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 野马奔槽的用法
![心意六合拳 野马奔槽的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a440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a.png)
心意六合拳野马奔槽的用法
心意六合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拳术,野马奔槽是其中的一种拳法(也可称之为拳式或招式)。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 姿势:起始姿势为马步,左拳贴腰,右拳在胸前。
2. 攻击:以右拳为主,右拳突出,向前直冲;同时,左拳也随着右拳的冲击力量往前推进。
3. 架势:当右拳到达最前方时,将右拳弯曲成拇指向上,食指和中指伸直,手背面向上。
左拳则伸直,手面向下。
双拳一前一后,形成心意六合拳的特殊架势。
4. 撤拳:待拳头前伸到极限时,收回右拳,同时释放左拳。
5. 循环重复:反复进行以上的攻击和架势动作,左右互换。
这样,就形成了野马奔槽的往复有节奏的打击。
野马奔槽的练习有助于提升身体的爆发力、协调性和反应速度,同时也可以加强心肺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它常用于近身搏击和格斗的场景中,能够使攻击者以较快的速度发出连续且有力的打击。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https://img.taocdn.com/s3/m/eb1127d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e.png)
《心意六合拳谱》备注:此谱(由浙江上虞启蒙恩师刘雪炎师傅根据其师:李青山,汪百盛师傅的手抄拳谱整理!李青山,汪百盛皆是卢嵩高弟子)(宋玉喜2018年3月根据2010年刘雪炎师傅赠送打印稿谱整理)如有误,请校正!题词心意六合勿乱传,无穷奥妙在其间;若教狂徒无知汉,惹祸招灾保身难。
--岳武穆题精养灵根气养神原武艺从来不轻传,无穷奥妙在其间;果如岳公师有道,真传自会对我言;武艺从来是黄金,师长跟前要殷勤;果如武诚忠目敬,哪怕师长不用心。
--姬隆丰题《心意六合拳》内名《守洞尘技》心意拳中的心是指人的大脑而言,所以说:人根朝上,树根朝下,意就是意识,唯心有所感想,意必至,动则心与意合,二者不能分离。
六合者:即内三合与外三合也;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指: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再具体地讲,就是部位相合,左右皆同,气力一致。
例如:左手与右脚合,右手与左脚合;左肘与右膝合,前与后合,六合互相联系,结为一体,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穿心意。
锻炼要则:三练三不练三练:冷冬!三伏天!精神愉悦!三不练:刚吃饱饭!肚子饿!睡眠不足!无论何时锻炼要理解人体之三节,四稍,五藏,六腑,奇经八脉,六经,三焦,营卫气血,脉络和身法。
理解这些项目的意义,功夫才能练好,又能健身治病救人。
分述如下:(一)所谓三节,是指人体各部位关节而言;这三节总的从全身来说分为:稍节,中节,根节。
这三节之中,又分为稍三节,中三节,根三节,三三分为九节。
头为稍节,胸为中节,腹部丹田为根节,这是身躯的三节,也就是总节的三节;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这是臂三节,也是稍三节;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这是腿三节,也就是根三节。
这九节必须合而为一与六合的精神完全一致。
这九节合而为一叫作相合一气,也就是练功时必须气贯全身,各节一贯的精神。
除去三节中的九节之外,还必须理解这九节之窍。
在练功时,运动哪节,以意想窍,既可以使骨节松开,而气涌过九节之窍。
终南派心意六合拳九要述秘
![终南派心意六合拳九要述秘](https://img.taocdn.com/s3/m/2fccef4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6.png)
终南派心意六合拳九要述秘终南派心意六合拳九要述秘一、三尖要照(相照)三尖者,人体上部的鼻尖,中部的前手尖或前肘尖、前膀尖,下部的前足尖或膝尖。
打拳时,身姿端正严谨,以三尖要照(相照)来规范动作。
三尖相照又称三尖对。
它是练拳校正姿势,打拳始终端庄严正的一种重要手段。
心意六合拳历来强调外形动作朴实雅致,三尖照就是保证身姿不前栽、后仰,左歪、右斜等弊病的练拳方法。
它依据三点成一线的道理,使鼻尖、前手尖(或前肘尖,前膀尖)和前足尖(或前膝尖)成一垂线练拳中如能做到三尖相照,可使形体保持端庄正直,也可使人体各部动作达到浑元一体。
又可使身体重心稳,气顺血畅,动作有力。
二、外三合要合谱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谓之外三合。
外三合是人体上下各部位的相合,有阴阳之分。
盘艺时,外三合如能相合默契,日久,全身上下密切配合亦自然而得。
动势即可手到脚到,肘到膝到,肩到胯到,上下齐起齐落。
依照外三合之法,在拳技中不仅有同侧的三节上下相合(顺势相合),还有三节的左(侧)与右(侧)上下相合,此为拗势(合势相合),即左手与右足合,左肘与右膝合,左肩与右胯合,称之左与右合。
反之(右与左合)亦然。
还有前与后合也贯穿在拳势中,如倒插步、泻步练法。
三、三心要实三心者,手心,脚心,眉心也。
谱曰:手心实,脚心实,眉心实谓之三心实。
1.手心实:掌心内顶,气贯手掌,其力到指,即手心实。
2.脚心实:脚心上顶,五趾抓地生根,即脚心实。
3.眉心实:眉心通脑,练拳时,脑海中(心中)要排除杂念,使之心静神宁。
神宁则心安,心安则胸无物,无物则能使浑身散乱之气汇于丹田,气随拳势通达四梢,即眉心实。
三心要实是内家拳的练功秘旨。
它提示习技者,要将培练的丹田之气,通过拳法运至四梢,使两手两足生力(此两处为人体之末梢,气贯四梢者,浑身无处不生力也),这即是三心要实之深意。
其实,眉心实是气血畅行的条件,脚心实、手心实才是目的。
现将丹田之气如何运行至梢节,如何做到手心实、脚心实的功法述之如下:气之运行是意念所使,这与肢体动作也随意念所使是一致的,在心意的导引下,气行与体动是同步进行的。
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
![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https://img.taocdn.com/s3/m/84877ac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c.png)
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心意六合拳(六法)要义心意六法即: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这六种极具特色的心意拳基本行拳要领,又称:六艺。
谱云:身成六式。
时下发表有关:六法的论述不多。
或看似旁征博引颇为翔实丰富,实则繁琐驳杂令人如入雾中难知要义,或未的真传专为拾人牙慧,只言片语支离破碎,误人非浅。
今特去其枝叶,以简明直接之语将:六法,要义详述于下,学一阅自明。
一、鸡腿谱论:此艺拳中最当先,落意前后紧相连。
剪股磨踵忍二便,踩断黄泉照三尖。
师言:打遍天下老鸡形,极言:鸡腿妙用。
鸡腿既言步法,又言足打之法,实则论下盘功夫要皆,下盘为拳法的根本,若无坚实的下盘功夫,其余一切皆成空中楼阁。
1、鸡腿之法:双腿弯曲,两膝内裹,剪股夹裆,行步为直线,直进直出。
前腿未起后腿即随,前腿未落后腿即追,双腿磨胫磨踵,踩踏而行。
2:鸡腿优点:首先两腿弯曲内裹,使下盘坚实而富有弹性,便与卸掉对方的劲力与借助地面仅作用力发动周身之劲。
自然灵活:鸡腿步法近乎于日常行走,不似弓马步。
开裆较大,有碍灵便,自而自然轻灵,移动甚活,步紧如风,可配合全身达成各种防守与反击动作。
藏腿膝之技:鸡行之步,看似平易无奇,实则暗藏腿膝之打法:起脚如风刮地风,进步踩踏有奇功。
提脚直击刮敌之胫骨,落步如踩踏毒物,每步中皆是:远则足打,近则提膝。
自后腿而发,谱云消息全凭后腿蹬。
护裆:裆部乃人身要害,十分脆弱,不堪一击,鸡腿之法磨胫磨踵,双膝内裹,时时夹裆,保护极为严密。
日久定形,临敌之时完全不必再有意护裆,可习惯成自然,全无撩裆之险。
二、龙腰谱云:存意搅海上重天,三折之体寓其间。
蓄势旋拧根节动,上下相合裹意先。
龙:中华民族尊奉之神物,云龙九转,变化多端,心意拳取之盘旋之状,九曲三折之体,而成:龙腰之法。
1、龙腰之法:一指身形的旋拧折叠,一指身法如游龙,曲伸自如变化莫测,收如伏猫,纵如放虎。
龙腰优点:利于发劲,此是龙腰之法最大的一优点,腰部的柔韧灵活,可令周身劲力一气贯通,使劲力能在体内通畅流动,且龙腰之形旋拧折叠,如紧压之弹簧,满绷之弓弦,蓄劲待发,一旦得势,展身吐放,即可随时产生强大的爆发力,如决堤洪水,势不可挡。
心意六合拳丹田功
![心意六合拳丹田功](https://img.taocdn.com/s3/m/cd6a915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4.png)
心意六合拳丹田功一、炼气的阶段和呼吸法练拳术的人,首要的是炼气,其次才练筋骨肌肉和关节韧性的发达。
如果只在拳术形式上追求而不结合炼气的实际,将来拳术恐怕是没有成就的,对祛病、延年益寿的效果甚微,拳技也不能达到上乘。
1.浅呼吸六合心意拳在炼气方面,是以呼吸作用为功、以气与力合为用而进行拳术运动的。
初学六合心意拳,首先用后天自然呼吸,使肺活量和肺容积增大。
气壮力大,勇敢过人,这是第一阶段。
2.中等呼吸当第一阶段有了功夫,然后再练后天返先天的腹式呼吸,使气深而藏,气量更加增大。
鼻吸丹呼,鼻呼丹吸,此谓腹式逆呼吸,呼吸时必须带呼声畅气。
因为逆呼吸所起的是吐故纳新作用,一旦肺气充足肺部扩大,便不能含胸、降气、气沉丹田,而肺细胞的过分膨胀,容易使肺出血,使身体反受其害。
所以炼气必须得法,这是第二阶段。
3.先天呼吸两个阶段呼吸得法,使拳术工、顺、真,再把气故意松开,放至足底涌泉穴,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前任后督,气行滚滚。
庄子云:“真人之息通于踵。
”这是第三阶段的“先天呼吸”,也称“胎呼吸”,是儒道两家追求达到的“大周天”气运全身法。
二、丹田功山西六合心意拳是内功拳,全凭丹田之功。
以丹田之气发动肢体运动,必须在炼内功的基本上练外功即练拳术。
丹田功有七种:竖丹田、搂丹田、坐丹田、闸丹田、开丹田、逞丹田、养丹田等。
这七种丹田功,互为结合,不能严格分开。
开始站立,两足与肩平。
先入静,“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静,清静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乃神(即意)气相通,万象归根,合成一气”。
入静以后,进行周身运气(也叫贯气)。
贯气的方法是:两眼闭上,内视祖窍(眼与心合),稍停即向上意视,至囟门与意合一,这叫心与意合。
以意引气,向后往下降气,经玉枕、大椎、大杼、肺俞、气向下行,垂肩,沉肘,塌背,尾闾回收经下丹田顺两腿内侧下行达涌泉,此时两手随之下搂,两膝微屈而稍下蹲。
当气降到不能再降(此乃阴气下降),即由涌泉顺两腿外侧上行,身也随之而起,恢复原状。
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https://img.taocdn.com/s3/m/a44637d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e.png)
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又称心意拳、六合拳,是我国著名的集搏击、健身、防身、养生于一体的优秀拳种,中国传统拳术之一,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心生意,又由意转化为拳招。
据传心意拳为明末清初,由山西姬际可所创造,后有河南马学礼,传承至今。
2007年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文化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心意六合拳•别名:心意拳•产生年代:明末清初•创始人:姬际可•外文名:Xinyiliuhe Quan•拳种:传统拳术简介心意拳相传为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的。
由于外族入主中原,当时的际可便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思想,后来到了河南少林寺后,因武术精湛,便留在那教学,居留期间又对明朝盛行于少林的五行拳深入研究。
后有一天忽见两鸡相斗,便遂悟其理而创了心意六合。
后来,心意六合拳自洛阳人士马学礼得际可真传后,数百年来形成了河南心意六合拳一大支流。
在修习心意拳的时候,有“外三合”和“内三合”的要求。
所谓“外三合”是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是身体各部分在运拳时都要互相配合的;而“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是要内心的心情与拳招、力度等合一,方可发挥出威力。
心意拳的演练路线是以直进直退为主,步法着重稳健坚实。
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具有明显的攻守意识,每一形皆有其独特含意的。
在招式方面多为单式,而套路仅四把捶一套,也有后人心得所创的二把半等等。
PS:六合还指鸡腿、鹰捉、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这六式相合基本技法正在加载心意六合拳-松肩心意六合拳的基本技法,一般有以下十一点:一、头要上顶,项要竖直:“头为周身之主”,形意拳要求头要保持中正,颈项有意识地竖直,动作尽管有起落旋转,一头部始终要向上顶劲,不可俯仰歪斜或自由摇晃。
它必须在自然竖直之中含有轻微的顶劲。
与顶头竖项相关的还须使嘴自然闭合,牙齿要扣好,舌尖抵上颚,神态要自然,精神须集中,不可皱眉努目、咬牙切齿,下领里收,用鼻呼吸。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精)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精)](https://img.taocdn.com/s3/m/6f51503102020740be1e9ba6.png)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漯河市、淮阳县)(2007-07-31 17:04:11)标签:心意六合拳心意门漯河市淮阳县岳飞分类:魅力河南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漯河市、淮阳县)心意六合拳又名心意门,由宋代名将岳飞所创,并著有《心意六合拳经》,当年岳飞训练的岳家军个个都会心意六合拳。
六者,为心意六合之身法。
现广泛流传于河南、安徽、上海、陕西等地。
心意六合拳起源与发展心意拳起源于五禽戏,渐渐演化到宋代,才有传拳记录。
周侗把五禽戏传于卢俊义、林冲、武松等一大批弟子,年老辞官后又在汤阴将五禽戏、翻子拳等传授于岳飞,因岳飞出类拔萃之才,且得名师周侗之嫡传,文武兼擅,其武艺造诣,尤为精邃。
于是集众技之长,撷取五禽戏之精华,参以心得,著为《心意六合拳经》,是为《旧谱》。
因岳飞的“历史问题”,此拳在宋朝禁练,所以元明两代几乎失传。
逮至明末清初,有姬公隆风,讳际可,武艺高超,历访名师,游终南山,得此《旧谱》,悉心揣摩,融合贯通,遂将其精微奥妙,广为流传。
于是由晦而明,始免失传,亦云幸矣。
考《旧谱》所载,其术易简,其象形仅六,曰:鸡腿、龙腰、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
六者,为心意六合之身法。
姬隆风约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享年八十有余。
生前“技勇绝伦”以枪创拳,计十二大势,拳艺历经三百余载传演至今,声名显赫。
其流派分呈,风格迥异。
心意六合拳河南一脉,又名十大形、守洞尘技。
始祖马学礼,约生于1775年,卒于1790年,洛阳马坡村人,其身世不详。
师南山郑氏,艺成后返乡,设官执教,所传仅限回族,外界难窥其门。
传人有马三元、张志诚、马兴等。
马三元,清道光年间繁城县人,精拳技,人称“神拳”。
据传当时远近与之较技者,死伤不下数十人。
因性情暴烈,后患精神病致死。
其技艺四把捶(二十八式),目前在河南中部仍有流传。
张志诚,南阳县人。
得马学礼之传,一生严守门墙,极重体面。
所传学子中,得其真传者仅外甥李政一人。
心意六合拳—虎形四把
![心意六合拳—虎形四把](https://img.taocdn.com/s3/m/b5bd4c6f0b1c59eef8c7b498.png)
一、起势抱元:双脚略与肩宽,直立,两手抱元,左手拳、右手掌同时起,作拱手状,右手掌抱于左拳,离胸前尺许,一般作礼节用。
二、剁捶:①起式:右脚上提,右掌变拳,双手在怀内划圈,挽滚而起,高过于眉,右脚起步同时,身体极力下蹲,再滚而起;如图2。
②落式:起式不停,右拳用力向下剁捶,左手掌同时合于右拳腕部,右脚用力震脚成右鸡步,如图3。
要求:做到三尖六合,四面包骨,以意领气,眼似铜铃身似碑,脚似钉耙手似锥,使三节劲、九节力、全身上下浑然一体。
下落时,气生丹田,气发为生,声随手发,手随声落,“噫”的一声从丹田发出。
三、黄鹰扑翅:右拳变掌,往右后方拽,左手由胸前弧线向右后方扑,同时左脚上前一步,变为左鸡步,两手抱于右侧,掌尖对掌尖,如怀中抱月,目视前方,如图5。
要求:脚到手到,协调一致。
四、燕子抄水:左脚向前方移一大步,右手掌同时往下插,如图6。
要求:左腿要伸直,右腿要卧下,两手掌心朝上,右手掌心贴于右大腿上,身子略向前倾。
五、根节巴掌:上动不停,左腿前弓,左手回收,随即,右腿前提,左掌托于右腿内侧,往回收,于胯前丹田处的同时,右手掌以同样姿势往上托于口平,称为过手,如图7、8。
突然左手掌向下按的同时,右手掌用力往前推,同时右脚落地,成右弓步,如图9。
要求:手到脚到,劲从脚后跟起,头往上顶,臂往下垂,手往前推,脚往后蹬,形成抗争力,左手掌向下按至左腿外裤缝处,右手前推时,口发“噫噫”之声。
六、飞鹰啄:右手掌上翻,掌心朝上,变为鹰爪,往回带,左手掌也成为鹰爪,紧靠右手内侧小臂处,以助势,身子同时后坐,成右鸡步,蓄力以待发,如图10。
两手变掌,掌心朝下,手指向前,如白蛇吐信之状,与右脚同时起,手向前标,脚向前蹬至极处。
平胸为度,如图11、12。
要求:脚手同时起,同时到位。
七、双连把:又名双推手,右脚落地,两手同时收回到两肋处,如图13。
右脚震步满脚落地,落地有声,重心在于右腿,蓄力待发,左脚上前一大步,为左弓步,同时两手用力往前推,如图14。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03aefb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4.png)
心意六合拳图文教学把者,拳也;拳者,势(式)也,山西、河南等地也有称作把势(式)和势(式)口。
四把即四种拳势(式)的打法。
姬龙峰祖师老年得道,方创的早期心意六合拳“十二大势,前后各六势”和“上四把捶”。
上四把捶,只是“头肩肘手”上四把打法,没有编人下三把(胯膝脚)意(气)。
故《姬氏墨本拳经》曰:“四把捶明练上四把,暗寓下三拳。
”经典上四把捶系根据《易》、《道》之“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一阴一阳……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之理,从简从易,不逐花架招式。
不过上四把捶说来说去,练来练去也就是“横拳、挑领、鹰捉、斩拳”阴阳二式,故“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一)熊出洞(侵扑站)震右脚出左脚。
右腿屈膝半蹲支撑身体重量,左腿屈置身前,脚尖上翘,脚跟点地;腰背一屈一伸,抖膀晃肩(二次),尔后两臂屈肘夹肋,两手自然下垂耷拉,一手在前护胸,一手在后护脘;头脸略上抬,眼睛下吊,谱曰:“熊似观天不看天”。
(如图1)劲意:熊出洞要体现熊的沉稳之态。
(二)虎扑右腿一蹬,提左膝上左脚,向前纵身猛一蹿,带动双掌向前推捉并寓以向下扑按之意。
左脚落定,左弓步,手心内含,掌根着力,拇指紧扣。
眼睛圆睁上翻,逼视前方,有虎视耽耽之意。
(如图2)上动不停,双掌推捉出去,立即收回,置于腹前。
两肘用力夹胁。
(如图3)劲意要点及说明:(1)推捉(扑)出手,先快速吸气下沉丹田,当推捉到极点,用鼻喷气,顿发雷声“嗯——”,声随势落,声势俱厉。
(2)推捉(扑)出击立即回收:第一,体现心意拳“打中有顾,顾中有打,打顾不分”。
第二,体现心意拳“不合不打”,即手足、肘膝、肩胯之合(后人所创“十字把”是也);第三,体现“虎不现爪”之意。
(3)《姬氏墨本拳经》记载着练秘传十二把“虎扑双把”和“雷声鹰捉把”,皆有“三心要实,三尖要照”之说。
即手心足心背心要实,和鼻尖肩尖膝尖脚尖要照(垂)直。
谱曰:心一颤,气贯四梢,五行封闭……可见心意拳出手定势,内(真)气充盈,方达坚实。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https://img.taocdn.com/s3/m/e457fe9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2.png)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中一个基本的初级套路。
四把拳,顾名思义,就是在套路中含有四把练法或是四种打法的意思。
据笔者祖父买金奎讲,当年武举袁长青,问及其师买壮图、李海深什么叫四把拳时,买壮图老师讲:“广而言之,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凡含此四把者皆为四把拳,窄而言之,凡含头上一把,肘上一把,手上一把,足上一把,或说:头、肩、肘、手或头、肘、手、膝者为四把,应取前者,后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海深老师进一步指出:四把拳分过步、疾步、垫步,都应该学会,熟练掌握,但表演时,应注意按体型,稍长者练过步,稍短者练疾步,注意讲究整体形象为好。
又说:四把拳是一个简单的套子,不应死练,在练其分形法时,谁喜欢哪一把拳可以随时增减上,但是要注意四把拳收势时要加上斩手,不练斩手不够整体四把。
买壮图老师又打个比方讲:四把拳像一个茶壶,斩手像是个壶盖,不带“壶盖”的练法有人抽象的称之为两把半,应该练上斩手,称四把为好。
于是袁长青前辈在两位老师指导下,将四把拳3种姿势的不同练法及十大动物形象,均按各式一着一式绘成挂图,双附上歌诀,供弟子们演练、学习、仿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老师承传的个人因素,不同风格的四把拳内容出现了,不论过步、疾步、垫步的四把,除了包含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斩手以外,还充实了其他形法的练习,姿势也不太一样,就是同一步型差异也不尽相同。
但都大同小异,基本格调没变。
大家都将四把拳拳歌看作是练拳之纲,俗话说:纲举目张,目张太远,断了纲,离开或远离了“纲”,就不叫四把拳。
四把拳歌歌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折身挑领阴阳式,膺捉四平足下抛。
四把拳演练前打青龙出水,也叫出横拳,此动一捶一掌扣合(也有双拳合抱的)由下中节起手,弧形打击中门,直击彼方胸腹部。
袁长青武举的挂图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前打一丈,疾步践窜“,简要地说明了此动起步要迅速,勇猛远打一丈不为疾。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https://img.taocdn.com/s3/m/f6948a8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9.png)
太极2023年10月第10期1.熊出洞(六合式、轻步站、侵扑站)左脚在前,身向右侧,整体下蹲,两腿弯屈、前后相套,双手抱置胸前(也可以左手护右腮、右手护胸前)。
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两眼平视(图1)。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冯志华心意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一个非常重要的套路,也是唯一的一个古传套路,历来为心意门各门派珍视。
心意四把捶素有短拳之称。
拳势简朴,技击性强,是擅长爆发内劲的优秀传统套路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心意六合拳母艺四拳八势,并内含心意六合拳的十大形,因此最早也称为十形合一。
是心意六合拳最原传的套路。
在心意门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盘艺图解2.虎扑(三尖照)左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手下按,右掌心向下,左掌心向右,右掌按至裆前,左掌下落至左腿内侧,使鼻尖、膝尖、脚尖成一直线(图2)。
3.过步箭窜右脚向前迈进一大步,紧接着在左脚过步至右脚前。
过步时两肘护肋,手护胸(图3)。
4.猴竖臀左脚尖上翘、脚跟略触地,右手握拳落至右腿外侧,左手变掌贴置左小腿内侧,右腿尽力下蹲,腿弯、臀部、脚跟成一直(图3)(图2)(图1)60少林与太极2023年10月第10期角,成横拳熊势(图4)。
5.打横拳(头拳)转体右脚尖上翘、脚跟微触地(图6-7)。
7.上步撕拽(丹凤朝阳)上左步随之上右步,右脚置左脚前,同时左手下落至裆前,掌心下按,右臂上伸至头前上方,掌心向左,重心置于左腿,右脚尖点地(图8-9)。
8.势如劈竹(沉劈)右掌猛然向下沉劈,左腿随之尽力向下蹲,右腿屈膝、脚跟略离地,脚尖上翘。
右掌下劈至右腿内侧,五指炸开,掌心向左,贴置右小腿和脚心,左手当右掌下劈时交叉上升至右腮旁,五指炸开,掌心朝面部(图10)。
9.挑领左腿尽力猛向上蹬起,右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右臂在身体上起时,由下向上、向前发崩抖劲挑起,置头前上方,掌心向后上方,指掌分开,臂上挑略过头,左掌在右臂上挑时下按至裆前,掌心向下,五指炸开朝前(图11)。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六合正说(上)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六合正说(上)](https://img.taocdn.com/s3/m/ff35d9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e.png)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六合正说(上)一、六合拳的起源和发展中华心意六合拳源于我国古代的武术传统,起源于河南省少林寺。
在历史的长河中,六合拳逐渐发展成为了我国传统武术的一种独特形式,融合了拳法、腿法、器械法等多种技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六合拳强调以心意合一,融合六合(前后左右上下)的拳法,既有刚劲有柔韧,既有内家功夫的精髓,又有外家功夫的威猛。
六合拳的动作刚柔相济,气势磅礴,是一种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武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合拳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六合拳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系统,如南派六合拳、北派六合拳等,各具特色。
今天的六合拳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传播和流行的武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二、六合拳的理论基础六合拳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心意、六合、循环和变化四大要素。
心意指的是武术者的内心意志和精神状态,强调以意驭气,以气驭力,在实战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战斗力。
六合是指宇宙间的六个方向,即前、后、左、右、上、下,也代表了武术中的六个方面:进攻、防守、顺势、控制、意境、技术。
六合拳的理论认为,要不断地在这六个方面进行循环和变化,才能够融会贯通,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战斗环境。
在六合拳的实战中,武术者需要灵活运用心意、六合、循环和变化四大要素,不断地调动自己的身体和内力,以达到“以柔克刚,以小胜大”的战斗目的。
六合拳的理论基础强调了武术的内在修养和外在功夫的统一,是六合拳在实战中取胜的重要保障。
三、六合拳的技术特点六合拳的技术特点凸显了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是许多武术爱好者向往学习的对象。
通过学习和掌握六合拳的技术特点,武术爱好者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实战能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内在修养,获得全面的身心健康。
四、六合拳的实战应用在现代社会,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自我防卫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而学习和掌握六合拳的实战应用技术,无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成为社会上的一支积极正能量。
《心意六合拳拳谱》
![《心意六合拳拳谱》](https://img.taocdn.com/s3/m/97988c300066f5335a81215a.png)
《心意六合拳拳谱》心意六合拳拳谱姬夫子曰: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以此作身法,此拳名曰七拳,揝捷括胯挑领,去势虎扑,把把鹰捉。
又曰:但遇人者,手摧搐不止,多出变化,三存者不上,心里所昧,原来是本身不明,四稍上中下,三节分明,四稍具齐,无不取胜。
又曰:头打乐意随身起,去而未去召中央,踏动中门去夺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又曰:肩打意合并阴阳,两手只在动内藏,出动入动紧随身,脚手齐到绝为真。
又曰: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和全,气孚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能教不是莫教停,蛰应未起雷先行,风吹大树百枝摇,心要动,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站身平,进中间,手起似虎扑,脚起不落空,遇敌方耐战,放胆尽成功。
又曰:六合,五行,四稍,三节,三心,三意,三尖。
六合要合,五行要顺,四稍要齐,三节要明,三弯要对,三心要实,三意要连,三尖要照,原来是本身去处。
又曰:六合:外形,手与足合,肘与腠合,肩与胯合;内形,心与意合,气与力合,乃为六合。
又曰:五行,心动如火焰,肝动如飞剑,肺动阵雷吼,脾动肋加功,肾动快如风,五行顺一气,放胆即成功。
又曰:四稍,舌为肉稍,手指、脚指为筋稍,牙为骨稍,浑身毛孔为血稍,乃四稍分明。
又曰:三节,上节不分明,多出七千十二般神拿,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多出七二盘跌,乃三节也。
诗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转身挑领阴阳势,莺捉四平足下抛。
三节分明,手起横拳势,势难招展,展开四平前后稍,望眉攒,加反背,如虎搜山,斩手炮,掉形如风,鹰捉四平,足下存身,进步踩打莫容情,抢了起字立,剪子股势,如擒拿,进不能胜,必有寒势之心,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如践鼠战壕,遇着要取胜,四稍俱要齐,手起脚不起是枉然,脚落手不下扑是狂然,未起是占子,未落是墜子,三心不连,必定学艺浅,拳出莫空回,空回总不奇,兵行论道,抢夺如射箭,兵战杀气,拳上一气,无不取胜,君与臣,将与兵,共合为一气,盖乾坤,并无反意,远近一丈步为捷,两头回转一寸为先,早知回转这条路,尽在眼前一寸中,守住一心行正道,小路虽好事难行。
实战必练!心意拳六合拳之四拳八式
![实战必练!心意拳六合拳之四拳八式](https://img.taocdn.com/s3/m/a1cbdb0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7.png)
实战必练!心意拳六合拳之四拳八式展开全文四拳八式是周口河西尚学礼系心意六合拳之母体拳艺。
“四拳”指:头拳(横拳)、挑领、鹰捉、斩手。
“八式”指:头拳熊式、头拳鹰式;挑领熊式、挑领鹰式;鹰捉熊式、鹰捉鹰式;斩手熊式、斩手鹰式。
歌诀曰:“鹰熊斗智,取法为拳。
阴阳暗合,心意之源。
”又曰:“已成四拳,随机应变。
静如山岳,动则崩翻。
”一、头拳(横拳)1、头拳熊式重心置于右脚,右腿尽力下蹲,臀部、腿弯和脚跟成直角三角形;右手握拳置右腿外侧,头和上身垂直;左脚在前,脚尖上翘,脚跟微触地;左掌五指炸开,中指贴置左脚心,掌心向右;两眼平视前方(图1)。
2、头拳鹰式左脚向前猛迈进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拳从右胯下上提击出;左手随之从左脚处撩起,与右拳相合;左掌五指炸开,由下向前、向上撩击;双臂高与胸平,沉肩坠肘;两眼平视前方(图2)。
功法要旨:身稳心正,三尖相照,两眼平视,握拳似卷炮,四梢劲齐,拳势由下向上一提,双臂撩击而起,形如飞燕取水,意欲“恨地无环”。
用法要旨:艺在防下而后上步撩打敌之阴部。
同时也可变艺撩击敌之腹、胸及下颏。
二、挑领1、挑领预备式左脚着地,右脚在前,右脚尖点地;右手向上前伸,掌心向左,五指炸开;左掌心向下按至裆部;两眼平视前方。
(图3)2、挑领熊式全身带动右臂猛往下沉劈;左腿随之尽力下蹲,腿弯、臀部、脚跟成直角三角形;右腿在下劈的同时,屈膝,脚尖上翘,脚跟微触地;右手劈落至右腿内侧,右掌中指贴于右脚心内侧,五指炸开,掌心向左;左手在右手下劈时上升至右腮边,掌心向面部(图4)。
3、挑领鹰式左腿用力上起;右脚猛向前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右臂在起身的同时,由下向上、向前尽力挑起,上挑时手臂略微外拧,五指炸开,掌心向斜上方(也可握拳);左手在右臂上挑之际下按至裆前,掌心向下;四指朝前。
(图5)功法要旨:身稳心正,三尖相照,两眼平视,四梢劲齐。
下劈之势,束身紧凑如抱一团。
上步起身要尽力外展,势之起落犹如弹簧。
心意拳六合拳
![心意拳六合拳](https://img.taocdn.com/s3/m/a9783a42336c1eb91a375d09.png)
心意拳六合拳自河南洛阳人氏马学礼得其真传后,数百年来形成了心意六合拳河南派一大支流。
心意六合拳是以心意减于中、肢体形于外之意命名的,要求身成“六势”: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强调“内、外三台”。
“内三合”者:心与意台、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者:手与足合、肘与膝台、肩与胯合。
使刚柔之劲相济,内外之力合一。
以模仿鸡、龙。
虎、蛇、燕、鹞、马、猴、鹰,熊十种动物之形态演变为拳法,心意门人通称之谓“十大真形”。
其中依鹰、熊两艺为本,鹰形专向攻取,熊形专向防守,越此两势,则拳艺失真。
以单势拳法为主,无对打套路,拳把一开,一左一右式交换盘练,运动路线皆为直线,盘拳练艺必须侧身。
发拳击掌以腰力催肩、肩催时、肘催手、手打抖擞。
手不离腮,肘不离肋。
发掌均五指炸开,双掌同击时则两拇指紧合相扣,身成六势,沉肩坠时,含胸拔背,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束身紧凑,如抱一团。
发拳击掌尽力外展,束身下蹲,而后用力长身而起,起落如弹簧。
发招技击,势发随声,声随势落,势随声出。
发声吐“咿”字。
技击中专打对方要害部位,拳势凶猛,发力快促。
“上打咽喉。
中击心,由下向上先撩阴”。
常用七拳同时击人,使人遭击后,再无还手之可能。
在传拳授艺方面,心意门人将拳艺分为“钻翻艺”和“罩艺”两大类。
钻翻艺者:是指贴身入盔,近怀靠打。
此艺对人体之中节翻、转、拧、插要求很高,适于身材灵小者习练。
罩艺者:顾名思义是指从上向下拍打、按打之艺,此艺对人体之本力和梢节协调性要求较强,适应于身高力强者习练。
师者授艺多视其天赋分别传授,故而心意门中有同师学艺者,不能相互交流技艺之门规。
马氏心意六合拳的基本内容:主要拳把:1.鸡步趟腿(鸡形步、鸡步踩腿);2.鸡步掂腿;3. 龙形裹横;4.龙形滚横;5.大劈裹横;6.迎面贴臂;7.一头碎碑;8.虎抱头;9.鹞子入林;10,剑出鞘;11.托阴掌;12.背合掌;13.鸡步摇涮把(摇闪把),14. 熊形单把(单把〕;15.虎扑双把(双把);16.十字把;17. 穗子把;18.单抖把;19.双抖把(夜马闯槽、肚里出捶);2O.猴形倒打把;21.三度听嗡把;22.四拳八势。
心意六合拳练功心法——十二把劲意
![心意六合拳练功心法——十二把劲意](https://img.taocdn.com/s3/m/1bb5801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1.png)
心意六合拳练功心法——十二把劲意心意六合拳名家杨祥麟先生拳照一把劲意:恨天无把(塌天落)原文:凝神意,拽天环;力碑塌,一瞬间;手落声,随意领;雷骤降,躲身难。
注释:此把意劲方向为由上而下故又称落劲。
发力意象与苍天争气概,惟恨苍天无法装上把手。
若有把手,此力一发定可把偌大的青天拽落于脚下。
也可想象头顶有粗大横枝,我单手或双手攀附其上,猛然全身发力将巨枝拽断。
发这把力时往往气以雷声相佐,轰然一声意到、气到、力到。
鹰捉把、乌牛摆头、一头碎碑、鹞子栽膀等拳架,皆蕴此劲意。
训练时,意领气,气催声,周身用力,折腰甩膀,势猛劲足,技击应用中神勇无比,使对手有霹雳击顶天塌而下之感。
二把劲意:恨地无环(地翻天)原文:心头燃,发冲冠;内动随,似箭躜;力贯筋,梢拨起;灵心恨,地生环。
注释:此把劲意方向是由下而上为钻把之意,又称起把。
它的发力意象是与地心争力,犹昔日楚霸王恨地无环,若有环可将大地一提而起抛于天际。
横拳卷地风、提手钻拳、虎扑、冲天炮等势均含此劲意。
以上二把为?的力。
此把意锻炼拳动钻打时的爆发力,我拳架从低就身,突然长身而起,单拳(双拳)紧握好如同大地有环我已抓紧一般,猛然发力,似要将大地扯起掷向空中。
久习之威力非同小可,应敌而用时,使对手有突遭山崩地裂之感。
要领为内动外随,气随声发,蹬腿展腰,周身齐运。
三把劲意:火烧身原文:交贵意,火烧身;势崩翻,籍灵根;意动如,拳似炮;心合气,力通神。
注释:此把劲意为盘拳练艺时心胸虚灵,内不著力,外不露形,于无形中突然发动,四梢劲起,内动外随,有如肤着火星,梦中惊醒,滚油滴水,硬弓断弦一般,灵动无比,速猛异常。
主练人的敏捷反应能力以及增强人应敌的灵敏度,交手时击其不意,趁其不备,全在敌人的意料之外。
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声,声助拳威,动作在一瞬间完成。
四把劲意:一头碎碑、曲断中节原文:抖擞神,两臂伸;擎碑过,顶千钧;凌空搠,神功显;土齐腰,四尺深。
注释:此把劲意曲断中节功法为身体直立,两手高举,意想两手将一块重千斤的石碑举过头顶,竭尽全力将它向地下搠去,把大石碑直插入土中一般。
心意六合拳“四拳八势”
![心意六合拳“四拳八势”](https://img.taocdn.com/s3/m/df8df47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a.png)
天下功夫少林与太极2023年11月第11期心意六合拳“四拳八势”◎冯志华心意六合拳“四拳八势”,是心意六合拳之最核心拳艺。
“四拳八势”以鹰、熊两艺为本,动静分明、阴阳合度、起落有势。
盘拳练艺要领,身成六势、内外相合。
其特点为:上下起落、束展开合。
“四拳八势”为单练势拳法,应原地一左一右势反复练习。
此功法不受场地之限制是有一席之地即可练拳。
四拳者:头拳(横拳)、挑领、鹰捉、斩手。
八势者:头拳熊势、头拳鹰势;挑领熊势、挑领鹰势;鹰捉熊势、鹰捉鹰势;斩手熊势、斩手鹰势。
四拳歌:已成四拳,随机应变。
静如山岳,动则崩翻。
一、头拳(横拳)2、头拳鹰势:承上式,左脚前上一大步触地、成左弓步,同时右手握拳从右侧胯下向上撩击。
左手也随之从左腿内侧处撩起,左掌五指炸开、与右拳相合。
双臂高与下腭齐平,沉肩坠肘(图2)。
头拳盘艺法:身稳如山,聚精、气与骨髓之间,四梢劲要齐,握拳如卷炮。
拳势随1、头拳熊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脚尖上翘,脚跟略微离地。
左掌五指炸开,掌背贴置左腿内侧,掌心向右。
右腿极力下蹲,臀部、腿弯、脚跟部成三角形,右手握拳置右腿部外侧,头和上身要垂直一线(图1)。
59天下功夫少林与太极2023年11月第11期至左耳、腮部,掌心向面(图3)。
4、挑领鹰势:承上式,右腿猛力蹬地起身,左脚随起身向前上一大步成左弓步。
左臂于身体上起的同时,由下向上、向前上方尽力挑起,五指炸开,掌心向右侧(也可成握拳式挑起)。
右手掌于左臂上挑同时下按至裆部,掌心向下、四指朝前(图4)。
挑领盘艺法:束身紧凑如抱一团,上步起身尽力外展,势之起落如弹簧。
挑领熊势者,为沉劈之落劲;挑领鹰势者,为上撩之起劲。
一束一展,一开一合,一起一落为心意六合拳之根基。
挑领用法:此艺成后,进步踏入敌之中门,专项挑打敌之阴部。
也可用手臂插入敌之两腿间向身后挑抛而出。
三、鹰捉5、鹰捉熊势:两腿站立,双脚并齐。
左手与右手交叉上起至头部前上方。
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左手小拇指对右手“虎口”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https://img.taocdn.com/s3/m/163fa92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75.png)
心意六合拳,又称心意拳、六合拳、形意拳、行意拳,是我国著名的集搏击、健身、防身、养生于一体的优秀拳种,中国传统拳术之一,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心生意,又由意转化为拳招。
据传此拳为宋代名将抗金英雄岳飞所创。
明末清初,山西永济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后有一天忽见两鸡相斗,便遂悟其理而创了心意六合。
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十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自洛阳人士马学礼得际可真传后,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在修习心意拳的时候,有“外三合”和“内三合”的要求。
所谓“外三合”是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是身体各部分在运拳时都要互相配合的;而“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是要内心的心情与拳招、力度等合一,方可发挥出威力。
心意拳的演练路线是以直进直退为主,步法着重稳健坚实。
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具有明显的攻守意识,每一形皆有其独特含意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练意成劲,聚劲为功,运功为用所谓“意”,就是正确的运动要领与意念假借(即劲意)的方法;所谓“劲”,就是通过“意”的作用而产生的符合拳术运动规律的、正确的人体动力形态,即所谓“拳劲”;所谓“功”,就是通过“劲”的积累而产生的良好的体能状态(即实力)与本能反应能力;所谓“用”,就是通过“功”的实践而产生的正确的战术意识与超人的实战能力。
“意、劲、功、用”是心意六合拳的核心,“劲”则是核心的核心。
心意六合拳的整个训练过程,就是“劲”的“生、养、蓄、用”的求取过程。
其别具一格的求取的方法是心意六合拳的不传之秘。
练意、练劲、练功、练用才是真正的心意六合拳;练招、练式、练形、练套是皮毛的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需要用“心”练习的拳术,是方法转化成本能的桥梁,无“意”不能成“劲”,无“劲”不能成“功”,而“功”不落实到“心”则不能为“用”。
评《武林大会》心意六合拳之误
![评《武林大会》心意六合拳之误](https://img.taocdn.com/s3/m/f1350be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1.png)
评《武林大会》心意六合拳之误《武林大会》是一档风靡全国的武术比赛真人秀节目,其中包括了很多中国传统武术的经典拳法。
在其中,心意六合拳少林派也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武术,其独特的技巧和精神内涵,让很多观众和参赛选手为之着迷。
然而,近来评《武林大会》心意六合拳之误被广泛关注,引起了人们对于真正的心意六合拳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一种少林武术,它强调的是身体与意念的协调配合,通过舒展运动和呼吸调节来达到运动和养生的效果。
正所谓“行之于心,思之于意”,它更注重于打破格局,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方法进行对抗,以达到“心领意会”、“拳中有禅”的境界。
同时,心意六合拳也是集操作、形态、技巧、器械等多种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武术。
然而,在《武林大会》中,心意六合拳却常常被误解和曲解,这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注重内功训练。
心意六合拳强调的是由内而外的武术技巧,而非外力的呈现。
因此,要想在心意六合拳中取得进步,内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呼吸、精神集中、静坐打坐等。
然而,在《武林大会》中,许多参赛选手往往只关注招式和技巧的展示,而忽略了内功的练习,导致心意六合拳的内涵被严重的削弱。
第二,重形不重内。
在心意六合拳中,形式和招式是不可分割且相互协调的。
但是,形式只是心意六合拳的外在表现,而真正重要的是内在的意念、气血、内功等要素和精神内涵。
在《武林大会》的节目中,许多参赛选手却只注重形式,而没有真正理解心意六合拳的内涵和精神,导致展现的效果与真正广为流传的心意六合拳有很大的差别,也严重影响了观众对心意六合拳的认知。
第三,缺乏对于心意六合拳的系统训练。
心意六合拳需要经过长期的系统训练方能达到一定的境界,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技巧的练习,更需要注重对于内功和精神状态的塑造。
可是,在《武林大会》的情况下,那些表现出色的选手却经常是经过短期的集训后就能获胜。
这不仅损害了心意六合拳的真正形象,也会让那些有心训练心意六合拳的人们误解并走入歧途。
从赵师宏伟先生学心意六合拳秘技心得
![从赵师宏伟先生学心意六合拳秘技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ef9bd42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f.png)
从赵师宏伟先生学心意六合拳秘技心得心意六合拳是一种源于中国传统武术的拳法,以内家拳的特点为基础,注重内心意念的运用。
赵师宏伟先生是心意六合拳的传承者之一,他的心得体现了这种拳法的独特之处和深厚的内功修养。
赵师宏伟先生强调心意六合拳的核心是“心”和“意”。
心意六合拳强调的是内力的运用,通过内心的集中和意念的引导,使拳法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在实战中,赵师宏伟先生强调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将心意集中到每一个动作和每一招之中。
只有内心平静,才能达到心意合一的境界。
赵师宏伟先生强调心意六合拳的技法是六合相辅相成。
心意六合拳的六合包括上下、前后、左右,以及内外。
赵师宏伟先生在实战中注重六合的协调运用,灵活应对不同的攻击和防守。
他讲述了一个实战经验,他面对一位身材高大的对手,通过巧妙运用上下六合,利用对手的身形优势,迅速制胜。
这个经验告诉我们,在实战中要善于发现对手的弱点,并利用六合的原则进行应对。
赵师宏伟先生强调心意六合拳的关键是内功修炼。
他认为只有通过内功修炼,才能真正领悟心意六合拳的精髓。
他提到了自己的内功修炼经验,每天坚持练习六合拳基本功,特别是呼吸法和站桩功。
通过这些修炼,他的内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拳法的威力也更加凌厉。
他还强调要注重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以提高拳法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赵师宏伟先生还分享了一些心意六合拳的实战技巧。
他提到要注重拳法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通过整体的控制和连续的进攻,才能使拳法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他还强调要善于利用对手的力量,通过巧妙的技巧,将对手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他分享了一个实战经验,他面对一位力大无比的对手,通过巧妙运用心意六合拳的技巧,将对手的力量逐渐消耗,最终取得了胜利。
总结起来,从赵师宏伟先生学心意六合拳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悟。
他的心得体现了心意六合拳的独特之处和深厚的内功修养。
通过集中内心和引导意念,发挥内力的威力;通过六合的协调运用,灵活应对不同的攻击和防守;通过内功修炼,提升内力和拳法的威力;通过整体控制和连贯进攻,使拳法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又称守洞尘技。
故名思义,由于此拳术是由心生意,又由意传化为拳招,故又名心意拳。
心意拳相传为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的。
由于外族入主中原,当时的际可便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思想,后来到了河南少林寺后,因武术精湛,便留在那教学,居留期间又对明朝盛行于少林的五行拳深入研究。
后有一天忽见两鸡相斗,便遂悟其理而创了心意六合。
后来,心意六合拳自洛阳人士马学礼得际可真传后,数百年来形成了河南心意六合拳一大支流。
在修习心意拳的时候,有“外三合”和“内三合”的要求。
所谓“外三合”是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是身体各部分在运拳时都要互相配合的;而“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是要内心的心情与拳招、力度等合一,方可发挥出威力。
心意拳的演练路线是以直进直退为主,步法着重稳健坚实。
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具有明显的攻守意识,每一形皆有其独特含意的。
在招式方面多为单式,而套路仅四把捶一套,也有后人心得所创的二把半等等。
PS:六合还指鸡腿、鹰捉、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这六式相合. 卢式心意六合拳卢式心意六合拳源于河南心意六合拳,源于一代宗师——卢嵩高武术大师对传统武术开创性的继承与创新。
卢师是沪上心意六合拳的开山鼻祖,在沪享有第三代“拳王”的美誉,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交流中,拥有自己鲜明特点、独特风格的卢式心意六合拳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形成并广为流传,开创了中国武术一派之先河。
卢师,生于1875年,河南周口人,归真于1961年上海。
自幼拜河南心意六合拳第七代传人——袁凤仪老师为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二十六岁时已是武艺超群,被河南周口得胜镖局聘为镖师。
上世纪初移居上海,因缘际会,卢师又结识了心意拳第六代传人——丁仁老师(河南山坡人),得其真传,但不以师徒之称。
卢师于二十世纪初期在沪传授武术时称:“心意门”当时河南也称“心意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改称:“心意六合拳”而后“心意六合拳”才在大的范围内传开。
宋门心意六合拳蚌埠的武术界分为宋门、胡门、郭门、房门等等,创始人分别为宋国宾、胡德山、郭九兴、房英龙等人。
宋门敬仰岳飞,相传其心意六合拳为岳飞创造。
投入宋门徒弟要先向岳飞画像叩九个头,再向老师叩九个头,后再向大师兄、二师兄各行三个礼,并宣称“对师傅忠孝,对师兄弟仁爱,为人讲礼义”。
入门徒弟须崇尚岳家武德,以《心意六合拳谱》里的七言诗为古训:“心意六合拳不乱,许多奥妙在其间,若传狂徒无知汉,惹是招非保身难”。
宋门的练拳歌诀是:“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抛”。
山西六合心意拳基本拳法一专门锻炼肺脏的拳术——劈拳劈拳配肺气要凛,归手太阴肺经,属金为阴,在志为魄,为相辅之官,治节出马。
司呼吸朝百脉,调一身之气,在人体好比治理国家的宰相。
其动作是注意一气的起落,有捧撑掇碟之势,其形似斧非斧。
其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君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劈拳的动作,可以促进手太阴肺经的经气,使肺活量增加,两臂肌肉和关节韧性力的增长,气足神旺,伸缩力也大。
反之,拙气、拙力、怒气、填胸,不徒无益反而于肺部有害。
所以,拳家用劈拳来锻炼肺脏,即以“金”来代表。
土是五行之本,准五行生克之理,土能生金,把劈拳列为五行拳之首。
要领抽身掉膀,气足宽胸,起落不分,顾打一气,上挤下攻,放胆即成。
歌诀任督循环气归根,摩经抱掌肺凛冲;着意曲池开门户,挤劲着力劈胸中。
练法1(起手由横拳出势先将两手往后收,置于心前,作顾法防守之势。
同时,随曲就伸,两手摩经入而复出,前手成掌形,有把握对方手腕之意,后手也成掌,在左臂里藏着,起两臂互助的作用,两肘紧夹两肋,不可放松离开,要做到未曾动手,肘领先(肘要用劲),两掌由心而起,由口而落,形成车轮滚滚旋转以球体打立体,挤劲往前进,体重打体轻,运动如车轮,起亦打落亦打如水之翻浪,滔滔不断。
同时,前足解危寸踩,用以先发制人,右足进步往前攻,形成顾中有打的形势,两眼注视前面的敌人,随机应变以防不测。
2(落势后掌从前掌中劈出,击对方肺部,试其气力虚实,从根本解决对手,这是以气击气,以形击形的运动。
同时,后足进步顾敌前足踩其后足,形成手足、肘膝、肩胯均打,尾闾下坐,气沉丹田,踩扑发抖绝劲。
落时,手要和心位齐,保持中平姿势,不偏不倚,稳定重心,造成落即打,打即落的意思。
3(回身势左手在前,则右后转身,右手在前则左后转身。
转身时,左足在前,则倒插右足,缩小目标,减少背后危险。
速落而右后转急起,形成“三回九转是一势”之意,同时左足寸踩,右足后退。
如是,循环练习。
4(收势到了出势原地,先退右足,后退左足,两足并齐,成预备立正姿势。
专门锻炼肝脏的拳术——崩拳崩拳配肝气要顶,归足厥阴肝经,属木为阳《体阴而用阳》。
在志为魂,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好比有勇有谋的将军。
其动作是注意一气的出入,有舟行浪头之势,其形似箭非箭。
拳谱云:“身如拏弓发,手似百箭穿。
”其经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崩拳的动作,可以促进足厥阴肝经的经气具有舒肝理气,解郁、调血和胃的作用。
如果崩拳锻炼逆了肝气就会郁结,脾胃不和。
故拳家用崩拳锻炼肝脏,即以“木”来代表。
准五行生克之理,金能克木,把崩拳列为五行拳之二。
要领身如弩弓,手似百箭,出入中道,紧密相连,一鼓作气,勇往直前,起落箭钻,步法不乱。
歌诀崩拳出入不离中,出手似箭向前攻;肝气顶发转斗劲,五弓齐发六合成。
练法起势同劈拳。
1(起手由横拳出势开始顾法即以寸步为先,先进左足,右足跟着也进,成入步合膝势,同时左掌把握对方手腕,右拳从左手上打出,这是曲中求直,柔中生刚的意思。
同时左手用掌打击,攻击对方,但两臂必须平均用力,在左右手同时击中对方的一瞬间,右手往回收,形成对立统一,两手互助的作用。
出入掌拳时,必由中道而行,一出一入,步法不乱,好像舟行浪头一样。
2(落势第一手用拳打出并腿,好比身如弩弓,手似箭的样子。
第二手用掌落下攻击对方,形成落势。
起势落势没有明显的界线,好比大海浪滔,起也打落也打,如水之翻浪。
3(回身势接上势左足向右横扣,同时右后转身,两手同时钻横,右足扭横蹬出复收,两手变掌一齐落下,成剪子股擒拿势。
两手互助,协调力均,出手连成一气。
4(收势巡回练习,到了出势原地,先退右足,后退左足,两足并齐,还于原地,成立正姿势。
专门锻炼肾脏的拳术——钻拳钻拳配肾气要敌,归足少阴肾经,属水为阴,先天之本。
在志为志,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肾精充盛则身强体壮,精巧多能,是作用强力的官。
其动作是注意一气的上下,有山倒岭塌之势,其形似闪非闪。
其经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后,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钻拳的动作,可以促进足少阴肾经的经气使先天之本肾脏发达。
肾脏在人体主藏精、发育与生殖,主纳气,主生骨、生髓的作用。
钻拳专门练人体肾脏,肾精充沛,骨骼坚固,毛发光泽,牙齿坚固,性功能强。
反之筋骨瘘软,阳痿早泄,腰脊不举,骨枯髓减,牙齿脱落,呼吸困难。
钻拳的关键是腰起而钻,使肾水往上提滋润心火不使心火过亢,《古人称之为:“抽坎补离”,相通心肾二经之气》,使人体心肾相交,水火济既,达到人体“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
所以拳家用钻拳锻炼肾脏,即以“水”来代表。
准五行生克之理,金能生水,把钻拳列为五行拳之三。
要领:顺步钻拳后足蹬,发劲全凭两肾宫,腰起而钻,起侧落坠,肾起心落,腰为主宰。
肘手同攻,腰胯用劲。
歌诀钻拳属水易下流,奥妙全在肾中求;水火相济久长练,肾壮体强可延年。
练法起势同劈拳。
1(起由横拳出势先用寸步为先,制敌前进,同时又将左臂收而复出,卸彼之力,两手心向上,随缩就伸成护己上节,捉拿对方之意,同时左足尖向左扭,约成四十五度,裹胯、提胸,尾闾中正,手足都用顾法,敌不易乘。
顾上击下,横竖相济,不怕攻击,取胜一举。
2(落势右拳从左臂下打出,拳击对方下颏,肘击对方胸部(拳肘同时击中为要),同时右足往前进攻击对方前腿,左足随后跟,前进者为攻,后跟者为守。
当右足前进时,左足要极力蹬地,起反射作用,自然前足攻击力大,即有沉重之力。
后足跟随,任其自然不须用力,要形成单重之势。
3(回身势右掌和右足在前则左后转身,左掌和左足在前则右后转身。
后手从口中钻出,以横拳顾对方从背后之攻击。
身向左后转时,左掌和左足,仍是在前。
4(收势同劈拳。
专门锻炼心脏的拳术——炮拳炮拳配心气要沉,归手少阴心经,属火为阳,在志为神。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藏神,心主宰全身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人体的最高首领。
其动作是注意一气的开合,有江水排岸之势,其形似炮非炮。
其经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炮拳的动作,可以促进手少阴心经的经气活力。
心主血脉,心气旺盛,使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从而供应全身的需要;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而有光泽。
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
反之,心气不足,心血亏少,脉细弱,面色白而无华,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等。
炮拳的关键是心气向下沉,用心火温煦肾水,不使肾水过寒,这就是人体:水火济既,心肾相交,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
炮拳练对了,心地敏明;练错了,头脑昏晕,心中少智。
所以拳家用炮拳锻炼心脏,用“火”来代表,准五行生克之理,水能克火,把炮拳列为四。
要领拗步挑顶,束展功;身体束小,往里攻;足先手后,才为真。
歌诀炮拳原从心火生,拗步出手正当胸;心沉开合来应敌,挑顶束身缩展功。
练法1(由横拳出势先寸踩左足解危,急进右足,提左足并于右腿(形成步踩三角,安全自己),同时将左手收回置于心前。
随起就落,随束就展,向左反攻,左足在前,右足后跟。
眼看前方敌人,敌击我头部,我用左手臂挑顶顾头,右拳打出,成十字拗步正当胸形式。
己身体中正,不高不低,两肘夹住两肋,劲由丹田发出,轰然爆发,就如江水拍岸。
2(落势右拳打出,如同射箭一样。
左手上顾,转劲急合,一攻一守,互相交换,左右纵横。
提右足并于左足,准备向右前攻。
3(回身势左手在前,则左后转身。
右手在前则右后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