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教学设计精编WORD版
《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9adcc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16.png)
《建筑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点;(3)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建筑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爱护建筑材料、节约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建筑行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点(1)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水泥、砂、石等;(2)有机材料:如木材、塑料、涂料等;(3)金属材料:如钢材、铝材等;(4)复合材料:如玻璃钢、钢筋混凝土等。
2. 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密度、强度、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质;(2)吸水性、透气性、耐久性等环境性能;(3)燃烧性、腐蚀性等安全性能。
3. 建筑材料的正确选择和使用(1)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2)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掌握建筑材料的储存和运输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3)建筑材料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2. 教学难点:(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关系;(2)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3)建筑材料的储存和运输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特点、基本性质等基本概念;(2)实验法:观察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4)小组讨论法:探讨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建筑材料的照片、视频等;(2)模型:展示建筑材料的实物模型;(3)实验器材:进行建筑材料的实验;(4)网络资源:查阅建筑材料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的理解;(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建筑材料性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建筑材料发展趋势的探讨。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9265f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5.png)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建筑材料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物展示、图片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建筑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建筑物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
1.4.2 讲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讲解建筑材料的定义,介绍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等。
1.4.3 强调建筑材料的重要性解释建筑材料在建筑中的作用,强调其在工程质量和安全中的重要性。
1.4.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建筑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建筑材料的应用和效果。
1.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列举出常见的建筑材料,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应用。
第二章:混凝土的性质与应用2.1 教学目标了解混凝土的定义、组成和性质,掌握混凝土的应用和施工要求。
2.2 教学内容混凝土的定义、组成、性质、应用和施工要求。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演示、图片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混凝土的特性和应用。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建筑材料内容,引入混凝土的讨论。
2.4.2 讲解混凝土的定义和组成讲解混凝土的定义,介绍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如水泥、砂、石子等。
2.4.3 讲解混凝土的性质介绍混凝土的力学性质、耐久性和其他相关性质。
2.4.4 讲解混凝土的应用和施工要求讲解混凝土在建筑中的应用领域,介绍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
2.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分析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
第三章:钢材的性质与应用3.1 教学目标了解钢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掌握钢材的应用和施工要求。
3.2 教学内容钢材的定义、分类、性质、应用和施工要求。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演示、图片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钢材的特性和应用。
建筑材料教案完整版.doc
![建筑材料教案完整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1948bc2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0.png)
建筑材料教案完整版.doc 范本一:实用风格章节一:引言1.1 研究目的和背景1.2 文档结构和组织章节二:基本概念2.1 建筑材料的定义2.2 建筑材料的分类2.3 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章节三:常见建筑材料3.1 混凝土3.1.1 混凝土的成分和制备方法3.1.2 混凝土的性能及测试方法3.2 钢筋3.2.1 钢筋的种类和用途3.2.2 钢筋的性能及测试方法3.3 砖块3.3.1 砖块的种类和制造工艺3.3.2 砖块的性能及测试方法3.4 玻璃3.4.1 玻璃的制备和加工方法3.4.2 玻璃的性能及测试方法3.5 木材3.5.1 木材的分类和加工方法3.5.2 木材的性能及测试方法章节四:建筑材料的选用与使用4.1 建筑材料选用的原则和考虑因素4.2 建筑材料的设计和施工要求4.3 建筑材料的维护和保养章节五: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5.1 现有建筑材料的改进与创新5.2 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前景5.3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附件:相关表格、图表、实验数据等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指规范建筑活动的法律法规,包括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主要的法律法规有《建筑法》、《城乡规划法》等。
2. 建筑材料质量标准:建筑材料质量标准是指对建筑材料的品质、性能、使用要求等方面所制定的标准。
常用的建筑材料质量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
范本二:正式风格章节一:引言1.1 研究目的和背景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建筑材料及其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材料的性能、选用及使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建筑领域相关从业人员、学术研究者和学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 文档结构和组织本文档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介绍基本概念、常见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选用与使用、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每个章节下设多个小节,详细解析相关知识点。
章节二:基本概念2.1 建筑材料的定义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结构和装饰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砖块、玻璃、木材等多种材料。
《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fb679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19.png)
《建筑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特点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3)能够识别并正确使用建筑材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质;(2)学会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工程质量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学生对工程质量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建筑材料概述(1)介绍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分析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2. 第二节:混凝土(1)讲解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和应用;(2)探讨混凝土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3. 第三节:钢材(1)介绍钢材的性能、分类和应用;(2)分析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4. 第四节:木材(1)阐述木材的特性、分类和应用;(2)探讨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环保优势。
5. 第五节:建筑玻璃(1)介绍建筑玻璃的种类、性能和应用;(2)分析建筑玻璃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建筑材料图片和实物标本;2. 利用实验、演示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建筑材料的性质;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4.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2. 期中考试:测试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建筑材料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2. 多媒体课件;3. 实验设备:例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玻璃等样品和实验工具;4. 网络资源:相关建筑材料的研究论文、新闻报道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3. 授课地点:教室与实验室交替进行;4. 实践环节:安排4次实验课,每次实验课2课时。
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44346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e.png)
建筑材料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为建筑材料课程提供全面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以及应用建筑材料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
2. 教学目标- 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性;- 掌握建筑材料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学会使用建筑材料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
3. 教学内容3.1 建筑材料分类- 金属材料:钢材、铁材;- 无机非金属材料:混凝土、砖石、陶瓷等;- 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等;- 复合材料:玻璃钢、纤维增强材料等。
3.2 建筑材料特性- 强度和硬度;- 导热性和隔热性;- 耐腐蚀性;- 耐久性和稳定性。
3.3 建筑材料选用原则和方法- 功能性需求:结构、保温、防水等;- 经济性考虑:成本、维护费用等;- 环境影响:可持续性、环保性等。
3.4 建筑材料应用示例- 土木工程中的建筑材料应用;-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材料应用;- 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材料应用。
4. 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建筑材料的分类、特性和选用原则;-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建筑材料的观察和测试,加深对建筑材料的理解;-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建筑材料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评估- 课堂小测验:通过问答或选择题形式检测学生对建筑材料知识的理解;- 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建筑设计或施工项目,评估其对建筑材料的运用能力;-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整个建筑材料课程的掌握程度。
6. 教学资源- 教科书:建筑材料教材,如《建筑材料导论》;- 网络资源:相关建筑材料视频、论文等;- 实验设备:建筑材料测试仪器、模型等。
7. 教学团队本课程将由建筑材料专业教师团队承担,确保教学内容科学、全面。
8. 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0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讲授1-2周,具体安排如下:- 单元一:建筑材料分类与特性- 单元二:建筑材料选用原则与方法- ...- 单元十:建筑材料应用示例与实践9. 教学考核方式- 课堂表现评分:注意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项目评估成绩:对学生的建筑设计或施工项目进行评估;- 期末考试占比:确定期末考试的考核比例。
《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285b2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1.png)
《建筑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的建筑材料及其特性;(2)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建筑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事业的热爱;(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性(1)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石膏等;(2)有机胶凝材料:沥青、树脂等;(3)建筑钢材:钢筋、钢管等;(4)其他建筑材料:玻璃、陶瓷、木材等。
2.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1)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2)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性;(2)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建筑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特性和使用方法;2. 演示法:展示建筑材料样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建筑材料样品、图片、资料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材料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性:介绍无机胶凝材料、有机胶凝材料、建筑钢材和其他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性。
3. 讲解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讲解如何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增强实践能力。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性;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实践活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4d50f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e.png)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pdf 范本1: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3. 能够进行建筑材料的选用和设计。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一: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作用1.2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点二:矿石和矿物2.1 常见矿石和矿物的种类和产地2.2 矿石和矿物的特性和用途三:金属材料3.1 常见金属及其合金的种类和性能特点3.2 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应用四:无机非金属材料4.1 水泥和石灰的种类和性能特点4.2 玻璃和陶瓷的种类和应用五:有机非金属材料5.1 塑料和纤维的种类和性能特点5.2 有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分类。
2. 实验实践:安排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建筑材料的性能。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建筑材料的选用和设计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建筑工程中的材料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参与度和个人表现评分。
2. 实验实践报告评分。
3. 期末考试。
附件:建筑材料实验操作指导书、建筑材料选用案例分析。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指规定建筑行为和建筑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建筑工程管理条例等。
2. 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法:指建筑材料质量监督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条例等。
范本2: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并能根据需求进行选材。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一: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作用1.2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点二:金属材料2.1 常见金属及其合金的种类和性能特点2.2 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应用三:非金属材料3.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和性能特点3.2 有机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和应用四:复合材料4.1 复合材料的定义和组成4.2 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五:新型建筑材料5.1 可持续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发展趋势5.2 新型建筑材料在环境保护和节能方面的应用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e0a54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d.png)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第一章:建筑材料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3. 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3. 建筑材料的用途和选择。
4. 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建筑材料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材料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某个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加深对建筑材料的认识。
第二章:混凝土一、教学目标1. 理解混凝土的组成和制作过程。
2. 掌握混凝土的性质和应用。
3. 了解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的组成:水泥、砂、石子、水等。
2. 混凝土的制作过程: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
3. 混凝土的性质: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
4. 混凝土的应用:楼板、柱、墙等结构。
5. 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模板、钢筋、混凝土浇筑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混凝土的组成、制作过程和性质。
2. 实验演示:观察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性质实验。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混凝土结构实例,了解混凝土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混凝土组成的理解。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某个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加深对混凝土的认识。
第三章:钢材一、教学目标1. 理解钢材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钢材的性质和应用。
3. 了解钢材的连接和焊接技术。
二、教学内容1. 钢材的概念和分类:碳素钢、合金钢等。
2. 钢材的性质: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等。
3. 钢材的应用:梁、柱、钢筋等结构。
4. 钢材的连接:焊接、螺栓连接等。
5. 钢材的焊接技术: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钢材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建筑材料》教案设计
![《建筑材料》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ae761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1.png)
教案头绪论学习目标: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学习方法.了解材料的开展历史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教学重点:1、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2、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学习方法教学难点:材料的技术标准教学和方法: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1.建筑材料的分类用于土建工程的材料总称为建筑材料或土木工程材料.1.1按化学成分分类:无机材料: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钢、铁有色金属材料——铝、铜、合金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某某石、花岗石陶瓷和玻璃——砖、瓦、卫生陶瓷、玻璃无机胶凝材料——石灰、石膏、水玻璃、水泥、砂浆、混凝土有机材料:木材、沥青、塑料、涂料、油漆复合材料:金属与非金属复合——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有机与无机复合——玻璃钢、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1.2按用途分类结构材料:砖、石材、砌块、钢材、混凝土防水材料:沥青、塑料、橡胶、金属、聚乙烯胶泥饰面材料:墙面砖、石材、彩钢板、彩色混凝土吸音材料:多孔石膏板、塑料吸音板、膨胀珍珠岩绝热材料: 塑料、橡胶、泡沫混凝土卫生工程材料:金属管道、塑料、陶瓷2.建筑材料的开展历史随生产力开展而开展原始时代——天然材料:木材、岩石、竹、粘土石器、铁器时代——金字塔〔2000-3000 BC>:石材、石灰、石膏万里长城〔200 BC>:条石、大砖、石灰砂浆布达拉宫:石材、石灰砂浆罗马圆形剧场〔70-80 AC>:石材、石灰砂浆18世纪中叶——钢材、水泥<J.Aspdin,1824〕19世纪——钢筋混凝土〔1890-1892〕;中国,189820世纪——预应力混凝土、高分子材料中国,1956,乌江江界河大桥桁式组合拱桥21世纪——轻质、高强、节能、高性能绿色建材3.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1建筑材料是开展建筑业的物质根底材料费用一般占建筑工程总造价的50-70%3.2必须恰当选择和合理使用原材料材料质量的优劣,配制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3.3开展绿色建材大力开展和推广应用干抹砂浆、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制品.开发集结构、保温、装饰为一体的内外墙复合板材.4.建筑材料课程的作用、任务和学习方法4.1作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根底4.2任务了解材料在建筑物上所起的作用和要求了解常用材料的生产、成分和构造掌握常用材料的技术性质, 以与影响材料性质的主要因素与其相互关系掌握常用材料的标准,熟悉其分类、分等和规格熟悉常用材料的测试仪器,掌握测试方法和技术.掌握常用材料的选用原如此和方法.掌握工地配置材料的配置原理与方法,了解材料的施工须知事项3.学习方法3.1 重点掌握材料的根本理论、根本知识、根本性质3.2 学习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GB-国家标准GBJ-建筑工程国家标准JGJ-建设部行业标准JC-国家建材局行业标准YB-冶金部行业标准JTJ-交通部行业标准SD-水电行业标准ZB-国家级专业标准3.3 重视学好实验学习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合格性判断和验收.对实验数据、试验结果进展分析判别,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教案头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根本性质学习目标:掌握密度、表观密度以与堆积密度之间的区别掌握孔隙率与孔的形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掌握与水有关的性质.了解材料的热工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密度、表观密度以与堆积密度之间的区别 掌握孔隙率与孔的形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掌握与水有关的性质教学难点: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之间区别 教学和方法: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1.1材料的物理性质1.1.1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几种密度: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1.固体〔实体〕2.闭口孔隙3.开口孔隙 1〕密度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实体体积的干质量. 〔不包括开口和闭口孔隙体积〕 2〕表观密度 :材料单位表观体积〔闭口孔隙+开口孔隙+实体〕的干质量.两种密度异同:m 为材料的烘干质量; 体积不同,为实体体积,表观体积. 密度 表观密度〔3〕堆积密度 :散粒状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堆积体积〔开口+闭口+实体+空隙〕的质量. 反映散粒堆积的严密〔压实〕程度与可能的堆放空间思考:KB V V V m V m ++==00ρ颗粒材料的密度为ρ,表观密度为ρ0,堆积密度ρ0 ‘,如此三种密度的关系? 4.孔隙率和空隙率孔隙的特征〔1〕按孔隙尺寸大小,可把孔隙分为微孔、细孔和大孔三种 〔2〕按孔隙之间是否相互贯穿,把孔隙分为孤立孔、连通孔. 〔3〕按孔隙与外界之间是否连通,把孔隙分为开口孔、封闭孔. 孔隙对材料的影响:〔1〕孔隙的多少〔孔隙率〕 〔2〕孔隙的特征 5.孔隙率和密实度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孔隙率密实度是指材料的体积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 6.空隙率与填充率 ——散粒状材料 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堆积体积中,颗粒间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空隙率 填充率是指散粒材料堆积体积中,颗粒填充的程度. 填充度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建筑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在建筑工程中有实际意义?1.建筑材料的亲水性在建筑工程中,可以帮助其他材料增强水的融合,比如,在混凝土的添加剂里有种称为减水剂的,它就可以帮助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配置同样的强度的混凝土,以减少水泥量.2.同样,材料的憎水性也可以利用其憎水性能,在建筑工程中起重要作用.比如,在防水材料中经常用的具有憎水性的材料,如沥青等等 1. 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湿润边角:在材料、水和空气的三向交叉点处沿水滴外表做切线,此切线与材料和水接触面的夹角θ ,称为湿润边角.亲水性材料:润湿角θ≤90°〔表现为亲水性〕水分子间内聚力<水分子与材料分子间吸引力 憎水性材料:润湿角θ>90°〔表现为憎水性〕水分子间内聚力>水分子与材料分子间吸引力 2. 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1> 吸水性: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饱水状态〔吸水饱和〕 质量吸水率:材料饱水状态,所吸水分质量占干质量的百分率 体积吸水率:材料饱水状态,所吸收水分体积占干体积百分率思考: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吸水率越大,对?材料的吸水性不仅与材料的亲水性或憎水性有关,而且与孔隙率的大小和孔隙特征有关.对于孔特征相近的材料,一般孔隙率越大,吸水性也越强.具有粗大孔隙的材料,虽然水分容易渗入,但仅能润湿孔壁外表而不易在孔内存留,因而吸水率不高;密实材料以与仅有封闭孔隙的材料是不吸水的,开口细微连通且孔隙率大,吸水性强.〔2〕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自然状态含水率:自然状态,材料所含水分质量占其干质量的百分率 有一块砖重2625g,其含水率为5% ,该湿砖所含水量为多少? 解:%100)1(%100%100000⨯-=⨯-=⨯=ρρV V V P 总体积孔隙体积%100)1(%100%1000''00'0'⨯-=⨯-=⨯=ρρV V V p 堆积体积空隙体积吸水率与含水率的异同?材料的吸水率反映了材料在标准测试方法之下吸收水分的能力的大小,是恒值.材料的含水率反映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含水的状态,不一定已经达到吸水饱和,当材料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就不在吸收空气中水分,此时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是变值. 3.材料的耐水性材料长期在水的作用下既不破坏,强度又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久性.指标:软化系数fb ——材料饱水状态抗压强度,MPa fg ——材料枯燥状态抗压强度,MPa原因:随含水量增加,减弱其内部结合力,导致强度下降.KR 的X 围在0~1之间. KR>0.85,称为耐水材料. 例: 耐水性不正确的[ ]. A 、有孔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B 、材料的软化系数在0~1之间波动C 、软化系数大于0.80的材关于料称为耐水材料.D 、软化系数小于0.80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E 、软化系数越大,材料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越多,耐水性越差例: 某石材在气干、绝干、水饱和情况下测得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74、178、165 MPa,求该石材的软化系数,并判断该石材可否用于水下工程. 解该石材的软化系数为: 由于该石材的软化系数为0.93,大于0.85,故该石材可用于水下工程.4.材料的抗渗性——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1〕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s 的意义:抗渗系数越小,明确抗渗性能越好. 〔2〕抗渗等级:抗渗等级越高,其抗渗性越好. 指石料、砼或砂浆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如:最大承水压力为0.2MPa,表示为P2,另有P4、P6 、P8、P10… 5. 材料的抗冻性——材料饱水状态下,能经受屡次冻融交替作用,既不破坏,强度又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抗冻等级:能经受冻融循环的最大次数, 记为F50、F100、F200、F300 … 材料的抗冻性用抗冻等级表示.抗冻等级:以规定的试件,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测得其强度降低不超过规定值,并无明显损坏和剥落时所能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用符号F n 表示,其中n 即为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如F 25、F 50等.gbRf f K =AtHQd K S =93.0178165===g b R f f K材料的抗冻等级可分为F15、F25、F50、F100、F200等,分别表示此材料可承受15次、25次、50次、100次、200次的冻融循环.如混凝土抗冻等级F15是指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次数是15次<在-15℃的温度冻结后,再在20 ℃的水中融化,为一次冻融循环>,这时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质量损失不超过5%.思考:孔隙率越大,材料的抗冻性是否越差?材料的孔隙包括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两种,材料的孔隙率如此是开口孔隙率和闭口孔隙率之和.材料受冻融破坏主要是因其孔隙中的水结冰所致.进入孔隙的水越多,材料的抗冻性越差.水较难进入材料的闭口孔隙中.假如材料的孔隙主要是闭口孔隙,即使材料的孔隙率大,进入材料内部的水分也不会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材料的抗冻性不会差.材料的抗冻性与材料的强度、孔结构、耐水性和吸水饱和程度有关.材料抗冻等级的选择,是根据结构物的种类、使用条件、气候条件等来决定的.混凝土抗冻等级D15号中的15是指< >.A.承受冻融的最大次数为15次B.冻结后在15~C的水中融化C.最大冻融次数后强度损失率不超过15%D.最大冻融次数后质量损失率不超过15%教案头第一章建筑材料的根本性质学习目标:掌握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并熟练运用.了解材料的声学性能、光学性能.教学重点:掌握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并熟练运用.教学难点: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教学和方法: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导热性、热容量与比热、耐热性和耐火性1.导热性导热性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用导热系数来表示.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表示其绝热性能越好.通常气体的导热系数<液体的导热系数<固体的导热系数2.热容量热容量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其大小用比热容来表示.比热容的大小直接影响建筑内部空间的温度变化率.设计过程中选用导热系数较小而热容量较大的材料,有利于保持建筑物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思考:某工程顶层欲加保温层,以下两图为两种材料的剖面,请问选择何种材料?答:保温层的目的是较少外界温度变化对住户的影响,材料保温性能的主要描述指标为导热系数和热容量,其中导热系数越小越好.观察两种材料的剖面,可见A材料为多孔结构,B材料为密实结构,多孔材料的导热系数较小,适于作保温层材料.3.耐热性和耐火性材料的声学性能1.吸声性2.隔声性材料的光学性能1. 透光率2. 光泽度教案头第一章建筑材料的根本性质学习目标: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质,能够运用强度、比强度等公式进展应用计算.了解弹性、塑性、脆性、韧性、硬度、耐磨性的根本概念.教学重点:材料的力学性质,能够运用强度、比强度等公式进展实际应用计算.教学难点:运用强度、比强度等公式进展实际应用计算.教学和方法: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材料的力学性质: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引起的变化的性质.其对建筑物的正常、安全与有效使用是至关重要的.材料的强度、强度等级与比强度强度<Strength> ——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1.几种强度:材料受力动画〔1〕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表示公式〔MPa〕F——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A——受力截面面积,mm2〔2〕抗弯强度〔抗折强度〕〔对于矩形断面和条形断面〕2.强度等级:不同材料,强度等级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具体划分在各章分讲.3.比强度——指材料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意义:反映材料轻质高强的指标.值越大,材料越轻质高强4.影响材料强度的因素:材料的组成材料分子结合力存在缺陷孔隙率增加强度降低含水率增加强度降低温度强度降低试件尺寸大强度降低加荷速度快强度降低等《工程实例分析》〔1〕测试强度与加荷速度人们在测试混凝土等材料的强度时可观察到,同一试件,加荷速度过快,所测值偏高.请分析原因.原因分析:材料的强度除与其组成结构有关外,还与其测试条件有关,包括加荷速度、温度、试件大小和形状等.当加荷速度较快时,荷载的增长大于材料变形速度 ,测出的数值就会偏高.为此,在材料的强度测试中,一般都规定其加荷速度X围.<2> 砖浸水后强度下降某地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水.洪水退后,许多砖房倒塌,其砌筑用的砖多为未烧透的多孔的红砖.请分析原因.原因分析:红砖没有烧透,砖内开口孔隙率大,吸水率高.吸水后,红砖强度下降,特别是当有水进入砖内时,未烧透的粘土遇水分散,强度下降更大,不能承受房屋的重量,从而导致房屋倒塌.材料的弹性与塑性1.弹性: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外力取消变形完全恢复.可恢复的材料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可逆变形.指标:弹性模量〔常数〕意义:E表示材料抵抗变形的指标,E值越大,材料越不易变形,即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强.弹性材料:具有弹性的材料.塑性变形2.塑性——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外力取消变形不能恢复.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外力取消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并且不产生裂纹的性质.材料不能恢复的残留变形称为塑性变形——不可逆变形〔永久变形〕.塑性材料:具有塑性的材料.完全的弹性材料或塑性材料是很少的.1〕有的材料在应力水平较低时,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弹性,而应力水平较高时,主要为塑性.例如钢材.2〕有的材料受力后,弹塑性变形同时产生,取消外力,弹性变形可以恢复,塑性变形不能恢复.材料的脆性与韧性1.脆性——材料受外力达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破坏,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性质.脆性材料:石、砖、混凝土、陶瓷、玻璃、砂浆等.2.韧性——在冲击外力和震动荷载作用下,材料能吸收大量的能量,产生一定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韧性材料:低碳钢、木材、玻璃钢等.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了解性内容〕1.硬度——抵抗外物压入或刻划的能力.可采用:摩氏硬度〔石料、陶瓷等〕;布氏、洛氏硬度〔金属材料〕.特点:硬度高,耐磨性强,但不易加工.2.耐磨性——材料外表抵抗磨损的能力.〔路面材料要求〕1.3 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在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其性能稳定的性质.环境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物理 <如温度、湿度、机械力等>、化学<大气、光、酸、碱、盐等作用>以与生物<细菌、昆虫等>等方面的作用.耐久性是一个综合性能,包括抵抗上述各类因素的长期作用.耐久性主要包括:渗透性抗冻性抗腐蚀性抗碳化性抗侵蚀性抗骨料反响教案头第一章建筑材料的根本性质学习目标:掌握建筑材料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有关的应用计算.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有关的应用计算.教学难点:体积关系和密度关系.教学和方法: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计算:1、与体积有关的计算;2、与密度有关的计算;3、与水有关的性质参数计算,并选材;4、与强度有关的计算作业:习题9、10、11教案头第二章天然石材学习目标:了解天然石材的形成,掌握天然石材的分类与特性------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理解天然石材的技术性质.掌握天然板材的应用.教学重点:造岩矿物的概念、性质岩石的种类与性质常用石材与其规格教学难点:造岩矿物的概念、性质教学和方法: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2.1 岩石的根本知识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造岩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一定结构特征的天然化合物和单质的总称.由单矿物组成的岩石叫单矿岩,如白色某某石,它是由方解石或白云石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的岩石叫多矿岩〔又称复矿岩〕,如花岗岩,它是由长石、石英、云母与某些暗色矿物组成.自然界中的岩石大多以多矿岩形式存在.岩石按地质形成条件不同,通常可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1.1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因地壳变动,熔融的岩浆由地壳内部上升后冷却而成.岩浆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占地壳总质量的89%.岩浆岩根据岩浆冷却条件的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喷出岩和火山岩..1 深成岩深成岩是岩浆在地表深处受上部覆盖层的压力作用,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其特点是结晶完全、晶粒明显可辨、构造致密、表观密度大、抗压强度高、吸水率小、抗冻与耐久性好.花岗岩属于深层岩花岗岩在地表分布很广泛,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利用的天然岩石之一.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古代开发利用花岗岩的遗迹,如4000多年前古埃与人建造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等.花岗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花岗岩质地坚硬,结构致密,孔隙率和吸水率小,抗冻性好,难被酸碱或风化作用侵蚀,使用年限为75~200年.常被用于建筑物的材料.花岗岩〔Granite〕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而汉字名词花岗岩如此是由日本人翻译而来.花形容这种岩石有美丽的斑纹,刚或岗如此表示这种岩石很坚硬.花岗岩石约有300多种 ..2 喷出岩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由于冷却较快,大局部结晶不完全呈细小结晶状.当喷出岩形成较厚岩层时,接近深层岩;形成较薄岩层时,呈多孔构造,接近火山岩.建筑中用到的喷出岩有武岩、辉绿岩等.武岩和辉绿岩可作为耐酸和耐热材料,还是生产铸石和岩棉的原料..3 火山岩火山岩是火山爆发时,岩浆被喷到空中急速冷却而形成的多孔散粒状岩石,多呈玻璃质结构,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如火山灰、浮石等.火山灰可用作生产水泥时的混合材料.浮石是配制轻混凝土的一种天然轻骨料.2.1.2沉积岩沉积岩又称水成岩.沉积岩是由原来的母岩风化后,经过搬运、沉积等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虽仅占地壳总质量的5%,但在地球上分布极广,约占地壳外表积的75%,加之藏于离地表不太深处,易于开采.与火成岩相比,其特性是:结构致密性较差,密度较小,大都成层状结构,孔隙率与吸水率均较大,强度较低,耐久性也较差.根据生成条件,沉积岩分为以下三类:机械沉积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1 机械沉积岩机械沉积岩是岩石风化破碎以后又经风、雨、河流与冰川等搬运、沉积、重新压实或胶结作用,在地表或距地表不太深处形成的岩石,主要有砂岩和页岩.砂岩是由砂粒经胶结而成.由于胶结结构和致密程度的不同,性能差异很大.页岩由粘土沉积而成,呈页片状,强度低、耐水性差,不能直接用作建筑材料..2 化学沉积岩化学沉积岩是岩石中的矿物溶于水后,经聚积、沉积而成的岩石,如石膏、白云岩、菱镁矿、石灰岩等.石膏的化学成分为CaSO4·2H2O,是烧制建筑石膏和生产水泥的原料.白云岩的主要成分是白云石CaCO3·MgCO3,其性能接近于石灰岩.菱镁矿的化学成分为MgCO3,是生产耐火材料的原料.石灰岩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CaCO3>,常含有白云石、菱镁矿、石英、蛋白石、含铁矿物和粘土等.构造疏松的石灰石用作生产石灰和水泥的原材料.构造致密的石灰石可作混凝土集料,非常致密的可作饰面装饰材料..3生物沉积岩生物沉积岩是海生动植物的遗骸,经分解、分选、沉积而成的岩石.如硅藻土等.硅藻土是由硅藻的细胞壁沉积而成.富含无定形SiO2、浅黄色或浅灰色、质软而轻,多孔,易磨成粉末,有极强的吸水性.硅藻土涂料添加剂产品,具有孔隙度大、吸收性强、化学性质稳定、耐磨、耐热等特点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生的岩浆岩或沉积岩,经过地壳内部高温、高压等变化作用后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变质后,性能变好,结构变得致密,坚实耐久;例如某某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砂岩变质而成.岩浆岩变质后,性质反而变差,例如片麻岩——花岗岩.某某岩也称某某石,是由石灰岩、白云岩经变质而成的具有细晶结构的致密岩石.某某岩在我国分布广泛,而以某某某某最负盛名.某某岩质地密实但硬度不高,易于加工,可用于石雕或磨光成镜面.纯某某岩为白色,如汉白玉.假如含有不同杂质呈灰色、黄色、玫瑰色、粉红色、红色、绿色、黑色等多种色彩和花纹,是高级装饰材料.历时22年之久建造的世界上堪称奇迹的白色某某石陵墓——泰姬陵,全部用纯白色某某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2.2常用建筑石材常用的天然石材岩石按地质形成条件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它们具有显著不同的结构、构造和性质.岩浆岩岩浆岩由地壳内部熔融岩浆上升冷却而成,又称火成岩.岩浆在地表深处缓慢冷却结晶而成的岩石称为深成岩,其结构致密,晶粒粗大,体积密度大,抗压强度高,吸水性小,耐久性高.建筑中常用的有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闪长岩等属于深成岩.沉积岩地表的各种岩石在外力地质作用下经风化、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压固、胶结、重结晶等>,在地表或地表不太深处形成的岩石,又称水成岩.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呈层状构造,各层岩石的成分、构造、颜色、性能均不同,且为各向异性.与深成岩、火成岩相比,沉积岩的体积密度小,孔隙率和吸水率较大,强度和耐久性较低.变质岩质岩是岩石由于岩浆等的活动<主要为高温、高湿、压力等>发生再结晶,使它们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以至化学组某某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建筑石材的常用规格毛石毛石<又称片石或块石>是由爆破直接获得的石块.依据其平整程度又分为乱毛石和平毛石两类.乱毛石形状不规如此,一般在一个方向的尺寸达300-400mm,质量为20-30 kg,其中部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50 mm.乱毛石主要用来砌筑根底、勒角、墙身、堤坝、挡土墙壁等,也可作毛石混凝土的骨料.平毛石由乱毛石略经加工而成,形状较乱毛石整齐,其形状根本上有六个面,但外表粗糙,中部厚度不小于200 mm.常用于砌筑根底、墙身、勒角、桥墩、涵洞等石的抗压强度取决于其母岩的抗压强度,它以三个边长为70 mm的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表示.根据抗压强度的大小,石材共分为九个强度等级:MU100, MU80,MU60 , MU50 , MU40 , MU30 , MU20 , MUlS , MU10.抗压试件也可采用表2-3所列各种边长的立方体,但对其试验结果要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予以校正.。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284c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1.png)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和施工方法;(2)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和评价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建筑材料概述(1)建筑材料的分类及发展历程;(2)建筑材料的作用和要求。
2. 第二课时:水泥(1)水泥的性质、种类和应用;(2)水泥的选购与储存。
3. 第三课时:混凝土(1)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和施工;(2)混凝土的养护与检测。
4. 第四课时:钢材(1)钢材的性能、种类和应用;(2)钢材的选择与焊接。
5. 第五课时:木材(1)木材的性质、种类和应用;(2)木材的加工与防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筑材料的性质和应用;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3. 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4. 采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2. 课件:相关建筑材料的教学PPT;3. 实验器材: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等样品及实验设备;4. 实地考察:建筑工地或建材市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基本概念的理解;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建筑材料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每周2课时,共计16周。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每周安排相应课时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建筑案例,引发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2. 讲解:结合教材和课件,详细讲解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和施工方法;3. 实验: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建筑材料的变化;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工地或建材市场,了解建筑材料的实际应用;5. 讨论: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6. 总结:对本周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905d5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3.png)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和分类;(2)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3)能够分析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质;(2)学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建筑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和分类;(2)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3)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建筑材料性质的测定方法;(2)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用途等;(2)实验法:观察建筑材料的性质,进行实验操作;(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应用;(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建筑材料的照片、视频等;(2)实验器材:进行建筑材料的性质实验;(3)案例资料:提供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应用的案例;(4)网络资源:查阅建筑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建筑材料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材料的作用;(2)简要介绍建筑材料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用途等;3. 进行建筑材料的性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建筑材料的性质;4. 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等,以便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质量。
《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31cec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7.png)
《建筑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基本特性;(2)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能、用途和施工要求;(3)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识别和鉴赏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基本特性;2. 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能、用途和施工要求;3. 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基本特性;(2)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能、用途和施工要求。
2. 教学难点:(1)建筑材料的识别和鉴赏;(2)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选用和施工要点;3. 实验法:观察和测试建筑材料的性能;4. 小组讨论法:探讨建筑材料的优缺点及环保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基本特性,引导学生了解各类建筑材料的性能;3. 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选用和施工要点;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测试建筑材料的性能;5. 小组讨论,探讨建筑材料的优缺点及环保问题;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列举三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并简要介绍它们的性能和用途;2. 论述环保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意义;3.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实际工程,分析其建筑材料选用和施工要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1edb3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5.png)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组成、分类及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编号,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组成、性能及应用。
2. 掌握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具备对建筑材料进行基本性能测试的能力。
3. 熟悉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建筑材料的定义与作用2. 建筑材料的分类与编号第二部分:混凝土及砂浆1. 水泥2. 骨料3.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4. 砂浆第三部分:砌筑材料1. 砖2. 瓦3. 砌块第四部分:保温隔热材料1. 保温隔热材料的基本性能2. 常用保温隔热材料及其应用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分类和应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 实验教学:进行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和质量控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建筑材料基本概念、性质、分类和应用的掌握,占总评的60%。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占总评的20%。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占总评的2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作者:张某某,出版社:某某出版社,出版年份:2024年。
2. 实验设备:水泥、砂、骨料、砖、瓦、砌块等建筑材料样品,实验天平、卡尺、湿度计等实验仪器。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ac6ef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4.png)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分类及性能;(2)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及选用方法;(3)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建筑材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爱护建筑材料、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性能(1)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石膏等;(2)有机胶凝材料:沥青、树脂等;(3)块状材料:砖、石、混凝土等;(4)细状材料:砂、石子等;(5)其他建筑材料:玻璃、钢材、木材等。
2. 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与用途(1)水泥:强度、硬度、耐久性等;(2)钢材:强度、韧性、可塑性等;(3)木材:强度、韧性、耐久性等;(4)玻璃:透明度、硬度、热稳定性等;(5)陶瓷:强度、硬度、耐磨性等。
3. 建筑材料的选用与使用(1)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2)了解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掌握建筑材料的储存和运输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建筑材料的基本分类及性能;(2)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及选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建筑材料选用时的综合考虑;(2)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2. 实验法:观察建筑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选用及使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核:测试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及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的建筑材料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2. 实验器材:各种建筑材料样品、实验仪器等;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建筑材料的教学课件;4.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建筑材料的资料、图片等。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650f4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8.png)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 学时:72学时4. 学分:4学分5.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等6.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天然建筑材料(如:岩石、矿物、土等)3. 合成建筑材料(如:水泥、混凝土、沥青等)4. 建筑钢材5. 木材及其他建筑材料(如:玻璃、涂料、保温材料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
2. 实验:进行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4. 讨论: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和检测等方面的问题。
四、教学要求1. 理论知识: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
2. 实验能力:能熟练进行建筑材料的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 工程应用: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具备一定的工程意识。
4. 讨论能力:能针对建筑材料相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考试,占总评的70%。
3. 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及分析,占总评的20%。
4. 小组讨论报告:讨论成果及展示,占总评的10%。
5. 课程设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建筑材料选型设计,占总评的1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第四版),作者:张xx,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
2. 实验设备:力学性能实验仪、耐久性能实验仪、样品处理工具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工程案例、政策法规等。
4. 课件:PowerPoint课件,内容包括图文并茂的建筑材料知识讲解。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分配:理论教学:64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2. 教学计划:绪论(2学时)天然建筑材料(8学时)合成建筑材料(16学时)建筑钢材(8学时)木材及其他建筑材料(8学时)建筑材料检测方法(8学时)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4学时)课程设计(4学时)3. 实验计划:岩石、矿物、土的物理性能实验(2学时)水泥、混凝土、沥青的力学性能实验(2学时)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实验(2学时)木材的物理性能实验(2学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7d02a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4.png)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特点及应用;(2)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3)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质;(2)学会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爱好;(2)增强学生对建筑行业的认识;(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应用(1)混凝土:水泥、砂、石子等;(2)砌体材料:砖、砌块等;(3)木材:结构木材、装饰木材等;(4)金属材料:钢材、铝材等;(5)无机胶凝材料:石灰、石膏等。
2. 建筑材料的性质(1)力学性质:强度、弹性、塑性、韧性等;(2)热学性质:导热性、热膨胀系数等;(3)耐久性:抗渗性、抗碳化性、抗腐蚀性等;(4)环境适应性:抗冻性、抗风化性等。
3. 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1)满足工程功能需求;(2)考虑经济、环保因素;(4)确保工程安全、耐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及应用;(2)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
2. 教学难点:(1)建筑材料性质的深入理解;(2)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选择原则;(2)实验法:观察建筑材料性能实验;(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建筑材料应用;(4)小组讨论法:探讨建筑材料选择问题。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建筑材料图片、实验视频等;(2)模型教具:展示建筑材料实物模型;(3)实验设备:进行建筑材料性能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及应用:(1)讲解各类建筑材料的性质及特点;(2)举例说明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材料》 教案.doc 全文免费
![《建筑材料》 教案.doc 全文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61dce0d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1b.png)
《建筑材料》教案.doc 全文免费范本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特点;3. 理解建筑材料的选材原则和应用范围;4. 学习建筑材料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概念和分类1.1 建筑材料的定义1.2 建筑材料的分类1.3 建筑材料的功能和要求2. 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特点2.1 木材的性能和特点2.2 砖块的性能和特点2.3 橡胶的性能和特点2.4 钢材的性能和特点3. 建筑材料的选材原则和应用范围3.1 建筑材料选材的原则3.2 建筑材料的应用范围4. 建筑材料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4.1 建筑材料的施工方法4.2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授课:依次讲解建筑材料的概念、分类、性能和特点3. 讨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4.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材和施工实践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及要点四、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讨论质量3. 学生实践成果附件:1. 建筑材料选材表格2.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检查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建筑领域的法律法规,主要规范建筑行为和建筑质量控制。
2. 建筑材料安全法:用于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的法律法规。
范本二:教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特性;2. 掌握建筑材料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3. 了解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性1.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概念1.2 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性1.3 建筑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 建筑材料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2.1 木材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2.2 砖块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2.3 橡胶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2.4 钢材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3. 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3.1 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3.2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授课:依次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应用场景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施工工艺4.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建筑材料的施工实践和质量控制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及要点四、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讨论质量3. 学生实践成果附件:1. 建筑材料选用指南2. 建筑材料施工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规范和管理建筑行为的法律法规。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2947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1.png)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建筑材料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材料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1.2 教学内容1.2.1 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1.2.2 建筑材料的作用与要求1.2.3 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与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
1.4.2 讲解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
1.4.3 分析建筑材料的作用与要求,使学生明白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1.4.4 讲解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与应用,让学生熟悉各类建筑材料的使用场景。
1.4.5 案例分析:挑选几个典型的建筑材料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优缺点。
1.4.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建筑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经验。
1.4.7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混凝土2.1 教学目标掌握混凝土的组成、分类、性能和应用,了解混凝土施工工艺。
2.2 教学内容2.2.1 混凝土的组成与分类2.2.2 混凝土的性能与评价指标2.2.3 混凝土的应用与施工工艺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混凝土结构图片,引发学生对混凝土的兴趣。
2.4.2 讲解混凝土的组成与分类,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2.4.3 实验演示:现场演示混凝土的配制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混凝土的制作。
2.4.4 讲解混凝土的性能与评价指标,使学生掌握判断混凝土质量的方法。
2.4.5 讲解混凝土的应用与施工工艺,让学生熟悉混凝土在工程中的使用。
2.4.6 案例分析:挑选几个典型的混凝土工程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优缺点。
2.4.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混凝土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发展鉴定
给出图片,进行抢答,对学生掌握学习情况进行鉴定
积极参与抢答活动
以活动形式进行能力鉴定,既不让学生厌烦,又能检测学习账务情况,还能锻炼学生的反映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各组请2-3名学生对自己小组学习的状态进行评价。
教师听学生怎样评价自己,增加对学生的认识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2.养成学生能自觉完成任务的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程的学生是刚从初中进入中职学习的中职学生。其中的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不是很喜欢学习,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但绝大多数学生很聪明,动手能力较强。中职学生叛逆心较强,教学是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
(1)你们认识的建筑材料有哪些?
(2)你觉得建筑材料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方向?
(3)市场上的建筑材料都符合标准吗?
(4)建筑材料对建筑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问。
?通过学生答题的情况,了解认识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性格情况初步了解。
能力发展训练:
任务一:
1.发布任务:教师打开PPT,展示图片给学生,讲解分析建筑材料的定义
布置任务后巡视学生对各小组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各小组自己进行解决。
同时,提醒学生在任务完成中没有发现的且容易出错的较大的问题。
通过小组团结协作的形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书规定表册的填写任务,完成后整理成册。
加强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实际岗位能力。
任务三:
1.发布任务:教师给出系列图片展示:请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精编WORD版
案例名称:
科目:中职建筑
教学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
课时:2
提供者:张云俊
单位:重庆市云阳职业教育中心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中职建筑材料的第一课,为教师补充内容。这节课没有太多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建筑专业,认识建筑材料课程,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建筑工程事故案例展示给学生,布置任务
(3)给出图片,进行抢答
分组完成任务,小组交流讨论,要求组长对组员的学习进行分工,一部分做建筑材料的现状和发展,一部分做材料与其他的关系,各小组成员领取工作任务。
培养学生小组协作、沟通交流,加强班级同学的相互联系,形成共同学习的氛围。
2. 分组行动:老师展示图片并完成分析后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讨论任务,并收集整理小组成果。
以幻灯片的形式反复滚动展示图片并布置任务
1.认真观看图片,并思考老师给的问题,参与小组讨论;
2.学生代表队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2.分组行动:滚动播放图片,学生借助图片资源进行讨论学习。
以幻灯片的形式反复滚动展示图片,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认真观看图片,并思考老师给的问题 ,积极参与讨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识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
2.能完成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基本要求
3.简单分析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之间的关系
4.学生能独立对建筑材料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进行总结、评价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关键问题的注意力间洞察能力
3.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的学习工作能力
借助讨论学习,查看该班学生的个人表现一杯对学生进行了解,并养成学生集体学习的习惯
成果展示:
请学生代表将本组学习的两个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挑选其中一个内容进行讲解。
教师听学生代表进行讲解,并以微笑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
老师观察其他学生的反映,并及时对各组进行鼓励和肯定。
认真听学生代表归纳讲解,体会学习的乐趣
随老师的步骤观看图片,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2.分组行动:教师分析讲解和展示图片
随老师的步骤观看图片,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并找出所给图片中哪些事自己认识的材料
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分析
任务二:
1.发布任务: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片分析建筑材料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案例分析建筑材料的作用及重要性。(1)教师展示不同时期,不同材料的建筑图片,并对图片内容进行介绍。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能力发展动员:?
1.?本课程是新生入学第一课,首先教师做自我介绍,接着以选择建筑专业的明智决策入手与学生进行攀谈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好奇心。
以聊天是形式开始中职第一课,缩短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基础能力诊断:
为完成本任务,对已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摸底,提问摸底并开始熟悉学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内容为例外添加的一次教学内容,主要是想通过本次课让学生认识自己选择的建筑专业,了解建筑材料这个课程,让学生从心里接纳并喜欢建筑材料课程。用视频观看和图片展示,排除学生对建筑专业学习的畏难情绪。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
教学难点: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基本要求
第一节课,只对自己小组表现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剖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剖析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建筑材料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中职建筑材料的第一节课,没有太多的教学知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建筑专业,认识建筑材料课程,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中,对建筑材料的作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展示的一些建筑事故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师,学生表现非常积极,兴趣很高,并有很高的好奇心。
3.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学生对建筑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对自己选择就读的中职建筑专业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