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1、(李)广……杀其二人, 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 也。《史记 ·李将军列传》
2、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二)用作状语的动词,往往用连词“而” 或“以”与作谓语的动词连接。
2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2、伯夷死名于首阳下,盗跖死利于
东陵之上。 2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2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孟子将朝王。《孟子 ·公孙丑下》 武丁朝诸侯。《孟子 ·公孙丑下》 1、秋九月,晋侯 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 · 宣公二年》 2、左右以君贱之也, 食以草具。《战国策 ·齐策》 3、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 朝秦楚,莅 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 ·梁惠王上》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 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 性质或状态,具有“使宾语具有某种 性状”的意思。
14、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 …马病肥死, 使群臣丧之。
15、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秽,不足雄远 国,使崔季圭代。
16、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苏)武, 而收击张胜。
17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 日。
18 、谢石闻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 秦师。
19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 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20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 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
1、豕人立而啼。《左传 ·庄公八年》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涉王。”
《史记·陈涉世家》 3、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 景从。《过秦论》 4、其后秦稍 蚕食魏。《史记 ·魏公子列传》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 ·狼》 6、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 儿啼。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㈠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㈡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高考古汉语词类活用详解
高考古汉语词类活用详解1.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上宴》)——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2)副词作状语+名词例如: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江水又向东流。
(3)能愿动词+名词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例如: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不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后来让上官司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2)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3)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项伯)平日善待留侯张良。
(4)峨大冠,拖长绅。
(《卖柑者言》)——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腰带。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而轻视金玉。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8古代汉语词类的活用
变化);意动用法强调主观看法(宾语一般不发生
变化)。
在古代汉语中,同一个名词或形容词带 宾语,可以是使动,也可以是意动。比较: ①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
[使自身变得完美。]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
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本身无变化。]
又如: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 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名词作状语的表义特点]:
古代汉语语法
古代汉语
词类de活用
一、词类活用的定义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可以按照一定
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
的基本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
做词类活用。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二、词类活用的类型
(一)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使动用法的特性: A、使动用法的谓语不是对主语的陈述, 而是陈述宾语; B、使动用法就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 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C、多数使动用法可以用今天的动补结 构来翻译。
①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讨论]:
1.王安石《伤仲永》:“邑人奇之,稍
稍宾客其父。”其中“奇”“宾客”用法。
[稍稍:纷纷。] 2.教材P201《孙膑》:“齐威王欲将孙 膑”,注:“将:以……为将。” 又教材
P277认为是使动。
(三)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的用例:“长此以往,国将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②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
(3)宾语未出现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少见)。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在古代文献中,汉语的词类活用是一个重要的词汇现象。
不同于现代汉语,古汉语的词类活用是广泛应用的,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地介绍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一、名词类1. 名词的数古汉语名词的数有单数和复数之分。
复数形式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方式:1)以“们”,“等”等结尾,如众人,诸侯等;2)重复同一个名词,如船船,马马,云云等;3)以“家”,“处”等词语表示单位数量,如三家、五处等。
例如:“笔下生花,语惊四座。
赖有牛倌心疼,毛驴皆知我心事。
”这里的“牛倌”和“毛驴”都是复数形式。
古汉语的名词有主格、宾格、属格、呼格、纪格等格。
其中,主格表示名词是主语,宾格表示名词是宾语,属格表示名词为某物的属主,呼格表示名词为被称呼的对象,纪格表示名词的标志。
例如:“夫君入宫天一九年,铜马铁骑空相见。
”这里的“夫君”是主格,“天”是宾格,“骑”是属格,“铜马铁骑”是呼格,“九年”是纪格。
二、动词类古汉语动词的时态有过去、现在、将来三种。
例如:“圣人于帝王之世,主文修武,将海内九州融为一体。
”这里的“于帝王之世”表示过去时,“主文修武”表示现在时,“将海内九州融为一体”表示将来时。
2. 动词的语气古汉语动词的语气有陈述语气、祈使语气、疑问语气、假设语气等。
例如:“请安!疏阔虑得太深,盼吾妻永保清明。
”这里的“请安”是祈使语气,“盼吾妻永保清明”是假设语气。
三、形容词、副词类1.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古汉语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方式与现代汉语相似,一般在词尾加上“于”、“之”的后缀来构成。
例如:“楚王好为长鲸,将千里馀余。
虽有剧波亦不沉,猖珵可餐,不可制伏者也。
”这里的“长”是比较级,“最”是最高级。
古汉语形容词和副词的程度有“甚”的方式。
例如:“甚矣吾衰!”这里的“甚”表示非常,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很”。
综上所述,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从左右皆肘之用手肘撞2、夫子轼而听之靠在车轼上3、曹子手剑而从之手作状语;用手拿着剑4、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5、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示意6、城朔方城修筑方位名词作动词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秦师遂东向东走使动用法动词使动:1、齐使田忌将而往/ 齐威王欲将孙斌:使……为将军2、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使……痛3、由也兼人;故进之:使之进4、臣活之:使……活5、晋侯饮赵盾酒:使…饮6、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使……朝见7、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使……病8、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对方走形容词使动: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秦弱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使之贫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固名词使动1、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使白骨长出肉;使死者复活2、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使异姓成为国君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使我我王4、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使之为臣;使之为友5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使其身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匠人斫而小之使......变小 /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1、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看重;轻视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少;以……为轻;轻视;看不起3、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以之为怪;认为....怪名词意动1、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把......当作夫人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把......当作药3、友风而子雨: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子4、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把它当作鱼肉5、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把君王当作君王名词作状语1、豕人立而啼:像人一样2、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3、其后秦稍蚕食魏:像蚕一样4、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5、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像鸟兽一样散开6、嫂蛇行匍匐:像蛇一样7、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像小儿一样啼哭1、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汲像对待犬马一样地蓄养我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待客人一样的对待他3、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1、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在野外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3、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在北边1、秦王车裂商君以徇:用车的方式示众2、臣请剑斩之:用剑3、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用口袋子4、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多次用书信的方式5、失期法皆斩:依据法律时间名词作状语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每年;每月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每天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一天天地事日急:一天天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辞之矣州田:往日名词作动词擅爵人;赦死罪授爵位陈胜王做王子房前上前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掌管置人所罾鱼腹中捕捉世之所高莫若皇帝:认为高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认为贵;认为贱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娶妻子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做宰相;使甘茂成为宰相皆不足贵:尊崇不足生于不农:做农事高之;下之;小之;臣之;不外是矣:认为......高/下/小/臣既臣大夏而君之:使大夏臣服;统治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使我成为臣妾/刘豫请勾践女女为王:做婢女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於席也:向前移动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养蚕;穿衣虚词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朕、台、卬朕皇考曰伯庸永保台身/朝夕纳诲;以辅台德/魂且有之;察台深意人涉卬否;卬须卬友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尔、而、若、乃必欲烹而翁/必欲烹乃翁当众辱奇或尔汝之或指为小人轻蔑少与孔融为尔汝之交亲切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彼;他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之入百姓皆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价畏彼哉2、指示代词1、远指和近指彼:此一时彼一时夫:食夫稻衣夫锦此;是;斯;俋彼注兹2、泛指特指之其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泛指其人日死乎:特指晏子的仆人藏之名山;传诸其人:特指合适的人3、他、佗旁指代词4、谓词性代词:若然尔君子哉若人;河东凶亦然;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诸、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风雨兴焉;宋人或得玉就诸子罕3、疑问代词1、谁、孰礼与食孰重孰与我孰与皇帝贤:和......比;哪一个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和......比;怎么样徙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惟坐待亡孰与伐之哪里比的上2、何何贵何贱什么子欲何之哪里先生何嗮由也为什么何如、如何:怎么样;怎么办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何;奈何;何若美之与恶相去何若:怎么样使归就戮于秦以寡君之态;若何事将奈何矣;先生助之奈何若......何;如......何;奈......何:把......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害深矣若之何若之何;如之何:表反问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君之大事业艺麻如之何:怎么样3、胡、曷、奚胡不见我与王:为什么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子奚哭之悲也奚冠冠素:宾前;什么胡为至今不朝也;宾前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宾前4、安、焉、恶提问或反问且焉置土石:哪里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哪里弃父之命恶用子哉:哪里安足辞: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怎么物恶有满而不溢:哪里4、不定代词或莫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宋人或得玉虎负隅莫之敢婴:没有谁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没有什么5、辅助性代词者所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与动词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与主谓二者不可兼得:与数词古者丈夫之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与时间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臣之所好者;道也所以:用来......方法;导致......的原因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吾所以为此者以是先国家之急而后仇也此所以乱也是吾剑之所从坠是乱之所作也副词一、否定副词1、一般性否定2、禁止性否定动词性无毋勿王请勿疑/子无敢食我也3、寒暑未薄而疾4、非、微白马非马;非梧桐不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微二子楚不国矣;微夫人之力不足此二、时间副词过去:向;从前已;既;已经尝;曾经曾;业业:已经乃与向无子同;臣奚忧焉;向言人之过;冒犯天威良业为取履:已经现在:方 ;正天下方未定:尚且;还适:恰好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将来:将;且;行;行将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对短暂时间的修饰:旋;辄先主寻悔请还;/寻病终:不久旋亦悔之:不久/病旋已辄勿其麾下:不久卒:最终;竟:最终卒为善士客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最终3、范围副词特、举、悉、尽、与、成、毕:全部咸:咸安土乐业:全部相如废秦王特以诈佯为子赵城:只是直不百步而:只是士卒仅万人:多达学人自出家览涅盘经仅十年载未明大意:多达;将近4、程度副词极、至、最、绝、颇良、殊公输子自以为至巧: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相当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稍微老臣今者殊不欲食:语毕良久;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少、颇:稍微太后之色少解愈、加、弥、兹今天下弥衰:越来越邻国之民不加少赋敛兹重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5、情态副词玉石俱焚:一起间入邯郸:秘密地赵使人微捕李牧;斩之:秘密地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偷偷地不相往来:互相公拥兵数营;不肯相救:偏指一方猝卒然:很快的遂:仆人以告公遂见之:很快广暂胜而上胡马:一下子;突然其后秦稍蚕食魏:渐渐项羽疑范增与汉稍夺其权:渐渐稍出近之:渐渐复:再;又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议天下之事仍、数、累:多次太祖累书呼;我仍见上上甚聪明但拥蔽于左右耳6、语气副词信;必;定;果;其;殆、曾果夜至斫木下信有之乎:真的子其怨我乎大概殆为此也尔何曾比子于管仲:竟然曾由与求之问君其勿复言:还是/ 君其问渚水滨:还是欲加之罪;其无辞乎难道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匡能入乎:怎么宁有种乎:难道。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活用概念:指一个词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
词类活用几种主要类型:一.名词用作状语二.意动用法三.使动用法四.名词用作动词一.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除专有名词外,一般名词都可以作状语。
)(一).时间名词作状语1.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例: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在夜里)2)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2.“岁”、“月”、“日”的用法,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意义复杂:1).岁,月,日+行动性动词。
例: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2)日月作状语,表示情况逐渐发展。
例: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三国志.诸葛亮传》)日:一天天。
3)“日”用在句首,表示对往事的回顾。
例:日我先君共王引领北望。
(《左传》)“日”表回溯4)表及时,按时,当时。
例:秋水时至,百川灌海。
(《庄子.秋水》)时:及时5)时间名词作状语,用“而”或“以”与谓语中心连接。
例: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二).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工具或依据。
例:1) 伍子胥橐载而出韶关。
(《战国策·范雎说秦王》)2) 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起义》)例一中“橐”本义是“口袋”,在这里用在动词“载”的前面,作状语。
表示行为的工具或凭借。
意思为“用橐载”。
例二中“法”是名词,在句中作“皆斩”的状语,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法律”2.表示对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例子中“兄”是名词用作“事之”的状语。
表示“用对待兄长的态度去对待他”。
3.表示方位或处所。
例:1)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山海经·夸父逐日》)2)蜀太守以下郊迎。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例一中“北”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饮”前面,作状语,表示方位。
意思是“向北”。
例二中的“郊”是名词,作“迎”的状语,表示处所。
意思为“在郊外”。
4.表示比喻。
例:1) 嫂蛇行匍伏。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古汉语是中国古代的语言,其词汇丰富多样,词类活用也颇为丰富。
古汉语词类活用是指古代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种词类在句子中的使用和活用方式。
本文将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几个词类入手,对古汉语词类活用进行简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
一、名词的活用古代汉语的名词活用主要表现在名词的拟声和叠用上。
拟声是指通过词的音韵来表达其含义,比如“嘉”表扬、赞美;“噱”开心、愉快。
叠用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名词组合在一起,表示复合的概念,比如“风雨”、“悲喜”、“阴阳”。
古代汉语的名词活用还表现在名词的变化和派生上。
名词的变化包括单复数、格助词的变化,比如“士人”、“士人们”;名词的派生包括通过词缀、前缀、后缀等方式派生新词,比如“喜悦”、“悲伤”。
古代汉语的动词活用主要表现在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上。
在时态方面,古代汉语的动词有现在、过去和将来时的区别,比如“行”、“行矣”、“将行”。
在语态方面,古代汉语的动词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比如“见”、“见矣”;在语气方面,古代汉语的动词有陈述、疑问、祈使等不同的语气,比如“行”、“行否”、“行乎”。
古代汉语的形容词活用主要表现在形容词的级别和程度上。
形容词的级别包括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比如“美”、“较美”、“最美”;形容词的程度包括肯定、否定和疑问等不同的程度,比如“美”、“不美”、“美否”。
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外,古代汉语还有副词、代词、连词等其他词类,它们在句子中的活用也各具特点。
比如副词的活用主要表现在副词的程度和方式上,比如“极矣”、“如此”;代词的活用主要表现在代词的人称、数和格的变化上,比如“吾”、“尔”、“余”;连词的活用主要表现在连词的连接关系和逻辑关系上,比如“而”、“乃”。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丰富多样,每种词类在句子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活用方式。
通过对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简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增进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4、名词的使动用法:
(1)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死者复生。肉骨:使白骨生肉。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堵塞泛滥的百川使之往东流,力挽已经泛 滥的狂涛。) 韩愈《进学解》
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有名词的使动用法。如:汗牛充栋:形容 书多,搬运时使牛出汗,收藏时高及栋梁;粉身碎骨:使身躯成 为粉末,使骨碎裂。汗马功劳,利国利民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2)齐威王欲将孙膑。(齐威王打算使孙 膑作将领。)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说明:
(1)这是递系式(逻辑上)结构(或从 语法上称“兼语式”结构),“使”的宾 语“田忌”兼作“将”(作为将领)的主
语。
(2) 我们这里所说的使动用法,是专指
不出现“使”字,而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 达递系式(兼语式)结构的内容。
五、为动用法
(为宾语发出某个动作) 1.夫人将启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邴夏御齐侯。《左传·鞌之战》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4.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庄子·骈拇》 5.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史记.滑稽列传》
以下是具体识别的几种情况:
1、两个名词连用在一定条件下有一个用如动词。 2、名词、形容词在特指代词所、者的前后,名词
用如动词。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 4、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的前面 6、名词后有介词词组
7、名词用“而”连接
1、两个名词连用在一定条件 下有一个用如动词。
(4)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汉书·食货志上》)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第八十 章》)
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使宾语或第三者做什么 夫割地包利,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
(史记· 苏秦列传)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意动用法
• 定义
——谓语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 意
思。
注意:是主观认为,而非客观事实。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方苞《狱中杂记》)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 梁惠王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 尽心上)
名词用如动词 1
• 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 其他 普通名词
方位名词
名词用如动词 2
• 辨别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方法 :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 正结构,则前一个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
动宾结构: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
名词用作状语
• “时”
表“当时”: 表“按时”: “时大风雪。” “秋水时至。”
表“时时”、“时常”: “时蒙 卷轴。”
主谓结构:子房前! (史记· 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 3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欲”、 “足” 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论语· 公冶长)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5、名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 词。 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 词。 请句践女女于王。 (国语· 句践灭吴) 7、名词用“而”连结时,活用为动词。
通论(十一)
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某些词可以临时改变其词性或用法,例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等。
以下是一些例子:
1.名词用作动词:
在古汉语中,一些名词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下用作动词。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本是名词,表示“衣服”,但在这个成语中用作动词,表示“穿衣服”。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在古汉语中也可以用作动词。
例如,“欲穷千里目”中的“穷”原本是形容词,表示“穷尽”,但在这个句子中用作动词,表示“使穷尽”。
3.数词用作动词:
数词在古汉语中也可以用作动词。
例如,“三思而后行”中的“三”原本是数词,表示“三个”,但在这个句子中用作动词,表示“多次考虑”。
4.意动用法: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用作意动用法。
例如,“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原本是名词,表示“老师”,在这个句子中用作意动用法,表示“把……当作老师”。
5.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一个词语用作动词时,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而是
由宾语发出的动作。
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亡”原本是名词,表示“灭亡”,在这个句子中用作使动用法,表示“使……灭亡”。
以上是一些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例子。
这些用法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而且这些用法的出现也增加了古汉语的复杂性和魅力。
古代汉语5词类活用
名词意动用法
❖ 令我百岁后,皆鱼肉矣。 (《史记·魏其武安 侯列传》)
❖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 论》)
❖ 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
❖不耻下问 ❖是古非今 ❖幕天席地 ❖草菅人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及物动词
❖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
语·微子》) ❖ 天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汉书·武
帝纪》) ❖ 比较:
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上) 使动用法 孟子将朝王。(孟子·公孙丑下) 一般动词 欲因此降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使动用法 涉间不降楚。(史记·项羽本纪) 一般动词
不可。(战国策苏秦连 横约纵)
❖ 然得而腊(音西)之以为 饵,可以已大风、挛腕、
瘘、痢。(柳宗元《捕
蛇者说》)
❖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史记晋世家)
❖ 完璧归赵 ❖ 兵不血刃 ❖ 降龙伏虎
练习
❖ 持久清新口气。(纳爱斯牙膏)
❖ 溶栓胶囊,康复一人,幸福全家。(溶栓胶 囊广告)
❖ 你好焦人哦!(四川方言)
❖ 今先生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战国策·苏秦连 横约纵)
❖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 心上)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荀子·天论)
❖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论贵粟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帝壮其节。(后汉书·班超传) ❖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 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概述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概述
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等。
这些词类在古代汉语中有不同的活用形式。
名词在古代汉语中有单数和复数形式的区别,同时也有格的变化,如
主格、宾格、属格等。
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有时态、语气的变化,古代汉语中另外还有一类叫
做“终态”的动词,表示动作的状态。
形容词和副词在古代汉语中通过添加字缀的方式来表示不同的语法功能,如表示程度、方式等。
介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用来表示位置关系、方向关系、时间关系等。
连词主要用来连接句子的不同成分,如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
助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用来表示语法功能,如表示疑问、否定、句法
关系等。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比较繁杂,不同的时期和地区也
会有一些差异。
以上只是对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概述,具体的细节还需根
据具体的文献和语境进行研究。
古代汉语(七)词类活用
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
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
1、豕人立而啼。《左传· 庄公八年》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涉王。”
《史记· 陈涉世家
》
3、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4、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 魏公子列传》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 狼》
6、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的意思。
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
《战国策· 齐策》
2、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 僖公八年》
3、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礼记· 礼运》
5、友风而子雨。《荀子· 赋》
四、名词用作状语
第一,表示比喻。 • 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
5、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通“麾”)下者,(韩)信
乃解其缚,东乡(向)坐,西乡对,师事之。《史
记· 淮阴侯列传》
第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1、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国语· 鲁语》 2、童子隅坐而执烛。《礼记· 檀弓上》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 廉颇蔺 相如列传》 4、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汉书·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 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 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
成为什么”的意思。
1、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 项
羽本纪》
2、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 襄
公二十二年》
3、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 晋世家》 4、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韩非子· 难一》 5、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 我也,……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6、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例说古诗中的词类活用
例说古诗中的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5.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作使役动词时,是指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功能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表示与该动词的动作有关的人或事。
这时,它被灵活地用作名词。
例: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技术)《卖油翁》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埋伏的部队,伏兵)《曹刿论战》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产生这个动词所代表的动作。
一般来说,大多数用作使役动词的动词都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没有宾语。
当它们用作使役动词时,后面要带宾语。
翻译时,应采用兼语的形式。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它指的是一个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改变其原本的词性和语法功能,以适应表达的需要。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名词用作动词: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具备动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原本是名词,这里表示“用刀杀”的意思。
2. 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动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原本是形容词,这里表示“使……活下来”的意思。
3.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
例如:“毕礼而归之”中的“归”,原本是动词,这里表示“使……回去”的意思。
4. 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示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
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原本是名词,这里表示“使……为王”的意思。
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普遍,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对于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理解和掌握词类活用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一、使动用法1、动词(使宾语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1)不及物动词例:既来之,则安之。
(2)及物动词例: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ps:动词的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2、形容词(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例: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ps: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3、名词(使宾语成为或者拥有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齐威王欲将孙膑。
二、意动用法1、形容词(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名词(把宾语看成、当作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指出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外的其他用法,用作动词以后可以带宾语,不需作特殊理解。
例:范增数目项王,举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左右欲刃相如。
四、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例:范雎至秦,秦王庭迎。
2、表工具或依据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表对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4、表比喻例: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5、.表示动作进行时的方式五、名词、形容词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非并列结构,又非偏正结构,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1)形成动宾结构,前一名词活用。
例:遂王天下。
(2)形成主谓结构,后一名词活用。
例:大楚兴,陈胜王。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为活用。
例:且请母子俱迁江南,无无为秦所鱼肉。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
例:寡人欲相甘茂,可乎?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
例:江水又东,径巫峡。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
例:驴不胜怒,蹄之。
6、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该名词活用。
例:晋师军于庐柳。
7、名词用“而”连接。
例: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8、形容词和名词连接,并不修饰名词,则该形容词多活用。
例: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而老秦师。
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
4、少仲尼之闻闻,听到的事。
(二)动词使动用法
1、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屈:使……弯腰
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音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
(三)动词为动用法
1、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晏子春秋》
上述两例中的“日”都可当“往日”“从前”讲。这种用法的“日”字多见于先秦作品中,秦、汉以后比较少见。
Ⅲ、方位名词作状语
1.表示方位。例如: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狼,快离开!不然,我就用拐杖打死你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用箕畚(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
③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
黔地本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
4.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
①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我与曹操这老东西,从情势说,不能同时并存。
②予分当引决。文天祥《指南录后后序》
我按职分应该自杀。
Ⅱ、时间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每一。例如: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庖丁解牛》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刀,(因为)它是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刀,(因为)它是用刀割砍骨头
①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②柳宗元《黔之驴》:‚然往来视之, 觉无异能者。‛
用语的动词连接。
①《左传· 僖公三十年》:‚夜缒而出。‛ ②《战国策· 燕策》:‚箕踞以骂。‛
2、 动宾词组作状语 及物动词一般以动宾词组的形式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时间;有时用“而” 或“以”连接,有时不用。例如: ①《左传· 宣公二年》:‚触槐而死。‛ ②《孟子· 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 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 卫· 氓》 ②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 身。《诗· 秦· 黄鸟》 ③藉令秦始皇长世,易代以后,扶苏嗣之, 虽四三皇与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 炳麟· 秦政记)
七、名词作状语
甲、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和方式
这种情况是,作状语的普通名词以它所代表的 事物的某种状态或动作特征,去描绘谓语动词所 表示的行为动作,多带有比喻的意义,含有 “象……一样”、“跟……似的”。
用作使动,宾语也可以不出现。
①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 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 天论)
丙、名词的使动用法
少见。名词用作使动,是后面带上宾语, 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宾语前面的 这个用作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①尔欲吴王我乎?(左· 定10) ②故扁鹊不能肉白骨。(盐铁论· 非鞅) ③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 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疾:
①时操军众已有疾疫。(通鉴· 汉献帝建安13 年) ②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 孙膑列传) ③疾雷不及掩耳。(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
区别: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活用作别类词, 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 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 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可以兼属两类或三类, 其各种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 时的,偶然的,
3、 动词作状语与连动式的差别 动词作状语,是对作谓语的动词起修饰、 限制作用,表示一种伴随的、次要的行为。 主次分明,毫不含糊。 而连动式则表示具有时间先后的两种行为, 两个动词之间无主次之分,只表示一种顺 承关系。 ①《战国策· 赵策》:‚入而徐趋,至而自 谢。‛ ②《左传· 成公二年》:‚左并辔,右援枹而 鼓。‛
2、使动用法与递系式、使成式 的关系
①齐使田忌将而往。(史记· 孙膑列传) ②齐威王欲将孙膑。(同上) ①百日而饿死。(战· 秦三) ②荆轲坐定。(史· 刺客列传) 使成式是指一个谓语动词的后面带一个不 及物动词或形容词作结果补语。(动补结 构中的一种)
3、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都来就是动词, 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及物动词 和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同它们的一般用 法在语法意义上是很不相同的。
2、“日”用在具有变化性的动词或形容词 (谓语)前,表示情况逐渐发展,有“逐渐地, 一天天地”义。 ①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田单 列传) ②道明则国日强,道幽则国日削.。(商· 错法)
3、“日”用在句首主语前,表示追溯过去, 有“从前,往日”义。 ①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 (左· 成16)
——以上表示比喻。
南下 北上 东进 西行
——以上表方向。
八、动词用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有时候也用来作状语, 对作谓语的动词进行修饰,表示动作行为 的方式、情态、状貌等。
1、 不及物动词作状语 一般来说,作状语的动词往往是不及物动 词。例如:
①《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
乙、形容词为动用法 ①武安侯新用事,欲为相,卑下宾客,进名 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史 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丙、名词的为动用法
①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 之,父以足受,笑而去。(史记· 留侯世家)
参考文献
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陈承泽(1922)《国文法草创》,商务印书馆 1982,北京。 蒋绍愚(2001)自动、他动和使动,《语言学论 丛》第二十三辑,商务印书馆,北京。 李佐丰(1983)先秦汉语的自动词及其使动用法, 《语言学论丛》第十辑,商务印书馆,北京。 —— (1994)先秦的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 《中国语文》第4期,北京。
3、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可译“在……”
①《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
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 袜解’,顾谓张廷尉 :‘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 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 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 。张廷尉方今 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 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 后因以‚结袜‛为士大夫屈身敬事长者,或士人蔑视权贵之 典。
①时充国七十余,上老之。(汉· 赵充国传) ②农夫渔夫过而陋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 丘记)
乙、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主语主观上把它后面的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 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①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 僖 8)
五、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如动词,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 动用法,但这里只指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这在名词里比较普遍。名词用作动词后, 原有的名词义并没有消失,只是增加了和 上下文相适应的动词意义而已。
3、词类活用的类别 动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性动词、使 动、意动、为动) 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
三、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
1、什么是使动用法 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行为,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 施行这种动作行为,亦即谓语动词具有 “使宾语怎幺样”的意思。 V.+O.=使+O.+V.(v是使动词)
4、表示所使用的工具和凭据(条件)
这种情况就是一个动词用什幺的工具或根据 什幺凭藉来施行它所表示的行为或动作,这种名 词修饰动词有“用”、“按照……”之义。
①失期,法当斩。(史· 陈涉世家) ②遂入见王,涕泣膝行。(汉· 龚遂传)
乙、名词性词组用作状语
①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论· 雍也) ②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 汤问)
4、使动用法的类型
甲、动词的使动用法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庄公寤生,惊姜氏。(左· 隐元年) ②齐女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史· 晋世家)
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用作使动时, 就可带宾语了,可以说是活用做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 以省略。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 则天不能使之全。(荀子· 天论)
九、古代汉语的为动用法
1、定义: 所谓为动,即“为宾语而怎么样”。 “为”有三层含义: 1)表示动作的对象。“给“”替“ 2)表示动作的目的。”为了“ 3)表示动作所关涉的事物。”对“
甲、动词的为动用法 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来实行这个谓语动词 所表示的动作。
①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 上。(庄子· 骈拇)
六、数词用如动词
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具有跟原数词意义有 着密切联系的动词的一般意义,如果带上 宾语它跟宾语之间是一般的动宾关系。 ①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 隐元) ②不迁怒,不贰过。(论· 雍也) ③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数词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具有这个数词所表示的数目或某些特点。
1、普通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①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 ②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庄· 逍遥游) ③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 上农)
2、名词性词组用如一般动词 ①禹入裸国,解衣而入,衣带而出。(淮· 原 道训) ②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列· 说符)
3、方位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用动作的方向代替相应的动作。 ①秦师遂东。(左· 僖33) ②平原君乃臵酒,酒酣,起,前,为鲁连寿。 (战· 赵策)
丙、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这同现代汉语一 致,但古代汉语中,“日、月、岁”等作 状语时,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跟平时的意义 有所不同。
1、“日、月、岁”用在具有动作性的动词 (谓语)前面,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有“每日 (天天),每月(月月),每年(年年)”的意思。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 养生主》 ②吾日三省吾身。《论· 学而》
第四节: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通论四:句法
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1、什么是词类
词类就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而分出来的类别。
2、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动、形、数、 代、副、介、连、语气、叹等十类。 在文言文中量词还没有从名词中分化。
3、名动形三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常用作 主、宾、定、谓语 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田横,齐之壮士耳。 ③环滁皆山也。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和事物变化的词, 常作谓语;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状的词,经常用作定 语、状语、谓语;
名词用使动偶尔也有省略宾语的。
①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新 序· 节士)
方位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 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代表的方位行动。
①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 小· 斯干) ②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左· 成 2) ③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 (孟· 告上)
①豕人立而啼。(左· 庄10) ②嫂蛇行匍伏。(战· 秦)
2、表示对待对方的态度(动作对象)
这种用法是,用对待作状语的普通名词所代表 的人或物的态度,来对待处置谓语动词后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物,有“当作……那样”,“用待…… 的态度”,“象待……似的”,同样含有比喻的修 辞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