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

合集下载

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

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

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在我国现行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基础上,缩小8400米至12500米高度范围内原600米垂直间隔。

即在8400米至8900米实行500米垂直间隔,其余高度范围实行300米垂直间隔。

8400米以下、12500米以上仍分别维持300米、600米垂直间隔不变。

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8400 7800 7200 6000 5400 4800 4200 3600 3000 2400 1800 1200 6008100 7500 6900 6300 5700 5100 4500 3900 3300 2700 2100 1500 900 27600 25600 21700 19700 17700 15700 13800 11800 9800 7900 5900 3900 200026600 24600 22600 20700 18700 16700 14800 12800 10800 8900 69004900 30006600 23600 8900 9800 11000 12200 32100 36100 40100 29100 英尺 米 依此类推 高度层高度层9200 30100 9500 3110033100 10100 35100 10700 37100 11300 39100 11900 10400 34100 11600 38100 41100 12500 13100 1430043000 46900 4490013700 48900 14900 米 英尺依此类推 359oo180o179o航线角为真航线角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表航线角000°- 179°180°- 359°飞行高度层飞行高度层米英尺米英尺依次类推↑依次类推↑依次类推↑依次类推↑14900 48900 15500 50900 13700 44900 14300 4690013100 43000 12500 4110011900 39100 12200 40100 11300 37100 11600 38100 10700 35100 11000 36100 10100 33100 10400 34100 9500 31100 9800 32100 8900 291009200 301008100 26600 8400 27600 7500 24600 7800 25600 6900 22600 7200 23600 6300 20700 6600 21700 5700 18700 6000 19700 5100 16700 5400 17700 4500 14800 4800 15700 3900 12800 4200 13800 3300 10800 3600 11800 2700 8900 3000 9800 2100 6900 2400 7900 1500 4900 1800 5900 900 3000 1200 3900 --600 2000 米英尺米英尺000°- 179°180°- 359°飞行高度层飞行高度层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表飞行高度层走向米制RVSM高度层米米制RVSM高度层转换为英尺英尺米制RVSM高度层转换为英尺并按照100英尺取整英尺管制员看到的实际雷达标牌显示向东14900 48885 48900 1490 向西14300 46916 46900 1430 向东13700 44948 44900 1369 向西13100 42979 43000 1311 向东12500 41010 41100 1253 向西12200 40026 40100 1222 向东11900 39042 39100 1192 向西11600 38058 38100 1161 向东11300 37073 37100 1131 向西11000 36089 36100 1100 向东10700 35105 35100 1070 向西10400 34121 34100 1039 向东10100 33136 33100 1009 向西9800 32152 32100 0978向东9500 31168 31100 0948 向西9200 30184 30100 0917 向东8900 29199 29100 0887 向西8400 27559 27600 0841 向东8100 26575 26600 0811 向西7800 25591 25600 0780 向东7500 24606 24600 0750 向西7200 23622 23600 0719 向东6900 22638 22600 0689 向西6600 21654 21700 0661 向东6300 20669 20700 0631 向西6000 19685 19700 0600 向东5700 18701 18700 0570 向西5400 17717 17700 0539 向东5100 16732 16700 0509 向西4800 15748 15700 0479 向东4500 14764 14800 0451 向西4200 13780 13800 0421 向东3900 12795 12800 0390 向西3600 11811 11800 0360 为了确保在米制飞行高度层转换为英尺并按照100英尺取整之后,相邻两个高度层之间有等于或大于1000英尺的垂直间隔,本方案采取了以下办法:为了避免两对飞行高度层之间的垂直间隔由于米制飞行高度层转换为英尺按照100英尺取整后之后900英尺的现象,将8900米(29199英尺)至9800米(32152英尺)向下取整,将11900米(39042英尺)至12500米(41010英尺)向上取整。

01飞机的站位及区域

01飞机的站位及区域

800
B737-600/700/800/900
Lower Half of Fuselage
Upper Half of Fuselage
Empennage Power Plant and Nacelle
Struts Left Wing Right Wing Landing Gear and Landing Gear Doors
• 辅助飞行操纵系统
- 前缘襟翼(LE Flap)(4) - 前缘缝翼(LE Slat)(8) - 后缘襟翼(TE Flap)(4) - 扰流板(Spoiler)(12) - 水平安定面(Horizontal Stabilizer)
• 12个扰流板包括4个地面扰流板(Ground Spoilers)和8个飞行扰流板
(Flight Spoilers)。扰流板从左到右被编号为1-12。
6.飞行操纵面
7.驾驶舱面板
• 驾驶舱面板 • 以下是驾驶舱内的主要面板:
- P1机长仪表板(CAPATAIN INSTRUMENT PANEL) - P2中央仪表板(CENTER INSTRUMENT PANEL) - P5前顶板(FORWARD OVERHEAD PANEL) - P5后顶板(AFT OVERHEAD PANEL) - P7遮光板(GLARESHIELD PANEL) - P3副驾驶仪表板(FIRST OFFICER INSTRUMENT PANEL) - P9前电子面板(FORWARD ELECTRONIC PANEL) - 控制台(CONTROL STAND) - P8后电子面板(AFT ELECTRONIC PANEL)
5.分区图
5.分区图
Zone B737-300/400/500

气象与飞行

气象与飞行

气象与飞行
• (六)降水 • 降水是指云中降落至地面的水滴、冰晶、雪等现象。 • 1)降水使能见度降低。 • 2)含有过冷水滴的降水会造成飞机积冰。 • 3)在积雨云区及其附近飞行的飞机可能遭雷暴袭击。 • 4)大雨和暴雨能使发动机熄火。 • 5)大雨使飞机气动性能恶化。 • 6)降水会影响跑道的使用。
全威胁很大。
图2-5 风挡积冰
气象与飞行
• (三)低空风切变 • 风切变是一种常见的大气现象,指风向、风速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突然变化。
1.低空风切变的分类 • 1)顺风切变。 • 2)逆风切变。 • 3)侧风切变。 • 4)垂直风切变。
气象与飞行
• 2.产生低空风切变的天气背景 • 低空风切变是在一定的天气背景下形成的,而且其尺度和强度与天气系统的结构和
气象与飞行
• (四)风 • 1.风压定律及其应用 • 2.风对飞行的影响
气象与飞行
• (五)云 • 1.低云对飞行的影响 • 1)淡积云。 • 2)碎积云。 • 3)浓积云。 • 4)积雨云。 • 5)层积云。 • 6)层云。 • 7)碎层云。 • 8)雨层云。 • 9)碎雨云。
云族 高云族 (6 000 米以上) 中云族 (2 500~6 000 米)
• 总的来说,对飞机起降和低空飞行影响最大的云主要是低云。在低云和有限能见度条件下, 飞机的起飞、着陆及低空、超低空飞行都会变得相当困难。飞机在云区飞行容易导致低能 见度和飞机颠簸等现象。云状不同,影响的程度也不同。以上各种云中,对飞行影响最大 的是积雨云和浓积云,无论在航线上还是起落过程中都应避开。
图2-4 雷暴
气象与飞行
• (二)飞机积冰 • 1.飞机积冰的种类 • 1)明冰。 • 2)雾凇。 • 3)毛冰。 • 4)霜。 • 2.飞机积冰对飞行的影响 • 1)破坏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 • 2)降低动力装置效率,甚至产生故障。 • 3)影响仪表和通信,甚至使之失灵。 • 另外,风挡积冰可影响目视,特别是在进场着陆时,对飞行安

04《空中交通管理基础》第四章航空器高度层

04《空中交通管理基础》第四章航空器高度层

33
高度 H(米)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20000
气温


t(℃) P(毫米水银柱) P(毫巴)
+15
760
1013.25
+8.5
674.1
898.7
+2 -4.5 -11 -17.5 -24 -30.5 -37 -43.5 -50 -56.5 -56.5 -56.5 -56.5 -56.5 -56.5
是航空器登记国在航空器登记后给定的标志。
登记标志须是:
字母、数字或者两者的组合,列在国籍标志之后。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
13
(1)中国航空器的国籍标志:
我国选定拉丁字母“B”,为中国航空器的国籍标志 ;
(2)中国航空器的登记标志:
由数位数字、字母或其组合而成,列在国籍标志B之 后,两者之间有一短线。
民用航空器不得具有双重国籍。未注销外国国籍的 民用航空器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国籍登记; 未注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民用航空器,不得在 外国办理国籍登记。
航空器的国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律制度,是航空 器与登记国(国籍国)相联系的法律“纽带”。国籍 意味着民用航空器能获得所属国在航空运输方面提 供的各种优惠。国际航空法则以航空器的国籍来连 接航空器国籍国与其他国的关系。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
25
6.按干线、支线划分
干线客机: 用于国际航线和国内主要大城市之间主干航线上的 客机,一般在100座以上; 支线客机: 用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在一定区域内飞行的客 机,一般在100座以下。

高度层分布(1)

高度层分布(1)

RVSM常见问题一.什么是缩小垂直间隔?国际上,缩小垂直间隔是指在飞行高度层29000英尺(8850米)至41000英尺(12500米)之间的高度层空间范围内,飞机之间的最小垂直飞行间隔标准由过去的2000英尺缩小为1000英尺,这样一来能够增加6个新的飞行高度层缩小垂直间隔的英文全称是“Reduce d Vertical Separation Minimum”简称RVSM。

二.缩小垂直间隔有哪些优点?实行RVSM具有以下意义:增加飞行高度层和空域容量,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益;有利于管制员调配飞行冲突,减轻空中交通管制指挥的工作负荷;对于接近最佳巡航高度的飞行,节省燃油约1%;减小地面延误。

三.什么是RVSM空域?RVSM仅适用于符合RVSM运行要求的航空器在RVSM空域内的运行。

航空器运营人应当取得注册国或航空器运营人所属国的适航和运行批准后,方可实施RVSM运行。

因此,国际上一般将飞行高度层29000英尺(8850米)至41000英尺(12500米)之间的空域范围称为RVSM空域。

四.什么是RVSM过渡空域?在实施RVSM的空域与传统的空域之间,应当建立RVSM过渡空域,实现RVSM空域飞行高度层与传统空域内的传统高度层(CVSM)之间的转换。

RVSM过渡空域是指航空器进入RVSM空域前及离开该空域后转换高度的特别空域。

五.我国300米垂直间隔小于国外的1000英尺垂直间隔,是否安全?民航的波音和空客飞机实际都是按照百英尺的高度层来飞行。

大多数飞机使用英制且高度设置最小刻度为100英尺。

管制员将发布米制飞行高度层指令。

航空器驾驶员应当根据中国民航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表)来确定对应的英制飞行高度层。

这样航空器之间的垂直间隔实际上为1000英尺,完全符合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

当收到管制员发布米制飞行高度层指令后,航空器驾驶员应当根据中国民航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表)来确定对应的英制飞行高度层。

第7章-特殊运行的要求(二放)【民用航空器 维修人员精品资料】

第7章-特殊运行的要求(二放)【民用航空器 维修人员精品资料】
(3)RVSM仅适用于符合RVSM运行要求的航空器在RVSM空域内的运行。航空器运营人应当取得注册国或航空器运营人所属国的适航和运行批准后,方可实施RVSM运行;
(b)我国大陆实施RVSM运行的区域
水平范围:沈阳、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武汉、兰州、乌鲁木齐飞行情报区以及三亚飞行情报区01号扇区(不含已经实施缩小垂直间隔的三亚飞行情报区海洋空域,以及香港、台北飞行情报区)。
(Ⅰ)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
(5)在高度层转换时,飞机偏离指定飞行高度层的最大误差不得超过45米(150英尺);
(6)如果具有自动高度控制系统,应利用其高度捕获的功能来完成改平;
(7)在平飞巡航过程中,自动高度控制系统应可工作并接通,除非需要重新调整飞机或遇到颠簸需断开自动高度控制系统。在任何情况下,应参考两个主高度表中的一个来保持巡航高度;
(Ⅱ)应至少把在II类导航区域进入点附近的初次高度表交叉检查记录下来(例如离开海岸线时)。应记录下主高度表和备用高度表的读数,以备在意外情况下使用;
(Ⅲ)将来的系统可能使用自动高度表比较器以代替机组的交叉检查。
(10)通常情况下,应选择用来控制飞机高度的高度表来为向ATC发送高度报告信息的应答机提供高度输入信号;
垂直范围:飞行高度层8900米(含)至12500米(含)之间。
(c)对于航空器被签派进入必须得到RVSM批准的每个运行区域,飞行签派员都应熟悉其飞行高度层的配备;
(d)公司只能在《运行规范》规定的RVSM区域实施RVSM运行。
(e)实行RVSM的意义
(1)增加飞行高度层和空域容量,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益;
(8)一个主高度表仍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Ⅰ)交叉检查备用高度表;
(Ⅱ)通知管制员目前依靠一个主高度表运行;

中国民用机场高度表拨正程序和过度高度层配备

中国民用机场高度表拨正程序和过度高度层配备

中国民用机场高度表拨正程序和过度高度层配备一、前言: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航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随着飞行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现行的民用机场高度表拨正程序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利于飞行安全的问题。

1993年,一架MD-82型飞机在进近过程中,因飞行员混淆了高度基准,高度表拨正错误,造成飞机下降高度过低,触地坠毁。

1998年,因管制员使用高度基准错误造成空中危险接近。

为了进一步提高飞行安全水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和国际民航组织的有关文件,在民航总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民航总局空管局经过长期反复的研究论证并与有关单位充分协商,制订了《中国民用机场高度表拨正程序和过渡高度层改革方案》。

这是改进我国民航空中交通服务和保证飞行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高度的测量和名词定义:1、高度的测量与名词定义确定航空器在空间的垂直位置需要二个要素:测量基准面和自该基准面至航空器的垂直距离。

在飞行中,航空器对应不同的测量基准面,相应的垂直位置具有特定的名称。

高(Height)是指自某一个特定基准面量至一个平面、一个点或者可以视为一个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

高度(Altitude)是指自平均海平面量至一个平面、一个点或者可以视为一个点的物体的垂直距离。

飞行高度层(Flight Level)是指以1013.2百帕气压面为基准的等压面,各等压面之间具有规定的气压差。

使用气压式高度表表示高时,必须使用场面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表示高度时,必须使用修正海平面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表示飞行高度层时,必须使用标准大气压作为高度表拨正值。

场面气压(QFE)是指航空器着陆区域最高点的气压。

修正海平面气压(QNH)是指将观测到的场面气压,按照标准大气压条件修正到平均海平面的气压。

标准大气压(QNE)是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

其值为1013.2百帕(或760毫米汞柱或29.92英寸汞柱)。

飞机的站位及区域

飞机的站位及区域

300
Left Wing
Empennage
Power Plant and Nacelle
400
Right Wing
Struts
500
Left Nacelle
Left Wing
600
Right Nacelle
Right Wing
Landing Gear and Landing
700
Empennage
Gear Doors
• 辅助飞行操纵系统
- 前缘襟翼(LE Flap)(4) - 前缘缝翼(LE Slat)(8) - 后缘襟翼(TE Flap)(4) - 扰流板(Spoiler)(12) - 水平安定面(Horizontal Stabilizer)
• 12个扰流板包括4个地面扰流板(Ground Spoilers)和8个飞行扰流板
TECHNICAL TRAINING
FOR INFORMATION ONLY
01飞机的站位及区域
1.机体尺寸
• 标注尺寸给出在机身上的定位。尺寸的单位是英寸。可用下列标注尺寸在
机身上查找部件。 - 机身站位线( STA ,Station) - 机身纵剖线( BL ,Buttock Line) - 水线( WL ,Waterline)
4.驾驶舱面板
4.驾驶舱面板
• 主电路跳开关面板位于副驾驶和机长座位后面。P6和P18面板上有电路
组件载荷电路跳开关。电路跳开关由飞机系统控制。
• P61面板有数据装载控制器。
5.电子设备舱
• 电子设备舱位于主客舱地板下,前起落架轮舱后面。 • 在地面上,可通过在飞机底部的一个门进入电子设备(EE)
(Flight Spoilers)。扰流板从左到右被编号为1-12。

缩小垂直间隔(RVSM)空域的运行要求

缩小垂直间隔(RVSM)空域的运行要求

缩小垂直间隔(RVSM)空域的运行要求1.目的本咨询通告旨在向航空运营人申请和实施在缩小垂直间隔(以下简称RVSM)空域内运行提供指南,并为局方监察员对航空运营人的RVSM运行审定和监察提供依据和指导。

2.适用范围本咨询通告适用于在RVSM空域实施运行的CCAR-91部、CCAR-121部、CCAR-135部航空运营人。

对于外国航空运营人在中国境内RVSM空域实施运行前应当符合CCAR-129部的相关规定,并通过运行规范授权获得运行资格。

3.依据和参考资料(1)《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 91部;(2)《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3)《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部;(4)《国际民航公约》附件2《空中规则》;(5)《国际民航公约》附件6《航空器的运行》;(6)《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1《空中交通服务》;(7)《关于在飞行高度层FL290至FL410实施300米(1000英尺)垂直间隔最低标准的手册》国际民航组织9574号文件;(8)《地区监控组织关于在飞行高度层FL290至FL410使用300米(1000英尺)垂直间隔最低标准的操作程序》国际民航组织9937号文件;(9)《空中交通管理》国际民航组织4444号文件;(10)《欧洲RVSM空域持续安全监控的指导材料》国际民航组织EUR DOC034号文件;(11)《在RVSM空域内运行航空器和运营人的授权》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咨询通告AC 91-85A。

4.撤销《缩小垂直间隔(RVSM)空域的运行要求》咨询通告(AC -91-07);5.背景2007年民航局发布了咨询通告《缩小垂直间隔(RVSM)空域的运行要求》(AC 91-07),对航空运营人在RVSM空域运行提供了适航维修、运行实施和运行批准等方面的操作指南,为我国推行和实施RVSM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RVSM运行管理不断深化,航行新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全球各地区RVSM监控组织和航空运营人对于RVSM运行提出了更多需求。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编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编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飞行标准司编号:AC-91-07咨询通告颁发日期:2007年8月6日批准人:蒋怀宇缩小垂直间隔(RVSM)空域的运行要求1.依据和目的本咨询通告依据CCAR-91部制定,目的是向航空运营人提供在缩小垂直间隔(以下简称RVSM)空域内运行时,获得运行批准方面的指导。

2.适用范围本咨询通告适用于在RVSM空域实施运行的CCAR-91、121、135部航空运营人。

对于外国航空运营人在中国境内RVSM空域实施运行前应当符合CCAR-129部的相关规定,并通过运行规范授权获得运行资格。

3.撤销《关于印发缩小垂直间隔标准(RVSM)运行对签派员工作程序要求的指导材料的通知》咨询通告(AC-2000-1);4.说明为有效利用空域资源,国际民航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特定的飞行高度层(29000英尺至41000英尺)上实施缩小垂直间隔(RVSM)运行,并在一些繁忙的国际航线上率先实施RVSM运行。

我国一些航空运营人的部分机队自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北太平洋地区实施RVSM开始就在这些空域内运行。

随着各国逐步推进RVSM 运行,我国已确定在2007年11月22日零时(北京时)在中国各空域内实施RVSM运行。

实施RVSM空域运行,对航空器设备和性能、航空运营人的运行和维修管理都有特殊要求,需要航空运营人完成新引进的航空器和已运行的航空器机队的评估,制定维修方案,对实施运行的人员的进行培训等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本咨询通告就RVSM运行要求向航空运营人提出了具体的符合性方法,以便于航空运营人准备。

对于已有RVSM运行经验的航空运营人,由于以往仅有部分机队涉及RVSM 运行,并且主要参考国际民航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一些指导文件,仍需要根据本咨询通告重新进行全面评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中国各空域内实施RVSM运行仅指特定的飞行高度层,并不意味着所有飞机都必须符合RVSM运行的标准,对于不符合RVSM运行标准的飞机可在规定的RVSM空域以外运行(国家航空器除外)。

高度的测量及计算rev1

高度的测量及计算rev1


平均海平面
QFE QNH QNE
注意:有些机场终端区使用场压飞行,则公布过渡高TH。
高度表的拨正程序
起飞前
调修正海压QNH ,指示机场标高加座舱高度
(若调场压QFE,则指示座舱高度)。
上升至TA
转动气压调整钮,拨正为QNE 1013HPa。
下降至TL
转动气压调整钮,从QNE 1013HPa拨正为QNH(QFE)。
要求所有的民用飞机 都必须实际上按照对 应的英制高度层飞行
44900
41100 39100 37100 35100 33100 31100 29100 26600 24600 22600 20700 18700 16700 14800 12800 10800 8900 6900 4900 3000
13100 12200 11600 11000 10400 9800 9200 8400 7800 7200 6600 6000 5400 4800 4200 3600 3000 2400 1800 1200 600 180o 179o 12500 11900 11300 10700 10100 9500 8900 8100 7500 6900 6300 5700 5100 4500 3900 3300 2700 2100 1500 900
1、规定过渡高和过渡高度层的机场
2、未规定过渡高和过渡高度层的机场
3、高原机场
过渡高(TH)或过渡高度(TA) 是以场压(QFE)或修正海压(QNH)为基准面 的一个规定高度。在此高度及其以下,一律按 场压或海压高飞行。 过渡高度层(TL) 是在过渡高度之上,可以使用的一个最低飞行 高度层。在此高度层及其以上,一律按标准气 压高飞行。
一、高度及种类

干货:一文看懂进跑道飞机高度、RA数值、飞行员视线高度

干货:一文看懂进跑道飞机高度、RA数值、飞行员视线高度

干货:一文看懂进跑道飞机高度、RA数值、飞行员视线高度文章较长,适合耐心学习的人阅读。

今天飞行圈在讨论ILS时进跑道高度的问题,其实飞行员主要关心的是这几个高度:•飞行员视线高度•无线电高度表值•飞机主轮高度•PAPI或者VASI的显示是什么?大家讨论得比较热闹,我这里就我所了解的知识,简单介绍一下。

源头关于大家讨论的问题,我们追踪溯源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下滑台位置、下滑角度和ILS信号•飞机的天线位置1:下滑台位置、下滑角度和ILS信号。

下滑台位置下滑角度和ILS信号主要是考虑到RDH的问题,也就是说飞机沿ILS到这个位置的时候理论上的高度。

什么是RDH(reference datumn height(for ILS))?ICAO DOC8168上这么定义。

这个高度通常是15米,也就是50英尺,比如广州。

当然还有60英尺的,比如大连10号。

因为这个高度是无线电信号的几何交叉高度,所以不受气压和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个位置的绝对高度数值是不变的。

2:就是飞机天线的位置:波音737和空客320等飞机的GP在雷达罩里。

图片来自《精通波音737》以上图片来源于737 AMM所以这个位置基本上和飞行员眼镜的位置的高度是差不多的。

但是对于更大的飞机,确实有一定的区别。

比如波音747-400飞机,她的GP天线安装在前起落架舱门上。

以上图片来源于747 AMM这个位置距离飞行员的眼睛高度就有一定的差别了。

那么这几个高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飞机沿ILS飞行在跑道头的时候无线电高度表显示多少?这个问题争议一直很大,因为一直纠结于无线电高度是天线到地面的高度还是主轮到地面的高度,飞行圈有圈友贴出了无线电高度表的工作原理。

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个公众号的文章:无线电高度表到底是显示哪个高度?结论就是,大部分民航客机的无线电高度表都有对姿态和起落架高度进行修正。

也就是说,大部分飞机的无线电高度表数值显示的是主轮最低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中国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正式升级为国际标准

中国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正式升级为国际标准
标 审议通 过
卢一
近 日, 中国 米制缩小垂 直 间隔 ( RVS M ) 高度层 配 备标准正 式生 效成 为 国际 民航标准, 这标志着 中国 民航的运 行 标准 首 次被 国 际 民航组 织 ( In t e r n a t io n a l C iv il A v ia t io n O r g a n is a t io n , 简 称 “ 国 际 民航组 织 ” ) 所 采 纳 , 成 为 国 际 民航标 准。
2 0 0 8 年 1 0 月 , 国 际 民航组 织 航委 会讨论 了关于 将 中国 米制 RVS M 高度 层 配 备标;隹正 式纳入 成 为 国 际 民航 公 约 《附件 二 》标;隹的提 案 。 最 终 , 国 际 民 航组 织航委会一 致通 过 了该提案 , 完成 了 RVS M 技 术层 面 的审核 。
59
2 00 7 年 11 月 22 日零 时 , 我 国正 式实施缩小垂直 间隔 , 成 为世界上 酋个 使用米制 飞 行高度层 实施缩小垂 直 间隔 的 国 家。 在 我 国 实 施 RVS M 之 前 , 国 际 民航 组 织 曾在 国 际 民 航 公 约 《附件 二 》中提供过 一 个 米 制 高度层 配 备标 准。 我 国经过 实施和论证 , 首次指 出 《附 件二 》中提供 的原 标准 存在不 合理 性。
( 国家民航总局 网 ~ 0 0 9 12 0 2 )
1
0

j~

L 一 ■ :量 -

。。
=.
全 国 汽 车标 ;隹化 技术委 员 会 转 向 系 统分技术委员会 ( 简称 “ 汽车转向分标 委 ” ) 首届 二 次全体会议暨 四 项标准审 查会于 近 日在南京召开 。 南京市质量技 术监 督局 主 管领导到会并讲话 , 强调 标 准工 作应该成为各方面工 作的先导和 引 领 , 希望 汽车转 向分标委进一 步拓 宽思 路 、 加快节奏 , 有效协调 各 方面 资源 , 将汽车转向系统标准化工 作高水平、 高 效率地 向前推进 。 同时 向与会 人 员 宣贯 了 国 家、 省 、 市关于 推进标准 化战略的 一 些政 策和 举措 , 建 议 汽 车转 向 分标委 充分利用省市标准化 方面 的政策, t E T 作做得 更好。

2.航空器和飞行高度层

2.航空器和飞行高度层

航空器和飞行高度层民用航空器标志国籍标志+登记标志,航空公司名称,航徽。

国籍标志:B登记标志:数字、字母组合,列在国籍标志之后。

固定翼航空器国籍和登记标志的喷涂机翼、尾翼之间的机身两侧或垂直尾翼两侧以及左右机翼上表面,左机翼下表面航空器分类尾流强弱(H、M、L)依据:最大起飞重量H大于等于136t747,767,777,300,310,330,340,380,MD11M大于7且小于136t737,757,318,319,320,MD82,MD90国内757当作H类,编组9中仍记作B757/ML小于等于7tY-5,Y-7,TB20/200进近性能(A、B、C、D、E)依据:最大允许着陆重量的着陆形态着陆入口速度(km/h)A(0,169)Y-5,TB20/200B[169,224)MA60,Dash-8,ATR72C[224,261)737757747SP767MD90,80318319320D[261,307)747767777300310321380E[307,491)Tu-144协和巡航性能(A、B、C4~C1、D、E)(我国标准)依据:航线综合性能(巡航速度、上升率、下降率、升限、有无增压舱和氧气设备等)C1707727737-200/300/400/500C2300310319320321717737-600/700/800/900757D747767777330340MD11L1011航空器大小(大、中、小)航程远近(远、中、短)高度基本概念真实高度物体距某一物理面的垂直距离管制员任何时刻不得以真高作为调整航空器之间垂直间隔的依据。

高(height)基准面为某一特定平面高度(altitude)基准面为平均海平面,也称绝对高度标准气压高度以1013.25hPa对应面为准的高度飞行高度层以1013.25hPa等压面对应物理面建立起的高度层高度表拨正值需要设定的基准面的气压值标高机场(障碍物)距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三个气压高度场压高QFE只能在进近、起飞和着陆阶段使用航空器停在跑道上,调至QFE,理论显示座舱高度,实际显示0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QNHQNH=QFE+机场标高/8.258.25m/hPa=11m/mmHg在终端区飞行使用(进场、离场、进近阶段)航空器停在跑道上,调至QNH,理论显示机场标高+座舱高度,实际显示机场标高标准气压高度QNE主要用于航线飞行航空器停在跑道上,调至QNE,理论显示机场零点高度+座舱高度,实际显示机场零点高度1.机场标高500m,QNH963.2hPa,ABC三架飞机,A QFE3100m B QNH3600m C QNE4200m,说明三架飞机的位置关系。

A330-200客舱内部结构示意图.(课堂PPT)

A330-200客舱内部结构示意图.(课堂PPT)
containers
后舱 4 个96英寸货盘
或 12 个LD3集装箱
96" 96" 96" 96" bulk hold 19.7m 3
LD3 LD3 LD3 LD3 LD3 LD3 695ft 3
前舱可用容积 1944 立方英尺

2212 立方英尺
后舱可用容积
1628 立方英尺 或
1896 立方英尺
温度感应器
C V
C
C
C
1区
2区
前舱
客舱 空调系统
3区
4区
中舱
5区
6区
后舱
简洁 高效 灵活
Page 2
A330飞机客舱特性
A330-200客舱内部噪音水平
巡航中噪音水平, 海拔 = 35 000英尺, 马赫数 = 0.82
度量单位:dBSIL)
60-62 58-60
C
C
VCC
56-58
58-60
60-62
Page 4
经济舱380座(排距29/30英寸)
Page 1
A330飞机客舱特性
A330客舱内空气循环系统
外部空气进入客舱
空气从低处排出
空气流通口设计合理 保证客舱内空气有效流通
A330-200飞机客舱空调区域设置
设6处温度感应系统,有效控制整个客舱内的温度 预留区域保证任何客舱布局都有适合的空调设置
空气从低处排出
0
10
20
30
405060 Nhomakorabea70
80
90 100
% of cabin
最安静的客舱
Page 3
A330飞机的底舱

缩小垂直间隔空中交通管制规程

缩小垂直间隔空中交通管制规程

缩小垂直间隔空中交通管制规程AP-93-TM-012007年8月24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空域利用率,保证空中交通安全和畅通,增加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益,根据《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和国际民航公约及其附件的有关标准和建议措施,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沈阳、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武汉、兰州、乌鲁木齐飞行情报区以及三亚飞行情报区岛内空域内的民用航空活动。

在上述飞行情报区及扇区内8900米至12500米定义为缩小垂直间隔空域。

第三条缩小垂直间隔(以下简称RVSM)是指在飞行高度层8900米至12500米之间航空器之间的最小垂直间隔为300米。

第四条获准RVSM运行的民用航空器可以在RVSM空域内飞-彳亍。

未获准RVSM运行的航空器,除非事先得到民航总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或地区空管局批准,方可在RVSM空域运行;否则应当在8400米以下飞行,或者在13100米以上飞行,不得在RVSM空域内运行。

第五条实施缩小垂直间隔应当进行实施前和实施后的安全评估,以保证不降低飞行安全水平,符合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的安全标准。

第六条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关的缩小垂直问隔空中交通管制细则和工作程序。

第二章飞行高度层和垂直间隔第七条航空器进行航路和航线飞行时,应当按照所配备的飞行高度层飞行。

真航线角在0度至l 79度范围内的,飞行高度层按照下列方法划分:(一)高度由900米至8l 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二)高度由8900米至l 25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三)高度在1 2500米以上,每隔l 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真航线角在l 80度至359度范围内的,飞行高度层按照下列方法划分:(一)高度由600米至84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二)高度由9200米至122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三)高度在l 31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现行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基础上,缩小8400米至12500米高度范围内原600米垂直间隔。

即在8400米至8900米实行500米垂直间隔,其余高度范围实行300米垂直间隔。

8400米以下、12500米以上仍分别维持300米、600米垂直间隔不变。

v1.0 可编辑可修改
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示意图
8400
7800
7200 6000 5400 4800 4200 3600 3000 2400 1800 1200 600
8100 7500 6900 6300 5700 5100 4500 3900 3300 2700 2100 1500 900 27600
25600
21700 19700 17700 15700 13800 11800 9800 7900 5900 3900 2000
26600 24600 22600 20700 18700 16700 14800 12800 10800 8900 6900
4900 3000
6600 23600 8900 9800 11000 12200 32100 36100 40100 29100 英尺 米 依此类推 高度层
高度层
9200 30100
9500
31100
33100 10100 35100 10700 37100 11300 39100 11900 10400 34100 11600 38100 41100 12500 13100
14300
43000 46900 44900
13700 48900
14900 米 英尺 依此类推 359
o
o
180
o
179
o
航线角为真航线角
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表
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表
向西720023622236000719向东690022638226000689向西660021654217000661向东630020669207000631向西600019685197000600向东570018701187000570向西540017717177000539向东510016732167000509向西480015748157000479向东450014764148000451向西420013780138000421向东390012795128000390向西360011811118000360为了确保在米制飞行高度层转换为英尺并按照100英尺取整之后,相邻两个高度层之间有等于或大于1000英尺的垂直间隔,本方案采取了以下办法:
为了避免两对飞行高度层之间的垂直间隔由于米制飞行高度层转换为英尺按照100英尺取整后之后900英尺的现象,将8900米(29199英尺)至9800米(32152英尺)向下取整,将11900米(39042英尺)至12500米(41010英尺)向上取整。

这样,在8400米至8900米有500米(1640英尺)垂直间隔,在8900米至12500有300米(1000英尺)垂直间隔。

所有飞行高度层取整后至少有1000英尺的垂直间隔。

8400-12500米范围内,共有13个高度层,其中雷达标牌显示与
管制指令高度差异有3个高度层差异为30米,4个高度层差异为20米,4个高度层差异为10米,2个高度层完全一致。

本次改革方案采用公制计量单位,较好地沿袭了我国目前的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空管设施设备及相应法规标准无需做计量单位变更;与现行高度层划分方法相一致,8400米以下无需变动,8400米至12500米总体上由600米分层改成300米,符合我国现行高度层配备标准,便于操作使用;12500米以下严格按照“东单、西双”进行高度层配备,便于管制员和飞行员通话和记忆;8900米至12500米将定义为民航的缩小垂直间隔空域(RVSM Airspace),其内对应的英制高度层统一比国外高100英尺,规律性强,便于民航飞行员操作和使用;该方案使得8400米以上与国外飞行高度层的差值不超过30米,进出国境的航空器可实现安全顺畅的高度层转换;不符合RVSM适航要求的航空器应当在8400米(含)以下飞行,8400米与8900米按500米分层,自然形成了与缩小垂直间隔空域的缓冲空间。

飞行员必须使用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图,严格按照米制规定的对应英尺数飞行。

具体在飞行时无须记忆是如何向上还是向下取整。

需要克服的缺点是:雷达显示屏上,由于飞机按英制实际飞行高度与米制RVSM高度层有差异,管制员看到的雷达标牌显示与管制指令高度会有超过30米的差异(例如,管制员指挥飞机在12500米上飞行,飞行员实际按照41100英尺飞行,管制员看到的雷达标牌显示则可能为“1253”,代表12530米。

ICAO规定雷达标牌显示飞机在指定的高度正负60米范围,则可以认为该飞机保持在指定的高度飞
行)。

当然,这种现象在目前的飞行高度层也同样存在并且管制员已经适应,管制员需要额外的培训和适应。

通过在广州区管中心进行的缩小垂直间隔雷达模拟验证,管制员普遍认为只要通过必要的培训这种差异可以克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