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

合集下载

个人所得税如何发挥调节功能

个人所得税如何发挥调节功能

个人所得税如何发挥调节功能一、本文概述个人所得税作为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节功能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个人所得税如何发挥调节功能,通过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分析,揭示其在促进社会公平、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文章首先将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进行概述,然后深入探讨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文章将展示个人所得税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议,以期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的理论基础个人所得税作为一种直接税,具有独特的调节功能,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以及经济理论中的自动稳定器理论。

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应当公平合理,既要考虑纳税人的负担能力,也要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个人所得税通过对个人所得实行累进税率,使得高收入者承担更多的税负,而低收入者则享受较轻的税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税收公平。

这种税收公平原则的应用,有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税收效率原则强调税收的征收应当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可以通过优化税制设计,减少税收漏洞和避税行为,提高税收征收效率。

同时,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也可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自动稳定器理论则是指税收制度具有自动平衡经济波动的功能。

个人所得税作为一种累进税,当经济繁荣时,高收入者增多,税负自动加重,从而抑制过度消费和投资;当经济衰退时,低收入者增多,税负自动减轻,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

这种自动稳定器的功能有助于平滑经济波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的理论基础包括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以及自动稳定器理论。

这些原则和理论为个人所得税发挥调节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

东三省数学建模竞赛试题

东三省数学建模竞赛试题

A题:垃圾分类处理与清运方案设计垃圾分类化收集与处理是有利于减少垃圾的产生,有益于环境保护,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城市绿色工程。

在发达国家普遍实现了垃圾分类化,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大城市的垃圾分类化已经提到日程上来。

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并且在北京、上海、重庆和深圳都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许多问题仍然是垃圾分类化进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

在深圳,垃圾分为四类:橱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不可回收垃圾,这种分类顾名思义不难理解。

其中对于居民垃圾,基本的分类处理流程如下:在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中,不同类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简述如下:1)橱余垃圾可以使用脱水干燥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干物质运送饲料加工厂做原料。

不同处理规模的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分大型和小型)见附录1说明。

2)可回收垃圾将收集后分类再利用。

3)有害垃圾,运送到固废处理中心集中处理。

4)其他不可回收垃圾将运送到填埋场或焚烧场处理。

所有垃圾将从小区运送到附近的转运站,再运送到少数几个垃圾处理中心。

显然,1)和2)两项中,经过处理,回收和利用,产生经济效益,而3)和4)只有消耗处理费用,不产生经济效益。

本项研究课题旨在为深圳市的垃圾分类化进程作出贡献。

为此请你们运用数学建模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的分类化垃圾的实现做一些研究,具体的研究目标是:1)假定现有垃圾转运站规模与位置不变条件下,给出大、小型设备(橱余垃圾)的分布设计,同时在目前的运输装备条件下给出清运路线的具体方案。

以期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

2)假设转运站允许重新设计,请为问题1)的目标重新设计。

仅仅为了查询方便,在题目附录2所指出的网页中,给出了深圳市南山区所有小区的相关资料,同时给出了现有垃圾处理的数据和转运站的位置。

其他所需数据资料自行解决。

数模实训

数模实训

数学建模实训题目年收入分配问题请查阅我国最新的个人所得税、年终一次性奖金纳税规定和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利率及还款方式,并给出相应的计算数学模型。

根据所得的数学模型讨论如下问题:1.假设公司允许其自行决定每月收入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分配数额,某单位职员小李年收入为6万元,请为其制定合适的年收入分配方案。

2.请替该单位制定一张年度收入合理分配方案表,职员年收入从6万元以5000元为间隔到10万元。

3.假设该单位职员老王年收入为8万元,现打算贷款购买住房。

如果新房的售价为80万元,请替老王制定一个合理的贷款方案,包括分几年还清、每月还款额和全年收入分配方案。

论文排版要求●论文第一页为封面,具体内容和格式见下页。

●摘要写在论文第二页上,从第三页开始是论文正文(若干页)。

●论文从第二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

●论文题目用3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4号黑体字,并居中。

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4号黑色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

●提请大家注意:摘要在整篇论文评阅中占有重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摘要(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

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

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

1、参考文献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3、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论文题目:组员:姓名年级专业学号联系电话性别$论文的一般格式$摘要关键词: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二、基本假设三、符号说明四、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五、模型分析与评价六、模型的应用与推广参考文献:提醒:邮件主题和电子文档名称请使用你们的题目编号和队员姓名,例如:A题(张三、李四、王五)。

个税计算案例范文

个税计算案例范文

个税计算案例范文公司员工小王月薪9000元,根据国家的个税政策,我们来为小王计算他的个税。

首先,根据国家个税政策,每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超过5000元的部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根据不同级别的收入有所不同。

根据个税法规定,计税收入为税前工资减去个税起征点。

起征点为5000元,小王的计税收入为9000-5000=4000元。

接下来,根据个税法规定,税率分为7个级别。

根据小王的计税收入4000元所处的级别,我们可以查找相应的税率表。

级别,收入范围,税率,速算扣除数---------,-------------,--------,-----------1,0-3000,3%,0根据表格,小王所在级别为2级,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元。

个税计算公式为:个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小王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元,个税金额=4000×10%-210=190元。

所以,小王每个月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90元。

除了每月的个人所得税,小王还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

按照国家规定,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

具体费率根据工资收入的不同情况有所差异。

假设小王的社保费率为10%,9000元的工资需要缴纳9000×10%=900元的社保费。

所以,小王每个月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90元和社保费900元。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王的税后收入,我们来计算一下小王的税后工资:税后工资=税前工资-个人所得税-社保费小王的税前工资为9000元,税后工资=9000-190-900=7910元。

所以,小王的税后工资为7910元。

施丛军 杜娜娜 姚富琴

施丛军 杜娜娜 姚富琴

2012年数学建模暑假培训选拔竞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参赛队员:1.2.3.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摘要本文针对个税征收问题,首先对个税征收进行分析,接着对起征点影响因素(人均收入、人均GDP、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进行分析,然后对影响因素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无量纲化处理,再对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针对各个问题建立模型并求解,确立了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问题一,我们将个税征收这个问题条理化,层次化,发现无论是从国家还是居民来说,最终都希望达到一个目的,就是个税的合理征收,尽量满足国家需求,又满足居民需求。

根据这个分析,构造一个层次分析结构的模型(图1).对于征收个税问题来说,层次分析模型主要分为三层次。

最高目标层即个税合理征收,中间为准则层,即国家满意度,居民满意度,最下一层为方案层,即相关指标。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后,问题分析即归结为各种使用指标相对于总目标考虑的优先次序的分配问题。

我们在方案层各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B ,进而计算出矩阵B 的随机性一致性比率CR ,当CR<0.1时,即认为判断矩阵B 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B ,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从而得出满意度评价模型(模型(1)和模型(2))。

【分析】数学建模有关纳税的分析与计算

【分析】数学建模有关纳税的分析与计算

【关键字】分析西南交通大学第二届“新秀杯”数学建模竞赛-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优化模型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关于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优化问题,主要运用了数学lingo软件,建立了数学优化模型,最后对模型作出分析、评价和改进。

对于问题一:本文根据速算扣除数的相关定义,再结合月工资的纳税计算方法,最后得出计算扣除数。

对于问题二:本文首先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题目要求,在从分考虑修订前后的个人所得税的前提下,确定了该员工年总收入分为工资薪金与年终奖金的基本思路,随后,本文建立了数学优化模型,并利用lingo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出最优解,即该员工的个人年终纳税的最合理纳税方案。

对于问题三:本文首先以第三问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税率大小,建立了数学优化模型,本文将节假日费用和偶然所得费用归于月工资报税,年终奖金一万元单独报税,建立了数学优化模型,并利用lingo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出最优解,最合理的报税方案即为总税额最小的方案。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合理纳税数学优化模型lingo数学软件§ 1问题的重述一背景介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30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法律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

修改后的个税法将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因此我国公民在今年纳税时,要对纳税方案进行合理规划。

二要解决的问题1、问题一如何计算税率计算公式的速算扣除数?2、问题二某公司员工连续两年全年总收入5—7万元/年, 若采用修改前、后的个税法,他应如何报税,从而达到合理报税。

3、问题三若该公司将在节假日(五一、国庆)发放节日费500-2000元,以及单独发放年终奖励1万元,而该员工在某月有工资外偶尔所得7000元,则该员工又应如何报税?1§2问题的分析一相关知识的介绍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数学建模与合理计税问题

数学建模与合理计税问题

合理计税问题摘要本方案是解决个人年纳税额最小且年收入分配(月工资与年终奖的分配)最优问题。

其关键是在年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分配每月工资与年终一次性奖金,从而达到纳税总额最小的目的。

根据问题给出的每月工资应纳税计算方案以及一次性奖金纳税计算方案,得到了一个年纳税金最小的优化模型。

结合此数学模型,运用matlab编程,得出最优解(见表1、表2)。

显然,当我们可以自行决定每月收入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分配数额时,表1才最佳选择,因为当A一定时,表1中对应的纳税额比表2中对应的纳额金小,有时很明显,从而建立年纳税额最小且年收入分配最优方案。

再结合此方案充分分析该单位职工纳税的规律与特点,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当年收入一定时,工资和年终奖的最优分配。

对于问题1, 根据已建立的数学模型为表中5名职工制定合理的发放方案见正文表 3;对于问题2,通过分析该单位职工纳税的规律与特点,发放方案选择的要点在于更具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体分析见正文。

对于问题3,根据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对分级税率和税级距的设定,通过数字模拟的方法计算合理的个税起征点。

同时考虑到个税起点与劳动就业率、社会公平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的相互关系,根据统计数据估算出我国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分布函数,最终计算得出个税起征点为2800元到3200元。

关键词:年纳税额最小收入分配最优最佳选择税率和税级距收入分布函数个税起征点一、问题重述金之和的上限是75000元,试解决下面三个问题:(1) 建立合理计税的数学模型,并为下列5名职工制定合理的发放方案。

(2)充分分析该单位职工纳税的规律与特点,然后写一篇不超过800字的通俗短文,谈谈发放方案选择的要点以便于该单位的所有职工都能得到很好的指导。

(3)2011年3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并确定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及调整级次级距的改革方向。

目前该草案正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尚未正式发布。

个人所得税实训实验报告

个人所得税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个人所得税实训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个人所得税的申报过程,使学生熟悉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个人所得税概述(1)个人所得税的定义: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

(2)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原则:公平税负、合理负担、源泉扣缴、分类征收、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起征点(5000元)-专项附加扣除-基本扣除-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全年收入-成本、费用、税金及损失。

(3)稿酬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稿酬收入×(1-20%)×70%。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特许权使用费收入×(1-20%)。

(5)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财产租赁收入-财产租赁成本。

(6)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财产转让收入-财产原值-合理费用。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利息、股息、红利收入。

3. 个人所得税申报(1)自行申报:纳税人自行到税务机关申报。

(2)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用人单位作为扣缴义务人代为申报。

4. 个人所得税申报注意事项(1)申报时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

(2)申报地点:在中国境内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3)申报所需资料:身份证、收入证明、完税凭证等。

三、实验过程1. 熟悉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2. 模拟个人所得税申报过程,包括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纳税申报表、缴纳个人所得税等。

3. 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寻求解决方案。

4. 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熟悉了个人所得税申报流程。

论文: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论文: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课程名称:纳税筹划实务与案例分析论文题目: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嵌入式11-1 指导教师:***2013 年 12月 16 日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日益繁荣,个人收入也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也就明显加重。

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那么如何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通过筹划,减轻赋税,也就成了纳税人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展开讨论,从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含义入手,具体分析出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必要性及意义,介绍个人所得税主要涉税项目,进一步探讨出实施方案,最后针对个人所得税的各税目进行分析,从纳税筹划的原理和方法入手,阐述了筹划个人所得税的意义及筹划方案,最后指出了进行纳税筹划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税收政策正文:近几年来,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人数越来越多,纳税人数超过了任何一个税种,对个人收入征税的范围涉及11个项目之多,于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就应运而生。

但是我国目前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研究很少。

纳税筹划,在以前总会被人们认为是消极的或不正当的行为,认为纳税筹划就是进行巧妙偷税、逃税或骗税。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纳税筹划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问题了。

于是纳税筹划税务代理机构也诞生了,而且发展趋势非常好。

但是由于税务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很短,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在我国还尚属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一、纳税筹划的含义纳税筹划,又称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国家税收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筹资、投资、收入分配、组织形式、经营等事项的事先安排、选择和策划,以期达到合理减少税收支出、降低经营成本、获取税收利益的目的。

简单的说,如果将个人或企业增加收入、利润等称为“开源”,那么纳税筹划就是进行“节流”。

2024年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途径归纳总结范本(3篇)

2024年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途径归纳总结范本(3篇)

2024年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途径归纳总结范本引言:2024年是一个新的税收政策实施年份,对于个人来说,合理避税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总结归纳2024年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的途径,以期帮助个人避免不必要的税负。

以下是具体内容:一、了解税法法规,合法合规避税个人在进行所得税合理避税时,首先要了解国家的税法法规,只有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合理的避税方案。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法律法规,参加培训课程等途径增加对税法的了解。

二、充分利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政府为了鼓励个人投资创业和经济发展,推出了许多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个人应该充分了解并利用这些政策。

例如,可以申请享受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税负。

三、合理规划薪资结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根据收入额进行分档计算的,因此合理规划薪资结构可以有效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可以通过将收入进行分配,减少最高税率的适用范围。

例如,可以结合公积金、商业保险等福利制度,将一部分收入转化为福利或补贴的形式。

四、合理规划投资理财方案个人在进行投资理财时,需要考虑个人所得税因素。

可以选择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投资产品,如养老保险、商业养老年金等,并合理安排资金的流动,减少税负。

五、合理规划财产转让时间和方式个人在进行财产转让时,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时间和方式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可以选择在适用免税政策的情况下进行财产转让,避免过高的税负。

六、合理利用赞助和捐赠等方式个人可以通过赞助和捐赠等方式减少税负。

可以通过赞助公益事业、捐赠慈善机构等方式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但需要注意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要确保合法合规,避免因虚假赞助、捐赠等行为而带来的法律责任。

七、合法利用家庭成员之间的税收优惠政策家庭成员之间可以进行财产转让、收益分配等合法行为,以实现税收优化的目的。

例如,可以合理利用夫妻间的收入转移政策,将高收入方面的税负转移给低收入方。

结论: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是每一个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通过了解税法法规、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规划薪资结构等途径,个人可以有效降低税负。

个人所得税如何进行合法合规的税收规划

个人所得税如何进行合法合规的税收规划

个人所得税如何进行合法合规的税收规划在当今社会,个人所得税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一项重要税收。

对于广大纳税人来说,了解如何进行合法合规的税收规划,不仅可以减轻税负,还能更好地管理个人财务。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做呢?首先,我们要清楚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和税率。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以及偶然所得等。

不同的所得项目适用不同的税率和计算方法。

合理利用专项附加扣除是进行税收规划的重要手段之一。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

例如,如果您有子女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每个子女每月可以扣除 1000 元;如果您正在进行继续教育,比如在职研究生学习,也可以按照规定进行扣除。

在申报专项附加扣除时,一定要如实填写相关信息,确保扣除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对于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来说,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薪酬结构来进行税收规划。

比如,与公司协商,将一部分工资以福利的形式发放,如提供交通补贴、通讯补贴、餐饮补贴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福利的发放方式和金额要符合税法的规定,否则可能会带来税务风险。

此外,投资理财也是税收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股票、基金等。

根据税法规定,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过1 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持股期限在 1 个月以内(含 1 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 1 个月以上至 1 年(含 1 年)的,暂减按 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可以选择国债等免税理财产品。

如果您有兼职收入,比如劳务报酬所得,要注意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的合并计税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您可以通过与支付方协商,将劳务报酬所得转化为经营所得,以降低税负。

但这种转化必须基于真实的业务情况,不能虚构交易。

个人所得税-精品PPT课件

个人所得税-精品PPT课件
8、财产租赁所得中的“准予扣除项目”
财产租赁所得中的“准予扣除项目”包括:税金、教育附加、捐赠等税法规定的扣
除项目。当每次收入小于4000时,可以扣除的“800”称为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
标准,不是实际发生的修缮费。修缮费扣除,以实际发生额为准,但每次可以
扣除的额度不超过800元,如当次实际支出修缮费2200元,只能按800元扣除,
个税税率
个税计算
个税计算
1、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 用费所得、稿酬所得作纳税收 入的计算:前两项以其实际收入
减去其20%(其20%作为费用扣 除项)后作为计税收入额;稿酬 所得在以实际收入减去其20%的 基础上再按70%折算后作为计税 收入额。
2、基本减除费用:公式中非居
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中每月可 以定额扣除5000元,居民在年度 综合所得中可以定额扣除60000 元(其实也是按月可以定额扣除 5000元),实质是这一应税项目 的起征点。
个人所得税
“目录
content

01 个人所得税相关概念 02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03个个人税所计算得方税法征及合收理范避围税 04 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 05 个税法定减免及扣缴义
务人法律责任
1 个人所得税相关概念
相关概念
1、个人所得税
主要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
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d、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6、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
a、一般情况,可以扣除捐赠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30%;
b、特殊情况,全额扣除。
个税计算
7、纳税人有经营所得和无经营所得
➢ 计算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区分纳税人有经营所得和无经营所得两种 情况,二者的扣除项目是不同的。

个人所得税税筹测算模型

个人所得税税筹测算模型

个人所得税税筹测算模型个人所得税税筹测算模型是一种用于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工具。

通过该模型,个人可以预先了解自己的税额,便于做出合理的财务规划。

本文将对个人所得税税筹测算模型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个人所得税税筹测算模型的原理个人所得税税筹测算模型的原理基于国家相关税法法规,并根据个人所得的不同情况进行计算。

一般而言,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扣除各项减税优惠政策后的个人所得额,税率是由国家税务部门规定的不同档次的税率,速算扣除数是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引入的常数。

二、个人所得税税筹测算模型的使用方法个人所得税税筹测算模型的使用方法分为以下几步:1. 收集个人所得信息:包括工资收入、劳务报酬、稿费特许权使用费等各类收入的金额,以及各项减税优惠政策的适用情况。

2.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根据所收集的个人所得信息,按照国家税务部门规定的标准,计算出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

这一步骤需要注意合理运用减免政策,以充分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3. 根据税率计算税额:根据所得额的不同档次,查找相应的税率表,根据税率计算出个人应缴纳的税额。

4. 扣除速算扣除数:将上一步计算得到的税额减去相应的速算扣除数,得出最终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通过以上步骤,个人可以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筹测算模型,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自己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三、个人所得税税筹测算模型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个人所得税税筹测算模型时,个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准确收集个人所得信息: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应准确收集各项收入,以及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减免政策。

任何遗漏或不准确的信息都可能导致所得税计算的不准确。

2. 考虑各项减免政策:个人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应充分利用各项减免政策。

这些减免政策通常与个人的个人生活、教育、健康等方面相关。

合理运用减免政策可以大大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东三省数学建模竞赛试题

东三省数学建模竞赛试题

A题:垃圾分类处理与清运方案设计垃圾分类化收集与处理是有利于减少垃圾的产生,有益于环境保护,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城市绿色工程。

在发达国家普遍实现了垃圾分类化,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大城市的垃圾分类化已经提到日程上来。

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并且在北京、上海、重庆和深圳都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许多问题仍然是垃圾分类化进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

在深圳,垃圾分为四类:橱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不可回收垃圾,这种分类顾名思义不难理解。

其中对于居民垃圾,基本的分类处理流程如下:在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中,不同类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简述如下:1)橱余垃圾可以使用脱水干燥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干物质运送饲料加工厂做原料。

不同处理规模的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分大型和小型)见附录1说明。

2)可回收垃圾将收集后分类再利用。

3)有害垃圾,运送到固废处理中心集中处理。

4)其他不可回收垃圾将运送到填埋场或焚烧场处理。

所有垃圾将从小区运送到附近的转运站,再运送到少数几个垃圾处理中心。

显然,1)和2)两项中,经过处理,回收和利用,产生经济效益,而3)和4)只有消耗处理费用,不产生经济效益。

本项研究课题旨在为深圳市的垃圾分类化进程作出贡献。

为此请你们运用数学建模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的分类化垃圾的实现做一些研究,具体的研究目标是:1)假定现有垃圾转运站规模与位置不变条件下,给出大、小型设备(橱余垃圾)的分布设计,同时在目前的运输装备条件下给出清运路线的具体方案。

以期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

2)假设转运站允许重新设计,请为问题1)的目标重新设计。

仅仅为了查询方便,在题目附录2所指出的网页中,给出了深圳市南山区所有小区的相关资料,同时给出了现有垃圾处理的数据和转运站的位置。

其他所需数据资料自行解决。

(应用经济学财政学专业优秀论文)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拉弗曲线实证分析

(应用经济学财政学专业优秀论文)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拉弗曲线实证分析

我周个人所撙税的拉弗IIfI线实证分析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亚瑟·拉弗(ArtherB.Laffer)运用现代经济计量方法提出了反映税率与税收之间的关系曲线——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作为供给学派的理论核心,通过税率与税收之间的关系来反映税率对国民经济影响,这一理论对研究我们的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是以Feige&Mcgee(1983)的理论模型为主要依据,并对其作适当的改动,建立模型架构。

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现有的统计资料,计算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最适税率。

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实际平均税率很低,与测算出的拉弗最适税率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在理论上平均税率的提高可以带来巨大的增税空间。

同时无论是从个人所得税的未来中长期预测,还是从现期的潜力分析,都能反映出这一税种的重要地位并存在可供挖掘的巨大空间。

本文的结论是:理论与实际都显示,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提高存在巨大潜力,所以,必须努力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使个人所得税成为国家更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以逐步改变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流转税畸重的现实,从而真正实现“双主体”税制结构的构想。

关键字:个人所得税拉弗曲线最适税率增长潜力作者:汪玉千指导老师:黄肖广我困个人所得税的拉弗曲线实证分析Ab虬tactAnEmpiricalAnalysiswithLafferCurveofIndividualIncomeTaxinChinaAbstractArtherB.Laffer,aneconomistofsupplyschoolinUnitedStates,USeStheeconomicmeteringmethodtoproposereflectingtherelationbetweenthetaxrateandtaxl-evenue.Asthecoretheoryofsupplyschooltheory,Laffercurveisimportantforoureconomicactivity.BasingonthemodelofFeige&Mcgee(1983)anddoingproperchange,wesetuptheframeworkofmodels.UtilizingtheexistingstatisticaldataofChina,WecalculatetheoptimumtaxrateoftheIndividualIncomeTaxofourcounllT.Theresultofstudyshows:therealaveragetaxrateofIndividualIncomeTaxatpresentismuchlowerthantheoptimumtaxrotehavingbeenestimated,SOtheimprovementoftheaveragetaxratewillbringenormousincreasingofthetaxincomeintheory.Nomatterprocessinglong-termforecast,oranalyzingthepotentialityoftheIndividualIncomeTaxatpresent,WeCanrealizetheimportantpositionofthistaxandtheenormouspotentiality.Theconclusionofthisarticleis:BoththetheoryandthepracticehaveshowntheenormouspotentialityoftheIndividualIncomeTax.It’SveryimportanttomakegreateffortstoimproveaveragetaxrateofIndividualIncomeTaxandmakeitbecomeanevenmoreimportantfinancialSOUI℃eofrevenue,inordertochangethecurrenttaxsystemstructure(Circulatetaxlopsidedprogressivelyinweight).Keyword:individualIncomeTax,LaffercBrve,optimumtaxrate,GrowthpotentialHWrittenbyWangyuq"an;SupervisedbyHuangxiaoguangdamdoc为您倾心整理(小店)(QQ@2218108823)Y645913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数学建模论文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数学建模论文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数学建模论文个人所得税是一种针对个人所得征收的税收制度。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理论经济学和税收政策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探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优化问题,为政府制定更合理的税收政策提供参考。

一、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模型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是个人所得税制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模型主要有累进税率模型和综合所得税模型两种。

1.1 累进税率模型累进税率模型是许多国家采用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模型。

该模型根据个人所得水平不同,设定不同的税率。

随着个人所得水平的增加,税率逐渐升高。

例如,假设某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5个档次,分别为10%、20%、30%、40%和50%。

如果某人的年收入为10万元,那么他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该按照不同档次的税率进行计算,最终累计求和得出应缴纳的税额。

1.2 综合所得税模型综合所得税模型是一种相对较新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模型。

该模型将纳税人的各类收入合并计算,并根据一定的计算公式得出应缴纳的税额。

不同于累进税率模型,综合所得税模型更加注重个人所得的综合计算,可更好地反映个人经济状况。

例如,某国的综合所得税计算公式为:税额= ∑ (税率 * 收入) - 速算扣除数,其中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是根据法律规定确定的。

纳税人只需根据该公式将各类收入代入计算,得出最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优化模型个人所得税的优化模型是为了提高税收效益和减轻纳税人负担而建立的。

这些模型旨在找到合理的税率和税扣方法,以实现税收公平和效率的最佳平衡。

2.1 税收收入最大化模型税收收入最大化模型是指通过调整税率和税扣,使个人所得税收入达到最大化的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税收流失和税负过重的问题,旨在实现税收公平和国家财政平衡发展。

2.2 税负最小化模型税负最小化模型是为了减轻纳税人负担而建立的。

该模型通过合理的税率和税扣设计,使纳税人的实际税负达到最小化,减少对纳税人的经济影响,提高纳税人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个税优化算法模型探讨

个税优化算法模型探讨

个税优化算法模型探讨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个人所得税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负担。

为了减轻纳税人的负担,许多国家都推出了各种个税优化政策。

而在计算个税时,采用合适的优化算法模型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个税优化算法模型,讨论其优缺点,并给出一些优化建议。

一、线性规划算法模型线性规划是一种常见的优化算法模型,它的目标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使某个线性目标函数取得最优解。

在个税优化中,可以将个人收入看作目标函数,各项扣除项和税率作为约束条件。

通过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可以得到最优的个税缴纳方案。

线性规划算法模型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求解速度快。

然而,该模型的局限性也比较大。

首先,它假设个税计算公式是线性的,不考虑各项扣除项和税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其次,该模型只考虑了个人收入,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对个税的影响,如家庭状况、社保缴纳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线性规划算法模型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二、遗传算法模型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一种优化算法。

在个税优化中,可以将每个个体看作一个个人纳税方案,通过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逐步优化得到最优的纳税方案。

遗传算法模型的优点是可以考虑非线性关系和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比较好的解,并且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

然而,遗传算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遗传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其次,算法的结果受到初始种群和参数设置的影响,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

三、模拟退火算法模型模拟退火算法是受金属退火原理启发的一种全局优化算法。

在个税优化中,可以将每一个解看作一个系统的状态,通过温度变化和能量降低的策略,逐步寻找最优解。

模拟退火算法模型的优点是可以跳出局部最优解,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

并且,算法的结果相对稳定,不容易受到初始状态的影响。

然而,模拟退火算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算法的跳出机制可能导致搜索过程较慢。

其次,算法的初始温度和降温速度的设置对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数学建模-使用matlab模型

数学建模-使用matlab模型
第一种:超额累进法
4900=1500+3000+400
1500*3%+3000*10%+400*20%=425
第二种:速算扣除数法
公式:4900*20%-555=425。
实验结果:
姓名
税前工资
所得税
A
3501
0.0300
B
5001
45.1000
C
8001
345.2000
D135011495.30 Nhomakorabea0E
38501
7745.3000
F
58501
13745.0000
G
83501
22495.0000
H
2000
0
数据分析:
我们的工资越多,我们交的税就越多。
实验程序:
x=input('请输入税前收入');
a=x-3500
b1=1500*0.03;
b2=(4500-1500)*0.10;
b3=(9000-4500)*0.20;
end
实验心得:
使用MATLAB可以使我们生活更方便。
b4=(35000-9000)*0.25;
b5=(55000-35000)*0.30;
b6=(80000-55000)*0.35;
if x<=3500
y=0
elseif a<=1500
y=a*0.03
elseif a<=4500
y=b1+(a-1500)*0.1
elseif a<=9000
y=b1+b2+(a-4500)*0.2
elseif a<=35000

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策略及设想

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策略及设想

高校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策略及设想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从各种来源获得的所得,应当纳税的一种税种。

在高校中,职工和学生都是纳税人,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为了减轻个人所得税的负担,需要有一些税收筹划策略和设想,以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税收政策首先,需要了解国家和地方税收政策,了解自己所在地的优惠政策和减免税项,例如一些地方会对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绿色环保企业等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如果符合条件,可以通过注册公司等方式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

其次,需要了解税收法规,例如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等。

了解这些法规可以帮助纳税人合理避税,把握税收机会。

二、合理利用税收扣除个人所得税扣除是减少个人所得税的关键。

在高校中,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项扣除项目和定额扣除项目,例如:1.教育专项扣除:教师的教育支出可以减少个人所得税。

包括职工个人接受学历教育费用、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普通教育费用、孝敬父母及老年人的扶养费用。

2.医疗费用专项扣除:包括职工个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的医疗费用、残疾人的医疗费用等。

3.住房专项扣除:包括职工住房租金、房贷利息等。

通过合理利用扣除项目,教师可以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

三、选择合适的薪酬形式在高校,教师可以选择按月薪、年薪、绩效薪酬等不同的薪酬形式,每种形式都有不同的税收筹划策略。

1.按月薪:按月薪的教师可以选择加班费、年终奖金等多种形式的薪酬,通过合理安排税前收入和税后收入,可以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

3.绩效薪酬:绩效薪酬的教师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来决定收入,通过实现绩效目标来增加收入并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

四、合理选择个人所得税计税方式个人所得税计税方式有两种,即综合计税和分类计税。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选择个人所得税计税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

1.综合计税:适用于获得多种所得类型的教师,可以将各种所得类型合并计算税款,减少重复征税。

2.分类计税:适用于只获得一种所得类型的教师,可以选择分类计税,利用扣除项目、免税项目等减轻税收负担。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近年来,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在很大程度上,这让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收入有了显著的增长。

同时,对于个人纳税人来说,更加透明和公正的个税制度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信心和理解。

然而,纳税仍然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需要注意很多事项。

有时纳税人需要做出一些聪明的选择使其在税务上更加有利。

这便涉及到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问题。

本文将主要探讨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一些分析和策略。

一、个人所得税法简述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是对中国境内的个人所得认定并征收的税种。

根据该法规,个人所得可以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稿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8种类别。

对于纳税人而言,需要注意的是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和应纳税所得的税率和扣除项目。

例如,根据税法规定,个人全年纳税所得超过3,500元的,应当依据适用税率计算税款。

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根据纳税人个人的收入标准可以分为7个层次,税率分别为3%、10%、20%、25%、30%、35%、45%。

此外,解析个人所得税法还需要理解的是个人所得税缴纳方式。

针对个人收入,个税可以通过税前扣除或者后期补缴等方式来计算和缴纳。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纳税人可以选择税前扣除方式,这可以帮助他们在实际发放工资时就直接扣除个税,从而避免了过多的退税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纳税人可以在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之间向税务机关申请调整预扣税额。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针对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和措施,使得纳税人在税务上获得一些便利和减税的优惠。

1. 合理规划报酬来降低税率对于个人所得税征税存在分档次的问题,从而存在对应的税率。

所以,通过合理规划自己的报酬收入,可以将自己的个人所得税率控制在低于实际收入水平的比例。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考虑到自己的工作及拿到的报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暑期建模培训选拔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四川文理学院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王松林2. 罗炫汝3. 王亚兰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日期: 2012 年 7 月 21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2012暑期建模培训选拔赛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摘要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于税收。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居民消费支出进行研究,发现中低收入阶层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现行个税征收方案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

同时对收集数据做统计分析,发现个人所得税收入和人均GDP、人均生产总值有密切关系,并影响人均GDP的增长,相反人均GDP的总和和增长速度也影响的个税收入的发展,本题旨在预测未来的个税起征点和税率表。

对于问题一,使用了层次分析法,设定了各个层次评价指标,并建立了个人所得税合理征收的最大满意度规划模型。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影响个税合理征收最大满意度的有国家满意度和人民满意度两方面,并确定了影响国家满意度和人民满意度的子因素。

又利用规划论的知识,建立了求解国家和人民综合满意度的规划模型。

对于问题二,采用统计分析法在国家统计局官网上收集人均收入,人均GDP,和消费指数CPI等数据,并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发现个税起征点的增长与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消费CPI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取历年来的人均GDP增长率作为1980年来的个税起征点增长率,建立个税起征点的指数增长模型(模型一)。

又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以及MATLAB 编程计算人均收入,人均GDP,和消费指数CPI等数据的权重大小,得出个税起征点与人均收入,人均GDP以及消费指数CPI的关系表达式(模型二)。

最后利用回归预测,得出了后面几年的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CPI消费等数据,利用居民年平均净收入、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年平均消费支出、居民年平均负担率等数据,据相关权威资料显示,居民的月平均净收入的3~5倍作为个税起征点是可行的,本文取城镇居民的月平均净收入的4倍作为起征点(模型三)。

最后取三个模型得到个税起征点的平均数作为本文预测的个税起征点,再利用我国使用过的9级和7级税级模型,拟合出线性增长模型求解相应的税级及级距。

对于问题三,通过问题一、问题二建立的模型,我们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模型合理性分析,最后给有关部门写了建议性的报告,提出某方面的改革措施。

关键字:层次分析法最大满意度指数增长模型逐步回归回归预测一、问题重述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2011年6月30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根据决定,个税起征点将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

4月,国务院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起征点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至3000元。

常委会会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了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广泛征求意见。

提交6月27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的草案二审稿,对3000元起征点未作修改,但将超额累进税率中第1级由5%降低到3%。

27日下午,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关于修改个税法的决定草案。

许多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草案吸收了初次审议的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作了较大修改,基本可行。

其中有些组成人员建议在此基础上对起征点再适当提高。

28日、29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两次召开会议逐条研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法律委员会认为,为了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力度,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是必要的、适时的,同时建议将起征点提高至3500元。

据了解,在本次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时,有些常委会委员还提出,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不能仅考虑提高起征点,要按照税收公平、普遍的基本原则,统筹考虑调整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级次、级距和适用税率,对纳税人的负担实施相应扣除,以及对其他财产性收入的税收调节等问题,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综合改革。

据此,法律委员会建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抓紧研究出台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同时抓紧做好宣传和准备工作,确保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有效实施。

请查阅相关资料,解决以下问题:问题一:试分析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个税征收模型的优劣;问题二:试就我国的现状,建立合理的个税征收模型,得出一套个税征收方案,并对你们的模型利用问题一中的指标体系作出评价;问题三:根据你做的模型写一篇短文,文中要表达模型的合理性。

二、模型的合理假设1.假设所交税者诚信度为百分百;2.假设不包含由可免征个人所得税;3.假设不会出现金融危机、大型自然灾害等大幅影响人民收入及支出的意外情况;4.假设征税政策稳定,暂不会出现减免税收;5.假设个税起征点与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消费CPI的增长率是相关的;6.假设国家税收政策稳定,不会出现暂时的减免税收或增加税收的意外情况;7.假设最低档税率和最高档税率不改变;8.假设收集到得数据真实、可靠;9.假设预测得到的数据基本符合国家今后几年的走势。

三、符号说明与特殊词说明s:国家对个税征收方案的满意度;12s:居民对个税征收方案的满意度;a:预测的起始年;b:预测的结束年;i:第i年(以1980年为第一年);Y:第i年国家财政支出;iZ:第i年个税的总收入;iG:第i年的人均GDP;iH:第i年的人均收入;iU:第i年的人均消费;iK:第i年的物价平均变化数值;iW:准则层2中各因素的权向量;kp:第i年的人均GDP的增长率;iD:初始个税起征点(即1980年的起征点);D:模型求解出的个税起征点的平均值。

四、问题分析4.1问题一的分析对题目中所给的问题的因素进行筛选处理,结合网上查阅的一些信息,初步建立评判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各因素进行权重大小比较,得出各个因素占个税合理性的最大满意度的权值。

使用各因素的总权值,参照建立的最大满意度规划模型进行模型的优劣判断。

4.2问题二的分析建立合理的个税起征点计算模型,利用建立模型得出一套个税合理征收方案,并对模型利用问题一中的指标体系作出评价。

主要是先确立个税起征点,在利用个税起征点与税率的关系,求出各税级的取值范围,在考虑现实因素,税级不能过多,符合减少中低收入人群纳的要求,所以把税级适当简化。

最后运用模型得出的结果与当前我国实施的个税征收方案运用问题一的评价体系进行比较。

4.3问题三的分析根据问题一建立的评价体系和问题二建立的评价模型求出的结果,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模型合理性分析,最后给有关部门写一篇有建议性的报告,提出某方面的改革措施。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5.1问题一的求解5.1.1对题目中所给的问题的因素进行筛选处理,结合网上查阅的一些信息,初步建立评判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各因素进行权重大小比较,得出各个因素占个税合理性的最大满意度的权值。

求解过程如下:图 1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各因素进行权重大小比较,将6个指标分别采用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C1:财政支出,C2:个税总收入,C3:人均GDP,C4:人均总收入,C5:人均总消费,C6:物价变化}对此矩阵,11111 34553114 1 3 5335 3 1 2 4 615 3 1 3 621113 1 334311111 135663A ⎡⎤⎢⎥⎢⎥⎢⎥⎢⎥⎢⎥⎢⎥=⎢⎥⎢⎥⎢⎥⎢⎥⎢⎥⎢⎥⎢⎥⎢⎥⎣⎦通过计算可得:0.05670.16770.36600.27690.09700.0357k W ⎡⎤⎢⎥⎢⎥⎢⎥=⎢⎥⎢⎥⎢⎥⎢⎥⎣⎦,max6.3729λ=,CI =0.0746,RI=1.2400,故CR=CIRI=0.0601<0.10 由于CR<0.1,从而认为A 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之内,可以用其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

(程序见附录一)5.1.2对于国家而言,是收到的个税越多、起征点越低越满意,满意度越高。

对于居民而言,是交纳的个税越少、起征点越高越满意,满意度越高。

由于这两个满意度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以及对整个社会而言这两个满意度之和达到最大,社会将会得到最佳满意度。

于是,建立目标函数:12max s s s =+但是此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可能出现某一方单纯的一方满意度达最大,而 如果两者之间差距很大则必然引起社会的不满所以,在上述基础上若1s 与2s 的 差越小则越好,由此建立目标函数:12min s s s =-由层次分析得到的影响最佳满意度的因素,得到国家的满意度:1+2+3i=i=i=1+5+6i=i=i=2+(1)4+(1)b b bi i i aa ab b b i i i a a a Y W Z W G W s b a D H W U W K W s b a D ⎧⎪⎪=-+⋅⎪⎨⎪⎪=⎪-+⋅⎩∑∑∑∑∑∑ 对数据i Y 、i Z 、i G 、i H 、i U 、i K 、D 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公式:min 'max min j jj j j X X X X X -=-最后计算出个税合理征收方案的最大综合满意度。

5.2问题二的求解5.2.1模型一:个税起征点的指数增长模型根据网上有效权威数据,可以计算出人均年收入GDP 的增长速率,人均GDP 历年数利用公式:1i ii iy y p y +-=11*ii i p p i ==∑经计算得:人均GDP 的增长率0.1488p =(程序见附录二)个税起征点从解放初开始一直是800元,自2006年1月1日起上调到1600元,自2008年3月1日起又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0D 为起始起征点,即1980年所定的8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