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循环结合湿地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循环结合湿地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摘要:城市公园规划最重要环节之一,在于实现水的自然循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采取必

要的措施,对周边地区的排水及引水系统进行调整,确保公园水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本

文对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公园建设背景、基本概况、人工湿地结构组成

等方面分析研究,提出建设人工湿地公园对科学利用水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打造特色园

林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循环、湿地、公园

一、项目概况

暨阳湖生态园位于张家港市区南部,总用地面积441.45hm2,水域面积79.1hm2,其中湖

面面积68.7hm2。该公园是张家港市根据沿江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大量取土的实际情况,因地

制宜,开创性地提出在确保高速公路用地的同时,利用取土后的坑塘建设人工湖。湿地主要

位于湖面的西部,主要考虑暨阳湖水系水体的净化需求。生态园利用园区内水循环系统和湿

地的自我净化功能,分步降解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利用人工过滤、生物降解等手段相结合的

手法,提高水体水体的自我净化功能,同时截污纳管,减少周边地区的污染物排入,从而实

现区内水环境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水循环系统结合湿地设计理念

暨阳湖公园充分利用现状湖面及河道,以暨阳湖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科学确定湖水面

标高,合理规划水的循环系统。园区内湖水成自循环系统,以暨阳湖为中心,水流向东、西、

北三个方向流动,形成三条相对独立的水循环系统。分别为湿地保护区水循环系统、景观游

览区水循环系统、北庄别墅区水循环系统。其中,湿地保护区系统水循环系统水系经三角洲

运河,至湿地展示区,再经湿地保护区过滤,最后流回暨阳湖,是园区内最重要的水循环系

统,也是典型的湿地系统。

生态湿地位于三角洲社区以南,三角洲社区以及周边的地区可以直接将雨水排入湿地,

生态湿地同时服务于游客和社区居民,使人们可以观赏和了解到湿地净化水质的生态过程,

湿地物种以及野生生物的多样性。生态湿地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作为自然的水渗透和水质净

化系统。包括湿地展示区-湿地景观湖与探索中心和湿地保护区。

(1)、湿地展示区-湿地景观湖与探索中心

该区位于湿地公园最西侧,面积14.8hm2。利用探索中心的资源优势,开展科普教育活

动。通过各类生物观察平台等多种群众参与的方式,让游客了解湿地的基本知识。同时,利

用现场体验、模型演示等多种展示手段,展示湿地公园内水循环与水净化的过程,使游客通

过科普教育了解湿地的功能性。本区既是一处集游览、教育、科普为一体的重要景区,也可

成为青少年科普基地。

(2)、湿地保护区

本区包括湿地20hm2,外围防护带40hm2,共分为六个小区及外围防护林带。在充分利

用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梳理水系,修整岸线,使之形成凹岸、曲流、河心岛、浅滩与沙

洲交替错落的湿地景观意向。并对区内植物进行梳理,分区种植特色湿地植物。区内限制游

客数量,为湿地植物的生长与湿地生态环境的繁衍提供保障。

ⅰ沼生湿地林

在蜿蜒曲折的山石溪流之间,种植如柳树、水杉、湿地松、水松等耐水湿树种,形成湿

地密林景观。湿地树种或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或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形成水中有

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奇景。

ⅱ湿地柏小岛

水系在此或宽或窄、时放时收,局部形成若干小岛。在岛上种植湿生林,林下种植湿生

花卉,形成林下流水潺潺,岛上花开满满的景观意向。

ⅲ矮木/灌木湿地

水系由窄变宽,局部形成池、塘等小水面。驳岸均为自然驳岸,岸边种植低矮灌木。植

物类型以灌木、草本为主,水边设置游步道,供游客近距离接触自然生态的湿地景观。

ⅳ低地湿地

该区由若干个浅水池组成,地势低洼,局部地区呈半干半湿状态,成为湿地草塘。在各

个浅水池之间,筑有多层土坝,起到过滤杂质、净化水质的作用。

ⅴ莲花湖

水边在此豁然开朗,形成较开敞的水面空间,在湖岸边设置多处水下观景平台,平台之

间设置栈道。水面种植睡莲、荷花等挺水、浮水植物。

ⅵ暨阳湖三角洲沼泽

该区是湿地保护区与暨阳湖的过渡区,利用沼泽环境内的湿地植物降解、过滤污染物,

并隔离湿地保护区,使其免受外界干扰。

湿

湿

\灌

湿

湿

湿地景观湖

与探索中心

暨阳湖

三角洲运河

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收集雨水

补充水源

三、水生植物的应用

水生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最明显的生物特征,也是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

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吸收利用、吸附和富集作用,氧的传输作用,为微生物提供栖息

地,维持系统的稳定,有机物的积累作用,另外还具有美观可欣赏性、可以通过收割回收以

达到一定经济效益、可作为介质所受污染程度的指示物、有助于酶在湿地系统的扩展等作用。

但湿地中有些水生植物生长不良,影响净化污水的效果,另外,水生植物的越冬也是个

问题。因此,对于人工湿地而言,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显得尤为重要。在河流岸边的浅水带,

应种植有观赏价值的喜水植物,靠其直接吸收和根区净化能力进一步改善水质。可以选择水

生美人蕉、黄菖蒲、萱草、水葱、香蒲、千屈菜等。除在河岸或近水岸种植水生植物外,在

较大的水面上可布置漂浮载体,又称“生物浮岛”或“生物浮床”,以水培法在载体内种植

美人蕉、旱伞草、水雍菜及水芹菜等,减少进入水体的光通量,抑制浮游藻类的产生,增加

水的透明度;同时,又兼美化景观作用。水中可放养些滤食性、草食性的鱼类,以及螺蛳、

蚌等底栖动物可以大大提高净化水质的作用。另外,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与其根系的发达程

度和茎叶生长状况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根系越发达,湿地系统的去污效果越好,如芦苇、

席草、灯芯草等。结合水生植物防止水底的沉积物再悬浮,抑制藻类大量生长,可起到污染

防治、改善和保护水质的作用。不同类型的水生生物连接了食物网的各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