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电视系统国际标准和建议
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
![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4962b0a6c85ec3a87c2c5aa.png)
能完成操作人员的职能,还要在判断和修理设备故障方面受过培训的人员。 3.1.5 听众 audience
在会议上不发言,而只有收听设备的人员。 3.2 耳机 earphones 3.2.1 头戴耳机——传声器、头戴送受话器 headset
表的。因此,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最多语言数则任何时候,处于工作状态的代表传声器应限制为一个。
3.7 语言分配系统 language distribution system 在单通路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中,语言分配系统是用来把译音员的译音语言分配给代表
的。
在多通路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中,语言分配系统是用来把发言者的原声和译音语言分配给 代表的。
《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
GB/T15381-94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4-12-28 批准 1995-08-01 实施
Electrical nd audio repuirements For the conference systems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IEC 914《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备互用连接器 SJ/Z 9141.3(IEC 574-3) 视听·视频和电视设备与系统 第 4 部分:系统中设备互
连的优选配接值
3 术语 3.1 人员 persons 3.1.1 代表 delegate
具有发言和收听设备的与会者。 3.1.2 译音员 interppreter
通过翻译系统将一种口语口译成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的人员。 3.1.3 操作人员 operator
本规定了各种型式有线和无线会议系统的最低要求及其音频设备的基本音频性能要求, 以保证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互换性和最佳性能;还有利于确定和比较不同会议系统的质量, 且可由这些系统技术要求中列出的性能决定其合适的用途。 1.2 适用范围
弱电系统标准GBT15381-94《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
![弱电系统标准GBT15381-94《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49f4dacbb4cf7ec4bfed010.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发布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各种型式有线和无线会议系统的最低要求及其音频设备的基本音频性能要求证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互换性和最佳性能还有利于确定和比较不同会议系统的质量且可由这些系统技术要求中列出的性能决定其合适的用途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会议系统和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或用作该系统的辅助设备耳机传声器放大器等设备引用标准磁带录音机测量方法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绘制原则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订通则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扬声器主要性能测试方法传声器测量方法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电声学名词术语第部分视听系统中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第部分系统中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术语人员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实施代表具有发言和收听设备的与会者译音员通过翻译系统将一种口语口译成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的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能完成操作人员的职能听众在会议上不发言耳机头戴耳机送话器受话器耳挂式耳机通路原声通路代表讲话的音频通路原声当某一通路的语言与原声通路的语言相同时则该通路也可用来作原声语言分配译音语通路译音语通路是一种分配指定语言的音频通路在会议同声传译系统和语言分配系统设备的所有通路选择器上呼叫通路传输信系统自动系统操作人员可以优先控制手动系统会议室的排列圆桌形式代表们围着一张桌子或一组桌子就座讲堂讨论形式演讲者能在房间前面的一个讲台或桌子前讲话演讲形式演讲者能在房间前面的一个讲台或桌子前发言发言者和在座的主席或委员能连续地参加讨论听众能在一定限度内提问和讨论记者招待会形式一个或几个发言者在房间前面的讲台前发言与会者面向讲台就座发言者能对与会代表发表他的讲话与会者能在一定限度内提问和讨论委员会代表会形式演讲者能在房间前面的讲台上发言代表面向讲台就座演讲者能对代表发表他的讲话而代表能在一定限度内提问和讨论典型的会议系统会议传声器系统会议译音系统语言分配系统会议表决系统和会议讨论系统概述通常可用三种不同型式的安装方式固定式在固定式中设施和电缆的敷设是固定的系统的单机是组合成整体的半固定式在半固定式中设施是可移动的或固定的电缆是固定安装的系统中的某些设备可固定安装在设施中或放在桌子上移动式在移动式系统中所有的设备包括电缆的敷设都是可插接的和移动的传声器系统会议传声器系统会议传声器系统是一个集中控制的可供全体代表在会议中使用的单通路声系统见图在这个系统中传声器的数目通常比代表的数目要少且常用各种类型的传声器图会议传声器系统会议讨论系统会议讨论系统是一个可供代表和主席分散自动或集中手动控制传声器的单通路声系统见图通常是分散扩声的由一些发出低声级的扬声器组成也可以使用集中的扩声图会议讨论系统在会议传声器系统和会议讨论系统这两个系统中有些传声器可能同时工作但这不应使声级明显地下降这两个系统均应具有供录音开盘式或盒式和接入扩声系统的输出有供电视新闻媒介的声音分配中心电话会议和同声传译系统的互连装置也是合理的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会议同声传译系统是由传声器系统译音员设备和单通路或多通路语言分配系统所组成会议同声传译系统有两种类型单通路会议同声传译系统在单通路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中译音语是经由一个单通路语言分配系统分配给代表的此时原声可以用扩声系统来分布因此最多能用两种语言见图任何时候处于工作状态的代表传声器应限制为一个图会议同声传译系统单通路多通路会议同声传译系统在多通路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中译音语和原声是通过各自的语言分配系统通路分配给代表的因此见图图会议同声传译系统多通路语言分配系统在单通路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中在多通路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中语言分配系统是用来把译音员的译音语言分配给代表的语言分配系统是用来把发言者的原声和译音语言分配给代表的每种译音语需要有自己的语言通路也可有一个备用通路可采用各种语言分配系统但集中在二个主要类型有线无线感应式无线发射式红外线式会议表决系统会议表决系统是一个与分类表决终端网络连接的中心控制数据处理系统每个表决终端至少设有种可能的选择同意反对弃权见图图会议表决系统中心控制台可供主席或工作人员来选择和开动表决程序标准的表决程序是直接显示显示最后的结果延时显示显示表决的最后结果可以预先选定表决的持续时间即由主席决推荐的附属设备有或各自的表决结果 视频显示器 或各自的表决结果打印机 或各个的表决结果 设备的最低要求概述指示器的色标亮 时表示传声器 接通 不亮 时用来表示传声器 断开 的状态红 绿或黄 指示器尺寸和亮度 概述和先采用下列传声器指挥台 钮扣立式传声器型式可根据会议室的排列形式 优先使用表 列出的传声器表代表会式会议讨论系统台式传声器的功能传会议室形式声器见第条形圆桌会议讨论会演讲会记者招待会委员会台式讲台式钮扣 项链式落地式移动 吊杆式演讲者代表 听众 委员 任选所有的主席和代表的传声器组件上传声器工作按钮开关举手需要设有一个请求按钮开关优先按钮开关可以选用综合在传声器装置内的扬声器为所有型式的传声器装置上都需要一个传声器状态指示器译音员设备概述装置不应阻挡译音员和会议大厅之间的视线和妨碍工作台面功能和控制装置只有在条和第条中的功能和控制装置适用于而下述的所有功能和控制装置全都适用于多通路会议译音系统输入通路选择器操作这些控制装置时在两个通路间不应出现短路输入通路预选器为了保证可靠和及时地把原声通路转接到转译通路应设置一个钮子开关在一般情况下它接入原音量控制器应使用对数式电位器来调整收听电平音调控制器应设置连续可调降低低音电平的控制器在的电平与的电平与也可以设置连续可调提升高音电平的控制器头戴耳机传声器的终端设备头戴耳机传声器的连接器插口而对移动式设备则宜设在译音员控制盒上暂停译音时允许译音员暂时摘下其头戴耳机传声器继续跟踪该扬声器应立即无声它需有自己的音量控制器输出通路选择器路把两种或更多种语言交替的送出选择可选择两个通路中的任一个或转换到可以有两种预选通路的方法可以选择任一通路占用通路的指示例如从法语和德语译音室都译成英语当某一译音员的传声器工作在此通路上这个指示通常是一个发光二极管就应立即消失互锁如果设置两个或更多的通路语种符号例如代表不用传声器就开始发言或其他紧急情况译音员应能通过接有监听扬声器的专用线路或演讲人不论传声器开关处于何种状态这种指示也可送给操作人员传声器接通键断开关控制传声器接入输出通路如果把接入一个通路的所有译音员传声器都断开则原声就自动地接入该通路供两位译音员使用的控制台上暂停键一个自复位键应能切断译音员的传声器信号而不接回到原声通路见条传声器状态指示器每一个传声器点应设置一个信号灯或发光二极管接通状态译音员控制台控制板图自立式控制台控制台宽或控制台深为双译音员控制台控制台高面板倾斜角前高固定嵌入式面板见图图固定嵌入式面板面板宽面板深面板倾斜角译音员设备的说明通路预选器音量控制器条条条头戴耳机传声器的连接器条头戴耳机传声器每付头戴耳机由两个耳挂式耳机组成最大重量每付头戴耳机重每付头戴耳机传声器重塞绳重量除外带头戴耳机条传声器个译音员配置个单指向传声带头戴耳机传声器每个译音员有一个头戴耳机传声器其他设备移动设备任选收听器收听器有二种型式有线的和无线的虽然可用各种的传送技术有线收听器收听器放在或装在会议桌椅子上成一整体头戴耳机代表的耳机应考虑下列要求代表感觉舒适声学上声音重放的质量和环境噪声的隔离物理上重量和可靠性卫生配接电声换能器在电气和机械上应与系统配接电缆长度应大于注可供使用的头戴耳机的型式例如插入式耳机贴耳式耳机耳罩式耳机耳挂式耳机听诊式耳机技术人员的设备技术人员设备的综述技术人员室内应有按照按照按照或设备立柜条的头戴耳机或头戴耳机传声器技术人员室半固定的或移动的译音室则房间的面积应足够供人员和设备用控制设备控制设备能使技术人员按会议程序及主席的指令监听和控制会议室内所有的传声器和译音系统的由译音员到技术人员和从技术人员到主席传声器工作方式可采用下列传声器工作方式一个双控系统开启传声器代表有一个按钮自动排队和按顺序接通的系统状态监视在控制设备上可以监视下列功能音频监听和监视对自动控制系统为任选音量控制每个通路的音量应能分别控制自动音量控制的系统除外辅助装置对附加信号源可提供辅助输入装置磁带录音机电影或电视的声音辅助输出装置可把原声通路接到扩音系统把所有通路接到音频设备的电性能要求一般要求测量方法头戴耳机传声器应按照声系统设备中有关部分所述的测量方法进行如磁带录音机的测量则按单位标记及其符号标记标记应能校对控制装置标记的符号并符合和不包含在上述标准中的标记人身安全和防止火灾蔓延设备的人身安全和防火灾蔓延应符合其声压级不应超过测量的环境条件超过这个范围设备可以工作并可允许在更为极端的条件下贮存设备中选取干扰无线电干扰对电磁场的抗扰度系统处于电磁场强度为之间的任一载频上一个会议系统引起的干扰因此会议系统应服从法令的要求对磁场的抗扰度判断系统有无抗磁场干扰的适当的保护能力以一个频率在时为所产生的在时为之间为磁场强度的外部干扰源计权噪声电平至少应低于额定输入电平此要求不适用于会议系统中使用感应线路输入的头对光的抗干扰度用光作为讯号载体的系统应能在日光或钨丝灯光若必须使用红外会议室的要求在通风和照明这些固定设备工作时不超过会议室的译音室的技术要求见注广播电影电视部设计院译自互连用的连接器系统互连用的连接器见电配接值电配接值应按标准和规定的特性用户在购置系统前应可使用本标准表正如与本标准有关的某些国标所规定音频性能要求概述和表见图和表这里所指的传输链路是包括链路输入到输出之间的所有设备放大器图音频系统的示意图表分立装置项目说明条代表传声器译音员传声器代表头戴耳机译音员头戴耳机代表传声器到译音员头戴耳机的传输链路代表传声器到代表头戴耳机的传输链路译音员传声器到代表头戴耳机的传输链路译音员传声器到译音员头戴耳机的传输链路项目说明条到译音员头戴耳机的辅助设备输入链路到代表头戴耳机的辅助设备输入链路代表传声器来的辅助设备输出链路译音员传声器辅助设备输出链路表组合装置项目说明条代表传声器和译音员头戴耳机的传输链路代表传声器和代表头戴耳机的传输链路代表传声器和辅助设备输出译音员传声器和译音员头戴耳机的传输链路译音员传声器和代表头戴耳机的传输链路译音员传声器和辅助设备输出传声器见表中的和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见表示意图见图图条特性测量方法要求频率响应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频率范围内的频率响应典型频率响应在图给出的允差范围内见图下注任一个传声器的频率响应曲线对应于它的典型频率响应允许偏差为自由场灵敏度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自由场灵敏度以为基准声压级的灵敏度应达到所对应的传输链路的额定输入电平并且任一个传声器的灵敏度对应于它的额定灵敏度之差不得超过指向性图案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角度之间频率范围为内的指向性频率特性非轴向频率响应与轴向频率响应曲线在重合后两曲线相比其偏差不得超过当任一入射角和某一频率的灵敏度低于相同频率轴向灵敏度以上时则此角度该频率的响应偏差就忽略不计正向无规入射灵敏度指数指向传声器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频率范围内的正向无规入射灵敏度指数固有噪声引起的额定等效声压级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固有噪声引起的额定等效声压级以为基准有效值计权总谐波失真过载状态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频率范围内过载声压级最高达以基准声压级下的总谐波失真图传声器典型频率响应允差范围注为了在一个特定系统内等同采用应采用频率响应具有类似型式的传声器贴耳式耳机见表中和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见表示意图见图注优先用并联连接的头戴耳机图表图贴耳式耳机典型频率响应的允差范围条特性测量方法要求频率响 应按 中第 条的方法 测量在 频率范围内的自由场比较法频 率响应典型频率响应在图 给出的允差范围内 任一头戴耳机的频率响应 曲线与其典型频率响应的允许偏差 为头戴耳 机的两 耳机频 响之差按 中第 条的 方法 测量在 频率范围内的耦合腔频率响应头戴耳机的两个单耳机的频率响应偏差不超过阻抗按 中第条的方法 测量在频 率范围内的电阻抗有线系统的 阻 抗 最低 应 不 小 于额定值的 无线系统的 阻抗应适合于所用的接收机最大噪 声电压按 中第 条的方 法 测量在 频率范围内的最大噪声电压有线系统 无线系统大于或等于所用接收机的最大输出电压特性电压按 中第条的方 法测量特性电压听诊式和耳挂式耳机见表中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见表示意图见图图表条特性测量方法要求频率响应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频率范围内的自由场比较法频率响应典型频率响应在图给出的允差范围内任一个听诊式或耳挂式耳机的频率响应曲线与其典型频率响应的允许偏差为头戴耳机两耳机的频响之差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频率范围内的耦合腔频率响应头戴耳机的两个单耳机的频率响应其偏差应不超过阻抗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频率范围内的阻抗有线系统的阻抗最低应不小于额定值的无线系统的阻抗应适合所用的接收机最大噪声电压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频率范围内的最大噪声电压有线系统无线系统大于或等于所用接收机最大输出电压特性电压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特性电压图听诊式和耳挂式耳机典型频率响应的允差范围和项传输链路见表中的辅助设备输入链路见表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见表中的项示意图见图图图图表条特性测量方法要求频率响应按照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频率范围内的增益频率响应频率响应在图的允差范围内总谐波失真正常工作状态下按照中第条的方法把信号源电动势调整到额定源电动势在频率范围内测量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总谐波失真续表注 在提到正常工作状态时 应考虑到以下基准输出状态 在输出负载的两端为 第条和第条特性测量方法要求总谐波 失 真 过 载 状 态 下按照 中第 条在 声源过载声压级 最高达以 为基准 时以及 中第 条的正常 工作状态下 测量此过载状态 的总谐波失真 这时声源声压 级在 以上按 下降 在 频率 范围内 音量控制器置于输出电压 以下 的位置串音衰减按 中第 条的方 法 测量在 频率范围内的串音衰减计权信 号噪声 比按 中第 条的方法 测量信号噪声比 计权 以额定输入电平为基准总电压增益按 中第 条的方 法 用 中规定的 信号源输入电压测量总电压增 益在头戴耳机连接器的输入端 一个输出负载的两端为 输出的正常工作状态电压配 接值扩声和 或广播链路用的 链路中 辅助设备的要求见与辅助 设备的 互 连 用于 单通路 的 输 出待定图传输链路典型频率响应的允差范围传输链路见表中和项辅助设备输入链路见表中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见表示意图见图图表注 在提到正常工作状态时 应考虑到以下基准输出状态 在频率范围内 一个输出负载的两端为 第条和第条特性测量方法要求频率响 应按 中第 条的方 法 测量在 或 频率范围内的增益频率响应频率范围 按图 下注选取典型频率响应在图的允差范围内总谐波 失真按 中第 条的方 法 测量在或 频率范围内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总谐波失真 按图 下注选取其中之一 的频率范围串音衰 减按 中第 条的方 法 测量在 或 频率范围内的串音衰减 频率范围按图 下注选取用于窄带的频率范围 用于宽带的频率范围计权信 号噪声 比按 中第 条的方法测量信号噪声比 计权 用于窄带的频率范围用于宽带的频率范围电配接 值扩声和 或广播链路用的 链路中 辅助设备的要求见与辅助 设备的 互 连 用于 单通路 的 输 出待定图传输链路典型频率响应的允差范围用于窄带的频率范围图传输链路典型频率响应的允差范围注不同的音频传输系统的频率范围可选取窄带或宽带上限频率愈高的系统一般能得到较好的清晰度和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见表图表条特性测量方法要求频率响应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的频率范围内的增益频率响应典型频率响应在图的允差范围内总谐波失真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频率范围内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总谐波失真串音衰减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频率范围内的串音衰减计权信号噪声比按第条的方法测量信号噪声比计权电配接值扩声和或广播链路用的和链路中辅助设备的要求见与辅助设备的互连用于单通路的输出待定图组合装置见表中的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见表辅助设备输出链路典型频率响应的允差范围和项示意图见图图条特性测量方法要求频率响应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频率响应并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频率范围内的增益频率响应典型频率响应在图给出的允差范围内任何一个综合装置的频率响应与其典型频率响应的允许偏差为自由场灵敏度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自由场灵敏度以为基准的声压级应达到相应传输链路的额定输入电平并且任一个传声器的灵敏度与额定灵敏度之差不大于传声器指向性图案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之间频率范围内的指向性频率特性非轴向频率响应与轴向频率响应曲线在重合后两曲线相比其偏差应不大于当任一入射角和某频率的灵敏度低于相同频率轴向灵敏度以上时则此角度该频率响应的偏差就忽略不计正向无规入射灵敏度指数指向传声器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在频率范围内的正向无规入射灵敏度指数固有噪声引起的额定等效声压级按中第条的方法测量信号噪声比计权并算出输入噪声传声器固有噪声见本标准中第条总输入噪声由计算得到以为基准有效值总谐波失真正常工作状态传声器的额定状态按中第条规定而放大器按中第条方法测量此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总谐波失真在用于和组合时音量控制器置于满足以下输出状态的位置上即在频率范围内输出负载两端的输出电压为。
视频编码的国际标准
![视频编码的国际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fa2e27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2.png)
视频编码的国际标准视频编码是指将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它是数字视频处理中的重要环节。
在数字视频处理中,视频编码的国际标准对于视频质量、传输效率、存储空间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视频编码的国际标准,包括H.264/AVC、H.265/HEVC以及未来的视频编码标准。
H.264/AVC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视频编码标准,它由ITU-T Video Coding Experts Group (VCEG) 和ISO/IEC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MPEG) 共同制定。
H.264/AVC采用了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能够在保持较高视频质量的同时,实现更高的压缩比。
这使得H.264/AVC成为了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数字电视、蓝光光盘等领域的主流视频编码标准。
随着视频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对视频编码标准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H.265/HEVC作为H.264/AVC的后继者,采用了更加先进的压缩技术,能够将视频压缩率提高约50%,同时保持与H.264/AVC相当的视频质量。
H.265/HEVC在4K、8K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了当前和未来视频编码的重要标准。
除了H.264/AVC和H.265/HEVC之外,未来的视频编码标准也备受关注。
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对视频编码标准的需求将会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未来的视频编码标准将会更加注重对多种场景的适配性,包括移动端、云端、边缘计算等不同的应用场景。
总的来说,视频编码的国际标准在数字视频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H.264/AVC和H.265/HEVC作为当前的主流视频编码标准,分别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的视频编码标准也将会不断演进,以适应多样化的视频应用需求。
视频编码的国际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将会推动数字视频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高效的视频体验。
电视会议简介
![电视会议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5a654808762caaedd33d430.png)
基于IP网络的会议电视特点
基于IP网络上的会议电视是会议是最新发展方向,在开放 式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上进行互连互通是国际发展趋势。 视频终端通常通过局域网经IP(路由器)网络进行通信, 利用分组交换网络组成系统,需要网络有一定带宽质量保 证 的 电 路 ; 通 信 带 宽 可 达 2Mbit/s , 但 通 常 使 用 在 384kbit/s。 会议电视系统终端价格低,随着宽带网络进入家庭,将对 其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目前各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会议规模在30点以 上的系统的成功实施并稳定运行,我们正在紧密注意技术 走向、市场动态,适时发展该项业务。
会议电视业务的概述
会议电视系统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处于不同 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 备,互传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达到即时互 动的沟通,以实现会议沟通目的的系统。它是 集通信、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于一体的远 程异地通信方式,是一种典型的图像通信系 统。。 通过电视会议组会可以节省大量的会议开支、 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电视会议系统不仅 可以召开一般的会议,还可以应用于远程医疗、 远程教学、商务谈判、产品展示会、新闻发布 会等多个领域。
1
会议电视国际标准
目前ITU制定的主要会标准是H.320、H.323
1、H.320系列标准
H.320标准制定于1990年,主要针对窄带ISDN网,由于窄 带ISDN网是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所以H.320标准主要满 足和适应电路交换的特性,因而H.320标准的视频会议被 广泛应用于VSAT、DDN、ISDN、E1专线等网络上。 优点:面向连接、传输速率和时延稳定、时延小、误码率 低,会议质量容易保证。适用于专业化会议电视网。
4
电视会议系统的组成
H.323&H.320视频会议框架协议标准对比表
![H.323&H.320视频会议框架协议标准对比表](https://img.taocdn.com/s3/m/3fe9228c71fe910ef12df895.png)
从视频会议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目前视频会议系统的建立可以依据ITU-T的两大框架建议H.320和H.323来进行,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建设方案。
H.320是ITU-T较早期的视频会议标准,该标准完全建立在一系列视频会议专有的技术和标准之上,而H.323标准建立在通用的、开放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基础之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从1996年ITU-T 批准该标准以来,视频会议的技术和市场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厂家竞相投入H.323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用H.323技术和产品构造他们自己的视频会议系统。
一、视频会议技术体制1.H.320标准H.320标准于1990年制订,是视频会议的早期建议之一,主要针对窄带ISDN网。
由于窄带ISDN网是一种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所以H.320标准主要满足和适应电路交换的特性,因而H.320标准的视频会议被广泛用于VSAT、DDN、ISDN等电路交换网络。
电路交换的特点是面向连接、传输速率和时延稳定、时延小、误码率低,因此视频会议的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但它的缺点是连接固定,除ISDN网上是可以进行拔号外,其它网络的应用都必须进行点对点的永久连接,带宽利用率较低,开放性很差,设置联接也不方便。
从1993年开始,在我国引进建设的视频会议网,绝大部分都采用H.320 标准视频会议,并建立在VSAT、DDN、E1专线、ISDN等网络上,极大地限制了视频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2.H.323标准H.323标准涵盖了音频、视频及数据在以IP包为基础的网络(LAN、EXTRANET和Internet)上的通信,建立H.323标准是为了允许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能够互操作。
对于范围广泛的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应用来说,H.323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构件。
另外,该标准也允许通过ISDN和POTS与基于PPP的网络直接相连。
1996年,ITU批准了H.323规范。
该标准范围广,涵盖了各种独立设备、个人计算机技术以及点对点和点对多点视频会议。
会议电视系统及其应用
![会议电视系统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5f1fa7b02768e9950e73801.png)
信息的传输 。处在现代 医疗卫生中心 的医生可以通过会
议 电视 网为边远地区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随着全 国医
会议电视终端设备将视频、音频、数据 、信令等各种 数字信号分别进行处理后组成一路复合的数字流, 再将其转 换为用户—_ 网络接口 痞 的,适合在 网络中传输 的信号。
0 TC N L G 技术应用 EH O O Y
会议电视系统及其应用
◆许 辉
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 了会议 电视 系统发展 ,系统组成及在 电力
系统 中应 用 。
关 键 词 :会 议 电视 ;通 信 ;应 用
星等数字通道 ,或者在计算机网络 中传输。无论 哪一种
一
、
会 议 电视概 念
网络 。
互式 的远程异地通信 。早期的电视会议采用模拟信号 , 即由摄像机直接摄取人物或实物 ,经过模拟信道进行传
输 ,所 占带 宽为6 Z,犹如广播 电视节 目一样 ,运 营 MH 成本 高 ,因此未能得到推广和应用。8年代 以来 ,随着 0
可利用数字传输网组 网 ( 如上 图 );可利用I 网络 P
网络 ,会议 电视系统主要是利用它们传送 图像 、语音 、 数据及控制信号。
2会议电视 的组网方式 : .
会议 电视又称视频会议 、视讯会议。它是将通信技 术 、计算 机网络技术融于一体 ,利用会议 电视设备把两
地或多个地点的会议室连接起来 ,进行实时、双 向、交
目前会议 电视 的传送网络都是利用现有 的电信网络 ( 如数字微波、光纤或卫星等数字通信通道 )或计算机
采用路 由器组 网 ;可利用D N ( D 数编码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视会议 的传输标准
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
![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fb17cfccbff121dc36834c.png)
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一、概述随着全球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了解事物、交换信息的要求已经从纸、笔、书本、话音等发展到通过声光电信号等各种方式更准确、更快捷、更丰富地表达出来。
在需求的推动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边缘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
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微电子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建立及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研究进展,都有力地推动了多媒体通信的发展。
如果说19世纪是电报的时代,20世纪是电话的时代,那么,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多媒体通信的时代。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压缩编码技术和数据传输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产品层出不穷,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多媒体通信方式。
视听多媒体通信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多媒体会话型业务,如会议电视、可视电话、远程会议、远程医疗等;·多媒体检索型业务,如多媒体数据库查询;·多媒体分配型业务,如音频视频广播等;·多媒体电子信函型业务。
其中,作为多媒体会话型通信业务的一种典型,会议电视业务已在社会性的信息交流中发挥了巨大的沟通作用。
会议电视通过通信网络把两个或多个地点的多媒体会议终端连接起来,在其间传送各种图像、话音和数据信号,使出席会议者有亲临现场的感觉。
除了用于多点多媒体会议之外,会议电视系统还应用于远程会议、远程医疗等需要传送实时音频、视频和数据的业务。
近几年来兴起的会议电视系统(Videoconferencing System)是一种以视频为主的交互式多媒体通信,它利用现有的图像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进行本地区或远程地区之间的点对点或多点之间的双向视频,双工音频,以及数据等交互式信息实时通信。
会议电视的目的是把相隔多个地点的会议室电视设备连接在一起,使各方与会人员有如身临现场一起开会,进行面对面对话的感觉,因此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行政会议,科技会议,远程教学以及商务谈判等会议中。
会议电视标准及各协议的区别
![会议电视标准及各协议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ed73f72a417866fb94a8e04.png)
会议电视标准及各协议的区别什么是标准? 在数字通信当中,标准也常常称作协议。
简单的说,标准就是不同通信产品之间进行沟通对话的“语言” ,只有“语言”一致,不同的生产商所生产的不同类型的产品才能建立通信。
会议电视标准就是保证会议电视系统在数字通信当中能正常沟通的共同“语言” ,以下是会议电视系统中常用的标准(协议),它们大致可以分为:框架协议、视频标准、音频标准、控制协议、通信帧协议。
H.320——N×64Kbps(N为1,2,3……30)会议电视系统和终端设备用于电路交换数字网的框架性标准。
H.323——提供非保证服务质量(QOS)用于局域网的可视电话系统和终端。
适用于任何可靠传输机制[TCP]和不可靠传输机制[UDP]的分组交换网络,并支持在Internet上传输可视电话业务的标准。
H.261——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关于N×64K速率下的会议电视视频编码的标准。
ITU-T(前称为CCITT)制定的关于视频编码的国际标准,广泛用于H.320、H.323会议电视系统。
它提供QCIF、FCIF两种编码格式。
H.263——ITU—T关于低速率下会议电视视频编码标准,这个标准是在H.261的基础之上加以改进,在低速率下能得到更好的图像质量的一个编码标准。
主要用于低于384K速率的应用场合,在低速的H.320、H.323、H.324等会议电视系统应用广泛。
它提供子SQCIF、QCIF、CIF,4CIF、16CIF五种编码算法。
G.711——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的语音编解码标准(采用A律或μ律),传送带宽为64K。
频率范围300-3400HzG.722——采用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的语音编码标准。
传输带宽为48K、56K或64Kbps。
50-7000HzG.728——采用低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LD-CELP)语音编解码标准。
传送带宽是16Kbps。
会议电视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会议电视系统通用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1c2b5a9dd3383c4bb4cd2ad.png)
会议电视系统采购标准技术规范使用说明1、本物资采购标准技术规范分为标准技术规范通用部分和标准技术规范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专用部分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范围;经招标文件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表格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标准技术参数表”、“2项目需求部分”和“3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方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还应对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给出的参数进行响应。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中参数不同时,以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证明参数优于招标方要求的相关试验报告。
5、对扩建工程,如有需要,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土建及系统的接口要求。
6、本技术规范的设备范围只限会议电视系统中系统部分设备及必须的、专用的外围配套设备,会场拾音及扩声设备、中央控制设备、视频显示设备等参见行政办公物资采购标准及相应规范。
7、技术规范范本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目录1 总则 (1)1.1 一般规定 (1)1.2 标准和规范 (2)1.3 投标人必须提交的技术参数和信息 (3)1.4 安装、调试、试运行和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会议电视系统及其国际标准和组网问题的探讨
![关于会议电视系统及其国际标准和组网问题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9c1f72ca5e9856a5712600f.png)
年 以来 开 始筹 建 会 议 电视 国家 骨 干 网 ,于 19 年 正 94 式 开 通 。 随后 许 多 省 相 继 建 立 了省 级 会 议 电 视 网 、 地 市 、 级 会 议 电视 网 , 此 同时 , 路 、金融 、 县 与 铁 公 安 、卫 生 等 部 门也 相 继 建 立 了 各 自的会 议 电视 应 用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码技 术 和微 电 子技 术 的进 步 ,活动 图像 的压 缩编 码
得 到 了 很 大 的 发 展 , 出 现 了 带 有 帧 间 编 码 的 视 频 编
码 系统 , 据 率降 低 到 6 3 i sP M二 次群 ) 另 一 数 .Mb / (C t ;
方 面 ,由于会 议 电 视迎 合 了新 信 息 时 代 信 息 交 流 的
探 讨 、
1 会 议 电 视 的 发 展
系统
会议电视 的发展经历 了模拟和数字两个 阶段 ,
2 会 议 电 视 系统 的 分 类
收 稿 日期 : 0 2 52 2 0 -—9
作 者 简 介 : 原 , (9 9一) 18 武 男 15 ,9 9年 毕 业 于 中 央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电 子 工 程 专 业 , 理 工 程 师 , 在 铁 通 山 西 分 公 司 助 现
S 8 k i S 多 用 于 桌 面 系 统 , 而 3 4 bt S一 ~3 4 bt ) / 8k i /
余 的 分 别将 与会 者摄 入镜 头 。利 用 发 言 者 的 摄 像 机
所 输 出的 视 频 信 号 可 以传 送 给其 他 各 方 . 间 可 以 期 随时插入全景画面的信号。
电视会议国际标准
![电视会议国际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363efc07f1922791688e897.png)
电视会议国际标准的基本内容:20世纪90年代,国际标准化协会ISO,国际电子学委员会IEO,国际电信协会ITU等国际组织制定了重要的多媒体国际标准(1)静态图像压缩编码对于静态图像压缩,已有多个国际标准,如ISO制定的JPEG标准、JBIG标准、ITU-T的G3、G4等。
特别是JPEG标准,适用黑白及彩色照片、彩色传真和印刷图片,可以支持很高的图像分辨率和量化精度。
・JPEG标准是一个用于灰度或彩色图像的压缩标准,它使用离散余弦变换、量化、行程和霍夫曼编码等技术,是一种混合编码标准。
它的性能依赖于图像的复杂性,如果硬件处理的速度足够快,则数字动态视频可由JPEG图像标准实现。
・JPEG-2000标准算法从原来JPEG采用的以离散余弦变换算法为主的区块编码,改用以离散小波变换算法为主的多解析编码方式。
JPEG2000的特点是:高压缩率、无损压缩、渐进传输、感兴趣区域压缩、图像处理简单等。
(2)音频编码标准・电话(200Hz-3.4kHz)语音压缩标准:主要有ITU的9.722、9721、9.728和9.729等建议,用于数字电话通信。
・调幅广播AM(50Hz-7kHz)语音压缩标准:主要采用ITU的9.722建议,用于优质语音、音乐、音频会议和视频会议等。
・调频广播FM(20Hz-15kHz)及CD音质(20Hz-20kHz)的宽带音频压缩标准:主要采用MPEG-1或MPEG-2双杜比AC-3等建议,用于CD、MD、MPC、VCD、DVD、HDTV 和电影配音等。
(3)视频编码标准ITU-T和ISO/IEC JTC1是目前国际上制定视频编码标准的正式组织,ITU-T的标准称之为建议,并命名为H.26x系列,比如H.261、H.263等。
・H.261制定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应用正在逐渐减少,其采用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对之后的标准有很大影响。
・H.263制定于1996年,是目前视频会议的主流编码方法。
国家标准《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799—2012解读
![国家标准《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799—2012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4d234cb6137ee06eff918ef.png)
0( 可选 ) ( 可选 )
0( 可选 )
0( 可选 )
U - _
_ U ●
n t e l l i g e n t Bu i l d i n g&Ci t y I n f o r ma t i o n 2 0 1 3 1 No . 1 9 4 21
类 和 组 成 、 功 能 设 计 要 求 、 性 能设 计 要 求 、
主要设 备设计 要 求等 四方面进 行 了详细规 范。
统 、 会 议 显 示 系 统 、 会 议 摄 像 系 统 、 会 议 录
制 和 播 放 系 统 、 集 中 控 制 系 统 、 会 场 出 入
口 签 到 管 理 系 统 、 会 议 室 控 制 室 要 求 、 线
1 整 体 性
电 子会 议 系统 (以下 简称 会 议 系 统 )是
一
和城 乡建设 部 和 国家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疫 总局
联 合 发 布 ,并 于 2 0 1 3年 1月 1日 正 式 实 施 。 该 标 准 由 中国 电子科 技集 团公 司 第三研 究 所 、 深 圳 市 台 电 实 业 有 限 公 司 、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术 语 和 缩 略 语 、基 本 规 定 、 会 议 讨 论 系 统 、 会
议 同 声 传 译 系 统 、会 议 表 决 系 统 、会 议 扩 声 系
摄像 系统 、会 议 录 制 和 播放 系统 、集 中控 制
系统 和会 场 出入 口签 到 管 理 系 统 等 ( 如图 1
所 示 ,不 包 含 会 议 电视 系 统 / 远 程 视 频 会 议 系统 ) 。 标 准 对 电 子 会 议 系 统 的 各 子 系 统 从 分
数字电视的国际标准
![数字电视的国际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09cd6e5aeaad1f346933f5f.png)
—、 : := : —/
相 应 于 量 化 级 0 2 5 码 字 专 和 5 的 用 于 同 步 ,l 2 4 量 化 级 用 于 视 到 5 的
年 提 出 了 电 视 演 播 室 数 字 编 码 的 国
际标 准( CCI 6 号 建 议 ) 又 于 1 8 R 01 ; 9 4
1 8 年 国 际 电 报 电 话 咨 询 委 员 9 4
会 的 第 1研 究 组 成 立 了一 个 专 家 组 , 5 专 门 研 究 电 视 电 话 的 编 码 问 题 , 所 用 的 电 话 网 络 为 综 合 业 务 数 据 网 络 I N , 当 时 的 目 标 是 推 荐 一 sD 个 图 像 编 码 标 准 , 其 传 输 速 率 为
组 , 其 中 联 合 是 指 几 个 国 际 组 织 的
联 合 。它是 从 l8 : 正式 开 始 制订 9 6 ̄ 的 。 当 时 由 两 个 国 际 组 织 联 合 支
3 0, 这 是 为 了 便 于 制 式 转 换 。 若 亮 6 度 样 点 数 彼 2除 , 就 得 到 色 差 信 号
的数 据 。
— 、
一
二=
=: — —
为 了便于 国际 间的节 目交换 , 为 消除 数 字 设 备 之 间 的 制式 差 别 , 和 为 6 5 电 视 系 统 与 5 5 电 视 系 2行 2 行 统 之 间 兼 容 , 在 18 年 2 国 际 无 线 92 月 电咨 询 委 员会 ( cc I ) 1 R 第 5次 全 会
求最 小 的 延 迟 时 间 , 因为 图 像必 须 和 语 音 密 切 配 合 ,否 则 必 须 延 迟 语
自 1 4 年 提 出 视 频 数 字 化 概 念 9 8
电视会议系统
![电视会议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cb6eaf270722192e4536f67f.png)
‘ 西部广撬电
0 年算 2 啦 期
电视 会 议 系统
高 武
( 山东省利津县广播局有线台 270) .
电视会议 系统是继 电话会议 系统之后新 发展 的、更加先进 的远程会议 系统,它是在 16 94年由 美国贝尔实验室 率先推出 , 而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网络是多点端之问由各种媒介组成的联结网的 总称 , 媒介可分为光纤 、微波、卫星、电缆等,在
由点对点之问的黑白的、静止或活动图像的模拟传 输发晨到多点之问彩色活动图像的数字传输。19 90 年原 C I " 原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即现 CTI ( 在的 r1 T,国际电信联盟)通过电视会议、可 I 卜- 视电话 的 H.6 建议 ,以及后来的 H.2 21 30系列标
1 6个 S M一1或 4个 S M-4 同步 复 用 构 成 1 T -
图像、声音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时占用频带宽 ,
信息压缩技术 ( 压缩编码和解码)涉及 的技术 细节相当多,而解码又是编码的反过程 ,压缩编码 S M—N 净负荷区和管理单元 指针 E ( u F R 1 A I ) 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3 个区域如图 1 ,其 中段 开诮区主要用于 网络的运 3 电视会议系统的组成及其应用 行、管理、维护及指配以保证信息能够正常灵活的 当前,电视会议 主要在 广 电网 ,电信 网 中召
视会议网络系统。 在具体应用中,电信网中的电视会议网络,国 家级、省级、市级网都是基于 S H技术的环形网 , D 其县级网还未开通。 由于我 国有线电视是各 自先发晨而后逐步联 网,因此,国家网、省级 网主要是基于 S H技术 D 的环形网;而市级、县级网主要是传输调幅、调频 模拟信号的星形和树形网;在市级网中,也有少数 基于 H 技术 的星形 网。 S H同步数字体系 (y cⅫⅫlDg l i - D Snh s i协 e i H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会议电视系统国际标准和建议多媒体IP可视电话系统,虽然有别于传统的可视电话,但其核心技术还是离不开会议电视。
为了能把多媒体IP可视电话系统阐述的更为具体,下面,我们先对当前会议电视系统的国际标准和建议作一下介绍。
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电信联盟(ITU)主要协调全球电信网及其业务,其活动包括电信的协调、开发、规范和标准化,以及地区和世界电信事件的组织工作。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分部ITU-T(原来的CCITT)是ITU的一个固定组织,致力于制定国际电信标准。
系统和终端H320H.320是较早提出的一种关于会议系统及其终端的建议,用于窄带ISDN及相似特性的非拨号(专用)网。
它的视频编解码使用H.261,视频压缩后的数据率为P×64Kbps,即使用64Kbps整数倍速率的信道,最高达1920Kbps。
为了使NTSC和PAL制式之间兼容,它定义了公共中间格式CIF。
音频编解码使用G.711、G.722或G.728。
其中G.711(PCM编码,64Kbps)和G.728(码激励线性预测CELP,16Kbps)规定了3.4KHz电话质量的语音压缩标准;G.722是7KHz调频广播质量的语音编码,速率在64Kbps以内。
H.320会议的信道使用H.221帧格式,呼叫控制在H.242和H.243中规定。
系统控制单元通过端到网络信令进行网络存取,通过端到端信令进行端到端的控制,H.230建议定义了系统中使用的控制和指示C&I信号。
多点会议控制设备在H.231中描述,以组成多点会议。
H.224为那些需要实时控制的业务提供开销低、执行时间和延迟短的简单可行的协议,它不需要可靠的流控制连接。
H.281是建立在H.224之上的实现点到点、点到多点的单向远端摄像机控制。
另外, H.233为会议系统提供了信息加密的方法,H.234确定了在不同点之间传送密钥以及其它与管理有关的事项。
H323H.323制定的标准是针对服务质量无保障的局域网络会议系统,涉及到这种类型的局域网包括以太网 (IEEE 802.3)、快速以太网(IEEE 802.10)、FDDI (无保障的服务质量模式)、令牌环形网(IEEE 802.5)等。
会议终端和设备可以承载实时语音、数据和视频, 或者是它们的任意组合。
局域网可以是单段或单环的,或是复杂拓扑的多段结构,但是在多段局域网上的会议终端的操作性能可能不够好。
视频编解码器是可选的,所有提供视频通信的会议终端应该提供按照H.261 QCIF编解码的能力。
终端也可以有选择地采用按H.261 CIF或H.263 SQCIF、 QCIF、CIF、4CIF、16CIF编解码的能力。
表1所示为常用的CIF格式。
表1会议系统中视频终端的图像格式所有标准的局域网会议终端应该有音频编解码器,并具有按照建议G.711进行编解码语音的能力和具有发送和接收A律和μ-律的音频能力。
使用G.722、G.728、G.729、MPE G1音频和G.723的能力是可选的,编解码器使用的音频算法应在能力协商过程中确定。
另外, 会议终端可以具有非对称操作能力,例如它能够发送G.711音频,而接收的是G.728音频。
会议终端可以有选择地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音频通道,例如在一个会议中,允许传送两种语言的音频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终端也许需要执行音频混合功能,以向用户提交复合的音频信号。
在H.323中,用H.225代替H.221成帧功能,而通信呼叫、能力交换、命令和指示信令、逻辑通道控制等由H.245定义。
相应地,H.322建议描述服务质量有保障的LAN会议系统,服务质量有保障的LAN的一个例子是综合业务局域网(IEEE 802.9A),它采用载波监听多路存取/冲突检测(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MAC),提供等时传送服务。
3. H324H.324是电话网上的会议系统标准。
普通交换电话网(GSTN)上的低比特率多媒体通信终端可用调制解调器上网,用于H.324的调制解调器应在全双工、同步模式下操作,并遵循ITU-T V.34和V.8(用于启动GSTN上的数据传输会话的规程)。
终端可以承载实时语音、数据和视频,或者是它们的任意组合。
电话网上的终端可以集成在个人计算机上,以PC扩展板的形式插在计算机内,或以独立的设备(如视频电话)来实现。
通过多点控制单元MCU ,电话网上的会议系统也可以进行多点配置。
H.324的视频编码支持H.263和H.261,可以使用5种标准的图像格式,即16CIF、4CIF、CIF、QCIF 和SQCIF(其中CIF和QCIF定义在H.261,SQCIF、4CIF和16CIF定义在H.263), 但是编解码主要满足QCIF和SQCIF格式。
音频标准用支持双速率的G.723.1.1。
多路复用/分接协议H.223把音频、视频和数据集中于一个流中,按逻辑通道传输,多路复用的输出直接加到V.34的同步数据端,而逻辑通道用H.245协议控制。
表二为目前典型的三种会议系统使用的标准依赖关系。
表二常用的会议系统标准及其关系另外,324/M对应的是无线网络环境下的会议标准;在B-ISDN和ATM网的会议系统由H.310描述;H.321定义了H.320终端对B-ISDN环境的适配,使B-ISDN/ATM访问一旦可以获取, H.320会议终端就可以利用这些宽带网络设施召开会议。
表2列出ITU-T有关会议系统的常用建议及其名称。
表2 ITU-T 制定的有关会议系统的建议数据协议新设计的T.120系列标准与网络设施无关,为以上会议系统定义了应用数据协议以及通用会议控制。
T.120建议为多媒体会议系统提供了数据共享、程序共享、远程指示和多点二进制文件传输等完整的功能,是目前多媒体会议必须支持的数据协议标准。
多媒体会议系统与其它类型的会议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通过实时的视频和音频来交流,而且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应用程序共享、数据实时共享、多点文件传送等会议功能,从而使与会者以全面的媒体形式(视频、音频和数据),在计算机模拟的面对面共享环境中召开会议和交流思想。
因此,数据环境是多媒体会议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数据协议模型由通信基础结构和使用基础结构的应用协议构成。
图2是一个完整的会议系统数据协议模型示意图。
通常,每一层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且用下层提供的服务,通过发送协议数据单元来与对等层通信。
1.用户应用用户应用可以分为两种:使用标准应用协议的应用和使用非标准协议的应用。
专门为多点会议系统而设计的应用是多点感知的。
用户应用程序可以使用任何标准和非标准协议与对等用户应用程序进行通信,会议环境支持在相同会议中的多个用户应用同时进行操作。
2.应用协议应用协议由协议数据单元(PDU)及其应用程序对等通信的操作组成。
应用协议可以是专用协议或由ITU-T及其它国际和国家组织标准化的协议。
这些协议提供多点的同时文件传输、静止图像传送和用户注释、共享白板、传真等方面的约定。
应用程序可以使用任意组合的标准和非标准应用协议。
一个应用协议实体是一个应用协议的实例,它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功能部件组成。
应用资源管理器(ARM),提供与所有协议有关的通用功能应用服务元素(ASE),提供应用特殊的功能。
点控制器节点控制器是在终端或MCU上提供节点管理作用的元素。
它与会议控制模块(启动和控制通信会话)相互作用。
4、通信基础结构通信基础结构以可靠的数据交付为会议提供多点连接,它可以使多个应用在相同的多点环境中同时使用。
节点之间的连接可以是任何电路交换远程通信网络,或基于分组的LAN和基于分组的数据网络的组合。
基础结构由三个部件组成,即会议控制、多点通信服务和网络传送协议。
图2 会议系统的数据协议模型5.会议控制会议控制提供建立和管理多点会议的一组服务,提供会议的访问控制和能力仲裁。
在相同的多点域中,应用程序利用会议控制功能去协调多点通信服务通道和令牌的使用。
节点可以在任何时候加入或退出会议,也可以用会议控制的功能向MCU查询,以找到某个会议。
在会议期间,多个应用可以运行在任何给定的节点上,并可以动态启动、使用和关闭。
作为管理角色的一部分,对等会议控制还提供有关应用和能力的信息交换。
会议控制也为应用程序提供集中式注册功能,以便动态标识设置的通道和令牌。
通过会议名册来记录会议配置信息,包括诸如会议名称、与会节点(终端、MCU)类型、站点和与会者信息。
当一个节点加入会议时,就向会议宣布它的出现,这时要更新会议名册并向所有与会站点分布。
会议控制还支持应用协议的登记。
每个会议站点的会议控制模块维护一个本地应用的名册,它包含已登记的应用协议的信息和能力。
本地名册发送到会议顶层节点,由顶层节点编辑应用名册,然后分布下去,这样,所有节点就知道了该节点的附加能力。
6.多点通信服务多点通信服务提供通用的多点面向连接的数据服务。
它结合点到点的传输连接,以形成提供多点通信的多点域。
在这个多点域内提供了大量逻辑通道,这些逻辑通道可以提供一到一、一到多和多到一的数据交付。
协议可以处理多重域,每个域是独立的会议或群组活动。
节点可以参与到多个域中去。
仅仅两个终端节点参与的域映象成传统的点到点通信模型,并可以无缝地引入更多的节点。
多点通信服务域内的节点以树结构层次化组织, 数据交付通常按照最有效的路径到达接收数据的节点,并提供一种机制,以保证所有节点按照与发送相同的顺序接收从不同节点来的数据。
对于上层来说,多点通信服务是作为资源提供者而独立于下面的网络,按需提供通信通道和令牌资源。
为应用程序提供的令牌用于协调会议事件和过程。
在会议中,多点通信服务提供从一个终端到任何所有其它终端传送控制信号和数据流的能力,它不需要知道任何有关应用数据流的内容。
同时,它利用灵活而功能强大的多点通信服务驱动程序来独立于下层网络,从而允许跨网络工作。
多点通信服务中引入了通道概念。
通道提供域中的数据分布通道,并把已经加入通道的所有节点连接起来,发送到通道的数据将被传递到该通道的所有其它节点处。
通道的类型有两种:"静态"通道是在建立多点域后存在的通道;"动态"通道是由节点或应用程序的请求产生的通道。
动态通道有三种形式:多播通道、专用通道和单成员通道(在多点域内赋予的一个用户标识符)。
有两种特殊类型的数据:普通数据,经最短路径发送到目的地,不能保证从不同终端来的信息按顺序到达目的地,所以可能发生与用户表现不一致的情况。
一致的序列数据它通过公共点(顶层MCU),并以相同次序分布到所有的有关终端。
显然它要比普通数据花费更长的时间。
7.网络传送协议多点通信服务希望底层传送连接为它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提供可靠的点到点按序数据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