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真题选择题(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困境:魏晋时期,____兴起和____传播直接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唐末五代之后,______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复兴: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________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____思想;同时,李翱也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李翱的思想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________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一、1.道教佛教官方儒学2.复兴儒学道统士大夫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理气学天理♨应用思考北宋理学的创立背景、思想来源、基本特征。

应用思考:背景:(1)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2)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思想来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基本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应用示例“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下列关于“北宋五子”建立的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国之道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C.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应用示例:A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

(1)本体论:理比______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_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

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

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

这主要反映了()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B.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C.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迁2.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

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下面不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客观上有利于求科学之真B.重义轻利阻碍商品经济的转型发展C.理学取代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D.官方哲学左右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3.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材料中的口指的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守仁D. 李贽4.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过不断改造创新,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主要由于()A. 儒学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和要求B. 儒家思想是古代最进步的思想主张C. 佛、道与儒学较量后退出舆论阵地D. 儒家吸取各派学说以适应统治需要5.程颢程颐兄弟俩去朋友家赴宴,席间有歌妓助兴,弟弟程颐认为有辱斯文拂袖而退;而程颢却怡然自得,尽兴而归。

次日程颐责问程颢,程颢笑曰:“昨日‘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座中无妓’而你‘心中有妓’”。

程颐闻之,面带愧色而去。

这一故事实质上反映了()A. 程颢思想带有心学倾向B. 程颐主张知行合一C. 宋代市民文化繁荣D. 二程思想走向对立6.《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由此判断该作者应是()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第4课宋明理学【典型例题】例1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社会条件有:①社会动荡②佛教的欺骗性③人民饱受战乱之苦④统治阶级支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关键是对“社会条件”的理解,社会条件当然指客观条件,而不包括主观条件,更不是全部条件。

其中,佛教的欺骗性也应是广泛传播的条件之一,但它不属于社会条件,所以不应选上。

另外,佛教的传播在各朝各代都没停止,而南北朝时期最为广泛,其特殊的社会条件是不容忽视的,故此题选B项.【答案】B例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分析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阶级角度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

朱熹是宋朝的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他进一步发展阐述了儒家思想。

据此,可判别正确答案应为C。

朱熹的思想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并未涉及,故本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答案】C【基础练习】一.选择题 1.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势力,其根源是 A 封建国家的分裂 B 统治者发展佛教用来麻醉人民 C 经济发展的需要 D 众生平等的主张便于人民接受B 2.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三教合一”这三教中不包含 A佛教 B道教 C儒教 D景教D 3.隋唐时期知识分子对宗教的观点是 A崇佛压儒和道教 B以儒为本,吸纳佛道思想 C以佛为本,吸纳儒道思想 D崇儒压道和佛教B 4.“理学”思想确立于 A隋 B唐 C宋 D明C 5.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确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C 6.有关新儒学――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发展继承孔孟学说,有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B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 C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D 二.问答题 7.什么是理学?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是什么? 7.理学是在宋朝时,为了回应佛、道挑战,新兴儒学思潮建立的学说,它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陆九渊、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2.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仁者爱仁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①②④③D. ①③②④3.儒家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于是律许容隐,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绞。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A.外儒内法的特点 B .以礼入法的特点C.刑礼结合的特点 D .注重人事的特点4.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墓联。

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A 道学B 佛学C 理学D 民族主义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有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说明服饰体现了A、生产方式的不同 B 、生活方式的不同C自然环境的不同 D 、社会风尚的不同6.人名中蕴含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

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A佛学B ?法学C ?道学D ?理学7.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

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A春秋战国 B .秦汉时期 C .东汉以后 D .两宋时期8.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 B .伦理道德 C .性恶论D .唯物思想9.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3宋明理学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3宋明理学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1.3宋明理学1.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2.朱熹提倡“格物致知”,王阳明则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以下对二者的评价中正确的是()A.二者所代表的理论体系没有任何共同之处B.二者的宇宙观是完全相反、背道而驰的C.二者都是对汉代儒学的继承和发展D.后者的思想主张与真理更加接近3.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

”其思想主旨是()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4.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本思想深入人心B.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D.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5.“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这评价的应是()A.荀子思想B.董仲舒新儒学C.宋明理学D.维新思潮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D.财政权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1.3宋明理学7.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心即理也8.〃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C.〃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D. 一概反对人的欲望8.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007-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3课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必修3[001]

2007-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3课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必修3[001]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某某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析】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根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在“官学”培养人才。

朱熹曾在某某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

④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吕克昂”学园。

②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X实行法治、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

《韩非子》的主X,后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

由此排除②。

【答案】C2.(2013·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吸收外来文化”。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

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即排除ACD,答案选B。

【答案】B3.(2013·某某文综·16)朱熹在《某某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检测题(含解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检测题(含解析)

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儒、释、道三教发展状况。

材料只是讲皇帝对各教的态度,并没有反映各教真实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武则天时,佛教地位在道教之上,不能说明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同时也说明此时佛教影响相对较大,故B、D两项错误。

材料既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吹捧,也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打击,因此儒学地位相对较稳固,故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2、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

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

由此推断出( ) A.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B.儒家思想遭到冲击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解析:材料反映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但不能推断其与社会动荡的关系,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道教流行,儒家思想遭到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没有反映出信仰多元化倾向,故C项错误;道家思想受到重视,但并没有成为正统,故D项错误。

答案:B。

3、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这段话的本质目的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

这强调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选A项。

答案:A4、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良贱通婚者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然而至明代中晚期,朝廷的训令已成一纸空文,婚姻不问门第只论钱财的现象日益普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习俗B.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弱化C.传统伦理道德彻底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难以为继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高考必备】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同步训练)含.doc

【高考必备】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同步训练)含.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1、()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日然的思想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2、()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伦理道德规范D、“天人感应”学说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屮,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3、()A、人不能存在止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4.“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徳修养的途径是 4、()A、知徳合一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穷理格物5.《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Z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Z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5、()A. “人伦者,天理也”B. “存天理,灭人欲”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6.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6、()A、修牛:养性,提髙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7.公元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

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高二历史试卷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试卷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2.电视剧《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

”历史上的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铁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3.“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 A.老庄思想B.程朱理学C.王阳明“心”学D.孔孟之道4.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文中的“良知”是指( ) 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5.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

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 )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6.右图是僧人、道士和儒者在少林寺同台打坐,在别处实为少见,意味深长。

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A.最早出现在西汉早期B.这体现了“三教并立”C.这体现了“三教合归儒”D.这体现了佛教的独尊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

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能载舟也能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思想主张吻合()A.孔孟之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格物致知9、周敦颐是湖南道州濂溪人,后人称之为濂溪先生,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高考真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2014•广东文综)《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3.(2014•大纲文综)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5.(2013•广东文综)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6.(2013•福建文综)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即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质为善,但是私欲容易蒙蔽人的本性,所以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才能克服私欲,回归人的本性,由此可知B、C两项错误。

高中历史 1_3 宋明理学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1_3 宋明理学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文】隋唐宋诸朝间屡屡举行的三教辩论大会,彼此之间的相互陈述与辩论。

这种现象的意义在于A.佛教开始居于主流地位B.道教开始居于主流地位C.促进了儒释道“三教合一”D.促进了无神论的发展【答案】C【解析】三教直接进行交流争论,促进了相互了解,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秀成果,促进了三教合一,结合时代背景也可以得出三教合一的结论,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2.【题文】宋代程颐认为:“帝王之道,教化为本”。

这是强调A.以德教化天下B.应加强法制建设C.心学不如理学D.格物致知【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要靠教化,而程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其所说的教化即指用儒家思想道德进行教化,故选A项。

材料没有涉及法制建设、心学与理学的关系,不选BC两项。

“格物致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3.【题文】“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格物致知”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解析】从题干材料“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可知,材料表明获取“理”的方式是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故选B项。

AC两项是心学思想主张,不选AC两项。

D项是理学家朱熹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未涉及天理与人欲的观点,不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4.【题文】范文澜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测试题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测试题

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

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B.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C.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D.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解读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三教合一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合一的趋势开始出现,A项错误。

宋代理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思想,三教合一的局面推动了理学的产生,B项正确。

三教共存一碑,无法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且佛教处于主流地位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

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是三教合归于儒,D 项错误。

2、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

这里的真理,就是朱熹说的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这里指的是“存天理、灭人欲”,恪守三纲五常,故选B。

ACD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3、两宋时期,乡村伦理建设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张载弟子所创制的乡约,强调邻里互助与道德互勉;一种是朱熹所改进的乡村族约,主要是宗族内部的改过迁善教育。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A.理学的理论化 B.教育的平民化C.社会的宗族化 D.儒学的社会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的社会化。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宋明理学”真题汇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宋明理学”真题汇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宋明理学”真题汇总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1.(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2.(2012年海南卷历史,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3.(2012年海南卷历史,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4.(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

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

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

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

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

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

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测试)【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魏晋隋唐时期,关于佛教、道教、儒学的表述正确的是A. 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压制,无从发展B. 佛教与儒学完全对立C. 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主张“排儒”D. 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2. 儒家学派产生后,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

儒学曾经向哪些思想派别学习①法家②阴阳五行家③道教④佛教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3.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 朱子高于孔子” 喻义的最佳解释是A.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 朱熹的学说更科学4. 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 .黄老之学B .佛学C .程朱理学D .陆王心学5.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进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于A. 西汉B. 北宋C. 南宋D. 明清6. 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

这里的“四书”指的是A.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 《诗》《书》《礼》《春秋》C. 《大学》《春秋》《论语》《孟子》D. 《孟子》《中庸》《书》《春秋》7.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

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

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 ①②③B. ①④C. ①③④D. ③④8. 《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 佛学B. 道学C. 程朱理学D. 陆王心学9. 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才子,于清朝乾隆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

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综合测试:第2课 宋明理学(原卷版)

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综合测试:第2课 宋明理学(原卷版)

......第2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2. 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别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A. 科学技术B. 市井文化C. 佛道文化D. 外来文化3.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

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这表明他A. 推崇儒家仁义学说B. 抨击清代考据学派C. 批判理学空谈误国D. 首倡经世致用思想4.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

程颐、程颢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A.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B. 知善知恶便是良知C. 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D.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5.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人的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 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 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6.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 “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C.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D.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7. 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且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A. 孟子B. 董仲舒C. 朱熹D. 王守仁8.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案】D
• 1.(2017·江苏高考·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 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
释( )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1.(2016·上海高考·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 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 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
• 【答案】B
• 3.(2013·福建高考·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 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 业”。在此,朱熹( )
•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 【考点】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 【解析】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 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A项正确; 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 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 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 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 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④
• 【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 【解析】朝鲜来华使者认为“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说明他们以 程朱理学为正宗,故①正确;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并未超越理学范畴, 心学承认“理”的存在,只是求理的方法不是外求而是在内心中领悟,故② 错误;王阳明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③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叛逆,故 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 【答案】A
• 2.(2015·北京高考·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
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考点】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
•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王阳明“致良知”主张的目的,故①错误;材料 “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良知,故②正确; “无私则无心”属于明朝李贽的思想主张,故③错误;“致吾心之良知者, 致知也”,通过“致良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 意。
• 【答案】C
• 1.(2013·浙江高考·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 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 ①孔子 士多德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 【解析】据材料中“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 心’体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新 的发展,故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 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 【答案】C
• 2.(2013·北京高考·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 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 A.①②
B.②④
• C.①③
D.③④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 “吸收外来文化”。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 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 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 理论依据的著作。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即排除ACD,答案选B。
• 【考点】亚里士多德;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主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思想主张
• 【解析】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与材料的主张不符,故①错误;题目中 的“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去人欲”“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分别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南宋理学家朱熹和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 故②③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 【解析】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 明确提及,但根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 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在“官学”培养人才。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 院等场所招徒讲学。④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 “吕克昂”学园。②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提倡耕战,因 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韩非子》的主张,后 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 由此排除②。
• 【解析】“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从材料关键词“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可见此时纂修族谱并非名门望族的特权,宗族与社会等级无关,故B项错误; 从材料关键词“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 “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故C项正确;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带有 森严的等级色彩,但是材料并未体现等级色彩,故D项错误。
• 【答案】C
• 3.(2018.4·浙江高考·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
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
• ①重建儒学信仰 ②人人都有良知 ③无私则无心 ④道德自我完善
• A.①②
• 2.(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 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
• ②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
• ③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
• 【答案】D
• 4.(2014·广东高考·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 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 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 【答案】D
• 3.(2014·浙江高考·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 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
• ①苏格拉底 ②亚里士多德
③朱熹
④李贽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 2.(2016·海南高考·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 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 现象反映了( )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 【答案】A
• 5.(2014·全国大纲卷·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 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
•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 【考点】宋明理学
• 【答案】C
•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 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 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高中历史必修三
高考真题选择题(宋明理学)
• 1.(2018·天津高考·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 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 【解析】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故①正确;塞内 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 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故②正确;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主张 “心外无物”,故③正确;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万物始于 水”,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 ④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
•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宋明理学;中国古 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的古代艺术;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 【解析】①成就都出现在元代;②成就都出现在宋朝;③成就都出现在汉朝; ④成就都出现在明朝。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选择C项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