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7第七章 实验法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 定量研究定义:定量研究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统计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量化的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特点:- 数据量化:定量研究依赖数字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收集。
- 可操作性:定量研究通常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标准化流程进行重复。
- 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普遍性结论。
分类:- 描述性统计: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展示,如频数分布、平均数、中位数等。
- 推断性统计: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 定性研究定义:定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通过非数字化的手段来理解社会现象的深层含义和背景。
特点:- 数据非量化:定性研究侧重于文字、图像、声音等非数字数据。
- 灵活性:定性研究方法更加灵活,可以根据研究进展进行调整。
- 深入理解:定性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个体的经验、观点和行为的背景。
分类:- 田野调查: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 访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对话,收集他们的看法和经验。
- 内容分析:对文本、图像、视频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以揭示其中的主题和模式。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1. 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论是对研究方法和过程的哲学思考,它包括:- 研究范式:指导研究的基本信念和假设,如实证主义、建构主义等。
- 研究逻辑:研究推理的逻辑结构,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 研究伦理: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如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
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具体手段,包括:- 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 数据处理方法:如数据编码、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
- 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主题分析、案例研究等。
3. 研究技术研究技术是指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技巧,例如:- 问卷设计技巧:如何设计有效、可靠的问题。
社会研究方法(实验法)
三、资料处理阶段
整理分析资料。 对观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检验假设,提出理 论解释和推论 撰写研究报告
实验中三项基本工作内容
1、变量的选择与分类
选择: 确定与课题相关的各种因素,分析其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因果 模型 类型: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外部影响变量、中间变量、独立变 量等
简单实验设计:易操作、易检验明确因果关系;实验
结论的概括能力和外在效度较低,不考虑交互作用效 应导致内在效度也较低
多组实验设计:可排除部分交互作用对实验的影响,
可考虑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考量因素较 多,较复杂,操作较有难度
实验设计(简单)
• 单组前后测的设计模 • 两组前后测的设计(典型/传统实验设计)模式
实验法
小组成员:赵莹、杜海洋、李晶、刘莹
第一节 实验法(基本知识)
• 基本概念
实验法: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改变某 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 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
• 实验法基本特点
• 1.人为设定观察情况。 • 2.直接建立研究结论。 • 3.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1、自
实验的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资料处理阶段
一、准备阶段
确定研究问题与目。查文献,确定课题的研究价值及可行性;
提出理论假设和工作假设。选择和分析各个相关的变量,对其 分类并建立变量间的因果模型; 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场所、设备、测量工具,确定实验进程、 控制方式、观测方法等
二、实施阶段
• 两组无前测的设计模型 • 交互作用效应
实验设计(多组)
《社会研究方法》讲义教案第7章实验法
第七章 实验法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实验法和观察法都是现场法,它们的区别在于:观察法是在自然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而实验法则是在研究者有意改变或设计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实验法的依据是自然和社会中现象和现象之间相当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因而当我们能假设现象X和现象Y相关,并且可以假设现象X的作用是引起现象Y变化的原因的话,我们在社会科学中就可以采用类似于自然科学中广泛使用的实验研究的方式来探索两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变量相关,不一定就有因果关系。只有当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才能断定这种关系是因果关系:
(1)两个变量有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明确的时间顺序,即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前者称为自变量,后者称为因变量。
5.就因变量对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前测;
6.对实验组实施实验刺激(即让自变量出现并发挥作用);
7.就因变量对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后测;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第七章
会关系和文化习惯等方面。
02
深度访谈
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其观念、态度和行为等方
面的信息。深度访谈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和主
观感受。
03
专题小组讨论
通过组织专题小组讨论,让研究对象共同探讨某个话题或问题,收集多
方面的观点和意见。专题小组讨论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研究对象对某个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 理、分类和深入分析, 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和发 现。可以采用定量和定 性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 分析。
将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 整理成书面形式,撰写 研究报告。在报告中要 详细阐述研究方法、过 程和结果,并对研究局 限性和不足之处进行说 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调查研究的设计原则、样本选择、问 卷设计、调查实施、数据整理和分析 等方面的内容。
难点
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 调查研究类型,如何设计有效的问卷 ,如何进行调查实施和数据分析。
02 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定义
01
调查研究是一种以实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研究方法,它通过科学的方法收集和 整理关于特定主题或问题的数据,并运用这些数据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社会现 象。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编码、 录入和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确定研究主题和目的
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目标,确定研 究的范围和对象。
撰写调查报告
将研究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 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 论等部分。
03 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定义
1
实验研究是一种通过控制和操作某些变量来观察 结果变化,从而探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 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第七章
对于分类后的各个类别,通常是使用数字的形式(有的也可 用其他符号)来表示类别之间的差异。如用1代表男性,用2代表 女性。要注意的是,对于同一个数字只能赋给一类事物,同一类 事物不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字代表。有些现象比较复杂,如 职业种类众多,难以做到一个职业使用一个符号,此时,可以考 虑选择若干有代表性和研究意义的职业赋予代码,余下的用“其 他”类包揽无遗,这样分类就能彻底。赋予各类的数字只是一种 代码或符号,而不具有任何数值的含义,即它们之间没有大小、 高低、先后的区别,如男、女之分。在这一测量层次上,把数字 和类别结合起来进行排列,就形成了定类量表。
在众多学者提出的失范的操作化定义中,史汝尔(Leo Srole)所设计的一份测量个人失范的问卷尤为引人注目。其 问卷中有五个叙述性的问题要调查对象回答“同意”或“不同 意”。它们是:
(1)不论人们怎么说,男人一般都会越变越坏。 (2)把新生儿带到这个不断寻找明天的世界,真是一件不公 平的事。 (3)现在,人们不得不今朝有酒今朝醉,根本管不了明天。 (4)现在,人们真的不知道还可以信赖谁。 (5)给政府官员投诉没什么用,因为他们根本不关心普通老 百姓。 在这份问卷发表之后,史汝尔的量表就成了社会科学家所 遵循的基准。在各种学术期刊中,有许多研究都在使用史汝尔 的“失范”操作化定义。
如有关家庭结构的测量规则可以做这样 的规定:“凡是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包 括分灶吃饭)、具有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 群体,其中包括经济尚未独立但不和家庭生 活在―起的成员或该家庭长期生活在一起(一 年以上)的非血缘关系和非婚姻关系成员, 如保姆、养子女等。”
建立了对家庭概念认识的基础,我们就可以规定家庭结 构类型的具体标准: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妻及一对夫妻和未 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指两代及其以上,并且每代 人只有一对夫妻的家庭(包括未婚成员);联合家庭是指至 少一代人有两对及以上的夫妻组成(包括未婚成员);凡是 不属以上类型的都归为其他家庭。需要注意的是,有关家庭 的操作化定义虽然已经比较详细了,但是还不能穷尽实际测 量中发现的问题,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解释。
第七章 实验研究(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_风笑天)
上述各种缺乏实验设计中一个或多个“条 件”或“部分”的实验就叫做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的类型
•
实验刺激(缺乏控制)
实验组
……..……..……..… 后测1
限制很大。
第二节 实验的程序与类型
一、实验研究的程序
因果关系假设 决定实验设计 决定如何引入实验刺激
选取实验对象
建立实验背景 制定因变量的测量
随机指派分组 因变量的前测 实施实验刺激
比较分析 告之实验的真实目的
因变量的后测
并非完全严格固定不变
二、寻找两组相同的对象
匹配是依据各种标准和特征,找出两个完全 相同或几个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 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将另一个对 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
一、重大事件的影响 二、实验对象成长发展的影响 三、前后测环境不一致的影响 四、初试—复试效应的影响 五、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
三、主体部分的写作
1、叙事逻辑与内容安排 强调故事性、描述的流畅性 归纳逻辑 内容的安排以便于讲清楚“故事”为标准 通过对故事的讲述、对资料的描述,来阐明和 证实研究对研究问题所做出的判断。
二、更为复杂实验设计
索罗门三组设计:关注除了前测的影响外, 前测和实验刺激之间还会产生某种“交互作 用效应”,即二者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 种外加的影响。
实验组: 前测e·······实验刺激·········后测e
控制组1: 前测1····························后测1
控制组2:
控制组2:
实验研究法社会研究方法
本讲的位置
调查研究:最常用,通过询问问题收集资料。 实验法:对控制的要求最严格,让我们更完整地了
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逻辑。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法、利用现成的统计资料、历
史档案 实地研究:参与到研究对象当中,进行更密切的观
察和更全面的理解。
实验法
2
本讲目的
一种特定的观察方式 可广泛应用于其他观察的研究逻辑
实验法
3
本讲主要内容
1.导言 2.实验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3. 经典实验——实验法的基本要素 4.如何选择受试者 5.误区和实验设计的变体 6.实验法举例 7.实验法的优缺点
实验法
4
1 导言
实验是控制检验因果过程的卓越工具。 实验:行动——后果 选择受试者——刺激——观察他们的反应 实验的普遍性——做菜、骑自行车、学电 脑
实验法
5
2 实验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解释性研究:验证范围有限、界定明确的 假设
青少年暴力倾向与媒体宣传,对日本人的态度 与电影
制度、意识形态与小群体互动 典型的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自然实验:在日常社会事件中进行的“实 验”。
实验法
6
3 古典实验——实验法的要素
经典实验通过对实验组与控制组做前测及 后测,来检验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效果。 三对主要成分: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前测与后测; (3)实验组与控制组(对照组)。
实验法
7
3.1.1 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量。因变量往 往是研究所测量的变量。二者具有相对性。 自变量是实验中的刺激因素,它或有或无,通 常,是具有两种属性的二分变量,即通常只有 两个取值:有和无,即给予实验刺激或不给予 实验刺激。 实验研究的中心目标是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即考察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
15社会研究方法之实验法概述
11
小结和课后思考
重 点
实验法的原理
变量之间有哪些关系?
12
9
四 、实验法的优缺点
• 能够确立因果关系 • 花费较少 • 易于重复 • 控制力强(对研究对象
、研究环境、研究条件 等具有控制的能力) • 适于解释性研究,以及 对理论、方针、政策进 行检验。
• 缺乏“现实性”(实 验室实验不能很好地 代表现实情况,因而 实地实验运用更多)
• 样本缺陷(实验只能 研究一个相当小的样 本)
• 实验人员的影响 • 伦理及法律上的限制
10
案例:模拟监狱实验
1971年,心理学教授菲利普• 津巴多设计了斯坦佛模拟监狱实验, 这是一个由24个随机挑选的斯坦佛 大学生分别担任模拟狱卒和模拟囚 犯在学校临时改造的“监狱”里完 成的。
这个实验原计划进行两个星期。 到了实验开始的第二天起,“狱卒” 们就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把“囚犯” 关在牢房里了。
LOGO
第七章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
1
L目OG录O页
Contents Page
一
本
节
二
内
容
三
四
实验法的定义 实验法的原理 实验法的条件 实验法的优缺点
2
引入
皮格马利翁的故事
罗森塔尔实验
3
一、实验法的定义
实验调查法
实验调查法也称试验调查法,它 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 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 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 律的方法。
4
现场实验
让我们来做一个 好玩的现场实验。
播放音乐
5
想一想: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笔记(精编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解释的过程。
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2)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
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四种主要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分类:<1>根据研究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2><3>根据调查范围: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其他分类: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3)具体方法与技术:包括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资料分析方法(数据资料:统计方法、数理方法模拟法;文字资料: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其他技术手段和工具。
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方法论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得具体方法和技术。
统的知识。
特征: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
也就是说,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4、科学三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5、科学研究: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6、科学的性质: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2)因果决定论;(3)普遍性;(4)开放性。
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6)客观性;(7)明确性;(8)社会性。
7、科学的功能:技术、学术和社会功能。
8、操作化: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
9、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3)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11、社会研究与社会学研究:社会研究泛指各种具体的、分门别类地对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研究旨在探索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探索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结果。
社会研究方法
目录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第四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第五章抽样第六章社会研究中的测量第七章问卷设计第八章访谈法第九章观察法第十章实验法第十一章文献研究第十二章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1. 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2. 社会调查: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它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方法去了解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把握有关社会现状的一种社会认识活动。
3. 社会调查研究:指社会研究中的一种类型,它只包括以直接的社会调查为资料来源的社会研究活动,而不包括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
4. 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联系和区别(1)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经验资料。
(2)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研究活动比社会调查研究包含更多的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的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更加宽泛。
社会研究活动包括了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主要内容,并且内容更加广泛。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 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为了了解某一方面的社会状况,或解决某一理论和现实的问题而有目的地进行的社会认识活动。
2. 经验性: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
(第一手资料)3. 理论性: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
4. 社会性➢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
➢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
➢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接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等方面产生影响。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 社会研究的主体➢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组织者、委托者、承担者、资助者➢社会研究者个人:组织者、研究者、技术人员、一般调查员和其他辅助人员等2.社会研究的对象(1)社会研究对象与“社会研究内容”和“社会调查对象”的区别①社会研究对象与社会研究内容➢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社会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
问题
实验组:O1……X1……O2
控制组:O3……X0……O4
(续)
所罗门三组设计
测同实验刺激可能交互作用影响前后测差异的可能性。
测同实验刺激可能交互作用影响前后测差异的可能性
这种设计是在三组设计的基础上,再增加第三个控制组,该
控制组既无前测也无实验刺激.而只有一个后测。
O相同说明没有受到历史事件成熟过程实验本身度
3与O4相同,说明没有受到历史事件、成熟过程、实验本身、度
量工具变化、统计回归和实验退出等的影响。
如果O2与O5或O4与O6相同,说明前测没有对后测产生影响。
比较O6与O1、O3,可以考察是否受到历史事件和研究对象成熟等
的组合影响。
是一个自变量,y是另一个自变量。
含有一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既提供了各个变量的影响,又提供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社会研究方法
目录分析
《社会研究方法》是一本广泛使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指南,其目录包含了以下 主要内容:
目录分析
3研究方法的评估与反思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社会研究方法》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阅读感受
书中的各种实例和研究方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详细阐述了使用 各种统计学和质性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这些实例不仅强化了我对研究过程的 理解,也激发了我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好奇心。
阅读感受
另外,书中对社会科学的伦理问题的讨论也让我深受触动。作者强调了在进 行研究时考虑伦理原则的重要性,以及确保研究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这不仅 使我更加了解社会研究的复杂性,也让我更加重视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所要遵循的 伦理原则。
精彩摘录
研究设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它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假设、研究方法和 数据分析等。
精彩摘录
样本选择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需要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 并对样本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精彩摘录
社会科学研究需要注重伦理问题,包括保护受试者、避免偏见和合法性等问 题。
精彩摘录
研究者在研究中需要保持客观性和独立性,避免主观性和偏见对研究结果的 影响。
社会研究方法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方法
可以
研究
数据
社会
分析
调查
方法
研究
社会科学 实验
基本
社会
收集
遵循
观察
现象
问题
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实验法共39页文档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社会研究方法——实验法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6社会研究方法之实验法要素及程序
第七章 第二节
实验法要素及程序
1
L目OG录O页
Contents Page
本
一
节
内
二
容 三
实验法的三对要素 三项基本工作内容 实验法的程序
2
引入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3
一、实验法的要素
经典实验通过对实验组与控制组做前测及后测,来检验实 验刺激对因变量的效果
三对主要成分:
(1)自变量与因变量;
9
二、三项基本工作内容
2.变量的控制
1.变量的美选誉度择 和分类
3.变量的测量
10
三、实验法的基本程序
实验法的实施程序与其他方法大致相同,分为准备工 作、具体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
11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 [2] [3] [4] [5]
确定实验课题及实验目的。 提出理论假设。 选取实验对象。 选择实验方式和方法。 制定实验方案。
(2)前测与后测;
(3)实验组与控制组(对照组)。
4
(一)自变量、因变量与干扰变量
自变量
自变量又称为实验刺激,指的是可为研究者所操纵、能引 起实验对象的心理状态变化与行为反应变化的条件或因素, 因而也称作原因变量或独立变量。
因变量
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产生变化的变 量,又称为结果变量或依赖变量。
凡是在实验中能够干扰自变量在行为反应上的变化的
研究者认为,这种戏剧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休息时实验者的指导语激起了各半组被试 对自己宗教群体的效忠态度所致。这个实验表明,一个人对自己所属的群体有认同感、荣誉 感、责任感,并随时能被激起效忠态度,就会表现出巨大的能量与耐挫力。
社会研究方法(第7章)
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常用一个变量来确定它对另一 个变量的影响。在证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上, 其他任何研究方法都不如实验研究有效力。
(二)实验法的基本逻辑
实验法的逻辑依据是差异法。假设变量间 具有因果关系是实验法的逻辑起点。通常 研究者预先提出一种因果关系的尝试性的 假设,明确被引入的自变量和要测量的因 变量各是什么,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检验 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过程中,必须 保证自变量是实验过程的唯一干预因子。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无法对一个研究课题 中的自变量进行干预,那么,此课题就不 适于运用实验法来研究。
三、实验法的分类
(1)根据实验场所: 实验室实验 实地实验 (2)根据变量的控制程度或实验设计的严 格程度: 纯实验——实验室实验; 准实验——实地实验(大致相当)
7.2 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
1.自变量与因变量 (1)自变量: 又称实验变量或实验因子,指受实验者操 纵的原因变量。是指在实验中由研究者有 意控制,并且可能影响行为的条件或因素 实验刺激 两分变量 → 具有二种属性:(1) 呈现刺激 (2) 不呈现刺激。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实验者知道哪些 对象是实验组成员、哪些对象是控制组成 员时,他们对研究结果会产生定向的心理 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到实验的进行、影 响到行为的测量、影响到对结果的解释。
从众实验:指出右侧中的哪一条 线段与左侧的线段等长
受试者们被告知,他们将与 另一部分人一同参与某项视 力测试,随后将出示一些图 片,并要求各自回答一些十分容易和显见的问 题。这个测试的陷阱在于,除受试者本人之外 ,房间里还有其他实验合作者共同进行这一测 试,他们将按照要求给出显然错误的答案。那 么,在大多数人都犯了再明白不过的弱智错误 时,受试者会与其他人给出不同的结果么?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第七章
试用
问卷初稿设计好后,不能直接将它用于正式 调查,而必须对问卷初稿进行试用和修改。 试用问卷初稿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叫客 观检验法;另一种叫主观评价法。
修改定稿并印制
根据上述方法找出问卷初稿中所存在的问题 后,逐一对问卷初稿中的毛病进行认真分析 和修改,最后才能定稿。在对修改后的问卷 进行印制的过程中,同样要十分小心和仔细 。无论是版面安排上的不妥,还是文字上、 符号上的印刷错误,都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 调查结果。只有经过了试用和修改,并对校 样反复检查后,才能把问卷送去印刷,并用 于正式调查中。
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 ——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 十项社会调查中就有九项是采用问卷进行。 ——英国社会学家莫泽
一、问卷的结构
问卷(questionnaire)是调查研究中用 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 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则是 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构成: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等
问题及答案
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可以说,被调查者的各种情况正是通
过问题和答案来收集。
问题可分为开放形式和封闭形式两大类
答案分为有关事实的、有关态度的和有关个人背景的三大类
开放式问题
就是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
的问题。
e.g. 在城市生活,您有哪些感受? ————————————————
设计问卷指导语: 文字简洁亲切 不要遗漏 不能有表达的错误
范例
亲爱的家长: 近来,幼儿外语学习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门问题,为了使幼儿外语学习能够 更加科学和规范,我们特进行此次调查,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对幼儿外语学习的态度和您 孩子外语学习的状况,您的回答对我们至关重要,调查数据将作为科学研究的依据。 本问卷不用填写姓名,答案也没有对错之分,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我们 将对调查内容严格保密。 衷心地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幼儿外语学习研究”课题组成员 2002年10月
社会研究方法--实验法
实验对象在知道了实验的目的和内容后,其心理和生理有可能发生某种微
妙变化,从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
第十三页,共19页。
第三节 实地实验
实地实验举例——
谢尔夫运用实地实验的方法对社会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群体间冲突问题进
行了研究。
先提出假设:
1:群体竞争 2:愉快接触 3:共同需要 4: 合作成功
个群体一起参加愉快的社会活动:看电影、放爆竹、在同一个大厅里吃晚
饭等等。这些活动不但没有减少冲突,相反给这两个群体提供了责骂和攻击对
手的新机会。例如,在饭厅里,他们互相扔纸和食物、骂人等等。对这些行为的
直接观察和第二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被作为证实第二个假设的证据。
第十七页,共19页。
第三节 实地实验
• 实验组:十二个相似背景的男孩
第九页,共19页。
第二节 实验设计
一、古典实验设计
——双组前后测模式,最标准最理想的设计 优点:不仅可以确定x的影响,还可以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 缺点:前测后受试者可能对x的引入产生敏感,会意识到实
验的意图;
实验组 控制组
前测 84y1 84y3
刺激 x
观看电影产生的影响为-22
第十页,共19页。
实验组与控制组(对照组)
第四页,共19页。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
二 、实验的逻辑(原理)
• 建立假设:x 与 y 存在因果关系
结果1
比较,得出结论
结果2
第五页,共19页。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
三 、实验法的条件
➢ 建立变量间因果假设是逻辑起点(增加工资——劳动积极性提高); ➢ 自变量能被孤立;
➢ 自变量易操纵;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第七章 实验法
第七章实验法7.1 实验法及其特点社会研究中的实验·实地实验及其特点·实验的构成7.2 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实验设计及要素·实地实验的步骤·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产生7.3 常用实验设计单一实验组实验·一实验组一控制组实验·一实验组二控制组实验·一实验组三控制组实验·关于效度的评价一、填空题1.实验的基本目标是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2.“破窗理论”内中的道理和(“防微杜渐”)这个中国成语的意思相同。
3.所有实验的构成是相同的,即都由三个要素所组成: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
4.实验者要以(“概化”)为原则选择实验对象。
5.在实地实验中,(前测与后测)乃是判别因果联系必备的实验手段。
6.在实地实验中,剔除干扰影响的任务是由(实验设计)来担当的。
7.实验设计涉及以下三对基本要素:⑴自变量与因变量;⑵前测与后测;⑶(实验组与控制组)。
8.(初试—复试)效应反映了实验本身(特别是前测)有可能对实验结果(也就是因变量Y)产生影响。
9.在实地实验中,实验者实际上要面对实验变量(自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和(干扰变量)这三类变量。
10.在实验研究中,消除干扰因素影响的首要方法就是(采用对照组)。
11.单一实验组实验的逻辑是把实验对象前后测之间的差异(可称为差分)全部归因于(实验刺激)。
12.索罗门三组实验旨在消除(前测和实验刺激相互作用)对实验结果所形成的影响。
13.对于内无效度的来源,(“选择偏好”)指没有严格按“可比性”分配实验组和控制组。
14.对于内无效度的来源,(“士气消沉”)指控制组有时会感到受到差别待遇而自暴自弃。
15.对于内无效度的来源,(“补偿”)指控制组由于未受实验刺激,研究者或研究执行者觉得愧疚而对控制组有所“关照”。
16.对于内无效度的来源,(“补偿性竞争”)指被剥夺实验刺激的控制组通过发奋工作来争口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验的构成
所有实验的构成是相同的,即都由三个要素所组成: 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
实
实 验 P(X xi ) Pi
实实 验验
验
手
对对
者
段
象象
‹#
图7.1 实验的构成
›
第二节 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
在社会现象的实验研究中,实地实验之所以相对重 要,是因为实验室实验有如下两个缺点:其一,实验内 容受限,即许多社会研究关注的内容在实验室中无法人 工制造出来;其二,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往往外在效度差 强人意,即缺少推广性、代表性或普遍性。但实验的看 家本领毕竟是控制。实地实验与实验室实验不同,无法 实现所谓的“高度控制”,而只能做到所谓的“一定控 制”。换言之,由于实验背景和变量都较难控制,实验 环境也不能被很好地“封闭”。这样一来,对实地实验来 说,如何剔除各种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就成了大问题。
‹# ›
二、实验研究的步骤
• 建立因果假设 • 按可比性建立实验组与控制组 • 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 • 对因变量制定一个合适的测量 • 就因变量对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前测 • 对实验组实施实验刺激(即让自变量出现并发挥作用) • 就因变量对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后测 • 运用统计分析检定假设,从而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
第七章 实验法
作为现场法,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在于:观察法 是在自然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的,而 实验法则在研究者有意改变或设计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 究对象的外显行为。实验法的依据是自然和社会中现象 和现象之间相当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相关关系——因果关 系。因而当我们能假使现象X和现象Y相关,并且可以 假使现象X的作用是引起现象Y变化的原因的话,我们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就可以采用类似于自然科学中广泛使 用的实验研究的方式来探索两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 系。
一、社会现象研究中的实验 金钱有心理作用吗? 金钱可以止疼吗? 导致“破窗理论”的实验
‹# ›
二、实地实验及其特点
• 在非自然状态下观察研究对象 • 必须在两变量之间建立起因果假设 • 并不是两现象之间只要存在因果联系,
就能用实验法加以研究 • 控制除自变量以外的变量或变数的影
响 • 多为实地实验
实验刺激 (自变量)
实
干
验
控制排除
扰
者
因 素
实 验 对 象
反应变量 (因变量)
‹# ›
图7.2 实验者面对的三类变量
霍桑实验就是因变量Y 前后测之间的差异不能归因于实验刺激的一个著 名的实例。
正因为因变量Y前后测之间的差异不一定都能归因于实 验刺激(甚至有可能不能归因于实验刺激),所以我们在 进行实验研究时不仅要有实验组,一般也少不了控制组。 实验组是在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控制 组在各方面都与实验组相同,但是其成员并不是实验对象。 在实验研究中,消除干扰因素影响的首要方法就是采用对 照组。控制组的作用是向我们显示,如果没有实验刺激, 那么实验组的情况又如何。在大多数场合,实地实验之所 以少不了控制组,是因为我们要把前后测的差异中那些不 能归因于实验刺激的影响找出来,然后确认自变量X真正 能对因变量Y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 ›
第一节 实验法及其特点
讲到实验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实验室实验。在社会现象的研究 中,实验室实验也不鲜见,特别是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然而, 并不是所有实验都需要实验室。实验固然也是我们认识社会的重要手 段,而且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方式,不过社会调查研究更多采用的是所 谓实地实验,即在日常社会事件中进行的实验。所以只要不特别说明, 本章所讲的实验研究主要是指实地实验。
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 ›
三、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产生
• • •
•
•
• •
‹# •
›
随机指派 匹配
如果实验者对被试的情况比较熟悉,匹配也不失为一种产生两 组相似 人群的好方法。所谓匹配,是指将在“重要变量”上具有相同 或相似特征的 被试配成对,然后把其中一人分配到实验组,另一人分配到控 制组,如此 不断进行下去,直达到两组分别需要的人数。
‹# ›
一、单一实验组实验
• 假设:X → Y
• 选择一组实验对象对因变量制定一个合适的测量
在方法论上讲,使实验组与控制组具有可比性,运用随机化 方 法比运用匹配方法至少有两个优点:①在匹配方法中我们很难
第三节 常用实验设计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使 用实验法,实验者所面临的 问题是错综复杂的,这样一 来,就有了对实验的不同设 计。设计不同,能够排除的 非实验刺激的影响也有所不 同。下面我们来讨论几个常 见的实验设计,从中我们可 以具体体会到控制组是如何 起到排除非实验刺激影响的 作用的。
‹# ›
一、实验设计及要素
在实地实验中,剔除干扰影响的任务是由实验设 计来担当的。实验设计涉及以下三对基本要素,可以 说,它们构成了实验设计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
自变量与因变量
前测与后测
实验组与控制组
讨论:
在实验研究中为什么经 常要Leabharlann 建立控制组?‹# ›
在实地实验中,实验者实际上要面对实验变量(自变 量)、反应变量(因变量)和干扰变量三类变量。实验者不 仅要有效操纵实验变量,有效测量反应变量,还要努力控制 和排除干扰变量影响。实验者对三类变量的关系可用下图表 示。如何将干扰变量的影响尽量排除在外,就是实验设计所 要担当的任务。
另外,实验研究便于测量,从而能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实验研 究往往可以使观察对象和观察结果重复出现。
‹# ›
实地实验与实验室实验区别是什么?
实地实验不同于实验室实验,实验环境和实验变量 都难于控制,其根本原因是实验者和实验对象都是有意识 的人,因而实验结果很容易受到来自实验者和实验对象两 方面的主观影响:⑴实验者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只注意那些 与假设一致的现象,而忽视那些与假设不一致的现象,从 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⑵实验者可能自觉不自觉地 诱导或暗示实验对象,使实验对象迎合实验者期望,与假 设一致的现象故而会较多发生,从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 情况;⑶实验对象有可能因为自己是实验对象而自觉不自 觉地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 ⑷实验对象在知道了实验的目的和内容后,其心理和生理 有可能发生某种微妙变化,从而使观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