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最简便的推算方法

合集下载

日干支推算表快速计算法

日干支推算表快速计算法

日干支推算表快速计算法日干支推算表是一种快速计算日干支的方法,以下是其快速计算法: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年份的干支,然后再依次根据月份、日期、时辰推出所对应的干支。

年份的干支可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例如公元年份减3,除以10,余数是天干,除以12,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该年份后两位除10,余数是天干,除以12,余数是地支)。

然后,根据月份推出干支。

月份的干支与年份的干支有关,需要记住各月的地支,然后推算天干。

推算天干有个公式:月干公式,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为头,丙辛之年寻庚起,丁壬壬寅顺水流,若问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

接着,根据日期推出干支。

日期的干支与月份的干支有关,需要记住各日的地支,然后推算天干。

推算天干有个公式:日干公式,元旦干支代数看,二日干支与一元,前日干支冲后日,冲后不合往前翻,日干与时干相同,倒数三位至木关,时干不现日干字,日干克合可近天,日干不是三元日,斜冲斜合隔一天,倘若三元无代日,须向周年去外安,周年方法用代数,日干加时干与权,日干如若落了空,仍须代代日干添,日干实可为一记,更须惊忘与三元,惊忘三元俱无著,六旬干支去盘旋,盘旋方法无他巧,看与日干冲合连。

最后,根据时辰推出干支。

时辰的干支与日干的干支有关,需要记住各时辰的地支,然后推算天干。

推算天干有个公式:时干公式,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即若甲己日,甲子时生人,乙庚为己时,丙辛为申时,丁壬为寅时,戊癸为子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中的天干和地支都是按照顺序排列的,例如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另外,由于干支纪年是60年一个循环,所以在计算时需要注意是否超过了60年。

以上是日干支推算表的快速计算法,需要一定的记忆和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年干支的计算方法

年干支的计算方法

年干支的计算方法
年干支的计算方法是将公元纪年除以12,取余数,根据余数来确定对应干支。

如果余数对应着前一年的干支,就用上一个年份的干支来计算。

例如,如果今年的年份为壬寅,即“天干=水木、地支=水木”,那么就是天干为壬水,地支为寅木。

再根据年干支的计算方法,将天干地支排列组合起来,即可得到完整的年干支。

此外,也可以通过“太岁纪时法”来计算年干支。

即从甲子年开始,按照十二生肖的顺序轮流纪年。

在确定好年份之后,就可以根据生肖顺序来确定当年的天干地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一、推算年干支1.公式法:然后再把由公式(年份—3)÷60=商……余数的计算结果套入下列公式即可。

干序=天干的个位数(为0时是癸)支序=余数—12n(n为0、1、2、3、4)地支的个位数(大于12时用)例如:求2005年的年干支?套入公式(1)得:(2005-3)÷60=33 (22)在代入本公式得:干序=22的个位数,为2。

2的天干序数为乙。

支序=22—12=10 10的地支序数为酉。

合之为乙酉,所以2005年的年干支为乙酉年。

2.查表法:例如:求阴历2005年2月的月干支?由年干支计算法得出,2005年的年干支为乙酉。

由上表可以看出,年干支的天干“乙”在上计算法中的第二位的“乙庚”处,其下所对应的天干为“戊”,此为一月的天干,如前所言,农历一月的地支在十二地支中定格为“寅”,合之为“戊寅”。

所以2005年2月的月干支为戊寅,为戊寅月。

由此类推,二月天干进一步为“己”,地支进一步为“卯”合之为“己卯”为己卯月。

(余略)又如己日,己与甲同一类型,以甲干为主,甲的序数为“1”以本身配子时,该日子时的天干为甲,即甲子时。

同样,癸日子时吧的天干,因戊癸合干,以五为主,序数为5,从5开始数到壬,癸日子时为壬子时。

余略)二、推算日干支日干支计算法不同于年干支、月干支,它是以阳历历法为基准,因为阳历历法除四年闰二月多出一天之外,其余每年的大小月都是固定不变的,不似阴历历法,其大小月没有规律性可循。

阳历大小月各月天数见下:大月:1 3 5 7 8 10 12 每月31天小月:4 6 9 11 每月30天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日干支的计算公式为:求日干={元旦天干基数+日数+(或-)月数加减数}÷10=商……余数(若闰年,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求日支={元旦地支基数+日数+(或-)月数加减数}÷12=商……余数若闰年,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何为元旦干支基数?所谓的元旦干支基数,说白了就是阳历历法元旦这一天的日干支的天干、地支的序数。

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干支纪年法简便算法公式

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干支纪年法简便算法公式

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干支纪年法简便算法公式导读:我们查询日历的时候,会看到两种表示方法,一个是数字版的公历年份表示,一个是文字版的农历年份表示,公历年每年加一,农历年却是不同的,计算方法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那么,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干支纪年法简便算法公式是怎样的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第一种:先将天干进行编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 5、 6、 7、 8、 9、 0、 1 、 2、 3凡是公元后某年的最后一位数字(个位数)是“4”,那么该年的天干就是“甲”;“5”就是“乙”;余类推。

如2003年的天干就是“癸”。

记住这一编码很实用,虽然不能用干支纪年来直接推算公元纪年,但可以给我们一点提示,凡是天干为“甲”的公元纪年数最后一位数必为“4”;“辛”为“1”;余类推。

如辛酉政变(1861)、辛丑条约(1901)、辛亥革命(1911)发生年代的最后一位数字都是“1”,而“1”刚好对应天干中的辛。

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干支年份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是以年份的干支命名的:辛酉政变(麒祥政变)、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庚子赔款、辛丑条约、癸卯学制、辛亥革命等等。

原因是当时还没有使用“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直到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时才开始使用。

干支纪年(1)辛酉政变——发生于1861年,农历辛酉年,慈禧太后夺权。

(2)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农历甲午年,中日黄海大战。

(3)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农历戊戌年,变法仅维持103天。

(4)庚子赔款——发生于1900年,农历庚子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

(5)辛丑条约——发生于1901年,农历辛丑年签定,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癸卯学制——发生于1905年,农历癸卯年,晚清最后一次学制改革,废除了科举制度。

(7)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农历辛亥年,起义推翻了满清统治。

再将地支进行编码: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10、11、 0、 1、 2、3把公元某年的数字除以12,余数为“4”,那么该年的地支就是“子”;余数为“5”就是“丑”;其余类推。

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

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

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年干支的推算方法推算年干支的简单方法是:天干:取当年的公元数减三,得出的余数值除以10,取余数地支:取当年的公元数减三,得出的余数值除以12,取余数例如2009年:(2009-3)/10余数为:6,天干为:己(2009-3)/12余数为:2,地支为:丑故2009年的干支为:己丑年二、月干支的推算地支:十二地支对应十二个月,每年1月都是【寅】,2月是【卯】,依次类推天干:记住下面的算式即可:1(甲) 2(乙) 3(丙) 4(丁) 5(戊)6(己) 7(庚) 8(辛) 9(壬) 10(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 5(戊) 7(庚) 9(壬) 1(甲)这个简单的数式意思是说:1(甲)与 6(己)年的 1 月天干为 3(丙),其正月干支是丙寅;2(乙)与 7(庚)年的 1 月天干为 5(戊),其正月干支是戊寅;3(丙)与 8(辛)年的 1 月天干为 7(庚),其正月干支是庚寅;4(丁)与 9(壬)年的 1 月天干为 9(壬),其正月干支是壬寅;5(戊)与 10(癸)年的 1 月天干为 1(甲),其正月干支是甲寅;例如:2009年是己丑年,正月干支是:丙寅,其他各月依次类推,例如:六月的干支就是辛未三、日干支推算方法1.元旦干支2009 丙午2010 辛亥2011 丙辰2012 辛酉2013 丁卯2014 壬申2015 丁丑2016 壬午2017 戊子2018 癸巳2019 戊戌2.各月干支加减数歌诀:一、五(月)双减一,二、六(月)加零六,三(月)减二、加十,四(月)减一、加五,七(月)零、九(月)加二,八(月)上加一、七,十(月)上加二、八,冬(月)三、腊(月)三、九,闰年三月起,余数均加一。

求日干:(元旦天干数)+(日期)+(各月天干加减数,闰年3月以后加1)/10=商...余数求日干:(元旦地支数)+(日期)+(各月地支加减数,闰年3月以后加1)/12=商...余数例如2009年的元旦干支为:丙午2009年6月27日(农历6月初五)的天干为:辛地支为:丑四、时干支的推算方法十二地支对应十二时辰是不变的,每天都是从夜半子时开始子时:23-1丑时:1-3寅时:3-5卯时:5-7辰时:7-9巳时:9-11午时:11-13未时:13-15申时:15-17酉时:17-19戌时:19-21亥时:21-23依次类推天干的计算,记住下面的算式即可:1(甲) 2(乙) 3(丙) 4(丁) 5(戊)6(己) 7(庚) 8(辛) 9(壬) 10(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甲) 3(丙) 5(戊) 7(庚) 9(壬)1(甲)与 6(己)日子时的天干为 1(甲),其日子时的干支是甲子;2(乙)与 7(庚)日子时的天干为 3(丙),其日子时的干支是丙子;3(丙)与 8(辛)日子时的天干为 5(戊),其日子时的干支是戊子;4(丁)与 9(壬)日子时的天干为 7(庚),其日子时的干支是庚子;5(戊)与 10(癸)日子时的天干为 9(壬),其日子时的干支是壬子;例如2009年6月27日(农历6月初五)18时的干支如下:己丑年辛未月辛丑日丁酉时一、推算年干支口诀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怎么快速计算年份对应的天干地支,每天学周易,简单用易理

怎么快速计算年份对应的天干地支,每天学周易,简单用易理

怎么快速计算年份对应的天干地支,每天学周易,简单用易理
计算年份对应的天干地支,就需要知道干支纪年的开始,也就是第一个甲子年。

现在大部分的说法都是公元124年,然后每60年一轮回。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多罗列几轮,再找其中的规律。

限于篇幅,就不说过程里,直接说结果。

年份-3除以10看余数,得天干。

年份-3除以12看余数,得地支。

对应到天干地支顺序,就是那一年的干支。

比如公元124年,
(124-3)÷10,余数为1,对应天干为甲。

(124-3)除12,余数为1,对应地支为子。

再比如1898年,
(1898-3)除10,余数为5,甲乙丙丁戊,对应天干为戊。

(1898-3)除12,余数为11,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对应地支为戌。

也就是1898年称为戊戌变法的原因。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余数为0,对应天干中的癸。

在地支中对应的也是最后一位,亥。

现在推算一下2022年,干支叫什么?
2022-3=2019÷10,余9,天干壬。

2022-3=2019÷12,余3,地支寅。

所以今年在干支纪年法里就是壬寅年。

如何由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

如何由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

公元纪年是一种以公元(纪元前1年至今)为基准的纪年系统,而干支纪年是一种以天干、地支为基础的纪年方法,常用于中国传统历法中。

推算干支纪年主要涉及到天干、地支及其年份的循环周期,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推算方法。

干支纪年起源于中国古代,天干由甲至癸,地支由子至亥,共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干支年份采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合而成,每60年会出现一轮完整的干支纪年循环。

首先,需要知道元年的干支纪年。

根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637年华夏部落首领黄帝即位,这一年被定为甲子年,因此甲子年是干支年的第一年。

在推算干支纪年时,可以借助甲子年作为起点。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天干和地支的循环周期。

天干和地支各自的循环周期都为60年,这意味着在60年内,天干和地支会依次排列组合成360种组合。

例如,第1年是甲子年,第61年是庚申年,第121年是己卯年,依此类推。

当干支纪年超过60年之后,会重新回到甲子年,开始新的一轮纪年循环。

在具体推算干支纪年时,需要对给定的公元纪年进行计算。

首先,将给定的年份减去黄帝即位的年份(公元前2637年),得到年数的差值。

然后,将差值除以60,得到的商数即为完整的干支纪年的轮数。

最后,将商数乘以60并加上黄帝即位的年份,即可得到对应的公元纪年对应的干支纪年。

举个例子说明,假设要推算公元2024年的干支纪年。

首先,计算差值:2024-2637=-615、注意这里差值为负数,表示公元2024年在黄帝即位之前615年。

然后,将差值除以60:-615÷60=-10余数-15,说明公元2024年相对于黄帝即位年份多了10轮完整的干支纪年,余数-15表示还需再向前推算15年。

最后,将商数-10乘以60并加上黄帝即位的年份2637:-10×60+2637=1977、所以,公元2024年对应的干支纪年是乙丑年。

需要指出的是,干支纪年的推算方法可以应用于任意公元纪年,无论是过去的年份还是未来的年份。

同时,也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对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进行考虑,避免纯粹机械地进行干支纪年的推算。

干支纪年法算法

干支纪年法算法

干支纪年法算法
干支纪年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纪年方法,它是通过将天干和地支两个概念相互配合,来表示一个年份的纪年法。

下面是干支纪年法的算法:
1. 首先确定起始年份,比如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40年)。

2. 在汉武帝元狩元年之后,每一年的干支纪年都按照“天干地支”的规则来确定。

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干支的组合方式是按照天干和地支交替排列,每六十年一个周期,全称为“六十甲子”。

3. 对于一个年份的纪年法,则需要根据该年份与起始年份的年数差值来确定对应的天干地支。

具体算法如下:
(1)将该年份与起始年份的差值加上10,再除以10,得到一个余数r,r的范围是0~9,其中0表示天干为甲,1表示天干
为乙,以此类推。

(2)将该年份与起始年份的差值加上10,再除以12,得到一个余数z,z的范围是0~11,其中0表示地支为子,1表示地
支为丑,以此类推。

(3)根据r和z的值,即可确定该年份对应的天干地支。

4. 如果需要转换其他年代的干支纪年,则需要先将该年份转换
为对应起始年份以来的年数,然后按照上述算法计算。

例如,如果需要计算公元2000年的干支纪年,则需要将2000年转换为起始年份(公元前140年)以来的年数,即2140,然后按照上述算法计算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法并非严格的年历系统,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使用的纪年方法。

在实际使用中,也常常结合其他纪年方式使用,例如公历、农历等,以便更好地表达时间。

公元与干支纪年换算法

公元与干支纪年换算法

公元与干支纪年换算法公元与干支纪年换算法(根据网上资料综合编写)(一)、利用天干、地支序数推算公元年份的干支纪年1、天干序数表2、地支序数表3、推算公式(1)、(公元纪年-3)/10 其余数R1 为天干序数(2)、(公元纪年-3)/12 其余数R2 为地支序数(3)、(公元纪年-3)/60 余R ,R/10余x 为天干序数R/12余y 为地支序数(这里的余数为正整数,下同)4、举例:推算辛亥革命1911年的干支纪年按公式(1)、(2):(1911-3)/10 R1=8 天干为辛(1911-3)/12 R2=0 地支为亥故1911年为辛亥年按公式(3):(1911-3)/60 R=48 48/10=8 天干为辛48/12=0 地支为亥故1911年为辛亥年【注】当公元纪年小于10、12、60时,公式(1)改为(公元纪年+60-3)/10(2)改为(公元纪年+60-3)/12(3)改为(公元纪年+60-3)/60(二)、利用60花甲序数推算公元年份的干支纪年1、60花甲顺序表2、推算公式:公元后的公式(1)、公元纪年/60 余R ,(R-3)为花甲序号的干支。

(2)、(公元纪年-3)/60余数 R 即为花甲序号的干支。

公元前的公式(3)、(公元纪年+3)/60 余R,(60-R)为花甲序数干支。

3、举例:(1)、推算公元1911年的干支纪年按公式(1)有 1911/60 R=51 51-3=48 查表48为辛亥年。

(2)有(1911-3)/60 R=48 查表48为辛亥年。

(2)、推算公元前246年(秦始皇执政)的干支纪年按公式(3)有(246+3)/60 R=9, 61-9=52 查表52为乙卯年。

(三)、利用公元纪年的余数推算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1、天干余数表2、地支余数表(2)公元纪年/12的余数为对应地支的余数4、推算方法:以1911年为例。

1911/10 余数=1(天干)对应余数1为辛1911/12 余数=3 (地支)对应余数3为亥故1911年为辛亥年。

干支纪年法的简便算法

干支纪年法的简便算法

干支纪年法的简便算法(一)干支纪年法的传统算法一.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

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

(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

以此类推。

(如下表)十二生肖年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2.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

(如下表)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子丑寅卯辰己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午未申酉戊亥11-13:13-15:15-17:17-19:19-21:21-231(二)干支纪年法的简便算法传统的计算法,必须知道一个已知年,然后往前后推算,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干支纪年法的简便算法,每个字都有对应的一个符号。

如下表:4 5 6 7 8 9 0 1 2 3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虎牛鼠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年份的最后一个数字就对应天干的相应的字,然后用年份除以12所得的余数,用这个余数去找相对应的地支字和十二生肖字,于是天干地支字的组合便是干支纪年,对应的生肖字便是生肖纪年。

如2006年,6对应的天干字是丙字,2006除以12的余数是2,2所对应的地支字是戌字,所对应的生肖字狗字,所以2006年是丙戌年,狗年。

快速推算年月日时干支法

快速推算年月日时干支法

快速推算年月日时干支法天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1. 推算年柱干支:推算年天干: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推算年地支:1900—1999年,年末二位数+1=年支;2000—2099 年,年末二位数+5=年支);和超过12,除以12余数即是年支,余数是0,年支即是亥。

2.推算月柱干支:推算月天干:月干=年干数×2+月数,和除以10,余数即是,整除月干即是癸推算月地支:月的地支是固定的,正月为寅,二月为卯,……,十二月为丑。

3. 推算日柱干支法:(推公历日干支)口诀:乘五除四九加日,双月间隔三十天,一二自加整少一,三五七八十尾前。

1-12月的调节数:1,2,0,1,1,2,2,3,4,4,5,5或:①年数减基数,所得为差数;差数乘以5,所得为积数。

②差数除以4,加9加日数,双月加30,再加调节数。

③积数加和数,再除以60,所除之余数,便是日柱数。

根据“日干支序数表”查日干支以上口诀中,①求积数,②求商和,③求余数。

求得了余数,便求得了日柱。

说明:一是“基数”为1900,;二是出生年数除以4,能整除者皆为闰年,凡闰年一、二月出生者,须从“余数”中减1,不能整除者其商取整数;三是“调节数”:一、四、五月出生为1,二、六、七月出生为2,八月出生为3,九、十月出生为4,十一、十二月出生为5,三月出生为0。

(1-12月的调节数:1,2,0,1,1,2,2,3,4,4,5,5)。

4. 快速推算时柱干支法:(1)日干数×2+时支数-2=时干数(公式揭密:因为甲子日的子时是从甲子时开始,推算下去,乙丑日对应丙子,即乙2对应丙3,再下去是丙3对应戊5,正好每日的子时天干为日干×2-1,即日干×2+时支数-2)(2)时支是固定的。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推算方法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推算方法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计算方法牙克石第五中学刘亚萍我国主要采纳公元纪年,干支纪年仍在使用,历史教课中,经常会接触到干支纪年,学生经常迷惑。

关于文科教师和学生而言,认识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关系和互相计算方法,有必定用途。

一、由公元纪年计算干支纪年1、运用公元余数与六十甲子对应法直接计算干支纪年法中的干支就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天干共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因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必定次序组合成六十单位,称为六十甲子,循环往复。

因此,任何一个公元年份除以 60 此后,只需所得余数同样,其对应的干支也必定同样。

依据这个推理,笔者将公元年份除以 60 所得余数按次序加以编号与六十甲子表对应制成表一。

该表有两大长处:第一,它成立在以公元4 年为甲子年这个已知条件上;第二能够同时检索公元前、后的全部干支。

使用方法是①当公元年数小于 60 时,能够直接从表一中找到对应的干支,公元后的与干支左边的编号对应,公元前的与干支右侧括号内的编号对应。

如公元 4 年和公元前 57 年都是甲子年,公元 1 年和公元前 60 年都是辛酉年。

②当公元年数大于 60 时,将公元年数除以 60,所得余数对应表一中的干支就是该公元纪年的干支。

如 1894 年除以 60 得余数为 34,对应表一可知 1894 年的干支是甲午年,而公元前 1894 年则是丁亥年。

表一六十甲子与公元余数对应表04 甲子14 甲戌24 甲申34 甲午44 甲辰54 甲寅(57)(47)(37)(27)(17)(07)05 乙丑15 乙亥25 乙酉35 乙未45 乙巳55 乙卯(56)(46)(36)(26)(16)(06)06 丙寅16 丙子26 丙戌36 丙申46 丙午56 丙辰(55)(45)(35)(25)(15)(05)07 丁卯17 丁丑27 丁亥37 丁酉47 丁未57 丁巳(54)(44)(34)(24)(14)(04)08 戊辰18 戊寅28 戊子38 戊戌48 戊申58 戊午(53)(43)(33)(23)(13)(03)09 己巳19 己卯29 己丑39 己亥49 己酉59 己申(52)(42)(32)(22)(12)(02)10 庚午20 庚辰30 庚寅40 庚子50 庚戌00 庚申(51)(41)(31)(21)(11)(01)11 辛未21 辛巳31 辛卯41 辛丑51 辛亥01 辛酉(50)(40)(30)(20)(10)(00)12 壬申22 壬午32 壬辰42 壬寅52 壬子02 壬戌(49)(39)(29)(19)(09)(59)13 癸酉23 癸未33 癸巳43 癸卯53 癸丑03 癸亥(48)(38)(28)(18)(08)(58)2、尾数余数对应法因为六十甲子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挨次搭配而成,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都是按次序循环使用。

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

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

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中华民族有着传统的文化,古代记事用天干地支法;天干地支如今是很少人会知道这是这么一回事了,只知道它是古时候的纪年方法,其它方面的知识就不可而知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

最简单的天干地支推算法1、天干地支序号天干序号:甲1、乙2、丙3、丁4、戊5、已6、庚7、辛8、壬9、癸10。

地支序号: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

2、天干相合序号甲己0、乙庚2、丙辛4、丁壬6、戊癸8。

(1)年干支:用年号最后一位数字减3或加7,所得结果即天干序数。

例1956年最后的个位数是6,6-3=3,或6 7=13,个位数均为3,丙3,天干为丙。

例1989年最后的个位数为9,9-3=6,或9+7=16,个位数均为6,己6,天干为己。

(2)年地支:年号除以12,所得余数减或加9,则为地支序数,如果所得余数加9大于12,用所加余数减12为地支序数。

例1956年,1956除以12等于163余0,0+9=9,地支序号申9,地支为申,1956年干支:丙申。

例:1989年,1989除以12等于165余9,9 9=18,大于12,18减12等于6,巳6,地支为巳。

1989年为己巳年。

(3)月干支:如丙年午月的干支,从天干相合序号得知丙辛4,地支序号午7,4 7=11,去10等1,甲1,则月干为甲,月干支为甲午。

如乙年午月的天干,天干相合序号,乙庚2,地支午7,2+7=9,9小于10,直接为壬9,乙年午月干支为壬午。

注:求11月的天干同正月(寅月),12月的天干同二月(卯月)。

(4)时干支:如求辛日寅时天干,天干相合序号丙辛4,地支序号寅3,4 3=7,庚7,辛日寅时的时干支为庚辛。

3、日干推算:用阳历日期1900年——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两位数 3)乘以5+55+(年尾两位数-1)除以4结果用商数不用余数。

2000——2099年日干基数=(年尾二位数+7)乘以5+15+(年尾两位数+19)除以4结果用商数不用余数,超过60减去60。

计算干支纪年公式

计算干支纪年公式

干支纪年公式(也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一种纪年法,采用“干支”纪年,其中“干”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支”共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按照天干地支组合纪年。

该纪年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其基础是天干地支的十二年循环和十天干的六十天地支的六十年循环。

主要应用于农历纪年,用于记录历史事件、人物出生和逝世等。

干支纪年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确定其中一年的天干和地支,以甲子年为基准,一般使用西元前2637年作为甲子年。

据此,可以推算出任意年份的天干地支。

以阳历2024年为例,按照干支纪年公式,首先找到基准年甲子年,然后计算基准年与目标年份之间的天数。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2024年距离甲子年的天数为(2024-2637)*365=-192,280天。

接下来,将天数与十二天干和地支的周期取模,即-192,280%60。

这样可以得出结果为-40,即示年份为甲子年的前第40个周期。

由于干支纪年是循环的,因此在得到周期数之后,可以得到具体的天干地支组合。

以甲子年为例,当周期数为0时,该年为甲子年;当周期数为1时,该年为乙丑年;当周期数为2时,该年为丙寅年,以此类推。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2024年的天干地支组合为己亥年。

干支纪年对于中国传统历法的研究和世系家谱的编纂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定期计算农历年份,还可以结合其他历法纪年法进行计算,例如,可以使用阳历纪年初为计算起点,再通过干支纪年法计算农历纪年初。

干支纪年公式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传统历法和古代历史事件。

然而,干支纪年公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它是基于天干地支的循环纪年法,对于长时间跨度的纪年可能不够准确。

其次,干支纪年公式在应用上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需要事先知道基准年份和计算方法。

此外,干支纪年法中的“干支”和其他干支学说相结合,例如周易、五行学说等,其理论基础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总体而言,干支纪年公式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纪年方法,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干支最简单计算方法

干支最简单计算方法

干支最简单计算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干支最简单计算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我一开始接触干支的时候真的是一头雾水。

干支里有天干和地支,天干就是甲、乙、丙、丁那些,地支就是子、丑、寅、卯啥的。

我试过按照年份一个一个去推天干地支,那可真是笨办法。

比如说我想知道1980年的干支,我就从1900年开始,慢慢一年一年推。

这个过程别提多痛苦,而且特别容易出错。

我一不小心就会弄混天干和地支的顺序,有时候推到一半自己都迷糊了。

后来我就摸索出一个相对简单点儿的办法。

先来说天干的计算。

就比如说算年份对应的天干吧,它有个余数的算法。

用年份减去3,然后除以10得到余数。

比如说2023年,2023 - 3 =2020,2020除以10余数是0,这个余数0对应的天干就是癸。

不过要是除以10余数是1 ,那就对应的是甲,2就对应乙,像这样按顺序对应下去。

再说说地支的计算。

用年份减去3,然后除以12取余数。

还拿2023年为例,2023 - 3 = 2020,2020除以12余数是4,余数4对应的地支就是卯。

这里要记住地支的顺序,子是0,丑是1,寅是2,卯是3等等依次对应。

我还犯过一个错误呢,就是在计算余数的时候算错了。

有一次我心不在焉的,本来该用年份先减3再算,我直接用年份来算了,结果当然是错得离谱。

所以一定要小心这个步骤。

还有呢,要是觉得这个计算太抽象,可以想象把年份当作一堆苹果。

用天除去10和用地支除去12就像是把这些苹果分别按照10个一组和12个一组来分,最后剩下的那些没分组的就是余数。

虽然这个方法相对简单,但还是需要仔细计算。

要是不确定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再拿最近已知干支的年份核对一下,就像2020年是庚子年,这样可以避免一些错误呢。

反正干支计算就是多练几次就熟练了,我现在虽然不敢说算得又快又准,但比一开始瞎摸索的时候强太多了。

纯干货!教你快速推算年月日时干支

纯干货!教你快速推算年月日时干支

纯干货!教你快速推算年月日时干支一、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天干:1(甲);2(乙);3(丙); 4(丁);5(戊);6(己);7(庚);8(辛); 9(壬);10(癸)地支:按1(子);2(丑);3(寅);4(卯); 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推算天干: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8=年干(公式揭密:因为公元3年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环。

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

由于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为末位数-3+1,再+10转为正数)推算地支: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得余数0-11为年支,负数则加12,0视作12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2)÷12,余数-11-0为年支,加12转为正数,0视作12(公式揭密:类似前述)另:⒈公元年末二位数+9=年支(适用于1800—1899 年);⒉公元年末二位数+1=年支(适用于1900—1999 年);⒊公元年末二位数+5=年支(适用于2000—2099 年);说明:注:年干支是以立春为界,而不是以春节为界的。

如1964年阳历2月4日的阴历为十二月二十一,仍为癸卯年;但1964年阳历2月5日的阴历虽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例一:求公元前7的年柱干支:年干=-7+8=1,即甲;年支=(-7-2)÷12=-9,加12转为正数3,即寅。

故公元前7年是甲寅年。

例二:求2000年的年柱干支:年干=末位数0-3=-3,加10=7,即庚。

年支=00+5=5,即辰。

故2000年是庚辰年。

例三:求1999年的年柱干支:年干=末位数9-3=6,即己;年支=末二位数99+1=100减去8个12后余4,即卯。

故1999年是己卯年。

注:我们所说的某个阳历年份对应的阴历干支,是该年大部分时间与其对应,而不是完全重合的。

干支纪年巧算

干支纪年巧算

干支纪年巧算潢川一中张正合近来在一些地方高考模拟题中经常出现干支纪年的题,这属于历史文化常识类考题,而许多学生对此感到迷惘,面对此类题束手无策。

下面介绍干支纪年的常识及几种计算方法。

一:记住十个天干的顺序,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的顺序,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六十甲子的推算方法将十天干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写六行,每行均以甲开头,以癸结尾,而后将十二地支依次填入,即:甲子、乙丑。

丙寅、丁卯------如下表:干支纪年便是依次而循环往复的。

三:公元某年换算成干支纪年的巧方法天干对应的是公元某年的个位数,地支对应的是公元某年除以12的余数。

其中对应数是固定的,如下表:例如:1894年,个位数是4,对应的天干是“甲”,1894除以12的余数是10,对应的地支是“午”,1894年的干支纪年是“甲午”年。

但是,此种方法只适用于公元某年,而不适用于公元前某年。

四:公元前某年换算成干支纪年的巧方法天干对应的是公元某年的个位数,地支对应的是公元某年除以12的余数。

其中对应数是固定的,如下表:例如:公元前1734年是商太甲20年,其干支纪年是多少?1734年个位数是4.因此天干是“丁”,1734除以12 的余数是“6”,则地支是“卯”。

所以,商太甲20年的干支纪年是“丁卯”年。

掌握了此方法后,便可以推算任何年的干支纪年了。

公元纪年只需记住天干地支的顺序,再记住“甲”和“子”对应的都是“4”,而后第加即可;公元前纪年则需记住天干“甲”对应的是“7”,地支“子”对应的是“9”,而后第减便可。

掌握此种方法,再遇到此类题便可迅速计算了。

年月日时干支推算法

年月日时干支推算法

年月日时干支推算法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

1、年干支推算法:天干推法年号最后一位数+7=和,按其和顺点天干即该年的天干;年号后两位数(2000年后要+100)除以12得商及余数,用其余数+1=和,按其和顺点地支即该年的地支。

2、月干支推算法: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月腊月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甲己之年丙寅起乙庚还从戊寅寻丙辛之年起庚寅丁壬正月起壬寅戊癸之年起甲寅3、日干支推算法:乘五除四九加日,雙月間隔三十天。

三五七八十尾頭,此為妙法記心間。

說明一點,2000年以前用年号后两位数,2000后年號后两位数+100。

例:例1:1949年10月1日,年號49*5=245,扣除60的倍數後余5.年號49/4=12,常數為9,日期為1,共遇3、5、7、8四個大月,月份為雙數.按訣心算:5+12+9+1+4-30=1,則1949年10月1日為甲子。

例2:1919年5月4日.年號19*5=95,扣除60的倍數後余35.年號19/4=4,常數為9,日期為4,隻遇3月一個大月,月份為單數.按訣心算:35+4+9+4+1=53,則1919年5月4日為丙辰。

例3:1964年2月27日.因日期在3月前年號以63年論,63*5=315,扣除60的倍數後余15,63/4=15,常數為9,日期為27,共遇7個大月,月份為雙數.按訣心算:15+15+9+27+7-30=43,則1964年2月27日為丙午。

4、时干支推算法:甲己之日起甲子乙庚之日起丙子丙辛之日起戊子丁壬之日起庚子戊癸之日起壬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ew/1190752bbd64783e09122b31.html?from=rec&pos=0&weight=4&lastweight=1&count=5
/view/html
“干支”纪年最简便的推算方法河北/王荣杰1996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第30题是考文化常识的题目,其中第4小题考的是“干支”纪年法的推算。考后,绝大多数同学都丢了分。1996年第10期《语文教学通讯》介绍了天津章甫先生的推算方法,虽然明白,但太繁琐,学生不能很快掌握。现介绍一种简便的推算方法,就是:公元年÷10,余数-3,得数为天干;公元年÷12,余数-3,得数为地支。比如1997年可这样推算:1997÷10,余数7,7-3=4,那么天干的第4位就是丁;1997÷12,余数5,5-3=2,那么地支第2位是丑,1997年的干支纪年为“丁丑”年。这里有两点注意事项,一是余数不要小于3,若余数小于3时,再加上一个除数再减3。如1994年,1994÷10,余数是4,4-3=1,天干第1位甲,1994÷12,余数是2,再加上12等于14,14-3=11,地支是戌,所以1994年是甲戌年;二是余数是3时,再减3;得数为0时,怎么看?就是天干或地支最末一位。如1995年,1995÷10,余数是5,再5-3=2,天干第2位乙,1995÷12,余数3,3-3是0,则地支为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