
核膜是包围细胞核的一层双膜结构,分为内核膜和外核膜。
核膜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同时也参与核内物质的运输。
细胞质是细胞壁和核膜之间的区域,包括细胞器、细胞骨架、溶质等。
细胞质是各种细胞代谢、合成和运输等生物学过程的主要场所。
酵母菌种之间的生长速度差异很大,有的菌种生长迅速,形成快速生长型菌落,有的菌种生长缓慢,形成慢性生长型菌落。
生长速度的差异主要与菌种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
酵母菌落的形态通常呈现圆形或椭圆形,个别菌种也可以形成菌丝,但相对较少。
圆形菌落通常直径为0.2-2毫米,整体外形规则,有的可能存在皱缩或起伏的情况。
椭圆形菌落在圆形菌落的基础上有所变异,长短轴比例不同。
酵母菌落的颜色也是其菌落特征之一、大多数酵母菌落呈现白色、奶白色或乳白色,有些菌落还具有特殊颜色,如褐色、黄色、绿色等。
这些颜色的变化主要与菌种自身的代谢产物有关。
总之,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膜、核膜和细胞质等组分。
酵母细胞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酵母细胞的相关知识点总结1. 酵母细胞的类型酵母细胞包括野生型酵母和人工选育的工业酵母。
工业用酵母主要有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2. 酵母细胞的结构酵母细胞是真核细胞,包含有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基本细胞器,同时还含有储酵物、液泡和酵母菌细胞壁等特殊结构。
3. 酵母细胞的代谢特性酵母细胞可以进行呼吸代谢和发酵代谢。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葡萄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较多的ATP;在无氧条件下,酵母细胞通过发酵作用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4. 酵母细胞的生长与分裂酵母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细胞生长包括细胞质、核仁和线粒体的生长,细胞分裂则包括染色体复制、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5. 酵母细胞的基因组酵母细胞的基因组大小适中,含有约12000个基因。
基因组序列已经被完全测定,并且酵母细胞基因组有80%以上的基因与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有较高的保守性。
6. 酵母细胞的遗传学酵母细胞是研究遗传学的理想模式生物,因为它具有简单的生殖方式和易于操作的遗传学技术,利于对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的研究。
7. 酵母细胞的基因工程应用酵母细胞可以通过重组DNA技术进行基因工程,生产植物和动物基因产品,也可用于疫苗、药物和生物燃料的生产。
8. 酵母细胞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酵母细胞可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还可用于筛选抗真菌药物和抗癌药物。
同时,在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中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以上是关于酵母细胞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了其结构、代谢特性、生长与分裂、基因组、遗传学、基因工程应用和医学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酵母细胞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人类健康和生产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酵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与应用
酵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与应用酵母细胞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式生物。
酵母细胞在发酵、酿酒、面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酵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与应用。
一、酵母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1. 酵母细胞的结构和形态酵母细胞为球形,其大小为5-10微米。
酵母细胞的内部有细胞质、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胞浆,包括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等。
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其中含有DNA。
DNA是双螺旋结构,其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出来。
2. 酵母细胞的生命周期酵母细胞的生命周期包括萌芽生殖和有性生殖。
在萌芽生殖中,一个母细胞萌发出一个小型的女儿细胞,女儿细胞从母细胞分离出来后逐渐成熟。
在有性生殖中,两个酵母细胞结合成一个双细胞体,然后发生四次减数分裂最终形成四个单倍体的子细胞。
3. 酵母细胞的代谢功能酵母细胞是典型的厌氧生物,其主要代谢途径为发酵。
酵母细胞能够利用葡萄糖等简单糖类进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酒精和少量乳酸等代谢产物。
此外,酵母细胞还具有氧化代谢的能力,能够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将葡萄糖等糖类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产生大量ATP能量。
二、酵母细胞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酵母基因组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酵母基因组计划启动,旨在对酵母细胞的基因组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该计划于1996年完成了酵母细胞全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共鉴定出6194个基因。
酵母细胞基因组的测序为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酵母基因研究酵母细胞基因的功能研究是酵母细胞生物学的核心领域之一。
例如,酵母细胞MAD2基因的研究为细胞分裂的调节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研究发现,MAD2基因突变的酵母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异常,使细胞染色体在分离时产生问题,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这表明,MAD2基因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
3. 酵母基因表达研究酵母细胞基因表达研究是酵母细胞生物学的另一个核心领域。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什么是酵母细胞的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是通过某些物理或化学方式将酵母细胞固定在载体上,从而形成固定化酵母细胞。
固定化酵母细胞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和稳定性,适合应用于许多生产和环境保护领域。
固定化酵母细胞可通过吸附、包埋、凝胶化和共价交联等方式实现。
其中,共价交联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使用化学物质使酵母细胞与载体形成共价键,从而增强稳定性和代谢活性。
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应用食品加工酵母细胞是食品加工中广泛使用的微生物。
固定化酵母细胞可被应用于发酵、浸泡和食品增味等过程中,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饲料添加剂固定化酵母细胞在饲料添加剂中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增加畜禽的生长速度、增强抵抗力和改善肠道菌群,从而提高养殖生产效益。
生物医药固定化酵母细胞在生物医药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生产酵母蛋白、生物柴油、医药中间体等,从而为生产提供更高效的代谢平台。
环境保护固定化酵母细胞对环境压力的响应较强,可以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等。
通过将酵母细胞固定在载体上并将其与废水接触,可以使其代谢这些有机物质并将它们降解。
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优势和劣势优势1.增强代谢活性和稳定性。
2.操作方便,可以重复使用。
3.保护环境和减少废弃物产生。
劣势1.成本较高。
2.可能出现酵母细胞和载体之间的界面问题。
3.缺乏对特定应用的优化。
固定化酵母细胞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不同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鉴于优势和劣势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尝试优化不同的固定化方法,为实现性价比更高的酵母细胞固定化方案做出有效的基础研究工作。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公开课)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公开课)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公开课)介绍酵母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酿酒工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是指将酵母细胞固定在一定的载体上,以便于对其进行分离和重复利用。
固定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酵母细胞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1. 酵母细胞固定化的原理酵母细胞固定化的原理是利用一定的载体材料将细胞固定在固定床内,形成“细胞载体复合物”。
载体材料通常选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如多孔陶瓷、海藻酸钙和高分子材料等。
载体表面的孔隙结构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微观结构,有利于细胞的附着和生长。
2. 酵母细胞固定化的优势相比于游离状态下的酵母细胞,固定化酵母细胞具有以下优势:- 稳定性提高:固定化酵母细胞不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能够在不同的温度、pH值和抑制物浓度下保持较高的活性。
- 操作简便:固定化酵母细胞可以灵活地进行操作和控制,方便分离和回收,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复杂性。
- 循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能够重复利用,提高了酵母细胞的利用率和产能,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3. 酵母细胞固定化的应用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在食品工业、酿酒工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食品工业酵母细胞固定化在食品工业中常被用于发酵产品的生产,如面包、酸奶和啤酒等。
固定化酵母细胞能够提高发酵效率和产品品质,同时还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废水排放。
3.2 酿酒工业在酿酒工业中,固定化酵母细胞能够提高酿酒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酒品质量。
固定化酵母细胞还可以在高温和高浓度的条件下继续进行发酵,从而减少了生产时间和成本。
3.3 生物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固定化酵母细胞常被用于生产生物活性物质,如药物、酶和蛋白质等。
固定化酵母细胞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纯度,并且易于回收和再利用,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4. 酵母细胞固定化的方法酵母细胞固定化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胶包固定化、吸附固定化、凝胶固定化和共价固定化等。
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和菌落特征
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和菌落特征
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包括细胞壁、质子、线粒体、内质网、核仁和核膜等。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壳聚糖等多糖组成的,具有保护细胞、维持形态和细胞壁膜的功能。
质子是细胞内的液体,含有多种酶和营养物质,是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基础。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中心,负责细胞呼吸和膳食物质的合成。
内质网是细胞内的复杂网络结构,负责蛋白质的合成和空间的分布。
核仁是在核内合成核酸和蛋白质过程中负责合成和调整的一个细胞器,包括小核仁和大核仁。
核膜是在核外侧存在的一层薄膜,其上有核孔和核膜膜的相连处形成的核小环,功能是保护和维护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酵母菌落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酵母菌落往往呈现白色、浅黄色或灰白色的外观,具有弧形或不规则形状,边缘不清晰。
2.酵母菌落表面略为光滑,涂抹黏液后可变得稍微粘稠。
3.酵母菌落较为柔软,易于受损,并且在输送过程中容易破裂。
4.酵母菌落在培养基上的分布不均匀,常呈现聚集或分散的形式。
5.酵母菌落在培养基上繁殖速度较快,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较强。
6.酵母菌落生长条件适应范围广泛,可以在广泛的温度、pH值和盐度条件下生长和繁殖。
酵母形态特征描述
酵母形态特征描述
1.细胞大小
2.酵母细胞的大小因种类而异,通常在2-4微米之间。
有些酵母细胞较大,
如异常汉逊酵母,其细胞直径可以达到8-12微米。
而有些酵母细胞较小,如热带假丝酵母,其细胞直径仅为1-3微米。
3.细胞形状
4.酵母细胞的形状多样,有球形、椭圆形、圆柱形等。
球形是最常见的形状,
如酿酒酵母;椭圆形常见于热带假丝酵母;圆柱形则常见于异常汉逊酵母。
5.细胞排列
6.酵母细胞的排列方式也有所不同。
有的酵母是单生的,即单个细胞独立生
长;有的则是成对或聚集成团的;还有的酵母会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丝。
7.细胞表面结构
8.酵母细胞的表面结构相对简单,通常没有菌毛等附属结构。
但有些酵母会
产生一些突起或泡囊。
此外,有些酵母的细胞壁上会有一些凹陷或突起,如异常汉逊酵母。
9.细胞质颜色
10.酵母细胞质颜色通常为透明或淡黄色,有时会因细胞内色素的积累而呈现
不同的颜色,如红色、绿色等。
例如,红酵母的细胞质就是红色的。
11.生殖方式
12.酵母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即母细胞通过形成子细胞来繁殖。
子细胞通
常在母细胞的表面产生,并逐渐长大脱离母细胞。
13.运动性
14.大部分酵母是厌氧菌,不能进行有氧运动。
但有些酵母会产生鞭毛,能在
液体中产生有限度的运动能力。
例如,鲁氏酵母和威克森酵母可以产生鞭毛进行移动。
酵母细胞生命周期和遗传物质复制的调控
酵母细胞生命周期和遗传物质复制的调控酵母作为一种单细胞性生物,其细胞生命周期和遗传物质复制的调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酵母细胞生命周期和遗传物质复制的调控机制,以期更好地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应用价值。
一、酵母细胞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酵母细胞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生长,分裂和减数分裂。
在生长阶段,酵母细胞的细胞体积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增长,同时还会进行基因表达和代谢物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做好准备。
在分裂阶段,酵母细胞会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有丝分裂,将遗传物质分配到两个新生细胞中。
在减数分裂阶段,酵母细胞则会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
酵母细胞的生命周期是由一些关键因素调控的,这些因素包括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酯酶和转录因子等。
其中,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酯酶是传递细胞信号的关键玩家,它们能够将环境和生物体内部的信号转化成细胞内的反应。
转录因子则负责调控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和转录,从而控制酵母细胞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行为。
二、遗传物质复制的控制酵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复制是细胞生命周期中最为重要的过程之一。
该过程能够保证子细胞的遗传物质与母细胞一致,从而实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遗传物质复制过程中,DNA 聚合酶是最为关键的酶,它能够促使DNA 的复制,从而保证遗传物质的完整性。
DNA 聚合过程需要一系列的酶和辅助因子的参与,其中包括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蛋白、DNA 依赖性激酶和核苷酸磷酸酶等。
同时,还有一些遗传物质复制调控因子,能够帮助酵母细胞在遗传物质复制过程中进行组织和运输。
这些调控因子包括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酯酶等,在调控酵母细胞遗传物质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酵母细胞生命周期和遗传物质复制之间的关系酵母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物质复制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在酵母细胞的生命周期中,遗传物质复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
在生长和分裂阶段,酵母细胞会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来促使遗传物质复制的顺利进行。
酵母细胞的功能及其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酵母细胞的功能及其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酵母细胞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与其他生物共享基本的细胞构造。
不同的是,酵母细胞具有高度的遗传可塑性,并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的研究中。
本文将着重探讨酵母细胞的功能及其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酵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酵母细胞是真核生物,它们具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
不同于细菌,它们也拥有真正的线粒体和内质网。
酵母细胞具有独特的繁殖方式,并被广泛应用于发酵工业中。
此外,酵母细胞还与基因组学息息相关。
第二部分:基因组学中的酵母细胞酵母细胞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基因功能的挖掘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是不知晓的。
透过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技术,酵母细胞成为了研究基因功能的理想模型。
通过将感兴趣的DNA片段插入到酵母细胞中,研究者可以观察到这些DNA片段在细胞内的功能,进而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这项技术被称为酵母基因组学。
2、基因组结构的研究酵母细胞也是研究基因组结构的重要模型。
由于酵母细胞拥有一个相对较小的基因组,研究者可以精确地了解基因组的排列和功能。
此外,酵母细胞的基因组也存在许多高度保守的DNA序列,这些序列在许多不同物种中都存在。
对于这些序列的研究,研究者可以预测它们在生物界中的普遍作用,这项技术被称为酵母进化基因组学。
第三部分:酵母细胞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酵母细胞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疾病治疗酵母细胞常用于疾病的治疗,例如使用酵母细胞制造乳酸杆菌用于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肿瘤,以及生成抗体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2、疫苗研究酵母细胞也被广泛应用于疫苗研究中。
研究者通常会将感兴趣的病原体基因片段插入到酵母细胞中,然后让细胞表达这些基因,随后使用这些表达蛋白来研究人体对于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总结:酵母细胞在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具有可以易于操作和实现的优势,是研究基因功能和结构方面的理想模型。
酵母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机制
酵母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机制酵母细胞是一类微生物细胞,其细胞发育和分化机制备受关注。
在酵母细胞中,细胞生长和分裂不能简单地由细胞表面的静态结构决定,而是受到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过程的影响。
了解酵母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基本原理,并可能产生应用于医学和工业方面的新技术。
酵母细胞是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与人体细胞十分相似,因此在研究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机制时广受欢迎。
由于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速度非常快,在实验室中十分方便。
酵母细胞通过基因的表达调控,实现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多样化。
在酵母细胞中,决定细胞生长方向的是极性体(Polarity markers)的定位,这些极性体在细胞发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酵母细胞的细胞极性体定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蛋白质的分布。
蛋白质在细胞膜或细胞质中的初始定位,通过蛋白的动力学过程来实现。
这种过程在酵母细胞中涉及到许多蛋白,例如细胞骨架、运输蛋白、细胞极性体和膜蛋白等。
这些蛋白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影响细胞极性体的定位,参与细胞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酵母细胞的细胞极性体在长时间的细胞发育过程中,其分布和作用也发生变化。
酵母细胞通过细胞极性体在细胞壁早期形成,并在生长和分裂过程中调整其位置的方式,来实现细胞的极性特征。
酵母细胞在生长和分裂过程中,往往会将细胞极性体从一个位置转移至另一个位置,这种转移过程称为细胞楔形调整(Cell wedge adjustment)。
细胞楔形调整过程由多个蛋白复合物协调完成,其中最主要的是Cdc42,这种蛋白在酵母细胞的细胞极性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除了细胞极性体调控,酵母细胞分化和成熟还涉及到DNA和蛋白质的重组和修饰过程。
这些过程在酵母细胞的不同发育和分化阶段中,其重要性和机制也各不相同。
例如,在酵母的有性繁殖过程中,见到了复杂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受精、中期分裂和染色体重组等。
在酵母的腐生生长过程中,独特的基因调控网络使得酵母能够克服一系列的腐败物质中存在的毒性和压力。
酵母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
酵母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细胞凋亡是一种自我毁灭机制,是细胞生存的一部分。
当细胞受到外界或内部损伤时,为维护并恢复生长环境的稳态,细胞会自动地出发凋亡机制,保证身体的健康发展。
酵母细胞的凋亡机制不同于哺乳动物的凋亡机制,其研究正被广泛关注着。
酵母细胞凋亡机制的发现早期的研究发现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会在高温、干旱、营养不良等环境下发生凋亡。
在这种情况下,细胞会通过特定途径,在没有细胞分裂的情况下自我毁灭。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兴趣,以及对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提高。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许多与酵母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如YCA1、 AIF1、 NUC1、MCA1等。
这些基因被认为是酵母细胞凋亡中的主要调节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凋亡的诱导、执行和后续的凋亡过程。
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在酵母细胞凋亡途径上做出了重要发现。
1. ROS信号通路酵母细胞凋亡的第一步是细胞内ROS(反应氧元素)的生成,ROS是一种活性氧物质,在氧化过程中产生,可直接造成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在酿酒酵母中ROS发生通过膜组分Ras从而调节MAPK信号轴,即MAPKKK-Sho1-Ste11-MAPK路径来完成信号转导。
2. 三条途径的质膜的延长和一条途径的质膜分泌酵母细胞凋亡被发现具有三条信号通路,其主要通过质膜延长来完成。
其中,最先发现的途径为“缺乏营养性糖”的细胞生长的移动式通道,与哺乳动物胰岛素引起的胰岛素子受体信号途径存在类似性。
在该细胞凋亡通道之后,研究人员还发现了第二个途径,它与细胞壁合成、物质利用等活动有关。
这种途径通过引起细胞壁破坏来诱导细胞凋亡。
最新研究发现,酵母调节质膜蛋白Ymr182w和Arf3,可抑制细胞凋亡,进一步说明了质膜延长和转运途径的重要性。
此外,还发现酵母细胞凋亡涉及一条质膜分泌途径,这是一种被称为液泡分泌途径,根据RNAi的研究可进一步明确该途径的作用。
酵母细胞生命周期的分子机制
酵母细胞生命周期的分子机制酵母是作为微生物模型生物而广泛研究的一种生物,它们在分子遗传学、基因表达、染色体结构、细胞周期、细胞死亡、细胞信号转导和代谢途径等方面都被广泛研究过。
尤其是对于酵母细胞的生命周期,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研究,揭示了许多重要的分子机制,为生物的进化和繁殖提供了理论支持。
酵母细胞的生命周期由G1期、S期、G2期和M期构成。
这四个阶段是相互关联的,重叠的,这些阶段之间的转化和控制受到多个分子机制的共同影响。
细胞周期的起始 G1/G0 相酵母细胞周期的G1期是细胞周期的起始,也是细胞对生长因子进行信号响应的阶段。
在G0期中,细胞可选择细胞周期的暂停,从而逐渐进入生长停滞状态,这个状态可使酵母细胞适应变化的环境。
对于已经进入这种状态的细胞,回到G1期会非常困难。
多种信号通路在G1期的调控中发挥作用,其中一些信号需要与细胞周期控制蛋白复合物进行交互作用,从而在酵母细胞的生命周期中发挥作用。
其中,Cln1和Cln2启动了亲子细胞过渡复合物(pre-RC)的形成。
这些蛋白质会在细胞周期的开始阶段被逐渐 degraded,其行为可见于体外合成的 in vitro 分支实验中,该实验可精确重现酵母细胞周期生活覆盖带的特点。
S期接下来进入酵母细胞中的S期(DNA复制),这个过程是由若干特化细胞周期蛋白(Cdks)控制的,它们需要与其他纤维蛋白共同工作。
Cdks与它们的调节因子一起通过抑制核酸合成和复制DNA的过程来控制酵母细胞周期的S期。
这些因子包括CDK调节蛋白(CKI)和小单胞菌细胞分裂蛋白(Cdc6)等。
G2期在S期结束时,细胞会进入G2期,这个过程也需要若干特化细胞周期蛋白控制。
这些蛋白质能够合并到各种不同的细胞组分中,例如CDK与小单胞菌分裂蛋白(CDC28)合并在一起,被确证作为一个调节中介。
这样的复合体在内质网上形成,并参与响应周期退出信号。
一些其他的蛋白质包括心脏形成物(HF),CDK调节蛋白(CKI)和与S期回路相同的经典CDK调节蛋白(CDK活性调节蛋白)也与调节细胞周期有关。
酵母细胞的遗传和调控机制
酵母细胞的遗传和调控机制酵母细胞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可以在纯培养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因此成为了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酵母细胞的遗传和调控机制被广泛地研究和探索,深入了解酵母细胞的这些特性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基因调控的本质。
一、遗传机制酵母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目前已有数百种酵母基因被鉴定和命名。
与其他生物相比,酵母基因组较为小,大约只有12000个基因,其中95%以上的基因是人类基因的同源基因。
酵母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主要依赖于两个主要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一般情况下,酵母细胞会进行无性繁殖,也就是通过分裂来产生后代。
而有性繁殖通常只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可以通过配子体融合的方式形成新的基因组合,并产生具有新表型的后代。
在遗传学研究中,酵母细胞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诱发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了改变,导致某个特定基因的表现方式改变。
通过诱发基因突变,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某些容易研究的表型,进而分析和鉴定与这些表型相关的基因。
酵母细胞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方法是化学诱变和遗传重组。
化学诱变通常使用化学物质诱发基因突变,而遗传重组则是指利用有性繁殖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这些方法在酵母遗传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并为更深入地了解酵母细胞的遗传规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转录调控机制酵母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多种转录调控机制。
其中最为重要的机制是转录因子和染色质重塑。
转录因子是一类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它能够结合到DNA 序列上,并通过与RNA聚合酶的相互作用来调控基因的转录。
在酵母细胞中,存在数百种转录因子,它们能够识别不同的DNA序列和结构,并对它们进行特异性结合。
染色质重塑是指利用特定的重塑蛋白来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紧密度,从而影响基因的可访问性和转录水平。
在酵母细胞中,最常见的染色质重塑方式是通过利用多聚腺苷酸甲基转移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和去甲基化酵素(histone deacetylase,HDAC)来进行,从而在染色质水平上影响基因表达。
酵母细胞的功能和应用
酵母细胞的功能和应用酵母,也称为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
酵母菌最早是用来制作面包、啤酒和葡萄酒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发现了酵母细胞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酵母细胞的功能和应用。
1. 酵母细胞的基本功能酵母细胞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发酵。
酵母细胞在能源不足或氧气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发酵代谢方式,将葡萄糖和其它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能量,并且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此外,酵母细胞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①酵母细胞可以分泌酶,帮助人类消化食品,也可以合成一些物质,如维生素B、氨基酸等。
②酵母细胞可以对食品进行发酵,处于新鲜状态的果蔬、乳制品等,经过酵母细胞的发酵,可以形成新的味道、口感和调味品。
③酵母细胞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工具,可以用于生物过程、基因工程和药物生产等领域。
2. 酵母细胞在生活中的应用2.1 食品行业酵母细胞在食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较常见和常用的就是家庭制作酵母面包,商业工厂生产的各式面包、蛋糕等烘焙食品。
此外,酵母细胞还可以利用其发酵能力改变食品的口感、品质,如啤酒、葡萄酒、酸奶等,让人们更加喜欢这些食品。
另外,还有一些以酵母菌为原料的美味佳肴,如啤酒鸭、酵母花卷、饴糖酵母等,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
2.2 医药行业酵母细胞在医学和生物制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酵母细胞可以用来生产和制备药品,如人胰岛素、凝血因子、白血球介素、乙肝疫苗等。
由于酵母细胞是单细胞真菌,具有细胞生长迅速、生存周期短,受基因操作比较容易、筛选方便等特点,因此在生物工程、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 环保应用近年来,酵母菌还被发现可以去除一些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污染物。
酵母细胞对乙腈、氰化物和铜等有显著耐性,可以用于处理含有铜离子的污水。
而且酵母细胞低毒、低污染、操作简单、高效等优点也使得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酵母细胞在更多领域展示出其强大的力量,虽然它看起来很小,但是它的作用却是千变万化的。
酵母细胞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酵母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生物学特性。
2. 掌握酵母细胞形态观察的方法。
3. 探究酵母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实验材料1. 酵母细胞培养液2. 酵母细胞3. 酵母细胞染色液4. 显微镜5. 玻片、盖玻片、吸管6. 氧气传感器、无氧传感器7. 温度计8. 计时器三、实验方法1. 酵母细胞形态观察(1)将酵母细胞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2)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先在低倍镜下观察酵母细胞的形态,再切换到高倍镜观察。
(3)观察酵母细胞的形状、大小、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等结构。
2. 酵母细胞呼吸实验(1)将酵母细胞接种于含有葡萄糖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
(2)将培养液分为两组,一组加入氧气传感器,另一组加入无氧传感器。
(3)将两组培养液分别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观察氧气传感器和无氧传感器的变化。
(4)记录两组培养液的pH值变化,分析酵母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四、实验结果1. 酵母细胞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酵母细胞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等结构。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壁较厚,为真菌特有的结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颗粒状物质,为酵母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场所。
2. 酵母细胞呼吸实验(1)在有氧条件下,氧气传感器显示氧气浓度逐渐降低,pH值逐渐升高,说明酵母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在无氧条件下,无氧传感器显示无氧浓度逐渐升高,pH值逐渐降低,说明酵母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五、实验分析1. 通过酵母细胞形态观察,了解酵母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生物学特性。
2. 通过酵母细胞呼吸实验,探究酵母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为酵母细胞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六、实验结论1. 酵母细胞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等结构。
2. 酵母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酵母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调节的分子机制
酵母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调节的分子机制在生命科学领域,酵母细胞是一个重要的模式生物,因为它们生长快,细胞容易处理和实验,而且它们遵循与我们更高级别的生物类似的分子机制。
酵母细胞的生命周期包括两种类型的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一种精确的分裂过程,需要在细胞周期中进行多个关键步骤,以确保正确地分配一份染色体到每个后代细胞。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有关酵母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分子机制调节。
酵母细胞分裂的两种类型酵母细胞分裂有两种类型: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形成微管细胞骨架(即不形成纺锤体),而是依靠酵母细胞壁的成长来进行分裂。
相反,有丝分裂需要一个彩色纺锤体(也称为有丝分裂纺锤体),以帮助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段正确地分配染色体到新细胞。
有丝分裂的分子机制有丝分裂包括四个主要步骤:前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每个步骤都涉及复杂的分子机制,并且需要多个复合物,如复制酶、哺乳动物基质蛋白、联合蛋白等等。
让我们看看每个阶段中关键分子机制的一些方面。
1. 前期在前期,细胞周期开始向DNA复制移动。
这是通过激活复制起始子来实现的,该复制起始子可以识别和绑定特定细胞周期的蛋白质。
在这个阶段,一个被称为G1/S检查站的蛋白质将细胞的DNA质量进行评估,以确保没有受到损坏,并为DNA复制做好准备。
2. 早期在早期,细胞的染色体逐渐缩短,形成更密集的结构。
在此期间,酵母细胞形成纺锤体小体,这是一种形态学特征,它允许微管对细胞进行正确的朝向和排列。
3. 中期在中期,纺锤体将染色体推向细胞的腰部。
这是由一组复合物完成的,称为纺锤体组装蛋白质。
另一个复合物,称为查找蛋白质,在此期间保证染色体正确地连接到彩色纺锤体和纺锤体的小体,以确保正确的导向。
4. 晚期在晚期,元件被分为它们要么去向未来的细胞子代,要么与细胞分裂结束时的质体一起被分解。
分子机制的主要调节酵母细胞分裂的主要调节涉及多个分子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是一种真核蛋白表达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将外源靶蛋白基因与特定的载体基因序列融合后导入酵母细胞,融合蛋白诱导表达后,信号肽引导融合蛋白向细胞外分泌,外源蛋白的展示主要是借助于GPI锚的作用,GPI锚定蛋白的C端包含疏水多肽,当细胞蛋白被合成,前体蛋白通过羧基末端的疏水序列锚定在内质网膜上,其余蛋白则位于内质网腔中。
在极短的时间内,疏水序列在转酰氨基酶的作用下ω位点裂开同时被GPI锚置换,并被运输到高尔基体再通过分泌途径分泌至细胞膜外。
在蛋白水解酶作用下,分泌信号序列被切除,细胞蛋白被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从细胞膜上释放并以GPI锚定形式与葡聚糖共价相连被转运至细胞壁外。
图1展示的是通过α-凝集素系统转运目的蛋白到细胞表面的分泌途径。
酵母表面展示技术具有表达偏差小,展示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大,分子数量多,筛选、纯化、活性测定方便等优点。
目前,最常见的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包括:凝集素展示表达和絮凝素展示表达[5]。
如图2所示,α-凝集素展示表达系统(图2A)是将外源基因与酵母编码α-凝集素C端编码序列连接后插入质粒载体的分泌信号肽(Secretion signal,SS)下游,融合蛋白诱导表达后,信号肽引导嵌合蛋白向细胞外分泌,由于融合蛋白C-末端存在含GPI锚定信号(GPIanchor attachment signal)的凝集素多肽序列,可将蛋白锚定在酵母细胞壁上,从而将蛋白分子展示表达在酵母细胞表面;a-凝集素展示系统(图2B)与α-凝集素展示系统不同的是其具有由二硫键连接的Aga1和Aga2两个亚基,目的蛋白通过与Aga2形成融合蛋白,再通过Aga1末端的GPI结构使目的蛋白表达于细胞表面;絮凝素展示表达系统利用絮凝素基因(flo1p)与外源基因融合,并将融合蛋白展示表达在细胞表面,此系统又包括两个子系统:GPI锚定系统(图2C)和絮凝结构域(Flo1p flocculation functional domain)锚定系统(图2D)。
GPI锚定系统是利用絮凝素Flo1p的C末端含有的GPI结构锚定外源蛋白,此系统与α-凝集素展示相似;絮凝结构域锚定系统是利用Flo1p的中间絮凝功能结构域与外源蛋白融合,通过絮凝功能结构域识别酵母细胞壁中的甘露聚糖链并通过非共价作用诱导细胞粘附、聚集成可逆性絮状物。
进而使外源蛋白表达于酵母细胞表面。
近年来,S.cerevisiae细胞表面展示技术迅速发展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通过使外源蛋白固定化于S.cerevisiae细胞表面,从而生产微生物细胞表面蛋白,包括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在生物乙醇生产中起关键作用的酶蛋白,从而使酵母表面展示技术在生物乙醇生产应用中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酵母细胞表面工程在生物乙醇菌种开发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酵母细胞表面技术展示淀粉分解酶以淀粉类生物质为主要成分的蔗糖和糖蜜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乙醇生产,然而,以淀粉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要经历多步反应而且生产成本偏高。
导致成本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S.cerevisiae不能直接利用淀粉类物质,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额外添加大量的葡糖淀粉酶(Glucoamylase)和α-淀粉酶(α-Amylase);二是为获得较高的乙醇产量,首先要将淀粉在140℃~180℃的高温下进行糊化,而这也就增加了能耗。
为此,大量的研究集中尝试在S.cerevisiae细胞表面展示淀粉分解酶,从而实现以淀粉类物质为底物的大规模乙醇生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利用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构建能利用淀粉的全细胞催化剂,可将编码淀粉酶的外源基因导入酵母细胞内使其能够分泌淀粉酶[7]。
已经构建好的质粒pGA11带有编码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的葡糖淀粉酶基因,转化子细胞能够在以1%可溶性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迅速生长并产生乙醇,葡糖淀粉酶活力稳定至少100h,而且所表达的酶,其酶学性质与天然酶相当[8]。
Murai等[9]是研究细胞表面表达淀粉酶工作的先驱,他们创造性地通过在S.cerevisiae 细胞表面展示淀粉酶来开发重组酿酒酵母的研究策略,构建了带有S.cerevisiae MT8-1的GAPDH启动子及含有信号肽和glucoamylase/α-凝集素融合基因的载体,glucoamylase来自于R.oryzae,能有效切割淀粉α-1,4和α-1,6糖苷键。
随后,Kondo[10]等在具絮凝功能特性的酵母细胞表面展示了葡糖淀粉酶,他们的工作表明,展示在细胞表面的葡糖淀粉酶对酵母的正常生长及乙醇产生无任何影响;厌氧发酵150h后乙醇浓度达到20~30g/L。
但Kondo等构建的展示葡糖淀粉酶的重组絮凝酵母在发酵300h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较高的乙醇产率(0.6~0.7g/(L·h))[10],同时,发酵培养基中低浓度的葡萄糖对减少污染也极为有利。
展现了在S.cerevisiae细胞表面展示淀粉酶的优越性。
在批式补料发酵过程中,由于缺少溶解酶——α-淀粉酶,单一展示葡糖淀粉酶的酵母菌株在发酵过程中会有不溶性淀粉的积累。
为克服这一问题,Shigechi等[11-14]构建了共展示来自R.oryzae的glucoamylase和来自嗜热脂肪芽胞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的α-amylase基因,并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进行补料批式发酵。
结果表明,将淀粉颗粒处理到与酵母细胞大小相近时可极大程度地提高乙醇产率,发酵100h后乙醇浓度达到60g/L,而且共展示葡糖淀粉酶和α-淀粉酶菌株的絮凝能力与只展示葡糖淀粉酶的菌株基本相同,发酵过程中酵母絮凝能力并不发生改变。
在后续的研究中,Shigechi等[14]构建了含有葡糖淀粉酶结合结构域(SBD)突变子的酵母展示株系,结果发现,带有突变子SBD葡萄淀粉酶的菌株较野生型菌株的淀粉降解能力提高1.4倍。
Shigechi等[13]又利用低温糊化的淀粉(80)℃取代可溶性淀粉作为唯一碳源进行乙醇发酵,结果表明:共展示葡糖淀粉酶和α-淀粉酶的菌株与单展示葡糖淀粉酶的菌株相比,乙醇产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共展示菌能更快速地产生乙醇且无延滞期,说明随机水解淀粉α-1,4糖苷键的α-淀粉酶在淀粉水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比较共展示两种淀粉酶的菌株在低温和高温糊化情况下的发酵效率,无论是最大乙醇浓度、乙醇产率还是底物消耗率,两种发酵系统都基本相同,乙醇产量为0.5g/g,相当于理论值的97.2%。
更好地说明了共展示两种淀粉酶菌株的优势。
从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中分离的淀粉酶为生料淀粉的高效水解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15]。
Shigechi等[12]分别以α-凝集素和絮凝素为基础,共展示来自R.oryzae的葡糖淀粉酶和来自S.bovis148的α-淀粉酶,并以生料淀粉为底物进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α-淀粉酶活性依赖于锚定蛋白,而葡糖淀粉酶活性则独立于锚定蛋白;对于α-淀粉酶活性,以絮凝素系统为基础构建的菌株要比以凝集素为基础构建的菌株酶活性高40倍。
目前已经报道了一些α-淀粉酶具有结合生料淀粉的能力,且降解淀粉的区域位于C-末端[16]。
以α-凝集素为基础的共展示菌能以生料淀粉为原料生产乙醇[17-19]。
另一方面,基于α-凝集素和絮凝素Flo1p共展示的葡糖淀粉酶和α-淀粉酶在生料发酵过程中不需要额外添加淀粉酶,在发酵过程中,淀粉浓度迅速下降,72h乙醇浓度达到61.8g/L,乙醇产量为0.44g/L,相当于理论值的86.5%。
利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从最初的单展示葡糖淀粉酶到共展示葡糖淀粉酶和α-淀粉酶,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利用淀粉类物质实现大规模乙醇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过随着生物乙醇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着眼于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从而避免了第一代生物乙醇存在的与人争粮的缺陷。
2酵母细胞表面技术与第二代生物乙醇由于第一代生物乙醇的生产存在着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缺陷,发展第二代生物燃料是人们面对能源、环境与粮食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
利用丰富廉价的可再生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醇,是规模化发展车用燃料乙醇的基础。
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占地球总生物量的40%左右,高效、廉价地利用木质纤维素转化为如燃料乙醇等化工产品,是由石油基向生物基经济社会过渡的基础。
为此大量的研究开始转向展示纤维素分解酶、木糖代谢酶等,从而实现新的突破与尝试,为实现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1展示纤维素分解酶在纤维素乙醇生产经历的糖化步骤形成葡萄糖的过程中,S.cerevisiae不能直接利用纤维素类物质,因此在S.cerevisiae中稳定表达纤维素酶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
基于α-凝集素C端构建的pCMC11含有来自棘孢曲霉Aspergillusaculeatus的内切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编码基因,Murai等[20]通过一系列方法证明了cmcase基因成功地锚定在细胞表面,内切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稳定至少120h。
当pCMC11和含有β-bgl1的载体(pBG211)共表达时,可以快速地将纤维低聚糖转化为葡萄糖,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利用纤维素的效率。
目前已报道了很多在S.cerevisiae中表达多种纤维素酶基因和能够糖化可溶性纤维寡糖的重组酿酒酵母[21-22]。
Fujita等同样基于α-凝集素系统在S.cerevisiae细胞表面展示来自丝状真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的内切葡聚糖酶Ⅱ的融合蛋白,酵母菌株能明显提高对大麦β-葡聚糖的水解能力;随后,构建了共表达内切葡聚糖酶Ⅱ和来自A.aculeatus的β-葡糖苷酶Ⅰ的酵母株系,这种酵母能在以大麦β-葡聚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在50h内将β-葡聚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产量为0.48g/g,相当于理论值的93.3%,且发酵培养基中的β-葡聚糖能在酵母细胞表面连续水解为葡萄糖,在胞内酶的作用下,立即被利用,转变为乙醇。
同时,酵母细胞的酶活测定结果和流式细胞计数分析结果表明:共展示菌中内切葡聚糖酶Ⅱ和β-葡糖苷酶Ⅰ分子的数量大于单展示菌中内切葡聚糖酶Ⅱ或β-葡糖苷酶Ⅰ分子数的总和[23]。
其后,Fujita研究小组[24]将来自T.reesei的纤维二糖水解酶Ⅱ也增加到展示系统中,从而使酵母细胞真正具有水解无定形纤维素能力,同步糖化发酵生成乙醇,结果显示共展示内切葡聚糖酶Ⅱ和纤维二糖水解酶Ⅱ的菌株比只展示内切葡聚糖酶Ⅱ的菌株对无定形纤维素的水解能力高,且主要产物是纤维二糖,单展示纤维二糖水解酶Ⅱ的菌株主要产物是少量的纤维二糖,单展示内切葡聚糖酶Ⅱ的菌株主要产物是纤维二糖、纤维三糖,而共展示β-葡糖苷酶Ⅰ和内切葡聚糖酶Ⅱ的菌株无乙醇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