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运动和力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第1_2节测试卷
第1-2节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2012年11月23日,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成功起降。
如图所示,飞机起飞时,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航母B.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C.海水D.航母上的工作人员2、如图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3、如图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示意图。
那么,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为()A.F1=F2B.F1>F2C.F1<F2 D.无法确定4、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 D.迅雷不及掩耳5、2011年5月15日,国际田联110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
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A.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B.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C.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D.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6、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A .28.33米/秒B .13.60米/秒C .14.78米/秒D .14.17米/秒7、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8、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运动和力》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运动和力》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的第一课时。
具体内容包括:掌握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探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以及力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掌握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学会使用简单的测力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中力的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难点:力的测量、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小车在平地上、斜坡上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车在不同的地方运动速度和方向会发生变化?2. 基本概念:介绍力的概念,解释力的作用效果。
3. 实践探究:(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气球在不同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变化。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力,了解力的测量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效果3. 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4. 力的测量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么是力?请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2)物体运动状态与力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力,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例如:推、拉、挤、压等。
(2)物体运动状态与力有直接关系。
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3)见学生实验报告。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等知识。
物理考点
一、测量(1)测量的目的就是进行的定量比较。
(2)进行测量需要具备的条件:①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叫做;②要有合适的。
二、长度的测量(1)在SI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测量的工具有、、等等。
三、时间的测量(1)在SI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符号是。
(2)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和。
(3)打点计时器计时原理:有规律的振动,1秒钟振动次,每振动一次打一个点。
纸带上每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秒。
计数点:五个点计为一个计数点,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秒。
四、质量的测量(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的多少。
用符号表示。
(2)在SI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常用的单位还有、、等。
(3)物体的质量不随、、、而改变。
故质量是物体的。
(4)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实验室一般用来测物体的质量。
(6)天平的使用(a)调节:使用托盘天平前先要进行调节,使它成水平平衡状态,即先调节后测量。
调节方法:托盘天平要放置,游码,调节使横梁平衡,使静止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
注意:平衡后,左右盘不可交换位置,平衡螺母不可再调。
(b)称量:物码(填“左”或“右”)。
先用镊子夹取的砝码,放在右盘中,再加的砝码(填“大”或“小”),如不能平衡再用镊子轻拨游码。
读数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的总质量与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
注意:天平是一种精密测量工具。
①移动、操作动作要轻;②取放砝码要用镊子;③不能超过天平称量范围;④保持天平清洁干燥,称有腐蚀性的物质时,要在盘上垫纸或放在容器中称量。
(垫纸:两张大小一样,分别放在左右两盘。
容器:需先称出容器质量)。
五、摆的等时性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并通过法(实验方法)得到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摆动的幅度无关,只与摆长有关。
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要靠 传播, 不能传声,声速大小跟 有关,还跟 有关。
3、物理学中把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如运动、力、摩擦力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和力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现象。
但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难点: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木板、滑轮、绳子等。
2.教学课件:运动和力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作业材料:相关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运动和力的现象,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和讲解,向学生介绍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运动,力是什么,力是如何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斜面上的小车滑下时的速度、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运动和力的关系,巩固所学的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力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做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拓展他们的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运动和力的关系,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经典易错题专训-含答案-浙教版运动和力1.[2011·鞍山中考]“五一”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
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可不大一会,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
图3-1-4(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对面的客车为参照物。
(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解析】参照物与判断的对象之间发生位置改变,说明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如果两者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C)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解析】小红与小红所骑的自行车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则小红是静止的3.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
观察图3-1-5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图3-1-5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解析】因为b车的旗与烟运动的方向相反,若以房子作为参照物,则b车的运动方向与烟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而a车可能与烟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4.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st,说明某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的长短或时间的多少而变化D.以上三种说法中,没有一个是正确的【解析】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的长短或时间的多少而变化。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5-7节练习题(含答案)
3.在港口的集装箱码头上,吊车正吊着集装箱匀速上升。
下列关于物体间作用力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集装箱受到的重力和钢丝绳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 .集装箱受到的重力和它对钢丝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 .集装箱受到向上的拉力大于重力D .集装箱受到的重力小于它对钢丝绳的拉力4.下列关于排球练习时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 .排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B .在击打排球过程中人对排球的力与排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手击打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D.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力不平衡5.手握一只啤酒瓶,瓶子不会下滑,这是因为()A.手对瓶子的压力与瓶子受到的重力平衡B.手对瓶子的压力比瓶子受到的重力大C.手与瓶之间的摩擦力跟瓶子受到的重力平衡D.手与瓶子之间的摩擦力比瓶子受到的重力大6.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
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
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C.增大为原来的2倍D.无法判断7.氢气球下吊一小重物G在空气中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和风力影响,而小重物G恰能沿MN方向斜向上升,下图中气球和重物G在运动中所处的位置正确的是()(3) ,如利用轴承、移动重物时在下面垫几根圆铁棍等。
(4)加润滑油。
(5)利用气垫等。
易错题练习1.一个小孩用20牛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未被推动,则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A.大于20牛B.等于20牛C.小于20牛D.以上均有可能2.上、下底材料相同,质量相同的两圆台形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放置,若匀速将物体拉动的水平力大小分别为F a和F b,则()A.F a>F b B.F a<F bC.F a=F b D.不知速度,无法判断3.用5牛的水平压力把重为1牛的黑板擦压在竖直的黑板上,黑板擦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水平压力增加到8牛,则此时黑板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A.8牛B.5牛C.3牛D.1牛4.在做“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将木块A放置于水平木板B上,加载一个钩码,把一支测力计系在A上,如图所示。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这一章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力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理解和应用方面,还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感知和体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实验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力的作用效果演示仪、运动和力关系演示仪、实验器材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画笔、彩纸等。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力是如何作用于物体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及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
第三单元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点】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是运动的物体静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车、绳子、曲别针、垫圈、计时器第三单元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
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科学探究目标1.会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
2.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把实验现象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3.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可以用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车辆、火箭、飞机等物体运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2.改变喷气管粗细和气球充气量会影响小车的动力大小。
【教学重点】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气球、小气球、打气筒、小车、粗吸管、细吸管、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1.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第三章 运动和力笔记
第三章运动和力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的力只有接触才能产生,如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等;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如天体之间的引力,磁体之间的引力、排斥力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速度大小,运动的方向)。
4.力用符号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叫力的三要素三、力的示意图画法: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出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箭头末端标上力的符号和大小。
小明用100N的力拉车。
灯受到灯线4N 物体对地面压力为上的拉力24N※线段的起点在受力物体上,线段的起点是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方向是力的方向;箭头末端标上力的符号和大小。
三、力的测量(一)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1、弹力是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
2、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以物体产生形变为先决条件。
接触且发生形变。
3、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发生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4、弹力的方向总是与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
5、拉力、压力、支持力(浮力)都是弹力。
(二)力的测量1、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观察测力计:量程、最小刻度、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
若不在零刻线,则应先将指针调到零刻线上。
(2)测力计要竖直使用。
如图(3)测力计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读书时视线与指针平齐。
重力 一、重力的概念1、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 重力的符号G ,单位牛顿(N )。
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三、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四、重力的大小○1质量大,重力就大;○2质量增大,重力也增大;○3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
牛顿三定律(第一、第三定律)
运动与力牛顿第一定律定律的揭示定律的内容惯性定律的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已知受力求运动已知运动求受力超重与失重牛顿第二定律惯性的定义惯性的表现惯性的量度矢量性瞬时性定律的揭示定律的内容数学表达式F=ma定律的性质定律的应用第三章运动和力一、考纲要求内容要求说明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2.牛顿第二定律3.牛顿第三定律4.牛顿定律的应用5.超重与失重ⅡⅡⅡⅡⅠ牛顿定律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非常灵活,各种题型均可以考查.其中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与静力学、运动学的综合问题,物体平衡条件等都是高考热点;对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的考查经常以选择题或融合到计算题中的形式呈现,另外,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多,如弹簧问题、传送带问题(上海要求较低)、相对滑动的系统、传感器问题、超重失重问题,这类试题不仅能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考查考生从材料、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知识网络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1.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三定律1.理解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理解惯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2.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本讲重点是对惯性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的特点,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分,在历年高考中,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加以考查,要求同学们能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考点整合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填空、选择、部分大题中涉及)1.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当物体不受力时,表现在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上;当物体受外力时,表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上.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惯性大小与其受力(如重力)情况及运动情况无关.3.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变化.4.理想实验:也叫假想实验或思想实验,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牛顿第一定律即通过试验推理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故牛顿第一定律是推理定律.[特别提醒]: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运动状态的改变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则必有加速度,故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其大小由质量唯一决定.[例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质量相同的物体,惯性相同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保持这个物体匀速运动时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仅由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与外界因素(受力与否、受力的大小与多少、运动状态及所处环境)无关.故B对C、D错.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停下来,是因为从较大的速度变为静止,速度的改变量大,需要较长的时间,并非速度大,惯性大,故A错.[答案]B[方法技巧]本题考查惯性的有关知识,要求我们理解惯性的含义和惯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点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在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研究对象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力的性质性质相同性质不一定相同是否同时变化同生、同灭、同增、同减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作用效果能否抵消效果不能抵消,不可求合力效果互相抵消,合力为零[特别提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而平衡力是一个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千万不能混为一谈.[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究竟哪一个力是作用力、哪一个力是反作用力是任意的【解析】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B、C都是错误的,只有D对.【答案】D【方法技巧】要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热点1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真题1](2008·广东)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剖析]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有关,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时间与倾角有关,故选项C、D错误.[答案]B[小小评论]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很多省市都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查,要求同学们理解理想斜面实验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思维来展开的实验,它表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题导练1-1.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3-11-3所示,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一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热点2 力和运动的关系[真题2](2006·广东)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B .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C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 .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剖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会运动.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故答案为A.[答案]A[名师指引]本题考查有关对运动认识物理学史,最近几年广东高考至少有一道物理学史的问题,相信以后的广东高考仍会有所考查,同学们复习时应加强对物理学史的了解,避免不必要的失分.[真题3] (2005·广东)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A .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 .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 .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D .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剖析]物体的惯性只决定于物体的质量, 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所以B 是正确的.刹车后滑行的路程与初速度和路面情况有关,初速度越大, 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C 是正确的.[答案]BC[名师指引]本题考查对惯性的认识,要求我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一定要透彻,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其大小由质量唯一决定,而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无关,要区分惯性和惯性现象,要能利用惯性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图3-11-3新题导练1.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关于火箭的发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箭的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神舟7号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然存在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一列以速度v 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 处有一小球.若车厢内的旅客突然发现(俯视图)小球沿如图3-11-4所示的虚线A 点运动到B 点,则由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行情况是( ) A.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南转弯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抢分频道1.限时基础训练卷1.锤头松动的时候,把锤柄末端在地面上磕一磕,锤头就牢了,这是利用( )A.锤头的惯性B.锤柄的惯性C.地面的惯性D.人手的惯性2.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脚弯曲,再用力蹬地,向上跳离地面.人能跳离地面的原因是( )A.人对地面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作用力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D.人除受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3.传送带把物体由低处匀速运动到高处的过程中,物体与皮带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 )A.一对B.两对C.三对D.四对4.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停下来,是因为速度大时,惯性也大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火车惯性大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的缘故D.物体受到的外力大,则惯性小,受到的外力小,则惯性大5.吊在天花板上的吊扇转动时,它拉天花板的力( )A.小于吊扇重力B.等于吊扇重力C.大于吊扇重力D.无法确定6.以卵击石,鸡蛋破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对石头的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力B.鸡蛋对石头的力大于石头对鸡蛋的力C.鸡蛋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鸡蛋的力平衡D.鸡蛋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鸡蛋的力性质相同7.关于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v 北 图3-11-4A.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则其速度必定改变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则其加速度必定发生变化C.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则其运动的方向必定改变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则其惯性大小必定改变8.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9.(2007·海南)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10.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车子就前进了,停止用力,车子就停下来,所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2.基础提升训练11.我市某中学的校运会上,举行了精彩的“拔河”比赛.高一级的(1)班和(4)班进入了总决赛.在全体拉拉队员的呐喊声中(1)班最终取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班队员对(4)班队员的拉力大于(4)班队员对(1)班队员的拉力B.(1)班队员对(4)班队员的拉力等于(4)班队员对(1)班队员的拉力C.(1)班队员对(4)班队员的拉力大于(4)班队员受到地面的摩擦力D.(1)班队员对(4)班队员的拉力等于(4)班队员受到地面的摩擦力12.如图3-11-2所示,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其左上方固定一根长直导线,导线与磁铁垂直,当给导线通以垂直纸面向外的电流,则()A.磁铁对桌面压力减小,且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作用B.磁铁对桌面压力减小,且受到桌面向右的摩擦力作用C.磁铁对桌面压力增大,且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磁铁对桌面压力增大,且受到桌面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图3-11-213.关于物体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B.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刘翔在进行110m栏比赛中做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C.战斗机在空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活性D .公交汽车在起动时,乘客都要向前倾,这是乘客具有惯性的缘故14.A、B两木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情况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A对B的压力和B对A的支持力B.A对B的压力和桌面对B的支持力C.A受的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D.B受的重力和桌面对B的支持力3.能力提升训练15.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则()A.向北跳最远B.向南跳最远C.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D.无论向哪个方向都一样远16.如图中的甲所示,重球系于线DC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线BA,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CD线拉断B.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AB线拉断C.在线的A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AB线拉断D.在线的A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CD线拉断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则物体受力情况一定发生变化B.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若对其中一个物体做负功,对另一个物体可能做正功、不做功或做负功,在相互作用的时间t内,总功一定是负的,且一定会引起系统的机械能的减少C.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一定大小相等,符号相反D.世界上所有力总个数一定是偶数18.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如果合外力等于0,那么可以推出物体的加速度为0,也就是说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第1讲参考答案考点整合考点1.匀速直线运动,静止;固有,质量;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产生加速度),速度. 考点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上.新题导练1-1. ②③①④;B [②是事实,其余都是理想推论]2-1.AD[火箭升空点火,燃料舱的燃料燃烧,燃料舱中的压强急剧增大,使气体高速喷出,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2-2.B[小球具有惯性,相对于车向前运动,故车在减速,相对于车向北运动,故车向南转弯] 抢分频道1.限时基础训练卷1.A[锤柄受阻于地面,而锤头因具有惯性而继续向下运动]2.A[人能够跳离地面的原因是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自身的重力]3.B[传送带对物体有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故物体和皮带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是2对]4.C[惯性仅由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与外界因素(受力与否、受力的大小与多少、运动状态及所处环境)无关.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其质量小,惯性小,在相同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故C正确]5.A[转动时,叶片对空气有向下的作用力,空气对叶片有反作用力]6.D[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弹力]7.A[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速度唯一决定,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8.C [甲、乙之间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分开后,甲滑行的距离较大,两者加速度大小相同,故甲的初速度较大.故选C]9.D[亚理士多德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静止,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而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比萨斜塔实验说明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故D选项正确]10.解析:在推力作用下,车子受到四个力作用,即重力、支持力、推力和摩擦力 只有当推力大于摩擦力时,车子才会由静止运动起来,此时车子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是力改变了物体的静止状态.停止作用力时,运动的车子并不是立即停下来,只不过是因为车子速度较小,由运动到静止时间较短,不易察觉到,所以才会误认为停止作用力,车子就停止运动了.而实际上,车子由运动到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作用使得物体合力不为零,从而改变了车子的运动状态.故上面的说法不正确.2.基础提升训练11.D[两队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两个队的拉力大小相等,(1)班胜利是因为(2)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最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12.B[电流对磁铁有力的作用,但磁场力的方向比较难判断,我们可以先分析磁铁对电流的作用力.再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确F定电流对磁铁的作用力,如图3-11-3,画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如图,根据左手定则,磁铁对电流的作用力斜向右下,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电流对磁铁的作用力应该斜向左上,再分析磁铁的受力,易知通电后桌面对磁铁的摩擦力向右,桌面对磁铁的支持力减小.故B选项正确]13.C[战斗机空战时,甩掉副油箱,减小质量,惯性减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故C正确,公交车启动时,人由于惯性应该后倾,故D错]14.C[物体A对B的压力和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A错 物体A受的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相平衡,是一对平衡力 选C是正确的 物体B受重力、桌面的支持力和A 对B的压力,这三个力使物体平衡]3.能力提升训练15.D[运动员起跳后,因惯性其水平方向还具有与船等值的速度,所以无论向何方跳都一样。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第三章 运动和力课件 浙教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力平衡及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图①②③三种情况下,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说明弹簧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所受平衡力的大小均为 F,故以上三种情况中,弹簧的伸长量都相等。
6.(2011· 宁波)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 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 )
要点五 牛顿第一定律 (2012· 台州)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管道连接紧密,空气 全部抽出,列车运行过程中将无空气阻力、无摩擦。
(1)这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在平直的管道中运行时,不再需要任何的牵引力。列 车利用自身的________在真空管道中继续运行。 (2)这种列车的速度能达到 6 500 千米/小时, 这意味着环游地球一圈(40 000 千米)只需要 ____________小时。
知识点三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 要素,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知识点四 重 力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 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 G=mg。g=9.8_N/kg,它 表示质量为 1_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 N。 3.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对重力方向的理解 一个重为 9 N 的物体 A,静止放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请作出物体 A 所受重力的 示意图。
自然科学第三章
地球的公转及四季的划分
五带:
类型: 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 北寒带 纬度界线: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五带 热带 南温带
天文特征
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光照最强烈
昼夜长短变化不大
太阳终年不会直射
北温带
南寒带
昼夜变化幅度随纬度增 加而扩大
太阳高度很低
北寒带
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夏 季出现极昼,冬季出现 极昼
生活中的事例:分析
F’
空气同时给翅膀的一 个反作用力
F
翅膀给空气的一个 作用力
火箭向后喷气,起飞
跑步时向后蹬踏,人向前跑 用拳头打墙,手会感到疼痛
马拉车时,马同时受到车向后的 拉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共同点 平 衡 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1、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性质一定相同 2、性质不一定相同
• 夏令时:夏季来临时,时针 拨快 1 小时,秋季来临时, 时针拨回1小时。
2、公转
几个基本概念: 近日点: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点 远日点: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点 黄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地轴倾斜:地轴与黄道面不垂直,也 即赤道面与黄道面不重合
规律性: 严格的轨道 围绕太阳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动 周期: 恒星年:365.2564日(地球公转 360°所需的时间) 回归年:365.2422日(太阳在黄道 上连续两次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第三章 自然界的运动性
第一节 物体的最简单运动方式
流星划过夜空
参考系、轨道和路程 运动的速率 地球上各种物体的运动速率 运动和力
卫星太空巡礼
火箭飞天惊虹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第3_4节测试卷
第3-4节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图)。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情况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2、小明游览我市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
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B.略向西南方向倾斜C.略向西北方向倾斜 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3、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750N,4980N,4040N,3960N。
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
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A.AOC区域上B.BOC区域上C.AOD区域上 D.BOD区域上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5、今年五一假期,小江一家开车到开化钱江源游玩。
下列是小江对游玩场景的描写,其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早上冲出家门,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跑到车边很难停下B.上车后系上安全带可以减小行车时的惯性,从而减少意外伤害C.上山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导致爬山越来越慢D.爬上山顶抛出太阳帽,太阳帽离手前后惯性不变6、如图甲所示,小亮用水平力推地面上的木箱,木箱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v/m·s-1t/sA.在0~2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大于推力大小B.在0~2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小于推力大小C.在20~4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大小D.在20~40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大于推力大小7、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
【初中物理】北京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北京版第三章 运动和力80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北京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北京版第三章运动和力80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1.汽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B.汽车装有消声器,就可以把汽车产生的噪声全部消除C.载重汽车的车轮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增大载重汽车对路面的压强D.驾驶员开车是要系好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伤害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推车,人对车有作用力,但车对人没有作用力B.力产生时一定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3.关于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B.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上升时肯定还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C.用力压钢尺,钢尺变弯,主要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互相不接触的物体,彼此间不可能发生力的相互作用4.一个小球用细绳系着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若把绳子剪断,则小球会()A.仍做圆周运动B.立即静止C.做曲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小D.将做匀速直线运动5.如图所示,穿轮滑的同学用手推了一下墙,自己向后运动了。
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学对墙的推力改变了墙的运动状态B.同学推墙的同时也受到墙对她的推力C.同学的手施加的推力使她向后运动D.同学向后运动的原因是人推墙的力小于墙推人的力6.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力的作用,下列事例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 热气球受浮力在空中加速上升B. 运动员用力将实心铅球推出C. 火车受阻力作用减速进站D. 用力将饺子皮捏成不同的形状7.如图所示,小华用绳子拉着装满沙土的小车前进,此时小车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小华B.沙土 C.地面D.绳子8.如图所示的物理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力的单位的是()A.牛顿 B.帕斯特C.伽利略 D.霍金9.如图所示,下列图中能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A 和 B B.A 和 C C.A 和 D D.B 和 D10.(2021房山二模)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A.帕斯卡B.牛顿 C.焦耳 D.瓦特1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A. 米B. 秒C. 米/秒D. 牛顿12.(2021东城二模)如图所示的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下列估测值合理的是A.长度约为26cmB.厚度约为0.1mC.质量约为2kgD.重力约为0.2N13.排球是中考的一项体育测试项目,关于排球离开手后继续上升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排球受到向上的力越来越小B.排球受力始终不平衡C.排球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D.排球受到惯性作用14.竖直向上抛出一个重12N的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为2N,且大小不变,则小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0N,竖直向下B.14N,竖直向上 C.10N,竖直向上D.14N,竖直向下15.(2022朝阳二模)如图所示,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时,绕地球一周约90min。
力和运动知识点及习题
第三章运动和力一、力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叫做力。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2、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3、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在手中两个较小的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4、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方向改变、运动快慢改变)。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练习1:力是,出现一个力必然有两个物体:物体和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力的三要素是:、、。
应用:人向后用力划船,船却向前走,原因是,使船向前运动的力是。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也可以改变物体。
应用: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匀速右转的汽车;B、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C、滑梯上匀速滑下的小孩;D、进站的火车3.力是_______对_______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_______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
4.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所决定的。
5 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____力的作用,受力物体是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
6.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电灯受到的力是_______和_______,其中受力物体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和_______。
7.用电线把电灯挂在天花板下面,电灯受到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天花板B.地球C.电线D.电灯8. 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着用电线吊着的一盏电灯,对电灯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地球、地面C、地球、电线D、电线、地面E、电线、地球、地面9.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B.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只要物体发生接触,它们之间就一定有力的作用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0.一个足球运动员带球面对扑过来的守门员,巧妙地将球向上一踢,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曲线后飞进了球门.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忽略空气的作用,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运动员C.守门员D.足球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作用效果:11.找一根钢片(钢条或竹片),将它的下端固定起来。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运动和力》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定律。
下面是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
1.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图像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2. 运动的种类和特征: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等。
3.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变形和产生变化的原因,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重力和弹力等不同类型的力。
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运动状态,或静止不动。
5. 牛顿第二定律-作用力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作用力的影响,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6.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定律: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力的作用必然伴随着相等而相反的反作用力。
7. 弹力和摩擦力:物体接触面上的力在特定情况下会产生弹力和摩擦力,影响物体的运动。
8.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9.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运动的能量,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结果,能量守恒定律是表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基本定律。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运动和力》的知识点概述,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三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目标要求 1.理解实验的原理,明确实验过程并能进行数据处理.2.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会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3.能用创新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技能储备1.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掌握利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2.实验器材小车、槽码、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纸带、天平、刻度尺、坐标纸等.3.实验原理(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2)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3)作出a-F图像和a-1m图像,确定a与F、m的关系.4.实验过程(1)测量:用天平测量槽码的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m.(2)安装:按照如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槽码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3)补偿阻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垫木,使小车能匀速下滑.(4)操作:①槽码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于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断开电源,取下纸带,编号码.②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槽码的质量m′,重复步骤①.③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计算加速度a.④描点作图,作a-F的图像.⑤保持槽码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①和③,作a-1m图像.5.数据处理(1)利用逐差法或v-t图像法求a.(2)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描点、画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说明a与F成正比.(3)以a为纵坐标,1m为横坐标,描点、画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定a与m成反比.6.注意事项(1)开始实验前首先补偿阻力:适当垫高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补偿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在补偿阻力时,不要把悬挂槽码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匀速运动.(2)实验过程中不用重复补偿阻力.(3)实验必须保证的条件:m≫m′.(4)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或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7.误差分析(1)实验原理不完善:本实验用槽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槽码的总重力.(2)补偿阻力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离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考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2023·浙江上虞市模拟)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1)在图甲中轨道上安装的水平仪,在补偿小车受到的阻力时,能不能用于判断阻力是否补偿?________(填“能”或“不能”);当水平仪的气泡处于图示位置时,假设要调节a端螺母,则应使a端螺母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图中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 Hz,则打点计时器在打下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得到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如图丙中实线所示,虚线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为减小实验误差,细线下端所挂重物的质量不超过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A.10 g B.22 gC.40 g D.50 g答案(1)不能降低(2)(3)B解析(1)水平仪只能判断轨道是否是水平的,不能用于判断阻力是否补偿;当水平仪的气泡处于题图所示位置时,应使a端螺母降低;(2)打点计时器在打下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为v5=x462T=(-)×10-2m/s=m/s;(3)由图像可知,当重物的重力大于N时图线出现了弯曲,则实验时应该使得细线下端所挂重物的质量不超过22 g,故选B.例2(2023·浙江Z20联盟联考)如图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源.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①补偿小车所受的阻力:去掉绳子和小吊盘,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点.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点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 1、s 2、….求出与不同m 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 为横坐标,1a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1a -m 关系图线.(2)根据上述操作完成下列填空:①由图甲中的数据求得小车加速度的大小a =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图乙中直线的斜率为k ,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 ,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均用k 、b 表示)答案 (1)①间距相等 ②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2)①(~均可) ②1k bk解析 (1)①当纸带上打出间距相等的点时,说明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②以整体为研究对象:m 物g =(M 车+m 物)a ,以小车及车上砝码为研究对象:F 拉=M 车a ,联立解得 F 拉=M 车m 物gM 车+m 物=m 物g 1+m 物M 车.为保证小车所受拉力近似不变,应满足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2)①由Δx =aT 2可知,a =s 2-s 1(Δt )2=( 5- 5)-( 5- 5) m/s 2= m/s 2.②对小车和砝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 +m )a ,变形为1a =m F +M F ,故1a 与m 为一次函数关系,根据题意可知:k =1F ,b =MF ,解得:F =1k ,M =Fb =bk.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考向1 实验器材的创新例3 (2023·浙江舟山市舟山中学模拟)某同学利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器材测量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如图甲所示,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力传感器固定在墙上,轻绳分别跨过固定在滑块和长木板末端的滑轮,与力传感器和砂桶连接.在砂桶重力作用下滑块沿长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滑块右侧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点迹,轻绳拉力可由传感器直接读出.若轻绳与长木板平行,且不计轻绳与各滑轮之间的摩擦,试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A .将长木板右端垫高以补偿阻力 B .使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质量 C .将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 D .用天平测砂和砂桶的总质量(2)实验获得的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f ,则滑块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力传感器示数为F ,滑块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用a 表示滑块的加速度,则滑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μ=________________;(4)若s 1= cm ,s 2= cm ,s 3= cm ,s 4= cm ,s 5= cm ,s 6= cm ,f =50 Hz ,F = N ,m = kg ,g = m/s 2,则动摩擦因数大小为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C (2)(s 4+s 5+s 6-s 1-s 2-s 3)f 2225 (3)2F -mamg(4)解析 (1)测量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需要将长木板右端垫高以补偿阻力,故A 错误;绳子的拉力可以通过力传感器测出,不需要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质量,故B 错误;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故C 正确;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拉力传感器测出,不需要用天平测砂和砂桶的总质量,故D 错误. (2)用逐差法求滑块加速度得a =(s 4+s 5+s 6)-(s 1+s 2+s 3)9T 2,又T 5=1f ,即T =5f,联立解得a =(s 4+s 5+s 6-s 1-s 2-s 3)f 2225(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F -μmg =ma , 解得μ=2F -mamg(4)代入数据,解得滑块加速度为 a =(s 4+s 5+s 6-s 1-s 2-s 3)f 2225≈0.501 m/s 2则动摩擦因数大小为μ=2F -mamg=2×-××9.8≈0.23. 例4 (2021·湖南卷·1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用游标卡尺测量垫块厚度h,示数如图(b)所示,h=________ cm;(2)接通气泵,将滑块轻放在气垫导轨上,调节导轨至水平;(3)在右支点下放一垫块,改变气垫导轨的倾斜角度;(4)在气垫导轨合适位置释放滑块,记录垫块个数n和滑块对应的加速度a;(5)在右支点下增加垫块个数(垫块完全相同),重复步骤(4),记录数据如下表:n123456a/(m·s-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c)上描点,绘制图线.如果表中缺少的第4组数据是正确的,其应该是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5)见解析图(~均可)解析(1)垫块的厚度为h=1 cm+2× mm=cm(5)绘制图线如图;根据mg·nhl=ma可知a与n成正比关系,则根据图像可知,斜率k=7=a4 4解得a4≈ m/s2.考向2实验方案的创新例5(2020·浙江7月选考·17(1))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图甲是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图乙是拓展方案,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ⅰ)挂上托盘和砝码,改变木板的倾角,使质量为M的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ⅱ)取下托盘和砝码,测出其总质量为m,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a;(ⅲ)改变砝码质量和木板倾角,多次测量,通过作图可得到a-F的关系.(1)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计数点a、b、c、d、e、f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d=____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需要满足条件M≫m的方案是________(选填“甲”“乙”或“甲和乙”);在作a-F图像时,把mg作为F值的是________(选填“甲”“乙”或“甲和乙”).答案(1)(~均可)(2)甲甲和乙解析(1)由题意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v d=x ce2T,将x ce=(-) cm=cm,T=s,代入得v d ≈ m/s ;(2)甲实验方案中:绳的拉力F 满足:F =Ma ,且mg -F =ma ,则F =mg1+m M ,只有m ≪M 时,F 才近似等于mg ,故以托盘与砝码的重力表示小车的合外力,需满足m ≪M .乙实验方案中:小车沿木板匀速下滑,小车受绳的拉力及其他力的合力为零,且绳的拉力大小等于托盘与砝码的重力,取下托盘及砝码,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托盘与砝码的重力mg ,不需要满足m ≪M .两个实验方案都可把mg 作为F 值.考向3 实验目的的创新例6 (2019·全国卷Ⅱ·22)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 Hz 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 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 表示).(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θ=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 m/s 2.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答案 (1)g sin θ-ag cos θ(2)解析 (1)对铁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解得μ=g sin θ-ag cos θ.(2)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 =5×150 s = s ,由逐差法和Δx =aT 2可得a =(x 5+x 6+x 7)-(x 1+x 2+x 3)12T 2≈ m/s 2,代入μ=g sin θ-ag cos θ,解得μ≈0.35.课时精练1.(2023·浙江省联考)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1)除了图中已有的小车、电磁打点计时器、钩码、纸带和长木板外,下列实验器材中还需用到的有________; A .天平(含砝码) B .停表 C .刻度尺 D .游标卡尺 E .8 V 的交流电源 F .220 V 的交流电源(2)为了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的关系,小明在正确完成补偿小车所受阻力的操作后挂上钩码开始进行实验,并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图乙上的点为实际打下的点,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根据这条纸带上的点迹.指出小明在实验中所存在的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CE(2)小车运动到长木板末端时加速突然变大,说明长木板的前部分和后部分的粗糙程度不同解析(1)实验中需要天平(含砝码)来测量小车以及砂和砂桶的质量,故选A;实验中由于还需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故还需必备的器材是刻度尺,故选C;电磁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为8 V的交流电源,故选E.(2)结合题图乙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标号分别有0、1、2、……、13并读数得到相邻两点的位移;根据Δx=x n+1-x n,Δx=aT2,由图知在小车运动到长木板末端时加速度突然变大,说明长木板的前部分和后部分的粗糙程度不同.2.(2023·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细绳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用来测量绳对小车的拉力,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1)实验中必须要进行的且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A.小车质量改变时,需要重新补偿阻力B.补偿阻力时要装上纸带并挂上装细砂的桶C.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2)本实验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细砂和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3)小华同学利用此实验装置,拆除传感器,把细绳直接固定在小车上,重新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小明、小华两位同学分别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各自的a-F图像,其中某位同学所得的a-F图像如图乙所示,关于这一a-F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在补偿阻力时斜面倾角过大B.直线部分的斜率表示小车的质量C.这一图像是小华同学作出的图像D.这一图像无法判断是哪位同学作出的答案(1)C(2)不需要(3)C解析(1)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必重新补偿阻力,A错误;补偿阻力时不应挂上装细砂的桶,但是要挂纸带,调节斜面的倾角,给小车一个初速度,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可,B错误;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使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合外力,C正确.(2)本实验中由于已经用传感器测出绳子拉力大小,故不需要满足细砂和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3)由题图乙可看出,当细绳拉力增大到一定值时,小车才有加速度,说明没有补偿阻力或补可知,a-F图像的斜率表示小车质量的倒数,B 偿阻力不足,A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a=Fm错误;由于小明同学用力传感器直接测出了拉力大小,他作出的a-F图像应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补偿阻力充分,则是一条通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小华同学用砂和砂桶的总重量近似表示细绳的拉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对小车和砂桶(含砂)分别有F T=Ma,mg-F T=ma,可得F T=Mmg,故只有当M(小车及小车上的传感器总质量)远大于m(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M+m时,细绳的拉力才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量,随着m的增大,实际的绳子拉力将比mg明显小些,所以a-F图像的斜率随着F(即mg)的明显增大而减小,所以这一图像是小华同学作出的,C正确,D错误.3.(2023·浙江省金华十校模拟)用图甲装置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用力传感器测量力的大小.(1)若某次实验中得到图乙纸带,已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对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实验前需要补偿阻力C.作出a-F图像,斜率为小车的质量D.作出a-2F图像,斜率为小车的质量答案(1)(2)B解析(1)由逐差法可知a=x BD-x OB4T2=(--)×10-24×2m/s2=m/s2(2)本实验中由于有力传感器测量拉力,故不需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A错误;实验前需要补偿阻力,B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1m·F,作出a-F图像,斜率为小车质量的倒数,C、D错误.4.在完成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后,某同学想办法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用于进一步验证上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具体操作过程如下:A.用天平称出小车质量为M=kg,弹簧测力计质量m=5 kg(重力加速度为g)B.如图所示,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让小车M从一具有一定倾角θ的平整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用纸带记录下小车的运动情况,以便求出加速度aC.撤掉打点计时器,在小车尾部用细线与一个弹簧测力计和水桶连接,在水桶中加入适当质量的水,使轻推小车时,能使其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到达斜面底部静止后,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D.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以上实验几次,通过几组数据来验证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这条纸带上的点,是在某次实验中得到的计数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此时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过程中所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用本题中所给的物理量符号表示)(3)在该同学的这个验证实验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保证小车质量远大于所挂物体(水、水桶及弹簧测力计)的总质量.答案 (1) m/s 2(~ m/s 2均可)(2)mg +F (3)不需要解析 (1)由题图可知Δx = cm ,而T = s ,则a =Δx T2=×10-22 m/s 2= m/s 2 (2)根据实验步骤可知,小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过程中所受到的合力为mg +F ;(3)根据实验步骤B 、C 可知,在该同学的这个验证实验中,不需要保证小车质量远大于所挂物体的总质量.5.(2022·山东卷·13)在天宫课堂中、我国航天员演示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受此启发.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力传感器、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轻弹簧和待测物体等器材设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主要步骤如下:①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气垫导轨左端支架上,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滑块上;②接通气源,放上滑块.调平气垫导轨;③将弹簧左端连接力传感器,右端连接滑块.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左端位于O 点.A 点到O 点的距离为 cm ,拉动滑块使其左端处于A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④计算机采集获取数据,得到滑块所受弹力F 、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部分图像如图乙所示.回答以下问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2)该同学从图乙中提取某些时刻F 与a 的数据,画出a —F 图像如图丙中 Ⅰ 所示,由此可得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________ kg.(3)该同学在滑块上增加待测物体,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图丙中画出新的a —F 图像Ⅱ,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 kg.答案 (1)12 (2) (3)解析 (1)由题知,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左端位于O 点,A 点到O 点的距离为 cm.拉动滑块使其左端处于A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结合题图乙的F —t 图像有Δx = cm ,F = N根据胡克定律k =F Δx,可得k ≈12 N/m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a则a —F 图像的斜率表示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的倒数,根据题图丙中 Ⅰ,则有 1m=-0 kg -1=5 kg -1 则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 = kg(3)滑块上增加待测物体,同理,根据题图丙中 Ⅱ,则有1m ′=-0 kg -1=3 kg -1,则滑块、待测物体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 ′≈ kg ,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Δm =m ′-m = 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重(a的方向
竖直向下) mg-F=ma F=mg-ma<ma
• 专题复习
• 一、牛顿第一定律
• 1.惯性:物体保持状态不变的性质,是 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是否受力和怎 样运动无关,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 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BD
• B 沿斜面滑上去
A
• C 仍与斜面保持静止
• D 离开斜面做曲线运动
• [例题2]一向右运动的车厢顶上悬挂两个单 摆M、N,它们只能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某 一瞬时出现图示的情景.由此可知,车厢的运
动及两单摆相对于车厢的运动可能是 AC
• A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摆动,N静止
• B 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静止,N摆动
•
若F/斜向上,则tgθ=1/ μ,
•
且F/sinθ≤mg
• [例题4]在倾角为θ的长斜面上有一带 有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 滑块的质量为m,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μ,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滑块下 滑的的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kv.
• 3.突出注意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 [例题1]据报道,一辆轿车高速强行超车 时,与迎面驶来的另一辆相同轿车相撞. 两车相撞后连为一体,两车身因碰撞挤 压,皆缩短了约0.5m,据测算两车速均约 为108km/h,试求碰撞过程中车内质量 是60kg的人受到的平均冲击力为多 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答案]F=5.4×104N
• [例题2]起跳摸高是学生常进行的一项 体育活动.小明同学身高1.8m,质量 65kg,站立举手达到2.2m,他用力蹬地, 经0.45s竖直离地跳起,设他蹬地的力 大小恒为1060N,则他跳起可摸到的高
• 度为多少?
• [答案]H=2.6m
• [例题3]如图所示,倾角为300的光滑杆上套 有一个小球和两根轻质弹簧,两弹簧的一端 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N固 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 M(撤去弹簧a)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6m/s.若不拔去销钉M,而拔去销钉N(撤去弹 簧b)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g=10m/s2)
• [答案]d=160m
• 三、牛顿第二定律正交分解法
• 1.由F=ma知,F和a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 2.当物体的受力F比较复杂时,可通过建
立直角坐标系将牛顿第二定律表示为
下列形式 Fx max
Fy
may
• 3.坐标轴的选取按实际情况而定
• [例题1]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 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 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 径.
• (3)不要求对于两个和或两个以上的 物体应用牛顿定律列二定律的应用、整
体法和隔离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牛 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知识结合等
• 2.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综合 计算题
• 3.考查的特色:高考对本章内容的要求 达到了最高层次
• A 11m/s2,沿杆向上 • B 11m/s2,沿杆向下
BC
M a
• C 1m/s2,沿杆向上 • D 1m/s2,沿杆向下
b N
300
• [例题4]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 路的最高限速v=120km/h.假设前方车 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 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 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 受到的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力的0.40 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至少应 为多少?(g=10m/s2)
• [答案]
f mg
3 5
a 300
• [例题3]质量为m的物体,在一动摩擦因数为 μ的水平面上受水平力F的作用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现对该物体多施加一个力的作用而 不改变它的加速度,问:
• (1)可能吗?
• (2)若有可能,应沿什么方向施力?对该力的 大小有何要求?
• [答案](1)可能
•
(2)若F/斜向下,则tgθ=1/ μ
•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例题1]如图所示,小车内有有一光滑斜
面,当小车在水平轨道上做匀变速直线
运动时,小物块A恰好能与斜面保持相
对静止,在小车运动过程中的某时刻
(此时小车速度不为零),突然使小车停
止,则在小车停止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小
物块A可能
• A 沿斜面滑下
•本章的知识结构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惯性
F合 = ma
F = - F/
物体的平衡:静止 和匀速直线运动.
F合= 0 a = 0
动力学两类问题: 受力 a 运动 连接体问题:
整体法、隔离法
牛顿定律动量表达:F合=(mVt-mV0)/t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超重(a的方向
• (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 小,使小球在杆上作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 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
• (2)保持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
的夹角为370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
杆上滑下距离S所需时间为多少?
t
8s 3g
• [例题2]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 30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 的压力是其重力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 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本章知识点及高考要求 1.(Ⅱ)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2.(Ⅱ)牛顿第二定律 质量 3.(Ⅰ)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 4.(Ⅱ)牛顿定律的应用 5.(Ⅰ)超重和失重
• [本章说明]
• (1)处理物体在在粗糙面上的问题,只 限于静止或已知运动方向的情况
• (2)用牛顿定律处理连接体的问题时, 只限于各个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 向都相同的情况
• C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M静止,N摆动
• D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MN
• M静止,N也静止
• 二、牛顿第二定律基本应用
• 1.定律的基本形式F合=ma
• F合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定律不仅包括 大小,而且包括方向,F合和a的方向的一 致性,也可以建立某方向上的方程进行 应用Fx=max
• 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的关键是利用 F=ma或运动学公式求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