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课型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教学课型模式的探讨
摘要: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那么,如何将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生生不息,世代绵延下去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教学思路和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型模式古诗词欣赏创作
教学过程中,那些历经千年岁月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不仅是我们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以及作者本人的心境和情趣。反复诵读,有时可以达到一种跨越时空和古人静坐交流,心灵契合的境界,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忘我和满足。我非常希望能把我的这种体会和感受与学生们分享,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大体上拟定了这样几个目标:
1.通过诵读学习古诗文,掌握基本的诗词文化常识,提高文化素养。
2.通过理解、感悟、赏析和品评,陶冶性情,培养审美能力。
3.通过仿写和创作,享受审美体验,纵情挥洒才思,激发创造性学习的本能。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语文这门学科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语文最突出的特点。所以在课堂中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养。古诗词则集中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结合我个人学习的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尝
试用以下思路指导教学:1.激发兴趣。2.诵读理解。3.感悟入境。
4.赏析品评。
5.尝试创作。
一、激发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拥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剩下的路将不再那样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出来的。比如有的学生在最初学语文时并没有什么兴趣,上课睡觉是一种常态。但是偶尔一次的上课发言有些可取之处,我就加以肯定和鼓励,后来上课就发现这个学生有些不一样,状态比以前好很多,于是就及时表扬,这样一来二去发现他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多年之后我才明白一个人最初的兴趣其实就是一种内心被肯定的需要。
七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逐渐明白肯定学生、欣赏学生的重要性。最初我是在“每日一读”中,在黑板上写诗的前两句,让他们补出后两句,对于知道的学生大加赞赏,肯定鼓励。那些被鼓励的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劲头,不知道的学生也不甘人后,自觉翻阅诗书,这样逐渐养成了多看多读的习惯。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在早读时开始每天抄一首诗,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背过,每次都取前三名,这样学生们踊跃背诵的兴致非常高昂,以致于后来经常出现我在讲台上被围的景象,甚至在课间也会有学生去办公室主动找我背诗。他们的兴趣一点点被激发出来。
二、诵读理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背诵是理解的基础。在诵
读的过程中理解体会,渐入佳境。我个人认为对于古诗词不应过多讲解,逐字逐句翻译,那就失去了诗词本有的韵味和魅力。在学习过程中,只须讲解重点字词和相关文学常识,比如修辞和韵律等。其它均应由学生理解体会,我们不应过低估计学习主体的学习能力。
三、感悟入境
我国清代文学理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称高格,自有名句。”他所说的境界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意境,意境指的是文艺作品中情景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无法用言语描绘出来的,只能用心,用情去感悟、去体会。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当引导他们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能够为收复大好河山而欣喜若狂;读白居易《卖炭翁》能够洒下一掬同情之泪;读岳飞的《满江红》能够慷慨悲愤,读苏轼《定风波》能够乐观豁达……在脑海中出现画面,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那么古诗词学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记得我在讲辛弃疾《西江月》和马致远《天净沙》的课外延伸训练部分,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并把它用画的形式再现出来。在第二天交来的作业中我为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而赞叹不已。适当的引导,原来可以让他们释放出这样大的能量!
四、赏析品评
对于诗词的赏析品评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能力培养。它建立在前
面的诵读理解,感悟入境的基础上,在尝试之初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即可。目前我们职一的学生还停留在谈感受的阶段,以后会逐步提高。在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时,朗诵理解之后,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我朗诵想象画面,然后把自己的感受描绘出来。当时有些学生的回答非常诗意,他说整个画面色彩绚丽,就像西方浓墨重彩的油画,“灰褐的枯藤、乌黑的昏鸦、碧绿的溪水、殷红的斜阳、袅袅炊烟、黄尘古道、疲惫的游子……这幅秋日美景图非常令人心驰神往,同时这种乌黑、灰褐的色调又有一种淡淡的愁绪在其中,让我们感受到断肠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他身在异乡的孤独和凄凉……”学生能把自己的这种感受想法表达出来就很值得赞赏。
在稍后的训练中,就要引导他们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两大方面品评,再往后就要学会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的性格及其写作风格等从意境等方面赏析,也可和相同主题的诗作联系比较。当然,这只是一种初步的想法,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
五、尝试创作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尝试创作体现了提高书面写作能力的目的和要求。创作是一种生命的本能和快乐,发现学生有写诗的潜质纯属偶然。在学习《伤仲永》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谈谈这篇文章的启示和自己的感受。其中一位学生说了四句听起来非常押韵的话,我当时非常高兴就帮助稍做修改了一些用字,如下:
仲永事例警后人,读罢心中感触深。勤能补拙是良训,天才也要靠勤奋。
这首小诗虽然还显稚嫩,但这种创作的勇气和尝试已令我欣喜不已。在我以往的学习体验中,有时确实有很强烈要表达的冲动。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凑”可能就是这样吧。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保持创作的劲头,现阶段不需要过高要求,在大学里可以更专业,现在有这种尝试已难能可贵了。
有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往往会在学完一篇课文之后,让他们用诗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受。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其创作本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五种方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它贯穿于古诗词学习的始终,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当然这些想法可能还不成熟,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总结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