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吴山图记
群文阅读《赤壁赋》《登泰山记》课件(26张PPT)高中语文优质公开课

物
景观
结构图示
赤壁赋
*登泰山记
任务活动二 月照为玉,日出为明——赏析散文写景
《赤壁赋》
游赤壁经过
观月出景象
历史人物
重点语句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 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 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
任务活动三:月色赤壁,登山临雪,品情析理。
《赤壁赋》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月? 《登泰山记》描写雪的诗文?
结合创作背景及“水月”与“风雪”中蕴含的“情理”, 对比苏轼“夜游赤壁”与姚鼐“登山临雪”的“目的”有何 异同?
任务活动三:月色赤壁,登山临雪,品情析理。
《赤壁赋》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月? 《登泰山记》描写雪的诗文?
(3)反问叠用形成文势起伏之美。“何为其然也?”主人的发问引起了客人的滔滔议 论。该段议论中三个反问句蝉联叠用,结构上形成排比,文笔一气而下,纵横驰骋, 全力以赴铺陈曹操英姿勃发、踌躇满志的形象。 (4)关联相扣形成音节铿锵之美。客的议论自然引发了主人的人生感慨。在这段本该 枯燥的议论性文字中,作者巧妙运用了“而”“盖”“则”“且夫”“苟非”“虽” 等关联词语,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气势。 (5)前后呼应形成文脉贯通之美。文末“客喜而笑”的“喜”和“笑”,与前文“饮 酒乐甚”的“乐”,以及“怨”“慕”“泣”“诉”“愀然”“哀”“羡”等描写 感情变化的词语是联属一气的。此乃全文情感发展的线索,直贯通篇。
梳理作者的“游踪”完成表格
何人 何时 何故
何地 何景
赤壁赋
苏子与客
登泰山记
姚鼐与知府朱孝纯子颍
元丰五年,壬戌之秋,七月 既望 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 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梅花岭记共42页文档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人教九年级上册部编第课湖心亭看雪PPT专选课件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看雪是本文的主要事件,请同学们 在文中找出以下几个要素 看雪的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
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舟者、子及、两小个童金)陵人, 事件:看雪、遇知音。
谁来译一译红色字词的意思
[人鸟声俱绝] 俱,全,都。绝,消失
[更定]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 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 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 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谁来试一试:
崇(chóng)祯 ( zhēn ) 毳( cuì )衣
雾凇( sōng )
沆 .( hàng)砀( dàng )
翻译课文
.
. 是日更定矣,余挐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 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
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
火,独. 往.湖. 心. 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湖上)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
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 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 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 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 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 清晰的)影子,只有(淡 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 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
1、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用
文中相关字词回答)
(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人”。)
2、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为痴行,绘痴景,现痴情)
3、“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 之外的闲情雅致。)
同赏雪景
文言文鉴赏古文《吴山图记》

鉴赏古文《吴山图记》【作品介绍】《吴山图记》主旨在于说明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不忍忘,亦不能自忘于其人。
全文结构巧妙,层次井然,抒情含蓄。
作者紧扣官与民的关系来展开议论,同时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之块垒,真可谓运思良苦。
【原文】吴山图记作者:归有光吴、长洲二县〔1〕,在郡治所〔2〕,分境而治〔3〕。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4〕。
而灵岩〔5〕,吴之故宫在焉〔6〕,尚有西子之遗迹〔7〕。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8〕。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9〕,七十二峰沉浸其间〔10〕,则海内之奇观矣〔11〕。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12〕,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13〕。
君之为县,有惠爱〔14〕,百姓扳留之〔15〕,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16〕。
夫令之于民〔17〕,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18〕;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19〕,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20〕,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21〕,何复于此山哉〔22〕?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23〕,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24〕。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25〕,出示此图,展玩太息〔26〕,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震川先生集》卷十六)【注释】〔1〕吴:吴县,今已撤销并入江苏苏州市,为吴中区。
长洲:明代县名,后并入吴县。
明朝二县均属苏州府管辖。
〔2〕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指苏州府治。
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苏州城内。
〔3〕治:治理。
〔4〕穹窿: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
阳山:在今苏州市的西北。
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因东汉时邓禹曾隐居此山而得名,山上多梅花。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龙井题名记

古诗文系列:龙井题名记
译文:
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 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 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 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 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 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 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堂堂大元朝,贪官污吏当权。河水泛滥成 灾,新钞大量印造,货币迅速贬值,民不 聊生,引起了红巾军千万人起义。
古诗文系列:龙井题名记
背景:
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到工地 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克扣口粮,个个 无比愤怒。于是,“开河”和“变钞”就 成为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线,导致了红巾军 起义的爆发。
古诗文系列:龙井题名记
赏析:
本篇选自《淮海集》,写于元丰二年 (1079)秋。这年春天,秦观要去会稽探 望伯父,恰好苏轼自徐州调任湖州途经高 邮,他们便一路同行,到吴兴(湖州州治 所在地)分手。秦观到会稽后,听说苏轼 被捕下狱,又渡江到吴兴问讯,而后再经 杭州返回会稽。本篇记述“中秋后一日” 夜上风篁岭访辨才法师,当是这次路过杭 州时的事。
古诗文系列:龙井题名记
注释:
惹红巾万千:引起成千上万起义的红巾军。 红巾军,元末农民起义军,用红巾裹头故 名。 官法滥:指官吏贪污成风和拿钱买官。 《草木子》记载:“元朝末年,官贪吏 污……自秦王伯颜专政,台宪官皆偕价同 而得,于是有司录风。上下贿赂,公行如 市”。 人吃人:《草木子》:“元京饥穷,人相 食”。 钞买钞:指钱钞贬值,用旧钞倒买新钞。
古诗文系列:龙井题名记
注释:
17.支径:小路。 18.憩(qì):休息。龙井亭:辨才法师 所建。 19.酌泉:舀取泉水。据石:靠着石头。 20.庐舍:房屋。或:间或,有的。隐显: 忽明忽暗。 21.激激:形容水流迅疾。 22.“殆非”句:意谓这一路的情景,恐 怕不是人间所有的。 23.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行”,将 要。
语文版最新《黄山记ppt

课后练笔
1. 仔细观察家乡的山水,写一篇游记。 2. 要求:用到本文学习的写法。
整体感知
请概括课文每一个部分所讲的内容。
第1部分:写崇高卓越的大自然创造安排了黄山胜境。 第2部分:记作者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第3部分:写黄山之巅见到的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
等奇观。
精读第1部分
从什么方面写黄山?
峰:三十六大、小峰;光明顶、天都峰、莲花峰这三大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例: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 造世界。(拟人) 例: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露出的身段 翩然起舞。(比喻、拟人)
课堂小结
再通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题。 1. 文章叙写了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赞叹大自然的 崇高卓越,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壮 丽河山的热爱。 2. 作者通过古今对比,写出了登山之容易,表现 了人类的力量,能够化险为夷,能够将绝境变为公 园。
黄山简介
传说 轩辕黄帝曾经在这里修炼成仙,故名“黄
山”。黄山位于安徽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作 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风 景区群山耸立,号称“七十二峰”。莲花山、天都峰、 光明顶是黄山的三大主峰,黄山地区自然条件良好, 是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好地方。奇松、怪石、云海、 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yīn
y氤ūn 氲
móu
凝眸
pán
龙蟠坡
qiān lìn
悭吝
fǔ
甫
yīn
喑呜
释义
琢凿:挖掘、开通道路。 氤氲: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瞬息万变:一瞬间一呼之间。比喻极短的时间。指在瞬息之
间就会发生快而复杂的变化。 喑呜:悲咽。 叱咤:怒斥、呼喝。 甫定:刚刚,才。 拾级而登: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
高中必修高一语文PPT课件黄山记27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7
高中必修高一语文PPT课件黄 山记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吴山图记

阅 读立交 桥
吴
吴 长洲二县 在郡治所 分境而治 而郡西诸山 皆在 吴 县 其 最高者 穹窿 阳山 邓尉 西脊 铜井 而灵岩 吴 之 故宫 在焉 尚 有西 子 之遗 迹 若虎 丘 剑 池及 天平 尚 方 支硎 皆 胜地 也 而 太湖 汪洋 三万 六千 顷 七 十二 峰沉
山
浸 其 间 则海 内之 奇 观矣
界
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现 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 了 一天, 他与我同
高 中
参考译文
在内庭 取出这幅 吴山图 给我看 一边欣赏 一
版
吴县 长洲两县的县 治 在吴 郡的郡治所在地 边叹息 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 唉 魏君对
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 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 都在 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
也 都 是助 词 第一 个 也 表判 断语 气 第二 观里祭祀他 这完全是应该的 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
个 也 表疑问语气
开了吴县 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
4. 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 于是有热心人
从前 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 还
便画了一幅 吴山图 来送给他
念念不忘黄州 以至于写下了怀念黄州的诗歌 苏东
余同 年友魏君 用晦为吴县 未及三年 以高第召 入 为给
事 中 君 之为 县 有惠 爱 百 姓扳 留之 不能 得 而 君亦 不忍
于 其民 由 是好 事者 绘 吴山 图 以为 赠
夫令 之于民 诚 重矣 令诚 贤也 其地 之山川草 木亦被其
泽 而 有荣 也 令诚 不贤 也 其 地之 山川 草木 亦 被其 殃而 有辱
由此 后人才明白这 样一个道理 贤能之士到 坡为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 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
《吴山图记》归有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吴山图记》归有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吴山图记》归有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吴山图记》归有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3黄山记课件

阅读与思考:
①研读课文,给课文各部分加上恰 当的小标题。
②说说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写黄山 的?
③着重突出了黄山的什么特点?
文章结构分析
一、胜景自然成 二、古人登山史 三、攀登天都峰 四、峰顶赏奇观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写黄山的?
• 第一部分文章巧妙地借赞叹大自然的造化神 工起笔,暗写黄山“险”、“奇”二特色, 总领全文;
糗( ) 琢( )凿( ) 龙蟠( )坡
踵( ) 狭仄( ) 战栗( )
氤( )氲( ) 甫( )(刚刚)
翩( )然起舞 凝眸( )
喑( )呜变色
褶( )皱
字词
煞(shà)费心机
前拥后簇(cù)
高矮参(cēn)差(cī) 毫不悭(qiān)吝(lìn)
菡(hàn)萏(dàn) 蹑(niè) 汪瓘(guàn)
重点难点分析:
黄山之“奇”表现在哪 里?又是如何表现的?
黄山的雾“扑朔迷离”, 霞光“艳丽多彩”,云 海 如“雪浪滚滚”,草木 禽 兽.泉流和摄身光都“极 罕见”,神奇不过。但是, 作者还是将主要笔墨集 中于:
云海奇观 黄山奇松 日出奇景 奇妙的摄身光
语文作业:
每天积累成语3个,每周五早上上交; 自行积累文章的好词好句,好的写作 手法; 复习上学期的古文单元,下周一进行 必修3第一单元的语文测验,会涉及默 写。 预习《黄山记》后面3部分,以及《巩 乃斯的马》。
煞费心机:形容费尽心思。煞:极,很。
高风峻骨: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形容 道德和行为的完美。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扑朔:指兔脚乱动;迷离:指眼睛半闭。 悭吝:吝啬,小气。 鸿蒙: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逸兴横飞: 超逸豪放的意兴四处洋溢。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闻鹊喜·吴山观涛

古诗文系列:闻鹊喜·吴山观涛
作者简介:
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 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 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 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 《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古诗文系列:闻鹊喜·吴山观涛
闻鹊喜·吴山观涛: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 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 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古诗文系列:闻鹊喜·吴山观涛
赏析:
天边的红霞,仿佛是刚刚织好的绡纱,带 着潮水喷激后的湿意;临近黄昏,白鸥上 下翻飞,其侧则帆影矗立,说明鸥鸟逐船 而飞。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 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使人赏心悦目, 身临其境一般。
末句“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 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以前的视觉描写 形成对照。全词纯写景物,此时才点出景 中有人,景中有我,是极有韵味。
闻鹊喜·吴山观涛 宋代·周密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闻鹊喜·吴山观涛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闻鹊喜·吴山观涛
作者简介:
周密(zhōu mì)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
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 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 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 (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 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 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
古诗文系列:闻鹊喜·吴山观涛
赏析:
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 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倒 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 如临其境之感。
下片写潮过风息,江上又是一番景象。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 鸟明边帆影直”三句,分别描写远处、高 处的景色。远处的几点青山,虽然笼罩着 淡淡的烟霭,却仍然青翠欲滴。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20分)1.(9分)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ㅤㅤ山峰眉目含情,碧水波光有意。
苏州就像一朵(bó)_______在水上的睡莲。
当淡淡的烟雾从太湖袅袅升起,淡梦一般笼了天际时,苏州变得有些缥缈朦(lóng)______起来。
日出,一处处形状各异的水面像一片片花瓣,泛着粼粼波光;一个个古村镇风韵绰约,似乎只待丝竹声起,便翩翩起舞。
ㅤㅤ此时,撑一叶(piān)______舟在太湖上荡漾,便可见一船船的红菱雪藕被送进了古镇集市。
鲜紫的菱角个儿大,壳薄饱满,用手剥开,里面乳白的菱肉脆嫩甜爽。
雪藕曾是皇宫里的贡品,孔小,质地细腻,清醇甘美。
雪藕光洁的外形常常被比喻为长着皓腕的红粉佳人。
______姑苏的妩媚和灵动源于苏州的水,千万年间,苏州水慢慢凝聚成苏州人特有的一种品性、精神和文化。
苏州水看似温婉柔软,可骨子里不乏硬(lǎng)______雄健,足以①、②、③。
苏州的水,是多少年来苏州人追逐美好天堂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①(bó)在②朦(lóng)③(piān)舟④硬(lǎng)(2)语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作修改。
(3)根据语境,下列词语填入横线处,顺序最合适的是A.①连天下②畅交通③开襟怀B.①开襟怀②连天下③畅交通C.①畅交通②连天下③开襟怀D.①畅交通②开襟怀③连天下2.(8分)根据语境,补写出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作品。
ㅤㅤ胸怀家国天下,肩扛使命担当,是历代爱国文人的本色。
岑参戍边,“将军角弓不得控,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畏严寒,恪尽职守;苏轼打猎,“②,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报效朝廷,壮心不已;③(填人名)梦回沙场,“醉里挑灯看剑,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激昂悲壮,渴望建功;文天祥兵败被俘,“⑤?⑥”(《过零丁洋》),舍生取义,视死如归;诸葛亮临危受命,“受任于败军之际,⑦”(《⑧》),心系社稷,忠贞不二。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归有光《吴山图记》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吴山图记作者:归有光吴、长洲二县〔1〕,在郡治所〔2〕,分境而治〔3〕。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4〕。
而灵岩〔5〕,吴之故宫在焉〔6〕,尚有西子之遗迹〔7〕。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8〕。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9〕,七十二峰沉浸其间〔10〕,则海内之奇观矣〔11〕。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12〕,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13〕。
君之为县,有惠爱〔14〕,百姓扳留之〔15〕,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16〕。
夫令之于民〔17〕,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18〕;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19〕,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20〕,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21〕,何复于此山哉〔22〕?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23〕,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24〕。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25〕,出示此图,展玩太息〔26〕,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震川先生集》卷十六)【注释】〔1〕吴:吴县,今已撤销并入江苏苏州市,为吴中区。
长洲:明代县名,后并入吴县。
明朝二县均属苏州府管辖。
〔2〕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指苏州府治。
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苏州城内。
〔3〕治:治理。
〔4〕穹窿: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
阳山:在今苏州市的西北。
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因东汉时邓禹曾隐居此山而得名,山上多梅花。
西脊:又称西碛山,在邓尉山西。
铜井:又称铜坑山,亦在今苏州市西南,以产铜而得名。
〔5〕灵岩:山名,在今苏州市木渎镇,又名石鼓山、研石山、象山、石城山。
〔6〕吴之故宫:春秋时吴国君主夫差曾在灵岩为西施建馆娃宫。
中国风诗词分享会读书笔记PPT模板课件

小结:《过零丁洋》一诗,整首都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让人分不清哪些是叙事,哪些是抒情。叙事抒情两者交融,浑然一体,从而更深一步地将诗人那一腔爱国热情抒发出来,最后达到了感情的炽点。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
阅读理解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
痛苦、寂寞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伍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之别。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
粉色笔刷中国风抒情诗词鉴赏课件PPT模板

钱
白塘
居 易
湖
春
行
品 诗读
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 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SHI CI JIAN SHANG
诗
鉴词
赏
诗
词
钱塘湖春行 鉴
讲解人:爱学习的飞机仔
时间:20xx.xx.xx
赏 白
居 易
诗 鉴词
赏
目录
壹
贰
叁
品读诗歌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肆
伍
赏析诗句
课后任务
钱
白塘
居 易
湖
春
行
品 诗读
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赏析】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
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 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 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 读者受到感染。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001 论语十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002 劝学(节选)战国·荀子《中华经典资源库》003荀子·劝学韩望喜《正解荀子》01劝学关山朗诵: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相传吴王曾在灵岩山上为西施建有琴台、 梳妆台等。 〔8〕若:像。虎丘:山名,一名海涌山。 在江苏苏州市西北阊门外。相传春秋时吴 王阖闾葬于此,三日有虎踞于上,故名。 唐王朝避其先世李虎讳,改称武丘。后复 旧名。泉石幽胜,上有塔,登眺则全城在 目,为苏州名胜。剑池:池名。在今江苏 苏州市虎丘山。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老子是道教供奉的始祖。 〔21〕既去:已经离开。 〔22)惓惓(quán全):恳切、难以舍弃的 样子。 〔23〕苏子瞻:即苏轼(1036—1101),字 子瞻,号东坡,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县)人。宋仁宗嘉二年(1057)进士。宋神 宗熙宁年间任杭州通判,历知密州、徐州、 湖州。御史劾以作诗讪谤朝廷,贬谪黄州 团练副使。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译文: !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1〕吴:吴县,今已撤销并入江苏苏州 市,为吴中区。长洲:明代县名,后并入 吴县。明朝二县均属苏州府管辖。 〔2〕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 指苏州府治。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 苏州城内。 〔3〕治:治理。 〔4〕穹窿: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阳 山:在今苏州市的西北。邓尉:山名,在 今苏州市西南,因东汉时邓禹曾隐居此山 而得名,山上多梅花。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简析:
作者紧扣官与民的关系来展开议论,同时 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之块垒,真可谓运 思良苦。 导读
《吴山图》是作者的朋友魏用晦离任 吴县县令时,当地百姓送给他的一幅山水 画。本文即以这幅画为线索,先寥寥数笔 概写吴县的风物名胜和湖光山色,然后自 然而然地写出魏用晦在担任县令时与当地 百姓结下的难以忘怀的深厚感情,并以北 宋苏轼和韩琦的故事,揭示出“然后知贤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吴山图记: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 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 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 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 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 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 民能忘之也!。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作者简介:
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 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 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 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 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 《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吴山图记: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 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 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 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 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 则海内之奇观矣。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译文:
我同龄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 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 事中。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 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 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 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 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 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 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 会遭殃,感受到耻辱。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 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吴山图记: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 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 图》以为赠。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 穷之思”。黄人,即黄州人。 〔25〕内庭:即内廷,宫廷之内。隆庆四 年(1570),归有光任南京太侍寺丞,留京 执掌内阁制敕房,纂修《世宗实录》,因 此有机会在内廷与时任给事中的魏用晦见 面。 〔26〕太息:出声长叹。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译文:
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 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 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 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那 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 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
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 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 思黄州的诗歌。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 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吴山图记: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 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 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 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 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 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 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 之宫也,固宜。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西脊:又称西碛山,在邓尉山西。铜井: 又称铜坑山,亦在今苏州市西南,以产铜 而得名。 〔5〕灵岩:山名,在今苏州市木渎镇, 又名石鼓山、研石山、象山、石城山。 〔6〕吴之故宫:春秋时吴国君主夫差曾 在灵岩为西施建馆娃宫。据传今灵岩山寺 一带即是馆娃宫的遗址。 〔7〕尚:还。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 国的美女,越国君主勾践将西施献给吴王 夫差,西施备受吴王宠爱。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14〕惠爱:对老百姓施惠和爱护。 〔15〕扳留:挽留。又作“攀留”,即攀 缘车驾挽留,表示对离任者功绩的肯定和 对离去的眷念。 〔16〕由是:因此。好事者:喜欢绘画的 人。事:从事。以为赠:即作为赠送的礼 品。 〔17〕令之于民: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 〔18〕被:通“披”,受。泽:恩惠。
简析:
《吴山图》是吴县百姓送给离任县令 魏用晦的纪念品,其功用相当于众多已程 式化的“去思碑”。但吴县百姓所送的 《吴山图》却是礼轻情义重,因为它代表 了老百姓对廉洁贤明县令的真情实感。对 于作者归有光来说,吴县的山山水水实在 太熟悉了,加之自己也曾在湖州府长兴县 任过县令,因此,对《吴山图》的意义当 有切身的感受,故下笔为文,随兴生发, 侃侃而谈,毫无造作应酬之嫌。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12〕同年:封建时代同一年中举或同一 年登进士第的互相称同年。为吴县:出任 吴县县令。 〔13〕高第:在吏部举行的考核中列为上 等者称高第。给事中:官名。秦汉为列侯、 将军、谒者等的加官。常在皇帝左右侍从, 备顾问应对等事。因执事在殿中,故名。 魏或加官,或为正官。晋以后为正官。隋 开皇六年(586),于吏部置给事郎。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唐属门下省。元以后废门下省,而留给事 中。明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 六科,掌侍从规谏,稽察六部之弊误,有 驳正制敕之违失、章奏封还一权。魏用晦 所任为刑科给事中,《明史·职官三》言 其职责为:“刑科,每岁二月下旬,上前 一年南北罪囚之数,岁终奏上一岁蔽狱之 数,阅十日一上实在罪囚之数,皆凭法司 移报而奏御焉”。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荣:兴旺。 〔19〕择胜:选择形胜之处。 〔20〕尸祝:尸,代表鬼神受享祭的人; 祝,传告鬼神言辞的人。《庄子·逍遥 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 代之吴”。注曰:“庖人尸祝,各安其 所”。尸祝在此处的意思是:将来把他当 作祖先、神灵一样祭祀。浮图:梵语音译, 此处指佛教寺院。老子之宫:即道观。
吴山图记 明代·归有光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作者简介:
归有光(ɡuī yǒu ɡuānɡ)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
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 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 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 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 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 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 于南京。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译文:
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 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府城 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其中最 高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 铜井等山。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 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像虎 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 是名胜所在地。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 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 海内奇观了。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韩、范久在兵间,名重当时,为宋廷所倚 重,时人称为“韩范”。西夏和成,入为 枢密副使,嘉中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 宗立,封魏国公。琦为相十年,临大事, 决大议,虽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卒谥 忠献。《宋史》有传。去黄州四十馀年而 思之不忘:韩琦曾与其兄在黄州居过,黄 州人以此为荣。苏轼作有《书韩魏公黄州 诗后》一文:“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 思之不忘,至以为诗”。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旧说有三万六千公顷。 〔10〕七十二峰:太湖中有大小岛屿四十 八个,加上沿湖的山峰和半岛,号称七十 二峰。尤以洞庭东山、西山、马迹山、三 山、鼋头渚最为有名。沉浸:浸入水中。 〔11〕海内:古人以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 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犹言天下。《战国 策·秦策一》云:“今欲并天下,凌万乘, 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 不可”。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此处用韩琦之思念黄州之事言魏用晦思念 吴县。 〔24〕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宋神宗元丰 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1094)十月二 十六日,苏轼作《书韩魏公黄州诗后》云: “而轼亦公(即韩琦)之门人,谪居于黄五 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 人也。
古诗文系列:吴山图记
注释:
相传秦始皇东巡时在这里找寻过吴王阖庐 的宝剑;一说阖庐葬在这里,曾用鱼阳扁 诸等宝剑各三千殉葬,故名。天平:山名, 在灵岩山北,因山顶方平,故名天平山。 尚方:山名,又称上方山、楞枷山,在原 吴县西南。支硎(xíng形):山名,在原吴 县西南,相传晋代名僧支遁曾隐于此山。 〔9〕太湖:在今江苏省南部,面积二千 四百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