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 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 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 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 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 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 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 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 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 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 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 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像得到, 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点 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 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 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艺术特色
诗的写作手法: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 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 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 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 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 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简约与深细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依
静景与动景 相映
天
净
沙
秋·
马 致
远
马致远
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 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 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杂剧以《汉宫秋》最 著名,散曲存《东篱乐府》一卷。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是 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 。
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 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平,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 了《天净沙·秋思》 。
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思乡情浓
学习思考
写景
托烘
抒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荒凉
恬静 对比
反衬
凄凉
思 乡
断肠
小结
?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 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 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 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 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 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景色与情思 相融
简约与深细相依
?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 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 《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 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 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 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 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 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 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 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 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 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 中来,肝肠寸断。
学习思考
?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 抒情的?
? 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 点?
? 3、写景与抒情是什么关系?抒情的语句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4、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 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细细品味
枯藤 老树 昏鸦
萧瑟荒凉
小桥 流水 人家 温馨恬静
古道 西风 瘦马 凄凉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