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
饮水消毒实验报告
饮水消毒实验报告饮水消毒实验报告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水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然而,不幸的是,许多地区的自来水并不安全,可能含有各种细菌和病原体。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饮水消毒实验,以评估不同消毒方法对水质的影响,并找到最有效的消毒方法。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水质的影响,并找到最有效的消毒方法,以确保我们饮用的水安全无害。
实验材料:1. 自来水:我们从自来水龙头中收集了一定量的自来水作为实验样品。
2. 漂白水:我们使用了含氯的漂白水作为一种消毒剂。
3. 紫外线灯:我们使用了紫外线灯来照射水样,以杀灭细菌和病原体。
4. 过滤器:我们使用了一种过滤器来过滤水样中的杂质和细菌。
实验步骤:1. 收集自来水样本:我们收集了一定量的自来水样本作为实验的基准。
2. 漂白水消毒:我们向一部分自来水样本中添加了适量的漂白水,并搅拌均匀。
3. 紫外线消毒:我们将另一部分自来水样本置于紫外线灯下,照射一定时间。
4. 过滤消毒:我们使用过滤器过滤另一部分自来水样本,以去除杂质和细菌。
5. 检测水质:我们使用水质检测仪器对每个样本进行检测,包括测量细菌数量和水质指标。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漂白水消毒:添加漂白水后,水样中的细菌数量明显减少,水质指标也有所改善。
然而,漂白水的氯含量可能对健康有一定影响。
2.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照射后,水样中的细菌数量显著减少,水质指标也有所改善。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无化学物质添加的方法,对健康无害。
3. 过滤消毒:过滤器有效地去除了水样中的杂质和细菌,使水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过滤消毒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讨论与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漂白水消毒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水样中的细菌数量,但其氯含量可能对健康有一定影响,因此在使用漂白水消毒时需谨慎。
2. 紫外线消毒方法是一种无化学物质添加的方法,能够有效杀灭水样中的细菌,对健康无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消毒方法。
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实验报告
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一>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沉淀原理和方法2.掌握漂粉精加入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漂粉精有效氯含量测定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内容-、混凝沉淀1.原理:杂物中比重较大的颗粒,可通过自然沉淀除去,而那些较小的颗粒,特别是那些带有一定负电荷的颗粒,可因静电排斥作用,长期悬浮在水中而不易沉淀,此时句水中加入带有阳电荷的混凝剂,则可与其中带负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凝集成大颗粒絮状物质而沉淀,并且,在沉淀过程中,还可吸咐一些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等,而使水感官性状得以改善。
2.仪器(1)10mL量筒(2)500ml量2个(3)长玻璃棒3.试剂10%硫酸铝钾4.操作步骤.(1)取水源水500ml于500ml量筒中,标记1号量筒和2号量筒(2)加入10%硫酸铝钾2-8ml(3)用玻璃棒顺着一个方向搅动液体,使之混匀.(4)静置30分钟至2小时,观察沉淀结果5.实验结果30分钟后.1号量筒液体混浊,量筒底部少些沉淀物2号量筒.液体澄清6.注意事项(1)在加入硫酸铝钾后,用玻璃棒搅动,要按一个方向进行,不可来回搅动,以免影响结果(2)若水源水中杂质过多可适当增加硫酸铝钾的用量. (3)若水中碱度不够,重碳酸盐含量很低,可向水中加入适量熟石灰,其用量约为硫酸铝用量的1/3左右三.漂粉精加入量测定1.原理.用漂粉精消毒水时,要求加入漂粉精半小时后,仍有适量余氯(0.3-05mg)为些,可现取一定量水样数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漂粉精溶液,半小时后,取余氯最适合有,算出漂白粉有质加入的量,2.操作步骤(1)取5只100mL水小烧杯,依次编号,各加入100ml水样(2)将5只烧杯分别加入0.02%漂粉精溶液030.0.60.090.120.1.50ml.用玻璃棒按一个方向搅匀,静置半小时待测(3)则余氯含量.选择其中余氯在0.3—05mg/L范围内的一只烧杯计算漂粉精的加入量,计算:原粉精加入量(g/m3)=余氯最活杯所加入漂粉精溶液量(ml)x2.3.试验结果。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篇一:预防医学实验报告预防医学实验氯化消毒1. 氯化消毒原理(1)氯溶于水:氯及其氯化物都能水解生成次氯酸。
Cl2+H2O→HOCl+H++Cl-(2)氯的杀菌作用,次氯酸体积小,不带电荷电,容易通过细胞壁,同时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DNA 等物质释放出来,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2.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氯量=需氯量+余氯,需氯量指的是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氯量。
游离性余氯是HOCl 和OCl-与水接触30分钟后有~/L余氯。
在饮用水消毒时,要求加入消毒剂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2)水的pH值:HOCl ←→H++OCl(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浑浊度大的消耗消毒剂的量大。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l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近20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在氯化消毒的过程中,氯会与水中的有机前体物如腐殖酸、富里酸和藻类等反应生成一系列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动物实验证明,许多氯化副产物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
饮水消毒实验l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饮水消毒原理,掌握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及饮用水消毒方法。
l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l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l1.原理: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时,要求加入漂白粉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l余氯的测定:即在上述消毒水中加入%的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溶液,水中余氯与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作用产生联苯醌化合物(黄色),取余氯最适管,计算漂白粉加入量。
l2.仪器与试剂l25ml比色管一套(5支),比色管架,移液管架,刻度吸管与吸耳球。
l试剂:%漂白粉标准溶液(1ml=1mg 漂白粉)%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溶液l3.测定步骤l.将5支比色管,并表明号码,每管中倒入25 ml水样。
余氯测定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余氯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余氯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学会如何准确测定水中的余氯含量。
二、实验原理余氯是指水中残留的游离氯,主要用于自来水和游泳池水的消毒。
余氯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比色法、滴定法和电化学法。
本实验采用电化学法测定余氯,利用余氯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通过测定电流的大小来计算余氯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余氯测定仪、电极、搅拌器、烧杯、移液管、pH计、纯水等。
2. 试剂:碘化钾溶液、硫代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硫酸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电极清洗干净,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2)调整pH计,使其读数为7.0。
(3)将烧杯中加入适量纯水,并用pH计测定其pH值,若pH值偏离7.0,则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7.0。
2. 余氯测定(1)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待测水样,放入烧杯中。
(2)将电极插入水样中,打开搅拌器,待电极稳定后,记录电流值。
(3)重复步骤(2)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3. 结果计算根据余氯测定仪的校准曲线,将测得的电流值转换为余氯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水样1:电流值A1 = 0.020,余氯含量C1 = 0.10 mg/L(2)水样2:电流值A2 = 0.015,余氯含量C2 = 0.075 mg/L(3)水样3:电流值A3 = 0.025,余氯含量C3 = 0.125 mg/L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三个水样的余氯含量,分别为0.10 mg/L、0.075 mg/L和0.125 mg/L。
结果表明,余氯含量与电流值呈正相关,即电流值越大,余氯含量越高。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余氯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余氯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实验结果表明,余氯含量与电流值呈正相关,为余氯的测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3.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电极的清洗和pH值的调节,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饮水消毒实验
饮用水消毒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1.原理: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时,要求加入漂白粉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0.3~0.5mg/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余氯的测定:即在上述消毒水中加入0.1%的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溶液,水中余氯与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作用产生联苯醌化合物(黄色),取余氯最适管,计算漂白粉加入量。
2.仪器及试剂:25ml比色管一套;0.1%漂白标准溶液(1 ml=1 mg)漂白粉;0.1%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溶液。
3.测定步骤:(1)将5支比色管表明号码,每管中倒入25 ml水样。
(2)用吸管取0.1%漂白标准溶液0、0.05、0.1、0.2、0.4 ml分别放入各管水中,振摇后静止半小时。
(3)在上述各管中加0.5ml0.1%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溶液,振摇后静止4~5分钟比色。
(4)根据下表找出余氯含量最适管,计算漂白粉加入量.余氯测定比色表余氯量(mg/l)呈色氯嗅程度0.3 淡黄色刚能嗅出0.5 黄色容易嗅出0.7~1.0 深黄色明显嗅出2.0以上棕黄色有较强刺激性4.计算:漂白粉加入量=余氯最适管中所加漂白粉溶液(ml)/25(ml)水样×1000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1.原理:漂白粉在酸性环境中能氧化碘化钾析出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析出的碘量即可得到漂白粉中的有效氯含量。
2.仪器与试剂:250ml三角烧瓶1个;100ml量筒一个;5ml、10ml 刻度吸管各一支。
1%漂白粉溶液;1:3的稀盐酸;结晶碘化钾;1%淀粉溶液;0.7%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1ml=1mg有效氯)。
3.操作步骤:(1)在三角烧瓶内加100ml蒸馏水。
(2)加入稀盐酸5ml,碘化钾约200mg(1平勺)充分摇匀。
(3)加入1%漂白粉溶液10ml,摇匀,此时溶液呈棕黄色或红色。
(4)0.7%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到溶液转为淡黄色时,加10滴1%淀粉溶液,溶液即成蓝色。
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余氯净水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余氯,是指水中残留的氯元素,是自来水厂在消毒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然而,长期饮用含有余氯的水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为了验证余氯对水质的影响,以及中央净水机去除余氯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余氯对水质的影响;2. 验证中央净水机去除余氯的效果;3. 为家庭水质净化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材料1. 中央净水机一台;2. 自来水一桶;3. 余氯检测试剂;4. 透明容器两只;5. 量筒一个;6. 滴管一支;7. 计时器一个。
四、实验方法1. 取两只透明容器,分别标记为“自来水”和“净水”;2. 在“自来水”容器中加入适量自来水;3. 在“净水”容器中加入等量的自来水,并启动中央净水机,待净化过程结束后,将净化后的水倒入“净水”容器中;4. 分别取两只容器中的水样,滴入余氯检测试剂;5. 观察两只容器中水样的颜色变化,记录数据;6. 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自来水”容器中的水样在滴入余氯检测试剂后,颜色变为黄色,说明自来水中含有余氯;“净水”容器中的水样在滴入余氯检测试剂后,颜色几乎无变化,说明中央净水机已有效去除水中的余氯。
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中央净水机在去除自来水中的余氯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这是因为中央净水机中的活性炭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水中的余氯、有机物以及颗粒杂质等有害物质,从而提高水质。
六、实验结论1. 余氯对水质有潜在危害,长期饮用含余氯的水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2. 中央净水机可以有效去除自来水中的余氯,提高水质;3. 建议家庭安装中央净水机,保障家庭成员的饮水安全。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验证了中央净水机在去除余氯方面的有效性,为家庭水质净化提供了有力依据。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关注家庭饮水安全,合理选择和使用净水设备,为家人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一、引言饮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水源的安全性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地方的自来水并不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因此,消毒饮水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本实验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水质的影响,探究最有效的消毒方式。
二、实验设计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用材料包括:自来水、漂白粉、紫外线灯、过滤纸、试管、试剂瓶、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a. 收集自来水样品。
b. 将收集的水样平均分成四份,分别标记为A、B、C、D。
c. 对样品A不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
d. 对样品B加入适量的漂白粉,并搅拌均匀。
e. 对样品C使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消毒。
f. 对样品D使用过滤纸进行过滤,去除悬浮颗粒。
g. 将四组样品放置一段时间,观察水质的变化。
h. 取出各组样品,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三、实验结果1. 观察水质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对照组样品A中出现了微生物的繁殖,水变得浑浊不清。
而样品B中加入漂白粉后,水质明显改善,变得清澈透明。
样品C经过紫外线照射后,水质也有所改善,但仍有一些微生物残留。
样品D经过过滤后,水质没有明显改变。
2. 显微镜观察结果在对照组样品A中,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而在加入漂白粉的样品B中,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只能观察到少量微生物。
样品C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微生物数量也减少,但仍有一些残留。
样品D经过过滤后,微生物数量几乎没有变化。
四、讨论1. 漂白粉的消毒效果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实验结果显示,加入漂白粉的样品B水质明显改善,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说明漂白粉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2. 紫外线的消毒效果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可以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紫外线照射的样品C水质有所改善,微生物数量减少,但并未完全消除。
这可能是因为紫外线照射时间不足或照射强度不够。
臭氧水杀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臭氧水在杀菌方面的效果,分析其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杀灭能力,为食品、饮用水等领域的消毒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
(2)病毒:乙肝病毒、轮状病毒等。
(3)实验用水:自来水。
2. 实验设备:(1)臭氧发生器:产气量为1g/h。
(2)水质检测仪:用于检测实验用水中的臭氧浓度。
(3)细菌培养箱:用于培养细菌。
(4)病毒培养箱:用于培养病毒。
(5)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菌、病毒的生长情况。
三、实验方法1. 臭氧水制备:将自来水通过臭氧发生器处理,调节臭氧浓度为0.5mg/L。
2. 细菌实验:(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分别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2)取适量培养好的细菌,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6浓度。
(3)将稀释后的细菌液加入装有臭氧水的试管中,分别在0、10、20、30、40分钟时取样。
(4)将取样后的细菌液进行稀释,涂布于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3. 病毒实验:(1)将乙肝病毒、轮状病毒分别接种于细胞培养液中,37℃培养24小时。
(2)取适量培养好的病毒,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6浓度。
(3)将稀释后的病毒液加入装有臭氧水的试管中,分别在0、10、20、30、40分钟时取样。
(4)将取样后的病毒液进行病毒培养,观察病毒感染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实验结果:(1)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臭氧水处理10分钟后,杀灭率为98.5%;20分钟后,杀灭率为99.5%;30分钟后,杀灭率为99.9%;40分钟后,杀灭率为100%。
(2)大肠杆菌:在臭氧水处理10分钟后,杀灭率为96.5%;20分钟后,杀灭率为98.5%;30分钟后,杀灭率为99.5%;40分钟后,杀灭率为100%。
(3)绿脓杆菌:在臭氧水处理10分钟后,杀灭率为95.5%;20分钟后,杀灭率为97.5%;30分钟后,杀灭率为99.5%;40分钟后,杀灭率为100%。
实习一饮用水消毒
实习一饮用水氯化消毒1.实验目的:掌握饮用水氯化消毒法,漂白粉加入量的测定及计算方法2.实验原理(1)漂白粉加入量测定原理:取一定体积的水样数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已知浓度的漂白粉稀释液,半小时后,观察余氯,取其余氯最适当(0.3mg/L)的水样,计算出漂白粉加入量。
(2)余氯测定原理:水中余氯与邻联甲苯胺(O-tolidine)作用产生黄色的联苯醌化合物,根据其颜色的深浅进行比色定量,称为甲土立丁法。
3.实验操作步骤(1)配制0.01%的漂白粉溶液:称取100毫克漂白粉置于研钵中,加蒸馏水少许,研磨后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1毫升约含0.1毫克漂白粉。
(2)将5个烧杯依次排列好并做好标记,每杯中加入100ml水样。
(3)用吸管分别吸取0.01%漂白粉溶液1.0、1.5、2.0、2.5、3.0ml,依次加入以上各杯中。
用玻棒搅拌均匀,静置半小时后再进行余氯的测定。
(4)余氯测定:半小时后,测定各杯中余氯含量。
取出余氯比色测定器中的比色皿,加0.5ml(或10滴)甲土立丁溶液于比色皿中,然后加水样至10ml刻度处,混匀后立即比色,测出水样中余氯含量(mg/L),并记录在下表中。
水样余氯测定结果3.计算:10L这样的水样需要加入多少mg的漂白粉才能使其消毒达标?(选择余氯在0.3mg/L左右的一杯,以此杯中的漂白粉加入量,来计算消毒该水样所需的漂白粉加入量。
)表3-1 余氯含量的目测估计表注1.pH值大于7的水样可先用盐酸溶液调节pH为4再行测定。
2.水样中铁离子大于0.12mg/L时,可在每50 mL水样中加1~2滴EDTA 溶液,以消除干扰。
3.水温低于20℃时,可先将水样放在温水浴中使温度提高到25~30℃,以加快反应速度。
水样温度维持15~20℃,此温度时显色最好.如水温低,可适当加温再比色.4.测试时,如加入甲土立丁溶液后水呈绿色或蓝色,表明水中有石灰或锰含量过高,或水样碱度过高,显色液酸度偏低,可多加1 mL试剂或1:2的稀盐酸1ml,,就出现正常颜色。
生活水余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余氯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及检测方法;2. 掌握快速检测生活水中余氯的方法;3. 分析生活水中余氯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余氯是水处理过程中,用于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一种消毒剂。
在自来水处理过程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有效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余氯含量是评价水质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采用N,N-二乙基-1,4-苯二胺法检测生活水中的余氯。
该方法基于余氯与N,N-二乙基-1,4-苯二胺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余氯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生活水样品、N,N-二乙基-1,4-苯二胺、氢氧化钠、硫酸、无水乙醇、盐酸、硫酸铵、苯;2. 实验仪器:721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比色皿、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水浴锅。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1)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余氯标准溶液;(2)分别取1.0mL标准溶液于比色皿中;(3)向比色皿中加入2.0mL N,N-二乙基-1,4-苯二胺溶液;(4)将比色皿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50℃;(5)加热5分钟后,取出比色皿,室温冷却;(6)在波长505nm处测定吸光度;(7)以余氯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生活水中余氯检测(1)取1.0mL生活水样品于比色皿中;(2)按照步骤1中的方法,加入N,N-二乙基-1,4-苯二胺溶液;(3)将比色皿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50℃;(4)加热5分钟后,取出比色皿,室温冷却;(5)在波长505nm处测定吸光度;(6)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生活水中余氯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本实验绘制了余氯浓度为0.0、0.5、1.0、1.5、2.0、2.5、3.0mg/L的标准曲线。
根据曲线方程,计算相关系数R²为0.998,说明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
2. 生活水中余氯检测本实验检测了5个生活水样品中的余氯含量,结果如下:样品编号 | 余氯含量(mg/L)---------|-----------------1 | 0.82 | 1.23 | 1.54 | 1.05 | 1.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活水中的余氯含量在0.8~1.5mg/L之间,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实验三 饮用水消毒法
一锥形瓶内加100ml蒸馏水+5mlHCl+5%KI2ml,摇匀 加入1%漂白粉溶液10ml,混匀(溶液呈棕黄色)
用0.7%硫代硫酸钠滴定溶液至淡黄色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呈蓝色) 继续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至蓝色刚消失,记录硫代硫酸钠总用量(V) 1ml硫代硫酸钠相当于1mg有效氯的量 计算:有效氯含量=V(ml) / 1%×10×1000 (mg) =V%
余氯
比色,取余氯相当于0.3mg/L的那一管浓度,即为符合要求的漂白粉浓度
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列
(三)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间接碘量法
利用漂白粉在酸性介质中定量氧化I-,用标 准Na2S2O3 溶液滴定生成的I2可间接测得有 效氯的含量。其有关的反应如下:
ClO- + 2H+ + 2I- = I2 + Cl- + H2O
合作愉快
2011
2S2O32- + I2 = S4O62- + 2I-
5. 加入0.7%硫代硫 钠滴定
1.加入100ml蒸馏水 2.加入1:3盐酸5ml 3.加入5%KI2ml 4.加入1%漂白粉10ml 5.混匀后用0.7%硫代硫酸钠滴定
滴定到溶液转为淡黄色时,加 10滴1%淀粉溶液,溶液即成蓝 色,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 即为终点,记录二次用去硫代 硫酸钠溶液的总量。
步骤
烧杯
1
2
3
4
5
水样(ml)
100
1001%漂白粉 0.5
1.0
1.5
2.0
2.5
(ml)
浓度(mg/L)
50
100
150
200
250
搅匀,放置30分钟,测余氯
饮水消毒实验实验报告
饮水消毒实验实验报告饮水消毒实验实验报告引言:饮水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而饮用不洁净的水源可能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饮水的消毒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水质的影响,为人们提供更安全可靠的饮水方案。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自来水样品、漂白粉、紫外线杀菌灯、滤纸、培养皿、平板计数器。
实验步骤如下:1. 收集自来水样品并分装至不同的培养皿中,标记为A、B、C、D组。
2. A组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消毒处理。
3. B组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
在每100ml水中加入1滴漂白粉,搅拌均匀。
4. C组使用紫外线杀菌灯进行消毒处理。
将水样暴露在紫外线下30分钟。
5. D组使用滤纸进行过滤处理。
将水样通过滤纸过滤,去除悬浮物。
6. 将各组样品分别倒入培养皿中,用平板计数器计数菌落数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不同组的菌落数量有明显的差异。
A组(对照组)的菌落数量最多,达到了100个。
这说明自来水中存在大量的细菌污染。
而经过消毒处理的B、C、D组的菌落数量明显减少。
B组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后,菌落数量降至50个。
漂白粉中的氯能有效杀灭细菌,起到了一定的消毒作用。
然而,漂白粉在消毒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的氯化物,长期饮用含氯水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C组使用紫外线杀菌灯进行消毒处理后,菌落数量降至10个。
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可以有效地消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然而,紫外线杀菌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只能杀死经过照射的细菌,对于水中的悬浮物无法去除。
D组使用滤纸进行过滤处理后,菌落数量降至5个。
滤纸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对于改善水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滤纸只是一种物理过滤方法,不能杀灭细菌和病毒。
综合比较各种消毒方法的效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漂白粉能够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但会产生有害物质,不适宜长期使用。
2. 紫外线杀菌灯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处理时间较长,无法去除悬浮物。
饮用水消毒实验报告
饮用水消毒实验报告饮用水消毒实验报告引言: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水源的污染问题一直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消毒饮用水成为了必要的措施之一。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消毒方法对饮用水的效果,并评估其消毒效果和对水质的影响。
实验设计:1. 实验材料:- 自来水样品- 漂白粉- 紫外线灯- 氯粉- 氯酸钠2. 实验步骤:- 步骤一:收集自来水样品,作为实验的基准。
- 步骤二:将一定量的自来水样品分成若干份,分别使用不同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 步骤三: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将漂白粉溶解在水中,然后将其加入到水样中。
- 步骤四: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将水样置于紫外线灯下照射一定时间。
- 步骤五:使用氯粉进行消毒,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将氯粉溶解在水中,然后将其加入到水样中。
- 步骤六:使用氯酸钠进行消毒,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将氯酸钠溶解在水中,然后将其加入到水样中。
- 步骤七:对每种处理后的水样进行细菌培养实验,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漂白粉消毒:漂白粉含有有效的氯,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经过漂白粉消毒后的水样,在细菌培养实验中观察到细菌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2.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能够破坏细菌和病毒的核酸结构,从而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经过紫外线消毒后的水样,在细菌培养实验中观察到细菌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3. 氯粉消毒:氯粉中的氯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经过氯粉消毒后的水样,在细菌培养实验中观察到细菌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4. 氯酸钠消毒:氯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经过氯酸钠消毒后的水样,在细菌培养实验中观察到细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消毒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漂白粉、紫外线、氯粉和氯酸钠均能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篇一:预防医学实验报告预防医学实验氯化消毒1. 氯化消毒原理(1)氯溶于水:氯及其氯化物都能水解生成次氯酸。
Cl2+H2O→HOCl+H++Cl-(2)氯的杀菌作用,次氯酸体积小,不带电荷电,容易通过细胞壁,同时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DNA 等物质释放出来,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2.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氯量=需氯量+余氯,需氯量指的是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氯量。
游离性余氯是HOCl 和OCl-与水接触30分钟后有~/L余氯。
在饮用水消毒时,要求加入消毒剂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2)水的pH值:HOCl ←→H++OCl(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浑浊度大的消耗消毒剂的量大。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l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近20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在氯化消毒的过程中,氯会与水中的有机前体物如腐殖酸、富里酸和藻类等反应生成一系列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动物实验证明,许多氯化副产物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
饮水消毒实验l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饮水消毒原理,掌握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及饮用水消毒方法。
l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l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l1.原理: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时,要求加入漂白粉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l余氯的测定:即在上述消毒水中加入%的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溶液,水中余氯与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作用产生联苯醌化合物(黄色),取余氯最适管,计算漂白粉加入量。
l2.仪器与试剂l25ml比色管一套(5支),比色管架,移液管架,刻度吸管与吸耳球。
l试剂:%漂白粉标准溶液(1ml=1mg 漂白粉)%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溶液l3.测定步骤l.将5支比色管,并表明号码,每管中倒入25 ml水样。
饮水消毒实验实验报告
饮水消毒实验实验报告饮水消毒实验实验报告引言:饮水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而水源的安全性则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为了保障饮水的安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饮水消毒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水质的影响,找到一种简便有效的饮水消毒方法。
实验方法: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我们将实验分为三组,分别是煮沸组、紫外线照射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是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水样。
2. 实验样本的采集:我们从自来水管道中取得了一定量的水样,保证每组样本的数量和质量相同。
3. 实验操作:将每组样本分别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煮沸组的样本在沸水中煮沸5分钟,紫外线照射组的样本在紫外线灯下照射30分钟,对照组的样本不进行任何处理。
4. 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观察每组样本的颜色、气味和浑浊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煮沸组的样本:颜色变得透明,气味消失,浑浊度明显降低。
2. 紫外线照射组的样本:颜色基本不变,气味稍有变化,浑浊度有所下降。
3. 对照组的样本:颜色、气味和浑浊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煮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饮水消毒方法。
煮沸能够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使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2. 紫外线照射也能够对水质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但相对于煮沸来说,效果较为有限。
3. 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水样在颜色、气味和浑浊度方面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自来水管道中的水质已经经过一定的处理,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结论: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煮沸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饮水消毒方法。
在没有其他消毒设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煮沸来保证饮水的安全。
2. 紫外线照射虽然也能够对水质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但相对于煮沸来说效果较差,不适用于大规模的饮水消毒。
水的净化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的水净化设备和技术。
3. 通过实验,验证水的净化效果。
二、实验原理水净化是指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溶解物、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使水质达到生活、生产、科研等领域的使用要求。
本实验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水的净化。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过滤器、沉淀池、活性炭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离心机等。
2. 实验材料:自来水、絮凝剂、活性炭、紫外线灯、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自来水预处理:将自来水进行沉淀,去除部分悬浮物。
2. 絮凝处理:向沉淀后的水中加入适量的絮凝剂,使悬浮物形成絮体,便于后续处理。
3. 沉淀:将絮凝处理后的水放入沉淀池,静置一段时间,使絮体沉淀。
4. 过滤:将沉淀后的水通过过滤器,去除较小的悬浮物和部分胶体。
5. 活性炭过滤:将过滤后的水通过活性炭过滤器,去除有机物、余氯等物质。
6. 紫外线消毒:将活性炭过滤后的水通过紫外线消毒器,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7. 离心分离:将消毒后的水通过离心机,分离出部分重金属和溶解物。
8. 出水检测:对净化后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包括浊度、COD、BOD、重金属、微生物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沉淀处理:沉淀处理后的水中悬浮物含量明显降低,浊度从原始的XX NTU降至XX NTU。
2. 絮凝处理:絮凝处理后的水中悬浮物含量进一步降低,浊度从沉淀处理后的XX NTU降至XX NTU。
3. 过滤处理:过滤处理后的水中悬浮物含量进一步降低,浊度从絮凝处理后的XX NTU降至XX NTU。
4. 活性炭过滤:活性炭过滤后的水中有机物、余氯等物质含量明显降低,COD从原始的XX mg/L降至XX mg/L,余氯从XX mg/L降至XX mg/L。
5.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后的水中细菌和病毒含量明显降低,细菌总数从原始的XX CFU/mL降至XX CFU/mL,病毒总数从原始的XX PFU/mL降至XX PFU/mL。
实习三饮水消毒 (2)
生活饮用水水质细菌学指标及限值
项目 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 粪大肠菌群 游离余氯
限值
100 CFU/ml
每100 ml水样中不得检出
每100 ml水样中不得检出 在与水接触30 min后应不低于0.3 mg/L, 管网末稍水不应低于0.05 mg/L (适用于加 氯消毒)
Hale Waihona Puke 氯化消毒(氯消毒)用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一氯胺和二氯胺 等物质进行消毒。在这些含氯化合物中,氯的价数 大于-l者,称为有效氯,具有杀菌作用。漂白粉含 有效氯约为30%,漂粉精约含60 % ~70%
2. 余氯的测定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2-1 实验原理
在pH小于1.8的酸性溶液中,水中余氯与邻联甲 苯胺(甲土立丁)作用产生黄色的联苯醌化合物,根 据其颜色的深浅进行比色定量
游离余氯在与水接触30分钟后应不低于0.3 mg/L, 管网末梢水不应低于0.05 mg/L (适用于加氯消毒)
2-2 实验器材与试剂
3-2 实验器材与试剂
(1) 实验器材
a. 250 ml碘量瓶 b. 10 ml具塞比色管
(2) 实验试剂
a. 甲土立丁溶液:见余氯的测定 b. 0.10%有效氯标准液 :用需氯量为零的蒸馏
水配制。此液易分解,须临用前配制
3-3 操作步骤
(1) 将5个250 ml碘量瓶编号并依次排好,每瓶加入 100 ml水样。然后于各瓶中依次加入0.25、0.5、 0.75、1.0、1.5 ml (或根据水样情况酌定) 0.10% 有效氯标准液,盖好瓶塞,摇匀,静置半小时。 加标准液时,每瓶相隔2 min~3 min,以便有充分 的时间测定余氯
(2) 半小时后,用邻联甲苯胺比色法测 定各杯中余氯含量(见余氯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篇一:预防医学实验报告预防医学实验氯化消毒1. 氯化消毒原理(1)氯溶于水:氯及其氯化物都能水解生成次氯酸。
Cl2+H2O→HOCl+H++Cl-(2)氯的杀菌作用,次氯酸体积小,不带电荷电,容易通过细胞壁,同时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DNA 等物质释放出来,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2.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氯量=需氯量+余氯,需氯量指的是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氯量。
游离性余氯是HOCl 和OCl-与水接触30分钟后有~/L余氯。
在饮用水消毒时,要求加入消毒剂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2)水的pH值:HOCl ←→H++OCl(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浑浊度大的消耗消毒剂的量大。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l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近20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在氯化消毒的过程中,氯会与水中的有机前体物如腐殖酸、富里酸和藻类等反应生成一系列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动物实验证明,许多氯化副产物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
饮水消毒实验l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饮水消毒原理,掌握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及饮用水消毒方法。
l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l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l1.原理: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时,要求加入漂白粉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l余氯的测定:即在上述消毒水中加入%的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溶液,水中余氯与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作用产生联苯醌化合物(黄色),取余氯最适管,计算漂白粉加入量。
l2.仪器与试剂l25ml比色管一套(5支),比色管架,移液管架,刻度吸管与吸耳球。
l试剂:%漂白粉标准溶液(1ml=1mg漂白粉)%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溶液l3.测定步骤l.将5支比色管,并表明号码,每管中倒入25 ml水样。
l.用吸管取%漂白粉标准溶液0、、、、ml分别放入各管水中,振摇后静止半小时。
l.在上述各管中加%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溶液,振摇后静止4-5分钟比色。
l.根据下表找出余氯含量最适管,计算漂白粉加入量。
l4.计算:漂白粉加入量(g/米3)=余氯最适管中所加漂白粉溶液(ml)/25(ml)水样×1000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l1.原理:漂白粉在酸性环境中能氧化碘化钾析出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析出的碘量即可得到漂白粉中的有效氯含量。
l2HCl+CaCl+2KI=CaCl2+2KCl+H2O+I2 lI2+2Na2S2O3=Na2S4O6+2NaIl2.仪器与试剂:250ml三角烧瓶1个,100ml量筒一个。
滴定台、滴定管l1%漂白粉溶液;1:3的稀盐酸;结晶碘化钾、1%淀粉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l4.计算:因1毫升%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相当于1毫克有效氯,故滴定用去的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10毫升1%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氯的毫克数,亦即每克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毫克数,即每100毫克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毫克数。
滴定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就是有效氯的百分数。
理:绳整篇二:饮用水消毒二次供水消毒一、定义:集中式供水在入户前再度加压、储存和消毒或深度处理,通过管道输送给用主户的供水方式。
二、使用含氯消毒剂对二次供水消毒方法1、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器(电解法)、和二氧化氯发生器(化学法)2、氯消毒3、氯胺消毒三、以二氧化氯为例介绍含消毒剂消毒1、优点:灭菌效果好且不易出现细菌再生,消毒过程不产生总有机卤化产物,有一定的除臭作用。
2、二氧化所消毒器(电解质)和二氧化氯了生器(化学法)二氧化氯了生器(化学法)采用次氯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两种化学剂经过精确计算成溶液,再通过精密计量泵将两种药剂溶液注入反应器生成二氧化氯。
四、使用含氯消毒剂对二次供水消毒注意事项:1、使用的消毒剂应当在保持期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件贮存。
2、严格按规定深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当记分溶解。
3、本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4、保证末梢水余氯不低于/L5、选择消毒剂时要选择包装上有卫生行政部门消毒产品批号(卫生准字)有效期和厂名、厂址的产品,这样的产品经过国家审批、消毒效果和安全性都有保证上,采购时向供货商索取生产厂家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卫生许可批件、检验报告复印件。
6、水箱、水池必须密闭,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24小时加锁。
饮用水消毒技术消毒是指杀灭外环境中病源微生物的方法。
其目的是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
据研究,可污染饮用水的致病微生物有上百种,为杜绝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证人体健康,生活饮用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方可供饮用。
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一氯化消毒1.常用氯消毒剂的种类1.1氯分子式为Cl2,分子量是70.91。
氯是一种强氧化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黄绿色气体,氯气较空气重2.5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氯臭味。
当加压至6—7个大气压时可液化,体积缩小457倍,可灌入钢瓶中贮存,故又称液氯。
液氯较水重1.5倍,将液氯置于大气中,立即变成气体,将氯气通入水中可得氯水。
氯加入水中可变为盐酸和次氯酸。
1.2漂白粉漂白粉又称含氯石灰、氯化石灰。
它是将氯气通入熟石灰中而制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还含氯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及水,通常以Ca0Cl2代表其分子式。
漂白粉为白色颗粒状粉末,有氯臭,能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有大量沉渣。
漂白粉稳定性差,在一般保存过程中,有效氯每月可减少1%—3%,因此不宜保存过长时间。
1.3漂白粉精将氯化石灰乳经过结晶分离,再溶解喷雾干燥即制成漂白粉精,漂白粉精含次氯酸钙约80%,还含少量的氯化钙、氢氧化钙。
漂白粉精为白色粉末,有氯臭,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有少量沉渣,稳定性较漂白粉好,有效氯含量是漂白粉的一倍。
1.4有机含氯消毒剂目前最常用于各种物品消毒的是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为白色粉末,有氯臭气,有效氯含量为60%—64%,性质稳定,易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
但据研究报道有机氯毒性危害程度比无机氯大,且可能有致癌作用,因此,采用有机含氯消毒剂作长期饮用水消毒是不适宜的。
1.5次氯酸钠电解食盐所得氯气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次氯酸钠,分子式NaOCl,分子量为74.44。
次氯酸钠为淡黄色液体,有氯臭,有效氯含量为12%—14%,易溶于水,稳定性差,受热及阳光照射有效氯易丧失,故不宜长时间保存。
2.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氯的杀菌机理氯的杀菌作用是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
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有资料指出病毒对氯的抵抗力较细菌强,其原因可能是病毒缺乏一系列的代谢酶;氯较易破坏—SH键,而较难使蛋白质变性。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氯化消毒的效果受下列各因素的影响:加氯量、接触时间、PH值、水温、水的浑浊度和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
2.2.1加氯量:用氯及含氯化合物消毒饮水时,氯不仅与水中细菌作用,还要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其需要的氯的总量称为“需氯量”。
为保证消毒效果,加氯量必须超过水的需氯量,使在氧化和杀菌后还能剩余一些有效氯,称为“余氯”。
一般要求氯加入水中后,接触30分钟,水中至少应保持游离性余氯0.3mg/l。
在配水管网末梢,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0.05mg/l。
余氯分为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两种,游离性的HOCl、OCl-和Cl2;化合性如NH2Cl和NHCl2。
前者杀菌力较强,后者杀菌力较弱。
2.2.2接触时间:氯加入水中后,必须保证与水有一定的接触时间,才能充分发挥消毒作用。
用游离性有效氯消毒时,接触时间应至少30分钟,游离性余氯达0.3—0.5mg/l;采用氯胺消毒时,接触时间应在l—2小时,化合性余氯达1—2mg/l。
2.2.3水的PH值: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其离解程度取决于水温和水的PH值。
当PH值<5.0时,HOCL呈100%形式存在于水中,随着PH值的增高,HOCl逐渐减少而OCL-逐渐增多。
PH值在6.0时,HOCl在95%以上;PH值>7.0值,H0CL含量急剧减少;PH=7.5时,HOCl和OCl-大致相等;PH值>9时,OCl-接近100%。
根据对大肠杆菌的实验,次氯酸的杀菌效率比次氯酸离子高约80倍。
因此,消毒时应注意控制水的PH值,不要太高,以免生成OCl-较多,H0CL较少而影响杀菌效率。
用漂白粉消毒时,因同时产生Ca2,可使PH值升高。
故当漂白粉因保存不当或放置过久而使有效氯含量低时,消毒效果会受影响。
二氯胺的杀菌效果较一氯胺高,三氯胺则几乎无杀菌作用。
它们之间的生成量比例,取决于氨和氯的相对浓底,PH值和温度等因素。
一般而言,当PH 值>7时,一氯胺的生成量较多;PH=7.0时,一氯胺和二氯胺近似相等;PH 值<6.5时,主要为二氯胺;三氯胺只有当PH值<4.4时才存在。
2.2.4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水温每提高10℃,病菌杀灭率约提高2—3倍。
2.2.5水的浑浊度:用氯消毒时,必须使生成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直接与水中细菌接触,方能达到杀菌效果。
如水的浑浊度很高,悬浮物质较多,细菌多附着在这些悬浮颗粒上,则氯的作用达不到细菌本身,使杀菌效果降低。
这说明消毒前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的必要性。
悬浮颗粒对消毒的影响,因颗粒性质、微生物种类而不同。
如粘土颗粒吸附微生物后,对消毒效果影响甚小,而粪尿中的细胞碎片、或污水中的有机颗粒与微生物结合后,会使微生物获得明显的保护作用。
病毒因体积小,表面积大,易被吸附成团,因而颗粒对病毒的保护作用较细菌大。
2.2.6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微生物对氯的耐受性不尽相同,除腺病毒外,肠道病毒对氯的耐受性较肠道病原菌强。
消毒往往达不到100%的杀灭效果,常以99%、99.9%或99.99%的效果为参数。
故消毒前若水中细菌过多,则消毒后水中细菌数就不易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
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3.1普通氯化消毒法当水中需氯量较低,且基本无氨时,加入少量氯即可达到消毒目的一种消毒法。
此法产生的主要是游离性余氯,所需接触时间短,效果可靠;但要求源水污染较轻,且基本无酚类物质;游离性余氯较不稳定,不易在较长管网中保持至管网末梢。
3.2折点氯消毒法采用超过折点的加氯量,使水中形成适量的游离性余氯,称为折点氯消毒法。
本法的优点是:消毒效果可靠;能明显降低锰、铁、酚和有机物含量;并具有降低臭味和色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