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2018高考高中生物学史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书上全部人名和事迹

高中生物书上全部人名和事迹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施莱登、施旺[德国]——细胞学说耐格里——观察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

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维萨里——《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比夏——组织构成。

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命名细胞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德蒂夫——溶酶体帕拉德——核糖体和线粒体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的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阿格雷——水分子通道蛋白斯帕兰扎尼——鹰与金属笼巴斯德——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李比希——发酵是由酵母菌的某种物质毕希纳——酿酶萨姆纳——脲酶是蛋白质拉瓦锡——研究呼吸作用普里斯特利[英国]——钟罩—没有发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是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英格豪斯[荷兰]——普里斯特利的试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梅耶[德国]——指出植物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萨克斯[德国]——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恩格尔曼[美国]——叶绿体的功能实验——好氧细菌鲁宾和卡门[美国]——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卡尔文——小球藻——探明了二氧化碳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斯图尔德[美国]——植物组培第一人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孟德尔——发现生物遗传规律魏斯曼——预言减数分裂萨顿[美国]——用蝗虫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者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一位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摩尔根——果蝇(红眼白眼)——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道尔顿——色盲症的发现格里菲斯[英国]——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2018年高考生物大纲

2018年高考生物大纲

2018年高考大纲——生物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高考生物学史整理

高考生物学史整理

高考生物学史整理必修一(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1.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3.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4.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5.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1.1895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三)酶的发现史1.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

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38-遗传的分子基础-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38-遗传的分子基础-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

五年2018-2022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38-遗传的分子基础-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含解析)一、单选题1.(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发现中,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的是()A.遗传因子控制性状B.基因在染色体上C.DNA是遗传物质D.DNA半保留复制2.(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对生物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下表对教材中相关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材料生物学研究A 小球藻卡尔文循环B 肺炎链球菌DNA半保留复制C 枪乌贼动作电位原理D T2噬菌体DNA是遗传物质A.A B.B C.C D.D 3.(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关于遗传物质DNA的经典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摩尔根依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首次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均采用了能区分DNA和蛋白质的技术D.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4.(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某团队从下表①~④实验组中选择两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

结果显示: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该团队选择的第一、二组实验分别是()T2噬菌体大肠杆菌①未标记15N标记②32P标记35S标记③3H标记未标记④35S标记未标记A.①和④B.②和③C.②和④D.④和③5.(2022·湖南·高考真题)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会发生()A.新的噬菌体DNA合成B.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C.噬菌体在自身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出RNAD.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结合6.(2022·广东·高考真题)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7.(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需用同时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B.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C.离心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8.(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S型肺炎双球菌的某种“转化因子”可使R型菌转化为S 型菌。

生物学史

生物学史

14世纪初,意大利解剖学家蒙迪诺.戴.柳奇,亲自解剖尸体,出版了《解剖学》一书1543年比利时解剖学家A.维萨里发表了解剖学巨著《人体构造》1553年西班牙医生M.赛尔维图斯出版《基督教的复兴》,提出了肺循环推测。

1862年英国医生W.哈维出版《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指出心脏是主动收缩被动舒张的1713年法国Reaumur 胃液消化作用研究1742年贝卡里Beccari将面粉团不断用水洗去淀粉,分离出麦麸,实际上就是谷蛋白之一.1770年瑞典化学家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对生物各种组织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酒石中分离出酒石酸。

进而分析了膀胱结石获得尿酸。

还分析了柠檬酸、苹果酸、没食子酸、五倍子酸、和甘油。

奠定了生物化学基础。

称为叙述生物化学阶段。

1772年法国人拉瓦锡(Attoine-Laureut Lavoisier)测量了豚鼠在一定时间内的呼吸,测定了CO2和释放的量,证实动物呼吸就是物体的燃烧,既生命过程的氧化。

拉瓦锡与舍勒为生物化学奠基人。

此后的1779年I Honse说明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释氧。

1782年J Senebier证明植物在此过程中吸入二氧化碳。

1783年Spallanazani 喂鹰时,肉已经液化,酶研究开始(鸟的胃液可消化肉)1810年 Jaseph Gaylussac 发现酵母可以将糖转化成为酒精1814年Kirchhoff 发现烯酸对淀粉的分解作用,麦芽抽提液加入淀粉后能生成麦芽糖,其其中必定有能水解淀粉的水溶性物质。

Ferment(酵素)1820年在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中发现了结构最简单的甘氨酸,到1940年已发现自然界中有20种左右的氨基酸。

它们为人体或动物合成蛋白质所必需,多属L-型α-氨基酸。

在18世纪,安东尼奥·弗朗索瓦(AntoineFourcroy)和其他一些研究者发现蛋白质是一类独特的生物分子,他们发现用酸处理一些分子能够使其凝结或絮凝。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一、细胞学说:维萨里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比夏指出器官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

罗伯特·虎克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

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微细结构。

施莱登&施旺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提出“细胞学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修正“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二、细胞世界探微三例克劳德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

德迪夫发现某种酶被包在完整的膜内,当膜破裂后,酶得以释放。

这层膜经其他科学家证实存在,并命名此细胞器为“溶酶体”。

帕拉德发现了核糖体、线粒体的结构,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同位素示踪)。

上述事例说明: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三、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其中脂溶性物质比非脂溶性物质更易进入细胞膜。

由此提出膜是脂质组成的。

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罗伯特森提出所有生物膜均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描述生物膜为“静态统一结构”。

桑格、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四、酶的本质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李比希提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只有在酵母菌死亡并被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证实酵母菌中存在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之为“酿酶”。

萨姆纳认为酶是蛋白质、并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切赫、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功能。

五、光合作用萨克斯在法国科学家首次分离出叶绿素后发现叶绿素集中在一个更小的结构中,后来人们称之为“叶绿体”。

普利斯特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但忽略了光对植物更新空气的作用。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

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答案] C[说明 ] 本题以“DNA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的状态”和“DNA 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例2 下列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B。

高中人教版生物学史

高中人教版生物学史

高中人教版生物学史学习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学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人教版生物学史必修一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P10(1)比利时,维萨里,《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法国,比夏指出器官由组织构成。

(3)英国,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细胞(实际上是只留下细胞壁的死细胞)。

(4)18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

——提出“细胞学说”。

(5)德国,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2.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 P24(1)1886年,俄国一位科学家尝试用氨基酸装配蛋白质,试管里出现了乳白色物质——只是一些氨基酸随机连接成的多肽。

(2)1953年,英国,桑格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3)1958年我国科学家提出人工合成胰岛素。

1965年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3.国际人类蛋白质计划 P252003年12月15日,“人类蛋白质计划”(简称HPP)宣布正式启动。

首批计划包括:我国“人类肝脏蛋白质计划” ;美国“人类血浆蛋白质组计划”。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的总部设在我国北京。

4.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P48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标记氨基酸(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的顺序: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5.1974年诺贝尔奖——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P51(1)克劳德——采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

(2)德迪夫——发现溶酶体(3)帕拉德——改进电子显微镜样品固定技术,并应用于动物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

1960年,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蛋白质合成过程。

6.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P65(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避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2018年生物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2018年生物真题及解析_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00分)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6.00分)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3.(6.00分)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6.00分)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5.(6.00分)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6.(6.00分)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二、非选择题7.(9.00分)回答下列问题:(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

精品解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天津卷)(解析版)

精品解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天津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生物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7页,共8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 不受激素影响C. 不存在信息传递D. 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影响,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神经递质类似于激素,也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错误;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过程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 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

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 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 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D. 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

【高考必备资料】2018年全国各地生物高考真题汇总Word版含解析

【高考必备资料】2018年全国各地生物高考真题汇总Word版含解析

【高考必备资料】2018年全国各地化学高考真题汇总2018年全国各套解析版化学高考真题页码范围如下: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全国Ⅰ卷)……………………第2~9页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全国II卷)……………………. 第10~18页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全国Ⅲ卷)……………………第19~26页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北京卷)………………………. 第27~34页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天津卷)………………………. 第35~43页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江苏卷)………………………. 第44~65页2018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海南卷)………………………. 第66~71页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识记叶绿体、溶酶体、核膜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就能解答此题。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生物膜的概念以及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2018高考高中生物学史

2018高考高中生物学史

高中阶段主要生物家及相关发现一、细胞学说1、细胞学说的成立过程年月、科学家贡献不足1543 年 ,维萨里经过大批的尸体解剖,发布了巨著《人体构(比利时 )造》 ,揭露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未深入到细胞水平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1543 年 ,比夏 (法 )成1665 年 ,虎克 (英 )用显微镜察看植物的木栓组织,既就是细察看的就是死细胞胞的发现者 ,也就是命名者1674 年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 ,察看到不一样形态的细菌、未用细胞描绘 ,也没有考(荷兰 )红细胞与精子等虑到生物体结构的一致17 世纪 ,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宽泛察看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性(意大利 )1838 年 ,施莱登 (德 )细胞就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未与动物界联系1839 年 ,施旺 (德 )整个植物与动物都就是细胞的会合体未搞清细胞根源的过程19世纪 40年月,用显微镜察看了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 , 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本来就是细胞未上涨到理论水平耐格里 ( 德)分裂的结果1858 年 ,魏尔肖 (德 )细胞经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未考虑非细胞结构生命的繁衍2、细胞学说 (成立者只需就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与施旺)内容 :①细胞就是一个有机体 ,全部动植物都就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与细胞产物构成。

②细胞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 ,又对与其她细胞的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能够从老细胞中产生。

(后被魏尔肖修正为“细胞经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意义 :揭露细胞一致性与生物体结构的一致性3、细胞世界探微三例研究出采纳不一样的转速对破裂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一样组分克劳德 (美 )分开——差速离心法经过实考证明了自己的推断:一种酸性水解酶被包在完好的膜内,当膜破裂德迪夫,酶的潜藏状态与包裹它的膜结构的完好性相关。

1956后 ,酶得以开释出来(比利时 )年,科学家正式将这类新发现的细胞器名为溶酶体。

2018生物高考详解高考

2018生物高考详解高考

现在,你可以翻出⼤大考⼩小考后的教材回顾,相信你会膜拜⽣生物⽼老老师逼迫你看课本的点点滴滴~考纲是命题依据,课本是答案来源。

翻开课本逐项逐空析⾼高考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不会发⽣生细胞凋亡【教材举例例+插图】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必修⼀一P124⻚页相关信息】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必修⼀一P124⻚页,我们多次考】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黑体字】源⾃自教材必修⼀一P123、124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必修2教材75⻚页】3.将⼀一株质量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量来⾃自于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惊不不惊喜,意不不意外:7年年级上册教材,济南、⼈人教等版本均有这个实验。

】4.动物受到惊吓刺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必修3P17倒数第三⾏行行】B.惊吓刺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器【必修3P16第⼆二段】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必修3P33第⼀一段】D.肾上腺素分泌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必修3P33课后拓拓展题2】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高中生物必修一科学史

高中生物必修一科学史

必修一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维萨里:比利时人,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比夏:法国人,他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3、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

4、列文虎克:荷兰著名磨镜技师,(1)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5、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德国植物学家,(1)19世纪30年代提出了细胞学说,(2)揭示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6、魏尔肖:德国人(1)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二、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欧文顿:(1)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2)提出假说:膜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1)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1)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2)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3)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罗伯特森:(1)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2)大胆提出生物膜的模型,①所有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②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质疑:①细胞膜复杂功能难以实现②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运动不好解释5、1970年,科学家(1)通过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以及其他相关实验(2)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2018年6月浙江高考学考选考生物试题和答案

2018年6月浙江高考学考选考生物试题和答案

2018 年 6 月浙江高考学考选考生物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项选择、错选均不得分)1.以下群落中,垂直构造最复杂的是A .草原B、沙漠C、苔原D、热带雨林2.以下化合物中,属于多糖的是A .淀粉B、葡萄糖C、植物蜡D、核酸3.以下对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大批焚烧煤不会致使酸雨B 、人类活动曾造成生物的灭绝C.大海石油泄露对大海生物无影响D、氟利昂大批逸散不会致使臭氧减少4.以下物质中,经过质膜出入细胞需要转运蛋白的是A . K + B.CO 2 C.O2 D.甘油5.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形成 B 淋巴细胞和T 淋巴细胞。

该过程称为A. 细胞生长 B 、细胞病变C、细胞凋亡D、细胞分化6.人类对家鸡先人经过数代的选育,获取了好多家鸡品种。

这属于A .人工选择B 、自然选择C、定向变异D、生殖隔绝7.以下对艾滋病患者的建议中,合理的是A. 不与人共餐,免得经过食品流传B、出门戴口罩,免得经过空气流传C.不参加献血,免得经过血液流传D、不与人握手,免得经过接触流传8.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有 A + (灰色 )、 A Y(黄色 )、a(黑色)等,它们是染色体上某一地点的基因突变为的等位基因。

这表现了基因突变拥有A .一般性B、多方向性C、可逆性 D 、罕有性9.1913 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为证明促使生长的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达,进行了实验。

此中一组实验的设计以下图,另一组是10.人类第五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缺失会惹起遗传病,患者智力低下,哭声似猎叫。

该遗传病属于A .显性遗传病B 、隐性遗传病C.多基因遗传病D、染色体异样遗传病11.某 12 岁男孩因婴少儿期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患呆小症病。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呆小病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B.该男孩补给甲状腺激素,呆治愈呆小病C.婴少儿期间甲状腺激素不足会使生长受阻D.婴少儿期间甲状腺激素不足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受阻12.以下对于种群特点和种群增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死亡率很高的种群为衰败型B.出生率决定了种群的自然增加率C.理想环境中,每单位时间的种群增加倍数同样D.自然状态下,种群数目不会超出环境容纳量13.在进行“考证活细胞汲取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中,某同学将玉米籽粒纵切,其剖面构造以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阶段主要生物家及有关发现
一、细胞学说
2.细胞学说(建立者只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的共同组成的整
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后被魏尔肖修正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二、生物膜结构
四、光合作用
1.海尔蒙特栽种的柳树质量增加的原因
栽种在桶里的小柳树,在生长过程中能和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合成为有机物,即进行光合作用。

当它处在生长过程中时,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即有机物的合成量大于有机物的分解量,外在表现为重量的增加。

其重量的增加,主要是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普利斯特利和英格豪斯实验对比,说明了植物在光照下才能放出氧气。

3.萨克斯实验前的“饥饿”处理是为了消耗掉绿叶中原有的营养物质。

4.恩吉尔曼实验分析
(1)实验设计巧妙之处
①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②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③用极细的光束点状投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

④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对比实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
(2)实验结论
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5.对于光合作用中反应物中的元素去向,鲁宾、卡门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实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来自参加反应的H2O。

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用14CO2供给小球藻,推论出同化二氧化碳的卡尔文循环途径。

以生成葡萄糖为例,CO2中的氧在C6H12O6和H2O中出现。

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正确观点:生物来源: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进化顺序: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2)错误观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七、稳态调节
九、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附录:
1.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并且把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

2.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两种关于细胞衰老的学说:
①自由基学说
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

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子,表现出高度的反应活泼性。

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

此外,辐射以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

例如,水在电离辐射下便会产生自由基。

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

最为严重的是,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

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

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

②端粒学说
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

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

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

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3.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细胞,加入含有植物激素、无机盐的糖类等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最终长成了新的植株,表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细胞的全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