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10

合集下载

第0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ppt - 第四章

第0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ppt - 第四章

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R&D经费支出占制造业的比重
技术差距论图解
Q
A国的生产 需 求 滞 后
4

T0
T1
滞 后

A国的出口 B国的进口
T2
2 1
T3
B国的出口 A国的进口 B国的生产
模 仿 滞 后 后
3
掌 握 滞
Terms
需求滞后: 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后 进国没有意识到它是国内产品的替代 品——认识到其价格,有需求. 反应滞后: 创新国生产,出口新产 品——后进国感到其对本国产品的威 胁——决定开始模仿生产该产品. 掌握滞后:后进国开始模仿该产品—— 达到与创新国同一水平而停止进口. 模仿滞后:反应滞后+掌握时滞
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的实现依赖于一个产业或 行业内的厂商自身规模的扩大和产出的 增加. 内部规模经济使得大厂商比小厂商更有 成本优势,随着少数大厂商逐渐垄断了 整个市场,不完全竞争取代完全竞争成 为市场的基本特征.
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则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 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典型的外部经济行业通常存在很多小企 业,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
生命周期理论的图解
领先者(美 国) 净出口 0 t0 净进口 t1 t2 t3 时间 其他工业国(加拿 欠发达国家 大, 日本,欧盟等)
第二阶段:技术 第三阶段:技术 第一阶段:创新 停滞 领先国家出口 扩散 跟随者出口 欠发达国家出口
贸易效应
比较而言,高技术产品的创新国更有利可图, 因为: 引入,成长期相对较长,意味着垄断期和出口 期较长;而成熟期,衰退期短,意味着模仿国 获利的机会就少. 若高技术产品的创新能不断地更新技术,使产 品在进入成熟期后马上退出新产品,开始新一 轮的产品生命周期,则有望持续其垄断地位, 赚取超额利润. 换而言之,高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特点对模仿 国是不利的.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在厂商具有内在和外在规模经济,以
及面临垄断竞争的国际市场的条件下, 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 下降,市场需求量则随着价格的下降 而增加。
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面向国
内需求,国内市场需求的有限性, 限制企业不能生产太多,从而使生 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 高的水平上,即A点。
在参与国际贸易之后, 企业面向两个市场,国内需求加上国
外需求,厂商生产量增加; 这时,规模经济效应使产品的平均成 本降低,厂商可以降价出售,由此增 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见图4-1)
P1
A MC
B
P2
AC
D2
MR1
D1 MR2
图 4-1
图中AC为平均成本曲线,
D1为国内需求曲线, D2为国外需求曲线; 在该国没有参与国际贸易之前,厂商的 产品只需满足国内需要,产品数量被限 制在Q1,价格为P1 ;
(一)产品异质论 1.产品差异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产业 总是由采用相同生产方式生产同一产 品的企业组成。实际上,同类企业虽 然生产同类产品,但同类产品之间却 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是同 类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产生贸易的根 本原因。
产品差异按强弱可分为:主观差异性和
客观差异性两类。 由于产品差异性只有在影响消费者心理 的限度内才是有效的; 因此,起主导作用的是产品的主观差异 性,而不是客观差异性。
Q6 Q5 Q4 Q3 Q2 Q1 O
产品质量
R
YB YA
平均收入
图 4-3
图中,横轴表示平均收入水平,纵轴
表示产品质量档次,45o线OR表示各 国平均收入水平对产品的需求档次成 正相关关系; 纵轴上的Q1、 Q2……. Q6分别表示产品 质量档次与R线的交点表示一国代表性 需求的水平。

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第三阶段是“人工合成和研究与开发”时期。 研究与开发最终引致人工代用品的发展,或者, 出现了节约使用原料的重要方法。原料进入生 命末期。
从原料贸易的流向来看,它呈现出与工业制成 品贸易流向正好相反的过程特征。
在第一阶段,少数具有自然优势的发展中国家 是世界原料的主要供给者,而发达国家则是主 要进口者。
P.66 图4-3 制成品贸易周期与各国贸易地位
净出口
贸易开始点 X>M
开始净 进口点
发展中国家净 出口点
t0
O
t2 t3
t4
t5
t
t1
X>M
进口
: 其他发达国:
其他发达国 家净出口点
首先推出新产品。这样,工业制 成品贸易的周期性运动便开始了。
发展中国家:
4.1.4 原材料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过程中以制成品 为主,而梅基(S.P.Magee)和罗宾 斯.Robins)在1978年将此理论运用于对国际 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料贸易的分析,提出 了原料贸易周期说。
在第二阶段,其他发展中国家加速开发原料生 产,便利用自己的劳动力优势逐渐取代原有的 少数原料出口优势国家,成为国际市场原料的 主要出口者。
在第三阶段,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优势开始作 用于原料,出现了合成原料,原料供应的优势 从发展中国家转向了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 还开始出口合成原料。
4.2 要素增长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本章关键术语
1. 产品生命周期 2. 制成品生命周期 3. 原材料生命周期 4. 国家竞争优势 5. 产业集聚 6.规模经济 7.内部规模经济 8.外部规模经济
4.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多以静态分析和短期分析为 特征,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准确地解释当 今国际贸易发展中的诸多现象。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早期的国际贸易学说第一节前资本主义的贸易学说一、奴隶社会的贸易观念1. 奴隶社会的经济背景-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奴隶主拥有土地和奴隶。

- 手工业和商业相对落后,商品生产和交换不发达。

2. 奴隶社会的贸易特点- 贸易形式简单,主要以直接交换(物物交换)为主。

- 贸易商品多为奢侈品,如贵金属、香料、丝绸等,这些商品主要用于满足奴隶主阶级的奢侈需求。

- 贸易活动受到地理限制,通常只在相邻地区或通过丝绸之路等少数渠道进行。

3. 奴隶社会的贸易观念- 贸易被视为一种政治和军事行为,而非经济活动。

- 奴隶主阶级通过贸易获取稀有商品,以显示权力和地位。

- 贸易的目的不是创造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欲望。

二、封建社会的贸易观念1. 封建社会的经济背景- 封建社会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土地由封建领主控制,农民依附于土地。

- 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城市兴起,货币经济开始出现。

2. 封建社会的贸易特点- 贸易范围有所扩大,但仍受封建割据和交通不便的限制。

- 贸易商品多样化,包括农产品、手工艺品和地方特产。

- 贸易活动受到封建领主的严格控制,商人地位较低。

3. 封建社会的贸易观念- 重农主义: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商业和工业是次要的,主张自给自足。

- 封建领主通过贸易税和关税来控制贸易,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 贸易被视为对封建秩序的潜在威胁,因此受到限制和压制。

第二节重商主义的贸易学说一、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1. 财富观- 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的财富和权力取决于其持有的贵金属(如黄金和白银)。

- 贸易被视为一种零和游戏,国家的财富增加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财富减少。

2. 贸易差额论- 强调贸易顺差的重要性,即出口必须大于进口,以保持国家财富的净流入。

- 认为贸易顺差是国家富强和军事力量的基础。

二、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1. 托马斯·孟(Thomas Mun)- 英国经济学家,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论”;20世纪70年末,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新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而传统贸易理论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第一阶段:创新领先国家出口
第二阶段:技术扩散,跟随者出口
第三阶段:技术停滞,发展中国家出口
产品创新阶段 所需的主要资源是发达的科学知识和大量的研究经费。在该阶段上,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研发,而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发达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 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科技知识密集型产品。产品成熟阶段 所需的主要资源是机器设备和先进的劳动技能。在该阶段上,资本和熟练工人充裕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拥有生产的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 产品从知识密集型产品变成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
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①实物形态上,同类产品可以由于款式、规格、商标、牌号、包装等方面的差异而被视为异质产品。②即使实物形态相同,也可能由于付款条件、交货时间、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原因而被视为异质产品。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 由于规模经济,要素禀赋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之间同样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并产生国际贸易。
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会越来越少,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的表现,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扩大。 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产业集聚,即出现扎堆现象,这样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
生产/出口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和概括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这些新的贸易理论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比较优势问题、产品差别和需求偏好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问题、市场结构性差别对贸易模式的影响问题以及国际贸易的运输成本和生产区位问题。

这些假定前提的变形和扩展使得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更加完整、丰富。

第一节贸易理论的动态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原料生命周期理论一、动态化贸易理论对早期贸易理论的扩展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同的特点:(TTM: Time, Technology,Many Countries)1、引入时间因素:Time 传统贸易理论——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而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是典型的动态化的贸易理论,他们把时间因素纳入了贸易模式的分析,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动态化扩展。

2、技术作为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Technology 传统贸易理论把技术差异看成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比较成本差异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

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在承认这种观点的同时,还把技术差异作为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提出了比较技术优势的问题。

尤其是根据技术变革的时间差异来分析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变革和国际贸易区位的变化,这就增强了贸易理论对未来贸易格局的预测能力。

3、贸易在多国之间发生:Many Countries 传统2×2×2模型,而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放松了这个假定,使贸易在多国间发生。

二、新技术贸易理论(技术差距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196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 A Posner)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

技术差距论把国家间的贸易和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认为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距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这种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将持续到外国通过进口此新产品或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该先进技术,能够模仿生产而减少进口后才逐渐消失。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第一章导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Dunning)于1977年首先提出的。

邓宁认为,一国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须具备三个优势:1.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就能从事有利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如果企业只具备前两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利用,并通过出口来扩大海外市场;如果企业只具备所有权优势,既没有能力使之内部化,也找不到良好的海外投资场所,则最好采用许可证贸易方式进行技术转让;如果企业具备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海外投资难以成功。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各国或地区进行商品与服务的交易活动;是世界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

(从国际范围来看)对外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的对外商品交换活动。

分类:A.按照贸易所涉及标的物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一般指货物(商品)贸易无形贸易一般指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指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过境交付);在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

√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最大区别反映在海关统计中:前者必须通过关境,因此海关统计可以反映出来;后者无法为海关统计所反映。

但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部分反映出来。

B.按照货物移动方向分:出口贸易商品与服务由国内生产而为国外购买的交易活动。

进口贸易商品与服务由国外生产而为国内消费的交易活动。

D.按照不同贸易体系统计方法分为: 总贸易在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专门贸易在专门贸易体系又称特殊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它指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国际服务贸易)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第四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新兴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02
新兴市场崛起带来的挑战
新兴市场的崛起也带来了市场竞争、文化差异、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挑战,
需要国际服务贸易各方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
03
拓展新兴市场的策略
为拓展新兴市场,国际服务贸易各方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市场策略,加强
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
结构优化阶段(2010年代至今)
中国政府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推动服务贸易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加强服 务贸易创新和国际合作。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优势领域
劣势领域
机遇与挑战
中国在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 贸易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同时在电 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领域也 展现出较强实力。
CHAPTER
数字化、智能化对国际服务贸易影响
数字化推动服务贸易创新
数字化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为服 务贸易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推动了服务贸易 的创新发展。
智能化提升服务贸易效率
智能化技术通过自动化、机器学习等方法,提高了服务贸 易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服务贸易的效 率。
中国在金融、保险、专利和特许权使 用费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相对 较弱,需要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智 能化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国际服务贸 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抓住机遇,加 快转型升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未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策略建议
推动服务业开放和创新
CHAPTER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原则
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应出口具有比 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 势的产品,以获取贸易利益。

农产品国际贸易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_OK

农产品国际贸易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_OK
解释行业内贸易
2021/8/1
11
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021/8/1
12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
一、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用不完全竞争下的倾销行为来解释行业
内贸易:
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
视的条件,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
2021/8/1
14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SITC是以等级为基础,以阿拉伯数字来
描述商品的,一位数表示类,二位数表示章,
三位数表示组,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表
示项目。
如:低脂牛奶的SITC编码是02212。以下是SITC从最
大范围到最详细描述的一列:
SITC编码 描述
0
食品和活动物
02
乳品和禽蛋
答:(1)产业内贸易的定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
象。
(2)特点
1)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
2)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
3)产品具有多样性。
4)产品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消费上能
够互相替代②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2021/8/1
22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
课前回顾:
一、掌握要素充裕度、要素密集度等主要概念
的界定
(1)要素充裕度(Factor Abundance)
“充裕”是个相对的概念,用资本/劳动的比
率(人均资本)来衡量。
如果A、B代表两个国家,K表示资本,L表
示劳动,如果KA/LA> KB/LB,

第四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在国际贸易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既包括物 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指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 资本,它是对生产资料投资的结果。 人力资本指寓于人体中的人的智能,表现为 人的文化水平,生产技巧、熟练程度、管理 才能及健康状况,它是对人力投资的结果, 即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于教育和培训的结 果。 各国人民的天赋是相近的,而人的智能差别 则是后天人力投资的结果。人力资本丰富的 国家,如美国、日本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 品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 比较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 品生产上则处于劣势地位。
产量
阶段3 阶段1 阶段2 阶段4 阶段5
出口 消费 生产 出口 生产
模仿国
发明国
消费 进口 t0 t1 t2 t3 t4 t5 时间
要素密集度的变化导致比较优势的变化
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生产要素的需 求是不同的。即使各国的要素禀赋不变,其生 产和出口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也会由于产品生 产要素密集度的变动而转移。
第五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说
研究与开发论 信息要素说
人力资本说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1946-1961任芝加哥 大学经济学系主任;1960年任 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2年荣 获美国经济学会最高荣誉--弗 朗西斯· 沃尔克奖;1979年荣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奥多· 舒尔茨 (1902 —1998)
如果把人力资本的投资算作一国的资本 存量,即算作产品生产中的资本投入,那人力 资本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美国经济学家鲍德温(R.E.Baldwin)和 凯能(P.B.Kennen)运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 了里昂惕夫之谜。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1.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答:(1)绝对优势理论:各国集中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它揭示了国际分工能够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说明了分工的重要性;指出了贸易的互利性,使人们认识到了自由贸易的好处。

应该说,绝对优势理论第一次从经济学原理角度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模式以及贸易利益,为以后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绝对成本说是最早的国际分工理论,它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后来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有:①它最大的缺陷是不能解释如果两个国家中有一国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不拥有绝对优势时所进行的分工与交换,条件苛刻,局限性大。

②虽然它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不能说明在国际交换中是否是等价交换。

2.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作用与现实意义。

答:(1)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者不利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交换,在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

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说明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还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从而阐明了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益。

从整体来看,这些观点对世界市场的扩大、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国际贸易在更广泛的领域展开都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体来说,比较优势理论的积极意义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①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更接近实际;②揭示了国际贸易的互利性,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理论,至今仍具有指导作用。

比较优势说是很多国家制定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③比较优势说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故具有进步意义。

(2)比较优势理论的现实意义就是鼓励落后国家利用其相对的优势来进行国际贸易,通过国际贸易使这些国家从中受益,并进而促进其经济发展。

3.中国生产自行车的单位劳动投入为5,生产滑板的单位劳动投入为2;韩国生产自行车和滑板的单位劳动投入均为3。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2004版
Chapter 4
国际贸易使得世界产出增长的原因:每个国家 都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 的机会成本(用另一种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 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 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2004版
Chapter 4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有利地位, 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 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
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相比较最有利(有利程度 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 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 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 带来利益。
2004版
假定的生产变化
Chapter 4
美国
玫瑰 (万枝) -1000
计算机 (万台)
+10
南美
+1000
-3
合计
0
+7
2004版
Chapter 4
变化:世界上种植的玫瑰还是跟以前一样多, 但现在生产了更多的计算机,所以这种生产上 的重组将增大整个世界经济蛋糕的规模,由于 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比以前生产了更多,则在理 论上可能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第四章 比较优势理论
2004版
一、大卫•李嘉图(详见《经济学家3 李嘉图》)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三、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定 四、贸易的基础 五、比较优势的度量 (Example) 六、生产和贸易的格局 七、贸易的利得 八、李嘉图模型简评 九、小结
Chapter 4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谷物法》的存废之争
2004版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结论
市场扩大则产生两种积极效应:从生产厂商的角度看: 一是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 二是增加产品的品种数量。
从整个社会福利看,贸易利益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 二是产品品种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从 而带来更多的满足。
结论
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模型假设: 1.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 2.两个国家除了市场规模存在差异外,其他条件相同。 3.假设A国是小国,B国是大国。
在封闭条件下,由于A国国内市场规模小于B国, 所以Na<Nb Qa<Qb Pa>Pb 那么,开放之后,在该行业上A国会因价格高成为进口国, B国会因价格低成为出口国吗?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规模经济会导致另外一种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
P
E PE=AC
LAC
MC
MR
D
Q
图4-5 封闭经济中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图中封闭经济中企业的规模经济表现为LAC曲线逐渐降低,
垄断竞争表现为企业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在封闭经济中,
长期竞争导致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表现为在均衡点E,LAC与 D相切。
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
假设条件:
1 在一共同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
市场规模
2.国与国之间的市场差别也会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一般说来,如果两国的国内市场规 模存在差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那么国内市场规模相 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 (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生产规模 收益不变的产品(Y)。
对理论的总结
专业供应商

10国际贸易理论

10国际贸易理论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国际贸易理论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国际贸易理论政府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干预国际贸易政策倾销和反倾销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考点1:国际贸易的4种理论一、国际贸易理论(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要求】掌握有哪些国际贸易理论、提出者是谁、理论的主要观点【例题1-2010、2014年单选题】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

A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B.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C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D.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例题2-2016年单选题】主张各国应当生产、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这种国际贸易理论的是()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规模经济贸易理论(二)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总体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产品竞争力及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与各国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或贸易政策有关。

【例题3-2005年单选题】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就可能会导致()A.本国旅游收入增加B.本国旅游收入不变C.本国出口增加D.本国进口增加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考点1: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方式一、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目的】1. 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2. 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3. 维持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二、进出口贸易干预措施1. 进口配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产品的进口数量和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2. 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3. 歧视性公共采购: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有关法律制度,给予国内的供应商有限获得政府公共采购订单的措施,这种政策是对外国供应商的一种歧视4.技术标准:为了限制外国某些产品的进口,常常规定一些外国企业难以掌握的技术标准,从而阻止外国产品进口5.卫生检疫标准:进口国常常以不符合卫生标准为理由,限制外国某些产品进口【例题4-2009年单选题】政府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是()。

国贸理论第四章

国贸理论第四章

3.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战后,各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 如支持价格政策、出口补贴政策、进出 口管制政策、外汇政策、税收政策、战 略物资收购及抛售政策等,对世界市场 的价格有很大的影响。 4.商品的质量与包装 在国际市场上,一般都是按质量和包装 装潢的程度论价。

5.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付款条件的难易;运输 交货的适时;销售季节的赶前与错后; 是否名牌;使用的货币;成交数量的多 少;客户的爱好;地理位置的远近;广 告宣传的效果;服务质量;等等。 6.自然灾害、政治动乱、战争及投机等。

二、国际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
(一)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国际市 场价格 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围绕国际生产价格上 下波动。而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是由国际 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影响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 1.垄断 垄断组织为了夺取最大限度利润,采取各种办 法控制世界市场价格。 2.经济周期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要经过一定的周期 性的循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有周期性的。 在危机期间,生产猛然下降,大批商品找不到 销路,存货积压,一般地说,价格会下跌。危 机过去后,生产逐渐上升,对各种产品的需求 增加,价格又开始上涨。

(二)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封闭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 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商品在国际间 的供求关系,一般对它不会产生实质性 的影响。 世界“封闭市场”价格一般包括以下几 种: 1.调拨价格 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赋,逃避东道国 的外汇管制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规定的 购买商品的价格。

四、是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 依据

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除去政 治因素,都要考虑其出口商品价格的竞争能力。 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商品竞争能力强的 国家都主张或执行自由贸易政策;一旦其商品 竞争能力减弱时,即转而拥护保护贸易政策。 经济比较落后、生产力不发达、商品竞争能力 弱的国家基本上都拥护或执行保护贸易政策; 在其出口商品竞争能力提高后,他们又放弃保 护贸易政策,鼓吹“自由贸易”政策。

第四章 现代贸易理论

第四章 现代贸易理论

两个概念
需求时滞 指创新国的新产品问世后 到其他国家的消费者认识 并产生消费需求的时间。 模仿时滞
指创新国的新产品问世后 到其他国家能仿制该产品 并出口的这一段时间
图示
创新国
创新国出口 创新国生产
模仿国进口
t0
需求时滞
t1
t2
t3
创新国进口 模仿国出口
模仿国生产
模仿时滞
模仿国
第四节 产品生命周期论
一、产业间贸易


指非同类产品在两国间进行贸易,是垂 直贸易。 如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而从美国进 口软件
同质产品
二、产业内贸易

异质产品


指的是同类产品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 产要素的两国之间进行贸易。 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相同类型 的商品。 如美国和日本相互进出口汽车。
1、同质产品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论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H.G.Grubel)等 人在研究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贸易量的增长时 发现。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并不是按“赫-俄”原理 (即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进行, 而是产业内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 因而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提出了产业内同 类产品贸易增长特点和原因的理论。
标准化产品阶段
1、新产品阶段



创新国利用其拥有的垄断技术优势,开 发新产品 由于产品尚未完全成型,技术上未加完 善,加之竞争者少,国内市场就能满足 其摄取高额利润的要求等 产品极少出口到其他国家,绝大部分产 品都在国内销售。
插曲


பைடு நூலகம்
1953 年2月28日,克鲁格曼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阶 级的家庭。他在纽约的郊区长大,从约翰· F· 肯尼迪高 中毕业后,他来到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 学。 大学时代的克鲁格曼似乎更偏好历史,经济学的专业 课修的不多,倒是天天去上历史课。不过,是金子总 会发光。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诺德豪斯 在偶然看到克鲁格曼的一篇关于汽油的价格和消费的 文章后,为他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所打动,立即邀 请他做自己的助手。 大学毕业后,在诺德豪斯的推荐下,克鲁格曼顺理成 章地进入了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这个期间,由于 个人问题,他的情绪比较低落,草草地完成了博士论 文以后,他奔赴耶鲁大学任教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国家越重视R & D要素的作用,产品的知 识与技术密集度就越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就越有 利。在一定的条件下,投入R & D的资金的多少, 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产生 出新的比较利益。因为把这些技术力量和技术知识 集中用于科研和开发工作,就有可能经常地推出新 产品和新工艺。
信息要素说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4 现代国际贸易理 论
§4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4.1 资源赋予理论及其验证 ❖§4.2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4.3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

§4.1 资源赋予理论及其验证
❖1、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3、资源赋予理论的特点及简要评价 ❖4、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4.1 里昂惕夫之谜 ➢4.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贸易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对经验性与理论性研究起了 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促使经济学家们更加积极地去寻求能正 确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相关基础理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国 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里昂惕夫之谜例证分析
出口商品
进口替代商品
项目
每百万美元平均占用 每百万美元平均占用
资本(按1947年不 变价格计算)
劳动力(工/年)
§4.2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生产要素不应仅仅是劳动、资本和土 地,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赋予其新的含 义。——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以及管 理等等都是生产要素,这些“新”要素对于说明贸易 分工基础和贸易格局,有重要的作用。
1、技术要素说 2、人力技能要素说 3、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4、信息要素说
论更为深入和全面。
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⑵ 根据贸易国最基本的经济情况来 ➢ ⑵建立在一系列假定
解释贸易分工的基础与贸易格局,从 基础之上,而这些假
而正确地指出了在各国参与国际贸易 定与现实有一定的距
分工中生产要素所处的重要地位。
离,从而影响到该理
⑶ 在解释和指导一国如何利用本国 论对现实的国际贸易
一国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极大 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从 而对该国的对外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一 般地说,资本充裕的国家往往也是人力资本 充裕的国家,从而人力资本充裕是这类国家 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研究与开发(R & D)要素:研制和开发某项 产品所投入的费用。它是以投入到新产品中的与研 究与开发活动有关的一系列指标来衡量的。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资源赋予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 俄林提出的用生产要素的丰缺(即供给差异) 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商品流向的理论。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是资源赋予论 的核心理论。 ➢ 1.1 基本假定 ➢ 1.2 理论推理过程 ➢ 1.3 例证说明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基本假定
➢ ⑴各国和地区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是充分就业 的;
2,550,780美元 182,313个
3,091,339美元 170,004个
人均占用资本(每 人每年)
13.991美元
17.7604美元
比例
1
1.27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 ⑴自然资源说 ➢ ⑵贸易壁垒说 ➢ ⑶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 ➢ ⑷要素非同质论 ➢ ⑸需求偏向论
有关里昂惕夫之谜的种种解释补充了生产要素禀 赋理论,增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现实性和对战后 国际贸易实践的解释能力,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 新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信息:来源于生产过程之外的并作用于生 产过程的能带来利益的一切讯号的总称。它是 无形的、非物质的,区别于传统生产要素,是 生产要素观念上的大变革。
信息作为一种能创造价值的资源,与有形资源 结合在一起构成现代生产要素。在现代国际贸 易竞争中,商情战、信息战愈演愈烈,信息往 往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就一国来说, 拥有和利用信息的状况则将影响其比较优势, 改变它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的资源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以获取 现象的解释力。
贸易利益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里昂惕夫之谜
基本涵义: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20世纪50年代, 通过对美国贸易结构的分析所得出的,按历史经验 统计资料分析表明的,与传统概念完全相反的结论。
例证分析 简要评价:里昂惕夫的结论是二战以后首次对传统的国际
前提条件:市场的完全竞争等。 现实情况:由于缺乏相关前提条件,同种生产
要素的价格(工资、地租、利润等)在各国/
地区是有较大差异的。
资源赋予理论的特点及简要评价
特点及合理性
缺陷和错误
⑴ 在各国参加分工、进行专业化生 ➢ ⑴建立在三要素论的
产的依据上,资源赋予论比比较成本 基础之上,抛弃了李
技术要素说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会对各国生产要素禀 赋的比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各国产品的相 对优势,对贸易格局的变动产生作用。
节约劳动型的技术进步,会使该国劳动密 集型产品更有相对优势;节约资本型的技术 进步,则使该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处于相对优 势等。
人力技能要素说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投入在劳 动力的智力开发、技术培训及素质提高等方 面的资本。它可以看作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 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
➢ ⑵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运输成本可忽 略不计;
➢ ⑶生产要素在国内可自由流动,而在国际间却 不能自由流动;
➢ ⑷不同国家和地区生产同种商品的技术水平和 劳动效率都是相同的,即生产函数相同。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推理过程
➢ ⑴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 的直接原因;
➢ ⑵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 必要条件;
5
劳动1单位
2
纺织品的单位成本
21
其中:土地1单位
1
劳动10单位
20
日本(日 元) 4 1 21 20 1 14 4 10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基本含义:当各国以自己的资源供给的相对优 势进行生产和开展国际贸易以后,各国资源赋 予情况亦将随之发生变化,并随着国际间商品 流通而出现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趋势。
➢ ⑶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 不同决定的;
➢ ⑷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 决定的。 结论: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丰富的要素所 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的要素所生 产的商品。
例证说明(2×2×2模型)
澳大利亚
(澳元)
土地的单位价格
1
劳动的单位价格
2
小麦的单位成本
7
其中:土地5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