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值电流模式
峰值电流模式的斜波补偿
3
二种方法实现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 ① 在开关频 率附近 ,电压放大器的增益必须为一个固定的常数 R1/ R2 ; ②当射极斜坡补偿时 , 电流放大器和电压 放大器都必须考虑进去 。改进第一种方法得到图 15 所示电路 ,射极跟随器的接入减小了晶振端的输 出阻抗 。
形如图 16 、17 所示 :
图 16 输出电压波形
3
m 1 = 0) ,稳定时必须满足 -
m + m2 m + m1
< 1 ,即补偿
斜率必须满足 m > - 0. 5 m 2 。通常选择补偿坡度
为电感电流下降沿的斜率 m 2 , 这样扰动信号在一
个周期内就完成了校正 ,如图 5 所示 。
另外图 7 所示的电感电流平均值和峰值间也存 在差值 ,在 BUC K 电路中由于电感电流的纹波相对 电感电流的平均值很小 , 并且存在电压外环的校正 作用 ,所以峰值和平均值的这种误差可以忽略 ; 在 BOOST 电路中 ,峰值要跟随输入电网的正弦波 , 所 以和平均值间的误差很大 。这种误差最大 , 需要一 个大电感来使电感电流的纹波变小 , 减小抗干扰能 力 。这也是在 BOOST 中采用平均值电流模式的原 因。
图 9 等效电感电流 、电流误差和周期 T 的关系曲线
3 斜坡补偿电路设计步骤[3 ,5]
图 10 示出斜坡补偿电路 。R1 和 R2 组成了从 晶振的输出到限流引脚 ( 脚 1) 的分压网络 , 迭加斜 坡补偿信号到初级的电流波形 , R1 、R2 值的比例决 定了所加的斜坡补偿量 。电容 C1 是交流耦合电容 , 使晶振的交流分量耦合到 R2 , 去掉了直流偏置部 分 。C2 和 R1 组成滤波电路 , 滤去初级 Ip 中的前沿 尖峰 , 避免误动作 。ΔV OSC是晶振锯齿波的峰 2峰 值 。将电容去掉得到图 11 简化电路 。
峰值电流测试方法
峰值电流测试方法
峰值电流测试方法
在电子设计中,峰值电流测试是电路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峰值
电流测试,我们可以验证电路是否能够承受过度负载产生的峰值电流,以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峰值电流测
试方法。
1. 测试仪器和元器件
测试仪器:数字万用表、示波器。
元器件:电阻、电容、放大器(电压跟踪放大器)。
2. 测试流程
(1)连接测试电路
将待测电路输入信号线分别连接到测试电路的输入端和地端。
待测电
路的电源端连接电源。
(2)设置测试仪器
将示波器设置为AC耦合模式,通道1连接待测电路输入端,通道2连接待测电路地端。
将数字万用表设置为电流测量模式。
(3)测试电路
打开电源,使待测电路工作。
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到待测电路的输入波形,通过数字万用表可以实时测量电路的峰值电流。
(4)测试结果处理
根据测试结果,如果电路的峰值电流超过了所规定的范围,说明电路存在过度负载的可能,需要对电路进行优化设计。
如果电路的峰值电流在合理范围内,说明电路设计合理,可以进一步优化性能。
3. 注意事项
(1)在测试过程中,需要避免产生瞬间电流冲击,否则可能会对电路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2)测试电路中需要搭建保护电路,以避免过载产生的损坏。
(3)测试结束后,需要关闭输出信号,断开测试电路的电源以及电路的输入线。
峰值电流测试是电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依据以上测试方法可简单、有效地测试出电路的峰值电流,从而使电路设计能够在较高负载下稳定运行,保证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DC_DC变换器峰值电流控制与平均电流控制的分析与比较
式具有较高的增益带宽、跟踪误差小、动态特性 好、总谐波失真小、对噪声不敏感、适用于多种应 用场合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占松,蔡宣三.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修订 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Robert Mammano. Switching Power Supply Topology: Voltage Mode vs. Current Mode [J]. U- nitrode Corporation Design Note DN-62,1994. [3]杨汝.平均电流模式的控制电路设计[J]. 电力电 子技术,2002,36(4):66-69. [4]陈慧宁.带片上电流感应技术的电流模式升压 DC-DC 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 学,2006. [5]王颢雄,王斌,周丹,黄凯雄,崔景秀.Boost 升压 变换器平均电流控制模式的仿真[J]. 三峡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5,27(6):514-517.
关 键 词 :变换器;控制方式;峰值电流模式;平均电流模式
1 概述 DC-DC 变换器的控制方式分为电压模式和 电流模式两种,电流模式又分成峰值电流模式和 平均电流模式。电压型控制方式的基本原理是通 过误差放大器输出信号与锯齿波进行比较,产生 PWM 控制信号。电流型控制是指将误差放大器输 出信号与采样到的电感峰值电流进行比较,从而 对输出脉冲的占空比进行控制,使输出的电感峰 值电流跟随误差电压变化而变化。 2 峰值电流控制模式 在 DC-DC 变换器中,使用单一的电压反馈 控制环难以保证系统在受到扰动作用时,既有很 好的动态品质又不致造成系统失稳。为此,取输出 电压和电感电流两种反馈信号实现双环控制,这 就是电流控制模式。峰值电流控制 Boost 变换器 的原理如图 1 所示。 峰值电流控制作为电流型控制的一种实现 方式,采用双环控制。在双闭环控制系统中,分为 内环和外环,内环为电流反馈环,外环为电压反馈 环。 电压调节器和功率级组成了电压外环,电压 调节器由误差放大器和补偿网络组成,用于调节 输出电压。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 VREF 相比较,产生 一个误差信号,作为补偿网络的输入信号,补偿网 络的输出作为电流环的控制信号。电压外环控制 输出电压 Vo(t),电流内环控制电感电流 iL(t),电感 电流在电流内环中通过峰值电流调节器反馈,而 输出电压在电压外环中通过电压调节器反馈,电 压调节器通过改变控制量使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 相等,而电流调节器通过改变占空比使电感电流 与控制量相等。 对于峰值电流控制的 Boost 变换器说,当系 统工作在连续导电模式下,占空比 D 大于 50% 时,电流内环仍然存在着无条件的开环不稳定性, 这是峰值电流控制系统的缺点。图 2 是峰值电流 控制 Boost 变换器系统工作在连续导电模式下的 电感电流波形。加入斜坡补偿信号可以消除该不 稳定因素,如图 3 所示,在电压调节器输出 Ic 上 叠加一负斜率斜坡。 3 Boost 变换器平均电流控制设计 平均电流控制是在峰值电流控制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平均电流型控制是控制电感电流平 均值,因此对电流的控制更为精确,平均电流控制 Boost 变换器的原理如图 4 所示。 在图 4 中,UE2 为电感电流的控制编程电压 信号,US 代表有锯齿纹波分量的输出电感电流, 它们的差值经过放大器后,得到平均电流跟踪误 差信号 UE1,UE1 与三角波比较后,得到 PWM 脉冲
电压、电流的反馈控制模式
电压、电流的反馈控制模式电压、电流的反馈控制模式现在的高频开关稳压电源主要有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
电源的输入电压、电流等信号在作为取样控制信号时,大多需经过处理。
针对不同的控制模式其处理方式也不同。
下面以由VDMOS开关器件构成的稳压正激型降压斩波器为例,叙述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的进展过程、基本工作原理、电路原理暗示图、波形、特点及应用要`氪,以利于挑选应用及仿真建模讨论。
(1)电压反馈控制模式电压反馈控制模式是20世纪60年月后期高频开关稳压电源刚刚开头进展而采纳的一种控制办法。
该办法与一些须要的过电流庇护电路相结合,至今仍然在工业界被广泛应用。
如图1(a)所示为Buck 降压斩波器的电压模式控制原理图。
电压反馈控制模式惟独一个电压反馈闭环,且采纳的是脉冲宽度调制法,即将经电压误差放大器放大的慢变化的直流采样信号与恒定频率的三角波上斜坡信号相比较,经脉冲宽度调制得到一定宽度的脉冲控制信号,电路的各点波形如图1(a)所示。
逐个脉冲的限流庇护电路必需另外附加。
电压反馈控制模式的优点如下。
①PWM三角波幅值较大,脉冲宽度调整时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裕量。
①占空比调整不受限制。
①对于多路输出电源而言,它们之间的交互调整特性较好。
①单一反馈电压闭环的设计、调试比较简单。
①对输出负载的变化有较好的响应调整。
电压反馈控制模式的缺点如下。
①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动态响应较慢。
当输入电压骤然变小或负载阻抗骤然变小时,由于主电路中的输出电容C及电感L有较大的相移延时作用,输出电压的变小也延时滞后,而输出电压变小的信息还要经过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补偿电路延时滞后,才干传至PWM比较器将脉宽展宽。
这两个延时滞后作用是动态响应慢的主要缘由。
①补偿网络设计原来就较为复杂,闭环增益随输入电压而变化的现象使其更为复杂。
①输出端的LC滤波器给控制环增强了双极点,在补偿设计误差放大器时,需要将主极点低频衰减,或者增强一个零点举行补偿。
①在控制磁芯饱和故障状态方面较为棘手和复杂。
开关电源PWM的五种反馈控制模式
一、引言PWM开关稳压或稳流电源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在输入电压变化、内部参数变化、外接负载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通过被控制信号与基准信号的差值进行闭环反馈,调节主电路开关器件的导通脉冲宽度,使得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等被控制信号稳定。
PWM的开关频率一般为恒定,控制取样信号有:输出电压、输入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感电压、开关器件峰值电流。
由这些信号可以构成单环、双环或多环反馈系统,实现稳压、稳流及恒定功率的目的,同时可以实现一些附带的过流保护、抗偏磁、均流等功能。
对于定频调宽的PWM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主要有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
下面以VDMOS开关器件构成的稳压正激型降压斩波器为例说明五种PWM反馈控制模式的发展过程、基本工作原理、详细电路原理示意图、波形、特点及应用要点,以利于选择应用及仿真建模研究。
二、开关电源PWM的五种反馈控制模式1. 电压模式控制PWM (VOLTAGE-MODE CONTROL PWM):如图1所示为BUCK降压斩波器的电压模式控制PWM反馈系统原理图。
电压模式控制PWM是六十年代后期开关稳压电源刚刚开始发展起就采用的第一种控制方法。
该方法与一些必要的过电流保护电路相结合,至今仍然在工业界很好地被广泛应用。
电压模式控制只有一个电压反馈闭环,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法,即将电压误差放大器采样放大的慢变化的直流信号与恒定频率的三角波上斜波相比较,通过脉冲宽度调制原理,得到当时的脉冲宽度,见图1A中波形所示。
逐个脉冲的限流保护电路必须另外附加。
主要缺点是暂态响应慢。
当输入电压突然变小或负载阻抗突然变小时,因为有较大的输出电容C及电感L相移延时作用,输出电压的变小也延时滞后,输出电压变小的信息还要经过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补偿电路延时滞后,才能传至PWM比较器将脉宽展宽。
这两个延时滞后作用是暂态响应慢的主要原因。
图1A电压误差运算放大器(E/A)的作用有三:①将输出电压与给定电压的差值进行放大及反馈,保证稳态时的稳压精度。
峰值、谷值和模拟电流模式控制的建模_下_
峰值、谷值和模拟电流模式控制的建模(下)作者: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主任应用工程师RobertSheehan时间:2007-08-06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在本文第1部分中,对稳压器的电流模式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作了介绍。
在这一部分中中,将引入通用增益参数的统一模型,但仍使用简化的设计方程。
对理论分析进行探讨,并实现电流模式控制理论的建模。
前言本文为固定频率的连续导通模式工作的稳压器提供模型和解决方案。
目前对于降压稳压器的分析及相关的模型和结果已有详细的介绍。
为了避免重复,这里选用图1所示的升压稳压器作为实例。
图1 升压稳压器开关模型采样增益电流模式的稳压器开关稳压器是一种数据采样系统,其带宽受到开关频率的限制。
当频率范围超过开关频率的一半后,电感电流对于控制电压变化的响应就不能被精确的复现。
为了在现行模型中对这一效应进行量化,使用He(s)项对控制端到输出端的传递函数进行精确的建模。
图2(a)显示了模型的统一形式,其中K为前馈项。
图2(b)中的Kn为连续时间模型中的直流音频扰动衰减率系数。
图中所示的线性模型采样增益项定义为:Ke是H(s)闭环表达式的推导过程中出现的新项。
推导中采用了斜率补偿项,而不是典型峰值或谷值电流模式中的固定斜坡。
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能成功地将Ke加入到Hp(s)开环表达式的方法。
Hp(s)仅限于在具有固定斜率的补偿斜坡的峰值或谷值电流模式中使用。
图2 具有采样增益的降压稳压器为了将采样增益项放入线性模型中:Fm(s) = Fm · Hp(s) Gi(s) = Gi ·H(s)通过将Q与调制器电压增益Km和前馈项K进行比较,就能确定对采样增益项的精确限制。
Q 直接与斜率补偿要求相关。
从理想的稳态调制器增益开始进行推导,原因是在开关频率下,相对的斜率对于周期T是固定的。
这样控制电压的变化就与平均电感电流的变化相关。
任何在正向直流增益路径中与Km相关的传递函数,在开关频率的一半以下的频率范围内都能与开关模型很好地符合。
峰值电流模式次谐波
峰值电流模式次谐波
峰值电流模式次谐波是指在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下,电流波形存在次谐波成分。
峰值电流模式是一种电流控制模式,它通过控制电流波形的峰值,来实现对电流的控制。
在正常情况下,电流波形应该是纯正弦波形,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电流波形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完全的正弦波成分,即次谐波。
次谐波是指频率低于基波频率但高于谐波频率的谐波成分。
在峰值电流模式下,次谐波可能会导致电流波形的畸变,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为了减小次谐波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电源和电路设计,减少电流波形的畸变;
2. 使用合适的滤波器来滤除次谐波成分;
3. 调整控制参数,优化控制策略,降低次谐波的产生。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峰值电流模式下次谐波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峰值电流模式斜坡补偿
峰值电流模式斜坡补偿哎,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上去有点复杂的东西,名字也挺高大上的——峰值电流模式斜坡补偿。
别被这些专业术语吓到,其实它就是电源设计中的一个小窍门,能让咱们的电器在高负载的时候更稳当、更给力。
想想吧,电器就像人,有时候需要一点儿“心理安慰”,才能更好地发挥。
就拿咱们平时用的电源来说,如果没了这个斜坡补偿,电流的波动可就大了,可能会导致设备不稳定,就像是开车遇到坑洼的路,颠得你脑袋晕。
想象一下,有一天你在厨房里忙活,突然电饭煲和微波炉一起开了,那可真是个“热闹”的场面。
电流瞬间上升,设备可能会因为过载而停机。
这时候,峰值电流模式斜坡补偿就像个贴心的朋友,默默在后面给你加油,让电流上升得慢一点,给电器一点时间,别让它们一下子就“上火”。
这就好比你在爬山,突然碰上个陡坡,得喘口气再继续往上走,才不会摔个大跟头。
啥是斜坡补偿呢?这简单来说,就是给电流一个缓冲时间,让它逐渐上升,而不是一下子就冲到最高。
这么做的好处可多着呢,能让电源的响应更平稳,避免电流的剧烈波动。
别忘了,电流在运行过程中,如果瞬间变化太大,设备可受不了,可能会出现故障,甚至烧掉。
所以,斜坡补偿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咱们再说说,这个斜坡补偿是怎么实现的。
简单来说,设计师会在电源控制电路里加入一些聪明的“调节器”。
这些小家伙就像是电流的“调音师”,可以根据电流的状态,智能调整电压,让电流上升得慢一点。
就像调音师在演出前调试乐器,确保每一个音符都能和谐响起。
你能想象,要是没有这些“调音师”,那场演出可就乱成一锅粥,观众们可能早就打瞌睡了。
斜坡补偿不仅仅是为了防止设备受伤害,更是为了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你看,设备一旦遭遇过大的冲击,元器件的损耗速度就会加快,长期以往,那就不是几百块的问题了,可能几千块都得砸下去。
斜坡补偿就像是个保护罩,让电器在工作的时候感觉舒适,从而工作更持久。
就像人一样,工作累了也得休息休息,才能保持最佳状态。
这种技术还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DCDC-电源变换器中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相互转化
深圳新视纪-高清视频专家主页:论坛:/forum关于我们:作为视频处理的资深专家,我们总是习惯于推出业界第一的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图像和使用便利。
虽然在我们推出产品后,市场上不断有跟风之作,但是我们总是可以继续推出更新更好更强大的视频处理产品。
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在视频领域深厚的功力和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非常欢迎您访问我们的论坛,给我们提意见,给我们提您想要的产品。
从C300、完美色差VGA,到完美三枪VGA,再到完美投影HDMI 我们的足迹:1、2002年初,推出C300(本产品已停产)中国大陆推出的第一款为游戏机设计的色差转VGA产品。
纯模拟转换确保最高图像质量。
输入:一组色差,输出:一组VGA2、2002年初,推出C200(本产品已停产)目前所看到的唯一一款纯模拟转换产品,图像质量是数字处理scale无法比拟的产品。
输入:VGA,输出:高清色差3、2007年4月,推出完美色差VGA(本产品已停产)特别为多种游戏机设计的色差转换VGA产品,第一次在游戏机产品中引入了1:1完美不变形显示概念。
输入:色差,480i到1080p。
对用所有游戏机,DVD,卫星接收机等设备。
输出:800x600, 1024x768, 1280x1024, 1600x1200, 1440x900, 1920x1200, 1680x1050显示方式:在输入480i/p和576i/p的时候,以4:3方式显示:在4:3的屏上满屏完美不变形显示;在5:4的屏上加上下黑边完美不变形显示在16:10的屏上加左右黑边完美不变形显示在输入720p,1080i, 1080p的时候,以16:9方式显示:在4:3的屏上加上下黑边完美不变形显示;在5:4的屏上加上下黑边完美不变形显示在16:10的屏上加上下黑边完美不变形显示4、2008年9月,推出完美三枪VGA特别为三枪投影机、高端显像管显示器、带VGA输入大尺寸逐行电视机和无HDMI产品之平板电视而设计的产品。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IC)是一种常用于开关电源控制的集成电路。
它能够根据负载需求自动调整开关管的工作状态,以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
本文将介绍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的工作原理、优势以及应用领域。
一、工作原理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采用了一种反馈控制的策略,即通过测量输出电流的峰值来调节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其基本原理如下:1.1 参考电压生成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内部通常会集成一个参考电压电路,它会生成一个稳定的参考电压作为基准。
这个参考电压一般是固定的,用于与输出电流进行比较。
1.2 输出电流检测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会通过一个电流传感器或电阻来检测输出电流的大小。
输出电流的峰值与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和输出电压有关。
1.3 比较与控制将参考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峰值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当输出电流达到峰值时,控制IC会发出一个关断信号,使开关管停止导通;当输出电流低于峰值时,控制IC会发出一个启动信号,使开关管重新导通。
1.4 脉宽调制控制IC会根据输出电流的峰值调整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从而控制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当输出电流较大时,导通时间会相应增加;当输出电流较小时,导通时间会相应减少。
二、优势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相比于其他控制方式具有以下优势:2.1 快速响应能力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能够实时监测输出电流的峰值,并根据需求调节开关管的工作状态,从而能够快速响应负载变化。
这种快速响应能力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2.2 抗干扰能力强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采用了电流反馈控制策略,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它能够自动调整开关管的工作状态,使输出电压稳定在设定值附近,从而减小外部环境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3 系统可靠性高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具有过流保护和过压保护等功能,能够有效保护开关管和负载器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应用领域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广泛应用于各种开关电源系统中,包括电视机、电脑、通信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buck电路小信分析
表方解 Byung通键o 点键o限容供者t釐p 示o身量 综釐spons釐 of 身 点urr釐nt-空o量釐-点ontro馈馈釐量 D点-to-D点 点onv釐rt釐r供容 益特特特 示og 简o容T-源特者小性性小感小峰控方性控
表抗解 综容D身v限量 空限量量馈釐过roo频容 T键釐 理釐n釐r身馈 环釐釐量过身通频 T键釐or釐验果 源 环限n身馈 者o馈ut限on for 环釐釐量过身通频 者yst釐验s 容益特特特 空限通row身v釐 验身g身z限n釐容 源pr限馈 得峰峰控容
表控解 综容D身v限量 空限量量馈釐过roo频容 源pprox限验身t釐 源n身馈yt限通 综oots of 身 素o馈yno验限身馈 容
如ω0 =
1 Lf *Cf
Q1 = Rl
ω0 Ro + Rc +
1
Lf
Cf * (Rl + Ro)
过o量釐 p馈ot
性
He(
f
)
=
1+
s( f −2 *
) fs
+
s( f (π *
)2 fs)2
抗
Ti( f ) = Fm *Gid ( f ) * Ri * Fi * He( f ) 控 感
控抗容是频电z如
控控容感方
Gv( f ) =
Fm *Gvd ( f )
操
1+ Ti( f ) − kr * Fm *Gvd ( f )
如何对dc_dc开关电源峰值电流模式进行分析?
电源联盟•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 2017年11月18日 07:04 • 4001次阅读DC-DC开关电源因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性能稳定等优点在电子、电器设备,家电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DC-DC开关电源采用功率半导体作为开关,通过控制开关的占空比调整输出电压。
其控制电路拓扑分为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电流模式控制因动态反应快、补偿电路简化、增益带宽大、输出电感小和易于均流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电流模式控制又分为峰值电流控制和平均电流控制,峰值电流的优点为:1)暂态闭环响应比较快,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和输出负载的变化瞬态响应也比较快;2)控制环易于设计;3)具有简单自动的磁平衡功能;4)具有瞬时峰值电流限流功能等。
但是峰值电感电流可能会引起系统出现次谐波振荡,许多文献虽对此进行一定的介绍,但都没有对次谐波振荡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其产生原因和具体的电路实现,本文将对次谐波振荡进行系统研究。
1 次谐波振荡产生原因以PWM调制峰值电流模式开关电源为例(如图1所示,并给出了下斜坡补偿结构),对次谐波振荡产生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对于电流内环控制模式,图2给出了当系统占空比大于50%且电感电流发生微小阶跃△厶时的电感电流变化情况,其中实线为系统正常工作时的电感电流波形,虚线为电感电流实际工作波形。
可以看出:1)后一个时钟周期的电感电流误差比前一个周期的电感电流误差大,即电感电流误差信号振荡发散,系统不稳定;2)振荡周期为开关周期的2倍,即振荡频率为开关频率的1/2,这就是次谐波振荡名称的由来。
图3给出了当系统占空比大于50%且占空比发生微小阶跃AD时电感电流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系统同样会出现次谐波振荡。
而当系统占空比小于50%时,虽然电感电流或占空比的扰动同样会引起电感电流误差信号发生振荡,但这种振荡属于衰减振荡。
系统是稳定的。
前面定性分析了次谐波振荡产生的原因,现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电压模式与电流模式的控制原理与优缺点
1、请分别说明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的控制原理,比较电流模式和电压模式的优缺点。
What: 1. 电流模式控制 Current mode control是指不但包含电压反馈, 而且包含(输入 / 输出)电感电流反馈的的控制模式. 书中讲的是峰值电流模式Peak Current mode.如果最终控制的是输出电感电流的话Peak Current mode是很有效的,但在控制输入电感电流时就牺牲了一些优点. 广义的电流模式还包括平均电流模式(Average currentmode), 平均电流模式克服了峰值电流模式缺点.2.电压模式只有电压反馈, 控制结构上只有电压反馈环.Why: 引入电流模式的原因是因为电流模式有单纯电压控制模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包括:1. 对输入电压变化响应快2. 消除了磁通不平衡3. 控制器容易设计4. 输出瞬态响应好电流模式得缺点, 准确得说应该是峰值电流模式的缺点:a. 输入电压或输出电流变化都可能引起输出电压振荡 , 需要slopecompensation.b. 抗干扰能力比较差c. Peak to Average error 电流峰值和平均值有误差How:图1 常见电压模式控制器结构其中Vfb 为电压反馈信号, Vref为参考信号, Vsw是三角波, A1是运放, A2是比较器可以看到电压控制器比较复杂1. 输入电压变大, 上升斜率变大, 脉变相应变小,有输入电压前馈的效果.2. 一个周期正负两个脉冲, 电压控制器输出不会瞬变, 所以两边管子的电流最大值是一样的,保证?B+=?B-, 防止imblance, 即便开始出现imblance, 一边电流变大,最低点越来越接近电压环控制器输出,所以脉宽变窄, 抑制变压器进一步饱和.3. 反馈控制设计变得容易, 这是因为, 引入电流环, 对于电压环来说对象特性发生了变化,电流模式的模型比较复杂, 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但可以以push-pull电路为例做定性分析来说明这种变化的存在: 没有电流反馈时,电压控制器输出到输出滤波器的输入电压的传递函数是一个比例系数K, 电压控制器的控制对象就是一个LC滤波器(增益为K),输出受电感影响,设计电压环控制器的设计就比较复杂, 电流模式下,若电压控制器输出是按照正弦变化,则输出滤波器的输入平均电流是按照正弦变化, 也就是说, 电压控制器输出到输出滤波器输入平均电流的传递函数是一个比例系数, 因此,对于LC滤波以及负载而言, 前面的电路相当与一个电流源, 所以输出电压是输出电流和电容与负载并联阻抗之积, 电感的作用被消除,这样电压控制器就很好设计得多.值得提醒的是,以上定性分析是针对BUCK型的电路而言,但BOOST型的电路是不成立的, BOOST型的电路加入(输入)电感电流反馈后,电流环的模型就变得非常复杂.4. 由3可见, 电流模式输出响应会比单纯电压模式好图2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器Ifb,Vfb分别为电流,电压反馈信号Vref是电压参考信号A1,A4为运放, A2为比较器可见电压控制器,和电流控制器结构都比较简单。
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中斜坡补偿电路的设计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中斜坡补偿电路的设计作者:杨汝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刊名:电力电子技术英文刊名:POWER ELECTRONICS年,卷(期):2001,35(3)被引用次数:36次1.张占松开关电源的原理设计2.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in Current Mode Power Supplies3.A New Integreted Circuit for Current Mode Control. Unitrode Application Note: 3.5 ~ 3.64.Modelling, Analysis and Compensation of the Current Mode Converter. Unitrode Application Note:3.44~3.465.Middlebrook R D Topics in Multiple-Loop Regulators and Current-Mode Programming 19851.徐静平.王虎.钟德刚.谭亚伟.Xu Jingping.Wang Hu.Zhong Degang.Tan Yawei一种用于PWM变换器的斜坡补偿电路设计[期刊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9)2.高原.邱新芸.汪晋宽峰值电流控制开关电源斜坡补偿的研究[期刊论文]-仪器仪表学报2003,24(z1)3.刘树林.刘健.钟久明.LIU Shu-lin.LIU Jian.ZHONG Jiu-ming峰值电流控制变换器斜坡补偿电路的优化设计[期刊论文]-电力电子技术2005,39(5)4.夏泽中.李远正.陶小鹏.XIA Ze-zhong.LI Yuan-zheng.TAO Xiao-peng峰值电流模式斜坡补偿电路研究[期刊论文]-电力电子技术2008,42(12)5.张洪俞.夏晓娟.ZHANG Hong-yu.XIA Xiao-juan一种基于峰值电流模DC-DC转换器的斜坡补偿电路[期刊论文]-电子器件2007,30(2)6.陈富吉.来新泉.李玉山.Chen i Xinquan.Li Yushan一种自适应斜坡补偿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半导体学报2008,29(3)7.王红义.来新泉.李玉山.Wang i Xinquan.Li Yushan减小DC-DC中斜坡补偿对带载能力的影响[期刊论文]-半导体学报2006,27(8)8.路秋生电流型变换器工作原理和斜坡补偿[期刊论文]-仪器仪表学报2001,22(z1)9.LIU Cheng.吴玉广.LIU Cheng.WU Yu-guang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中斜坡补偿的分析[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2008,24(25)10.叶强.来新泉.李演明.袁冰.陈富吉.Ye i Xinquan.Li Yanming.Yuan Bing.Chen Fuji一种DC-DC全区间分段线性斜坡补偿电路设计[期刊论文]-半导体学报2008,29(2)1.胡水根.邹雪城.张兢.孔令荣一种用于Boost DC-DC转换器的新型动态斜坡补偿电路[期刊论文]-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7(10)2.史永胜.张建飞.宁青菊.牛力斜坡补偿电路在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液晶与显示 2012(2)3.林薇.刘永根.张艳红开关电源峰值电流模式次谐波振荡研究[期刊论文]-信息与电子工程 2009(4)4.陈乐柱.徐艳霞.刘雁飞电流模式模糊控制Boost变换器的研究与建模[期刊论文]-电子技术 2009(1)5.王瑾.李攀.王进军.刘宁.张强电流模式PWM升压DC-DC变换器斜升波发生器的设计[期刊论文]-现代电子技术2007(17)6.刘永根.游剑.罗萍.张波.李肇基一种精准的升压型DC-DC转换器自调节斜坡补偿电路[期刊论文]-微电子学2007(1)7.刘永根.冯勇.罗萍.张波一种新型的电流极限比较器[期刊论文]-中国集成电路 2007(3)8.孙雅茹.王建国电流型控制芯片UCC3802及其在开关辅助电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2(6)9.刘雪飞.丁召.郝红蕾.程刚.刘娇.杨发顺一种降压型DC-DC变换器动态斜坡补偿电路的设计[期刊论文]-微电子学 2013(2)10.任立刚.任稷林.贾月鹏.孔丽红一种改进型单周控制的交流电子负载研究[期刊论文]-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1(5)11.李宏.荣军峰值电流控制在移相全桥变换器中的技术研究[期刊论文]-电力电子技术 2008(1)12.韩基东.雍广虎一种PWM/PFM的同步整流升压转换器设计[期刊论文]-电子与封装 2008(9)13.田锦明.王松林.来新泉.王留杰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中的分段线性斜坡补偿技术[期刊论文]-电子器件 2006(3)14.陈咸丰.尹斌峰值电流控制模式在移相全桥变换器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通信电源技术 2005(3)15.吴小华.吕焱峰.弓振宇.张厚升新颖单相高功率因数校正器的研究[期刊论文]-电力电子技术 2005(6)16.刘树林.刘健.钟久明峰值电流控制变换器斜坡补偿电路的优化设计[期刊论文]-电力电子技术 2005(5)17.杨汝平均电流模式的控制电路设计[期刊论文]-电力电子技术 2002(4)18.韩良.张磊.宗士新峰值电流模式中斜坡补偿的设计[期刊论文]-微处理机 2010(6)19.温长清.凌朝东.黄玮玮.杨骁一种电流型升压DC/DC变换器斜坡补偿电路[期刊论文]-微电子学 2010(6)20.李新.景欣峰值电流控制开关电源的反馈补偿问题研究[期刊论文]-通信电源技术 2008(6)21.张纯江.张秀红.赵清林.冯军智单周期控制单相功率因数校正器的分析和设计[期刊论文]-电力电子技术2002(5)22.张磊.赵艳雷.王迎春.李广勇反激式开关电源用UC384x芯片的斜坡补偿[期刊论文]-通信电源技术 2011(5)23.李新.陆婷.景欣提高Buck型DC-DC变换器带载能力的补偿设计[期刊论文]-微电子学 2011(1)24.解光军.张昌璇一种用于Boost开关电源斜坡补偿的V-1转换电路[期刊论文]-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08(z2)25.田锦明.王经卓.曹双贵.胡全斌.董自健.樊纪山峰值电流模式变换器自适应斜坡补偿电路设计[期刊论文]-电子器件 2008(2)26.LIU Cheng.吴玉广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中斜坡补偿的分析[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8(25)27.赵俊宝.贲洪奇.周庆忠PCCM下推挽正激变换器的研究与实现[期刊论文]-电力电子技术 2007(10)28.张厚升单周期控制的单相高功率因数整流器研究[期刊论文]-电力电子技术 2007(2)29.徐静平.王虎.钟德刚.谭亚伟一种用于PWM变换器的斜坡补偿电路设计[期刊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9)30.唐小琦.罗春槐.罗涛.刘世峰基于新型控制原理的单相PFC模块设计[期刊论文]-电气应用 2007(4)31.刘鸿雁.栾孝丰.来新泉一种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中电流比较器的设计[期刊论文]-电子测量技术 2008(10)32.田密.南余荣.罗劼交错并联推挽变换器工作模式分析及设计[期刊论文]-电气自动化 2011(6)33.周耀BOOST DC-DC电源管理芯片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534.赵卉电流控制模式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535.张伟小功率UPS系统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36.杨贵恒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试验及其系统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5本文链接:/Periodical_dldzjs200103012.aspx。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在移相全桥变换器中的应用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在移相全桥变换器中的应用陈咸丰,尹斌(河海大学,南京,210098)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斜坡补偿的原理和意义,设计了移相全桥零电压开关控制电路中的斜坡补偿电路。
关键词:峰值电流模式;斜坡补偿;稳定性;移相全桥Application of Peak-Current-Mode-Control Technique in Phase-shift Full-bridge ConverterCHEN Xian-feng,Yin Bing(Hohai 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inciple and the meaning of slope compensation in 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At last t he slope compensation in phase-shift full-bridge zero-voltage-switching circuit is designed.Keywords:peak current mode;slope compensation;stability;phase-shift full-bridge1 引言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高,对通信开关电源和电力操作直流电源的效率、功率密度、可靠性和EMI 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就需要采用新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和采用新的PWM控制模式。
目前研究较多的就是移相全桥软开关PWM 变换器的电路拓扑。
其PWM控制模式也有电压模式控制和电流模式控制两种。
传统的开关电源普遍采用电压模式控制的PWM技术,但在此控制模式下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比较慢。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PWM技术正是针对电压模式控制PWM技术的缺点发展起来的。
该模式控制因动态响应速度快、补偿电路简化、增益带宽大、易于均流等优点而被广泛应[]1用。
DC-DC变换器峰值电流控制与平均电流控制的分析与比较
【 杨汝 . 均 电流模 式的控 制 电路 设 计 .电 力电 3 1 平
子技 术 ,023 ( )6 —9 20 ,64 :6 6.
『 陈慧宁. 4 1 带片上电流感应技术的电流模式升压 D — C变换器的研 究与设计f] CD D. 成都: 电子科技大 学,0 6 20 . 『 王颢雄, 5 ] 王斌 , 周丹, 黄凯雄 , 崔景秀.os升压 Bot 变换 器 平均 电流控 制 模 式的 仿 真叽.三峡 大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20 ,7 6 :1— 1. ,05 2 ( )54 57 黑龙江工程学院科 学 究项 目, 目编号: 研 项
广泛 采 用。 关键 词 : 变换 器 ; 制方 式 ; 值 电流模 式 ; 均 电流模 式 控 峰 平
1概述 D — C变换 器 的控 制 方式 分 为 电压 模 式 和 CD 电流模式两种 ,电流模式又分成峰值 电流模式和 平均电流模式。电压型控制方式的基本原理是通 过误差放大器输出信号与锯齿波进行 比较 ,产生 P M控制信号。 W 电流型控制是指将误差放大器输 出信号与采样到的电感峰值电流进行 比较 ,从而 对输出脉冲的占空比进行控制,使输出的电感峰 值 电流 跟 随误差 电压 变化 而变 化 。 2峰值电流控制模式 在 D — C变换器中,使用单一的电压反馈 CD 控制环难以保证系统在受到扰动作用时,既有很 好的动态品质又不致造成系统失稳 。 为此, 取输出 电压和电感电流两种反馈信号实现双环控制 , 这 就是电流控制模式。峰值电流控制 B ot os变换器 的原理 如 图 1 所示 。 峰值 电流 控 制 作 为 电流 型控 制 的一 种 实 现 方式, 采用双环控制 。在双闭环控制系统 中, 分为 内环和 外环 , 内环为 电 流反馈 环 , 环 为 电压反 馈 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m 2 R2 VOSC R1 VRAMP = + R1 + R2 R1 + R2 5.计算斜坡补偿值: 斜坡补偿电压V COMP为:
VCOMP VOSC R1 Vm 2 R2 = =M R1 + R2 R1 + R2 m V R = OSC 1 m2 Vs R 2
确定斜坡补偿比例M和R1.R2阻值
CLK
0
t S
0
t
iR
0
iL
t
iR iS
0
t
t0
t1
t2
图1(b)峰值电流模式控制波形 基本原理 开关的开通由CLK信号控制,CLK信号每隔一定时间 使RSFF置位,Q=1→开关开通→iL上升至给定值iR→比 较器输出信号翻转→RSFF复位,Q=0→开关复位。
峰值电流模式PWM控制电路优点 峰值电流模式 控制电路优点
瞬时峰值电流限流功能。
即内在固有的逐个脉冲限流功能;
自动均流并联功能。 自动均流并联功能。
由于系统的内环是一个良好的受控电流放大器,所 以把电流取样信号转变成的电压信号和一个公共电压 误差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相比较,就可以实现并联均流, 因而系统并联较易实现。
峰值电流型控制存在的问题
对噪声敏感 开环不稳定性;引入斜坡补偿问题 次谐波振荡 具有尖峰值/平均值误差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电路设计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电路的结构和优点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斜坡补 偿器设计 峰值电流型典型控制芯片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电路的结构
图1(a)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电路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不是用电压误差信号直接控制PWM脉 冲宽度,而是直接控制峰值输出侧 的电感电流大小,然后间接 地控制PWM脉冲宽度。
lim = ∆ in = 0
n→ ∞
故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m − m2 < 1 m1 − m
因 为 在 稳 定 条 件 下 , D• m1=-(1- D)m2, 消 去 m1, 整 峰值电流控制系统稳定充要条件为
m 2D −1 > m2 2D
(3)
在100%占空比下求解这个方程(3)有: m>(-1/2)/m2 (4) 为了保证电流环路稳定工作,应使斜坡 补偿信号的斜率大于电流波形下降斜率 m2的1/2。 在控制工程实际中,补偿斜率 m一 般 取 为 m=(0.7~ 0.8)m2,
整个反馈电路变成了一阶电路。 整个反馈电路变成了一阶电路。
虽然电源的L-C滤波电路为二阶电路,但增加了电流 内环控制后,只有当误差电压发生变化时,才会导致电 感电流发生变化。即误差电压决定电感电流上升的程度, 进而决定功率开关的占空比。因此,可看作是一个电流 源,电感电流与负载电流之间有了一定的约束关系,使 电感电流不再是独立变量,整个反馈电路变成了一阶电 路,由于反馈信号电路与电压型相比,减少了一阶,因 此误差放大器的控制环补偿网络得以简化,稳定度得以 提高并且改善了频响,具有更大的增益带宽乘积。
图3 局部放大图 由几何关系可知
∆ i0 = ac + ce = − ab • m + ab • m1
∆ i1 = bf − bd = − ab • m 2 + ab • m
经过一个开关周期后,输出电感中电流的变化为 ∆I1=∆I0(m-m2)/(m1-m) (2)
要系统稳定,偏移电流量必须趋近于零,即
开环不稳定性
图2电流型变换器的开环不稳定性 (a) D<0.5 (b)D>0.5 (c)D>0.5并加斜坡补偿
占空比>0.5时,这个拢动将随时间增加 而增加,如图2(b)所示。这可用数学 表达式表示: ∆I1=-∆I0(m2/m1) (1) 进一步可引入斜率为m的斜坡信号,如 图2(c)所示。这个斜坡电压既可加至 电流波形上,也可以从误差电压中减去。
t D = 300 C T
1.75 fT = RT CT
时钟频率(kHz) ft:时钟频率(kHz) 外接电阻(kΩ) RT:外接电阻(kΩ) 外接电容(uF) CT:外接电容(uF) 死区时间(us) tD:死区时间(us)
驱动电路结构为推挽结构的跟随电路, 驱动电路结构为推挽结构的跟随电路,输出峰 值电流可达500mA 500mA, 值电流可达500mA,可直接驱动主电路的开关 器件。 器件。
UC3842的2种斜坡补偿方法:
(a)斜坡补偿加至2端 从斜坡端(即脚4振荡器输出端)接一个电阻R1至误差放大器反 相输入端(脚2) ,于是误差放大器输出呈斜坡状,再与采样 电流比较。
(b)斜坡补偿加至3端 它从斜坡端(脚4)接一电阻R2至电流采样比较器正端(脚3), 这时将在Rs上的感应电压上增加斜坡的斜率,再与平滑的误差 电压进行比较。
斜坡补偿电路设计
图4 斜坡补偿电路 R1、R2 值的比例决定了所加的斜坡补偿量。电容C1 是交流耦合电容,使晶振的交流分C2 和R1 组成滤波电 路,滤去初级Ip中的前沿尖峰,避免误动作。∆VOSC 是晶振锯齿波的峰峰值。
斜坡补偿设计步骤: 1.计算电感电流的下降沿:m2 = d i/ d t = V OUT/ L (安/ 秒) ; 2.计算初级测得的下降沿坡度: V m2 = m2·RSENSE (伏/ 秒) ; 3.计算晶振充电时的坡度: V OSC= d ( V OSC) / TON (伏/ 秒) 4.应用叠加定理求斜坡补偿后电流输入端电压
暂态闭环响应较快。 暂态闭环响应较快。 对输入电压的变化和输出负载的变化的瞬态 响应均快。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WM是双闭环控制 系统,电压外环控制电流内环。电流内环是瞬时 快速按照逐个脉冲工作的。功率级是由电流内环 控制的电流源,而电压外环控制此功率级电流源。 在该双环控制中,电流内环只负责输出电感的动 态变化,因而电压外环仅需控制输出电容,不必 控制LC储能电路。由于这些,峰值电流模式控制 PWM具有比起电压模式控制大得多的带宽。 。
解决电路的不稳定性 抑制次谐波振荡 减小尖峰值/平均值误差
图 6 尖峰电流控制模式中平均电流和尖峰电流波形图
(b)斜坡补偿加至3端 它从斜坡端(脚4)接一电阻R2至电流采样比较器正端(脚3), 这时将在Rs上的感应电压上增加斜坡的斜率,再与平滑的误差 电压进行比较。
UC3842各组成部分的原理 UC3842各组成部分的原理
欠电压保护电路对集成PWM控制器的电源实施 欠电压保护电路对集成PWM控制器的电源实施 PWM 监控。 监控。
初上电时,当电源电压低于启动电压( 16V) 初上电时,当电源电压低于启动电压(约16V)时→ 封锁PWM信号输出→输出端(引脚6)为低电平。 PWM信号输出 6)为低电平 封锁PWM信号输出→输出端(引脚6)为低电平。 当电源电压大于启动电压→经过软启动→ UC3842内 当电源电压大于启动电压→经过软启动→ UC3842内 部电路开始工作→PWM信号输出 信号输出。 部电路开始工作→PWM信号输出。 若电源电压跌至保护阈值( 10V)以下→PWM信号 若电源电压跌至保护阈值(约10V)以下→PWM信号 被封锁,避免输出混乱脉冲, 被封锁,避免输出混乱脉冲,以保护主电路开关器 件。 当电源电压再次大于启动电压→ 当电源电压再次大于启动电压→再经软启动 →UC3842内部电路重新工作→恢复PWM信号输出。 UC3842内部电路重新工作→恢复PWM信号输出。 内部电路重新工作 PWM信号输出
次谐波振荡
图7次谐波振荡时的电感电流波形
内部电流环的增益尖峰是电流模式控制的一个重 要问题。这种增益尖峰发生在二分之一开关频率处,使 相移超出范围,导致不稳定,并使电压环进入次谐波振荡。 这时在连续固定的驱动脉冲下,输出占空比却在变化,如 图8 所示。采用斜坡被偿也能很好地抑制次谐波振荡。
斜坡补偿优点
M=
峰值电流型控制的斜坡补偿实例
电流反馈PWM,取输出电感线圈电流的信号 , 电流反馈 与误差放大器输出信号进行比较, 与误差放大器输出信号进行比较,调节占空比 电感峰值电流跟随误差电压变化而变化。 电感峰值电流跟随误差电压变化而变化。 UC3842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结构: 结构:
•电流测定放大器 电流测定放大器 •误差放大器 误差放大器 •比较器 比较器 •振荡器 振荡器 •锁存器 锁存器 •欠压锁定电路 欠压锁定电路 •关闭信号 关闭信号 •电流限制 电流限制 •软启动 软启动 •输出端工作频率500kHz 输出端工作频率500kHz 输出端工作频率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芯片UC3842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芯片
UC3842各组成部分的原理 UC3842各组成部分的原理
内部包含5V基准源, 内部包含5V基准源,用于电压调节器的误差放 5V基准源 大器和峰值电流比较器等。具有可以提供1A 1A峰 大器和峰值电流比较器等。具有可以提供1A峰 值电流的驱动电路、电源欠电压保护电路等。 值电流的驱动电路、电源欠电压保护电路等。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外接电阻R 和电容C 决定,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外接电阻RT和电容CT决定, 也决定死区时间的长短。死区时间、 CT也决定死区时间的长短。死区时间、开关频 率同R 率同RT和CT关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