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解读汇总

合集下载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解读:凉州词(王翰) 部编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解读:凉州词(王翰) 部编版

凉州词(唐)王翰(hàn)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把葡萄做的美酒倒进名贵的夜光杯里来饮用,还没喝呢就听见有人在马上弹着琵琶催促我出发。

如果我喝醉了卧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笑话我,从古到今有几个出征去打仗的人能够平安回到家中?作者介绍:王翰,唐朝诗人,字子羽,山西太原人。

唐睿宗景云年间考取进士,当了“秘书正字”这个官,后来被贬职,降为“仙州别驾”。

“驾部”是专门负责往前线输送马匹与粮草等军需物资。

员外郎是个副职,基本也由文职人员担任,所以不忙不闲的,也还有时间作诗。

再往后王翰又被贬职,降为“道州司马”,后来就在这任上离开了人世。

看来他真不适合当官。

不过,王翰作诗是相当有名的。

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在《全唐诗》里有他的诗一卷共十三首,可是,诗品很高。

他的诗多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词语非常华丽,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

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古蛾眉怨》等。

《古蛾眉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瑰丽奇崛的想象和珠玑满盆的秀词不禁令人联想到李白和屈原的作品。

王翰神气轩昂,气度不凡。

性格豪爽,无拘无束,常与文人志士结交,杜甫也写诗赞颂过他。

创作背景:盛唐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了唐玄宗。

唐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

教坊是掌管音乐教学的部门。

教坊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再把这些曲谱配上新的歌词演唱。

唐朝许多诗人都喜欢“凉州词”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王之涣也填了首词,就是这首,立即就广为传唱了。

这首诗能够流传下来,真不容易。

因为诗里流露出了作者厌战的情绪。

国家要打仗,你不支持,还反战,那怎么能行呢?可是这诗却流传了下来,广为传诵。

为什么呢?赏析:在赏析这首词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下凉州这个地方。

凉州属于甘肃省武威市,过去也叫西凉。

古代属于西域。

西域就是远离中原的偏远地区,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释义+诗意+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知识点汇总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释义+诗意+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知识点汇总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释义+诗意+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知识点汇总1宿建德江 (1)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4 过故人庄 (3)5 七律.长征 (4)6 菩萨蛮.大柏地 (6)7 春日 (7)8 回乡偶书 (7)9 浪淘沙(其一) (8)10 江南春 (9)11 书湖阴先生壁 (9)12伯牙鼓琴 (10)13书戴嵩画牛 (11)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主题归纳】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描写了停产宿建德江江边时看到的景色,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的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必背注释与意思整理(全面)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必背注释与意思整理(全面)

精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必背注释与意思(2019春期)一、宿建德江作者是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诗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上,日暮/客/愁新。

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野旷/天低树,诗意: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清清的江水江清/月近人。

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人十分亲近。

思想感情:本诗刻画了秋江暮色,表达了诗人旅居在外思念家乡、孤独寂寞的心情。

注释:1、日暮:傍晚2、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3、野旷:空旷的原野。

4、近:靠近。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是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诗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白雨/跳珠/乱/入船。

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卷地风来/忽吹散,诗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

只见望湖楼下/水如天。

湖面水平映照,碧波如镜。

思想感情:本诗每一句仿佛都是一幅画,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令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

注释:1、翻墨:打翻了的墨水。

2、白雨:白亮亮的雨点。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代辛弃疾。

西江月是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1、黄沙:黄沙岭。

2、别枝:横斜的树枝。

3、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4、社:社庙,土地庙。

5、社林:社庙从林。

6、见:同“现”。

出现。

词意:上片: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下片: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

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描写了在座的山村风光,表达了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四、浪淘沙(其一)作者是唐代刘禹锡。

小学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解析

小学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解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古诗词和文言文概览《宿建德江》●题目:《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唐)●全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重点字词解释:宿:住宿,过夜。

烟渚:烟雾迷蒙的小洲。

客:指诗人自己。

●句子翻译: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情感: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孤独寂寞之情。

●意境: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清幽的氛围。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秋江暮色,烘托出诗人的愁绪。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宋)●全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重点字词解释: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句子翻译: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意境:展现了西湖天气由骤雨到晴朗的迅速转变,画面感极强。

●艺术特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雨景的变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宋)●全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重点字词解释: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听取:听到。

●句子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文字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文字解读



【部首】氵
【结构】左右
【文字源流】“涯”字本义为水边,是一个会意字。

该字左边为水(),其小篆字形像一道河水,这里有水边之义:右边为“”,可用来表示字音。

同时“”是“涯”的本字,这里是说水边往往有很多山崖。

“涯”字也可用作动词,意思是限制、约束。

后来,“涯”字又由水边引申为边际、界限,如“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很短暂,但知识却没有界限。

【常用词组】涯边、涯产、涯岸
【课文原句】浪淘风簸自天涯
18.古诗三首·生字详解
莺yīng
【部首】艹
【结构】上下
【文字源流】形声
字。

鳥(鸟)表意,表示莺是鸟名;(荧ying)省声,荧有明亮之义,表示莺色彩艳丽夺目。

驚简化为莺。

莺是鸟名。

【常用词组】莺友、莺户、莺朋燕友
【课文原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翻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翻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翻译、日积月累翻译赏析、阅读链接翻译第 1 单元古诗词、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第 3 课(1 )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 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划动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沙洲旁,日落黄昏时分更增添了游子的愁思。

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好像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那轮明月仿佛与人更亲近。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 ( 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像泼洒的墨汁般翻滚的乌云尚未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便似珍珠一样乱纷纷地跳上船。

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忽然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西湖碧波如镜,水天一色。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的喜鹊。

半夜清风习习,有蝉在不时地鸣叫。

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气,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土地庙附近的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突然出现在眼前。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端起酒杯,畅谈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我还要再来与你欣赏菊花。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农家的劳动生活,真切地抒发了朋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丁香结》阅读链接(1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译文】: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图文解读+知识点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必背注释与意思整理(全面)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必背注释与意思整理(全面)

精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必背注释与意思(2019春期)一、宿建德江作者是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诗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上,日暮/客/愁新。

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野旷/天低树,诗意: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清清的江水江清/月近人。

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人十分亲近。

思想感情:本诗刻画了秋江暮色,表达了诗人旅居在外思念家乡、孤独寂寞的心情。

注释:1、日暮:傍晚2、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3、野旷:空旷的原野。

4、近:靠近。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是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诗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白雨/跳珠/乱/入船。

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卷地风来/忽吹散,诗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

只见望湖楼下/水如天。

湖面水平映照,碧波如镜。

思想感情:本诗每一句仿佛都是一幅画,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令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

注释:1、翻墨:打翻了的墨水。

2、白雨:白亮亮的雨点。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代辛弃疾。

西江月是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1、黄沙:黄沙岭。

2、别枝:横斜的树枝。

3、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4、社:社庙,土地庙。

5、社林:社庙从林。

6、见:同“现”。

出现。

词意:上片: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下片: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

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描写了在座的山村风光,表达了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四、浪淘沙(其一)作者是唐代刘禹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涯:yá(天涯、生涯、天涯海角)莺:yīng(黄莺、夜莺、莺歌燕舞)二、多音字曲:qū(曲折)qǔ(歌曲)簸:bǒ (簸一簸)bò (簸箕)三、理解诗意1.浪淘沙(其一)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中裹挟的无数砂砾,随同滔滔河水流经万里。

经受了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

如今好像又要直直地飞上高空,飞向浩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2.江南春辽阔的江南,到处是各种鸟儿婉转啼鸣,到处是绿树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村寨城郭,酒旗迎风招展。

南朝遗留下来的,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地矗立在风烟云雨中,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

3.书湖阴先生壁诗意:茅草房的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四、问题归纳1.“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作者怎样情怀?诗句采用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描绘了一幅朦胧迷离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3.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

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译文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译文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译文注释目录01宿建德江 (1)0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0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04过故人庄 (4)05七律.长征 (5)06春日 (7)07 回乡偶书 (8)08浪淘沙(其一) (8)09江南春 (9)10书湖阴先生壁 (10)六年级上册0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0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的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0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 诗歌赏析 备课综合资料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 诗歌赏析  备课综合资料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诗歌赏析备课综合资料一、《宿建德江》,一个“愁”字十分了得唐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本是一首行旅诗,可是因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得极佳,又很容易让人当成描绘幽美的晚景的写景诗,而忘了前面的那个“愁”字。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是一首典型的行旅诗,先要理解古人的行旅,我们才能读好这首诗。

古人写行旅的诗文极多,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古人要这么大写特写行旅之苦呢?以为这是诗人多愁善感为赋诗而强说愁。

现代意义的旅游是一种非常惬意的事,是一种前卫时尚的消费,可是,我们应该理解古人,古人的行旅与现代的旅行完全不是同一概念。

古代的文人总是行迹匆匆的,有的是求师,有的是赶考,有的是省亲,有的是奔丧,最多的是赴任。

我国古代多数时间实行的是流官制,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在一个任职干上个二三年就得调离,而且讲究南人北相、北人南相,家在北方的偏让你到南方,家在南方的偏得到北方赴任,为的是防止结党营私。

更有遭到贬谪的,那就得到边远的地方了。

也有为数不多真正的旅行者,如徐霞客,如青年时的司马迁,但那是要冒危险的,是要吃苦的。

那个时候,没有公路,没有火车,好的有舟船、车马,差的就得用脚量了。

动辄几月一年,多则数载,许多人的许多生命是在行旅中度过的。

可以说李白、杜甫、林则徐全是逝于行旅的。

司马迁年轻时曾游历大半个中国,若是现在,那是算不得什么的,可是当年其辛苦是难以言说的。

“移舟泊烟渚”,“移舟”是慢慢地行舟,因为没有目的地,没有归程,所以船并不是急急回家的那个样子。

欲泊之“烟渚”,又是个并不清晰的地方,有没有热水,有没有暖床,全是未知的。

之所以“泊烟渚”,并不是到站了,只是因为“日暮”不能走了,是不得已,于是自然引出了“客愁”。

客愁是“新”的,那么自然也就有“旧愁”了。

一路行走是愁,不走了还是愁,这是愁上加愁,“新愁”之后必然还是更新的愁。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0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0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0首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简析】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赏析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赏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翻译、日积月累翻译赏析、阅读链接翻译一、第1单元古诗词、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第3课.《古诗词三首》(1)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 (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划动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沙洲旁,日落黄昏时分更增添了游子的愁思。

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好像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那轮明月仿佛与人更亲近。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 (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像泼洒的墨汁般翻滚的乌云尚未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便似珍珠一样乱纷纷地跳上船。

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忽然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西湖碧波如镜,水天一色。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的喜鹊。

半夜清风习习,有蝉在不时地鸣叫。

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气,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土地庙附近的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突然出现在眼前。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 (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端起酒杯,畅谈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我还要再来与你欣赏菊花。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农家的劳动生活,真切地抒发了朋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丁香结》阅读链接(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译文】: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古诗词古文翻译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古诗词古文翻译
【赏析】:鲁迅这两句诗不仅回答了别人对他爱孩子的讥讽,还体现他对孩子深厚的感情以及对革命后代的殷切期望。
(2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赏析】:这句话含蓄、深刻,鲁迅以此启发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开创美好未来。
(3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学界三魂》【赏析】:“民魂”即民族精神。鲁迅认为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只有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中国才有进步。
此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第七单元日积月累
【高山流水】:现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悦耳动听。天籁: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余音绕梁】: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译文】:信使(青鸟)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3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译文】:如若谁能够发现并且解开丁香心中的那个结,他必然放纵地释放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才能飘香万里。
(4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译文】:丁香树上的花朵已经落尽了,只剩下空空的枝条,这丁香结让我愁肠寸断。(“丁香结”是丁香的花蕾。用以喻愁绪之郁结难解。)
第2单元古诗词、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
第5课《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溅起阵阵水雾,就像冒出的蒸汽;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让人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五四制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常识】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

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与苏舜钦齐名,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

他的诗歌主张写实,反对当时的西昆体,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背景】鲁山是位于河南省鲁山县的一座山,也叫露山。

作者曾经到山中旅行,看到山中景物,写下了这首诗。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适是恰好的意思。

与是和的意思。

野情指的是喜爱山野之情,惬的意思是满足、快意。

这句诗的意思是:正好和我喜爱山野之情的心思相合,鲁山连绵起伏,忽高忽低,(很是壮观。

)诗人一开始用“惬”字,给诗歌定下了轻松愉快的基调。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这句诗的意思是走在山里,美丽的山峰随时随地都在改变,一个人走在幽静的小路上竟然迷了路。

作者先是远观,看到美丽的山峰好像在不停地变化,但美丽的山峰其实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是诗人自己的脚步自己的位置。

幽径就是山间幽静的小路,这种小路最适合独行,最适合发现野趣,最接近野情。

一个人走在风景优美而有幽静的山间,看着美景,没有世事的烦扰,那种“惬意”一定洋溢在诗人的心里,这时的诗人,能不轻松愉快,闲适自得吗?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这时候,太阳升起了,霜雪融落,一只熊正慢慢地爬到树上。

树林里空空荡荡,小鹿在溪水边悠闲地喝水。

“霜”点出了诗人山行的季节——秋天。

如果说上一联写的是静景,那这一联写的就是动景了。

熊、鹿在林间的自在生活,更说明这里人烟稀少,对应了首联中的野情,动物的怡然自得,其实正是诗人的怡然自得。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看到这里,作者心中似乎产生了一个疑问:在这美丽的地方,会不会有人家呢?何许在这里是何处,哪里的意思。

云外形容非常遥远。

人家在哪里呢?这时候,从云雾之外(遥远的地方)传来了一声鸡叫。

哦,原来在这山的深处还是有人家的啊。

诗人在这里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以“一声鸡”表明白云生处有人家;回应作者“山行”见闻。

含蓄蕴藉,令人余味无穷。

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文学常识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八、问题归纳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________注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________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④[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⑤[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⑥[见]同“现”。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解读汇总0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注释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

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

”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0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

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古诗赏析诗写的是坐船时所见。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

他那时是坐在船上。

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

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

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

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

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

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

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

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

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

“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

“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这二十八个字,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迹罢了。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

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

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

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0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古诗赏析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

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

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