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神经递质和激素(精品收藏)

合集下载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概论
神经生物学系
概念
• 神经递质
神经末梢所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该 物质能跨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神经元或效 应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完成信息 传递功能的信使物质。
但是 一种化学物质要确定为神经递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神经递质的确定必须符合的条件
① 递质必须在神经元内合成,并储存在 神经末梢,同时存在合成该递质的底 物和酶。
⑤ 递质的作用可以被外源性受体竞争 性拮抗剂以剂量依赖方式阻断,或 被受体激动剂模拟。
但神经肽,NO,CO等不断被发现的信 息传递物质,并不完全符合以上条件, 用此标准判断一个神经信息活性物质 是否为神经递质并不完善
一、神经递质分类
经典神经递质
氨基酸类: 谷氨酸 天冬氨酸 -氨基丁酸 甘氨酸
乙酰胆碱 单胺类: 多巴胺
神经递质的确定必须符合的条件
② 递质的释放依靠突触前神经去极化和 Ca2+进入突触前末梢。
神经递质的确定必须符合的条件
③ 突触后膜存在特异的受体,被相应的递 质激活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神经递质的确定必须符合的条件
④ 释放至突触间隙的递质有适当的失活 机制。
重摄取 酶解 弥散
神经递质的确定必须符合的条件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5-羟色胺
神经肽 是生物体内主要起着信息传递作用的生物活性 多肽,分布于神经组织也可存在于其它组织。 下丘脑释放激素类、神经垂体激素类、 阿片类、 垂体肽类、脑肠肽类等
其他类 NO、CO、组胺和腺苷、前列腺素等
神经肽(neuropeptide):
生物体内主要起着信息传 递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分布 于神经组织也可存在于其它组 织。按其作用方式不同分别起 着递质、调质、激素的作用。

医学知识之神经递质

医学知识之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前文已述及突触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来完成的(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情况也是如此)。

一个化学物质被确认为神经递质,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全盛递质的前体物质和合成酶系,能够合成这一递质;②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冲动抵达神经末梢时,小泡内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③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发挥其生理作用,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递质离子施加到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旁,以模拟递质释放过程能引致相同的生理效应;④存在使这一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环节(摄取回收);⑤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这一递质的突触传递作用。

在神经系统内存在许多化学物质,但不一定都是神经递质,只有符合或基本上符合以上条件的化学物质才能认为它是神经递质。

关于神经递质,首先是在外周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作用的环节上发现的。

(一)外周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在蛙心灌注实验中观察到,刺激迷走神经时蛙心活动受到抑制,如将灌流液转移到另一蛙心制备中去,也可引致后一个蛙心的抑制。

显然在迷走神经兴奋时,有化学物质释放出来,从而导致心脏活动的抑制。

后来证明这一化学物质是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迷走神经释放的递质。

以后在许多其他器官中(例如胃肠、膀胱、颌下腺等),刺激其副交感神经也可在灌注液中找到乙酰胆碱。

由此认为,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都是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

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图10-6)。

后来有图10-6 自主神经系统神经末梢的化学传递人进行了上颈交感神经节的灌流,见到刺激节前纤维可以灌流液中获得乙酰胆碱,所以节前纤维的递质也是乙酰胆碱。

现已明确躯体运动纤维也是胆碱能纤维。

节前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所释放的乙酰胆碱的作用,与菸碱样作用(N样作用);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释放的乙酰胆碱的作用,也毒蕈碱的药理作用相同,称为毒蕈碱样作用(M样作用)。

2.去甲肾上腺素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比较复杂。

大脑中激素与递质的功能、种类、区别和联系

大脑中激素与递质的功能、种类、区别和联系

大脑中激素与递质的功能、种类、区别和联系本文,将会系统全面地介绍和解读——大脑中激素与递质的功能、种类、区别和联系,神经递质对我们的影响和控制,以及揭秘心流状态的神经运作机制。

相信本文所提供的观点和视角,将会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感知,以及我们自己与大脑的关系。

大脑控制:递质递质,是神经递质的简称,英文是Neurotransmitter(神经传导物质),顾名思义它是神经元(也称神经细胞)之间传递化学信息的物质。

具体一些,神经元传递的信息有两种:一种是化学信息,一种是电信息,其中化学信息就是在化学突触结构之间传递的化学分子,即神经递质。

因此,我们可以说,只要有化学突触结构,就会存在传递神经递质。

而我们知道,从解剖学结构来看,大脑与脊髓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与脊髓神经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传出神经末梢遍布器官、血管、肌肉、腺体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也称植物神经系统,不受意识支配),于是这个三层神经结构,就形成了神经系统对人体的全面控制。

神经系统,有不同角度的划分:按照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之外的部分)。

按照功能:躯体神经系统(动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按照解剖: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

那么,神经系统的控制指令,就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神经递质(代表指令信息),来完成的。

所以,突触结构与神经递质,不仅存在于神经元之间,也存在于神经元与其它细胞之间(如肌细胞、腺细胞)。

也就是说,神经递质不仅存在大脑之中,也存在于遍布全身的神经系统之中。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神经系统控制了其它系统,神经元控制了其它细胞,大脑中的神经元控制了身体的神经元。

而大脑中的神经网络拥有两套控制系统,即:意识控制与非意识控制,其中非意识控制就是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自主协调压力反应。

•交感神经系统——能让整个身体积极紧张起来,即战或逃。

神经递质简介

神经递质简介

神经递质简介神经递质简介neurotransmitter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

简称递质。

随着神经生物学的发展,陆续在神经系统中发现了大量神经活性物质。

[编辑本段]一、神经递质的生活周期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突触传递最重要的方式是神经化学传递。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立即与相应的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突触去极化电位或超极化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兴奋性升高或降低。

神经递质的作用可通过两个途径中止:一是再回收抑制,即通过突触前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并贮存于囊泡;另一途径是酶解,如以多巴胺(DA)为例,它经由位于线粒体的单胺氧化酶(MAO)和位于细胞质的儿茶酚胺邻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作用被代谢和失活。

[编辑本段]二、神经递质的特征神经递质必须符合以下标准:①、在神经元内合成。

②、贮存在突触全神经元并在起极化时释放一定浓度(具有显著生理效应)的量。

③、当作为药物应用时,外源分子类似内源性神经递质。

④、神经元或突触间隙的机制是对神经递质的清除或失活。

如不符合全部标准,称为“拟订的神经递质”。

[编辑本段]三、神经递质的分类脑内神经递质分为四类,即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其它类。

生物原胺类神经递质是最先发现的一类,包括: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5-羟色胺(5-HT)也称(血清素)。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包括: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谷氨酸、组胺、乙酰胆碱(Ach)。

肽类神经递质分为: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神经加压素、胆囊收缩素(CCK)、生成抑素、血管加压素和缩宫素、神经肽y。

其它神经递质分为:核苷酸类、花生酸碱、阿南德酰胺、sigma受体(σ受体)。

重要的神经递质和调质有:①乙酰胆碱。

最早被鉴定的递质。

脊椎动物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某些低等动物如软体、环节和扁形动物等的运动肌接头等,都是以乙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

脊椎动物副交感神经与效应器之间的递质也是乙酰胆碱,但有的是兴奋性的(如在消化道),有的是抑制性的(如在心肌)。

激素、酶、神经递质、抗体区别

激素、酶、神经递质、抗体区别
酶对机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在突触间传递神经信号(信号分子),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的抗体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比较项目
激素

神经递质
抗体
来源
激素是由机体内的某些细胞产生的。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分泌产生的
酶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产生(除了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和植物的筛管细胞),可以分布在细胞内、细胞外,还可以在生物体外起作用
只能由神经细胞产生,由突触前膜释放
浆细胞产生
化学本质
激素的种类很多,有的是蛋白质或多肽类,如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等;有的是固醇类,如性激素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
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
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突触后膜的受体
相应抗原
作用条件
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受pH、温度等因素影响
生理功能
激素对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起调节、控制作用

递质 调质 和激素

递质 调质 和激素

确定某化学物质为神经递质,须符合以下条件:①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该递质的酶系统;②在突触小泡内贮存有合成的递质,当兴奋到达时能够释放入突触间隙;③递质能与突触后受体结合,发生生理效应;④存在使递质失活的酶或灭活的其它环节;⑤使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可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作用。

常见的递质有①乙酰胆碱。

②儿茶酚胺。

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Ad)、肾上腺素(Ad)和多巴胺(DA)。

③5-羟色胺(5-HT)。

④氨基酸递质。

被确定为递质的有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Gly)。

神经调质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神经调质英文名称:neuromodulator定义:神经组织中某些生物胺,具有调节传导的功能,其作用一般比神经递质慢。

应用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昆虫生理与生化(二级学科)由神经元释放,本身不具有递质活性,大多与G蛋白耦联的受体结合后诱发突触前或突触后电位,不直接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但能调制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的释放及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调制突触后细胞对递质的反应是2—40个氨基酸组成的一些大的分子,又称神经肽。

它们在胞体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合成,然后通过轴浆运输至轴突末梢。

神经肽一般贮存在有致密核心的囊泡内,在同一神经终末内可能含有多种神经肽,可和神经递质共同释放。

释放的神经调质以极低的浓度向周围扩散可作用到邻近的神经元。

激素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激素英文名称:hormone定义1:由生物体特定细胞分泌的一类调节性物质。

通过与受体结合而起作用:①处理激素之间以及激素与神经系统、血流、血压以及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②控制各种组织生长类型和速率的形态形成;③维持细胞内环境恒定。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定义2:由特定细胞分泌的对靶细胞的物质代谢或生理功能起调控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分子。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通信与信号转导(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激素激素(Hormone)音译为荷尔蒙。

激素、酶、神经递质、抗体区别

激素、酶、神经递质、抗体区别

比较项目激素
酶神经递质抗体
来源激素是由机体
内的某些细胞
产生的。

动物
激素是由内分
泌腺或有内分
泌功能的细胞
分泌产生的酶在所有的活
细胞中都能产
生(除了哺乳
动物的成熟红
细胞和植物的
筛管细胞),可
以分布在细胞
内、细胞外,
还可以在生物
体外起作用
只能由神经细
胞产生,由突
触前膜释放
浆细胞产生
化学本质激素的种类很
多,有的是蛋
白质或多肽类,
如促甲状腺激
素、生长激素、
胰岛素等;有
的是固醇类,
如性激素绝大多数酶是
蛋白质,极少
数是RNA
乙酰胆碱、多
巴胺、去甲肾
上腺素、肾上
腺素、氨基酸
类、一氧化氮

蛋白质(免疫
球蛋白)
作用部位特定的靶细胞、
靶器官在细胞内或分
泌到细胞外催
化特定的化学
反应
突触后膜的受

相应抗原
作用条件与神经系统密
切联系受pH、温度等因素影响
生理功能激素对生物体
的正常生理活酶对机体内的
各种化学反应
在突触间传递与相应抗原结
动起调节、控制作用起催化作用神经信号(信
号分子),使突
触后膜兴奋或
抑制
合形成沉淀或
细胞集团的抗
体最终被吞噬
细胞吞噬消化。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中枢突触部位的信息传递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来完成,在外周神经节内以及神经末梢与效应器之间的传递也是由释放递质来完成的。

神经系统内有许多化学物质,但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化学物质才能确认为递质。

这些条件是:①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含有合成递质的前体物质和合成酶系,能够合成这一递质;②在神经末梢内有突触小泡结构,可贮存递质以免被胞浆内其他酶系所破坏。

当冲动抵达末梢时,小泡内的递质被释放入突触间隙;③递质在突触间隙内弥散,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而发挥其生理效应;④突触部位有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摄取回收的环节;⑤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该递质的作用。

神经递质可分为外周神经递质与中枢神经递质两类。

外周神经递质神经肌接头传递的递质是乙酰胆硷,这在第四章中已进行了讨论。

植物性神经的递质主要有两种: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递质最初是在蛙心灌注的实验中发现的。

刺激蛙的迷走神经时,蛙心的活动受到抑制;如果将其灌注液转移到另一个蛙心灌注液中去,也可引起后一个蛙心的抑制。

显然在迷走神经被刺激时,有一种化学物质释放到灌注液中,这种物质能对心脏活动起抑制作用。

后来证明,这种物质是乙酰胆碱。

所以,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现在知道,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但也有一小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例如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舒血管的交感节后纤维)。

在植物性神经节内,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也是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

凡是释放乙酰胆碱的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而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递质可分为四类: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和肽类。

1.乙酰胆碱脑内许多部位存在乙酰胆碱递质系统。

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接头处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因此其分支与闰绍细胞形成的突触联系的递质也是乙酰胆碱。

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时,一方面直接传出,引起骨骼肌收缩,另一方面经过侧支兴奋闰绍细胞;由于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它的活动可返回抑制前角运动神经元,从而使骨骼肌的收缩能及时终止。

神经2 神经递质-精品医学课件

神经2 神经递质-精品医学课件

(3)5-羟色胺 Serotonin
5-HT能神经元:低位脑干(中缝核) 在中枢的主要作用: •调节睡眠觉醒、食欲、痛觉 •调节情绪反应
5.阿片肽 Opioid peptide
内源性:β-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 外源性:吗啡、海洛因
功能:镇痛,引起精神愉悦,抑制呼吸, 止咳,呕吐
G蛋白偶联受体与第二信使
激活第二信使可引起细胞内基因转录和 代谢变化,效应时间长
2.受体的亚型 Subtype
一种神经递质的受体通常有多个亚型,不同亚 型在组织分布和功能上存在差异
意义:一种递质能选择性的作用于多种细胞, 产生多种生物效应
3.突触前受体 presynaptic receptor
(二)神经系统受体 Receptor
通常位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与 递质特异结合,引起生物学效应的膜蛋白
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agonist and antagonist
agonist
antagonist
1.神经递质受体的作用机制
离子通道型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促离子型受体
促代谢型受体
ionotropic receptor Metabotropic receptor
2.神经递质的分类
1.胆碱类:乙酰胆碱

2.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
典 递
3.氨基酸类:谷氨酸、γ氨基丁酸…

4.肽类:阿片肽,下丘脑神经肽,脑肠肽…
5.嘌呤类:腺苷、ATP
6.气体类:NO、CO、H2S 7.脂类:前列腺素…
3.神经调质 Neuromodulator
神经元合成释放的,增强或减弱递质信 息传递效率的化学物质,本身并不直接参 与信息传递。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

递质分类
按照神经递质的生理功能,可把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但也不尽然,有时同一物质既可以 是兴奋性也可以是抑制性递质,如5-HT作用于不同受体,作用就不同。按照神经递质的分布部位,可分为中枢神 经递质和周围神经递质,同样也不是绝对的,几乎所有的外周递质均在中枢存在。按照神经递质的化学性质,可 分为胆碱类(乙酰胆碱)、单胺类(儿茶酚胺类有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还有5-HT、组胺等)、氨 基酸类(谷氨酸、Y-氨基丁酸、甘氨酸等)、多肽类(神经肽)、嘌呤类(腺苷、腺苷三磷酸和气体物质一氧化 氮等)。
去甲肾上腺素(NA)的合成主要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内进行。由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胞浆摄取血中 酪氨酸,在酪氨酸羟化酶和脱羧酶催化下转变成多巴胺,再经多巴胺β-羟化酶催化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储存于囊 泡中。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囊泡向突触前膜靠近,以胞裂外排的方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到突触间隙,激 动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
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末梢(除上述交感胆碱能纤维外)均释放NA。凡释放NA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肾 上腺素能纤维。
支配消化道的外周神经纤维,除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外,近年来还发现有第三类纤维,其作用主要 是抑制胃肠运动。这类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壁内神经丛中,其纤维能释放肽类化合物,包括血管活性肠肽、促胃液 素和生长抑素等,这类神经纤维称肽能神经纤维。也有学者认为,这类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是三磷酸腺苷 (ATP),属嘌呤类物质,故也有称其为嘌呤能神经纤维。
递质的共存
传统的神经解剖只知一个神经元产生一种递质,近年来应用生化测定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明:在中枢和周 围神经系统内一个神经元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即神经递质共存(neurotransmitter coexistance)。 此外,脑内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共存。免疫组化方法证明,在延髓中缝大核5-HT神经元中有DA与CCK共存。递质 共存的形式包括不同神经递质共存、不同神经肽共存、神经递质与神经肽共存。一种神经递质与一种以上神经肽 共存在突触前大囊泡内,当神经冲动到达时一起释放,可以在突触前、突触后起协同或拮抗作用。共存递质的相 互作用是通过各自的受体发挥作用的,所以反映了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上不同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由于中枢 神经细胞密集、结构复杂,目前还较难用实验方法确定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在末梢共同释放,只能从一些外周神经 系统的实验资料中加以推论。

第十章最新神经递质和受体新

第十章最新神经递质和受体新

递质的分类(Categories of neurotransmitters)
经典神经递质(Classical neurotransmitters) 》 神经肽(Neuropeptides) 》 其它类型
• • • NO、CO 组织胺(Histamine) 腺苷(ATP)》
经典神经递质(Classical neurotransmitters)
(2)去甲肾上腺素: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 上腺素作为递质,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3)肽类递质:如脑啡肽、P物质、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 肽等,称为肽能纤维,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
2 中枢神经递质:指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递质,其种 类很多,分布广泛。 (1)乙酰胆碱:分布于①脊髓运动神经元(包括支配闰绍 细胞的侧支), ②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某些核团 (如楔状核、纹状体等), ③丘脑特异性感觉-皮质投射核 (如后腹核)以及边缘系统的梨状区、杏仁核、海马中的某些 神经元等。
(5)嘌呤类神经递质:主要有腺苷和ATP。腺苷是一种抑制性 递质。
3、递质的共存
近年来证明,一个神经元内不一定只有一种递质,而可以并 存几种递质,即递质共存。如高等动物中,Ach和 NE、 5-HT 和SP均可共存。
(三)递质的代谢(合成、释放和失活)
(1)乙酰胆碱:胆碱+乙酰辅酶A 胆碱乙酰基移位酶 乙 酰胆碱,摄入囊泡贮存,神经冲动使其释放,与突触后膜受 体结合后,迅速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成乙酸+胆碱,而失活。 胆碱可被突触前膜再吸收利用,部分进入血液。
第十章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
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 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 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进行信息传 递的化学物质。

科普时间:盘点5种连接大脑与身体的神经递质

科普时间:盘点5种连接大脑与身体的神经递质

科普时间:盘点5种连接大脑与身体的神经递质那对于人体比较重要的神经递质有哪些?它们有再大脑中具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多巴胺到满足的时候,或者预知即将得到满足的时候,从A10神经延伸出来的神经系统就会活跃起来,给人带来喜悦和快感作为奖赏,就会更加努力地采取行动,这会让人产生了更加努力的动机。

多巴胺追求更多快感刺激,一旦一个小目标实现,一事成事事成,它会激励我们走向下一个目标实现。

所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对激励孩子不断努力,有着科学的依据哦。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外号”,叫做去甲肾上腺素战斗或逃跑激素,它对人的影响就是,当人面对精神压力的时候,是否继续战斗还是逃避,帮助人做出判断和选择。

除外,它还具有“工作记忆”负责临时储存信息的作用,比如当我们在查看短信验证码,在填写验证码之前脑中记住验证码,依靠的就是这类记忆,另外当我们注意、意识到某件事,脑中一直有个念头,这也是记忆工作处于运转状态的表现,这些时候都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但是如果长时间保持这样的状态并不是什么好事哦,因为长期处于这种警觉状态,去甲肾上腺素会“罢工”,影响学习、工作记忆运转。

所以这也解释了我们常说的“让孩子学习和玩耍相结合,一直学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肾上腺素注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哦!肾上腺素是一种战斗激素,也称压力激素,当人面临战斗或身处战斗之中时分泌。

但和去甲肾上腺激素不同的是,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脑和神经系统,而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脑以外的身体内脏器官,比如心脏和肌肉。

值得一提的是,肾上腺素上升,会绕过头脑清醒,专注力和判断力也得到提高。

但如果压力过大,肾上腺素分泌过剩,便会使心跳急剧加速,陷入极度紧张的状态,无法正常活动,所以给孩子适当的压力,会督促孩子进步,但是如果施加过大压力,孩子的表现可能反而不尽人意。

血清素当我们紧张愤怒的时候,深呼吸可以平复情绪,实际上就是利用了血清素的粉末,血清素也被称为“治愈物质”,在它分泌旺盛且活性较强时,可以让内心稳定和平静,可以控制激动和冲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递质和激素
神经递质不一定是激素。

神经递质是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共分为四大类,即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其它类。

生物原胺类神经递质是最先发现的一类,包括: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5-羟色胺(5—HT)也称(血清素)。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包括: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谷氨酸、组胺、乙酰胆碱(Ach)。

肽类神经递质分为: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神经加压素、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血管加压素和缩宫素、神经肽y。

其它神经递质分为:核苷酸类、花生酸碱、阿南德酰胺、sigma受体(σ受体).其它类:近年来,一氧化氮就被普遍认为是神经递质,它不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而是凭借其溶脂性穿过细胞膜,通过化学反应发挥作用并灭活。

在突触可塑性变化、长时程增强效应中起到逆行信使的作用。

激素按化学结构大体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第二类为
氨基酸衍生物,有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

第三类激素的结构为肽与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胃肠激素、降钙素等。

第四类为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

脑内神经递质分为四类,即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其它类。

由上可知他们中有部分相同,但神经递质是在神经细胞与细胞之间,用来传递信号的东西,是突触与突触见的传递介质.而激素是作用于整个身体,比如甲状腺激素等,存在的地方不一样,作用的地方也不一样,神经递质一般是作用于细胞。

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起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改变.酶会随反应次数的增加而钝化导致活性下降并最终被分解,同时产生新的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