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与朱元思书》阅读附答案优秀

《与朱元思书》阅读附答案优秀

《与朱元思书》阅读附答案优秀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15分)【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挐:撑(船)。

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

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

④芥:比喻细微,微小。

⑤①白:酒杯。

【小题1】解释选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4分)(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3)上下一白 (4)及下船【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小题4】填空和简答。

(5分)(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答案【小题1】(1)比高 (2)看到 (3)全,部(4)到,等到每空1分。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习题及答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的家。

本文是一篇文。

2、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采用的顺序来写,为了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又兼从和两个方面写景。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一句采用了景和景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3、选出以下加粗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A、蝉那么千转不穷(尽)B、负势竞上(凭借)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4、选出以下各组加粗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A、风烟俱净百废具兴B、猛浪假设奔在昼犹昏C、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5、富春江山上白天与夜晚难以分辨,从哪句可以看出来?6、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7、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文学;吴均;骈体2、由近到远;视觉;听觉;静;动3、C4、D5、在昼犹昏。

6、(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7、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表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意思对即可)。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中考真题|文言文+文言文|文言群文|古诗词+文言文(2024·广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乙】游牛首山记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

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

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

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

”客曰:“然。

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

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

……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

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

……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①,则虽欲独以名称②,岂可得哉!”(选自谢良琦③《游牛首山记》,有删减)【注释】①粤:此指桂林。

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

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千丈见底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B.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C.宿山下僧舍屋舍俨然(《桃花源记》)D.皆如是也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复习之----《与朱元思书》提示:该资料需值得保存,可供中考复习时用一、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1—5题。

(1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二、(2020潍坊)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03题。

(12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赠从弟》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赠从弟》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赠从弟》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丙】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遮挡阳光。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重:向往。

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

隐士所食之物。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奔.(2)窥谷忘反.(3)蝉吟鹤唳(4)岂.徒语哉7.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9.✬甲乙两文作者均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的情感也类似,请你写出他们的情感。

丙诗在写法与表达的思想感情上与甲乙不同,请你写出丙诗的独特之处。

【答案】6.(1)飞奔的马(2)同“返”,返回(3)鸣叫(4)难道,表反问7.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8.(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2)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9.甲文,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解析版)

《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解析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吴均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⑦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⑧侥⑨竹实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⑪。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注]①仆:自己的谦称。

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有:“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英英:同“嚶嚶”,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⑥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⑦葺:修建。

⑧偏:特别。

⑨饶:丰富。

⑩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⑪办:具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仆去月谢.病(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2.清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用现代汉坍翻译下面的句子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4.本文从表达方式上看,先__________,再描写,在描写中又穿插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请从遣词造句或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6.本文与课文《与朱元思书》在抒情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答案】1. (1)辞去官职。

(2)仅仅,只。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修建了房子。

4.记叙记叙抒情不慕荣利、热爱山水、归隐自然、崇尚淡泊宁静的生活5.示例一:“争”“限”“含”“蓄”几个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峭壁努力向上、孤峰阻挡日光、幽深山谷掩藏白云、深谷小溪积聚翠绿的秀美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归隐山水之后的惬意自得之情。

与朱元思书的相比较阅读

与朱元思书的相比较阅读

(1)文中这一个字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

(2分)(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2分)甲文表达的情感:;乙文表达的情感:。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吴均)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物名。

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遮挡阳光。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重:向往。

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隐士所食之物。

2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⑴互相轩邈()⑵窥谷忘反()⑶蝉吟鹤唳()⑷岂徒语哉()2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译:2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2分)2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一)【甲】吴均《与朱元思书》与《与元微之书(节选)》比较阅读答案8.(2分)C(昏暗/随意)9.(2分)D(助词,的;A介词,在/介词,从;B代词,这/代词,他的;c连词,表目的/动词,认为)10.(4分)(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1分)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1分)。

《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吴均的两篇短文,完成以下题目。

(甲)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与顾章书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西,有石门山△,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注)①仆:旧谦称“我”。

②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6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仆去月谢.病()A.辞去,离别B.认错,道歉(2)幸富.菊花()A.富裕B.丰富,多62.根据文意,填入下文△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梅溪△西②有石门山△③岂徒语△A.①以②者③耳B.①以②矣③哉C.①之②者③哉D.①之②矣③耳63.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说说这个句子体现了骈体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6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5.甲乙两文是吴均分别写给朋友朱元思和顾章的书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吴均在两文中均流露出怎样的思想?【答案】61.(1)A (2)B62. C63.断句: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语言特点:一是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这里都是四字句,两两对偶;二是语音上讲究平仄相对;三是用词华丽,讲究藻饰。

64.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名利之心;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5.均流露出对自然山水的欣赏喜爱之情及远离政务、归隐林泉的愿望。

专题16《与朱元思书》(真题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6《与朱元思书》(真题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6:《与朱元思书》(解析版)真题专练【12023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段阅读【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④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泰、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④鸾:凤凰一类的鸟。

11. 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百叫无绝.沿溯阻绝.绝.处逢生绝.无仅有B. 久之.不散何陋之.有钟鼓乐之.荣幸之.至C. 千转不穷.欲穷.其林山穷.水尽穷.且益坚D. 不可悉.见悉.如外人悉.以咨之悉.听尊便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13. 用“/”给下列文字断句。

(画两处)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14.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请说说甲乙两段选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11.D12.①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没有丝毫云烟。

13.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14. 两文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不同之处在于甲文还表达了作者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停息/断绝/尽、穷尽/绝对;B.不译,补足音节/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窈窕淑女/到达;C.断/穷尽,走到……的尽头/尽头/贫穷;D.都译为:全、都;故选D。

《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1——15小题。

(16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吴均)注释: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遮挡阳光。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重:向往。

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

隐士所食之物。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⑴互相轩邈:⑵窥谷忘反:⑶蝉吟鹤唳:⑷岂徒语哉: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经纶世务者未复有能与奇者B.猿则百叫无绝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与朱元思书借旁近与之D.春冬之时山川之美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分)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2分)1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有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4分)1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1.(1)往高处远处伸展(2)同“返”,返回(3)叫(4)难道(4分。

每个1分)12.B(2分)13.(1)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2分)(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

(2分)14. 甲文: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共五则)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共五则)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共五则)第一篇: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鸟鱼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正值青春期的我们有着积极进取的心态,有着勇于拼搏的豪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水皆缥碧()②互相轩邈()③好鸟相鸣()④经纶世务者()4.简答。

①描写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②用夸张手法写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③用比喻的手法写水的动态美的句子是:④含蓄表现作者鄙弃名利思想感情的句子是:5.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A.本文生动简洁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欲的心态。

B.第①段是总写,巧妙地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为全文奠定了宁静淡泊的基调。

C.第②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地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充了富春江的特色。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答案:1.A2.C3.①青白色②高;远③美丽④筹划、治理4.①奇山异,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D与朱元思书读后感(二)本文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与朱元思书》虽名为“书”,从内容上看则是一篇典型的山水记。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18_与朱元思书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18_与朱元思书

专题18 与朱元思书(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猛浪若奔.奔:奔跑B.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C.蒙络.摇缀络:缠绕D.心乐.之乐:以⋯⋯为乐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蝉则.千转不穷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乃记之.而去吾妻之.美我者C.相与步于.中庭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潭西南而.望学而.不思则罔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A.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B.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C.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D.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与朱元思书》中考题(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中考题(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中考题1.2004湖北省潜江市仙桃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负.势竞上()(2)好.鸟相鸣()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

(3分)句子:译文:4.文章理解。

(5分)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

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答案: 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2分) 2.A(2分) 3.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3分) 4.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空二:千丈见底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空五:皆生寒树2.2006年潍坊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初中课内阅读】初三课内阅读练习《与朱元思书》有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初三课内阅读练习《与朱元思书》有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初三课内阅读练习《与朱元思书》有答案初三课内阅读练习《与朱元思书》有答案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8分)风烟俱天量,天山共色。

从流荡漾,任一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后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做麦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记反华。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竹韵,有时见到日。

14、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从流荡漾()猛浪若追()从:顺、随奔:这里指飞奔的马(每个1分,共2分)。

15、译者以下句子。

(4分后)(1)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记反华。

(1)(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分);(2)看见这些雄浑的山峰,那些极力攀升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看见这些苍凉的山谷,那些忙著世俗事务的人就可以流连忘返。

(2分后)16、理解题:(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记反华。

”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抒写了对世俗功名利禄的侮辱之情(1分后),含蓄地流露出爱慕幸福小自然、独守隐退的高尚志趣(1分后)。

(2分后)初三课内写作练习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的作文水平都能有更大的提高!。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与朱元思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负势竞上()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小题2】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小题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小题1】负:凭借戾:至息:平息经纶:筹划、治理【小题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小题3】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负本义是背,转义为凭借,息是停的.意思,这里是平息,经纶,本指整理过的蚕丝,后来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点评:本题有难度,这几个字都是不太好解释和记忆的。

古代汉语中,字词意义的演变是比较复杂的,有的从本义到语境义有很大的差别,这要靠在学习里边体会理解边记忆。

【小题2】试题分析:本文本全都是写山写水如何奇特的,所以文章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显然是概括了全篇。

考点:文意理解点评:本题不难,这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授的问题,学生根据记忆便可作答。

找文中概括性的文字,要注意文章总分的结构,概括性的文字总是在总写的文字里。

【小题3】试题分析:关键是分析息心一词的含义,这里的心,指尘世杂念,包括功名利禄。

忘反,自然是景色之美而留连忘返。

考点:句子含义理解点评:本题不难,老师在课堂上一定会重点讲授这个问题,关键是学生理解的问题。

与朱元思书历届中考试题含答案(供参考)

与朱元思书历届中考试题含答案(供参考)

中考题《与朱元思书》专练班别姓名成绩(满分79)三、2007广州市花都区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0题。

(共2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3分)A 一百许里B 百千人大呼C 千百成峰D 赏赐百千强10、翻译与理解。

(6分)(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分)(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

(3分)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7分)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明月别枝惊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路转溪头忽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

(5分)四、(09浙江台州)(二)(11 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与《与顾章书》对比阅读(学生版)

《与朱元思书》与《与顾章书》对比阅读(学生版)

《与朱元思书》与《与顾章书》对比阅读[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⑴,还觅薜萝⑵。

梅溪⑶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⑷,孤峰限日⑸,幽岫⑹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⑺,水向猿啼,英英⑻相杂,绵绵⑼成韵。

既素重⑽幽居,遂葺宇⑾其上,幸富菊花,遍饶竹实⑿。

山谷所资,于斯⒀已办⒁,仁智所乐⒂,岂徒语哉?(《与顾章书》吴均)【注】⑴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⑵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物名。

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⑶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⑷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⑸限日:遮挡住阳光。

⑹幽岫:幽深的山穴。

⑺唳:鸣叫。

⑻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⑼绵绵:形容声调悠长。

⑽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⑾葺宇:建屋舍。

葺,修建。

⑿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富,充裕。

偏,特别。

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

⒀于斯:在这儿,指石门山。

⒁办,具备。

⒂仁智之乐: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猛浪若奔.()(2)猿则百叫无绝.()(3)窥谷忘反.()(4)岂徒.语哉()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文中都有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1——15小题。

(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吴均)
注释: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遮挡阳光。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重:向往。

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

隐士所食之物。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⑴互相轩邈:⑵窥谷忘
反:
⑶蝉吟鹤唳:⑷岂徒语
哉: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经纶世务者未复有能与奇者
B.猿则百叫无绝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与朱元思书借旁近与之
D.春冬之时山川之美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分)
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2分)
1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有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4分)1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1.(1)往高处远处伸展(2)同“返”,返回(3)叫(4)难道(4分。

每个1分)
(2分)
13.(1)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2分)
(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

(2分)
14. 甲文: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

(2分)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深。

(2分)
15.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