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学方法》丛书概览

合集下载

酶法

酶法

酶变性剂:5%三氯醋酸、3%高氯酸或其他的酸、碱、醇等。
此类方法和下面将提到的另一类连续测定法相比较, 此类方法和下面将提到的另一类连续测定法相比较,最基本一点的是 此类方法停止反应后才测底物或反应物的变化。很难进行连续监测, 此类方法停止反应后才测底物或反应物的变化。很难进行连续监测,而另 一类方法则不需停止酶反应,就可测定反应物的变化, 一类方法则不需停止酶反应,就可测定反应物的变化,很容易观察到反应 的整个过程。 的整个过程。
⑵连续测定法 连续测定法:基于底物和产物在理化性质上的不同,在反应过程 连续测定法 反应过程 直接连续检测的方法。优于取样测定法,更准确、 中对反应系统进行直接连续检测 直接连续检测 效率更高。
常用检测方法: 常用检测方法:注意测定方法与检测方法的区别
1.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 原理:底物与产物在某一波长或波段上,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差别 而建立的连续检测方法。测定范围:几乎所有的氧化还原酶。 氧化还原酶。 氧化还原酶 2.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原理:底物与产物之一具有荧光,而荧光变化的速度可代表酶反应 速度。 a.脱氢酶 脱氢酶:底物本身在酶反应过程中有荧光变化; 脱氢酶 b.利用荧光源底物 荧光源底物的酶反应。即底物本身无荧光,酶反应后可产生 荧光源底物 荧光。 3.酶偶联测定法 酶偶联测定法 原理:应用过量、高度专一的“偶联工具酶”,使被测酶反应能继续 进行到一个可直接、连续、准确测定阶段的方法。目前应用最多。 旋光度法:可用于酶反应过程中伴随旋光变化的,但很少用。 4.旋光度法 旋光度法
可以看出整个反应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二个时期 二个时期。一开始为 二个时期 动态期,化学反应按一定速度进行 化学反应按一定速度进行,反应物浓度随时间而变化, 动态期 化学反应按一定速度进行 且变化程度不断变小,到一定时间,化学反应或者达到平衡 平衡,或 平衡 者反应达到终点 达到终点,此时反应速度为零 反应速度为零,反应物浓度不变。按所用 达到终点 反应速度为零 方法所测定的反应是在达到平衡前还是平衡后。分别命名为动态 动态 平衡法/终点法 法或平衡法 终点法 平衡法 终点法。

酶学及酶工程2章1节

酶学及酶工程2章1节

例:转化酶(invertase)的活性测定
催化反应:蔗糖+水→葡萄糖+果糖 Nelson还原糖定量法测定生成的还原糖量来测定反应速 度。 1单位转化酶活性定义为标准测活条件下1min内水解 1μmole蔗糖生成2μmols还原糖的酶活性。 Nelson试剂:含碳酸钠,酒石酸钾钠,碳酸氢钠,硫酸 钠,硫酸铜 。 砷钼酸试剂:含钼酸铵,砷酸钠,硫酸。 测定方法:将酶和底物混和保温,反应一定时间后加入 Nelson试剂中断酶反应,沸水浴后加入砷钼酸试剂,充分 反应后测定510nm光吸收,由标准曲线上得到还原糖量, 计算得到酶活性。
比色杯
酶反应在比色杯中进行,将反应系统加入比色杯恒温,通常 是最后加入酶溶液启动反应,混匀后即启动连续监测。也有 最后加某一底物启动反应的。 按材料比色杯有石英、玻璃和塑料的。石英杯适用于紫外, 可见各波长,但价格高。玻璃杯价低,准确性亦好,但不适 用紫外(不透明)。塑料杯价最低,也不适用紫外,准确性 稍差,可用于一次性使用。 标准比色杯大小为1cm×1cm内径,容量为3ml,一般测活可 用2ml。窄缝比色杯宽度0.5cm或更少,可节省测活材料,但 需注意和光束位置的配合,做不好易出操作误差。 标准光径为1cm,非标准光径有0.5cm, 2cm, 4cm甚至10cm 光径,可用于光吸收过大或过小的溶液。
ε :摩尔消光系数,c: 浓度,l: 光径
物化性质
3. 空间结构的稳定性 有活性的酶的空间结构稳定性有限。不同的酶 可能有不同的稳定性。 保持稳定性的环境因素: 1)离子强度适当; 2)最适酸碱度左右; 3)低温; 4)加入稳定剂:甘油,糖类,聚乙二醇等。
物化性质
4. 化学反应性 1)水解:酸水解,碱水解,蛋白酶水解。 2)氧化:侧链的巯基易被氧化,甚至可被溶 于水中的溶解氧所氧化。如巯基是必需基团,会 使酶失活。另外氧化会形成二硫键,影响酶的空 间结构。保护的方法:真空除氧;加入保护剂, 如巯基乙醇,二巯基苏糖醇(DTT)。 3)侧链基团被化学作用:除巯基很易被作用 外,羟基,氨基,胍基,羧基,咪唑基,苯基等 均可被特定试剂作用。化学修饰的基础。

有关酶的参考书

有关酶的参考书

有关酶的参考书1.《酶学》作者:郑穗平,郭勇,潘力编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9-1 定价:49元目录: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酶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酶的分类与命名一、蛋白类酶的分类与命名二、核酸类酶的分类第三节酶的活力测定第四节酶的催化特性一、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二、酶催化作用的效率三、酶催化作用的条件第五节酶的分离纯化一、细胞破碎二、提取三、离心分离四、过滤与膜分离五、沉淀分离六、层析分离七、电泳分离八、萃取分离第二章酶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酶的化学组成一、蛋白类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一氨基酸二、核酸类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三、酶的辅助因子第二节酶的化学结构一、酶蛋白的化学结构二、酶RNA的化学结构第三节酶的空间结构一、酶蛋白的空间结构二、酶RNA的空间结构第四节酶的活性中心一、酶活性中心上的残基二、接触残基附近的肽链一级结构第五节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酶的一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二、酶的二、三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三、酶的四级结构与催化功能的关系第六节酶分子修饰一、酶分子的主链修饰二、酶分子的侧链基团修饰三、酶分子的组成单位置换修饰四、金属离子置换修饰五、酶分子的物理修饰第三章酶的催化作用机制第一节趋近与定向效应第二节构象变化效应一、底物诱导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二、酶分子诱导底物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第三节微环境效应一、胰凝乳蛋白酶催化的微环境效应及其催化机制二、溶菌酶催化的微环境效应及其催化机制第四节酸碱催化机制一、酶蛋白中的酸碱催化基团二、共轭酸与共轭碱的催化通式三、核糖核酸酶的酸碱催化过程第五节共价催化机制一、亲核催化二、亲电催化第六节自我剪接机制一、Ⅰ型内含子剪接酶的剪接机制二、Ⅱ型内含子剪接酶的催化机制第七节自我剪切机制一、锤头形核酸类酶的自我剪切机制二、发夹形核酸类酶的自我剪切机制第八节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一、X射线衍射法二、中间产物检测法三、酶分子修饰法四、酶反应动力学方法第四章酶反应动力学第一节单底物反应动力学一、引言第五章酶的生物合成及调节机制第六章酶分子的定向进化主要参考文献2.《现代酶学》(第二版)作者:袁勤生主编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5-1 定价:58目录:1 酶与应用酶学1.1酶学研究概况1.2从分子水平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1.2.1酶的分子结构1.2.2结构与功能的研究1.3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改进酶的催化特性及设计新酶1.3.1酶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是关键1.3.2基因工程酶1.3.3酶的蛋白质工程构建1.4构建酶---核酶、抗体酶、模拟酶、分子印迹酶1.4.1核酶1.4.2抗体酶1.4.3模拟酶1.4.4分子印迹酶1.5酶工程中的若干应用热点2 酶的分类组成及结构特征3 酶作用动力学和酶的抑制作用4 酶活性的调节和酶的转换5 酶的作用机制6 同工酶7 酶化学修饰的定量处理及不可逆抑制动力学8 氧自由基与酶9 酶与细胞的信号转导10 非水介质中的酶催化反应11 酶的化学修饰12 核酶13 模拟酶14 抗体酶15 分子印迹酶16 组合生物催化17 酶的定向进化18 蛋白酶抑制剂设计与药物19 酶的固化技术20 酶的分离工程21 气体酶学22 酶的生产参考文献3.《酶学及其研究技术》作者:陈清西编著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8-1 定价:38 目录:第一章概论第一节酶的概念和酶学研究的重要性一、酶是什么二、酶学研究的重要性三、酶学研究历史四、现代酶学概况第二节酶的组成及结构特点一、酶的化学本质二、酶蛋白亚基数的组成特点分类三、酶的组成分类四、酶的辅助因子第三节酶的分类与命名一、习惯命名法二、国际系统命名法三、国际系统分类法第四节酶作为催化剂的特点一、酶与一般催化剂比较的共性二、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性第五节酶的专一性一、酶的专一性分类二、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第二章酶的分离纯化第一节酶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一、确立酶活力测定方法二、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三、酶的纯化方法四、酶的纯度鉴定第二节酶的提取一、生物材料的破碎二、酶的抽提第三节酶的纯化一、沉淀法二、离子交换柱层析技术三、凝胶过滤柱层析法四、亲和层析五、其他分离纯化方法六、酶纯化方法的选择与实验设计第三节酶活力的测定一、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则二、初速度三、酶活力单位四、酶活力测定的主要方法第四节酶制剂的浓缩、干燥及保存一、浓缩的主要方法二、保存第五节酶纯度的鉴定技术一、酶纯度的评价二、电泳法三、其他方法第六节酶的分离纯化应用实例一、青蟹碱性磷酸酶二、南美白对虾N一乙酰J3一D一氨基葡萄糖苷酶第三章酶的理化性质研究第一节酶亚基数及分子量的测定一、酶蛋白亚基数及亚基分子量的测定原理与方法二、酶蛋白总分子量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第二节酶的等电点测定一、等电点测定的原理二、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第三节酶的氨基酸组成一、氨基酸组成分析二、特殊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三、酰胺含量的测定第四节糖基酶中糖的组成与连接方式的研究一、糖蛋白的分析二、糖蛋白中糖成分的分析三、糖基连接方式的研究第五节几种海洋动物酶的理化性质的研究实例一、锯缘青蟹碱性磷酸酶的理化性质研究二、南美白对虾N一乙酰一J3一D一氨基葡萄糖苷酶的理化性质研究第四章酶催化的动力学性质研究第一节酶促反应的基本动力学一、Michaelis—Menten方程的建立二、Briggs—Haldane修正的Michaelis—Menten方程三、关于Michaelis一Menten方程的讨论四、米氏常数Km的意义五、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 m的图解法测定六、米氏方程的积分形式第二节King—Altman方法推导速度方程一、用稳态法推导动力学方程的基本步骤二、King—Altman图像法推导动力学方程三、wang和Hanes结构法则第三节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第四节产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一、产物对酶初速度的影响的动力学二、可逆反应的Haldane关系式第五节高底物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一、动力学模型建立二、动力学方程的推导第五章酶的抑制剂第一节酶抑制剂的类型一、酶抑制剂两大类型二、区别可逆抑制剂与不可逆抑制剂的实验设计与操作第二节不可逆的抑制剂一、非专一性的不可逆抑制剂二、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第三节可逆抑制剂作用的动力学一、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动力学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动力学三、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动力学四、混合型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第六章pH对酶活力的影响第一节pH对酶催化的效应一、酶促反应的最适pH二、酶的pH稳定性第二节pH对酶可逆作用的动力学一、酶活性中心可解离基团的解离常数二、pH影响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三、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解离常数的测定第三节有机溶剂对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微扰作用第四节pH对酶效应研究的实例一、pH对青蟹碱性磷酸酶(ALPase)催化pNPP水解反应的效应二、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解离常数的测定第七章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第一节温度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一、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二、酶的热稳定性第二节温度对酶催化反应速度常数的影响一、温度与速度常数二、酶促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的测定第三节温度对酶催化反应速度常数的影响一、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标准热焓二、酶促反应的热力学常数测定实例三、酶活性中心解离基团的解离热焓测定实例第四节酶的热失活动力学一、经典的酶热失活研究方法二、酶失活过程中的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三、酶的热失活表观速度常数的测定四、酶热失活的微观速度常数的测定第八章酶的多底物动力学第一节术语一、多底物催化反应历程的Cleland表示法二、多底物反应的酶中间物三、多底物反应历程的分类四、多底物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表示法五、多底物反应机理的图形表示法第二节OrderedBiBi机理一、反应模型的Clleland表示法二、动力学方程的推导(King—Altman推导法)三、反应速度方程用动力学常数表示的基本方法四、作图法求解动力学参数第三节RandomBiBi机理第四节PingPongBiBi机理第五节多底物反应机理的判断第六节产物的抑制作用机理的判断一、有序双双反应(OrderedBiBi)的产物抑制作用的判断二、乒乓双双反应(PingPongBiBi)的产物抑制作用的判断三、Cleland的产物抑制作用的判断规则第九章酶功能基团的化学修饰第一节化学修饰的原理一、影响酶的功能基团反应活性的主要因素二、修饰剂反应性的决定因素第二节采用非特异性试剂对酶功能基团进行修饰一、特殊氨基酸残基的化学修饰二、修饰剂和修饰反应条件的选择第三节亲和标记和差示标记一、亲和标记法的原理二、差示标记法的原理第四节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数的测定一、酶修饰失活动力学二、酶修饰失活速度常数比较法判断必需基团数(Ray—Koshland方法)三、邹氏图解法求必需基团数第十章酶的分子结构基础及催化作用机理第十一章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应用第十二章酶分子构象的研究技术第十三章多酶体系及调节酶第十四章酶活性调控4.《酶工程原理》作者:由德林主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7-1 定价:35目录:丛书序前言前言1 酶与酶工程1.1 酶工程的发展历程1.2 酶作为催化剂的特点1.2.1 酶的高效催化能力1.2.2 酶的专一性1.2.3 酶的作用条件温和1.2.4 酶的活性可调节1.3 酶的命名及分类1.4 酶催化功能的结构基础1.4.1 酶的高级结构是其发挥活性的基础1.4.2 酶的活性中心1.4.3 酶的活性部位模型假说1.5 酶催化反应的本质1.5.1 酶促反应的过渡态1.5.2 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1.5.3 共价催化1.5.4 酸碱催化1.5.5 金属离子催化1.5.6 微环境影响1.6 酶动力学1.6.1 影响酶反应速率的因素1.6.2 单底物反应1.6.3 双底物反应动力学1.6.4 失活(稳定性)动力学1.7 酶的稳定性1.7.1 酶的失活模型1.7.2 酶蛋白不稳定的原因1.7.3 稳定酶的方法1.8 非水酶学1.8.1 非水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特征1.8.2 非水介质中酶的催化基础1.8.3 底物特异性(思考题)(参考文献)2 酶的生产、分离纯化和制剂2.1 原料的选择2.2 产酶微生物发酵技术2.2.1 培养基2.2.2 发酵工艺控制2.3 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2.3.1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2.3.2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方式2.3.3 高密度发酵工艺2.4 提高酶产量的方法2.4.1 酶合成的调控机理2.4.2 通过条件控制提高酶产量2.4.3 通过基因突变提高酶产量2.4.4 通过体内基因重组提高酶产量2.4.5 通过体外基因重组提高酶产量2.4.6 定向进化提高酶产量2.5 酶分离纯化的原理与方法2.5.1 酶分离纯化的基本原则2.5.2 目标蛋白从生物机体内的释放2.5.3 粗分离2.5.4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纯化方法2.5.5 根据分子电荷不同的纯化方法2.5.6 根据分子极性不同的纯化方法2.5.7 根据蛋白质亲和力不同的纯化方法2.6 酶的剂型与保存2.6.1 酶的剂型3 酶的固定化和酶反应器4 酶的分子改造5 酶的模拟6 酶与生物催化7 酶与生物降解8 酶与代谢工程索引5.《酶――在生活与工业中广为使用的超级分子催化剂》作者:(德)伦内贝格著,杨毅,张皖蓉,王健美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3-1 定价:35目录:丛书序本册简介原版前言1 酶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高效生物催化剂2 溶菌酶:在微小分子水平上最早被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酶类3 辅助因子在复合酶类中的作用4 酶类的来源: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5 胞外水解酶将生物高分子聚合物降解为小分子6 用于酿酒、烘焙以及退浆的淀粉酶7 用于增加蔬果汁产量的果胶酶8 生物清洁剂:应用最广泛的水解酶9 软化肉类与皮革的蛋白酶10 固定:酶类的重复使用11 葡萄糖异构酶与果糖糖浆:提高糖的甜度12 固态酶在人类与动物食品生产中的应用13酶膜反应器:辅助因子再生性的应用14固定细胞小测验参考文献与推荐读物相关网络链接6.《酶工程技术》作者:吴士筠,周岿,张凡主编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2-1 定价:16目录:第1章绪论1.1 酶工程研究现状1.1.1 国内外酶制剂的生产和应用现状1.1.2 工业酶制剂的来源及特点1.2 酶工程技术应用1.2.1 活性肽的开发研究1.2.2 酶工程在医药方面的应用1.2.3 酶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2.4 酶在农业中的应用1.2.5 酶在饲料生产方面的应用1.2.6 酶在轻化工领域中的应用1.3 国内外酶工程产业发展趋势第2章乙醇脱氢酶2.1 简介2.1.1 乙醇脱氢酶研究现状2.1.2 乙醇脱氢酶的应用2.1.3 乙醇脱氢酶的分离纯化2.2 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研究2.2.1 简介2.2.2 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阶段研究2.2.3 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研究关键技术2.2.4 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研究过程控制2.3 乙醇脱氢酶提取研究2.3.1 简介2.3.2 乙醇脱氢酶提取阶段研究2.3.3 乙醇脱氢酶提取关键技术2.3.4 乙醇脱氢酶提取过程控制2.4 乙醇脱氢酶分离纯化研究2.4.1 简介2.4.2 乙醇脱氢酶分离纯化阶段研究2.4.3 乙醇脱氢酶分离纯化关键技术2.4.4 乙醇脱氢酶分离纯化过程控制2.5 乙醇脱氢酶催化动力学研究2.5.1 简介第3章蛋白酶第4章a-淀粉酶第5章植酸酶第6章纤维素酶参考文献7.《酶工程》作者:陈宁主编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6-1 定价:36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酶工程的定义第二节酶工程发展历史第三节酶工程的研究概况及发展前景一、新酶的研究与开发二、化学酶工程三、生物酶工程四、酶的优化生产五、酶的高效应用第四节我国酶制剂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一、我国酶制剂工业发展现状。

酶学概论zgPPT课件

酶学概论zgPPT课件
学出版社,2005 2
主要学术期刊
• 食品科学 • 食品与发酵工业 • 食品生物技术学报 • 微生物学报 • 生物工程学报 •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SCI,
IF=2.375)
3
第一章 酶学概论
➢ 酶学(Enzymology)是研究酶的性质、酶的反应 机理、酶的结构和作用机制、酶的生物学功能及 酶的应用的科学。
➢ 19世纪中叶,巴斯德(Pasteur)在活酵母细胞内发现一 种可以将糖发酵成乙醇的物质。
➢ 1894年——Emil Fischer首先研究酶的作用机理,提出了 “锁和钥匙”的作用机制模型。 forward8
细胞內酵素无所不在
Ba9ck
Kleinsmith & Kish (1995) Principles of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2e) p.1
G ene mRNA
ON
P
R’
O perator
X
RNA P olym erase
P D ow nstream m etabolite (P)
m ight bind and activate repressor,
R’
T hen turns off the gene expression
G ene
酶工程的应用范围:
(1)对生物宝库中存在天然酶的开发和生产; (2)自然酶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技术; (3)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和细胞固定化); (4)酶反应器的研制和应用; (5)与其他生物技术领域的交叉和渗透。
其中固定化酶技术是酶工程的核心。实际上有了酶的固 定化技术,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利用价值才真正得以体现。

酶学PPT

酶学PPT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酶的发现及研究历史最早的酶学实验: 1783年, 意大利科学家Spallanzani发现鸟的胃液能将肉类分解消化。

酶的最早发现者:1810年,药物学家Planche在植物根中发现一种能使创木脂氧化变蓝的物质,并分离出了这种耐热且水溶性的物质。

最早的酶制剂:1833年,Payen和Persoz用酒精处理麦芽提取液,分离出了一种能溶于水和稀酒精,不溶于浓酒精,对热不稳定的白色无定形粉末,取名为diastase(淀粉酶)。

它能使淀粉转化为糖,不久后用于棉布退浆。

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学术会议在美国召开,主题即是固定化酶,进一步开展了对微生物细胞固定化的研究。

第二节酶学概论一、什么是酶1酶是一类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蛋白质2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主要依据是:①酶经酸碱水解后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酶能被蛋白酶水解而失活。

②酶是具有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凡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可使酶变性失活。

③酶是两性电解质,在不同pH下呈现不同的离子状态,在电场中向某一电极泳动,各自具有特定的等电点。

④酶和蛋白质一样,具有不能通过半透膜等胶体性质。

⑤酶也有蛋白质所具有的化学呈色反应。

3酶具有蛋白质的一切理化性质。

它也是亲水胶体,具有两性电解质性质,凡能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均可致使酶失活二、酶的化学组成1单纯蛋白质的酶类2缀合蛋白质的酶类蛋白质---脱辅酶非蛋白质小分子---辅因子物质或金属离子全酶= 脱辅酶+ 辅因子三、酶的催化作用(一)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①凡是催化剂均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而本身在反应前后都没有结构和性质上的改变。

②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化学反应,而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能进行的反应。

③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点。

(二)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1.反应条件温和2. 酶易失活3.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酶作为催化剂比一般催化剂更显著地降低活化能,催化效率更高活化能:在一定温度下1摩尔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kJ/mol)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愈高,反应速率就愈慢4.酶具有高度专一性5.酶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细胞内酶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方式:a调节酶的浓度酶浓度的调节主要有2种方式:诱导或抑制酶的合成调节酶的降解b通过激素调节酶活性c反馈抑制调节酶活性d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性的调节e其他调节方式反馈抑制:许多小分子物质的合成是由一连串的反应组成的,催化此物质生成的第一步的酶,往往被它们终端产物抑制。

生化第4章学习酶

生化第4章学习酶
N orthrop, J. H . (1930) “C rystallin pepsin, 1: Isolation and tests of purity” J. G en . Physiol. 13 :7 3 9 -7 6 6 .
5、80年代初发现了具有催化功能的RNA——核酶(ribozyme),这一
V、异构酶:催化 各种异构体之间的互变。
A
B
常见的有消旋和变旋、醛酮异构、顺反异构和变位酶类。
异构酶按照异构化的类型不同,分为 6 个亚类。命名时分别在底 物名称的后面加上异构酶(isomerase)、消旋酶(racemase)、 变位酶(mutase)、表异构酶(epimerase)、顺反异构酶(cistrans-isomerase)等。
几何异构 专一性
相对专一性:可作用于一类或一些结构很相似的底物。
O 酯酶:R—C—O—R′ + H2O
RCOO- +R O′H + H+
CH2OH
α-葡萄糖 苷酶
5 OH
OH
O 1O R +H2O
OH
绝对专一性:只能作用于某一底物。
第一章 酶学通论
1、酶的催化性质 2、酶的化学本质 3、酶的分类命名 4、酶的专一性 5、酶的活力与分离纯化
概述-酶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人们对酶的认识起源于生产与生活实践。 夏禹时代,人们掌握了酿酒技术。 公元前12世纪周朝,人们酿酒,制作饴糖和酱。 春秋战国时期已知用麴(曲)治疗消化不良的疾病。
2.1 酶的化学组成

①经酸碱水解终产物是aa

②能被蛋白酶水解而失活

③酶可变性失活
质 是
④酶是两性电解质

《酶法分析》课件

《酶法分析》课件

酶的分类和特性
酶的分类
酶的种类:包括氧化还原酶、 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 构酶等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离 子强度等因素影响
酶的来源:包括动物、植物、 微生物等
酶的稳定性:受温度、pH值、 离子强度等因素影响
酶的特性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化 学反应的速度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离子强 度等因素的影响

酶法分析的应 用领域广泛, 包括食品、医 药、环境等领

酶法分析的发 展趋势是向着 自动化、微型 化、高通量方
向发展
酶法分析的未 来前景广阔, 有望在更多领
域得到应用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酶法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实例:例如,酶法分析可以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血脂、胆固醇等 物质,也可以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尿素、肌酐等物质。
酶法分析在生物体内的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酶法分析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将会越来 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信息。
食品分析中的酶法分析
《酶法分析》PPT课件
汇报人:PPT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酶法分析的实验技术 和方法
04
酶法分析概述
02
酶的分类和特性
03
酶法分析的应用实例
05
酶法分析的优缺点和 未来发展前景
06
添加章节标题
酶法分析概述
酶法分析的定义和原理
酶法分析:利用酶的生物催化作用,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酶工程第一章绪论

酶工程第一章绪论

2018/8/4
酶工程 第1章 绪论
40
4.2 酶工程的发展趋势
从新生物资源中,特别是极端环境中 或宏基因组挖掘新酶 通过定向进化、理性设计、分子重排 等手段对已有酶进行改性,提高酶的 催化活性、稳定性等,或改变酶的催 化作用
酶工程 第1章 绪论
2018/8/4
41
酵素
酵素是否真有那么多神奇的功效!? 视频链接: /us/267246343/825 47919.shtml
酶基因的异源表达
酶的改造及分子修饰 核酶、抗体酶、模拟酶及分子印迹酶的开发和应用 手性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及酶法拆分 非水相催化
2018/8/4 酶工程 第1章 绪论 25
2.4 现代酶工程
a.酶的开发
• 开发工程酶 • 利用极端微生物发掘新酶 • 拓展酶反应的新介质
b. 酶和细胞的固定化
高效性:酶促反应速率比非酶促反应高 108~1020倍,比化学催化剂高106~1013倍。
高度专一性:酶对底物有严格选择性
酶易失活,需要温和的反应条件
酶的活性可以被调节和控制
酶催化常需要辅助因子
2018/8/4 酶工程 第1章 绪论 15
1.3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二、酶的特性
酶的分布广泛,存在于所有的细胞和组织中, 相对隔离,各自发挥作用。
2018/8/4
酶工程 第1章 绪论
13
1.3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一、酶与化学催化剂的共性
能降低反应活化能 只催化本来就能进行的反应,即热力学允许的 反应 能缩短反应时间,但不改变反应平衡
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
2018/8/4
酶工程 第1章 绪论

酶学概论2.28

酶学概论2.28

酶的高效 (五) 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
1.需要金属的酶分类:
(1)金属酶-metalloenzyme:含紧密结合的金属离子。如Fe2+、Fe3+ 、Cu2+、Zn2+、Mn2+ (2)金属-激活酶(metal-activated enzyme):含松散结合的金属 离子,如Na+ K+ Mg2+ Ca2+

别构调节最多出现在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它是指一条代谢途径( 通常是合成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作为别构抑制剂抑制代谢途径前面限 速酶的活性,因此也被称为终产物抑制。
酶活性调节:共价修饰调节
酶活性因其分子内的某些氨基酸残基发生共价修饰而发生
变化的过程。 这种调节方式比别构调节要慢。
共价修饰的方式有:

活性部位只占酶整个分子很小部分。通常只有几个aa残 基组成。 酶的活性中心是个三维实体,是在酶的高级结构中形成

的,酶的活性中心的aa残基在一级结构可能相距很远,
但在空间结构上十分靠近。

酶与底物的结合是活性部分与底物的形状发生诱导锲合
的过程。

酶的活性部位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缝内,底物分子 就结合到这个裂缝内,裂缝内含较多疏水基团,有利于 结合催化。
可能回到原来的非活性的酶原状态。
调节蛋白的激活或抑制

某些蛋白质能够作为配体与特定的酶结合而调节被结合酶的活 性,这些调节酶活性的蛋白质称为调节蛋白,其中,激活酶活 性的调节蛋白称为激活蛋白,抑制酶活性的蛋白称为抑制蛋白 。抑制蛋白通常结合在酶的活性中心阻止底物与活性中心结合
而达到抑制的效果。
抑制蛋白对酶活性的抑制
酶与底物靠近 定向 酶与底物相互诱导变形 产物脱离 契合形成中间产物

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

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

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酶和辅酶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两类重要蛋白质,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关键的催化作用。

酶作为一类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而辅酶则能够辅助酶催化反应的进行。

下面将介绍两本关于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1.书籍名称:《酶学》字数:大约1500字这本书是经典的酶学教材之一,介绍了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作用机制。

书籍的第一章从酶的发现和历史发展开始,接着讲述了酶的结构、功能、分类和酶底物互作的基本原理。

随后的章节涵盖了酶动力学、酶促反应的速率方程和酶抑制等内容。

书籍还深入探讨了酶的速率常数、酶和底物之间的互作以及酶的特异性等。

此外,书籍还涉及了酶在代谢通路中的作用、酶的染色和纯化、酶工程以及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等内容。

整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了酶学理论,并附有大量的实例和插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酶的作用机制。

2.书籍名称:《辅酶化学与生物学》字数:大约1400字这本书是辅酶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详细介绍了辅酶的化学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

书籍首先回顾了辅酶概念的发展历程,接着深入解析了辅酶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辅酶的钠离子结合性、辅酶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辅酶的磷酸转移等。

书籍还讨论了辅酶在生物体内的活性形式、辅酶与酶的相互作用以及辅酶与底物的结合方式等内容。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常见的辅酶类别,如辅酶A、核酸辅酶、辅酶Q等,并详细描述了它们在代谢通路中的作用机制。

除了辅酶的化学特性,书籍还涉及了辅酶的合成与降解、辅酶的甲基化和辅酶的重要生物学功能等内容。

书籍深入浅出地展示了辅酶的多样性和重要性,读者可通过学习掌握辅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以上是两本关于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推荐,它们都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酶和辅酶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并通过实例和插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这些书籍可供学生、研究人员和对生物化学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并可作为酶学和辅酶化学的重要教材。

酶(全套课件)

酶(全套课件)
自然界蕴藏着巨大的微生物资源,能够利用这个
微生物资源的国家,势必会取得技术上的优势。
自有酶一词以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酶的种
类在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还不知自然界究竟 有多少种酶。同样,也不清楚,每个细胞内究竟 有多少种酶。
人们首先注意从极端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内
青霉素酰化酶常由微生物产生,分胞内酶及胞外
酶两种形式。
医学资料 8
酶学应用(四)特殊治疗
1. 透明质酸酶(治疗肝炎、肝硬化) 2. 血纤维蛋白溶酶(治疗心肌梗塞等)
3. L-天冬酰胺酶(治疗可用于治疗白血病)
医学资料
9
分子酶学及其进展
分子酶学研究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到1999年1月,在Brookhaven蛋白质资料库中己经收
病毒(rhinovirus)引起的普通感冒,而控制这种病毒复制 的蛋白酶与SARS冠状病毒蛋白酶结构非常相似。科学家 认为,AG7088这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虽然不 能直接抑制SARS冠状病毒蛋白酶,但鉴于两种蛋白酶的 相似性,这一药物有望在经过改良后抑制SARS病毒蛋白 酶的活动,从而成为对付SARS的良药。
胰蛋白酶制成结晶,确定了酶的蛋白质本质。
1941年,George Beadle和Edward Tatum的“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首次
将蛋白质与基因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生物化学与遗传学的结合。
医学资料 2
1982年Thomas Cech在四膜虫rRNA前体的加工成熟研究中, 首先发现了rRNA前体具有自我催化剪切的功能,提出了小分 子RNA也具有催化功能,建立了核酶(ribozyme)的概念。
集到8000多个蛋白质结构,其中酶的结构有4800个。
近年来,多标记和多维技术的发展使得利用核磁共振

丛书详细介绍

丛书详细介绍

三、逻辑清晰的组织结构和友好的使用平台
使用平台:ScienceDirect 网址:
▪ 每一卷册聚焦某一个研究领域或者研究话题 ▪ 每一个卷册根据具体话题通常包含20-25篇文章
有很多文章可以独立地给我们提供相 关的信息,并不需要阅读整个的卷册,
该卷对离子通道的讲述包括:
▪ 离子通道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 ▪ 膜离子通道重建技术 ▪ 电生理与膜片钳技术等等
该卷不仅对细胞膜方面的研究人员有用,而且为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 学,药理学以及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人员提供非常有用的离子通道方面的信息。
案例六:Stem Cells 干细胞
▪ 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 干细胞具有分化成机体其它各组织的能力,因此引起生命科学领域以及临床
▪ 人工血管的组织培养 ▪ 干扰素的诱导和生产 ▪ 细胞转化 ▪ 细胞融合 ▪ 细胞生长产物的收集 ▪ 哺乳动物细胞的大规
模培养 ▪ 流式细胞术 ▪ 通过细胞转化检测化
学品的致癌性 ▪ ………………..
Part 3
介绍了针对不同细胞 类型的具体培养方法
▪ 骨骼肌细胞 ▪ 干细胞 ▪ 成纤维细胞 ▪ 黑色素细胞 ▪ 小鼠白血病细胞 ▪ 肾上腺皮质细胞 ▪ 大规模制备软骨细胞 ▪ 巨噬细胞 ▪ 交感神经元细胞的分
➢ 重组DNA技术使得研究人员解决复杂性的生物学问题的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利用 这一技术可以在医药,农业,工业领域生产出新的,更好的产品。
➢ 时下备受争论的热点话题转基因食品(GMO)所应用的核心技术就是DNA重组 ➢ 《酶学方法》中关于DNA重组的卷册讲述了DNA分离,杂交,克隆,突变,基因产物的
案例三:Volume 152 - Guide to Molecular Cloning Techniques 分子克ght

食品酶学第3-6章课件内容

食品酶学第3-6章课件内容

第三章酶的生产、分离和纯化酶来自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酶的生产: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控制而获得所需要酶的过程。

酶生产的方法:1、提取2、化学合成3、发酵法第一节酶的发酵生产50年代后期酶生产的主要方法,指利用动植物细胞或微生物细胞,主要是微生物细胞的生命活动而获得人们所需要的酶的过程,称为酶的发酵生产。

1894年,日本人高峰让吉首次用米曲霉固体发酵生产淀粉酶作为消化剂。

1917年,Boidin与Effront以枯草杆菌生产淀粉酶用于织物退浆。

1947年,日本开始采用液体深层发酵生产a-淀粉酶。

利用微生物发酵方法制取酶的优点是:1)微生物种类繁多,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发酵周期短,易提取酶,特别是胞外酶;3)微生物培养简单,培养基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4)可采用微电脑等技术控制酶发酵生产过程,生产可连续化、自动化,经济效益高。

5)可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新菌种、增加酶产率和开发新酶种。

1、产酶菌的获得1)生产菌的要求◆安全可靠,不是致病菌,在系统发生上与病原体无关,也不产生毒素。

FDA (Foodand Drug Administration)鉴定、审核后认为可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的生产菌有:枯草杆菌(Bac. subtilis)、黑曲霉(Asp. niger)、米曲霉(Asp. oryzae)、啤酒酵母(Sac. cereusia)、脆壁酵母(Sac. fragieis)。

◆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产酶稳定性好。

◆产酶量高,酶的性质符合应用需要,最好是产胞外酶的菌株。

◆能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容易培养。

产酶菌可从菌种保存机构如A 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和有关研究机构获得;一般都是通过筛选(screening)得到。

筛选包括以下环节:菌样采集,菌种分离、纯化和生产性能鉴定。

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

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

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酶和辅酶是生物体内起着关键作用的两个关键因素,它们参与了许多生物代谢反应和维持细胞功能的重要过程。

下面将介绍几本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深入解读它们的功能和机制。

1. 《酶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nzyme Science)发布年份:2024年该书由酶学领域的专家撰写,面向生物化学、生物学和化学领域的学生和研究者。

书中介绍了酶的基本概念、酶动力学、酶的分类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深入讲解了酶的结构和机制,例如亲和力、催化机制和酶抑制等内容。

此外,书中还涵盖了相关实验技术和应用。

2. 《营养生物化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发布年份:2024年本书深入讨论了维生素和辅酶的作用机制。

维生素是许多辅酶的前体物质,通过与辅酶的结合来发挥功能。

该书详细介绍了维生素和辅酶的生物化学性质、识别和功能,阐述了辅酶参与的各种代谢反应。

此外,书中还讨论了与维生素缺乏相关的健康问题和相关的疾病。

3. 《酶科学的奥秘》(The Enzyme Factor)发布年份:2024年4. 《辅酶与辅酶依赖型酶》(Coenzymes and Coenzyme-Dependent Enzymes)发布年份:2024年这本书探究了辅酶与辅酶依赖型酶的作用机制。

书中详细讨论了多种辅酶和它们与特定酶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它还描述了辅酶的生物合成和再生以及辅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包括碳代谢、氧化还原反应等等。

以上是几本解释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

它们提供了对酶和辅酶的全面了解,深入探讨了它们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

无论从专业角度还是兴趣角度,这些书籍都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酶和辅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酶一

酶一
酶 的 活 性 中 心
1、酶分子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法
1)非特异性共价修饰
某些化学试剂能和酶蛋白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基 团反应而引起共价结合、氧化或还原等修饰反应, 使基团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
修饰剂已和活性部位基团结合的鉴别标准有两个: ①酶活力的丧失速率和修饰剂浓度成正比。 ②底物或与活性部位结合的可逆抑制剂可保护共价 修饰剂的抑制作用。
5.1 酶的概念、命名和分类
1 氧化-还原酶类( Oxidoreductases) 六 大 类 酶
氧化-还原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包括脱氢酶(dehydrogenase)和氧化酶(Oxidase) 如:乳酸(Lactate)脱氢酶催化乳酸的脱氢反应。
CH3CHCOOH NAD OH
+
CH3CCOOH NADH O
5.1 酶的概念、命名和分类
本 节
酶(enzyme)的概念
酶的命名
内 容
酶的分类
5.1 酶的概念、命名和分类
一、酶(enzyme)的概念
酶 的 概 念 及 特 性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分 子,所以又称为生物催化剂(Biocatalysts )
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活性和 特定空间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及核 酸。
酶原的激活:由无活性的酶原转变为有活性 的酶的过程。
酶原激活的意义: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发 挥作用;避免细胞自身消化;有的酶原可以视 为酶的储存形式。
生物体的一种调控机制。这种调控的特点由 无活性状态转变为活性状态,是不可逆的。
5.4 酶的分子结构和其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2)特异性共价修饰
酶 的 活 性 中 心
某一种化学试剂专一地修饰酶活性部位的某一氨基酸残 基,使酶失活。通过水解分离标记的肽段,即可判断出 被修饰的酶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

酶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

酶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

酶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酶学是研究酶的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一门学科,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化学反应的角度上来看,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

而在生物体内,酶参与了各种代谢的活动,如蛋白质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核酸代谢等,因此研究酶学对于生命科学的发展、解决疾病问题、提高人类生产力和环保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酶的研究方法:1.实验室途径:酶可通过分离纯化、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酶学性质和结构等方面的实验来进行研究。

2.分子遗传学途径:通过研究酶的分子遗传学变异及其遗传修饰来研究酶的构造、功能和协同作用等。

3.系统生物学途径:利用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方法,研究酶的代谢通路、蛋白质网络及其调控等。

酶学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实验室途径。

而分离纯化是实验室中最基础的研究方法,它可通过生物分离、离心、过滤、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等方法进行纯化。

实验室中研究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酶的分子量、热稳定性、电泳特征、光谱特征等。

当然,研究酶的酶学性质更是酶学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了酶最适条件的确定、酶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酶的抑制和激活机制等。

而对于酶的结构,分子遗传学及X射线晶体学等方法也十分有效。

酶学的研究进展:1.结构生物学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是酶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新的微笑技术和新的结晶方法的加入下,解析酶分子晶体的速度越来越快。

同时,新的分子生物技术方法也为酶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突破口。

2.计算酶学计算酶学是把计算科学与酶学研究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计算酶学成为酶学研究的新的方法和工具。

在酶的分子模拟、酶结构的预测、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3.酶催化机理研究酶催化机理研究是酶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酶的特殊构象和活性位点的解析,分析和建立酶催化的反应机理,可以为酶催化机理的解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酶催化机理的研究也可以为酶的分子设计、酶抑制剂和活化剂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

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

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酶和辅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酶和辅酶的工作原理,进而对生物化学反应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一本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的内容和特点。

《酶与辅酶作用机制探析》是一本由生物化学专家撰写的权威著作。

书籍从酶和辅酶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展开对它们作用机制的探讨。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侧重于不同的内容。

第一部分:酶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本部分简单介绍了酶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同时,详细阐述了酶的分类与命名规则,以帮助读者对酶的多样性有更清晰的理解。

第二部分: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结构对其功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本部分重点介绍了酶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从酶的空间构型、活性位点、亚基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读者理解酶是如何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

第三部分:酶的催化机理本部分重点阐述了酶的催化机理,包括酶的催化原理以及催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具体的催化反应实例,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酶催化反应的步骤和机制。

第四部分:辅酶的作用原理辅酶是酶催化反应中必不可少的辅助物质,本部分详细介绍了辅酶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同时,重点探讨了辅酶与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催化反应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第五部分:酶与辅酶的调节与抑制酶和辅酶的活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节和抑制,本部分详细介绍了这些调节和抑制机制。

通过对酶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了解调节和抑制对酶活性的影响和调控。

第六部分:酶和辅酶在生物科技中的应用酶和辅酶的作用机制和特性使它们在生物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部分介绍了酶和辅酶在工业生产、药物研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酶和辅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与意义。

《酶与辅酶作用机制探析》的内容丰富、系统,并采用了简明易懂的语言,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第2章-酶分离纯化

第2章-酶分离纯化

6 相对活力
定义: 具有相同酶蛋白量的固定化酶活力与 游 离酶活力的比值. 计算: 固定化酶活力/溶液酶总活力—残留酶 活力*100% 意义: 相对活力的高低表明了固定化酶应用 价 值的大小.它与载体结构,固定化 颗粒的 大小,底物的相对分子量及酶的结
第二节 酶的分离纯化
一、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技术路线 二、细胞破碎 三、酶的提取 四、酶的分离方法 五、酶的组合分离纯化策略
酶活力单位
IUBEC 1961年规定: 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每分钟(min)催化 1μ mol底物或1μ mol被作用基团或1μ mol 键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定义为1个国际 单位,用IU表示; 1972年又用mol和秒(s)表示,活力单位为 卡托(kat) 1kat=1mol/s=60mol/min =6×107IU
一、 酶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路线
细胞破碎 酶提取 酶分离纯化 酶浓缩 酶贮存 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沉淀 分离、层析分离,电泳分离 萃取分离、结晶分离等 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细胞 发酵液
酶分离纯化不同阶段
酶的纯化过程,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1) 粗蛋白质 (crude protein): 采样 → 均质打 破细胞 → 抽出全蛋白,多使用 盐析沉淀法;可以粗 略去除蛋白质以外的物质。 (2) 部分纯化 (partially purified): 初步的纯 化,使用 各钟 柱层析法。 (3) 均质酶 (homogeneous): 目标酶的进一步精 制纯
酶活力回收率:
酶活力回收率=固定化酶的活力/固定化 之前游离酶的活力*100% 计算实例 将总活力为20万单位的α -淀粉酶固定化, 测得固定化活力为16万单位,固定化处理中 收集的残余溶液中酶活力为2万单位,计算 酶结合效率与酶活力回收率,和相对活力? 酶结合效率=20-2/20*100%=90 % 酶活力回收率=16/20*100%=80 % 相对活力=16/20-2*100%=88.88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血管的组织培养 干扰素的诱导和生产 细胞转化 细胞融合 细胞生长产物的收集 哺乳动物细胞的大规
模培养 流式细胞术 通过细胞转化检测化
学品的致癌性 ………………..
Part 3
介绍了针对不同细胞 类型的具体培养方法
骨骼肌细胞 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黑色素细胞 小鼠白血病细胞 肾上腺皮质细胞 大规模制备软骨细胞 巨噬细胞 交感神经元细胞的分
………
氧化


分细 结

系合 境生 原
生子胞 构 基 微
传纳 统成 微物 生
物 生 生 生 础 生 植 发米 生生 生光 物 神 晶
化 物 物 物 医 物 物 育医 物物 物子 学 经 体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 学学 学学 学学
学学
生命科学
※《酶学方法》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基本而必备的参考资源
离和培养 ……………………
案例二:Volume 101 - Recombinant DNA 重组DNA
案例二:Volume 101 - Recombinant DNA 重组DNA
GMO genetically-modified organism
案例二:Volume 101 - Recombinant DNA 重组DNA
重组DNA技术使得研究人员解决复杂性的生物学问题的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利用 这一技术可以在医药,农业,工业领域生产出新的,更好的产品。
时下备受争论的热点话题转基因食品(GMO)所应用的核心技术就是DNA重组 《酶学方法》中关于DNA重组的卷册讲述了DNA分离,杂交,克隆,突变,基因产物的
《酶学方法》丛书概览
1. 历史悠久,内容权威
始创于1955年,迄今已经有60年的历史。 卷1 - Preparation and Assay of Enzymes(酶的制备与检测),这也是该丛书取名叫
《酶学方法》的原因。
从创刊至今,涉及的领域和内容一直在扩大和更新,介绍的话题并不只限于酶学,而 是逐渐扩展到生命科学领域的各个研究方向
案例三:Volume 152 - Guide to Molecular Cloning Techniques 分子克
Sterile work table
Pipette
Microscope
案例一:Volume 58 - Cell Culture 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的应用非常广泛 生物化学家感兴ap趣pli的ca很tio多ns问题都可 以通过细胞培养而获D得ru相g d应e的ve答lop案ment
Biology
案例一:Volume 58 - Cell Culture 细胞培养
分离方法以及基因克隆的不同载体系统,比如在酵母细胞中进行基因的克隆等等。 Volume100,101,153,154,155-Recombinant DNA 都是关于重组DNA的介绍。
其中Volume 101的投稿者包括诺贝尔奖得主Sidney Brenner(2002年诺贝尔生 理学/医学奖)和 Andrew Fire(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酶学方法》中几乎有20卷是关于DNA的内容,关于这方面内容的卷册还将根据研究动 态实时增加。
4. 包含各种相关实验操作指南
介绍了生命科学领域涉及到的各项技术
酶的分离纯化,亲和标记,酶动力学机理 转基因,真核系统中基因的重组表达,RNA干扰,基因芯片,基因治疗 生物大分子结晶,生物大分子的测序分析, 细胞培养 免疫化学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技术 活体细胞的成像和光谱技术,核磁共振,激光显微捕获,共聚焦显微技术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功能糖组学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计算机模拟,药物设计,药物核酸相互作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小鼠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 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 干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重要疾病的研究如:癌症,糖尿病 …………………………….
该卷册分为三大部分,满足了科研人员对于细胞培养知识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
Part 1介绍细胞培养的工具和基本方法 细胞培养基的选择 抗生素的使用 细胞的生长条件 细胞的储存和运输 细胞污染的检测 实验室细胞培养的
管理及安全防范 …………………..
Part 2
介绍特别有用的特 殊的细胞培养技巧
二、经典卷册案例介绍
案例一:Volume 58 - Cell Culture 细胞培养
Culture cells in vitro simulating in vivo environment
cell culture medium
Cell culture dish
cell culture incubator
每一个主题既包含经典的背景知识介绍,同时又会包含具体的研究技术以及详细的实 验操作步骤
拥有50,000多个编辑和投稿者,其中有很多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是ScienceDirect上引用率和下载量最多的丛书
2. 覆盖领域广
这不是一本仅仅介绍酶学的书,而是覆盖了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的系列丛书
3. 介绍主题多
酶只是《酶学方法》丛书中的主题之一,是所涵盖的所有主题的冰山一角
DNA,RNA,核小体,染色质 蛋白质(包括很多具有催化功能的酶) 碳水化合物,糖生物学,脂质,氨基酸 维生素&激素,干扰素,生长因子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代谢,抗体,淀粉样蛋白,朊病毒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分子及关键的信号蛋白 泛素和蛋白降解,分子伴侣,蛋白质折叠 活性氧自由基,巯基 黄酮多酚类,类固醇和萜类化合物,细胞色素 神经递质 血红蛋白,血小板 细胞膜,离子通道,线粒体,核糖体 细胞骨架,细胞外基质 ………………………………..
5. 还在持续更新和补充出版中……
每年都会出版十几个卷册,及时捕捉和总结生命科学领域的新近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 从2015年1月1号到今天为止,就已经出版了7卷。 从这本书中可以获得一站式服务的体验,包括背景知识以及研究技术和详细操作指南 便于研究者用最短的时间获得相关话题最全面最权威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