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什么日子
![重阳节是什么日子](https://img.taocdn.com/s3/m/cbe1921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76.png)
重阳节是什么日子重阳节是什么日子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利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风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放风筝的说法说法一据民间的说法,重阳时放风筝是为了“放晦气”,风筝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
而且风筝断线是好事,还有人特地将线烧断,让风筝消逝于云天之外,意味着把晦气放走了。
广东《鹤山县志》载:“于秋初放纸鹞,是日(九月九日)以火断其线,任其随风而去,谓之‘流鹞’,以除疾病云。
”说法二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恰恰与之相对,是说重阳放风筝是“放吉利”、“放福气”,风筝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放风筝者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还要千方百计爱护之。
由于假如风筝断了线,则寓意“吉利”、“福气”随之飘向远方。
说法三重阳节放风筝带着剧烈的节令性,据史料中记载与古诗的描述,北方人放风筝多集中在〔清明〕季节,而南方人则多集中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之时。
由于北方在〔清明节〕前三个月内,风向最稳,一旦清明过后,季候风袭来,黄沙漫漫,因此人们以清明为分界线,习惯在那时放风筝,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风俗。
与之相反,因气候的关系,农历九月,南方季风渐强,季节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南方人则养成重阳节时放风筝的习惯。
九九重阳节内涵意义是什么在《易经》中,九月九日,表示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称为重阳,也叫重九。
古人认为重阳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头过此节日。
在我国的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节,还与“久久”同音,且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长期、健康长寿的寓意。
1989年,我国还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寓意“久久”长寿之意。
重阳节是什么时候 重阳节是哪个季节的
![重阳节是什么时候 重阳节是哪个季节的](https://img.taocdn.com/s3/m/551746d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c.png)
重阳节是什么时候重阳节是哪个季节的重阳节是什么时候重阳节是哪个季节的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是秋季的节日。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佳节。
民间也称“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或“女儿节”。
关于“重阳”的来历,一般认为《易经》“以阳爻为九”,“九”为最大的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
古人常将“上巳”与“重阳”。
即“三月三”与“九月九”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上巳“踏青”春游,重阳“辞青”秋游,相传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作为节El,一般认为源于东汉时期“桓景避难”的传说。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中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从此,人们在九月九日登高避疫,成为风俗。
重阳节习俗登高远眺、郊游野宴,是重阳节的中心内容。
其原始意义在于逃避灾祸。
同时,异于平川的高山,在原始居民的观念中属于神奇之地,登临高处,远离尘世,意味着接近了天神,也就易于获得福佑。
故而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孙思邈《千金方月令》也称:“重阳日,必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在古代,祭神多登高,秋天到郊外一游,也多登高。
登高,既可祈福避祸,也可娱乐健身,愉悦身心。
各地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食糕的习俗起源很早,汉代称为“饵”、“蓬饵”。
《说。
文解字》:“饵,粉饼也。
”饵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和黍米粉两种,黍米有黏性,二者和合,合蒸即为饵。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ea92ae12e87101f69e3195e9.png)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节日起源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其二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
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习俗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454f9f5089eb172ded63b7f8.png)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习俗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很多人在那一天都会携家带口去登山采菊。
那除了登山采菊之外,重阳节那天都还有些什么习俗呢。
下面就告诉你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习俗,一起看看吧!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因此,重阳节被定为农历的九月九日。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在这一天写的。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传说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
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日子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日子](https://img.taocdn.com/s3/m/3641837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43.png)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日子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日子:传统节日,敬老节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还可以叫什么节1、重九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节。
2、踏秋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相对应。
依据传统,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现代社会,很多传统在变化,但是重阳登高依然盛行。
3、女儿节重阳节又名“女儿节”,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赠送重阳旗与时鲜盒,称为送“重阳节盒”。
据晋代《搜神记》记载,丁氏女遭恶婆婆虐待,永无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于九月九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劝人家善待媳妇,请于重阳节让她们休息。
于是人们为丁氏女立祠祭祀。
后来每逢重阳节,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回来团聚,称之为过女儿节,实质上也是让妇女休息之意。
4、登高节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5、菊花节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6、茱萸节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7、老人节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故而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说。
重阳节干什么_重阳节要做的事
![重阳节干什么_重阳节要做的事](https://img.taocdn.com/s3/m/ee7f850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6.png)
重阳节干什么_重阳节要做的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这一天会有一系列的活动和习俗。
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关于重阳节应该做的事情。
第一,踏青赏秋。
重阳节正值金秋时节,气候宜人,正是踏青赏秋的好时机。
人们可以选择去郊外、山林或其他风景秀丽的地方,欣赏秋天的美景。
在花草繁盛的季节里,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身心得到放松。
第二,登高望远。
重阳节登高是重要的习俗之一,也是为了迎接阳光更长时间的节日。
登高可以让人摆脱尘世纷扰,放眼远方,舒展身心。
人们可以选择登山、爬坡、攀岩等户外活动,也可以选择去高楼大厦的观景台,俯瞰城市的美景。
登高望远既可以让人欣赏到迷人的景色,又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第三,佩戴菊花。
重阳节也被称为“菊花节”,菊花在这一天被视为吉祥和长寿的象征。
人们可以佩戴菊花或将菊花插在房间内,以祈求幸福安康、健康长寿。
此外,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可以去花坛、公园等地方观赏各种品种的菊花,品味秋日的美丽。
第四,饮菊花酒。
重阳节当天,人们有习惯在酒中加入菊花来饮酒。
菊花酒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有清肝明目、解热解毒的功效。
同时,菊花酒也具有浓郁的香味,喝上一杯,既可以尝到美味,又可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第五,祭祖追思。
重阳节也是表达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情的时刻,人们会前往祖坟或家中的祭祀场所,烧纸祭拜,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思念之情。
祭拜过程中常常会燃香烧纸、摆上鲜花、夹上香烛,以示敬意。
第六,与亲友相聚。
重阳节是一个和家人团聚、亲友相聚的时刻。
人们可以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过节,组织一场家庭聚餐或聚会,共同庆祝这个节日。
此外,还可以借重阳节之际,给长辈拜访或打电话,表达孝心和关怀之意。
总之,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有许多活动和习俗与之相伴。
踏青赏秋、登高望远、佩戴菊花、饮菊花酒、祭祖追思以及与亲友相聚,都是重阳节的重要内容。
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https://img.taocdn.com/s3/m/51e4f91510661ed9ad51f3eb.png)
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
九月初九对应节日: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1d00de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4.png)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意思九九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相传起源于汉朝,即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的节日。
重阳节在中国被视为敬老、祭祖、登高、赏菊的节日。
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
本文将介绍九九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文化意义以及当代庆祝方式。
一、九九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九九重阳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敬老和登高。
敬老是因为传统九九节被视为敬老节,人们会尊敬长辈并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在这一天,年轻人会亲自前往长辈家中,为他们准备丰盛的饭菜和礼物,以表达对他们的关爱与敬意。
登高则是九九重阳节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由于九月初九的天气已经转凉,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这使得人们喜欢出外登高,欣赏秋天的美景。
一些著名的景区和山脉在九九节时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二、九九重阳节的文化意义九九重阳节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首先,它是表达对长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的时刻。
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观念和尊老爱幼的传统价值观念,九九重阳节就是为了强调这一点而设立的。
通过敬老和表达对长辈的感激之情,人们传承了尊敬长者的传统,同时也拉近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
其次,九九重阳节也被视为祭祖的重要时刻。
在中国文化中,祭祖是非常重要的仪式,人们会祭祀祖先,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在这一天,一些家庭会举行祭祖仪式,供奉食物和饮料,并向祖先祈福,希望能够得到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三、九九重阳节的当代庆祝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九九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现代人更倾向于将九九节当作一个聚会和欢庆的机会。
许多城市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庆典,如登山比赛、登高采菊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居民参与其中。
此外,一些商家也会推出特别的促销活动,吸引人们购买节日礼品和特色食品。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九九节也开始通过社交媒体等途径表达节日祝福。
他们会在朋友圈、微博等平台上发布图片或文字,向亲朋好友祝福节日快乐,并表达对长辈的感激之情。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1351b12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1.png)
九九重阳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九九重阳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被认为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因此得名“重阳节”。
九九重阳节拥有丰富多样的习俗和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将介绍九九重阳节的来历、传统习俗以及现代庆祝方式。
一、来历九九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说故事。
相传,汉朝时,南越国每年九月初九都会遭受巫山蛮族的侵扰。
一位名叫郑昌玉的老人发现,九月初九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于是他带领村民登高祭拜神明,并且佩戴茱萸、插菊花等以避邪,驱逐瘟疫。
这个习俗逐渐传承并发展成了九九重阳节。
二、传统习俗1. 登高祭祖: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会登高远眺,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祈福。
同时,还会祭拜祖先,感恩祖辈的养育之恩,感谢他们的庇佑。
2. 饮菊花酒:在九九重阳节,人们会采摘菊花,制作成菊花酒。
菊花酒因其芳香独特且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备受欢迎。
3. 佩戴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特色之一,通常在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会佩戴茱萸,护身辟邪。
4. 赏菊花:九九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欣赏各种品种的菊花,以赏心悦目、消遣身心。
5. 吃重阳糕:重阳节人们还会制作和食用重阳糕,这是一种以糯米、红枣和核桃等为主要材料制作的传统食品。
三、现代庆祝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九九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人们依然会登高远足、赏菊花、饮茱萸酒等传统习俗,但也加入了更多新的庆祝方式。
1. 亲情聚会:九九重阳节成为了人们重视亲情的时刻,许多人会选择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亲朋好友聚餐、游玩等活动成为了现代人庆祝的重要方式。
2. 慈善公益:九九重阳节也成为了人们关爱老人、尊重长者的时刻。
一些公益机构会举办活动,探望孤寡老人、送上温暖和关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 旅游观光:重阳节通常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也是旅游的旺季。
许多人会选择九九重阳节这天进行旅行,欣赏秋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总结:九九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重阳节的风俗和传统不同地区的差异
![重阳节的风俗和传统不同地区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3ce236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6.png)
重阳节的风俗和传统不同地区的差异重阳节是我国传统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
人们常说九九重阳,寓意“九九归真,重复长阳”。
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初是为了庆祝秋天的祥瑞,之后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纪念老人及其智慧和贡献的节日。
与其他节日相比,重阳节的庆祝方式较为简单且多样化。
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下,人们有各自独特的重阳风俗和传统习惯。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不同地区的重阳节习俗。
一、北方地区在北方地区,重阳节也叫“登高节”。
登高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因为九这个数字和“久”谐音。
当地的人们会爬山迎秋,感受秋天的美景,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健康和勇气。
北方的老年人在节日前会一起准备饮食,比如制作重阳糕和菊花酒,这些都是重阳节特有的食品。
此外,北方地区的人们会在这个时候赠送重阳菊,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二、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重阳节与北方地区有所不同。
南方人的庆祝方式更加热闹,他们会在这个节日聚会,一起唱歌跳舞、品尝美食,特别是糕点。
在中国南方,各地的重阳糕都有着不同的做法和味道,例如杭州的丝绸糕、广州的莲蓉糕和苏州的桂花糕等。
此外,南方地区还有一项独特的活动,那就是赏菊。
菊花是南方地区的重阳节标志之一,为了欣赏菊花的美景,人们会前往菊花展览。
三、西南地区重阳节在一些西南地区的庆祝方式与南方地区十分相似。
当地人们也会在节日这天聚会,品尝糕点和美食。
除此之外,西南地区的人们还有一个独特的庆祝方式,那就是祭祖。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回家祭祀祖先,祈求家族的幸福和长寿。
四、东北地区在东北地区,人们庆祝重阳节的方式也不同于其他地区。
东北的老年人为了纪念这个节日,会画画符之类的东西。
此外,他们还会赠送其他老年人一些礼物,例如带有保健功效的一包红枣或者其他保健品。
总的来说,中国不同地区的重阳节庆祝方式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不管是北方的登高,南方的品尝美食,还是西南和东北地区的祭祖,每个地区的人们都会把这个节日当做一个重要的时刻,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8f2f0ab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b.png)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气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就是阳历的十月上旬,是中国人民隆重庆祝的重阳节。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重阳节源于古代的重阳祭活动,起初是为了祭祀祖先、祈求幸福安康而设立的。
据记载,东汉时期以来,人们就开始在重阳这一天登高望远、祈福祭祖,这种活动逐渐演变成了重阳节。
后来,重阳节的意义逐渐扩展,不再仅仅限于祭祖,而是成为了全民欢庆、亲友团圆的节日。
重阳节有着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首先,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传统。
人们通常会选择在这一天去登高胜地,欣赏秋天的美景,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此外,人们还会采购一些象征着吉祥和福运的物品,如菊花、茱萸等,放在家中或佩戴在身上。
钟表也是重阳节的特色之一。
按照传统习俗,人们还会在重阳节这一天佩戴九个五色丝线的小饰品,象征着祈福平安。
与登高和佩戴饰品相结合的还有喝菊花酒和吃重阳糕的习俗。
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之一,因为它在这个时候盛开。
而喝菊花酒则是人们的一个传统行为,相信能够祛除寒气、驱逐病魔,保障健康。
重阳糕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它由糯米、豆沙、核桃等原料制成,甜而不腻,口感独特,寓意着团圆和吉祥。
重阳节的庆祝活动还包括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如歌舞表演、书法比赛、花灯展览等。
这些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增加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丰富了节日的乐趣。
除了以上的传统习俗,现代社会中也逐渐出现了与重阳节相关的新活动。
比如,一些养老院会组织老年人去登山或参加庆祝活动,以增进老年人们的身心健康。
还有一些志愿者会利用这一天探望孤寡老人,陪伴他们度过一个温馨而难忘的节日。
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崇敬,传承了中国千百年来的优秀传统,更是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精神风貌。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也正在不断创新和丰富。
重阳节是什么教你全面了解这个传统节日
![重阳节是什么教你全面了解这个传统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622070c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d.png)
重阳节是什么教你全面了解这个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阳日、重阳陌,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会通过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一重要节日。
本文将全面介绍重阳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以及当代庆祝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个传统节日。
一、历史渊源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史书记载,传说唐朝时期,有三位贤士因遭受祸害而逃离家乡,到一座名叫庐山的山上避难。
其中一位贤士通过山下的乡民劝告,回到家乡(或被释放),但两位贤士却陷入困境。
由于庐山的山神告诉他们,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会有瘟疫在市区流行,只能在山上避难。
后来,庐山上居住着一位名叫药王的仙人,他告诉贤士们:在重阳这一天,古人舍弃了向阳忘尘之物,使用菊花、艾叶等草药以及饮酒来驱邪避瘟。
于是,当这一天来临时,人们开始采摘菊花,制作菊花酒,并在家中焚香祭祀祖先,以祈福驱灾。
重阳这个节日,也是因为阳气旺盛,有驱邪避瘟的作用,从而成为了尊老、敬祖的节日。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还写了《重阳宿登高银河峡》一诗,使得重阳节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崇。
二、传统习俗九是阳阳数,九月九日既有阳气旺盛的意义,也是以阳取胜的吉利数字,因此,重阳节也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喜庆节日。
1. 登高远足:登高是重阳节的一项重要传统活动。
人们会结伴登上山顶,欣赏秋天的美景,体验爬山的愉悦。
登山既有抬头仰望的祈求吉祥之意,也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好时机。
2. 赏菊饮酒: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用菊花装饰家中,并举办赏菊比赛。
此外,家庭聚会也常常会品尝菊花酒,一种具有独特芳香的传统酒品,以表达人们对节日的喜庆之情。
3. 祭祖及扫墓:重阳节也是尊敬祖先、缅怀先人的时刻。
人们会去祖坟扫墓,献上鲜花和食品,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同时,人们还会进行祭祀仪式,供奉祖先,祈求家族的祥瑞和平安。
三、当代庆祝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也逐渐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活动之外,现代人还会参加各种庆祝活动,感受重阳节的喜庆氛围。
9月初9是什么节日
![9月初9是什么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89fbd80452d380eb62946da2.png)
9月初9是什么节日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民间习俗: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
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重阳节有什么传统节日风俗
![重阳节有什么传统节日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86cf11f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e.png)
重阳节有什么传统节日风俗重阳节有什么传统节日风俗重阳节的传统风俗列举如下。
1.重阳节登高。
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可以是登高山、登高楼或者登高台等。
2.重阳放纸鸢。
人们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高,则福气越浓。
3.重阳赏菊。
人们重阳赏菊,因菊花象征着长寿。
重阳节登高“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人们爱在重阳登高;首先是源于古人的对山岳的崇拜;其次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观念;还有就是登高远眺,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畅快感觉。
重阳放纸鸢,古人将重阳天高云淡,风轻日明,纸鸢可轻松乘风而上的气候原因和“放吉祥”、“放福气”的美好寓意巧妙地结合起来了;充分表现出了古人的智慧和对美好寓意的向往。
古人历来就有重阳赏菊花的风俗,所以重阳节也称菊花节。
人们认为菊花象征着长寿,所以赞美菊花为“长寿之花”;同时也因为菊花“凌霜不屈”而为人们所欣赏。
重阳节的简介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
“九九”两阳数相重。
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项,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包含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项。
重阳节喝什么酒菊花酒。
菊花酒主要是由菊花和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又被称为长寿酒,味清凉甜美。
菊花酒是重阳节必饮的一种酒,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而菊花是重阳节常见的一种花,所以重阳节的传统就是喝菊花酒。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详解)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1c4932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6.png)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详解)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
是农历九月九日。
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
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
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来历是战国时期,出自《吕氏春秋》之中的《季秋纪》。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重阳节各大诗人所写的登高诗也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等等。
重阳节在古代很多诗人都为之吟诵。
大家最为熟悉的可能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第一句就直抒胸臆,表达出了在异乡的游子怀乡思人的情怀。
九月九日重阳节就是家人朋友相聚在一起的节日。
每逢重阳节就会格外的思念自己的亲人朋友。
在古代,重阳节的节日仪式很浓厚的,它是在唐代才被正式定位民间节日的,之后历代延续到至今。
重阳节送老人鲜花有哪些吊钟花含义是吉祥,寓意是走好运,男女孩都是会买吊钟花的,表达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有桃花运,展现的是带来幸福。
寓意是感激。
桂花表达的是崇高、美好、吉祥,含义是友好、慈母的爱。
桂花作为礼品送人是非常好的,桂花的花语是吉祥、爱情。
康乃馨康乃馨被东西方人们称为母亲之花,是给女性带来好运气的礼物。
2020九月九为什么要登高_九月初九有什么风俗
![2020九月九为什么要登高_九月初九有什么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82a0597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b.png)
2020九月九为什么要登高_九月初九有什么风俗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都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而这个节日也就是我国的重阳节,那么2020年九月初九为什么要登高呢?九月初九为什么又叫重阳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九月九为什么要登高_九月初九有什么风俗。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0九月九为什么要登高1、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习俗。
《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2、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3、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
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4、重阳节登高避灾之神话传说始于东汉,传说当时河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
九月九为什么又叫重阳所谓阳,《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九月初九有什么风俗登高旅游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5篇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75660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4e.png)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5篇第一篇九月初九是什么节:说明文作文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习俗吃重阳糕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饵,即古代之糕。
《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
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
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
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
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家乡的重阳节习俗登高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
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
……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
”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
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
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
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
”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你知道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吗?下面小编就告诉你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一起看看吧!
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重阳节习俗1:赏菊
历来重阳节都有观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在古时重阳节又叫菊花节,人们认为菊花是长寿的象征,重阳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菊花大会、菊花展,全城的人都会出动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成为一种风尚。
重阳节习俗2:饮菊花酒
我国古人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节必饮的吉祥酒,可祛灾祈福,从汉代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都盛行在九月九饮菊花酒。
重阳节习俗3: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4: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
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习俗5: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
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重阳节食俗
1.菊花
饮酒赏菊可是古人在重阳节的保留项目,请注意,就菊花可不光是看,古人还将菊花泡酒畅饮。
要说做这个菊花酒也不难,用菊花加糯米、酒曲,按一般的酿制方法就可以制得一坛清新的菊花酒了。
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去痿痹、延缓衰老等功效。
2.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撑腰糕、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
老人吃了重阳糕就不会腰酸背痛了,所以每年要给老人吃重阳糕,让老人腰杆硬朗精神好。
在重阳习俗中,吃重阳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为糕与高谐音,寓义生活水平步步升高,象征合家欢乐吉祥如意。
3.大枣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冬季的补养佳品。
4.核桃
核桃是补脑的最佳食品,亦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的食疗品,对肾虚、尿频、咳嗽等症有很好疗效。
老年人常吃核桃,能够头脑清晰、耳聪目明。
5.板栗
栗子有百果之王的美称,既可以补脾健胃,又能够补肾强筋,还具有活血止血作用。
在深冬季节,每天吃几颗栗子,有利于补养元气,强壮肾精。
重阳节登高的来历
重阳登高的由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各地流传着许多关于重阳的风俗,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重阳登高。
我们的先人将重阳看作是吉祥、长寿的节日。
由于九是从一开始的个数最高数,古人将九看作是吉祥、长久的至数、阳数,称农历九月为阳月,九日为阳日。
九月九日恰是至数相遇,两阳重叠,故而得名重阳。
重阳节登高,一般认为始于东汉。
据《续齐谐记》记载,东汉年间,汝南人桓景跟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
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家将有大祸临头,你必须立即回家,叫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举家登高。
果然,九月九日这天,桓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桓景家人听师言而得幸免。
从此以后,每年到了重阳节前夕,靠近山岭的人家为免遭天祸,便纷纷登山避邪。
而居住在平原的百姓,由于无山可登,就在重阳这天,在自制的米粉糕上插上一面彩色三角旗,用吃糕代替登高,用三角旗代替茱萸,以示登高避邪之意。
久而久之,重阳登高的习俗便沿袭下来。
猜你喜欢:
1.重阳节意义
2.重阳节吃什么喝什么
3.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
4.重阳节干什么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