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精选10篇)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精选10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措施的重要性,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
我们应当如何写措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篇1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
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
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孙广富副组长:刘祥涛王兴林刘莉成员:刘益民郝新海朱桂真蒋兴超刘云艳陈飞胡三永李红2、职责:(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传染病防控通用ppt
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 提高人群非特异性免疫力,包括个人的防护、 卫生知识、卫生习惯
✓ 人群的免疫预防:包括常规接种、应急接种
✓ 对密切接触者的药物(Wu)预防:药物(Wu)应是 有效的;时间短、耐药性产生、副作用; 有针对性对可能受感染者使用
第十四页,共三十八页。
学校传染病的特点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八页。
流行特征(Zheng)和临床表现
4、流行性腮腺(Xian)炎
【流行病学】
潜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 隔离期: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3周左右
1. 传染源 患者和携带病毒者 。
2.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 。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
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八页。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八页。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八页。
流行特征和临(Lin)床表现
3、麻 疹 (Ma)
【流行病学】
潜伏期:常见为8-12日,最短至最长为6-18天 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至退疹时或出疹后5天。
1.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性。
2. 传播途径 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 。
第七页,共三十八页。
传播途径分类
直接或间接
空气或飞沫 经水传播
食物传播 接触传播 血液或体液 昆虫或动物
土壤传播
医源性传播
围产期传播
多途径传播
水痘、结膜(Mo)炎(红眼病)
水痘、流感、肺结核 霍乱、血吸虫
痢疾、伤寒 淋病、疥疮、艾滋病 乙肝、艾滋病
乙脑、疟疾、狂犬
炭疽、破伤风 丙肝、艾滋病
(6)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疫情报告人在报 告校领导的同时,应立即向我院和上级教育主管 部门上报疫情。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知识
小学生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知识第一章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一、何谓传染病㈠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此类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内引起,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或产生毒素,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死亡。
这些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样疾病。
㈡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⒈病原体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少数传染病的病原体至今仍不太明确。
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⒊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⑴流行性。
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间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患同一传染病的人。
⑵地方性。
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
如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
⑶季节性。
季节性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出现季节性升高,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节流行。
⒋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原体产生抵抗力,一段时间内再次遇到该病原体的入侵而不会再感染,称为免疫。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的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感染。
二、何为法定传染病传染病种类繁多,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某些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以加强管理。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第一篇: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一(2)班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一、基本知识1.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2.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3.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
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4.麻疹麻疹病人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患病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5.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家禽、野禽)以及鸟类。
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高热(大多持续38℃以上)、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二、预防要点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
某区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健康讲座,针对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进行详细 讲解。分析: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师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发病后的 处理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机制运行良好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市所有学校均建立了完善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机制,定期 对学生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分析:该机制的有效运行,确保了疫情的早发现、早隔离、 早治疗,避免了传染病的扩散。
04 学校传染病防治政策及法规
国家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艾滋病防治条例》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及标准
01
02
03
04
《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规范》
《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
汇报人:
2023-12-05
• 传染病概述 • 学校传染病现状及影响 • 学校传染病防治措施 • 学校传染病防治政策及法规 • 学校传染病防治典型案例分析
01 传染病概述
什么是传染病
•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 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主要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 ,如结核病、流行性感冒、乙肝等。
02
03
04
健康危害
传染病会导致师生身体不适, 甚至危及生命。
学习影响
传染病可能导致师生缺课,影 响学习成绩。
心理压力
传染病的爆发会给师生带来恐 慌和心理压力。
社会影响
学校作为人群密集场所,传染 病的传播速度快,可能引发社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的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的知识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目前正值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它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由于学校里人群密集,人员接触频繁,病原体容易通过学生或物品从社会带到学校从而在学校中传播开来,又容易从学校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而且我们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对疾病往往是防不胜防,容易感染传染病。
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学校更容易发生传染病疫情的暴发和流行,将严重影响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教学秩序。
下面简要介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知识。
一、人类的四大传染病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传染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
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
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3、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
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经由进程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
中小学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doc
中小学学校传得病预防控制知识第一章传得病的基本知识一、传得病( 一) 什么是传得病传得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惹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能经过多种门路,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之间互相传染。
( 二) 传得病的特色传得病一般都拥有以下特色:1病原体绝大部分传得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含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
少量传得病的病原体到现在仍不太明确。
2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经过必定方式 ,抵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体现出必定传染性。
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目、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要素有关。
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4免疫性二、什么是法定传得病传得病种类众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某些传得病例为法定传得病以增强管理。
2004 年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得病防治法》规定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法定传得病。
此中 :1乙传得病 2 种 : 鼠疫、霍乱。
2乙类传得病25 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重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得病10 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之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三、传得病流传的基本条件传得病专播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一)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生殖而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含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昆虫。
(二)流传门路是指病原体走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余易感者所经过的门路。
常有的传得病流传门路与过程有以下几种 :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空气或飞沫流传食品或水 ( 共同的污染源 )昆虫或动物媒介血液 / 体液传染母婴传染( 三) 易动人群既对某种传得病缺少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是这类传得病的易动人群。
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
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学生是一个具有较强传染性疾病感染风险的群体。
在学校环境中,学生接触面广泛,易感染各种常见病和传染病。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各校应建立健全预防控制制度。
本文将介绍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制度。
一、预防常见病的措施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应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卫生意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学生应勤洗手,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体质。
2.定期体检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管理,联系家庭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
3.加强病害防治工作学校要定期检查、清除害虫和致病菌,做好卫生和环境整治工作。
学校食堂应符合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加强食品卫生监管。
二、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1.学校晨检工作学校应设立晨检岗位,配备专职医生或护士,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咳嗽、咽痛等症状的观察。
如发现患病学生,应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
2.加强传染病宣传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传染病宣传教育,提高学生传染病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定期组织卫生知识讲座,向学生普及疾病预防知识,如洗手、咳嗽礼仪等。
3.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学校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消毒和清洁工作,特别是公共场所、餐厅、厕所等易受污染的地方。
学校要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病例及时上报,配合疾控部门的工作。
4.防控传染病的重点疾病学校要根据当地疫情和流行病学特点,加强重点疾病的防控工作。
如在流感高发季节,学校应及时配发口罩,提醒学生做好个人防护。
5.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及时向家长传达学校的防控措施和疫情信息。
学生有传染病症状的,家长应及时通知学校,配合学校的防控工作。
总结: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要加强预防常见病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体检,加强病害防治工作。
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设置晨检岗位,加强传染病宣传教育,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并与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推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近年来,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频繁出现,直接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学校传染病防控宣传是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广泛宣传传染病的知识,加强卫生与防疫意识,在常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传染病防控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本文将从宣传的目的、方法和内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宣传的目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宣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增强自我防护和协助他人防范传染病的能力,最终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标。
通过宣传,可以让广大学生和教职工更加深入地了解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掌握科学的卫生习惯和防疫措施,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宣传的方法2.校园广播:校园广播是学校传导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校园广播,可以定期播放与传染病预防相关的知识,如正确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加强体育锻炼等内容。
同时,可以邀请专家或医生通过广播台开展公共卫生讲座,向学生和教职工普及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和治疗措施等。
3.展示板和海报:将传染病防控知识制作成海报,或者制作成展示板张贴在教学楼、宿舍、餐厅等公共场所,以增强学生和教职工的注意力和接触频率。
海报和展示板可以配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和直观的图片,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正确的防疫意识。
三、宣传的内容1.常规卫生习惯: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基础是普及常规卫生习惯。
如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勤洗手,并注意洗手技巧等,这些都是简单却又非常有效的防控措施。
通过普及这些习惯,可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2.传染病常识:宣传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知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学生和教职工能够更加了解各类传染病的特点,提高对传染病的辨识能力。
同时,宣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等措施,可以在校园内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总结起来,学校传染病防控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为广大学生和教职工提供全面的预防控制知识,提高个人防护水平。
小学生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教育
小学生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教育小学生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教育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避免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从而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增添一层防护。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教育,欢迎阅读与收藏。
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
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
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
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通过日常接触传染。
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通过血液传播。
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预防传染病的环节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
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
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
病程可7-18天不等。
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
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
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
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①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
②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④药物预防。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感冒病。
流感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
流感与普通感有着区别。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及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01
针对监督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 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指 导学校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
02
对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 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组织专家 进行专题研究和指导,推动学校 改进和完善相关工作。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
05
防控制工作案例分
析
成功案例介绍
成功案例一
某小学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通过定期开展健康 教育、加强晨检和消毒工作,有效降低了常见传染病在校园 内的传播风险。
成功案例二
某中学实施了严格的进出校园体温检测和健康登记制度,同 时加强家校合作,共同监测学生健康状况,有效遏制了流感 等传染病的爆发。
失败案例分析
失败案例一
某小学传染病防控意识薄弱,未严格执行晨检和消毒制度,导致流感在学生中 迅速传播,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失败案例二
某中学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病病例,导致疫情 扩散至整个学校。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 制工作管理规范及常见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汇报人: 2024-01-04
目 录
•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 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培训与教育 •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监督与评估 •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案例分析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
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和报 告机制,及时发现、报告 和处理传染病疫情。
日常防控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 落实消毒、通风等日常防 控措施,保持良好的校园 卫生环境。
常见传染病预防与
02
控制
流感预防与控制
保持室内通风
确保教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 低病毒在密闭环境中的传播风险 。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一)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一)疾病预防和控制是学校事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疾病防控知识,学校应定期举行专题讲座,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自我防控疾病的方法,减少疾病在校园中的传播。
1.讲座主题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是针对学校环境下的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的信息普及形式。
讲座的主题从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危害、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的预防等方面进行讲解。
2.讲座内容(1)认识传染病首先,讲座应该对传染病有简明的概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染病,了解传染病的危害并且如何预防疾病的传播。
(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接下来,讲座应该明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并重点阐述人际传播、污染物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染病传播的方式。
让学生明白疾病的传播是如何发生的。
(3)传染病预防的方法在考虑一些传染病预防的方法时,最主要的就是清洁和卫生习惯。
在讲座中,应着重强调勤洗手、戴口罩、不分享用具等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的疾病预防环节,从而掌握更好的疾病预防方法。
(4)传染病在学校的防控措施学校是群体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在讲座中应重点介绍学校对于传染病防控的几种措施:(a)建立疫情防控机制;(b)隔离措施,对有感染病例学生进行隔离,直至病例被解决;(c)消毒措施,对校园环境中的物品、餐厅用具、卫生间等公共空间进行定期消毒;(5)防疫知识的知晓责任在被害群体防疫意识不足时,优先考虑的是防护知识的普及。
因此,讲座中应该强调,在校生应该积极知晓关于疾病防控相关的卫生知识,并且把掌握的方法传播到与自己联系的家庭和朋友之中,进一步推进防疫工作。
3.讲座形式学校可以在上课期间安排主题宣讲,安排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专题讲解,并且组织相关实际体验,指导学生们如何操作防疫措施。
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发放资料、举行知识竞赛等方式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和加深知识印象。
总之,传染病防控是学校中重要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学校防疫管理这个复杂的系统中。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LOGO
传染病流行环节的防控措施
1.控制传染源:有的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
染性,比如麻疹、甲型肝炎,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 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 蔓延。
Page 6
LOGO
传染病流行环节的防控措施
Page 31
LOGO
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得了肺结核,应该注意什么? (1)一旦被确诊为肺结核,一定要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治疗,严格
按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和复查。
(2)治疗期间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要减少与其他人的接 触,如果必须去,需要佩戴口罩。
(3)要树立治愈的信心,只要完成规范治疗疗程,绝大多数肺结核是 可以治愈的,治愈后就不会有传染性。
福平(RIF)、乙胺丁醇(EMB)、吡嗪酰胺(PZA)。结核病的一个标准短疗程 是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两个月,然后单独使用异烟肼和 利福平再过四个月。 但一旦发展成耐多药结核病,疗程会变得漫长而复杂,一个标准流程长达20-24 个月,而且药物不仅具有相当大的肝肾毒性,副作用显著,且价格昂贵,整个 治疗过程费用是普通结核的上百倍。除此之外,由于抗结核病药物对于肝脏会 有损伤,患者还需要服用护肝药物。
- 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 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 易感性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每年可能感染10-15人(或更多)的新患者。 结核病菌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的概率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患者排
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
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引言在小学生群体中,传染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学校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传染病管理制度,以防止、控制和处理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一、教学环境卫生管理学校应严格要求教室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保持干净整洁。
定期对教室、洗手间等进行消毒,并保证通风良好。
学生和教职工应掌握基本的个人卫生常识,如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遮挡口鼻等。
二、学生传染病监控学校应建立学生传染病监控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每天上午应进行体温测量,学生如有发热症状需立即就医并报告学校。
学校应与当地卫生部门建立联系,及时掌握疫情信息。
三、传染病预防手册发放学校应该定期发放传染病预防手册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了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方法和处理措施。
预防手册应当简洁明了,配以图片和案例,以便于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记忆。
四、接种疫苗学校应鼓励学生和教职工按时接种疫苗。
学校应与当地疾控中心合作,组织接种疫苗的活动,并跟进记录接种情况。
及时提醒学生和家长疫苗接种的时间和地点,以确保疫苗接种的全面实施。
五、传染病事件应急处置学校应建立起传染病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做好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学校应迅速组织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隔离,并立即通知家长。
学校应联系当地卫生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协助疫情控制和处理。
六、传染病宣传教育学校应定期开展传染病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传染病防控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讲座、举办健康知识大赛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卫生习惯和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七、学生传染病记录管理学校应建立学生传染病记录管理制度,对学生的传染病情况进行记录和跟进。
每位学生进校时需提交疫苗接种证明,并填写学生传染病记录表,如有疫情暴露需及时上报。
结论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对于维护学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应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与当地卫生部门保持紧密联系,确保传染病的及时预防、控制和处置。
2024年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讲稿(2篇)
2024年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同事们,大家上午好!我作为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的主讲人,今天非常荣幸地为大家带来这一场培训。
当前,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肩负着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责任。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将共同学习传染病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有效措施,提高授课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防病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为保障校园卫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一、传染病基本知识1. 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的疾病。
它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
2. 常见的传染病:流感、水痘、麻疹、伤寒、痢疾、肺结核等。
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各不相同,我们要重点关注学校中较为常见的传染病。
3.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环境卫生、集体防控等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个人要做好勤洗手、咳嗽礼仪、佩戴口罩等,学校要保证食品安全、校园环境卫生等,同时要严格管理学生的入校健康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经验和措施1. 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机构的建立:学校应设立传染病防控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防控工作的及时和有效进行。
2. 授课教师的防病知识培训: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防病意识和预防知识,确保教师及时洞察传染病的蔓延趋势,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3. 学生的健康管理: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和健康监测机制,严格落实健康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制度,并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 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向学生普及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 校园卫生环境的改善:学校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同时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保持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的卫生。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
疫情报告 1、报告内容: a.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 (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皮疹、腹泻 、呕吐、黄疸、结膜充血、腮腺肿大等); b.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立即报告; c.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d.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报告时限:24小时内
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统计表(班主任用)
填表说明: 1.本表由校医或班主任每日填写。 2.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实行零报告,若均无异常在“有无异常”栏记作“无”,有异常在“有无异常”栏记作“有”,同时将详细情况分别记入表2《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登记表》。 3.报告:不管晨午检有无异常均需报告,无异常实行零报告。 班主任用此表时,“是否报告”栏记录班级向学校报告情况
四、重点环节常抓不懈
1、晨午检及缺课追踪登记; 2、散发疫情的报告与处理; 3、聚集性疫情控制措施; 4、患病学生复课查验; 5、各公共场所的通风、消毒; 6、常见传染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
晨午(晚)检
执行人:校长:统筹 校医/保健老师:指导做好晨检,每日晨检情况复核、统计、分析、报告 班主任:晨检、报告 时间:每日早自习或第一节课前 地点:班级教室、校门口(传染病流行期间)。 设施设备:红外额式体温计、水银温度计、口罩、手套、手消毒液、75%酒精、84消毒液等 平时只需做晨检,传染病流行期间增加午检,寄宿制学校对住宿生增加晚检。
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统计表(校医用)
校医使用本表时,分班级汇总各班晨检和因病缺课追踪情况,“是否报告”栏登记各班向校医报告的情况。
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登记表(班主任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第一章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一、传染病(一)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
(二)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1病原体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
少数传染病的病原体至今仍不太明确。
2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
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4免疫性二、什么是法定传染病传染病种类繁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某些传染病例为法定传染病以加强管理。
2004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法定传染病。
其中:1乙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三、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传染病专播需同时具备如下三个基本条件:(一)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昆虫。
(二)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
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与过程有以下几种: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空气或飞沫传播食物或水(共同的污染源)昆虫或动物媒介血液/体液传染母婴传染(三)易感人群既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是这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四、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由于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因此,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也必须针对这几个条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一)管理和控制传染源传染源是引发传染病的根源之所在,因此控制和消除传染源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传染病传播的通道,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与消灭疾病的关键措施。
(三)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注射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最好方法。
现在很多传染病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控制。
传染病的流行还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条件的存在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为何学校较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一)学校是人群集中的特殊场所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人群聚集、接触面广,一旦有人感染上某种传染病很容易造成相互传播,特别是容易引发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的流行。
(二)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个体的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传染。
六、学校常见的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性极高,传染源是流感患者。
主要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
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节。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2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麻疹患者。
麻疹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没有麻疹疫苗前,麻疹是一种普遍发生的儿童传染病。
相关疫苗发明后,麻疹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
麻疹的潜伏期为7至18日,通常为14日,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
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
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3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的一种)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水痘患者。
通过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也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或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主要是儿童。
潜伏期为10~24日,通常为14~16日。
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
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
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
4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
潜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
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
发病1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流脑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病菌通过飞沫从空气中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但C群流脑以10-20岁的青少年为主。
全年均可发病,但多发生在冬春季。
主要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严重者可引发败血症及脑实质损害导致死亡。
6细菌性痢疾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平均1~2天。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夏秋季较多。
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的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7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传染源是甲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以"粪_口"为主要传播途径,多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潜伏期平均为30日。
儿童发病率高。
患者康复后通常会终身免疫,不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
夏秋季为发病高峰。
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
8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人畜共患疾病。
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蚊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蚊虫通过叮咬病猪后10~12天再叮咬人进行传播。
发病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潜伏期4至21天,一般10至14天。
乙脑多在夏秋季节流行。
主要临床表现:高热、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和体征,重症者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
9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性疾病,传染源是结膜炎患者。
通过接触结膜炎患者的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其他物品,包括与患者共用毛巾,均可能感染病原体,人群普遍易感。
细菌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3日,病毒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12日。
主要临床表现:单眼或双眼出现白色或黄色的分泌物,并有畏光、易流泪、疼痛、眼皮红肿症状。
10疥疮疥疮是由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寄生虫病,传染性极强,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传染源是疥疮患者,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播,主要临床表现:皮疹好发于皮肤薄嫩的地方,尤其是在手指缝、小腹部、乳房、腋窝、腹股沟、阴部等,皮肤损害处夜间阵发性剧烈瘙痒。
第二章学校如何预防传染病一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学校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机制。
(一) 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应按照要求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教学场所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1按照传染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学校要有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负责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日常工作和疫情报告工作。
2建立健全师生员工的健康档案(包括因病缺课登记等)随时了解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
3学校应坚持实施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监测。
(三) 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流行的应急预案为了确保学校出现传染病突发疫情事件时处置有序高效,各级各类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遏制校内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二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师生良好卫生习惯学校要把专染病预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如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者专题课讲座、通过宣传栏、班会、队会、讲座、板报、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特别要注意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
三注意保持个人卫生积极预防传染病四疫苗接种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包括: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白喉、甲型与乙型肝炎、水痘、流感、乙脑、流脑等。
五、查验预防接种证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托幼机构、小学要对新生入学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对新生入学未完成国家免疫程序规定的疫苗接种和无接种证的应劝其补证和补种。
六、学校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流程学校老师和相关人员可参照以下流程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病例:班内有两个以下学生同时发病并有相似症状,晨检时多个学生病假,一定要询问家长原因。
发现两个以上学生同时出现相似病症,如发热、皮肤出疹子、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应迅速报告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或者学校领导。
怀疑个别学生患有传染,也要通知校方做出适宜处理并叮嘱学生父母尽快带孩子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