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崇文小学教育集团永安路校区闫海娟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阅读教学要突破定势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与发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目前学生表现出阅读能力不强,对阅读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面对现状我通过反思,深刻地认识到:阅读教学必须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阅读新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迫在眉睫。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不但要读懂课文内容,还要感悟课文情感。因此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凭借教材,通过“自读、自选、自悟、自创”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一)、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兴趣是做好一切事物的前提。由此可见,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每堂课的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方法有很多,设计问题,由课题引发,利用电教手段等。例如在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时,由理解课题的“名扬中外”一词设置问题:为什么说这幅画名扬中外呢?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激起学生读书兴趣后,让同学们自己读书围绕问题在课文中找一找。再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
岛》一课时借助视频动画感受海底鱼多,问学生课文中是怎样形容的,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进而引出夸张的句子: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在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及时进行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逐步做到:
1、读前提出要求,在略读课的教学中充分应用课前的阅读提示,找出提示中所指示的要求,可以做一些适当补充,按要求进行读书思考。例如:学习《狮子和鹿》一课时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到:狮子和鹿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等
2、读中相机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
到的困难,从而读懂课文。例如在学习《蜜蜂》一课的时候,有同学提出:蜜蜂究竟靠什么来辨别方向的?在鼓励学生善于提问后借助参考书给与解释,并激发学生课余时间去阅读更多自己感兴趣的昆虫的书籍探索更多的秘密。可以向学生推荐《木木的昆虫日记》。
3、读后归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段意是如何概括的等等,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这些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享用。
在小学阶段,要下大力气培养认真预习的习惯;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借助工具书、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积累好的词汇句子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收获。
(四)、要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创造条件
1、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离开学生的阅读、思考只是一句空话。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自己要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读不懂的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读懂了的讲出来,大家互相讨论、交流;全班经过讨论还理解不深不透的,再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思考、讨论,也可以给以必要的讲解。平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后谈自己印象深的地方或感受等,再引入新课的讲读。学生谈的不一定符合教师的心意,但确是自己印象深、受感动的地方,是学生真实的感受。经常这样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体现和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教师为学生展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课文从大树落叶、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