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北师大选修1-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4课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教案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充要条件主要讨论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目的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推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的定义。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充要条件这一概念时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充分,这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教师在充要条件这一内容的新授教学时,不可拔高要求追求一步到位,而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滚动式逐步深化,使之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步发展完善。
教学难点:“充要条件”这一节介绍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中学生不易理解,用它们去解决具体问题则更为困难,因此“充要条件”的教学成为中学数学的难点之一,而必要条件的定义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学生对”充分条件”的概念较易接受,而必要条件的概念都难以理解.对于“B=>A”,称A是B的必要条件难于接受,A本是B推出的结论,怎么又变成条件了呢?对这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关键:找出A、B,根据定义判断A=>B与B=>A是否成立。
教学中,要强调先找出A、B,否则,学生可能会对必要条件难以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目标:1、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个概念。
2、能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熟练判断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3、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可以自觉地对定义进行转化,转化成推理关系及集合的包含关系。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类比能力:“会观察”,通过大量的问题,会观察其共性及个性。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敢归纳”,敢于对一些事例,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
3、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善建构”,通过反复的观察分析和类比,对归纳出的结论,建构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三)情感目标: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学命题,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
2021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1.2.1 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含解析
第一章预备知识第二节常用逻辑用语2.1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常用逻辑用语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语言,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本节的内容包括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教学目标:1、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2、能够判断命题之间的充分必要关系二. 核心素养1.数学抽象: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概念抽象概括2.逻辑推理:本节内容依初中所学的定理,研究条件和结论的关系,引出本节知识点,从而体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3. 数学运算:判断命题之间的充分必要关系;利用充分必要关系求参数4.直观想象:讲解本节知识,利用初中所学过的定理,分析它们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从而引出抽象概述了充分,必要的概念,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能直接的理解一个命题中,条件与结论的关系5. 数学建模:常用逻辑用语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语言,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难点: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PPT一: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1)知识引入定理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即如果四边形为菱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定理1是菱形的性质定理,即对角线互相垂直是菱形必有的性质.也就是说,如果能确定四边形为菱形,那么一定可以得出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而一旦某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不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一定不是菱形.思考交流:试用上面的方法分析定理2,定理3定理2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定理3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必要条件的概述:一般地,当命题“若p,则q”是真命题时,称q是p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一旦q 不成立,p一定也不成立,即q对于p的成立是必要的.例如,在定理1中,“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四边形为菱形”的必要条件.例1:将下面的性质定理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用必要条件的语言表述:(1) 平面四边形的外角和是360°;(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解(1) “平面四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可表述为“若平面多边形为四边形,则它的外角和为360°”,所以“外角和为360°”是“平面多边形为四边形”的必要条件;(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可表述为“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关于(轴对称,则这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所以“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点关于(轴对称”的必要条件.二.充分条件与性质判断(1)知识引入定理 4 若a>0, b>0,则ab>0.定理4是说:如果满足了条件a>0, b>0”,一定有结论ab>0. ,但要注意,使得ab>0的条件不唯一,例如,由a<0,b<0,也可以判定ab>0.实际上,定理4告诉我们:只要有了a>0,b>0"这个条件,就可以判定a b>0”.思考交流:试用上面的方法分析定理5,定理6定理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6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充分条件概述一般地,当命题“若p则q”是真命题时,称p是q的充分条件.综上,对于真命题“若p,则q”,即p q时,称q是p的必要条件,也称p是q的充分条件例2:用充分条件的语言表述下面的命题:(1) 若a=-b,则|a|=|b|(2) 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C|=|BC|(3) 当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十bx十c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解( 1) “a = —b"是"|a|=|b|"的充分条件;(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是“ | AC | =| BC|的充分条件;(3)“a c<0”是“一元二次方程ax2十bx十c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充分条件.三. 充要条件(1)知识引入勾股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课件
解:命题 (1)(是 2)真命 ,命题 题 (3是 ) 假命 . 题 所以 ,命题 (1)中 (2)的 q是p的必要. 条件
能力测试
1、用符号“充分”或“必要”填空: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故 可以写成:若p则q。 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知
新 知
原命题 若 p则 q
互逆
逆命题 若 q则 p
互否
互为
逆否 互否
否命题 若 p则 q
互逆 逆否命题 若 q则 p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实例引入】
同学们,当某一天你和你妈妈在街上遇到老师的时 候,你向老师介绍你的妈妈说:“这是我的妈妈”。那 么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你的妈妈还会不会补充说:“这 是我的孩子”呢?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你的妈妈还会不会补充说:“这是我的孩子”呢?
称条:p是件q的充,分必r要是条件t,简的称充_要_条充件__要____条件。
命题的4种情况: p、 q分 别 表 示 某 条 件
1 ) p q且 qp
则 称 条 件 p 是 条 件 q 的 充 分 不 必 要 条 件
2) p q且 q p
1、充分且必要条件; 2、充分非必要条件; 3、必要非充分条件;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从逻辑推理关系看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A B且B A,则A是B的 充分不必要条件
2)若A B且B A,则A是B的 3)若A B且B A,则A是B的 4)A B且B A,则A是B的
必要不充分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充分且必要条件
C 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优课系列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1 1.2.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课件(共34张PPT)
[变式 3] (1)已知命题 p:a≤x≤a+1,命题 q:x2-4x<0,若 p 是 q 的充分不 必要条件,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方程 ax2+2x+1=0(a∈R,a 为常数)的解集只有一个负Leabharlann 根的充要条件是 ________.
(1)(0,3) (2)a≤0或a=1 [(1)令M={x|a≤x≤a+1},N={x|x2-4x<0}= {x|0<x<4}.
)
A.若 α≠π4,则 tan α≠1
B.若 α=π4,则 tan α≠1
C.若 tan α≠1,则 α≠π4
D.若 tan α≠1,则 α=π4
C [“若 p,则 q”的逆否命题是“若非 q,则 非 p”,显然非 q:tan α≠1, 綈 p:α≠π4,所以该命题的逆否命题是“若 tan α≠1,则 α≠π4”.]
类型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
(1)(2014·全国卷Ⅱ)函数f(x)在x=x0处导数存在.若p:f′(x0)=0; q:x=x0是f(x)的极值点,则( )
A.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B.p是q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的必要条件 C.p是q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的充分条件 D.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
A.真,真,真
B.假,假,真
C.真,真,假
D.假,假,假
A [由an+2an+1<an,得an+an+1<2an,即an+1<an. 所以当an+2an+1<an时,必有an+1<an, 则{an}是递减数列. 反之,若{an}是递减数列,必有an+1<an, 从而有an+2an+1<an. 所以原命题及其逆命题均为真命题,从而其否命题及其逆否命题也均是真命 题.]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1.2.1.1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课件
教材答疑 1.[教材2.1思考交流] 定理2是对顶角相等,也就是说,如果能确定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 一定可以得出这两个角相等,而一旦这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一定不是对顶角. 定理3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 么一定可以得到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而一旦这两个三角形的 对应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不是全等三角形.
3.[多选题]如果命题“p⇒q”是真命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是q的充分条件 B.p是q的必要条件 C.q是p的充分条件 D.q是p的必要条件
答案:AD
解析:根据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含义,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 要条件,所以AD正确.
答案:必要
题型1 必要条件的语言表述——师生共研 例1将下面的性质定理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用必要条件的语言 表述: (1)平面四边形的外角和是360°;
方法归纳 用必要条件的语言表述定理的一般步骤
(1)分析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2)将定理写成“若p,则q”的形式; (3)利用必要条件的概念来表述定理.
跟踪训练1 判断下列各组中是否有p⇒q或q⇒p成立,并用必要条件 的语言表述:
(1)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等;
解析:
,但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
解析:“平面四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可表述为“若平面多边形为四边形,则 它的外角和为360°”,所以“外角和为360°”是“平面多边形为四边形”的必 要条件.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
解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可表述为 “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则这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所 以“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的 必要条件.
2024年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教案2北师大版选修1-1
二、拓展建议
1.阅读相关书籍:通过阅读上述推荐书籍,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数学逻辑和证明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参加在线课程和讲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在线课程和讲座,学习更多关于数学逻辑和证明的知识,并且可以通过互动讨论,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3.阅读学术期刊和论文: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术期刊和论文,了解数学逻辑和证明的前沿研究和发展动态。
c.逻辑推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存在困惑。
i.举例:在证明“如果一个数是偶数,那么它可以被2整除”这个命题时,学生可能不清楚如何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来构建论证。
d.数学建模:学生难以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应用于数学建模,特别是在构建复杂数学模型时。
i.举例:在构建一个关于气温和降雨量的数学模型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e.数学运算:学生在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进行数学运算时,可能出现混淆和错误。
i.举例:在计算“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偶数,那么这个数是偶数”这个命题的概率时,学生可能不清楚如何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进行运算。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北师大版选修1-1》教材,以便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学—同步教学案常用逻辑用语§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1 充分条件2.2 必要条件课时目标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意义.2.会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会求某些命题的条件关系.3.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1.“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为真命题是指:由条件p 可以得到结论q .通常记作:p ⇒q ,读作“p 推出q ”.此时我们称p 是q 的______________.2.如果“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为真命题,即p ⇒q ,称p 是q 的充分条件,同时,我们称q 是p 的__________.一、选择题1.“A =B ”是“sin A =sin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既是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2.“k ≠0”是“方程y =kx +b 表示直线”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既是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3.a <0,b <0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 .a +b <0B .a -b >0 C.a b >1 D.ab>-1 4.命题p :α是第二象限角;命题q :sin α·tan α<0,则p 是q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既是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5.设集合M ={x |x >2},P ={x |x <3},那么“x ∈M ,或x ∈P ”是“x ∈M ∩P ”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既是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D二、填空题6.“lg x >lg y ”是“x >y ”的__________条件.7.“ab≠0”是“a≠0”的__________条件.8.已知α、β是不同的两个平面,直线aα,直线bβ,命题p:a与b无公共点;命题q:α∥β,则p是q的______条件.三、解答题9.已知p:b=0,q:函数f(x)=ax2+bx+1是偶函数.命题“若p,则q”是真命题吗?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p是q的什么条件?10.已知M={x|(x-a)2<1},N={x|x2-5x-24<0},若N是M的必要条件,求a的取值范围.能力提升11.“a>0”是“|a|>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2.设p:实数x满足x2-4ax+3a2<0,a<0.q:实数x满足x2+2x-8>0或x2-x-6≤0,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常用的方法是验证由p能否推出q,由q能否推出p,对于否定性命题,注意利用等价命题来判断.2.在涉及到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又与充分、必要条件有关的问题时,常常借助集合的观点来考虑.§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1充分条件2.2必要条件知识梳理1.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作业设计1.A[“A=B”⇒“sin A=sin B”,反过来不对.]2.B[k=0时,方程y=kx+b也表示直线.]3.A[a<0,b<0a+b<0,反之不对.]4.A[p:α是第二象限角⇒语句q:sin α·tan α<0,反之不能成立.]5.A6.充分不必要解析由lg x>lg y,得x>y>0,由x>y,得x>y≥0.7.充分不必要解析 ab ≠0⇒a ≠0,所以是充分条件; a ≠0,b =0⇒ab =0,不必要条件. 8.必要不充分解析 命题q :α∥β⇒命题p :a 与b 无公共点,反之不对. 9.解 由f (x )=ax 2+bx +1是偶函数,得f (-x )=ax 2-bx +1=ax 2+bx +1恒成立. ∴bx =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所以b =0, 同理由b =0也可以得出f (x )是偶函数.故“若p ,则q ”的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p 既是q 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10.解 由(x -a )2<1,得a -1<x <a +1; 由x 2-5x -24<0,得-3<x <8.因为N 是M 的必要条件,所以,M ⊆N .∴⎩⎪⎨⎪⎧a -1≥-3a +1≤8,∴-2≤a ≤7. 故a 的取值范围是[-2,7].11.A [若a >0,则|a |>0,所以“a >0”是“|a |>0”的充分条件;若|a |>0,则a >0或a <0,所以“a >0”不是“|a |>0”的必要条件.]12.解 由x 2-4ax +3a 2<0,a <0,得3a <x <a ; 由x 2+2x -8>0或x 2-x -6≤0, 可得x <-4或x ≥-2.因为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 a ≤-4a <0或⎩⎪⎨⎪⎧3a ≥-2a <0.⇔解得-23≤a <0或a ≤-4.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4]∪⎣⎡⎭⎫-23,0.2.3 充要条件课时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2.会判断(证明)某些命题的条件关系.3.会利用充要条件求一些字母的范围,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1.如果既有p ⇒q ,又有q ⇒p ,就记作__________.这时p 是q 的____________条件,简称________条件,实际上p 与q 互为________条件.如果p ⇒q 且q ⇒p ,则p 是q 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2.我们常用“当且仅当”表达充要条件.命题p 和命题q 互为充要条件,称它们是两个相互等价的命题.一、选择题1.“x >0”是“x ≠0”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设集合M ={x |0<x ≤3},N ={x |0<x ≤2},那么“a ∈M ”是“a ∈N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m <14”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m =0有实数解”的( )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充分必要条件C .必要非充分条件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4.“k =1”是“直线x -y +k =0与圆x 2+y 2=1相交”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设l ,m ,n 均为直线,其中m ,n 在平面α内,“l ⊥α”是“l ⊥m 且l ⊥n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a <0”是“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数根”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二、填空题7.用符号“⇒”或“ ”填空.(1)a >b ________ac 2>bc 2;(2)a 2c ≠0________c ≠0.8.不等式(a +x )(1+x )<0成立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2<x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9.函数y =ax 2+bx +c (a >0)在[1,+∞)上单调递增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__.(填序号) 三、解答题10.下列命题中,判断条件p 是条件q 的什么条件: (1)p :|x |=|y |,q :x =y .(2)p :△ABC 是直角三角形,q :△ABC 是等腰三角形; (3)p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q :四边形是矩形.11.设x ,y ∈R ,求证|x +y |=|x |+|y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 ≥0.能力提升12.已知P ={x |a -4<x <a +4},Q ={x |x 2-4x +3<0},若x ∈P 是x ∈Q 的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3.记实数x 1,x 2,…,x n 中的最大数为max{x 1,x 2,…,x n },最小数为min {}x 1,x 2,…,x n .已知△ABC 的三边边长为a ,b ,c (a ≤b ≤c ),定义它的倾斜度为l =max ⎩⎨⎧⎭⎬⎫a b ,b c ,c a ·min ⎩⎨⎧⎭⎬⎫a b ,b c ,c a ,则“l =1”是“△ABC 为等边三角形”的( ) A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判断条件p 和结论q 之间的关系,可以先尝试确定p 、q 间的推出关系.2.证明充要条件时,既要证明充分性,又要证明必要性,即证明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成立,但要分清必要性、充分性是证明怎样的一个式子成立.“A 的充要条件为B ”的命题的证明:A ⇒B 证明了必要性;B ⇒A 证明了充分性.“A 是B 的充要条件”的命题的证明:A ⇒B 证明了充分性;B ⇒A 证明了必要性.2.3 充要条件知识梳理1.p ⇔q 充分必要 充要 充要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作业设计1.A [对于“x >0”⇒“x ≠0”,反之不一定成立. 因此“x >0”是“x ≠0”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2.B [因为NM .所以“a ∈M ”是“a ∈N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3.A [若一元二次方程x 2+x +m =0有实数解, 则Δ=1-4m ≥0,因此m ≤14.故m <14是方程x 2+x +m =0有实数解的充分非必要条件.]4.A [把k =1代入x -y +k =0,推得“直线x -y +k =0与圆x 2+y 2=1相交”;但“直线x -y +k =0与圆x 2+y 2=1相交”不一定推得“k =1”.故“k =1”是“直线x -y +k =0与圆x 2+y 2=1相交”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5.A [l ⊥α⇒l ⊥m 且l ⊥n ,而m ,n 是平面α内两条直线,并不一定相交,所以l ⊥m 且l ⊥n 不能得到l ⊥α.]6.B [当a <0时,由韦达定理知x 1x 2=1a <0,故此一元二次方程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符合题意;当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数根时,a 可以为0,因为当a =0时,该方程仅有一根为-12,所以a 不一定小于0.由上述推理可知,“a <0”是“方程ax 2+2x +1=0至少有一个负数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7.(1)⇒ (2)⇒8.(2,+∞)解析 不等式变形为(x +1)(x +a )<0,因当-2<x <-1时不等式成立,所以不等式的解为-a <x <-1.由题意有(-2,-1) (-a ,-1),∴-2>-a ,即a >2.9.b ≥-2a解析 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当-b2a ≤1,即b ≥-2a 时,函数y =ax 2+bx +c 在[1,+∞)上单调递增.10.解 (1)∵|x |=|y |⇒x =y ,但x =y ⇒|x |=|y |,∴p 是q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2)△ABC 是直角三角形⇒△ABC 是等腰三角形. △ABC 是等腰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 ∴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 (3)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是矩形.四边形是矩形⇒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p 是q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11.证明 ①充分性:如果xy ≥0,则有xy =0和xy >0两种情况,当xy =0时,不妨设x =0,则|x +y |=|y |,|x |+|y |=|y |,∴等式成立. 当xy >0时,即x >0,y >0,或x <0,y <0,又当x >0,y >0时,|x +y |=x +y ,|x |+|y |=x +y , ∴等式成立.当x <0,y <0时,|x +y |=-(x +y ),|x |+|y |=-x -y ,∴等式成立. 总之,当xy ≥0时,|x +y |=|x |+|y |成立. ②必要性:若|x +y |=|x |+|y |且x ,y ∈R , 则|x +y |2=(|x |+|y |)2,即x 2+2xy +y 2=x 2+y 2+2|x ||y |, ∴|xy |=xy ,∴xy ≥0.综上可知,xy ≥0是等式|x +y |=|x |+|y |成立的充要条件. 12.解 由题意知,Q ={x |1<x <3},Q ⇒P ,∴⎩⎪⎨⎪⎧a -4≤1a +4≥3,解得-1≤a ≤5.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5].13.A [当△ABC 是等边三角形时,a =b =c ,∴l =max ⎩⎨⎧⎭⎬⎫a b ,b c ,c a ·min ⎩⎨⎧⎭⎬⎫a b ,b c ,c a =1×1=1.∴“l =1”是“△ABC 为等边三角形”的必要条件.∵a ≤b ≤c ,∴max ⎩⎨⎧⎭⎬⎫a b ,b c ,c a =c a .又∵l =1,∴min ⎩⎨⎧⎭⎬⎫a b ,b c ,c a =ac,即a b =a c 或b c =ac, 得b =c 或b =a ,可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而不能推出△ABC 为等边三角形. ∴“l =1”不是“△ABC 为等边三角形”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北师大版选修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北师大版选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2. 学会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3. 能够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
2. 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方法。
3.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2. 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
2. 学会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第一章: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1.1 引入概念: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1.2 讲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1.3 举例说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第二章: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方法2.1 引入判断方法2.2 讲解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方法2.3 举例说明判断方法的应用第三章: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 引入实际问题3.2 讲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3 举例说明应用方法第四章:总结与练习4.1 总结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及判断方法4.2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第五章:拓展与提高5.1 引入拓展知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推广5.2 讲解拓展知识5.3 举例说明拓展知识的应用六、教学目标1. 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区别。
2. 学会判断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
七、教学内容1.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定义。
2. 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方法。
3.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北师大版选修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北师大版选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判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
2.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系。
3.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及其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判断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2. 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系。
3.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吃饭”和“肚子饿”的关系,引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2. 讲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
3. 讲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判断一些实际问题,如“下雨”和“路面湿滑”的关系。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掌握程度。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判断其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问答环节: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估他们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探索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目录(含重难点及课时分布)
高中数学课本内容及其重难点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集合的基本关系ﻫ·2、集合·第一章集合(考点的难度不是很大,是高考的必考点)ﻫ·的含义与表示ﻫ·3、集合的基本运算(重点)(2课时)1、生活中的变量关系··第二章函数ﻫ·4、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重点)3、函数的单调性(重点)ﻫ· 2、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ﻫ··5、简单的幂函数(5课时)ﻫ·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2、指数概念的扩充·1、正整数指数函数ﻫ· 3、指数函数(重点)· 4、对数· 5、对数函数(重点)· 6、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减性(重点)(3课时)ﻫ·第四章函数应用ﻫ·1、函数与方程ﻫ·2、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2课时)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ﻫ·1、简单几何体ﻫ2、三视图(重点)·· 3、直观图(1课时)ﻫ·4、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重点)ﻫ·5、平行关系(重点)ﻫ·6、7、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重点)·垂直关系(重点)ﻫ· 8、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4课时)·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3、空间直角坐标系· 1、直线与直线的方程ﻫ·2、圆与圆的方程ﻫ(4课时)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第一章统计ﻫ· 2、从普查到抽样ﻫ·3、抽样方法6、用样本估计总体·4、统计图表ﻫ·5、数据的数字特征(重点)ﻫ·· 7、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 8、相关性ﻫ·9、最小二乘法(3课时)ﻫ·第二章算法初步· 1、算法的基本思想·3、排序问题(重点)· 2、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重点)ﻫ·4、几种基本语句(2课时)1、随机事件的概率(重点)··第三章概率ﻫ· 2、古典概型(重点)·3、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重点、难点)(4课时)ﻫ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ﻫ·2、角的概念的推广ﻫ·3、弧度制· 4、正弦函数(重点)· 5、余弦函数(重点)· 6、正切函数(重点)·7、函数的图像(重点)·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重点、难点)(5课时)1、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ﻫ·2、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重ﻫ·第二章平面向量ﻫ·3、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重点)·点)ﻫ· 4、平面向量的坐标(重点)·5、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重点)ﻫ·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重点)·7、向量应用举例(难点)(5课时)ﻫ·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重点)·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ﻫ·3、半角的三角函数·4、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 5、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难点)(4课时)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数列ﻫ·1、数列的概念· 2、数列的函数特性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重点)· 3、等差数列(重点)ﻫ·· 5、等比数列(重点)·6、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重点)ﻫ·7、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3、2、正弦定理ﻫ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ﻫ(6课时)ﻫ·第二章解三角形(重点)ﻫ··4、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难点)ﻫ·5、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余弦定理ﻫ(6课时)ﻫ·第三章不等式·1、不等关系ﻫ· 1.1、不等式关系· 1.2、比较大小(重点)ﻫ2,一元二次不等式(重点)ﻫ·2.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重点)ﻫ·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4课时】· 3、基本不等式(重点)3.1 基本不等式· 3.2、基本不等式与最大(小)值4线性规划(重点)·4.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重点)ﻫ·4.2、简单线性规划(重点)· 4.3、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重点、难点) 【3课时】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2.2必要条件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重点)ﻫ2.1充分条件ﻫ2.3充要条件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ﻫ3.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ﻫ3.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ﻫ3.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ﻫ4逻辑联结词“且’’‘‘或…‘非(重点)4.1逻辑联结词“且ﻫ4.2逻辑联结词“或4.3逻辑联结词‘‘非【1.5课时】ﻫ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重点)ﻫ1椭圆ﻫ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2椭圆的简单性质ﻫ2抛物线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2抛物线的简单性质3 曲线3.2双曲线的简单性质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ﻫ【8课时】第三章变化率与导数(重点)ﻫ1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ﻫ2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1导数的概念ﻫ2.2导数的几何意义3计算导数(重点)ﻫ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重点)ﻫ4.1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4.2导数的4.2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ﻫ第四章导数应用(重点)ﻫ4.1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ﻫ乘法与除法法则【6课时】ﻫ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 回归分析ﻫ1.1 回归分析ﻫ1.2相关系数ﻫ1.3可线性化的回归分析ﻫ2独立性检验(重点、重点)2.1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2.2独立性检验2.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ﻫ2.4独立性检验的应用(重点、难点)【4课时】第二章框图(重点,高考必考点)1 流程图ﻫ2结构图【1.5课时】第三章推理与证明1归纳与类比ﻫ1.1归纳推理1.2类比推理ﻫ2数学证明3综合法与分析法3.1综合法3.2分析法4反证法【2课时】1.2复1.1数的概念的扩充ﻫﻫ第四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ﻫ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ﻫ数的有关概念(重点)ﻫ2复数的四则运算(重点、高考必考点)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ﻫ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1.5课时】ﻫ选修2-1ﻫ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ﻫ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4逻辑联结词“且”“或”“非”&…&…(重点)【1.5课时】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重点,在解决立体几何方面有很大的帮助)1 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2 空间向量的运算ﻫ3向量的坐标表示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4用向量讨论垂直与平行ﻫ5夹角的计算ﻫ6距离的计算【6课时】ﻫ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重点、高考大题必考知识点)1 椭圆ﻫ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2 椭圆的简单性质2 抛物线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ﻫ3.2双曲线的简单性质2.2抛物线的简单性质ﻫ3双曲线ﻫﻫ4 曲线与方程4.1 曲线与方程4.2 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ﻫ4.3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8课时】选修2-2第一章推理与证明(重点)ﻫ1归纳与类比ﻫ2综合法与分析法ﻫ3反证法4数学归纳法【2课时】ﻫ第二章变化率与导数(重点)ﻫ1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ﻫ2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1导数的概念2.2导数的几何意义ﻫ3计算导数ﻫ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4.1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ﻫ4.2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5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2课时】第三章导数应用(重点)1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1.1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ﻫ1.2函数的极值(重、难点)ﻫ2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ﻫ2.1实际问题中导数的意义2.2最大、最小值问题(重、难点)【5课时】第四章定积分1定积分的概念1.1定积分背景-面积和路程问题(重点)ﻫ1.2定积分2微积分基本定理3定积分的简单应用(重点)3.1平面图形的面积3.2简单几何体的体积【4课时】ﻫ第五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重点)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1数的概念的扩展1.2复数的有关概念2复数的四则运算ﻫ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2课时】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重点)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1.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ﻫ2.排列(重点、难点)ﻫ2.1排列的原理2.2排列数公式3.组合3.1 组合及组合数公式3.2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ﻫ4.简单计数问题ﻫ5.二项式定理(重、难点)5.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5.1二项式定理ﻫ【8课时】第二章概率(重点)ﻫ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超几何分布ﻫ3.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4.二项分布5.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5.1 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一)5.2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二)6.正态分布6.1 连续型随机变量6.2正态分布【4课时】ﻫ第三章统计案例1.1回归分析1.回归分析ﻫ1.2 相关系数1.3 可线性化的回归分析2.1独立性检验2.独立性检验(重点)ﻫ2.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2.3 独立性检验的应用【2课时】选修3-1ﻫ第一章数学发展概述第二章数与符号ﻫ第三章几何学发展史ﻫ第四章数学史上的丰碑----微积分第五章无限第六章数学名题赏析ﻫ选修3-2选修3-3ﻫ第一章球面的基本性质1.直线、平面与球面的我诶制关系ﻫ2.球面直线与球面距离ﻫ第二章球面上的三角形1.球面三角形2.球面直线与球面距离ﻫ3.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4.球面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ﻫ第三章欧拉公式与非欧几何1.球面上的欧拉公式2.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3.欧氏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ﻫ选修4-1第一章直线、多边形、圆(重点)1.全等与相似ﻫ2.圆与直线ﻫ3.圆与四边形【2课时】第二章圆锥曲线ﻫ1.截面欣赏ﻫ2.直线与球、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3.柱面与平面的截面ﻫ4.平面截圆锥面5.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3课时】ﻫ选修4-2ﻫ第一章平面向量与二阶方阵ﻫ1平面向量及向量的运算2向量的坐标表示及直线的向量方程ﻫ3二阶方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ﻫ第二章几何变换与矩阵1几种特殊的矩阵变换2 矩阵变换的性质ﻫ第三章变换的合成与矩阵乘法ﻫ1变换的合成与矩阵乘法2矩阵乘法的性质ﻫ第四章逆变换与逆矩阵1 逆变换与逆矩阵2 初等变换与逆矩阵ﻫ3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4 可逆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第五章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ﻫ1矩阵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ﻫ2特征向量在生态模型中的简单应用ﻫ选修4-4ﻫ第一章坐标系1 平面直角坐标系2 极坐标系ﻫ3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ﻫ第二章参数方程ﻫ1参数方程的概念2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ﻫ3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4平摆线和渐开线ﻫ选修4-5第一章不等关系与基本不等式(重点)l不等式的性质ﻫ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难点)3平均值不等式ﻫ4不等式的证明5不等式的应用第二章几个重妻的不等式1柯西不等式ﻫ2排序不等式ﻫ3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选修4-6第一章带余除法与书的进位制1、整除与带余除法ﻫ2、二进制ﻫ第二章可约性1、素数与合数2、最大公因数与辗转相除法ﻫ3、算术基本定理及其应用ﻫ4、不定方程第三章同余ﻫ1、同余及其应用ﻫ2、欧拉定理还在更新。
高中数学 北师大选修1-1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3.用集合的方法来判断下列哪个p是q的充分条件, 哪个p是q的必要条件?(用 或 填写)
(1)p:菱形 (2)p: x>4
q:正方形 q: x>1
解:(1)由图1可知p是q的必要条件 (2)由图2可知p是q的充分条件
p:菱形
q
p
q:正方形
01
4
由小推大
图2
图1
例5 .请判断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若x y,则x2 y2; (2)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 若a b,则ac bc.
解:命题(1)(2)是真命题,命题(3)是假命题. 所以,命题(1)(2)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
X>1
X>3
B
A
X>2
X>0
X>4
在A中的元素就一定在B中,但 在B中的元素不一定在A中。
(1 y, q :| x || y | (3) p : x 2, q : x 0
提示: (1) p是q的充分条件 (2) p是q的充分条件 (3) p是q的必要条件
1、知识收获: 若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的一个充分条件是p 则q是p的必要条件,p的一个必要条件是q
②a<0,b<0 ④a>0,b<0且|a|>|b|
解析:问题是“谁”是“a+b>0”的充分条件;对 应即为“谁” “a+b>0”.且在下面4个条件找能 推出“a+b>0”的条件的过程中,应理解充分条件 的不唯一性.
答案:① ③ ④
例2: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 q是p的必要条件?
解:命题(1)(2)是真命题,命题(3)是假命题. 所以,命题(1)(2)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1.2.1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课件
定理5“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充分条件
定理6“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是“截得其他两边所得的三角形
是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必要条件,是菱形的重要特征,因此,性质定理是描述了数
学对象的某一类特征,阐述了一个数学研究对象所具有的重要性质,其作用是提示
这个研究对象的某个特征,是判定一个事物的必要条件,它仅仅是从某些方面反应
事物的特征,因此,必要条件可用来区分一个事物与另外一个事物,一般地,数学
中的每个性质定理都给出了成为相应数学对象的一个必要条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那么这条边
所对的角是直角
……
01
课前预习
发现问题
(1)命题定义
可以判断真假、用文字或符号表述的陈说句叫作命题.
(2)命题真假分类
①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作真命题;
②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作假命题.
(3)命题的结构情势:一般地,一个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
p⇒q
q是p的必要条件
01
课前预习
发现问题
从集合角度判定逻辑关系:
对于命题“若p,则q”,
设集合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
若A⊆B,则p⇒q, q是p的必要条件,
从集合的角度可知,小范围⇒ 大范围
,
所以说“大范围”是“小范围”的必要条件,
也可以说 “小范围”的必要条件是“大范围”
基本语言——逻辑语言,即 “常用逻用语”
问题1:阅读课本第14页第一段和第二段及课本P14-P17的标题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将要研究哪些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选修1教案 -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2.1-1.2.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充分条件的概念;会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通过对充分条件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自己分析、判断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充分条件的概念教学难点: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若0ab =,则0a =;(2)若0a >时,则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二、讲授新课:1.认识“⇒”与“⇒”:①在上面两个命题中,命题(1)为假命题,命题(2)为真命题.也就是说,命题(1)中由“0ab =”不能得到“0a =”,即0ab =⇒0a =;而命题(2)中由“0a >”可以得到“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即0a >⇒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①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上述命题(2)中“0a >”是“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的充分条件,而“函数y ax b =+的值随x 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则是“0a >”的必要条件.②例1: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 是q 的充分条件?(1)若1x >,则33x -<-;(2)若1x =,则2320x x -+=;(3)若()3x f x =-,则()f x 为减函数; (4)若x 为无理数,则2x 为无理数.(5)若12//l l ,则12k k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解析: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解:(1)(2)(3)p 是q 的充分条件。
点评:判断p 是不是q 的充分条件,可根据若p 则q 的真假进行判断。
③变式练习:下列“若p ,则q”形式的命题中,那些命题中的p 是q 的充分条件?(1)若x =1,则x2-4x +3=0;(2)若f(x)=x ,则f(x)为增函数.分析:要判断p 是否是q 的充分条件,就要看p 能否推出q .解略.④例2: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 是p 的必要条件?(1)若0a =,则0ab =;(2)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若a b >,则ac bc >;(4)若x y =,则22x y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解析:若p q ⇒,则q 是p 的必要条件。
高考数学总复习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 北师大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充要条件的判定. 由“x<-1”可得“x2-1>0”,但“x2-1>0”时,x>1 或 x<- 1,所以“x<-1”是“x2-1>0”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选 A.
(理)(2011·湖南理,2)设集合 M={1,2},N={a2},则“a= 1”是“N⊆M”的( )
[解析] (1)原命题即是“若一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则它 的三个内角相等”.
逆命题: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 正三角形(或写成: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否命题:若一个三角形不是正三角形,则它的三个内角不 全相等.
逆否命题: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全相等,那么这个 三角形 不是正三角形 (或写成:三个内角不全相 等的三角形不 是 正三角形).
判断命题的等价命题的真假(当命题 间接法
以否定形式给出时常用此法)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
[例 2]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 是 q 的什么条件? (1)p:a+b=2,q:直线 x+y=0 与圆(x-a)2+(y-b)2=2 相切; (2)p: |x|= x, q: x2+ x≥ 0;
(3)设 l,m 均为直线,α 为平面,其中 l α,m α,
逆命题:“若 q,则 p”;否命题:“若綈 p,则綈 q”;
逆否命题:“若綈 q,则綈 p”,对写出的命题也可简洁
表述;对于含有大前提的命题,在改写命题形式时,大前提不 要动.
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 断它们的真假.
(1)若 q≤1,则方程 x2+2x+q=0 有实根; (2)设 a、b 为实数,若 ab=0,则 a=0 或 b=0; (3)若 x2+y2=0,则 x、y 全为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北师大版选修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北师大版选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
2. 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方法。
3.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举例说明。
3.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决。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 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评估学生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理解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
3. 评价内容:学生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方法及实际应用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含义。
2. 通过生活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3.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北师大版选修《数学》相关章节。
2. 辅助材料:PPT、案例分析资料、练习题。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计算机。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 第3-4课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 第5-6课时: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的讲解与点评。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所讲解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知识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北师大选修1-1
工具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解析: (1)∵x-2=0⇒(x-2)(x-3)=0, 而(x-2)(x-3)=0 x-2=0.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个三角形全等;但两个三角形 全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工具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3)∵m<-2⇒方程 x2-x-m=0 无实根; 方程 x2-x-m=0 无实根 m<-2.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4)∵矩形的对角线相等,∴p⇒q; 而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 ∴q p.∴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工具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2.充要条件
(1)如果既有 p⇒q ,又有q⇒p 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 条件.
,就记作p⇔q,p是q的
(2)概括地说:如果 p⇔q ,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
(3)充要条件的证明:证明充要条件应从两个方面证明,一 是 充分性 ,二是 必要性 .
工具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a>b是a>|b|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由a>b不一定可推出a>|b|,但由a>|b|一定可以推 出a>b. 答案: B
3.充要条件:如果既有p⇒q,又有q⇒p,即p⇔q,则p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同时q也是p的充要条件,即p 与q互为充要条件.
工具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定义法:判断B是A的什么条件,实际上就是判断B⇒A或 A⇒B是否成立,只要把题目中所给条件按逻辑关系画出箭头示 意图,再利用定义即可判断.
工具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2019·大纲全国卷,3)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b成立 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目录
必修(第一册)(共计72 课时)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0课时)1.1 集合的概念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3 集合的基本运算阅读与思考集合中元素的个数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阅读与思考几何命题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8课时)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2.2 基本不等式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2课时)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阅读与思考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3.2 函数的基本性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3.3 幂函数探究与发现探究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4 函数的应用(一)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 函数的形成与发展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6课时)4.1 指数4.2 指数函数阅读与思考放射性物质的衰减信息技术应用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4.3 对数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4.4 对数函数探究与发现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4.5 函数的应用(二)阅读与思考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 对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建模(3课时)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第五章三角函数(23课时)5.1 任意角和弧度制5.2 三角函数的概念阅读与思考三角学与天文学5.3 诱导公式5.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探究与发现函数及函数的周期探究与发现利用单位圆的性质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5.5 三角恒等变换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三角函数表5.6 函数5.7 三角函数的应用阅读与思考振幅、周期、频率、相位必修(第二册)(共计69 课时)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18课时)6.1 平面向量的概念6.2 平面向量的运算阅读与思考向量及向量符号的由来6.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6.4 平面向量的应用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数学探究(2课时)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第七章复数(8课时)7.1 复数的概念7.2 复数的四则运算阅读与思考代数基本定理7.3*复数的三角表示探究与发现的次方根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19课时)8.1 基本立体图形8.2 立体图形的直观图阅读与思考画法几何与蒙日8.3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探究与发现祖暅原理与柱体、锥体的体积8.4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阅读与思考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几何学的发展第九章统计(13课时)9.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信息技术应用统计软件的应用9.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统计学在军事中的应用——二战时德国坦克总量的估计问题阅读与思考大数据9.3 案例统计公司员工的肥胖情况调查分析第十章概率(9课时)10.1 随机事件与概率10.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10.3 频率与概率阅读与思考孟德尔遗传规律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计43 课时)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5课时)1.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1.3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1.4 空间向量的应用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16课时)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2.2 直线的方程探究与发现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参数方程2.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阅读与思考笛卡儿与解析几何2.4 圆的方程阅读与思考坐标法与数学机械化2.5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12课时)3.1 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信息技术探究点的轨迹:椭圆3.2 双曲线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是双曲线的渐近线3.3 抛物线探究与发现为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关学性质及其应用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 解析几何的形成与发展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共计30 课时)第四章数列(14课时)4.1 数列的概念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4.2 等差数列4.3 等比数列阅读与思考中国古代数学家求数列和的方法4.4*数学归纳法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16课时)5.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5.2 导数的运算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5.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 微积分的创立与发展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共计35 课时)第六章计数原理(11课时)6.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6.2 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6.3 二项式定理数学探究(2课时)杨辉三角的性质与应用第七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0课时)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阅读与思考贝叶斯公式与人工智能7.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7.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7.4 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探究与发现二项分布的性质7.5 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概率分布图及概率计算第八章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9课时)8.1 成对数据的统计相关性8.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阅读与思考回归与相关8.3 列联表与独立性检验数学建模(3课时)建立统计模型进行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 >b ”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
A .a >b +1
B .a >b -1
C .a 2>b 2
D .a +1>b
【解析】 “p 的充分条件是q ”即“q 是p 的充分条件”,亦即“q ⇒p ”.因为a >b +1⇒a >b ,故选A.
【★答案★】 A
2.函数f (x )=x 2+mx +1的图像关于直线x =1对称的充要条件的( )
A .m =-2
B .m =2
C .m =-1
D .m =1 【解析】 由f (x )=x 2+mx +1=⎝ ⎛⎭
⎪⎫x +m 22
+1-m 24, ∴f (x )的图像的对称轴为x =-m 2,由题意:-m 2=1,
∴m =-2.
【★答案★】 A
3.已知p :关于x 的不等式x 2+2ax -a >0的解集是R ,q :-1<a <-12,则
p 是q 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D .不能确定
【解析】 p 所对应的集合为A ={a |-1<a <0},q 所对应的集合B =⎩⎪⎨⎪⎧⎭
⎪⎬⎪⎫a ⎪⎪⎪ -1<a <-12, ∴B ⊆A ,∴q ⇒p ,∴p 是q 的必要条件.
【★答案★】 B
4.(2015·天津高考)设x∈R,则“|x-2|<1”是“x2+x-2>0”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x-2|<1⇔1<x<3,x2+x-2>0⇔x>1或x<-2.
由于{x|1<x<3}是{x|x>1或x<-2}的真子集,
所以“|x-2|<1”是“x2+x-2>0”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5.有下述说法:
①a>b>0是a2>b2的充要条件;②a>b>0是1
a<
1
b的充要条件;③a>b>0
是a3>b3的充要条件.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0个B.1个C.2个D.3个【解析】a>b>0⇒a2>b2,
a2>b2⇒|a|>|b|⇒/a>b>0,故①错.
a>b>0⇒1
a<
1
b,但
1
a<
1
b⇒/a>b>0,故②错.
a>b>0⇒a3>b3,但a3>b3⇒/a>b>0,故③错.【★答案★】 A
二、填空题
6.“cos α=-
3
2”是“α=
5
6π”的________条件.
【解析】α=5
6π时,cos α=-
3
2,反之不一定成立,故应是必要不充分
条件.
【★答案★】必要不充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两角相等”是“两角是对顶角”的充分条件;
②“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是“这两个平面垂直”的充分条件; ③“a ,b ,c 成等比数列”是“b 2=ac ”的必要条件.
【解析】 因为“两角相等”⇒/“两角是对顶角”,①错;“a ,b ,c 成等比数列”⇒“b 2=ac ”,③错.②正确.
【★答案★】 ②
8.直线l 1:2x +my +1=0与直线l 2:y =3x -1垂直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导学号:63470008】
【解析】 l 1⊥l 2,则2×3+m ×(-1)=0,即m =6.
【★答案★】 m =6
三、解答题
9.已知M ={x |(x -a )2<1},N ={x |x 2-5x -24<0},若N 是M 的必要条件,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由(x -a )2<1,得a -1<x <a +1,
由x 2-5x -24<0,得-3<x <8,
∵N 是M 的必要条件,
∴M ⊆N ,
∴⎩⎨⎧
a -1≥-3,a +1≤8,
∴-2≤a ≤7.
即a 的取值范围是[-2,7].
10.已知p :ab ≠0,a +b =1;q :ab ≠0,a 3+b 3+ab -a 2-b 2=0.求证:p 是q 的充要条件.
【证明】 ①先证充分性成立.
∵ab ≠0,a +b =1,
∴b =1-a .
∴a 3+b 3+ab -a 2-b 2
=a 3+(1-a )3+a (1-a )-a 2-(1-a )2
=a 3+1-3a +3a 2-a 3+a -a 2-a 2-1+2a -a 2=0.
②再证必要性成立.
∵ab ≠0,
∴a≠0且b≠0.
∵a3+b3+ab-a2-b2=0,
∴(a+b)(a2-ab+b2)-(a2-ab+b2)=0.
∴(a2-ab+b2)·(a+b-1)=0.
∵a2-ab+b2≠0,
∴a+b=1.
由①②知,p是q的充要条件.
[能力提升]
1.设集合A={x∈R|x-2>0},B={x∈R|x<0},C={x∈R|x(x-2)>0},则“x∈A∪B”是“x∈C”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A∪B={x∈R|x<0或x>2},
C={x∈R|x<0或x>2},
∵A∪B=C,
∴“x∈A∪B”是“x∈C”的充要条件.
【★答案★】 C
2.若A:log2a<1,B:关于x的二次方程x2+(a+1)x+a-2=0的一个根大于零,另一个根小于零,则A是B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log2a<1,解得0<a<2;而方程x2+(a+1)x+a-2=0的一个根大于零,另一个根小于零的充要条件是a-2<0,解得a<2.因为命题:“若0<a<2,则a<2”是真命题,而“若a<2,则0<a<2”是假命题,所以“0<a<2”是“a<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答案★】 A
3.定义在(-∞,0)∪(0,+∞)上的奇函数f (x )在(0,+∞)上为减函数,且f (2)=0,则“f (x )-f (-x )x
<0”是“2x >4”成立的________条件. 【解析】 f (x )<0即x >2;当x <0时,f (x )>0,即x <-2,∴x >2或x <-2;而2x >4⇔x >2,所以前者是后者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 必要不充分
4.已知条件p :|x -1|>a 和条件q :2x 2-3x +1>0,求使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的最小正整数a .
【解】 依题意得a >0.由条件p :|x -1|>a
得x -1<-a ,或x -1>a ,∴x <1-a ,或x >1+a .
由条件q :2x 2-3x +1>0,得x <12,或x >1.
要使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若p ,则q ”为真命题,逆命题为假命题,应有
⎩⎪⎨⎪⎧ 1-a ≤12,1+a >1,或⎩⎪⎨⎪⎧ 1-a <12,1+a ≥1,解得a ≥12.
令a =1,则p :x <0,或x >2,
此时必有x <12,或x >1.
即p ⇒q ,反之不成立.∴最小正整数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