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八
古代名画中国古代名画欣赏
•中国古代名画欣赏•《高逸图》(部分)孙位唐代此图为《竹林七贤图》残卷。
图中所剩四贤,四贤的面容、体态、表情各不相同,并以侍童、器皿作补充,丰富其个性特征。
人物着重眼神刻画,得顾恺之“传神阿堵”之妙。
画中山石用细紧柔劲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渲染墨色,完密地皴擦出山石的质感。
画树木是用有变化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用笔按结构皴擦。
几株树各有不同的画法。
兼有张僧繇“骨法奇伟”的特点。
画风在六朝的基础上更趋工致精巧,开启了五代画法的先路,是书画中的瑰宝。
pHYif《江行初雪图》(部分)赵斡五代南唐此图为赵斡仅有的传世作品。
表现朔风凛冽、雪花飘飘的冬曰江岸,渔夫们冒着严寒张网捕鱼的情景,全卷布置以芦苇、寒树、坡岸、板桥,渔民活动其间,或撑舟,或撒网,或于芦棚中避寒,或在船上炊食,江岸有骑驴之行旅,寒冷畏缩之状极为生动感人。
画中树石笔法劲健,水纹用笔尖利,天空以粉弹出飞舞的雪花,技巧十分娴熟。
是一幅流传有绪的中国绘画珍品。
2&lC《洛神赋图》(部分)顾恺之东晋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3{w《潇湘图》(部分)董源五代南唐全卷以横幅形式图写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象,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绘成,开卷处有二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渔夫十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空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游春图》展子虔北周末隋初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
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笔法细劲流利。
中国古代山水画
传承
打开《溪山行旅图》,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 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就成了 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
这枚“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显的宋代特点。 可见,这幅名画曾经被收藏于北宋的皇宫。随着金兵南下, 北宋灭亡,皇宫里的大量珍宝绘画开始流散于民间,其中也 包括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继续看画,就会发现第二枚御用方印,这枚 “御书之宝”的 印鉴,是乾隆皇帝专门用于收藏的印鉴。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王希 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 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 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 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 年画家。
《江
雪》
唐代诗人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溪山行旅图》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被誉为“宋画第一”。 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 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 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 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 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 人如身临其境 。他所画 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 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 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 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 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 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 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 浑厚,势壮雄强”的特 色,被誉为“得山之 骨”,“与山传神”。 (北宋)
作品赏析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 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 向往。 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 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 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 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 熟之处。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001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
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
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
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
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002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古代山水画
《游春图》 (隋 游春图》
展子虔) 展子虔)
中国最早的卷轴画, 中国最早的卷轴画,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
中国山水画的观察和表现特点:
1.三远法. 三远法. 虚实相生. 2.虚实相生.
山有三远, 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_(宋 郭熙<<林泉高致集 _(宋)郭熙<<林泉高致集 >> <<
山画
画法风格分 按画法风格分
青绿山水、 金碧山水、 水墨山水、 浅绛山水、 没骨山水等
工笔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
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 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
《五牛图》 五牛图》 唐 韩滉 工笔花鸟画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韩熙载夜宴图》 中
顾闳
山水画
马 远 南 宋 《 踏 歌 图 》
《 溪 山 行 旅 图 》 ( 北 宋 范 宽 )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 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 期, 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 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 科。
古
代
山
水
画
中国绘画
1。按画科分 人物画(传神写照。形神兼备) 人物画(传神写照。形神兼备) 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花鸟画(似与不似。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花鸟画(似与不似。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按技法分 工笔画(工整、细腻) 工笔画(工整、细腻) 写意画(豪放、洒脱) 写意画(豪放、洒脱) 兼工带写
《人物御龙图》(战国帛画) 人物御龙图》 战国帛画)
古代山水画
溪山行旅图
▪ 北宋 范宽 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 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 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 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 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 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面而来的悬崖 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就是高 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 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 此渺小。 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 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 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 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 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 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
雪景寒林图
▪ 北宋 范宽 纵193.5cm 横 160.3cm 现藏天津市博物馆
▪ 本图以三拼绢大立幅图写北 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画上 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 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 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 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 望。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 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 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 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 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 沉着典雅。此图是否为范宽 真笔,鉴赏家尚有争议,但 公认为北宋范氏流派中之杰 作。
▪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 它不仅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也体现了中 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从 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青绿山水
▪ 用矿物质石青、石 绿作为主色的山水 画。有大青绿、小 青绿之分。前者多 钩廓,少皴笔,着 色浓重,装饰性强; 后者是在水墨淡彩 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千里江山图 ▪ 宋 王希孟 绢本 青绿设色 纵51.5cm 横1191.5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中国古代经典山水画100幅
中国古代经典⼭⽔画100幅(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唐)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五代)董源.潇湘图(局部)(五代)巨然.秋⼭问道图(五代)巨然.万壑松风图(五代)巨然.寒鸦图(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北宋)燕⽂贵.溪⼭楼观图(北宋)范宽.溪⼭⾏旅图(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北宋)许道宁.关⼭密雪图(北宋)许道宁.渔⽗图(北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长卷(北宋)郭忠恕.雪霁江⾏图(北宋)王铣.渔村⼩雪图(局部)(北宋)王铣.烟江叠嶂图(局部)(北宋)王希孟.千⾥江⼭图(北宋)江参.庐⼭图(北宋)⽶友仁.远岫晴云图(北宋)梁楷.雪景⼭⽔图(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宋)萧照.⼭腰楼观图(南宋)马远.踏歌图(南宋)马远.对⽉图(南宋)夏圭.西湖柳艇图(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南宋)马和之.⿅鸣之什图(南宋)赵伯驹.春⼭图(⾦代)武元直.⾚壁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居图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元代)黄公望.天池⽯壁图(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元代)王蒙.夏⽇⼭居图(元代)王蒙.长江万⾥图(局部)吴镇.洞庭渔隐图吴镇.秋江渔隐图王履.华⼭图王绂.北京⼋景图.琼岛春云王绂.湖⼭书屋图戴进.灵⾕春云图戴进.溪堂诗思图2杜琼.友松图夏芷.灵阳⼗景图(之⼀)沈周.庐⼭⾼沈周.云际停⾈图周⾂.春⼭游骑图吴伟.江⼭渔乐图王绂.北京⼋景图.琼岛春云。
中国山水名画欣赏及简介
中国山水名画欣赏及简介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题。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壁画和丝绸绘画,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山水画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下面是几幅中国山水名画的简介及欣赏:1. 《清明上河图》- 宋代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绘制于北宋时期。
这幅画描绘了北宋时期的都市生活场景,展示了繁忙的市井、人物、建筑和自然景观。
画面中有近千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生活的细节。
这幅画以其细腻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细节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2. 《千里江山图》- 宋代王希孟绘《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绘制于北宋时期。
这幅画展示了中国南方的江山美景,描绘了起伏的山脉、蜿蜒的江河和宁静的湖泊。
画面中的细节极其精细,色彩丰富,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这幅画被视为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意境和哲学思想。
3. 《黄山迎客松图》- 清代徐渭绘《黄山迎客松图》是中国清代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由徐渭绘制。
这幅画描绘了中国著名的黄山景色,以及其中一棵迎客松的景象。
画面中的山峰、松树、云雾和水流都被精心地描绘,展现了黄山的壮丽和神秘。
这幅画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细腻的画风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中国山水画的欣赏不仅仅是欣赏其美丽的景色,更是欣赏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这些作品通过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它们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
青绿山水画派 李思训
出现两派:
水墨山水画派 王维
青绿山水画派
江 帆 楼 阁 图 李 思 训
水墨山水画派
王 维
山 阴 图 卷
北宋山水画
溪 山 行 旅 图
( 北 宋 ) 范 宽
六君 子图
宋 元 高 峰 时 期
——
倪瓒 元
南宋 《寒江独钓图》马远
明 清
王 珲 秋 山 问 景 图
成 为 唐 主 寅 流
中国古代山水画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山水画的风格特点,并 且能够比较各个时期山水画的异同点。
• 能力目标:在了解风格特点的基础上, 学会山水画的基本程式。
• 情感目标:在欣赏的基础上,感悟作品 的意境,体验古人所讲的情景交融,天 人合一。
请 点 击 图 片
请 点 击 图 片
庐山 风光 黄山 风光
山 路 松 声 图
——
北宋
南宋
元代
无我之境
追求细节真实 和诗的意境
有我之境
重在画家对 自然景物的 感受和描写, 画家为自然 服务。
重诗情画意。
重在抒发画家 内心思想情感, 自然景物描写 为次。
雪山萧寺图
窠石平远图
秋山问道图
北宋山水画
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
北宋山水画
突 出 表 现 早 春 季 节 特 色
早 春 图
( 北 宋 ) 郭 熙
南宋山水画
寒 江 独 钓 图
( 南 宋 ) 马 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
《淮扬洁秋图》 清 石涛
道家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
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
❖ 四、观画应诗,体会意境:
疑 是
飞 流
遥 看
日 照
望
银 直 瀑 香庐
河 下 布 炉山
落 三 挂 生瀑
九 千 前 紫布
,香港佳士得“中国近现代书画”及“中国古代书画” 春季拍卖新闻界预展推出逾五百五十件精彩画作,当 中以李可染 《万山红遍》最为瞩目,估价高达四千 万港元,预料将创下画家世界拍卖纪录。画家六十年 月初以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名句“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画作,此乃当中最具 特色的一幅,极具保藏价值。
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特别
妩媚。 ❖ 江山如此多娇,引很多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
祖,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
❖
❖ 教师归纳意境的含义:事实上,我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就是画的意境。 简洁的说要表达山水画的已经就要做到情景交融,以景抒情。表达出来 的一种艺术境地
大漠 吴冠中
画
读
说一说画家用笔用墨的特色是什么?
画
你是否感受到了音乐般的韵律?
拿起笔,画一画你心中的山水世界。 学会表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
枯藤老树昏鸦,……
学生心中的山水世界
你理解“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含义吗?学会表现
独钓寒江雪……
独钓寒江雪……
你理解“笔墨当随时代”的含义 学会表现
吗?
小桥流水人家……
人教版《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第六课第二部分“咫尺千里——山水画”中国古代山水画
山水画的 旷世之作
《富春山居图》元代 黄公望
咫尺千里
——中国古代山水画
观赏名作
题 跋
了解画家和作品的背景
赠(师1弟26(9--无13用54师))字子久,号大痴。
画家:黄公望
意元 吏收冷代,藏,江因绝苏事沈董意常受周其仕熟牵>昌途人连樊>舜。。入吴举达擅饱狱可长读。画诗出山书 狱水。 后。中 ,7心年8灰为岁
节奏美 韵律美
经(
营构
位 置
图 )
密 疏密
《富春山居图》的构图美
密
疏
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起伏疏密——节奏美、韵律美。 2、大密大疏——气度不凡。
远观其势 近观其质
近观什么?
物象之美 笔墨之美
皴:山、石、树
——纹理、质感
勾 皴、擦、染、点
形成 浓淡干湿的 水墨虚实效果
水墨山水
《富春山居图》的皴法
表现江南山石松软湿润的质地。
更 多 主
对景写生 观
《林间村道》
荷兰 霍贝玛
《 富 春 山 居 图 》 局 部 ( 无 用 师 卷 )
咫尺千里
古代山水画的空间追求
《富春山居图》 表现出大自然中物象的
前后远近大小的空间关系。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高33厘米 长636.9厘米
古代山水画的空间关系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披 麻 皴
斧劈皴
济南华山
荷叶皴
《元 鹊赵 华孟 秋頫 色 图 》
米点皴
解索皴
卷云皴
折带皴
中国画古代山水画赏析
》
不风 过格 逸萧用 笔散笔 草超多 草逸枯 ,,笔 不独干 求树擦 形一, 似帜淡 ,。雅 聊曾松 以说秀 自:。 娱所似 耳谓嫩 。画实
者苍 ,,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
以湿笔披麻皴,画里山川浑厚,草木华滋, 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
元四家:倪瓒,黄公望,王蒙,吴镇
>
郭熙《林泉高致》
四时不同:
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 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 秋山明镜摇落人肃肃, 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踏歌图〉马远 南宋
笔墨简练雄健,坡石方硬严整, 山势多奇峰陡立。画中巨石兀立, 树木参差,曲折的田垄上四位 老翁踏歌而行,画面辽远虚灵。
马远《寒江独钓图》
夏 圭 《 雪 堂 客 话 图 》 南 宋
宋代山水画特点:大多是全景画构图,着 重于对山水意境的描绘,将幽情美趣寄托
在精粹的景物当中,情景交融。
宋时苏轼就提过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四、元山水画新高峰----文人画
倪
〈
瓒
洞
《
庭
六
鱼
君
隐
子
图
图
〉
》
吴
镇
元
倪
正居 直然 特相 立对
瓒 《 六
无六 君
偏君 子
颇子 图
中国画体系渗透了优秀的中华民 族本土文化、艺术的心理、情理和 表达自然之趣的诸多养分与要素. 中 国画自始至终坚守"天人合一"的宇宙 观,把人与自然,绘画与意境视为一个 整体,抒发了超越时空的情怀,传播着 宏大的艺术精神.……
主讲:王英姿
水 墨 山 水
青 浅绿 绛山水
潇湘八景诗画赏析
潇湘八景诗画赏析潇湘八景,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潇湘八景诗画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构图与布局在构图和布局方面,潇湘八景图以平远构图为主,远景近景相映成趣,画面层次分明,空间感强。
这种构图方式既符合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特点,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画家在构图时还注重留白,使得画面更加空灵、幽静。
二、绘画技法在绘画技法方面,潇湘八景图采用了传统的笔墨技法,笔触细腻、柔和,色彩淡雅、清新。
画家在描绘山川、树木、云雾等自然景物时,注重细节的刻画和表现,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同时,画家还善于运用不同的笔法、墨色来表现不同的景致和氛围,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三、文化隐喻在文化隐喻方面,潇湘八景图所描绘的景致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例如,“洞庭秋月”描绘了洞庭湖畔的秋夜景色,月亮高悬,湖水清澈,给人以宁静、悠扬的感觉。
这不仅表现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艺术价值与影响潇湘八景图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绘画技巧上,更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上。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同时,这些作品也对后来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之,通过对潇湘八景诗画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独特视角。
八美图观后感
八美图观后感八美图,是一幅以画山水为主题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它以其细腻的笔触和自然的表现手法,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近期我有幸欣赏到了一幅名为八美图的作品,并从中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和情感的沉淀。
以下是我对这幅作品的观后感。
当我第一次看到八美图时,我被其中呈现出的山水之美所折服。
整幅作品构图精妙,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
从远处的山脉到前景的小溪,从山谷里的松树到瀑布间的水流,每个细节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可以听到山风吹拂和水流的声音。
这种自然的再现使我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在八美图中,每个山峰、每个水波都展示了画家对细节的极致关注。
画家的着墨工整且巧妙,使得每一笔都显得恰到好处。
山峰间的层次感被巧妙地处理,既有距离感的体现,又不失近景的细腻表现。
通过运用淡墨渲染的技法,画家将山体的轮廓勾勒得恰到好处,使得整幅作品层次感十足、栩栩如生。
此外,我还注意到八美图中的色彩运用非常巧妙。
画家运用了淡墨渲染的方式,使得整幅作品呈现出柔和的色调。
山脉的青翠、水流的晶莹、树木的深绿,每一个色彩都在整个作品中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这种色彩运用不仅使作品更加生动,同时也让观者感受到了山水的宁静与和谐。
八美图的细节表现令我不禁想起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山水画创作理念,即“山、水、石、林、云、雾、鸟、兽”。
这八个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到了作品中,呈现出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通过画家的细腻描绘,画中的山、水、石等元素活灵活现,仿佛跃然纸上,令人为之倾倒。
通过观赏八美图,我深刻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独特之处。
这幅作品无疑展示了中国画家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与创造力。
同时,通过观赏此幅作品,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艺术的力量和美的触动。
艺术不仅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够引发人们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激荡。
八美图让我陶醉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它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力,引领观者进入了一个完美的山水世界。
2 中国绘画---古代山水画
•赏名家、名作
《淮扬洁秋图》 清 石涛
《淮扬洁秋图》描绘淮扬秋水山丘人家。画中 风平浪静,晴空万里,有一叶扁舟荡于水面, 用简约之笔勾画出房屋、土坡、苇草、扁舟, 其余用点法画成。墨点、彩点相间,疏密、聚 散得当,既有层次又表现出一种苍茫深厚之感。
•赏名家、名作
《清凉环翠图》 清 龚贤
整理与品味
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
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里 体现出作品的价值。
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 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 秋山明镜摇落,人萧萧; 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霾mái 翳yì) --------《林泉高致》
作业: 1、中国古代山水画主要有哪些风格及特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代 柳宗元《江雪》 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 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
《梅石溪鸟图》马远
此图画幽僻的崖涧,石壁上梅花盛开。一群野鸭在涓涓的溪 水中或追逐嬉戏,或梳理羽毛,或振羽欲飞,其中一对幼凫 伏在母凫的背上,十分动人,构图简洁巧妙,一改北宋大山 大水的全景构图,而是提炼概括,择取大自然最美的一角, 并精心地安排了大面积的空白,使画面显示出无限广阔的空 间意象。
• 水墨山水 :水墨山水画以水墨为主进行勾、皴、擦、染、点来表现 山石树木等,其中包括用不同的植物颜料渲染的设色山水画。
•
设色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
•青绿山水——以石青、石绿为主色,使山水处于浓郁的青翠之中。
始于唐代的李思训,《千里江山图》为其代表作。
•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在青绿山石的轮廓上勾以
•青绿山水——以石青、石绿为主色,使山水处于浓郁的青翠之中。
中国古代山水画(学生用)
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国古典山水画与欧洲古典风景画的创作对象都是自然景象,它们表现相同的对象,却具有不同的审美倾向、不同的视觉感受,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欧洲古典风景画是以写实为造型手段,追求本真、自然和谐的美;中国古典山水画则是以表现景物的气韵意象,追求精神境界与自然景观的和诣统一,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景物。
中国古代山水画源于自然,又“真气远出”、“妙超自然”,重“心”略“物”,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要求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不满足于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而是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真实自然的束缚,表现出一种给人以想象和启迪的自然景象,同时包含着耐人寻味的意蕴,讲究的是容纳天地万物,吞吐自如、来去无阻。
所以讲究意境,注重表现境界,一切写景,都是写情。
追求的是神似,笔下的山水多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真山真水有较大差距。
西方古典画家与近代画家多强调对景写生,描摹现实的大自然,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表达真实的自然风光,以体现对世界的客观态度。
所以西方风景画家追求尽最大量地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因此以客观的眼光不断深入地观察自然,哪怕是细小的变化和不同也要区别开来。
在空间的处理上,西方传统的风景画遵从客观原则,以透视学的原理去处理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而中国的山水画则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即把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如同观赏盆景,这样,千里江山也可以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加以表现。
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上也有细描与写意,但是细描也不像西方绘画那样忠实于现实景象,而是用散点透视表现“胸中万象”,是一种主观化的描绘。
写意则是挥洒点染,抒写情怀情致。
但中国山水画构图较程式化,多是山山水水,大大的山中有溪水,山中或水边隐露人烟,房屋多很小,人物如蚂蚁,这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性格,文化性格来自哲学观念:天人合一,而不像西方人,把自己当作自然的主宰。
美术教案—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北宋的北方山水,善画全 景式作品,气势雄伟,形神兼 备。荆浩长期隐居在太行山的 崇山峻岭中,开创了北方山水 画派,所作山石或方或圆。皴 染兼备。
荆浩《匡庐图 》
山水画简述
李成为山东 人,多作丘岭 平原景色。写 象赋景,得其 全胜。
《晴峦萧寺图》 宋 李成
山水画简述
山水画简述
山水画简述
南宋的李唐、刘松年、 马远、夏圭史称“南宋四大 家”,其共同特点是用笔多 以侧锋刷扫落笔重起笔轻, 笔与笔之间自然而然地留 “白”。作山石多以面皴为 主(为大斧劈皴、小斧劈皴), 用笔刚健、奔放、简率。
宋/李唐《万壑松风 》 宋代杰出画家。字古。河阳(今河南孟县) 人。原是北宋画院待诏。离乱后,到临安 街头卖画,被一个内官发现,后又重入画 院。其画法远追李思训,变小斧劈而创大 斧劈,笔意不凡,使人产生一种“神惊目 眩”的威压之感,开创出南宋山水画的新 画风。
关关 仝仝
《 匡 庐 图 》
荆 浩
玉堂尽掩春日闲, 中有郭熙画春山。 鸣鸠乳燕动睡起, 白波青峰非人间。
《早春图》 郭熙
《寒江独钓图》 马远
五代两宋的山水
画完成了“勾、皴、 点、染、”等各种笔 法的创造,从而基.本 形成了山水画笔墨的 完整体系。
山水(局部) 宋 佚名
山水画简述
各种皴法
刘松年《四景山水》
山水画简述
山水画简述
山水画简述
马远全面的笔墨技巧修养在他的《水图》卷中得到进一步确证。 全图共十二段,淡设色画各种不同的水波。他通过对各种水势的细心 观察,把水的性态和在不同环境下所起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水 的静谧、迂回、盘旋、汹涌,无不曲尽其妙。尤其是为了表现不同水 波而采用的笔法,变化多端,因景、因情而异,如以粗重的颤笔勾画 翻滚飞舞的浪花,充分表现了水的变幻及气势;用中锋细笔描写平波 细流,又显得那样平静、温和。此图充分表现了马远深厚的笔墨功力。 李日华看了《水图》后说:“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 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性者,物自然之天,技艺 之熟,熟极而自呈,不容措意者也。”他惊叹:“马公十二水,惟得 其性,故瓢分蠡勺,一掬而湖海溪沼之天俱在。”苏东坡曾说:“尽 水之变,惟蜀两孙,两孙死后,其法中绝。”到了马远手中,画水不 但没有中绝,而且大大超过了孙位、孙知微。若东坡多活三百年,想 必不会下如此武断的结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八351 《杂画册》明陈洪绶绢本设色共八开每开纵30.2厘米横25.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一图册作山水、人物、花卉,画法工整,趣味古拙。
其八开分别是:1.山图2.黄河巨津3.湖山深远山水4.远浦归帆5.石泉云树6.罗汉7.夔龙补衮图8.玉堂柱石。
此选二幅作品,一幅是设色泉石云树。
画面上云树如带,意境迷离,用笔工整,设色典雅,富有装饰感。
另一作品,设色溪水山涧石桥,二人坐桥上对语。
意境清新自然,古意森森。
山石皴染结合,树木用横笔层层点出,墨色湿润。
352 《闭户著书图》明沈颢纸本设色纵96.2厘米横40.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沈颢(公元1586—1661),明代画家。
一作灏,字朗倩,号石天,江苏苏州人。
性格豪放,博雅多闻。
沈颢书法真、行、篆、隶无所不能。
更精绘画,深研画理。
“似而不似,不似而似”是他的创见。
他临习诸家,位置严整,小景淡远清旷,画风近于沈周。
晚年笔意挺秀,点染清妍。
写画山水,笔墨秀雅,立壑奇突。
名重一时。
353 《山水图》明李永昌纸本设色纵125.7厘米横58.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永昌(生卒年不详),字周生,安徽修宁人(有认为是安徽欷县人)。
善书法,画风学董其昌。
工山水,仿元人笔意,画风清秀圆润,清逸疏简,为汪之瑞师,开新安派之先声。
主要活动于万历、崇祯年间。
《山水图》是最能体现其风格的代表作。
354 《江山卧游图》清程正揆纸本设色纵26厘米横3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程正揆(公元1604—1676),字端伯,号鞠陵、青溪道人,湖北孝感人。
髡残与程正揆交谊深厚,曾在他的画上题道:“书家之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银钩虿尾,同是一笔,与画家皴法同一关纽。
观者雷同赏之,是安知老斫轮有不传之妙耶?”此幅《江山卧游图》近似沈周的笔墨粗健,画家以一条崎岖的山径为脉络,自山庄屋宇间蜿蜒伸出,一路上清泉淙淙,碧潭如镜,瀑布飞泻,林木葱茏,景色旖旎。
355 《崇阿茂树图》清张学曾纸本水墨纵93厘米横4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学曾,字尔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作过苏州知府,擅画山水,风格苍秀。
张学曾画访董源,在清代美术史家周亮工《读画录》中记载: “虽有六法,而写意本无一法,妙处无他,不落有而已。
世之目匠笔者,以其为法所碍。
......笔势空苍,吐纳北苑,不作元人佻薄气。
”对张学曾的绘画风格作了很好的评价。
此画苍秀古竣,是清代山水画的杰出之作。
356 《山水册》清王铎洒金笺纸本设色纵20厘米横20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王铎(公元1592—1652),明末清初的书法家。
字觉斯,号十樵,又号痴仙道人,孟津(今属河南)人。
曾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所选《山楼雨雾图》画高岭临溪,树木丰茂,远山如影,画面上景色湿润,风格清新。
此画层次分明,注意用墨色的浓淡来拉开画面景物的空间距离;从画面的局部看,墨色的变化微妙,色调丰富。
《十里松荫图》画倾斜而上的土岗上,遒劲的松树姿态各异,错落而生,松荫下一人策杖沿山径而行。
357 《山水册》清刘度绢本设色纵27厘米横20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刘度,生卒不详,明末清初画家,字叔宪,一作叔献,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这套册页共八开,这里选两幅。
《苇渚群雁图》描写的是溪塘秋暮的景色。
用干而淡的笔墨画芦苇,用笔草率而层次分明。
全图施以淡赭色,表现清秋薄暮的气氛。
《溪山楼阁图》写冈阜叠起,林木茂密,左面山崖处瀑布直泻,主山峥嵘突兀,烟霭弥漫,屋宇隐露,虚实相生,宁静空灵。
山石轮廓线笔法曲折而短捷有力,皴法用披麻皴兼解索皴,富有连绵的跃动感。
358 《江深草阁图》清傅山绫本水墨纵176.5厘米横4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傅山(公元1607—1684)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学者、医学家。
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号真山、石道人、松侨老人等,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
博通经史,明亡后,他着朱色衣,居土穴中,字号朱衣道人。
他能画山水,风格古拙奇特;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上称傅山“善画山水,皴擦不多,邱壑磊珂,以骨胜。
墨竹亦有气。
兼长分隶书及金石篆刻。
”此画画杜甫诗意。
傅山这幅画的笔致古拙,敷色妍丽,笔墨简劲,风格独特,颇有风趣。
359 《山水册》清程邃纸本墨笔纵35.7厘米横57.7厘米歙县博物馆藏程邃(公元1605—1691),字穆倩,号清溪,又号垢道人,安徽歙县人。
山水法巨然,用笔枯瘦,自成一家。
此册页共八开,每幅均有题画诗,所画山水宗法王蒙,纯用枯笔焦墨,追求荒朴古茂意境,本为新安画派技法特色,而程邃山水融入金石意味,更为独造。
此山水册页,笔精墨妙,立意寄情,深湛品赏,是可贵的佳构。
这里所选的两幅作品,墨笔写江南山水景色。
画面的构图位置的经营,沿用南宋以来的常见的格局。
360 《山水册》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23厘米横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时敏(公元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
太仓(今属江苏)人。
他的祖父王锡爵、父亲王衡都是高官。
他也以荫仕太常寺少卿,故人称“王奉常”。
王时敏家富收藏,每遇名迹,即不惜重金搜求,他曾遍摩家藏的宋、元真迹。
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经他传授画艺。
他与王鉴并称“二王”、加上王、王原祁被称为“四王”。
此为王时敏的山水图册之一,作品描绘的是山村景致,一派幽雅静穆的山野景象。
这幅作品在艺术手法上,其笔法取自黄公望,干笔皴擦,湿笔点染,得莽苍之气,功力深邃。
361 《仙山楼阁图》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133.2厘米横6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描绘的是长松高岭,溪水村舍。
由画中题识可知此画是一幅贺寿之作。
画中以两株粗壮茂盛的参天巨松压轴,寓意常青不老。
画面的远景是连绵的山岭,水溪从山中流出,至低处汇成大河,在山水林木的环抱中隐约可见幽静的楼阁。
此画在笔墨表现上宗法黄公望,峰峦层叠,树丛浓郁,勾线空灵,苔点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映衬,皴擦点染兼用。
此画的用墨明洁苍润,得自于董其昌的影响。
这幅画气厚力陈,显示了王时敏深厚的笔墨功力。
362 《南山积翠图》清王时敏绢本设色纵147.1厘米横66.4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这是一幅气势雄伟的山水作品。
画上自题为:“壬子长夏写南山积翠图,奉祝蓉翁太老亲台七襄大寿并祈粲正。
弟王时敏年八十有一。
”由此题款可知是画家为人祝寿而作,画面高山逶迤,苍松秀健,以此作祝寿,含“寿比南山”之意,恭谨而情深,是画家山水画中的佳构。
主峰高踞画幅正中,众峰烘托,密树浓荫,云气浮生;画此高山,有“寿比南山高”之意。
整幅作品,横图繁复,行笔缜密,一丝不苟,水墨淋漓酣畅,生动地刻划出了山间林野一派清润自然之气。
363 《秋山白云图》清王时敏纸本设色纵96.7厘米横4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取全景式布局,远山以一尖顶缓坡的山峰为主体,其右下方以一平顶直壁孤峰相扶助,形成对比,简洁大方。
中景作以密布的山石林木,数座房屋掩映其间。
屋旁山泉急流从林中冲出。
此幅画中山石勾出轮廓后以大小披麻皴画出阴阳,并以密点作苔,树木除近景丛树勾点叶形外,其余基本以横竖点法写出大意,后树石均施以赫石、花青等色。
其笔法文秀沉实,墨彩温雅清淡,体现出了董其昌所谓的南宋画的基本风格。
364 《落木寒泉图》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82.8厘米横4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为仿元代倪云林笔意所写的太湖岸边景致。
近景画一水边坡地,碎石重叠;中景为置于画面右侧的较高山峰;山后远景为一空旷的水面,中有一带远山横向伸展。
整个气象显得寂静潇疏,颇有清爽的秋凉之意。
画中运用折带与披麻相结合的笔法,清劲宽和,温雅平淡,多用干笔淡墨。
这件仿倪云林而作的山水,不仅拟其笔法笔意,更在其中透现出了倪云林之画中潇疏清凉而略带荒寒的意境,同时又具有四王画中那种平和温雅的气质。
365 《杜甫诗意图》清王时敏纸本设色纵39厘米横25.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共十二页,每幅隶书杜诗二句, 后幅页又自跋云:“少陵诗体宏众妙,意匠经营高出万层,其奥博沉雄,有掣鲸鱼探凤髓之力,故宜标准百代,冠古绝今,余每读七律,见其所写景物,瑰丽高寒,历历在眼,恍若身游其间,辄思寄兴盘礴。
适旭咸甥以巨册属画,寒窗偶暇,遂拈景联佳句,点染成图,顾以肺肠枯涸,俗赖填塞,于作者意惬飞动之致,略未得其毫末。
诗中字字有画,而画中笔笔无诗,漫借强题,钝置浣花翁不少,惭愧!惭愧!西庐老人王时敏”。
此册页画巫峡弈棋,松云绝壁,山村春色,藤月荻花。
用笔颇为潇逸,满纸墨韵,非常生动。
366 《丛林曲涧图》清王时敏纵100厘米横52.8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王时敏文笔淹雅秀润,布境端严,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山水画的经典样式,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在画史中并称“四王”,为清代正统画派的代表人物。
此作以一高山大岭为主体,周围群山环护,林木密植,屋舍掩映。
山涧之中,一条河流从深远之处曲转流来。
近岸山脚,古亭独立,杂树蔽荫。
画中笔法文秀,写物具体而不拘执,造景丰富端庄,境界虚和,为四王作品的典型风格。
367 《答赠菊作山水图》清王时敏纵128.4厘米横57.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这件作品是王时敏为答赠含素以佳菊相赠而作的山水画,画中描绘了一个众岭重叠的深山景色。
山上林木密布,远山之腰,云腾雾绕,有似游龙,一直向纵深之处延伸而去。
左侧山谷之中,庭院深深,楼阁掩映,一条小道拾级而上,在山谷中蜿蜒。
周围林木茂盛,浓荫蔽日,真一个清静的好去处。
这件作品构景繁复而集中,但因布置有序,因而层次井然,显现出温厚而博大的气象之美。
368 《仿宋元山水册》清王鉴纸本设色纵55.2厘米横35.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鉴(公元1593—1677),明末清初画家。
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圆照,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
太仓(今属江苏)人。
为明代大学者王世祯的孙子。
此册共十二开,六开设色,六开墨笔,分别题为临倪云林、梅道人、黄子久、陈惟允,董北苑、巨然、赵千里、王蒙、董其昌等。
兹选二开。
仿黄鹤山樵,浅绛设色,构图繁密,山石多用披麻、牛毛皴,颇有王蒙神韵,然苔点更多地显示出自己的个性。
笔墨技巧极为熟练,而且富有灵气。
369 《梦境图》清王鉴纸本墨笔略染赭色纵162.8厘米横68厘米此画描写的是王鉴避暑半塘时白日所梦中的山水景致。
其景已经在鸿草堂图始。
后至元季赵文敏好写此景,绝无画院习气;叔明乃其甥也,故每效之,更加风韵。
曾见其南村草堂图,为得意之笔。
真迹向藏新安吴氏。
后王越石持一赝作售之闲仲叔祖,得值甚厚,余正其非,遂欲退还,而越石狡甚,返谓余欲此画,故此论,叔祖信之,复珍重如天球拱璧,乏其眼而好古,未有不受人欺者,虽赏鉴小事,其中亦难言也。
此图虽为摹古之作,但笔墨浑厚,设色妍丽,有独到之处。
370 《九夏松风图》清王鉴王鉴家藏名迹甚多,从小熏习临摹,因而功力深厚。
他的山水画,受到董其昌的影响,又追摹董源、巨然,所画多仿宋元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