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中国古籍全录(按经史子集收录)
中国古籍全录(按经史子集收录)
•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周易群经之首
•三命通会
•资治通鉴司马光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论语孔子
•三国志陈寿
•说文解字许慎
•全唐诗彭定求扬州诗局本
•三字经王应麟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昀我国古代最大官修图书目录•管子管仲刘向(西汉)编
•全宋词唐圭璋
•全唐文董诰唐文总集
•道德经老子
•幼学琼林程登吉
•孟子孟子
•水经注郦道元
•百家姓
•苏轼诗全集苏轼
•水浒传施耐庵四大名著之一
•厚黑学李宗吾
•三十六计
•韩非子韩非
•旧唐书刘昫。
中医古籍经典书目
中医古籍经典书目
1.《黄帝内经》:又称《素问》,为中医学经典之一,包含基本理论、病症分类、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2.《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本书,包括了伤寒、温病、时行疫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金匮要略》:是唐代张仲景所著,收集了大量的方剂和治疗方法,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千金方》:是东汉时期的医学著作,内容涉及方剂、诊断、治疗等方面,对中医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编写的药物学著作,收录了数千种草药,对中药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6.《医宗金鉴》:是明代吴鞠通所著的医学著作,内容涵盖了中医学的各个方面,是中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7.《景岳全书》:是清代吴鞠通所著的医学著作,内容涵盖了诊断、治疗、调养等方面,对中医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8.《医学启源》:是明代张介宾所著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9.《温病条辨》:是清代吴瑭所著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温病的分类、病因、病症、诊断和治疗方法,是中医学中温病方面的重要经典之一。
10.《难经》:是东汉时期的医学著作,主要介绍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难点和疑难问题,对中医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医中药古籍大系全文库》简介
《中医中药古籍大系全文库》简介一、内容涵盖共汇集历朝各代经典中医中药著作104部,包括了著名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籍《普济方》和《本草纲目》著作,堪称中医中药古籍最为齐全的总汇。
類證普濟本事方宋許叔微撰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陳師文撰(官修)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指宋陳師文撰(官修)南總論傳信適用方南宋吳彦夔撰衛濟寶書宋東軒居士(舊題)撰醫說南宋張杲撰鍼灸資生經南宋王執中撰婦人大全良方南宋陳自明撰太醫局諸科程文格南宋何大任編(官修)產育寶慶方南宋李師聖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南宋陳言撰集驗背疽方南宋李迅撰濟生方南宋嚴用和撰產寶諸方不詳無姓名撰仁齋直指南宋楊士瀛撰仁齋直指·仁齋傷寒類南宋楊士瀛撰書急救仙方不詳無姓名撰素問玄機原病式金劉完素撰宣明方論金劉完素撰傷寒直格方金劉完素撰傷寒直格方·傷寒標本金劉完素撰心法類萃病機氣宜保命集金張元素撰儒門事親金張從正撰內外傷辨惑論元李杲撰脾胃論元李杲撰蘭室祕藏元李杲撰此事難知元王好古撰醫壘元戎元王好古撰湯液本草元王好古撰瑞竹堂經驗方元沙圖穆蘇編世醫得效方元危亦林撰格致餘論元朱震亨撰局方發揮元朱震亨撰金匱鉤玄元朱震亨撰扁鵲神應鍼灸玉龍經元王國瑞撰外科精義元齊德之撰脈訣刊誤元戴啟宗撰醫經溯洄集元王履撰普濟方明朱橚撰玉機微義明徐用誠原輯仁端錄明徐謙撰薛氏醫案明薛己撰推求師意明戴原禮撰鍼灸問對明汪機撰外科理例明汪機撰石山醫案明陳桷編名醫類案明江瓘編赤水元珠明孫一奎撰醫旨緒餘明孫一奎撰證治準繩明王肯堂撰本草綱目明李時珍撰奇經八脈考明李時珍撰瀕湖脈學明李時珍撰傷寒論條辨明方有執撰先醒齋廣筆記明繆希雍撰神農本草經疏明繆希雍撰類經明張介賓撰類經·類經圖翼明張介賓撰類經·類經附翼明張介賓撰景岳全書明張介賓撰瘟疫論明吳有性撰痎瘧論疏明盧之頤撰本草乘雅半偈明盧之頤撰御纂醫宗金鑑清吳謙纂(官修)尚論篇清喻昌撰醫門法律清喻昌撰醫門法律·寓意草清喻昌撰傷寒舌鑑清張登撰傷寒兼證析義清張倬撰絳雪園古方選註清王子接撰續名醫類案清魏之琇撰蘭臺軌範清徐大椿撰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清徐大椿撰傷寒類方清徐大椿撰醫學源流論清徐大椿撰二、主要特色功能2.1基于互联网,搭建安装容易,适应发展形势;内容全文数字化,字字可查、句句可检的全文检索功能;2.2 按原书电子编目,严格保留原书体例和竖排形式;2.3符合国际编码标准,采用Unicode编码,可运行于任何语言Windows系统环境下;2.4 书籍顺序翻页和检索结果翻页;2.5 手写输入法:只需用鼠标即可在线输入任意汉字,识别准确率高;2.6多种在线工具:古代人名/古今地名/古代职官在线三维助查、中西历/干支纪年转换、选任意字词检索、简繁转换、图文放大镜。
中国基本古籍库收书总目_6,1
中国基本古籍库收书总目_6,11中國基本古籍庫收書總目(V6.1)説明1、中國基本古籍庫共收録歷代典籍10,000 種,每種均提供1—2 個重要版本,總計12,517 个版本。
2、中國基本古籍庫收録範圍為:先秦至民國初年之傳世典籍,不包括出土文獻。
3、中國基本古籍庫分類方法為:庫、類、目三級,凡庫4,類20,目100。
4、中國基本古籍庫收書標準為:(1)千古流傳之名著;(2)各學科之基本文獻;(3)拾遺補闕之特殊著作。
注:叢書以其重復,部帙超過千卷之書以其巨幅,圖表為主之書以其難於數字化,均不在遴選之列。
5、中國基本古籍庫選本標準為:(1)完本或現存卷帙最多之本;(2)母本或晚出精刻精鈔精校本;(3)未經删削竄改之本。
注:殘缺之本以其不能反映全貌,嚴重漫漶之本以其難於辨認,海外保藏之本以其無從羅致,均不在遴選之列。
6、中國基本古籍庫著録原則為:(1)書序按庫類目排,同目按作者時代排,同時代按作者姓名音序排;(2)時代依大限為斷,如宋齊梁陳後魏北齊北周等皆著為南北朝,梁唐晋漢周後蜀吳越等皆著為五代;(3)作者有岐義者,以一人或一名為主,而著另一人或另一名於數據庫中。
無作者者,著以佚名。
(4)著作方式皆依原書,一般為撰,另有編、輯、箋、注、疏等;(5)書名皆取世行通稱或10 字以内之簡稱,另著原名於數據庫中;(6)卷數從實,2 卷以上著其數目,無卷數者著以不分卷。
7、中國基本古籍庫收録各時代典籍數: 周15,春秋戰國19,秦1,漢95,三國19,晋51,南北朝85,隋17,唐401,五代32,宋1721,遼3,金43,元598,明2517,清4318,民國65。
8、中國基本古籍庫采用版本種類: 唐冩本1,景唐本2,宋刻本252,宋鈔本2,宋刻元明遞修本29,景宋本200,金刻本8,景金本1,元刻本105,元鈔本3,元刻明修本23,景元本52,明刻本2357,,明刻清修明鈔本185本44,景明本287,清刻本5534,清鈔本652,景清本39,民國本778,稿本47,四庫本1781,外國本135。
中华经典资源库篇目
中华经典资源库篇目一、《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纂而成。
全书共收录了孔子的言行及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内容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伦理、政治治理等各个方面。
《论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全文包含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治学思想,强调了人的修养与教育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学习来实现个人的修身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于了解儒家思想及中国古代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第一部综合性历史著作,也是第一部以纪传体形式编写的史书。
该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个部分,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约3400年间的历史内容。
《史记》以其严谨的史料收集和精准的文字描述,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于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社会风貌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约305首古代诗歌。
这些诗歌大部分都是民间创作,内容涉及农耕、礼仪、道德等各个方面。
《诗经》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被誉为“中华文化魂”、“古代中国的民歌”。
五、《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书分为六十四卦,通过卦象的变化来预测与解释事物的变化规律。
《易经》被广泛运用于卜筮、决策和隐晦意象的解读等方面,不仅在哲学、宗教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
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是司马光根据《春秋》、《史记》等历史文献编纂而成的。
《资治通鉴》以年代为序,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被称为“皇皇巨著”,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及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七、《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作品,也是中国古代小说领域的巅峰之作。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书目
金启孮、金适校笺
140.洪亮吉集
(清)洪亮吉著
刘德权点校
141.船山诗草
(清)张问陶著
142.龚自珍己亥杂诗注
(清)龚自珍著
刘逸生撰
143.吴敬梓集系年校注
(清)吴敬梓著
李涵秋、项东升校注
119.元好问诗编年校注
(金)元好问著
狄宝心校注
120.元好问文编年校注
(金)元好问著
狄宝心校注
121.中州集校注
(金)元好问编
张静校注
122.彚校详注关汉卿集
(元)关汉卿著
蓝立萱校注
123.袁桷集校注
(元)袁桷著
杨亮校注
124.王恽全集汇校
(元)王恽著
杨亮,钟彦飞校订
125.唐伯虎集笺注
(明)唐寅撰
64.元稹集
(唐)元稹著
冀勤点校
65.张籍集系年校注
(唐)张籍著
徐礼节、余恕诚校注
66.李长吉歌诗编年笺注
(唐)李贺著
吴企明笺注
67.李贺歌诗笺注
(唐)李贺撰
(宋)吴正子笺注、(宋)刘辰翁评点
刘朝飞点校
68.李商隐诗歌集解
(唐)李商隐著
刘学锴、余恕诚集解
69.李商隐文编年校注
(唐)李商隐著
刘学锴、余恕诚校注
(东晋)陶渊明著
袁行霈笺注
21.世说新语笺注
(南朝·宋)刘义庆著
徐震堮校笺
22.世说新语校笺
(南朝·宋)刘义庆著
(南朝·梁)刘孝标注
杨勇校笺
23.鲍照集校注
(南朝·宋)鲍照著
丁福林、丛玲玲校注
24.谢朓集校注
(南朝·齐)谢朓撰
曹融南校注
中华国学文库第十辑书目
中华国学文库第十辑书目
中华国学文库是一个包括多种经典文献的文库系列,其中每一辑都有不同的书目内容。
以下是中华国学文库第十辑的一些书目示例:
1.《庄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的作品集,包括了他
的思想和哲学观点,以及寓言故事和富有启发性的段落。
2.《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唐代以
前的诗歌作品,内容涉及爱情、自然、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
3.《荀子》:荀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况的作品集,包括了他
的政治哲学思想、人性论和道德观念等内容。
4.《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载了孔
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体现了儒家的道德和伦理观念。
5.《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一部分,详细记载
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各种政治事件和国家动态,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6.《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中华国学文库致力于收录和传承中国古代经典文献,每一辑都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一、经部1. 易类《周易正义》、《周易集解》、《周易本义》等2. 书类《尚书正义》、《尚书大传》、《尚书注疏》等3. 诗类《诗经正义》、《诗经集传》、《诗经注疏》等4. 礼类《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等5. 春秋类《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等6. 孝经类《孝经正义》、《孝经注疏》等7. 四书类《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等二、史部1. 正史类《史记》、《汉书》、《后汉书》等2. 编年类《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3. 纪事本末类《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等4. 别史类《逸周书》、《东观汉记》等5. 杂史类《国语》、《战国策》等6. 传记类《高士传》、《唐才子传》等7. 地理类《水经注》、《大唐西域记》等三、子部1. 儒家类《荀子》、《新书》、《盐铁论》等2. 道家类《老子》、《庄子》、《列子》等3. 法家类《韩非子》、《商君书》等4. 名家类《公孙龙子》、《尹文子》等5. 墨家类《墨子》等6. 纵横家类《鬼谷子》等7. 杂家类《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四、集部1. 楚辞类《楚辞》、《楚辞补注》等2. 别集类《陶渊明集》、《李白集》、《杜甫集》等3. 总集类《文选》、《唐宋八大家文钞》等4. 诗文评类《诗品》、《文心雕龙》等5. 词类《花间集》、《宋词三百首》等6. 曲类《元曲选》、《六十种曲》等五、丛部1. 丛书类《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2. 类书类《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3. 小说类《世说新语》、《聊斋志异》等4. 佛经类《大藏经》、《金刚经》等5. 道藏类六、艺术部1. 书画类《历代名画记》、《书谱》、《法书要录》等2. 篆刻类《印章集》、《印谱》等3. 音乐类《乐府杂录》、《琴操》等4. 舞蹈类《舞谱》、《舞蹈史》等5. 戏剧类《录鬼簿》、《南戏录》等七、科技部1. 天文类《甘石星经》、《授时历》等2. 地理类《地理志》、《舆地图》等3. 农学类《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4. 医学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5. 建筑类《营造法式》、《园冶》等6. 数学类7. 兵器类《武经总要》、《兵器谱》等八、生活部1. 食谱类《随园食单》、《饮膳正要》等2. 花卉类《群芳谱》、《花镜》等3. 茶艺类《茶经》、《茶谱》等4. 服饰类《中国古代服饰史》、《绣谱》等5. 旅行类《徐霞客游记》、《旅行指南》等九、宗教部1. 佛教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圆觉经》等2. 道教类《道德经》、《南华经》等3. 儒教类《孝经》、《大学衍义》等4. 基督教类《圣经》、《基督教要义》等5. 伊斯兰教类《古兰经》、《伊斯兰教义》等《中国古籍总目》不仅是一部文献检索的工具书,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宝典。
中医古籍经典书目
中医古籍经典书目
中医古籍经典书目是指保存了中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系列著作,这些著作包含了丰富的理论体系、疾病诊治经验和针灸、药物、方剂等治疗方法的应用,对中医发展和研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黄帝内经》是中医古籍中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
该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涵盖了中医学的整个理论体系。
其中《素问》主要阐述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等,而《灵枢》则着重于讨论经络、脏腑、经脉、针灸等,这些内容都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伤寒论》是中医古籍中的又一经典之作,该书是汉代张仲景根据《黄帝内经》和自身临床经验总结而成,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
该书分为伤寒篇和金匮篇,主要介绍了中医治疗感冒、发热、腹痛等疾病的方剂和针灸治疗方法。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医学著作,是中国古代最为全面系统的中药学著作,涵盖了中药的各方面内容。
该书按照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分类,详细介绍了各种中药的来源、性质、应用及配伍等,对于中药研究和应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灸大成》是明代王一清所著的中医学著作,是中医针灸学的代表作之一。
该书分为针灸学和针灸疗法两部分,详细介绍了针灸的理论知识、方法和应用,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推广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的中医药经典之作,该书是中医方
剂学的著名著作,主要介绍了中药方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对于中医方剂的研究和应用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总之,中医古籍经典书目的丰富和完备性,为中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和挖掘要更加深入和广泛,让中医的传统优势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中华古籍总目》五部分类表及类分
《中华古籍总目》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集中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五部分类表及类分更是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系统总结和分类,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历史和传统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来看《中华古籍总目》中的第一部分类表,即《经部》。
这部分类表主要收录了古代我国的经典著作,以及有关儒家、道家、名家等各种思想学说的著作。
在这部分类表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易经》、《尚书》、《论语》等儒家经典,还可以看到《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以及《韩非子》、《管子》等名家思想的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我国古代思想的精华所在,对于了解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来看《史部》这部分类表。
《史部》主要收录了我国古代的历史著作,包括了传世名著《史记》、《汉书》、《三国志》等。
通过阅读《史部》中的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演变、社会制度、人物传记等丰富内容,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结构、政治历史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部分类表是《子部》,这部分类表主要收录了我国古代各种学术著作,包括了儒家的经义、经学著作,道家的论著,医学著作,天文地理的著述等。
这些著作涵盖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方方面面,是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珍贵遗产。
第四部分类表是《集部》,这部分类表主要收录了我国古代的文学著作,包括了诗、词、曲、文、小说等各种文学作品。
在这部分类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多彩,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无一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代表着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最后一部分类表是《古逸部》,这部分类表主要收录了一些零散的、较为特殊的典籍,内容涉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方志、奇闻异史等。
这部分类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非凡性。
总结来看,《中华古籍总目》所收录的五部分类表及类分,不仅全面、深入地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宝藏。
《中华经典古籍库》第一期书目293
书名 家世旧闻(与西溪丛语合) 鸡肋编 侯鲭录 挥犀(与侯鲭录、续墨客挥犀 续墨客挥犀(与侯鲭录、墨客 封氏闻见记校注 墨庄漫录 过庭录(与墨庄漫录、可书合 可书(与墨庄漫录、封氏闻见 鐵圍山叢談 四朝聞見錄 容斋随笔 春明退朝录 东斋记事(与春明退朝录合) 涑水记闻 游宦纪闻 旧闻证误(与游宦纪闻合) 北梦琐言 唐语林校证 东坡志林 默记 燕翼诒谋录(与默记合) 东轩笔录 青箱杂记 鹤林玉露 泊宅编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云麓漫钞 师友谈记 曲洧旧闻(与师友谈记、西塘 西塘集耆旧续闻(与师友谈记 南部新书 双槐岁钞 菽园杂记 典故纪闻 玉堂丛语 三垣笔记 广志绎 今言 戒庵老人漫笔 归潜志 治世余闻 继世纪闻(与治世余闻、松窗 松窗梦语(与治世余闻、继世 在园杂志 蕉廊脞录 分甘馀话 啸亭杂录
字数(千) 140 189 272 699 234 0 260 227 306 880 486 93 273 52 107 205 156 560 885 527 779 819 426 517 148 305 1023 523 1570 486 681 349 684 2034 431 188 123 (与渑水燕谈录合) 134 140 89 140 (与隋唐嘉话合) 112 (与明皇杂录合) 119 108 132
丛书名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中华经典藏书(套装共51册)
中华经典藏书(套装共51册)1.【论语】中国人的圣经2.【孟子】记录“亚圣”孟子思想的经典著作3.【大学·中庸】大学: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中庸: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4.【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5.【尚书】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6.【礼记·孝经】礼记:儒家关于礼的主要著作孝经:古代以“孝”治国的理论基础7.【周易】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历代尊为群经之首8.【老子】中国哲学之父的思想巨著9.【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著作10.【晏子春秋】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晏婴言行的著作11.【曾子·子思子】记录曾子和子思言行的著作12.【孔丛子】记录孔子家族言行的著作13.【庄子】最有文彩的哲学著作14.【管子】记述管子言行的重要著作15.【荀子】先秦儒家学说集大成之作16.【列子】道家思想的奇伟之作17.【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之作18.【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述,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膑兵法:军事家孙膑的传世名著19.【六韬·鬼谷子】六韬:古代武试必读之书鬼谷子:纵横家始祖,兵家法宝20.【商君书】记录变法家商鞅言行的重要著作21.【吕氏春秋】古代杂家学说之代表作22.【淮南子】承上启下的道家思想代表作23.【孔子家语】孔子研究第一书24.【颜氏家训】古今家训的鼻祖25.【金刚经·心经·坛经】金刚经: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心经:般若部的核心经典坛经:中国禅宗最重要的经典26.【地藏经·药师经】地藏经: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佛经药师经:净土宗的重要经典27.【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28.【搜神记】我国最早的志怪小说集29.【人物志】我国古代辨析品评人才的专著30.【世说新语】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31.【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32.【左传】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33.【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史34.【战国策】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文献辑录35.【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纪传体史学、传记文学之先河36.【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37.【后汉书】记录东汉历史的正传38.【三国志】忠实反映三国历史的史学名著39.【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40.【水经注】我国六世纪前最系统全面的综合性地理著作41.【徐霞客游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游记42.【山海经】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博物书、神话小说故事43.【贞观政要】古代帝王统治术之专著,后世治国者之圭臬44.【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古代广为流行的启蒙读物,合称“三百千弟”45.【楚辞】我国最早的辞赋总集46.【古文观止】(全二册)学习中国古代散文的最好选本47.【唐诗三百首】清代以来流传最为广泛的唐诗选集48.【宋词三百首】迄今为止最好的宋词选集49.【元曲三百首】诵读元曲的最佳读本之一50.【千家诗】古代广为流行的启蒙诗歌读物。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 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形成了丰富的古籍遗产。
善本是指保存较为完整、质量较高的古籍原装本,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对于研究历史、文化、文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籍善本的书目,包括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文学名著等。
2.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道德经:为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是道家学派的核心经典之一。
道德经以其简约而深邃的语言风格,阐述了道家的思想理论。
•春秋左传:为战国时期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斗争和战争情况,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韩非子:为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重要文献,主张通过法制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对后世的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史记:为西汉时期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百科全书式的史书,分为本纪和列传两大部分,对中国的历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记载。
•汉书:为西汉时期历史学家班固所著,以刘邦为起点,到王莽为终点,通过纪传体的形式,详细记载了西汉历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
•荀子: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性著作,通过论述政治、伦理、教育等问题,提出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
4.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资治通鉴:为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光所著,是一部统编中国历史的大型纪实著作,以年代为序,详细记述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庄子:为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所著,以寓言和讽喻的方式,表达了道家关于自由、无为等哲学思想。
•诗经: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战国时期以前的诗歌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5. 唐宋元明清时期(618年-1912年)•唐诗三百首:为唐代文学家杜甫所选的唐诗经典作品,被公认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之作,对于后世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书五经:为儒家经典之一,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
中国古籍书目大全(国学经典)
中国古籍书⽬⼤全(国学经典)经部⼗三经001周易、 002尚书、003诗经、 003周礼、 004礼记、005左传、 006公⽺传、007⾕梁传、008论语、 009孝经、 010尔雅、011孟⼦、 012中庸、 013仪礼其他001四书章句集注、 002春秋繁露、 003新本郑⽒周易、004⼤戴礼记005韩诗外传、 005易纬是类谋、 007易纬坤灵图、008易纬乾元序制记009陆⽒易解、010东坡易传、 011周易正义、 012易传、013周易参同契014尚书正义、015韩诗外传、 016⽑诗正义、 017泰泉乡礼、018深⾐考误、 019深⾐考020仪礼注疏、021礼记正义、023周礼注疏、027孝经注疏、 024春秋左传正义、026春秋⾕梁传注疏、 028春秋公⽺传注疏、025⼤学、 026⼤学集注、 027⼤学问、028孟⼦集注、029孟⼦注疏、030孟⼦字义疏证031中庸集注、 032论语集注、033论语注疏、 034尔雅注疏、035轻松学诗经史部⼆⼗五史001史记、002宋书、 003梁书、004魏书、 005陈书、006南史、007北史、008南齐书、 009北齐书、 010周书、011汉书、 012后汉书、013三国志、 014晋书、 015隋书、016旧唐书、 017新唐书、 018旧五代史、 019新五代史、020宋史、021辽史、 022⾦史、 023元史、 024明史、 025清史稿其他001资治通鉴、 002续资治通鉴、 003唐才⼦传、 004贞观政要、 005逸周书、006古列⼥传、 007徐霞客游记、 008⼤唐西域记、 009荆楚岁时记、010战国策、 011前汉纪、 012后汉纪、 013华阳国志、014东观汉记015通典、 016唐会要、 017唐律疏议、018吴越春秋、019洛阳伽蓝记、020越绝书、 021前汉纪、 022江表志、 023江南野史、 024五国故事、025邺中记、 026三楚新录、 027江南馀载、028吴越备史、029九州春秋、030越史略、 031东观奏记、032北狩见闻录、033⽵书纪年、 034五代史阙⽂、035官箴、 036平宋录、 037⼤⾦吊伐录、038松漠纪闻、 039翰林志、 040⾼⼠传、 041李相国论事集、 042⾚松⼭志、043真腊风⼟记、044荆楚岁时记、 045北戸录、046岳阳风⼟记、 047溪蛮丛笑、048吴中⽔利书、 049岁华纪丽谱、050吴地记、051平江记事、 052南岳⼩录、053岭表录异、 054东京梦华录、 055风⼟记、056益部⽅物略记、057游城南记、 058淳熙三⼭志、 059桂林风⼟记、060朝鲜赋、061南宋都城纪胜、 062桂海虞衡志、 063洛阳名园记、 064南⽅草⽊状、065佛国记、 066捕蝗考、 067宋朝事实、 068⼤清律例、069三国杂事、070史通⼦部兵书类武经七书001孙⼦兵法、 002吴⼦兵法、003尉缭⼦、 004司马法、005六韬、 006三略、007唐李问对、其他兵书001孙膑兵法、 002百战奇略、003握奇经、 004练兵实纪、005将苑、006何博⼠备论、 007三⼗六计、008守城录、009孙⼦略解、 010乾坤⼤略、011墨⼦城守各篇简注、 012兵制、013阴符经、014太⽩阴经、 015历代兵制、016素书、017备论其他⼦部001⽼⼦道德经、 002庄⼦、 003荀⼦、 004墨⼦、 005列⼦、006申鉴、007说苑、008新语、009论衡、010茶经、 011棋经、012中论、 013邓⼦、014盖庐、015⼈物志、 016潜夫论、 017初学记、018洛阳牡丹记、 019王守仁全集、020四⼗⼆章经、 021论衡校释、022梦溪笔谈、 023太平⼴记、 024孔⼦家语、025韩⾮⼦、026⿁⾕⼦、 027 归⽥录、 028唐新语、 029公孙龙⼦、030搜神记、031搜神后记、 032周易参同契、 033⼭海经校注、034艺⽂类聚、035穆天⼦传、036唐摭⾔、 037颜⽒家训、038古画品录、 039盐铁论、040宋⾼僧传、 041⼴弘明集、042钝吟杂录、043弘明集、044宣室志、045世说新语、 046⾦匮要略注、047九章算术、 048吕⽒春秋、049黄帝内经灵枢经、 050黄帝内经素问、051备急千⾦要⽅、 052伤寒论注、053难经本义、 054神农本草经、 055孔丛⼦、056抱朴⼦内篇、057法⾔义疏、 058风俗通义、 059鹖冠⼦、 060齐民要术、061潜夫论、 062范⼦计然、 063西京杂记、 064晏⼦春秋、065周髀算经、066朱⼦语类、 067⼭房随笔、 068林泉⾼致集、069吴⼦兵法辑佚、 070银雀⼭尉缭⼦、071司马法逸⽂、072群书治要三略、073孙⼦略解、 074⽔战兵法辑佚、075群书治要六韬、076敦煌写卷六韬、077怀王墓⽵简六韬、078六韬逸⽂、079汉墓⽵简六韬、 080⽼⼦集注、081范蠡兵法辑佚、 082太公兵法、083太公⾦匮、 084太公阴谋、085端溪砚谱、 086歙州砚谱、 087扬州芍药谱、088橘录、089糖霜谱、 090刘⽒菊谱、 092洗冤录集、 093荔枝谱、094⾼僧传、095续⾼僧传、 096随隐漫录、 097画继、 098⽅⾔校笺集部楚辞001楚辞、 002楚辞补注、总集类001全上古三代⽂、 002全秦⽂、 003全汉⽂、 004全后汉⽂、005全三国⽂、006全后周⽂、007全北齐⽂、 008全陈⽂、 009全梁⽂、 010全齐⽂、011全隋⽂、 012全唐⽂、 013先唐⽂、 014唐⽂拾遗、 015唐⽂续拾、016全宋⽂、 017全晋⽂、018全后魏⽂、019全唐诗、 020全宋词、021千家诗、022⽂⼼雕龙、023⽂选、024乐府诗集、025全元曲、026全宋诗、 027历代诗词赋其它集类001优古堂诗话、 002诚斋诗话、 003庚溪诗话、 004草堂诗话、 005藏海诗话、006六⼀诗话、 007后⼭诗话、 008彦周诗话、 009⼆⽼堂诗话、010怀麓堂诗话、011沧浪诗话、 012诗品、 013诗⼈⽟屑、 014中⼭诗话、015观林诗话、016李太⽩全集、 017王右丞集笺注、 018欧阳修集、 019国语辑注类001⽼⼦校释、002庄⼦集解、 003孟⼦全译、004管⼦轻重篇新诠、005列⼦集释、006孙⼦兵法论正、 007商君书、 008史记三家注、009⼋家后汉书辑注、010汉官六种、 011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012裴注三国志、 013九家旧晋书辑本、014众家编年体晋史、015论衡校释、016新语校注、017世说新语笺疏、018太平经合校、019三字经、 020百家姓、 021千字⽂、 022菜根谭、 023传习录、 024⾦⼈铭、025增⼴贤⽂、 026幼学琼林、 027龙⽂鞭影、028⽂⼼雕龙、029⽂⼼雕龙注考异、 030⽂⼼雕龙义证、 031古⽂观⽌、 032敦煌变⽂集新书、034明夷待访录、035曾国藩⽂集、036曾国藩家书历史⼯具类中国历代量制演变简表、中国历代纪年表、中国历代帝王年表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中国历代年号索引表、中国历代疆域图古今地名对照历表(隋之前)、中国历代度制演变简表历代⼈⼝的官⽅统计数、⼆⼗四节⽓表、三国地图、民国地图、万年历。
《中华经典古籍库》一期书目明细
序号
书名 经部
丛书名Βιβλιοθήκη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021 022 023
周易述 易漢學 易例 周易集解纂疏 尚書今古文注疏 今文尚書考証 韓詩外傳集釋 毛詩傳箋通釋 詩經原始 詩三家義集疏 周禮正義 禮記訓纂 禮記集解 禮書通故 大戴禮記解詁 春秋左傳詁 春秋穀梁經傳補注 國朝漢學師承記 國朝經師經義目録 國朝宋學淵源記 經學歷史 毛詩古音考 馬氏文通校注 史部
2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編年 編年 編年 編年 編年 編年 編年 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 編年 編年 編年 紀事本末 紀事本末 紀事本末 紀事本末 紀事本末 紀事本末 紀事本末 / 唐宋史料筆記叢刊
4
新編諸子集成 十三經清人注疏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理學叢書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道教典籍選刊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新編諸子集成
子部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論語集釋 論語正義 孟子正義 四書章句集注 荀子集解 新語校注 新書校注 春秋繁露義證 鹽鐵論校注 法言義疏 太玄集注 白虎通疏證 潛夫論箋校正 説苑校證 顔氏家訓集解 劉子校釋 北溪字義 墨子閒詁 墨子校注 墨辯發微 墨子城守各篇簡注 老子道德經注校釋 老子校釋 帛書老子校注 莊子集釋 莊子集解 莊子集解内篇補正 列子集釋 抱朴子内篇校釋 文子疏義 雲笈七籤 管子校注 管子輕重篇新詮 商君書錐指 韓非子集解
中华经典藏书书目
中华经典藏书书目:传统文化中的宝库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藏书,这些著作以其独特的思想和价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中华经典藏书书目为标,探讨其中几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并深入分析其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论语》作为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内容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传承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精髓。
《论语》中的“有教无类”一词,强调教育应当全民普及,不分贵贱、贫富。
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中,教育公平不足、资源分配不均等问仍然存在。
我们应当从《论语》中汲取,推动教育的公平与优质发展,努力为每个人供平等的机会与资源。
《资治通鉴》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收录了从周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及其评述。
《资治通鉴》在叙述历史时强调了客观公正的观点,包容了不同的声音和立场。
这为我们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教会我们学会正确看待历史,理解历史背后的复杂性。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用包容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现实中的问,不偏不倚地寻求解决之道。
《红楼梦》被誉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虚实结合、魔幻现实的叙述方式,展示了世俗尘世中的人情冷暖。
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代表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与现实中的种种困扰。
《红楼梦》中通过诗词曲赋和各种细节描写,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华。
而在这些艺术描写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生活价值的思考和对道德的探索。
《红楼梦》告诉我们,人生中存在着许多疑问和矛盾,我们需要学会面对和解决这些问,同时也要珍惜当下的美好与幸福。
这些中华经典藏书书目中蕴含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者们通过研究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可以获得灵感和启示,还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的深层内涵。
在当下,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经典著作面临的新挑战。
如何将传统经典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让古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
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阅、虚拟实境等,让经典著作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激发起大众对经典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情。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中国古籍总目》分为经史子集丛五部,共二十六册,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著录古籍近二十万种。
《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及其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意义复旦大学图书馆吴格甲、《中国古籍总目》编纂介绍一、《总目》编纂宗旨(1)《中国古籍总目》(简称《总目》)是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综合目录,旨在全面反映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如日本、美国等)现存汉文古籍的主要品种、版本及其收藏单位;(2)《总目》著录以古籍品种立目,同时反映入录各书的主要版本; (3)《总目》兼具联合目录功能,各版本后附注相关收藏图书馆的简称。
二、《总目》调查范围(1)大陆地区古籍收藏品种,据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四馆藏书编为基础书目,并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复旦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及其他图书馆藏书纪录作增补; (2)大陆以外古籍收藏品种,利用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韩国、日本、北美、西欧各国图书馆部分古籍书本目录,补充了稀见品种、版本及收藏信息;(3)国内已出版的(善本、丛书、方志、家谱、朱卷等)古籍馆藏书目及联合书目。
三、《总目》著录对象1)民国元年以前抄写、刻印、活字印刷、影印的历代古籍; ((2)民国元年以前成书而抄写、刻印稍后,与上述图书属性相同的古籍; (3)所录均属经抄写、刻印、活字印刷、影印成书者(专书、报刊中的单篇文字不予著录);(4)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合刻(如满汉合璧)的古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不予著录); (5)以汉文注释外文的图书(如《华夷译语》等);1(6)整体著录佛藏、道藏子目,子目未单刻者分别立目,已有单刻者增加著录藏经版本; (7)甲骨、铭文、碑刻、竹简、木牍、帛书等具文物性质的文献原件,敦煌遗书、金石拓本、舆图、字画、鱼鳞册、宝钞、契约、诰命、文告等(含已装裱成册或成卷者),除已经编纂、抄写、刻印、影印成书者,不予著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一、二期书目,收书共计431种,约2.2亿字)“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部。
数据库以传统四部分类法为纲,以下简介以中华书局整理本古籍的出版系列为目。
二十五史系列“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十五史”。
通鉴编年系列通鉴源于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取宋神宗“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之意,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述历史。
后世多效仿司马光,或续资治通鉴,或撰当代通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系列包括《资治通鉴》在内的五部通鉴体书籍及后世编年体史书,参照各家底本及所引著述、笔记、墓志等材料加以点校考证,内容翔实可信,使用方便,是目前通鉴类书籍较为完善的版本。
纪事本末系列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把大量史料加以剪裁整理,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裁。
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史书新体裁,从而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纪事本末体”,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其后有明朝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朝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等。
本系列多书互校,择善而从,较为完善。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国古代的地志,除了地区性的方志以外,还有一种记述全国性疆域的地理志,称为总志。
总志记载全国的疆域政区的建制沿革,以及山岳形胜、河流沟渠、风俗物产、往古遗迹、人物故实等等。
本丛书收录唐宋以后各朝的相关官修或私人著述加以整理出版。
丛书以可靠版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参照多种版本与历代正史、地理志、区域性方志,细致校勘,是一次全面的整理,成果极为完善。
新编诸子集成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
秦汉以后,也产生了不少子书,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
20世纪50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
这套丛书汇集了清代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但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因此中华书局决定编辑出版一套新编诸子集成。
“新编诸子集成”收录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
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以选录。
新编诸子集成续编“新编诸子集成”丛书原拟分两辑出版,第一辑拟目三十多种,后经过调整,确定为四十种。
第二辑原来只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规划,受各种因素限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有的项目已经列入第一辑出版,因此我们后来不再使用第一辑的提法,而是统名之为《新编诸子集成》。
随着“新编诸子集成”这个持续了二十多年的丛书划上圆满的句号,作为其延续的“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它的立意、定位与宗旨同《新编诸子集成》一脉相承,吸收和反映了近几十年来国学研究与古籍整理领域的新成果,为学术界和普通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子书品种和哲学史、思想史数据。
十三经清人注疏自汉至清,经学在各门学术中占有统治地位。
经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而清代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个阶段。
清代经学家在经书文字的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证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对我们利用经书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清代的经学著作,数量极多,体裁各异,研究的方面也不同。
其中用疏体写作的书,一般是吸收、总结了前人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又是现在文史哲研究者较普遍地需要参考的书,因此我们在“十三经清人注疏”这个名称下,选择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陆续整理出版。
所选的并非全是疏体,这是因为有的书未曾有人作疏,或虽然有人作疏,但不够完善,因此选用其它注本来代替或补充。
如:《礼书通故》既非疏体又非注体,但它与《礼记训纂》等配合,可起疏的作用,故也入选。
《大戴礼记》不在“十三经”之内,但它与《礼记》(《小戴礼记》)是同类型的书,因此也收进去。
对收入的书,均按统一的体例加以点校。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1998年我局曾将“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整体推出,近几年又推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笔记形式活泼,内容广泛,并且大都是亲见亲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多年来颇受读者欢迎。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学术笔记丛刊本丛书主要收录宋、清文人的读书笔记。
笔记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谈艺说文,考证经史,涉及天文、地理、历史、训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对于今人的学术研究有提供史料、开拓视角的学术价值;对古籍的整理工作也大有裨益;亦可闲时翻读增广见闻。
本丛书对各本进行点校整理,加以注释和附录,是较为完善的整理本。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是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一套大型丛书,汇集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约请专家对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文学家的著作整理、标点、校勘、注释,以便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完善的本子。
此套丛书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种类齐全,各家名著,具有权威性。
理学丛书理学继承古代儒学,融会佛老,探讨了宇宙本原、认识真理的方法途径、世界的规律性和人类本性等哲学问题,就理论思维的精密程度而论,确有度越前代之处。
在我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作为民族哲学遗产的一部分,我们没有理由无视它的存在。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理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为配合研究需要,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制订的1982至1990年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中列入了理学丛书,并开列了选目。
这套丛书已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
理学著作极为繁富,有大量经注、语录、讲义和文集。
私人撰述之外,又有官修的读物如《性理大全》《性理精义》。
也有较通俗的以至训蒙的作品,使理学得以向下层传播。
本丛书只收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著作。
凡收入的书,一般只做点校,个别重要而难懂的可加注释,或选择较有参考价值的旧注本进行点校。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约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但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玄学结合起来,才有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众多的宗派,在社会、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特别是哲学思想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选有重要的佛教史籍,也有中国佛教几个主要宗派(如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的代表性著作,还有与中国佛学渊源关系较深的佛教译籍。
所有书都选择较好的版本为底本,经过校勘和标点,整理出便于研读的本子。
对于其中的佛教哲学著作,还在此基础上,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写了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注释。
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中国古代学者对文学的认识、思考、研究和总结,是以多种形式书写、流传并发生影响的,有的是理论性的专着,有的是随笔式的评论,有的是作品前后的序跋,有的是作品之中的评点。
这些典籍数量丰富,种类众多,涉及各个时期的不同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以及不同的作家作品和文体文类。
对这些典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在近百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着力的重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选择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比较重要的典籍,采用所能得到的善本,进行深入的整理。
各类典籍情况差异较大,整理的方式也因书而异,不求一律,或校勘,或标点,或注释,或辑佚,详见各书的前言与凡例。
丛刊系统地为学术界提供了一套承载着中国古代学者文学研究成果的、内容更为准确、使用更为方便的基础资料。
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无数的著作,其中有些甫一面世,即引起激烈争鸣;有些经过历史的检验,成为对整个中国思想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真正的经典,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能让人们从中汲取到灵感和智慧,并以此反观自己的现实境遇,获得一种超然的视角,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可能。
通过阅读思想经典,读者能与历史上的思想巨人对话,获得超越眼前现实困扰的精神武器。
本套丛书收集了中国重要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书籍,资料集中完备,多年来为古代哲学、思想史、历史研究者提供方便。
古体小说丛刊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非常宽泛,内涵很广,类别很多,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
古代小说的界限和分类,在目录学上是一个有待研究讨论的问题。
古人所谓的小说家言,如《四库全书》所列小说家杂事之属的作品,今人多视为偏重史料性的笔记,已择要编入“历代史料笔记丛刊”,陆续出版。
而偏重文学性的作品,编为“古体小说丛刊”,以供文史研究者参考。
所谓古体小说,相当于古代的文言小说。
为了便于对举,参照古代诗体的发展,把文言小说称为古体,把“五四”之前的白话小说称为近体,这是一种粗略概括的分法。
本丛刊选收历代比较重要或比较罕见的作品,采用所能得到的善本,加以标点校勘,如有新校新注的版本也优先录用。
个别已经散佚的书,择要作新的辑本。
古体小说的情况各不相同,整理的方法也因书而异,不求一律,详见各书的前言。
中国历史文集丛刊本丛刊收录各个历史时期学者文人的各类文章,包括诏令、奏议,以此向读者展示作者的政治思想、学术研究及治学方法。
许多学者的学术成就在各书中得到充分展现,不少精辟论断至今为研究者所采用。
本丛书还保留了许多正史记载中缺失的原始资料,是研究历史的珍贵第一手资料。
文献部分涉及经史子集各部,汇集大量前人校勘结果,极具参考价值。
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本丛刊辑录了各朝官私史书,包括编年体、语录体、纪传体等不同体裁,并采野史、杂史、地志、笔记等资料,搜罗广泛,并加以点校注释考订,以资读者参考利用。
多部书籍是首次校订出版,价值巨大,是学界珍贵的研究资料。
易学典籍选刊本丛刊收集历朝历代对于易学的研究著作,开拓易学研究视野,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版本以可靠底本为主,多个版本进行互相参校,引文均用引号标出,眉目清楚,较为完善。
诗文总集收录先秦至明清的诗文全集,体裁涉及诗、词、曲、变文等,是中国古典诗文总集中收录篇幅最多最完整的一套书,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和文学史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学案学案是古人的一种著述体裁,它以提纲挈领的方式,专门记述某一学派或某一时代的思想宗旨与学术源流。
比较成规模、经常被人们称述的几部书,根据其记述内容的时代先后,主要有《两汉三国学案》《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和《清儒学案》。
若论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当属清初黄宗羲编著的《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而《明儒学案》更是中国最早的学术史专著。
中华书局自上世纪80年代初即着手整理上述四部学案,于1985~1986年先后整理出版了前三部学案,在学界和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部头最大的《清儒学案》,1988年也已完成初点,但其出版过程却一波三折,直到20年后的今天才得以面世,实在可发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