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概念题汇总(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概念题汇总(含答案)

初中物理概念八年级(上)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测量的工具。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使用刻度尺时,要把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秒表。

5.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消除.。

6.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比较速度的大小。

7.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为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 。

1m/s= 3.6 km/h。

9.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运动。

10.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1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在不同介质声速不同,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2.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13.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

14.物理学中把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Hz 。

15.人的听觉范围是20 Hz至20000 Hz。

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减弱噪声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进行:一是防止噪声产生;二是阻断噪声传播;三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中考真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中考真题及答案

目录基本知识点 (1)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第二章物质的性质 (2)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2)第四章声现象 (3)第五章光现象 (3)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4)第七章运动和力 (5)第八章压强与浮力 (6)第九章机械和功 (8)第十章能及其转化 (10)第十一章简单电路 (12)第十二章欧姆定律 (13)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 (14)第十四章电磁现象 (14)第十五章通信技术 (16)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 (16)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17)中考物理公式 (17)必考知识点 (18)公式解析 (19)兰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24)兰州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30)兰州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36)兰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42)兰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48)兰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53)兰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答案 (61)兰州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答案 (63)兰州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答案 (64)兰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答案 (66)兰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答案 (69)兰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答案 (71)基本知识点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 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复习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的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分子热运动:(1)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剧烈。

(4)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

用J表示。

2、物体内能的改变: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转化的过程。

(3)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4)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1)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吸收相同热量,升高温度不同。

不用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用比热容表示。

2、比热容:(1)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时,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物理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物理中考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5 km/sB. 3×10^8 m/sC. 3×10^7 km/sD. 3×10^6 m/s答案:B2.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水平拉力,产生0.5m/s²的加速度,该物体的质量是()A. 20 kgB. 10 kgC. 5 kgD. 15 kg答案:A3.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电压U和电流I之间的关系是()A. R = U/IB. R = I/UC. U = R * ID. U = I / R答案:A二、填空题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____状态或____状态。

答案: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 m/s。

答案:3×10^8三、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例如,当一个钟摆从高处落下时,其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它再次上升时,动能又转化为势能,但在整个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

四、计算题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受到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²。

求物体下落2秒后的速度和位移。

答案:根据公式v = gt,其中v是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t是时间。

物体下落2秒后的速度v = 9.8 m/s² × 2 s = 19.6 m/s。

根据公式s = 1/2 × g × t²,其中s是位移,物体下落2秒后的位移s = 1/2 × 9.8 m/s² × (2 s)² = 19.6 m。

初中物理总复习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总复习题及答案1.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请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光的折射现象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的。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速度的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生活中的例子包括: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这是因为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导致我们看到的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凸透镜成像也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之一,通过调整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可以形成倒立的实像或虚像。

2. 描述电流的产生过程,并解释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连接方式。

答案:电流的产生是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

在电路中,当电源提供电压时,电子会从负极向正极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中的串联连接方式是指电路元件首尾相连,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所有元件;而并联连接方式是指电路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流有多条路径可以选择,每个元件都与电源直接相连。

3.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并解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在实际生活中,这个定律可以解释为什么汽车需要安全带,因为当汽车突然停止时,车内的人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安全带可以防止乘客因惯性而受伤。

4. 描述声音的传播条件,并解释回声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的粒子振动传递。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部分声波会被反射,如果这些反射回来的声波被我们的耳朵接收到,我们就听到了回声。

5. 简述欧姆定律,并用公式表示。

答案: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I = \frac{V}{R}\],其中\(I\)代表电流(单位:安培),\(V\)代表电压(单位:伏特),\(R\)代表电阻(单位:欧姆)。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答案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涵盖了众多有趣且实用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以及对应的常见考题答案。

一、力学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见考题:一个物体受到 5N 的力向右运动,当这个力增大到 8N 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如何变化?答案:物体的速度会增大,运动方向不变。

2、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G = mg,其中 g 约等于 98N/kg。

常见考题:一个质量为 5kg 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答案:G = mg = 5kg × 98N/kg = 49N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常见考题:在水平地面上,用 20N 的水平推力推一个重 50N 的木箱,木箱没有推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答案: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推力,为 20N。

4、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常见考题: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它将如何运动?答案: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常见考题:一个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1,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2,比较 p1 和 p2 的大小。

答案:p2 = 2p1二、热学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常见考题:正常人体的温度大约是多少?答案:约 37℃2、物态变化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C.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D. 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2. 以下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无关B. 内能与物体的体积无关C. 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都有关D. 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答案:C二、填空题3. 热机的四个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__冲程。

答案:做功4. 物体吸收热量后,其温度可能不变,这是因为物体发生了______。

答案:相变三、计算题5.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作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4N。

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3m/s²6. 一个标有“6V 3W”的灯泡,接在9V的电源上,求灯泡的实际功率。

答案:1.5W四、实验题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且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必须在同一直线上B.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必须在同一高度上C.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必须在同一高度上,且在同一直线上D.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必须在同一直线上,但不一定在同一高度上答案:C8. 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可能的原因是()A. 灯泡断路B. 灯泡短路C. 电压表短路D. 电流表断路答案:D五、简答题9. 请简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答案: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10. 为什么说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中没有介质,因此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_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全套含答案)共52页

_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全套含答案)共52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含答案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含答案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第一测量的初步知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m= 103m= 106μm=109nm。

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准确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第二简单的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把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即把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它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v 表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九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人教版答案

九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人教版答案

九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人教版答案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往往会被广泛出题。

下面是根据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整理的必考知识点答案。

第一章:光的基本性质1. 光传播的直线性质: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原理,当光线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折射、反射、散射等现象。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的表面会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求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求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4. 镜面反射:光线遇到光滑的镜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根据虚像构造法则可求出物体与镜像的位置关系。

5. 光的颜色与频率:光的颜色与频率有关,不同颜色的光对应不同的频率范围。

第二章:光的传播1. 光的折射规律:光线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折射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满足正弦定律。

2. 光的全反射: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3. 球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需要根据物体和镜面的位置关系、物体的性质和成像公式进行计算。

4.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相等且位置对应。

5. 晶体成像:光线通过透明的晶体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形成多个像。

第三章:光的色散与白光成像1.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构成干涉又分为两种:薄膜干涉和双缝干涉。

2. 光的衍射:光经过小孔或者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的程度与光的波长和物体的尺寸有关。

3. 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时,会发生色散现象,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

4. 白光成像:将白光透过凸透镜或者凹透镜成像时,不同颜色的光线会聚焦在不同的位置,从而形成彩色像。

第四章:声的基本性质1. 声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媒质传播,机械波的传播遵循波动方程。

2. 声的传播速度:声音传播速度与媒质的性质有关,不同媒质中的声波传播速度不同。

初中物理中考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刻度尺和秒表。
1.3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秤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1)轮船: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

中考物理全书概念填空题

中考物理全书概念填空题

初三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三)第一章机械能一、能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量的可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能量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二、机械能:1、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越速度越,则物体动能越大。

2、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质量越举得越,重力势能越大。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弹性形变越,弹性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

4、机械能:和统称为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情况有关。

动能和势能转化过程中,若不考虑其它能量损耗,则总机械能不变。

机械能=+。

第二章分子动理论内能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2、分子是在的作运动(宏观表现为);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二、内能: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总和。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所以内能也称能,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称为。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始终。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1、做功:(1)外界对物体做功(压缩气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物体内能,此时能转化为能。

(2)物体对外做功(气体膨胀),物体内能,此时能转化为能。

2、热传递:是指能量从物体传到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部分传到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四、比热容: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表示。

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水的比热容为,它表示:。

五、热量计算1、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内能,它要热量,此时放出的热量Q放= ;低温物体温度,内能,它要热量,此时吸收的热量Q吸= 。

如果用△t表示,则热量公式可写成:。

2、热平衡方程: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物体传到物体,直到两物体相同时为止,即达到热平衡,在此过程中若没有(或忽略)内能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Q吸Q放。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下载后不用排版就能打印)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下载后不用排版就能打印)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电学第一部分电路一、物体带电:物体具有的性质,即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2)。

二、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1)用摩擦过的所带电荷是正电荷;(2)用摩擦过的所带电荷是负电荷。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同种电荷互相;2、异种电荷互相。

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根据带电体的和电荷间相互作用来判断。

2、用验电器检验(验电器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一种检验物体的仪器)。

五、电荷量:电荷的叫电荷量,用符号表示;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六、摩擦起电的原因:物体的带电是由于的结果,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而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而带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了电,只是从一个物体到了另一个物体。

七、电流:的移动形成电流。

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2)。

人们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按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的出发,流向电源的。

金属导电靠的是,其运动方向与规定的电流方向。

八、电源:1、电源是能够提供的装置。

2、从能量角度看,电源是将的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九、导体、绝缘体:1、的物体叫导体,如等。

2、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等。

3、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在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电荷。

4、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不能。

5、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如:烧红了的玻璃就是导体)十、电路和电路图:1、电路:把、、用连接起来组成的的路径。

2、用电器:也叫负载,是利用来工作的设备,是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3、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可以输送。

4、开关:控制通断。

5、通路:电路闭合,处处连通,电路中有电流。

6、开路:因电路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除开关外是故障)。

7、短路:电流未经过而直接回到电源的现象(相当于电路缩短)。

8、短路的危害:可以烧坏,损坏电路设备引起火灾。

9、电路图:用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物理中考复习专题一:概念公式(有答案)

物理中考复习专题一:概念公式(有答案)

物理中考复习专题一:概念公式(有答案)大化四中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系列物理高考复习题目1:概念公式名称:复习1:基本概念名称: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标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3-1-2-33. 长度单位关系为:1km=10m;1分米=10米,1厘米=10米;1毫米=10米。

人类头发的直径约为0.07mm。

地球的半径是6400km4。

正确使用天平:(1)使用前观察天平刻度线和刻度线是否磨损;(2). 使用标尺测量时,标尺应沿着测量长度,不得使用磨损的零分线;(3). 阅读时,视线应垂直于直尺表面。

在精确测量过程中,需要估计除法值的下一位数字;(4). 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6.特殊测量方法:(1)累加法:将小物体累加成可以用标尺测量的数字,然后测量其总长度,再除以小物体的数量,得到小物体的长度。

如果测量细铜线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辅助方法:方法如图所示:(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如果某些物体的长度不便于用标尺直接测量,可以使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

1h=60min=3600s.1.2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参考物体: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为标准的物体(或假定静止的物体)称为参考物体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同时经过相同距离。

(速度不变)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速度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速度的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

1米/秒=3.6千米/小时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路程除以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含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初中物理全书概念总复习(中考复习必备)第一测量的初步知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um )、纳米( nm )。

1m= 103m= 106μm= 109nm。

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准确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第二简单的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把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即把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它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 v 表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v=s/t ;速度的单位是: m/s ,读作:米每秒;1m/s=km/h。

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 s=vt 可用来计算路程,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 t=s/v 可用来计算时间。

解题方法:(1)认真分析题意,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过程、正确选用公式;(2)对较为复杂的"相遇"和"追赶"问题,可以作草图帮助分析,确定已知量、找出隐含条件,如已知条件不够可采用等量代换方法或列方程组求解;(3)火车过桥(涵洞)问题中的S总为车长加桥长(涵洞);(4)平均速度等于S除于t ,而不能用v=(v1+v2)/2 。

第三声现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靠介质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而在气体中较慢;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 米/秒。

真空中不能传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t≥2×17/340 t≥秒)。

声音的三要素是: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db)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3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第四热现象一、温度计温度是表示 物体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摄氏温度(t ):是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 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 1℃ 表示。

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约是 ℃ 也叫绝对零度;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 。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 --- 42℃ ,每10格是 1℃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 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第二次使用时要 先用力向下甩,将水银摔回玻璃泡 。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1、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3、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浸没在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容器底和容器壁 ,待温度计示数 稳定 后再读数;4、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拿出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上表面 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 固态 变为 液态 叫做熔化,要 吸 热;从 液态 变为 固态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放 热。

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 熔点 、 凝固点 。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相同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 熔点 ,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 吸 热、但温度 保持不变 ,同样凝固时要 热,但温度 保持不变三、汽化和液化物质从 液态 变为 气态 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吸 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蒸发 和 沸腾 。

蒸发:(1) 是在 液体表面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 任何 温度下发生。

(2)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吸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3)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液体温度 、 液体表面积 、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沸腾:(1) 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表面 和 内部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沸点 。

(2) 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 沸点 ,必须继续 吸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保持不变 。

(3)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压强有关。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 减小 时降低,气压增大 时升高。

物质从 气态 变化为 液态 叫液化,液化时要 放 热。

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降低温度 、 增大压强 。

四、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 固态 直接..变成 气态 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吸 热;物质从 气态 直接..变成 固态 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放 热。

第五 光的反射一、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3×108 m/s 。

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二、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 反射 光线与 入射 光线、 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 光线与 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 角等于 入射 角。

在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 的。

右图中,入射光线是 AO ,反射光线是 OB ,法线是 NO ,O 点叫做 入射点 ,∠i 是 入射角 ,∠γ是 反射角 。

反射类型:(1) 镜面反射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2) 漫反射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正 立的 虚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像与物体大小 相等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

成像原理:根据 光的反射定律 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第六 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 斜射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空气 斜 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 两侧,折射角 小 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增大 。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不发生改变 。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可逆 的。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 于入射角。

二、透镜的概念: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凸透镜 。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凹透镜 。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主光轴 。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 光心 。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 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焦距 ,用 f 表示。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1、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所以又叫 会聚 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 发散 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及应用: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大于二倍焦距 时,能成 倒 立的、 缩小 的 实 像;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大于二倍焦距,小于一倍焦距时 时,能成 倒 立的、 放大 的 实 像; 幻灯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小于 焦距时,能成 正 立的、 放大 的 虚 像; 放大镜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第七 质量和密度一、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叫质量,任何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形状 、 状态 、 位置 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千克 (kg ),常用单位还有吨(t )、克(g )、毫克(mg )。

实验中常用 天平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使用方法:(1) 使用前先把天平放在 水平台 上,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 零刻度线 处。

(2)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中线 处,这时横梁平衡。

(3) 使用时被测物体放在 左 盘,砝码放在 右 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 游砝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物体质量= 右盘中砝码总质量 + 游砝所对刻度值 。

二、密度:单位体积 某种物质的 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

通常用字母 ρ 表示密度, m 表示质量, 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写为: ρ=m/v 。

如果质量的单位是kg ,体积的单位用m 3,那么密度的单位就是: kg/m 3 ;纯水的密度是 ×103 kg/m 3= 1 g/cm 3,水银的密度是 ×103kg/m 3,它表示 每m 3水银质量是×103千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