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M-N1型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单导联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在有症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模式探讨(全文)

单导联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在有症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模式探讨(全文)

单导联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在有症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模式探讨(全文)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是由传统心电监测融合材料、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多种新兴技术而产生的,直接穿戴(佩戴)在人体上的心电设备,其通过附着在皮肤表面的感知传感器采集患者的心电信息参数,以完成个体心电连续、长程的动态监测[1]。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实现了心电数据的实时传输、远程监测和专业诊断,由“保健级”提升至“诊断级”[2-3],其中单导联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导联设置采集的心电图因接近Ⅱ导联心电图而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筛查和监测,尤其是短暂和偶发心律失常的筛查和监测[4]。

本研究纳入了40位有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探讨如何利用单导联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对其进行监测管理。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纳入标准:选取2018年9月至12月银川市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纳入的40例有头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两周内均在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时采用自行佩戴单导联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采集一个24 h心电图作为对照组,5次1 h心电图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21~76(48.20±14.51)岁。

排除标准:①不能有效完成监测方案者;②不能使用智能手机者。

1.2方法采用成都信汇聚源单导联可穿戴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进行数据采集。

设备体积49 mm×35 mm×12 mm,重量15 g(图1),续航>72 h,存储容量72 h,数据传输蓝牙5.0(兼容4.X)。

采样率256 Hz,采样精度12 bit,记录带宽0.05~55 Hz,测试标准YY0885-2013。

测试时打开记录器电源开关启动记录仪,手机App扫描记录仪上二维码连接后点击手机App 的“开始测量”按钮进行测量,结束时点击手机App“停止测量”按钮。

心电监护仪的临床应用[行业知识]

心电监护仪的临床应用[行业知识]
基线飘浮
电极片接触不良 电极胶快干了 病缓慢,较小的移动 受呼吸的干扰
电极片脱落 导线接触一不类良特制
检查电缆线和电极 片 保持安静 更换电极片位置
更换电极片 检 查 电 缆 线 , 必 要18时 更 换它以判断电缆线的好坏
注意:
滤波器可以改变所显示的ECG的形态, 当选择滤波器时,切勿依赖ECG形态进 行诊断
心电监护仪的临床应用
一类特制
1
心电监护仪的临床作用是什么? 适应症是什么? 应该怎么观察? 常见异常如何处理? 仪器如何维修保养?
一类特制
2
临床作用
及时反映病人的瞬间电生理变化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 帮助临床准确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保
证病人生命安全
一类特制
3
适用范围
病情危重,需要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心搏 的节律、频率及体温、脉搏、呼吸、血 压、血氧饱和度的患者
一类特制
23
脉搏血氧定量法:依据光被动脉血红蛋白吸收量的 变化得到动脉波算出SpO2及脉率
健康成年人SpO2正常范围是95%-100%
一类特制
24
探头位置
有良好脉搏搏动的血管床部位都可作为测量部位 婴儿一般测量脚 成人一般情况下手指是最常用部位
一类特制
25
如何正确应用SpO2监测
不静要脉将置管Sp的O肢2传体感上器。放在缚有血压袖带或动、 应至少每2小时检查一次末梢循环和至少每4小
一类特制
11
十根导联线电极片标准安放位置
如果您使用的是10导联心 电图,请将4个肢体电极 放在靠近肩的位置及下腹 部,6个V电极位置与常 规12导联位置相同。
一类特制
仅用于监护, 不能用于诊断!
12
EASI 12 导联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对心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对心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对心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对心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因心悸首次于我院就诊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远程实时心电监测检查,监测时间均为24小时,主要检出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房速、房扑、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缺血性ST-T 改变。

结果 120例心悸患者中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率31.7%,频发室性早搏发生率15%,缺血性ST-T改变7.5%,二度及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3.3%,其中心悸症状与心电信息异常吻合率42%。

结论心悸患者行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利于病情的及时评估、治疗及实时掌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心悸;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价值心悸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常表现为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其心率可快可慢,可伴有紧张、胸闷等,其中大部分患者在体检时并无明显的异常体征,且常规心电图检查无特异性发现[1-2]。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能够弥补常规心电图监测时间有限和普通动态心电图实时性差的不足[3],对心悸患者心率及心律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患者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故应临床重视,因此对于心悸患者进行远程实时心电监测有必要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对心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因心悸首次于我院就诊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5例,女65例,平均年龄为(54.02±12.10)岁,排除因发热、药物、酒精、甲亢等引起的心悸,既往诊断为器质性心脏病及已确诊心律失常患者。

1.2 方法心悸患者采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进行诊断:山东尤加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XAB-M3AG(S)型),采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心电监测时间均为24小时,通过自动发送、手动发送、动危险警报、专家关注等模式,实时监测患者心电信息的动态变化;并且对患者心悸症状发生时间及心电信息异常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比,分析患者心悸症状与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符合情况。

心电监测的原理和应用

心电监测的原理和应用

心电监测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心电监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通过测量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心电监测的原理基于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主要通过测量心脏电流传播的速度、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等过程来获取相关数据。

心电信号是由心脏的特定细胞产生的,这些细胞能够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心电监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人体的皮肤表面放置电极,将心脏的电信号转换为可测量的信号。

这些电极与心电监测设备相连,设备会将信号放大并转换成数字化的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显示。

2. 应用心电监测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心脏疾病诊断心电监测是诊断心脏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分析心电图检测异常心电信号以诊断心脏病理,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心电监测还可以帮助评估心血管的疾病风险和心脏功能。

•心脏健康监测心电监测可以用于长期监测心脏健康状态。

患者可以佩戴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器,记录心电信号的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医疗机构进行分析。

通过长期监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心脏疾病的变化和异常情况,以便进行治疗和管理。

•运动医学心电监测在运动医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可以通过心电监测评估自己的运动状态和心脏功能。

心电监测可以帮助运动员确定最佳的训练强度和恢复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和心脏问题。

•睡眠障碍分析心电监测在睡眠障碍分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监测睡眠过程中的心电信号,医生可以评估睡眠质量和检测睡眠障碍,如睡眠窒息症和夜间心律失常等。

这样的分析有助于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科学研究心电监测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科学的研究领域。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心电监测数据来研究心脏的结构、功能和疾病机制,为心脏病理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3. 小结心电监测作为一种常用的心脏健康评估和疾病诊断工具,在医疗和科学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测量心脏的电信号,心电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评估心脏功能和监测心脏健康状态。

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血管病救治的重要意义

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血管病救治的重要意义

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血管病救治的重要意义近年来,远程心电监测(Remote Cardiac Monitor,RCM)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能够提供远距离或长时间的分析正常或病态心电图记录,并且是研究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中风风险和心肌梗塞的有效手段。

目前,RCM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上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首先,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可用于诊断早期心血管疾病。

拥有测量心电信号的设备,比如心电图机,能够检测出潜在的心脏病,而早期诊断能够从根本上避免疾病发展到更严重的状态。

此外,远程心电监测还可以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可以更好地识别正常人和患者之间的差异。

例如,用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可以显示心动过速的症状,以帮助准确诊断心律失常症。

其次,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可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实现良好的病情监测。

比如,RCM可以为医生提供及时的临床护理信息,使他们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并更好地指导治疗。

此外,远程心电监测也能有效检测病人服用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帮助调整药物剂量。

同时,远程心电监测还可以帮助应对心血管疾病的恶化风险。

由于远程监测系统可以及时获取患者的心电图记录,医生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识别和应对病情突变及恶化的信号。

从而,住院的时间可以大大减少,有效地降低诊疗费用,改善患者的幸福感,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死亡率。

最后,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诊疗服务。

这种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记录,及时发现异常,并且以较低的价格购买。

相比传统的诊疗程序,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费用、提高效率并极大地改善患者的幸福感。

总而言之,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提供实时监测、比较低廉的价格和针对少数病例更好地服务,这样可以帮助准确诊断早期心血管疾病,并在治疗中及时发现病情突变,有效降低预后风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远程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远程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远程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远程心电监测在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远程心电监护仪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监测,比较两种心电监测方法在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检出率上的差异,分析两种方法对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远程心电记录仪检测出的异常心电图共60例,检出率75%,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出的异常心电图共24例,检出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对心肌缺血症状、缺血性ST-T改变的检测率更高。

结论:相比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方式,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对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监测检出率更高,更具诊断价值。

关键词:远程心电监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Diagnostic value of remote ECG monitoring for arrhythmia and myocardial ischemi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remote ECG monitoring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arrhythmia and myocardial ischemia.Methods:Eighty patients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two years were selected.All patients were monitored by remote ECG monitor and conventional 12-lead ECG.Two ECG monitoring methods were compared in arrhythmia and myocardium.The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ischemic detection was analyzed.The diagnostic effects of the two methods on arrhythmia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were analyzed.Results:After a period of observation,60 cases of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detected by remote ECG recorder,the detection rate was 75%,24 cases of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detected by conventional 12-lead ECG,the detection rate was 3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1).The remote ECG monitoring system has a higher detection rate for arrhythmia and myocardial ischemia.Conclusion: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12-lead ECG monitoring method,the remote ECG monitoring system has a higher detection rate and a more diagnostic value for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nd myocardial ischemia.Key words:remote ECG monitoring;arrhythmia;myocardial ischemia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每年至少有17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约80万人直接死于突发心脏病。

9种不同类型心电监护仪的设计方案,包括便携式、远

9种不同类型心电监护仪的设计方案,包括便携式、远

9种不同类型心电监护仪的设计方案,包括便携式、远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口逐渐老龄化,心脏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电监护系统为心脏病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对心脏疾病的防治和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为大家介绍几种心电监护仪的设计方案,包括便携式,低功耗,远程监控等类型。

基于Android 的低功耗移动心电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文通过研究人体心电信号的各项主要特征和实际监测应用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无线传感心电信息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嵌入内衣穿戴的智能电极对心电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并通过目前已成为移动设备标配的蓝牙无线数据网络将心电数据发送至Android 智能监控终端进行接收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

基于Linux 和MiniGUI 的心电监护仪设计
本介绍一种基于Linux 和MiniGUI 的心电监护系统,能够满足患者随时随地对心电进行方便快捷的监测,及时地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基于TMS320LF2407A DSP 的心电监护系统分析
本文设计了一种以TMS320LF2407A DSP 为信号处理器的心电监护系统,该系统把心电信号的采集、分析和显示集成于一体,而且系统体积小、成本低、便于携带、实用性强。

基于S3C2410 设计三导联远程心电监护
本方案是基于S3C2410 设计三导联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可以对心脏病患者进行实时监护。

具有无线传输功能,因而患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本系统。

系统的24 小时无间断心电图记录功能,足以捕捉突发性的异常心电数据,为医护人员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远程心电监测仪原理与临床应用

远程心电监测仪原理与临床应用

远程心电监测仪原理与临床应用
杨虎
【期刊名称】《医疗装备》
【年(卷),期】2005(018)005
【摘要】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监测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远程心电监护仪的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页数】2页(P1-2)
【作者】杨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774
【相关文献】
1.远程心电监测仪的临床应用 [J], 曹丽萍
2.SM100远程心电监测仪的临床应用意义 [J], 程晓涛;葛琴芬;张秀义;王志军;陈建明
3.便携式远程心电监测仪和心电监测仪的对照研究 [J], 黄伟;袁洪;黄志军
4.远程心电监测仪的临床应用价值 [J], 崔丽峰
5.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仪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陈艺英;陈浩刚;代少华;陈惠颜;梁翠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电监护仪的原理与应用

心电监护仪的原理与应用

心电监护仪的原理与应用1. 心电监护仪简介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记录人体心电信号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它通过电极贴片与患者的身体接触,将心脏电活动转化成可视化的波形图,有助于医生了解心脏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的诊断。

2. 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心电监护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信号采集、信号放大、滤波处理和数据显示四个步骤。

2.1 信号采集心电监护仪通过电极贴片与患者的胸部、四肢等部位接触,将心脏电活动信号采集到设备中。

这些电活动信号是由心脏肌肉的电位变化产生的,通过电极贴片的传感器将其转化成微弱的电流信号输入心电监护仪。

2.2 信号放大心电监护仪将采集到的微弱电流信号放大,使之达到可以被记录和分析的范围。

放大后的信号通常具有较高的电压幅度,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后续的信号处理和分析。

2.3 滤波处理放大后的信号可能包含许多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噪声干扰,例如肌肉运动、电源干扰等。

为了准确地监测和记录心脏电活动,心电监护仪通常会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去除不相关的干扰信号,保留心脏电活动的波形特征。

2.4 数据显示经过信号采集、放大和滤波处理后,心电监护仪将心脏电活动信号以波形图的形式显示在设备的屏幕上或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给显示设备。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波形图来分析和诊断患者的心脏状况。

3. 心电监护仪的应用心电监护仪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3.1 临床诊断心电监护仪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心脏电活动,并记录下心电图以供分析和诊断。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形态、节律和时序等特征,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如心律失常、缺血等,并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2 心血管疾病监测心电监护仪可以用于长期监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状况。

这些患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风险,通过佩戴心电监护仪,医生可以实时监测他们的心脏电活动,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恶化。

3.3 康复治疗心电监护仪可以在康复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心脏远程监护仪在手术患者监护中的应用

心脏远程监护仪在手术患者监护中的应用

2782017.06医苑纵横心脏远程监护仪在手术患者监护中的应用卓忠诚浙江萧山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1200【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心脏远程监护仪在手术患者监护当中的应用意义。

方法:以本院2016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92例手术患者为例,对其采用心脏远程监护仪进行监护,将仪器调整为声响报警模式,观察应用效果。

结果:在对手术患者采用心脏远程监护仪之后,共计收到报警348条,其中T 波段报警202条,心脏早搏109条,包括房性64条,室性45条,心颤15条,心率过快10例,心率过缓12例。

对于心电异常的4例患者,建议其延期手术;对于心率过缓或者过快的患者,给予其合理的医学处理后,其恢复到正常指标范围。

结论:在对手术患者运用心脏远程监护仪进行监护时,其能够对患者的相关指标及时的反应在医护人员面前,为其采取合理的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心脏远程监护仪;手术患者;应用心脏远程监护仪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医学设备的一种,其主要功能在于通过病人随身携带监护仪器,能够将有关病人的检测指标实时的传输到医院的监护中心当中,根据数据的反应情况,对患者的疾病、状态等进行判断[1]。

该类仪器具有手动传输以及自动定时传输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从而能够为医护人员的救治节约时间。

现将心脏远程监护仪在手术患者监护当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进行介绍。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自2016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共计对192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22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分布在2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岁。

根据患者病情的差异,所进行的手术包括肠胃检查以及吻合术、眼部手术以及妇科手术等。

1.2 研究方法在手术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心脏远程监护仪,将其调整为声音报警模式。

同时,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当其出现不适反应时,应及时按动相关的报警按钮。

2 结果在对手术患者采用心脏远程监护仪之后,共计收到报警348条,其中T 波段报警202条,心脏早搏109条,包括房性64条,室性45条,心颤15条,心率过快10例,心率过缓12例。

石亚君主任心电系列之二:远程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

石亚君主任心电系列之二:远程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

石亚君主任心电系列之二:远程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远程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石亚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最大的疾病之一,同时给世界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全年心血管疾病医疗费用为1300亿元人民币;死亡原因主要是患者在院外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或恶性心律失常,失去了早期诊断救治时间,导致病情恶化,甚至现场发生心脏猝死。

一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工业发达国家,医疗模式---“等待”心血管病患者发病就诊,造成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致残率持续上升。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社会人群的心脏事件,缩短就治时间?如何从社会人群海量心电数据中获得有临床价值的数据?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

21世纪心血管医疗模式的里程碑是远程移动监测技术与云平台技术的革命性发展。

已由原先的院内监护、Holter监测、事件触发监测发展为新型的远程心脏监护。

时间就是生命,早期发现干预,是降低死亡率、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在众多再灌注疗法的临床试验中, 时间延误是患者残疾、死亡、转归的重要预测因素。

发病后1 h内实现再灌注, 存活率提高50 %,3 h 内完成,存活率只能提高23 %。

多项大样本研究表明,通过iHolter手段管理心衰患者可使患者住院率下降36%,可以改善临床预后,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及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费用-效益比。

301医院远程心电监护应用现状2010年12月心内科全军率先引进iHolter检查项目。

截止2015年9月,共戴机11324人,其中24小时9886人次,48小时340人次,72小时1098人次。

解放军总医院阳性检出率在50%以上,其中ST段改变平均7.5%,室性心动过速4%,心房扑动和/或心房颤动均为5.4%。

以2013年为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如下表:远程心电监护可以实现:24h、48h、72h连续心电监测;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及主动索取心电信息;及时反馈;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和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远程无线实时手机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

远程无线实时手机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

11 对象 .
21 00年 8月至 1 0月本 院 门诊 和住 院及
窦 R s1 S 3人 , 房 体检 中心共 12例 患者 接受 了无 线手 机 实 时心 电监 人 , 缓 , R 问期 >2 2人 ,T—T改 变 6 0
护 , 中男 4 其 3例 , 5 女 9例 , 龄 2 8 年 5~ 7岁 , 均 6 颤 1 , 见 异 常 2人 。监 测 过 程 中 自动 报 警 5 1 平 4 人 未 0
性 , 时发作 时 间 短暂 , 者就 医时 往 往 不 能 发 现 , 有 患 了一过性 心律 失常 事件 的检 出率 。然 而无 线 实时 心 分别有个 按 钮 , 是事件 按 钮 , 到不 适 时按下 这个 就 感 的工作 站就会 报 警 提 示 , 而且 如 果 有 异 常 的 心 电信
2 1 年 2月 01 第2 3卷 上半月 第 3期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a o r a o i e e P o l g He t dc l un l f J Ch n s e p e a h l
F b,01 e 2 1 V 12 F o .3 HM No 3 .
检查 诊 断上 , 远程 心 电监 测 的检 查 方 式 均 有 里程 碑 者就 会在 健康 手 机 上看 到 医生 的 建议 , 正 实现 了 真
式 的重要 意义 。我 院从 2 1 0 0年 5月 在 国 内率 先
医生 与用 户远程 双 向互 动。 12例患 者 的监 测 时 问 由数 分 钟 至 10小 时不 0 2
早3 例, l 室速 l例 , 室上早 1 , 例 窦缓 , R间期 > s1 ,T—T改变 6 R 2 2例 s 3例 , 房颤 1 , 例 未见异常者 2例。监测过程 中自动报警 5 1次 , 0 手动报

AKM-N1型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AKM-N1型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韩智红任学军王云龙汪烨聂建明宋月洁摘要目的通过与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的心电图比较,检验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检测仪(AKM-N1型,简称心电检测仪)临床应用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1 年 10月~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患者36例。

所有入选患者同时行心电检测仪和Holter监测,比对两者同步记录的心电图数据(包括P波时限、PR间期、QRS波群时限、QT间期、RR间期、有无伪差与干扰、有无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类型)是否一致。

两组分别选取相同时间点比对上述参数,包括记录的第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开始的30秒心电数据,以及在受试者心脏不适或临床医生指示的情况下,2次同步按压两者的“捕捉键”进行心电捕捉的30秒记录。

结果 36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

平均年龄43.0±14.8岁(23-70岁)。

29例检测到心律失常。

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不同时间的P波时限、QRS波群时限、PR间期、QT间期与RR间期无差异,两种检测方法检出心律失常的情况高度关联(P<0.001),检出心律失常的比例无差异(P=1.0)。

两种检测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比例无差别,但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情况的关联性不肯定。

临床试验过程无不良反应。

结论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AKM-N1型)获得的心电数据准确,对心律失常的诊断能力与Holter相当,借助网络传输,可及时指导患者治疗。

关键词心电图;检测技术;远程医疗作者单位: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病研究所通信作者:任学军renxj@韩智红,女,42岁,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器械和药物治疗。

Application of portable remote real-time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 in cardiac arrhythmia diagnosis Han Zhihong ,Ren Xuejun, wang Yunlong, Wang Ye, Nie Jianming, Song Yueji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Beijing Institute of Heart, Lung and Blood Vessel Diseases, Beijing 10002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test the clinical value of AKM-N1 type portable remote real-time ECG monitor. Methods: 36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from October to November in 2011 were involved. Arrhythmia was the main manifestation in these patien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real-time ECG test and Holter moni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ECG data (including the duration of P wave, PR interval, QRS duration, QT interval, RR interval, artifacts and interference, arrhythmia type) were compared. The parameters of the two groups in the same time-point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the 10th min, 20th min, 30th min, 40th min, 50th min after beginning, as well as two time-points when the “capture key”were pressed synchronously as subjects had heart discomfort or just after the instruction of doctors. Results: Of these 36 patients, 21 cases were male. The average age was 43.0±14.8 years (23-70). Arrhythmias were detected in 29 cases. The ECG parameters of two methods had no difference. The arrhythmia detection rate of two methods was highly associated (P<0.001).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arrhythmia (P=1.0). The relevance of two methods for detecting spurious and interference was not certain, but the ratio had no difference. There was no adverse reaction in this trial. Conclusion:AKM-N1 type portable remote real-time ECG monitor can provide accurate ECG data. The value on arrhythmia diagnosisis not inferior to that of Holter. By using internet, doctors can get the patients’information and give them therapy advise on time.Key words: electrocardiogram; detection technology; remote medical treatment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的最重要检查。

远程心电监护在心脏病患者急救工作中的应用

远程心电监护在心脏病患者急救工作中的应用

2 结

对于 这 8 5 例 远 程 心 电监 测 结 果 为心 脏 病或 疑 似 心脏
病 的 患 者 ,一 共 发 送 了1 0 6 7 行 心 电图 , 其 中有 1 0 1 3 行
综上 所述 ,远程 心 电监护 在 心脏病 患者 的急救工 作 中 具 有重要 作用 ,对于严 重心脏 疾病 、心律失 常患者 的早 期
自动或手动 的发送模 式,通过G P RS 等通信 网络发送给我院 心 电图进行分析与诊断,远程对 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 ,从而 心脏中心远程监控 中心Ⅲ,由我院在远程心 电监控 中心值班 减少 了甚至 是避 免了恶性心律失常 的发生【 5 】 。远 程心 电监护 的医生 ,及时 地对收 到的远程 心 电图进行分 析与诊 断 ,并 系统用于急救中具有数据传输速度快 、保真度高 、不受时 间 及 时 给 予 诊 断 与 治疗 。 和空间限制等特点,更是提高了急救工作 的工作效率 。
工 作质 量 的提高 具有 积极 意义 。本 文通过 对我 院2 0 1 5 年3
月 至2 0 1 6 年3 月收 治 的8 5 例 远程 心 电监测结 果为 心脏 病或 疑 似 心 脏 病 的患 者 ,并 对 其信 息 进 行观 察 监护 ,来探 讨
远 程 心 电 监护 在 心脏 病 患者 急 救 工作 中的应 用 ,现报 道
表1 8 5 例远程心电监 护为心脏病或疑似心脏病的患者的诊 断结果 ( n ,%)
传输 速度 快 、保 真度 高 、不受 时间和 空 间限制等 特 点[ 2 】 , 因此 用远程 心 电监 护系统可 以将 患者 的信 息及 时传送给 专
业 医师 ,及 时地对 患者采取 相应 的治疗措施 。将 远程 心电 监护 与心 血管疾病 患者 的急救工 作结合 起来 ,可 以及 时地 收集 患者 的心电信 息 ,并给 予患者相应 的治疗 ,这对 急救

远程监测心电图在

远程监测心电图在

❖ 1.3. 近年有研制出了植入式Holter仪,可将心电记录器 植入体内,可以连续记录1年的心电信号。这种方法价 格昂贵、有创伤,仍不能满足广大临床患者的需求。
❖ 1.4. 21世纪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远程医学服务, 开辟了新的服务领域、出现了新的远程心电监测系统: 心电记录器通过调制解调器,经普通座机发生心电信号。 心电记录器表面有液晶显示器,心电图可直接显示在记 录器表面,可通过调制解调器经普通座机发生心电信。
远程心电监测系统类型
❖ 有远程长程心电信息监测系统; ❖ 远程短程心电信息监测系统; ❖ 远程移动实时动态监护系统; ❖ 远程监测技术(Remote monitoring)在
植入式心脏设备(CIED,如心脏再同步 治疗(CRT)、埋藏式除颤器(ICD)心脏 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RT-D有两种
❖ A . 一体化手机心电监测仪,既有心电监测记 录功能,又有手机通信和接收发送短信的功能。
❖ B.非一体化手机心电远程监测仪。心电监测 仪与手机是单独的两个设备。心电监测仪记录 后的心电图信号通过蓝牙或红外线传输技术, 输送到手机上,然后手机以短信的形势发送到 心脏监测中心的电脑上。
远程移动动态监护系统示意图
❖四.远程监测技术(Remote monitoring)在植入式心脏设备 (CIED,如心脏再同步治疗 (CRT)、埋藏式除颤器(ICD)心脏 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RT-D)等) 的应用。
❖ 随着植入器械的不断增加,随访工作量 太大:目前我国每年约40,000台植入量。 如果按每半年随访一次计算,每年新增 >80,000人次的随访量。传统的随访不能 满足要求,近年来推出的远程随访系统受 到关注,植入器械的远程随访将适合所有 患者,其临床应用将会越来越越广泛。

高精度心电监护仪的研发与应用

高精度心电监护仪的研发与应用

高精度心电监护仪的研发与应用第一部分高精度心电监护仪概述 (2)第二部分心电信号采集技术介绍 (5)第三部分信号处理算法的探讨 (7)第四部分监护仪硬件设计分析 (9)第五部分软件系统架构研究 (12)第六部分精度评估与误差来源 (15)第七部分临床应用实例解析 (17)第八部分监护仪发展趋势分析 (20)第九部分存在问题与挑战讨论 (23)第十部分结论与未来展望 (25)第一部分高精度心电监护仪概述高精度心电监护仪概述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患者心电信号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院病房、手术室、急诊科等场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需求的增长,高精度心电监护仪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发展历程与现状心电监护仪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由荷兰科学家Einthoven 发明的心电图机开启了心电学的历史。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心电监护仪的性能不断提高,从最初的模拟信号处理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信号处理,能够实现更精确的数据分析和显示。

当前市场上的心电监护仪主要包括单道、三道、六道等多种类型,其中多通道心电监护仪能够同时监测多个导联的心电信号,提供更加全面的心电信息。

此外,近年来无线心电监护仪和可穿戴式心电监护仪也逐渐受到关注,为临床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二、核心技术与特点1.传感器技术:高精度心电监护仪通常采用高品质的电极传感器,通过接触皮肤采集心电信号。

新型传感器如无创贴片电极、柔性电极等也在不断研发中,以提高舒适度和稳定性。

2.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采集模块将心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进行滤波、放大等预处理操作,以去除噪声和干扰,提高信号质量。

3.心电分析算法:心电监护仪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对心电信号进行分析,包括心率计算、心律失常检测、QT 间期测量等。

高精度心电监护仪通常采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如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4.显示与报警系统:监护仪具有多种数据显示模式,如波形显示、数值显示、趋势图表等,方便医生快速了解患者心电状态。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的应用分析目的研究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我院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80例已经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进行远程心电监测,并同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比三者在检查患者缺血性ST-T改变以及心律失常方面的差异。

结果80例患者检查中,远程心电监测查出心律失常以及缺血性ST-T改变几率分别为56.3%以及11.3%,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2.5%和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于24h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55%和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8.8%,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心律失常以及缺血性ST-T改变的监测中,远程心电监测技术比常规心电图有更高的检出率,而与24h动态心电相比无显著差异。

Abstract:ObjectiveRemote ECG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our hospital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 80 cases have been diagnosed with 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remote ECG monitoring,and 24h Holter simultaneously as well as conventional 12-lead ECG,compared to three in the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T changes and arrhythmias respect differences.Results80 patients inspection,remote ECG monitoring to detect arrhythmias and ischemic ST-T changes were56.3% and a probability of 11.3%,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52.5% and 7.5% of the conventional ECG, th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while higher than 24h Holter arrhythmia detection rate of 55% and ischemic ST-T changes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8.8%,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 arrhythmia and ischemic ST-T changes in monitoring,remote ECG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a higher detection rate than conventional ECG,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24h HolterKey words:Remote ECG monitoring technology; Heart disease; Cardiac arrhythmia; Application心绞痛或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本身的发病时间短暂,在送院接受治疗时大多已经停止发病,因此使用24h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的监测难度较大,难以实现确切的诊断,如果要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就必须多次进行检查,但是这样就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实时心电监测仪产品技术要求鸥桥

实时心电监测仪产品技术要求鸥桥

1.1型号AKM-N2型实时心电监测仪(以下简称监测仪)1.2划分说明AKM—N2AKM:企业代号N2:产品系列号与开发顺序号1.3产品组成监测仪由主机、手机端APP软件组成。

1.4手机端APP软件名称:心关护(Android App)控制软件版本:V1.0完全版本号:V1.0.0.0软件命名规则V X.Y.Z BX.主版本号用于大功能更新Y.子版本号用于小功能更新Z.小版本号用于bug修改B.测试版本号用于测试,0为非测试版本2.1正常工作条件a)环境温度:10℃~40℃;b)相对湿度:10%~95%,不包括冷凝;c)大气压力:860hPa~1060hPa;d)供电电源:d.c.4.2V,可充电锂电池。

2.2外观2.2.1监测仪外壳应整齐美观,表面整洁,色泽均匀,无明显伤斑、裂纹等缺陷。

2.2.2文字及标志清晰。

2.2.3各操作部件应灵活、可靠,紧固部位应无松动。

2.3心率监测性能2.3.1心率测量范围心率测量范围为30bpm~200bpm。

2.3.2显示心率误差在30bpm~200bpm范围内,显示心率值误差应不超过输入心率的±10%或±5bpm中较大者。

2.3.3动态输入范围监测仪对于叠加了±300mV直流偏置电压,以125mV/s的速度变化的,幅度为10mV(峰-谷值)的差模电压,应具备响应和显示的能力。

时变输出信号的幅度等效到输入的变化不超过10%或者50μV的大值。

2.3.4输入阻抗监测仪在规定的测试频率下输入阻抗应高于10MΩ。

在规定直流偏置范围内也满足此要求。

2.3.5共模抑制监测仪对于网电频率下的正弦信号,共模抑制比应不小于60dB,对于2倍网电频率下信号的共模抑制比应不小于45dB。

2.3.6增益精确度监测仪在所有可能增益设置下,输出信号等效到输入的测试信号,最大振幅偏差应不大于±10%。

2.3.7增益稳定性监测仪通电1min后,增益变化在24h不能超过3%(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

心电监护仪应用

心电监护仪应用

心电监护仪应用概述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图。

它可以显示心电信号的波形和心率,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等问题。

原理心电监护仪通过电极将患者的心电信号采集到仪器中,然后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放大等处理,最终形成心电图。

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方式,它可以反映出心脏的心电活动规律、心律失常和冠心病等情况。

心电图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分别对应心脏的房性收缩、室性收缩和室性舒张。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波形和节律,医生可以诊断出心脏疾病,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应用心电监护仪广泛应用于医院、急诊室、监护室、手术室以及一些特殊的心脏病研究中心。

在医院中,心电监护仪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心肌梗死等疾病;2.监测心脏手术患者的心电图,评估手术效果和维持患者的稳定状态;3.监测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协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此之外,心电监护仪还可以应用于以下领域:1.研究心脏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2.进行心电图数据分析和处理,提高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开发新型的心电监护仪设备,如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无线心电监护仪等。

注意事项虽然心电监护仪在医疗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使用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心电监护仪应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不要私自操纵;2.心电监护仪应在专用房间或病房内使用,不要放在高温、潮湿或有辐射的地方;3.心电监护仪应经常检查和维护,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心电监护仪应使用新鲜的电极贴片,不要使用过期或损坏的贴片;5.患者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或刺激性活动,以免影响心电信号记录的质量。

小结心电监护仪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它能够监测患者的心电信号,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

它广泛应用于医院、急诊室、手术室和心脏病研究中心等场所,并不断发展和创新。

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相关的事项,确保仪器的效果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韩智红任学军王云龙汪烨聂建明宋月洁摘要目的通过与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的心电图比较,检验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检测仪(AKM-N1型,简称心电检测仪)临床应用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1 年 10月~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患者36例。

所有入选患者同时行心电检测仪和Holter监测,比对两者同步记录的心电图数据(包括P波时限、PR间期、QRS波群时限、QT间期、RR间期、有无伪差与干扰、有无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类型)是否一致。

两组分别选取相同时间点比对上述参数,包括记录的第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开始的30秒心电数据,以及在受试者心脏不适或临床医生指示的情况下,2次同步按压两者的“捕捉键”进行心电捕捉的30秒记录。

结果 36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

平均年龄43.0±14.8岁(23-70岁)。

29例检测到心律失常。

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不同时间的P波时限、QRS波群时限、PR间期、QT间期与RR间期无差异,两种检测方法检出心律失常的情况高度关联(P<0.001),检出心律失常的比例无差异(P=1.0)。

两种检测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比例无差别,但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情况的关联性不肯定。

临床试验过程无不良反应。

结论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AKM-N1型)获得的心电数据准确,对心律失常的诊断能力与Holter相当,借助网络传输,可及时指导患者治疗。

关键词心电图;检测技术;远程医疗作者单位: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病研究所通信作者:任学军renxj@韩智红,女,42岁,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器械和药物治疗。

Application of portable remote real-time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 in cardiac arrhythmia diagnosis Han Zhihong ,Ren Xuejun, wang Yunlong, Wang Ye, Nie Jianming, Song Yueji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Beijing Institute of Heart, Lung and Blood Vessel Diseases, Beijing 10002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test the clinical value of AKM-N1 type portable remote real-time ECG monitor. Methods: 36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from October to November in 2011 were involved. Arrhythmia was the main manifestation in these patien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real-time ECG test and Holter moni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ECG data (including the duration of P wave, PR interval, QRS duration, QT interval, RR interval, artifacts and interference, arrhythmia type) were compared. The parameters of the two groups in the same time-point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the 10th min, 20th min, 30th min, 40th min, 50th min after beginning, as well as two time-points when the “capture key”were pressed synchronously as subjects had heart discomfort or just after the instruction of doctors. Results: Of these 36 patients, 21 cases were male. The average age was 43.0±14.8 years (23-70). Arrhythmias were detected in 29 cases. The ECG parameters of two methods had no difference. The arrhythmia detection rate of two methods was highly associated (P<0.001).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arrhythmia (P=1.0). The relevance of two methods for detecting spurious and interference was not certain, but the ratio had no difference. There was no adverse reaction in this trial. Conclusion:AKM-N1 type portable remote real-time ECG monitor can provide accurate ECG data. The value on arrhythmia diagnosisis not inferior to that of Holter. By using internet, doctors can get the patients’information and give them therapy advise on time.Key words: electrocardiogram; detection technology; remote medical treatment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疾病之一,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的最重要检查。

但心律失常具有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暂的特点,普通心电图检查常难以扑捉,尤其是对非住院患者的突发心律失常目前仍缺乏相应的快捷、方便的实时心电图检测。

动态心电图(Holter)可长时程描记患者心电图,但只限记录24小时后到医院回放分析,不能实时了解患者心电信息。

AKM-N1型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检测仪加入网络通信技术,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实时的心电数据。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与Holter检查记录的心电图比较,检验AKM-N1型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检测仪(简称心电监测仪)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可靠性及记录波形的准确性。

1. 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的选择:选取2011年10月~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患者36例。

入选标准: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患者。

排除标准:①帕金森症患者;②重症监护中患者;③使用除颤器的患者;④心脏搭桥患者;⑤心脏起搏器的患者;⑥研究者认为不适合的受试者。

本研究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心电数据比较方法:监测患者同时佩戴心电检测仪和3导联Holter记录仪,每位患者佩戴24小时,采用单导联干电极按压式心电图记录,导联采用 CM1-3 导联位置(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胸骨左缘第4肋、CM2和CM4连线的交叉点)。

1.2.1 按时间比对:两组分别选取记录开始后的相同时间点比对上述参数。

选取的时间点为开始后第10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对各时间点后30秒的心电数据进行分析。

1.2.2 按事件比对:测试过程中,在受试者心脏不适或临床医生指示的情况下,通过同步按压心电监测仪上的“捕捉键”和Holter记录盒上的“捕捉键”进行心电捕捉记录。

规定条件:每例受试者按压“捕捉键”2次以上。

对捕捉到的30秒心电图数据(按压时间点之前10秒加上之后20秒)与相同时间段Holter记录中的心电数据进行比对。

测量同步记录到的受试者的心电图数据(包括P波时限、PR间期、QRS波群时限、QT间期、RR间期),精确到毫秒。

对于同一个受试者,测量由同一临床心电图医生完成,另一名临床心电图医生进行审核。

分析有无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类型,记录检测过程中这两种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情况,记录心电电极片的信号影响度及皮肤不良反应。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并计算同时间两个同类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反映两者的相似程度;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检验两种方法之间的关联情况,并比较在这两种情况下某现象出现的频率是否有差异。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本研究2011 年 10月-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组织实施,实际完成观察36例。

32例来自心内科门诊,4例来自心内科病房。

男性21例,女性15例。

患者平均年龄43.0±14.8岁(23-70岁)。

36例患者中,29例检测到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12例,房性早搏8例、交界性早搏3例、心房颤动2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表1)。

2.2心电图的各种时限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不同时间的P波时限、QRS波群时限、PR间期、QT间期与RR 间期见表1。

2例患者因心房纤颤不能测量P波时限与PR间期。

两种方法心电图的各时限测定结果均无差异。

2.3 两种检测方法发现心律失常的情况两种检测方法36例患者的7个时间点共检测出心律失常242次,包括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表4)。

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发现,两种检测方法发现心律失常的情况高度关联(P<0.001),发现心律失常的比例无差异(P=1.0)。

2.4检测过程中两种检测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情况两种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情况见表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