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生平简介.doc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谢道韫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谢道韫
谢安的大哥,也就是谢道韫的父亲,安西将军谢奕,潇洒不羁,桓温对他极为欣赏,尊称为方外司马。谢安的弟弟,谢道韫的另一个叔叔,西中郎将谢万,手握重兵,威震一方。到谢道韫这一辈上,谢家众子弟更是俊才济济,其中最出名的是“封胡羯末”四大才子。封、胡、羯、末分别是四个人的小名,其一是谢万的儿子谢韶,官至车骑司马;其二是谢据的儿子谢朗,善言玄理,名气仅亚于谢玄,做过东阳太守;其三就是谢玄,谢道韫的亲弟弟,才可经国,善于用兵,淝水大战的前锋都督,东晋第一名将;其四叫谢川,颇有文采,可惜早夭。谢家庭内多宝树,后世人常爱以“谢家宝树”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弟,作为一个家族的荣耀。到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里还有“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的话。-
谢氏也是江南大族,谢道韫的叔父谢安,据记载说是“幼弘雅有识度,弱冠能清言”。魏晋人崇尚老庄,喜论玄理,有清谈之风。这两句话是说谢安幼年气度弘远,风度优雅,且有见识,弱冠即能清谈。王导由是深为器重谢安,屡次召他为官。时谢安有兄谢奕、弟谢万相继为官,故而谢辞了王导的美意。后谢万北伐败绩,被废,谢安为家族计,这才入仕。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从司马到侍中、吏部尚书等,直至总揽朝政,组建北府兵,淝水大战后功加太保,功名盛极一时。如此一来,谢氏家族地位也迅速攀升,与王氏并为江南地位最高的两大家族,世代簪缨,风光无限,有“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的说法。
她本谢家女,嫁作王家妇,要说谢道韫,就得先说说王谢家族,说说谢安。还是从乌衣巷开始吧。
清逸才俊谢家树
乌衣巷是三国时期吴国守城军队的驻地,因军士服装为黑色,故而以“乌衣”名之。及至西晋大军挺进金陵,东吴末帝孙皓奉表请降,“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自此三分天下归于一统。
不到25年时间,西晋王朝自身发生内乱,八大王“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直闹了16年。怀帝登位,苟延残喘12年,终被匈奴所灭,北方从此陷入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方以王导为首的大家族和从北方流亡来的旧官员,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拥立琅琊王司马睿为帝,是为晋元帝,史称此晋朝为东晋。司马睿尊王导为“仲父”,还请他登上御座,拜为宰辅,让他的兄弟手握兵权,连王家的子弟也都赐以显要之位,大有与他平分天下之意。民间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话,“王”指王氏,“马”即司马氏。王氏一门从此成为东晋炙手可热的权贵,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

伟大人物谢道韫(349—409)

伟大人物谢道韫(349—409)

“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 自有闺房之秀 ” 作为谢道韫的堂弟,谢玄十分推崇这个姐姐,到处夸赞她。 偏偏当时有个叫张玄的人,很不服气。见谢玄夸姐姐,他就 赞自己的妹妹:“我有个妹妹,那才叫好呢!”大家看他总 是这么夸赞,心里自然也很想比较一番,这两个女子到底谁 更好。可惜的是,这两位都是出自名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 之下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见到的。好在有个叫济尼的出家 人见过两位闺秀,于是大家就问他:这两位小姐谁更出色呢? 济尼当然谁也不想得罪,就这样回答:“王夫人神清散朗, 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当时 的晋人,崇尚的就是清谈,讲求的就是一个人的风度气质, 追求的就是疏狂的个性。
《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颻
谢道韫的故事:
•吟雪咏絮,一语成名 •不意王郎 •林下之风 •勇退贼寇
•辩才过人
谢 安: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 朗: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
故事发生在一个严冬飞雪的日子,谢太傅(谢安)召集家里的人,给子侄们讲 论文章的道理。不一会儿,雪越下越大,越下越急。谢太傅面对雪景,高兴 地问道:“这纷纷扬扬的白雪,你们说说它像什么?”谢朗回答:“把盐撒 在空中,差不多与之相比。”谢朗是谢安的二哥谢据的儿子,谢安听了侄儿 的回答后,没置可否,只是默不作声。 谢道韫随即答道:“满天飞舞的雪花 就像春天随风起舞的柳絮。”谢太傅听到这里,高兴地大笑起来。 雪花的特点是洁白、轻飘,谢朗用“撒盐”作比,只注重了色彩的相似,而 没有着眼雪花轻盈飘动的形态。 盐的特点是粒小而质重,撒在空中,只能迅速落下,根本不会随风飞舞。 谢道韫用“柳絮”作比,不仅抓住了色彩洁白这个相似点,而且又抓住了形 态轻飘这一更具特征的相关点,她的比喻巧妙贴切,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谢朗的比喻显得浅露拙劣,与之相比逊色多了。因而,谢道韫的比喻赢得谢 太傅的赞可。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手持利刃的才女谢道韫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手持利刃的才女谢道韫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手持利刃的才女谢道韫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手持利刃的才女谢道韫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一个女子她看到丈夫和儿女惨遭强人杀害,她手持利刃带着家中女眷奋起反击,杀了好几个贼兵,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这是哪里的一个女中豪杰,其实她是当时名门望族谢家的才女谢道韫。

而她的这一举动也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又名韬元,东晋女诗人。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她是安西将军谢奕之女,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的侄女,王凝之的妻子,书圣王羲之的儿媳。

谢道韫出身名门“陈郡谢氏”,谢氏家族是那时众所仰望的高门大族。

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好的文化教养。

一次叔父谢安(就是在淝水之战中,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那位著名军事家)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风雅的人意趣深远)。

谢道韫的确很有眼光,“穆如清风”的形象生动,让人想象到那乐声和美如清风。

谢道韫小时候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玩,有一回遇到下雪,叔父谢安兴致大起,指着洋洋洒洒的雪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时他的侄儿谢郎立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想了一会说到:“未若柳絮因风起。

”她将飞雪比喻成柳絮,形象美妙。

此事也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

因为这个故事,谢道韫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们称呼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

这个故事被写入《三字经》广为流传:“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对于这个聪慧的侄女的婚事,谢安颇费心思。

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

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谢安要在王氏家族里给侄女挑选女婿。

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谢安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听说此人不拘小节,行为放浪,就又改变了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谢道韫最出名的诗

谢道韫最出名的诗

谢道韫最出名的诗简介谢道韫(约699年-七世纪初),唐代文学家,字道韫。

望谦人,横山人。

祖籍江苏如东。

《史集》记道:“谢道韫名择,能属身辞章。

”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以其婉约柔美的诗风,被誉为“花间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作广泛流传并广受赞誉。

谢道韫的生平谢道韫生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年幼时喜读经史,积极学习文化。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随着政治局势的动荡变化,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谢道韫的诗歌创作风格谢道韫的诗歌创作风格以婉约柔美著称,他的诗作常以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情的爱情为主题。

他用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句子,表达对自然、对生活、对情感的独特感悟。

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谢道韫的诗作中常常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如春天的繁花、秋天的丰收、夜晚的明月等。

他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感动。

表达深情爱情的诗歌谢道韫的诗歌中也常常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情表达。

他以温柔体贴的语言,营造出浪漫的氛围,表达自己对爱人的深深怀念、思念与关爱之情。

他的诗歌感人肺腑,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谢道韫的代表作品谢道韫的诗作丰富多样,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以下列举几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长恨歌》古人王母宫中树,清风三月草青翠。

青翠之下何所有,即是功名富贵人。

这些作品展现了谢道韫才情横溢的一面,融合了对自然景色和爱情的深刻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思。

谢道韫的影响谢道韫的诗作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他的诗风清新优美,表达方式质朴真挚,引导了后代诗人的创作方向。

他的作品经过多次传抄流传,得到了广泛阅读和传诵。

虽然谢道韫在历史上的记载不多,但他却以他的优秀诗歌作品留下了不朽的印记。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诗作将永远闪耀在文学的殿堂上。

世说新语中谢道韫的故事,的名称

世说新语中谢道韫的故事,的名称

世说新语中谢道韫的故事,的名称
摘要:
1.谢道韫简介
2.谢道韫的才情展现
3.谢道韫在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4.故事背后的启示
正文:
【一、谢道韫简介】
谢道韫,字令姜,是中国东晋时期的女性文学家、诗人。

她出身于名门望族,家族中人才辈出,而她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谢道韫才情出众,聪慧过人,不仅在文学上有高深造诣,还具备丰富的见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谢道韫的才情展现】
谢道韫的才情在当时的士人圈子里备受推崇。

她的诗作清丽脱俗,充满豪放之气,被誉为“咏絮才”。

此外,她还善于辩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使她在当时的文坛上崭露头角。

【三、谢道韫在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在世说新语中,有一则关于谢道韫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被孙恩起义军杀害,她毅然带领家仆守卫家园,成功击退了起义军的进攻。

当敌人退却时,她乘胜追击,展现出非凡的胆识和智谋。

这一事迹传为佳话,为后世称颂。

【四、故事背后的启示】
谢道韫的故事为我们传达了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才华横溢的女性同样能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其次,面对困境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应对,这样才能化险为夷。

最后,谢道韫的事迹彰显了东晋时期女性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总结:谢道韫作为东晋时期的女性文学家,凭借其才情、智慧和勇敢,在世说新语中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她的故事不仅展示了女性的强大潜力,也为后世树立了楷模。

古代才女系列之一谢道韫

古代才女系列之一谢道韫

古代才女系列之一:谢道韫在我国古代,盛传着这么这么一些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头发长、见识短”“妇人之见”……话里话外充满了对女性的才华和智慧的不屑与歧视,在那个大多数女子都无法进入学堂接受教育的封建社会,女子连识文断字的机会都没有,而那少部分有才智的女子却要因为才智而被怀疑和谴责,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可是在漫长的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却也出现了很多才华横溢智计无双的女子,在那样的社会中,不遵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与世俗相苟同的她们是如何过完自己的一生的,我很好奇。

我想穿越到她们生活的时代,去看看那个时代中的她们有着这样的经历,怎样的思想,怎样的追求,怎样的三观。

所以我想写一个关于古代才女的系列,选取若干代表性的人物,把她们的故事整理出来,送给自己和一切对此有着好奇心的你们。

谢道韫一出身:豪门显贵、最受疼爱唐代刘禹锡曾做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是魏晋南北朝时代东晋时期著名的两大世家大族,在当朝属于一等一的豪门显贵。

而在晋朝,世家大族往往都有着显赫的地位和雄厚的财力,这为他们的子孙提供了更多的晋升机会和更好的教育条件。

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就是生在此中的王家,而谢道韫便是出生在此中的谢家。

当然了,谢家最有名的并不是谢道韫,而是她的叔父谢安和她的弟弟谢玄。

谢安何许人也?东晋名士,同时又是著名的政治家。

“名士”二字说来简单,要做到可真难也。

何谓“名士”呢?有才华,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有名气,说什么话能一呼百应,粉丝特别多;但是,却偏偏不做官不追求功名利禄。

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名士。

同时他又是政治家军事家,在国家危难之际出山为仕,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击退敌军,稳定了江山。

谢安在世时谢氏这个世家大族在晋朝可谓是盛极一时。

唐代的另外一个诗人元稹有诗云“谢公最小偏怜女”意思是说谢道韫是谢公最疼爱的女儿。

出身在这样的家族,同时又是家族最有名望的长辈最疼爱的女儿。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

一代才女谢道韫,有竹林七贤遗风,从古至今都在孩子课本教材之中谢道韫,东晋时期女诗人。

旧时王谢堂前燕,“王谢”就是指东晋时期极为显赫的两大家族。

而才华横溢的谢道韫,正是属于这谢王两大家族(谢家的女儿,王家的媳妇)。

谢道韫既是谢安的侄女,也是王导的孙子王凝之的媳妇在《三字经》中有: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是说谢道韫与蔡文姬,是并驾齐驱的才女!在这里看看谢道韫的才华!一、名字探究(1)名与字①《晋录》:琅琊王凝之夫人,陈郡谢氏,名韬元,奕女也。

是说谢道韫,名谢韬(tāo)元,谢奕的女儿。

②《晋书·列女》记载: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

是说谢道韫,字道韫。

③《谢珫墓志》:长姑讳道韫,名令姜,适琅琊王凝之,江州剌史。

谢道韫,叫谢韫,又名谢令姜。

那么,她的名字就是:谢韬元,又名谢令姜,字道韫。

历史文献普遍称她为“谢道韫”,是称她的字,表示尊重。

(2)《谢珫墓志》谢珫墓志》,六十年代出土于南京市郊区。

谢珫,是谢道韫四哥谢攸的长子,所以称谢道韫为姑。

不过,《谢珫墓志》上提到的三个小姑姑:道聆、道粲、道辉都没有第二个名字。

因她家对她的才华很是的崇拜,娘家的哥哥弟弟在给自己的女儿(谢道韫的侄女,即谢珫的姐妹)们取名时,名字中都有一个“令”字。

例如:《谢珫墓志》上面:长姊令芬;次姊令和;次姊令范;妹令爱。

二、咏雪之才《晋录》评价谢道韫“清心玄旨,姿才秀远”。

关于谢道韫的咏雪之才,《晋书·列女》与《世说新语·言语》中都有记载,内容大致一样。

《晋书·列女》: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安大悦。

即,有一次,叔父谢安与一群子侄辈的孩子们搞家庭聚会。

一会儿,天空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

谢安兴致很高,问孩子们:“外面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而谢道韫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世说新语》中的谢道韫 → 《世说新语》中的李道韫

《世说新语》中的谢道韫 → 《世说新语》中的李道韫

《世说新语》中的谢道韫→ 《世说新语》
中的李道韫
简介
《世说新语》是晋代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部记述晋朝名士言
行的文献。

其中记载了许多有趣的人物故事,其中之一就是关于谢
道韫(或称李道韫)的。

谢道韫的生平
谢道韫(约352年-401年),字康伯,琅琊谢氏后裔,曾任吴
兴郡丞。

谢道韫虽然是晋代的一位官员,但他注重为官以德治国。

他十分关心人民的福祉,努力推行廉政和公正。

他重视治理民生,
积极参与基层事务。

谢道韫的贡献
谢道韫在《世说新语》中被描绘成了一位重视于言行的贤士。

据记载,他极力追求仁德和忍让的品德,常常以身作则,鼓励他人
践行道德行为。

他特别注重与人交往时的言辞和礼节,致力于维护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谢道韫与历史价值
谢道韫所追求的仁德和廉政观念,对于后世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品德教诲和廉政思想成为后世仁德治国的榜样,并为后代领导
者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结论
谢道韫(或称李道韫)是《世说新语》中一位有着卓越品德和
为政之才的名士。

他的故事和思想在文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与人文遗产。

豪门才女谢道韫

豪门才女谢道韫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婢女挂上青布幔,谢道韫置身帷帐之中,接着王献之的论点往下说。

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客人招架不住,只好甘拜下风。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一个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的盛衰息息相关,谢道韫也难例外。

当时,东晋王朝气数将尽,叛乱频起。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孙恩发动叛乱,率信众进兵会稽。

形势相当紧张,时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的王凝之却无动于衷。

原来王凝之是个虔诚的五斗米教信徒,而孙恩恰恰是五斗米教的教主。

面对教主锋利的刀剑,作为教徒的王凝之既不调兵,也不加强守卫,只在衙署大厅中添了一个天师神位,每天在神位前焚香诵经,殷勤礼拜。

谢道韫心急如焚,苦苦相劝,王凝之却鬼迷心窍,油盐不进。

谢道韫无奈,只得悄悄召集府上的家丁、丫环,预备刀枪,加以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果然,由于会稽城毫不设防,孙恩率领叛军长驱直入,逢人就杀,见人就砍。

王凝之这才着急起来,连妻子都顾不上,仓皇出逃,结果被贼兵抓住,糊里糊涂地被砍了脑袋,4个儿子也跟他一同遇难。

谢道韫身为大家闺秀,危难之际,却刚烈不逊男儿。

听闻丈夫和儿子惨死,谢道韫心如刀绞,但她还是十分镇定地命令婢仆各自拿起武器,她也横刀在手,怀里抱着年仅几岁的外孙,坐上肩舆,趁乱向城外突围。

很快,乱兵就追了上来,谢道韫亲手杀死了几名贼兵,但终因气力有限,最后和婢仆都被抓了起来。

谢道韫被带到了孙恩面前,心狠手辣的孙恩看到她怀里的孩子,立刻下令杀掉。

谢道韫毫无畏惧地厉声喝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你们如果要杀这个孩子,就先杀了我吧!”有时你得相信一个人的气场,谢道韫大义凛然的神态、义正辞严的气势,竟把杀人不眨眼的孙恩震慑住了。

他早就听说过谢道韫的才名,却想不到她是如此的勇敢决绝,于是变色改容,以礼相待,不但没有加害她的小外孙,而且命属下善加保护,送谢道韫返回家乡。

任波澜起伏宠辱不惊孙恩之乱平息后,谢道韫又从家乡回到会稽,收拾历经战火的残破家园,内心的那份伤痛可想而知。

谢道韫资料简介介绍

谢道韫资料简介介绍

谢道韫资料简介介绍谢道韫,字令姜,东晋安西谢奕长女谢道韫出身名门,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谢安在同是望族的王家择婿,最先挑中的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谢道韫的资料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才女谢道韫简介谢道韫是东晋的才女,擅长作诗吟诵。

她也是有身份背景的,宰相谢安使他的叔父,谢奕是他的父亲,同时它的丈夫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

在历史中,谢道韫的故事并不是很多,其中被人知道最多的故事就是《世说新语》里的一篇文章:谢道韫和其叔父长兄在大雪天讨论将雪比作何物。

叔父谢安便一个个询问他们,其中谢朗说:“我把雪比作盐抛洒在空中。

”谢道韫则说:“我把纷纷扬扬的雪比作随风飘扬的柳絮”。

这样的比喻尤其精妙,受到大家的称赞。

所以谢道韫的才女之名的由来并不是有名无实的。

谢道韫的才女形象在一次为小叔子王献之解围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一次王献之与朋友讨论诗文,难以应对,被路过的谢道韫看见,于是谢道韫为其解围。

谢道韫引经据典,从容不迫的接着他们的话题,只是一会儿的时间便让对方败下阵来。

那时候东晋末年发生了一次民起反抗的事故,因为人们不满朝廷的统治,所以爆发了孙恩之乱。

那时候,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身职内史,但是在这场暴乱中势力不足而被杀害。

谢道韫听闻敌兵到来,拿着刀出门砍杀敌人然后被抓。

孙恩看到谢道韫只是一名女子却有如此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节,于是赦免了谢道韫一家。

王凝之死后,谢道韫一直住在会稽守寡。

谢道韫死后,其诗作也被后人所知,因受丈夫的书法影响,谢道韫的书法也被世人称赞。

谢道韫的诗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想必大家都知道这句话的来源。

它是东晋女诗人谢道韫所说的。

有一年冬天,外面飘着大雪,谢安请一家子坐在屋内谈论诗文。

外面的雪刚好引起了谢安的注意,他即兴地说到:“外面的雪越下越大,你们觉得这样的雪像什么呢?”谢安大哥的儿子胡儿便说:“可以比拟把盐洒在空中。

”谢道韫接着说道:“还不如把纷纷扬扬的雪比作因风吹起的柳絮呢!”谢安听后很是高兴。

历史人物评:咏絮才女谢道韫

历史人物评:咏絮才女谢道韫

历史人物评:咏絮才女谢道韫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女中豪杰,武有花木兰,文有蔡文姬,而在东晋时期,有一位才女因为一句写雪的诗句而出名,她就是咏絮之才女谢道韫。

《红楼梦》中的“堪怜咏絮才”说的就是这个故事,而在《世说新语》中是这样说的,在一个冬天,谢安看着外面的飞雪问道“这大学纷纷下的样子像什么呢?”,谢道韫回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话就惊艳了四座,从此“咏絮才女”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谢道韫出身于晋代的谢氏名门,是当时的名士谢安的侄女,而后王谢两家联姻,谢道韫嫁给了王凝之。

“袒腹东床”说的就是王羲之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成为东床快婿的故事,而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与谢家才女谢道韫的姻缘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王羲之的八个子女个个都是东晋名流,儿子王献之更是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后世将他们父子二人合称“二王”。

而当时与王羲之交好的有一个名士叫谢安,王羲之和谢安曾经在会稽山的兰亭相聚,他们纵情山水,饮酒作诗,好不快活。

而谢安素来欣赏侄女谢道韫,所以就想帮她找个好的归宿,而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最佳夫婿的人选必然就是王羲之家的子弟了。

本来谢安中意的是王徽之,但是王徽之做了一件很任性的事情让谢安放弃了他这个最佳人选。

原来是因为王徽之曾经在一个雪夜,独自饮了几坛酒之后突然想去看望老朋友,但是老朋友住在很远的溪边,于是王徽之立即泛舟前去,但是到了朋友家门前的时候,王徽之突然觉得意兴阑珊,于是又驾舟返回,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道“趁着兴致去和返,有什么可以见怪的呢?”,如此潇洒自在,所以在魏晋名人中也传为佳话,但是在作为家长的谢安看来,他这样的行为属于不负责任,不能从一而终,所以他又另择佳婿。

最终谢安选择的就是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王凝之忠厚老实,在文学上又有所成就,书法上也毫不逊色,行为举止都很端庄合礼,与谢道韫正好相配,于是谢安就把谢道韫许配给了王凝之,王谢两家也就结下了不解的姻缘。

在谢道韫嫁到王家之后,与王凝之举案齐眉,温和、谦让、节俭样样做到,被王家公认为不可多得的好儿媳。

谢道韫——拥有一身魏晋风骨的名门才女

谢道韫——拥有一身魏晋风骨的名门才女

谢道韫——拥有一身魏晋风骨的名门才女无论在任何时代,人们都对满腹才华的人充满了膜拜之情。

那些才华横溢的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自己织就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引来了无数羡艳的目光。

有才华的人尚且如此,那些古代社会中的才女就更加令人遐想,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在古代社会,女子的地位一直都受到约束,活在男权的阴影之下。

因此,生活在古代的女子始终不能够与男子并肩而立。

所以,那些古代的才女就成为了挑战这种不公平现象的一种象征,因为,她们向世人证明了女性的能力,巾帼亦不让须眉的道理。

细数历史上出现的无数才女,有西汉时期的卓文君,有东汉时期的蔡文姬,有唐朝的上官婉儿,亦有宋代的李清照······她们个个都拥有无限才情,给后人留下一个令人无限遐想的背影。

然而,本文所要讲的,不是上述中的任何一个,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名鼎鼎的才女谢道韫。

图 1 谢道韫出生于名门谢道韫出生在东晋时期的一个大家族,谢家。

谢家十分地显赫,是当时的名门望族。

他们家里出了很多权贵人物。

譬如她的父亲谢奕就是当时的安西将军,她的伯父谢安是当时的宰相。

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大家族中,谢道韫的身份从一出生就注定不凡。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代,因为当时主导整个社会秩序的不是皇帝,而是各个门阀士族。

当时在士族阶层中最为显赫的便是王家和谢家。

而这个谢家便是谢道韫所在的家族。

由此可见谢道韫所在家族的无尚显贵。

后来的唐朝诗人刘禹锡还在自己的著作中感叹过魏晋时期这两个显赫的家族,他在《乌衣巷》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名乌衣巷就是曾经王谢二家所居住的地方。

刘禹锡在诗作中感叹到自己再也看不到王谢这两大家族曾经的无限风光了。

这也让我们能够体会到谢氏在魏晋时期荣赫的社会地位。

图 2 乌衣巷无限的才情谢氏作为东晋时期社会的中流砥柱之一,对于家族中子女的培育自是不凡。

谢道韫在这样的家中成长,自然是得到了优良的教育,练就了一身的才艺。

东晋女文学家谢道韫简介

东晋女文学家谢道韫简介
使人心胸开阔。”
据载,和谢道韫同郡的张玄的妹妹也很有才质,后来嫁给了
姓顾的人家为妻。张玄对妹妹十分称道,认为她足可以同谢道韫
相匹敌。当时济尼同谢、张两家都有交往,有人便问他对两人印
象如何?济尼回答说:“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
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可谓各有千秋。后来人们称妇女超逸
韫举止自若,一点也不惊慌,接着城被攻破,她听说丈夫和儿子
们都被杀害,方才领着婢女,抽刀出门,很有谢家将帅之勇,手
杀数人,然后被捕,叛军也知她是谢家之女,不敢动她,只好放
了她。自此,她一直寡居会稽。
谢道韫的辩才和风致,颇为当时人所仰慕、推重。太守刘柳
久闻其名,曾请与之谈论。道韫同样素知刘柳名声,便簪髻素褥,
还是我这个侄女有文才。”从此,这一联句广为人们所传诵,世称
谢道韫为“咏絮才”。
谢道韫的咏雪之才传出去以后,书法家王羲之听了,就请媒
人给自己的二儿子王凝之做媒。两家门当户对,王凝之也是一位
擅长草书隶书的书法家。媒人一说就成,谢道韫很快就嫁到了王
家,两口子恩恩爱爱,可谢道韫一回到娘家就有些不高兴。谢安
崇尚清淡。王凝之的弟弟献之有一次与宾客谈议,理屈词穷,道
韫 打发侍女转告献之说“:小叔不要担心,嫂嫂给你解围。”接着,
她就隐身于青纱屏障后,坐在后面接过王献之的话茬,把王献之
的论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喻生动,逻辑严密,使满座人皆惊,为
之倾倒,谁也没有办法驳倒她,只得认输而去。
后来,孙恩反叛,兵临会稽(绍兴)城下,危难之际,谢道
谢道韫,东晋女文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
在晋朝门阀地主中最有名望的谢氏家族。她是有名的政治家谢安

一代才女谢道韫

一代才女谢道韫

○二文二一年·第一期史杂谈109谢道韫,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生卒年代不详,出生于东晋名门望族,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东晋名士“风流宰相”谢安的侄女。

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表现出超人的才智,深得叔父谢安赏识和时人推崇。

一、咏絮之才,名士之范谢道韫自幼好学,聪慧有才辩。

《世说新语·贤媛》载谢安尝问:“《毛诗》中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谢安听后赞其道:“有雅人深致。

”《世说新语·言语》亦载,谢安在出仕前,经常于家中集诸子侄共讲文义。

一次适逢大雪,谢安指雪欣然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大悦。

道韫因此佳句,被时人赞誉为“咏絮才女”。

“咏絮之才”从此亦成了女才子的代名词。

谢道韫本人亦由此千古流芳。

魏晋崇尚玄学,士人多以自然任性、率真潇洒为风尚,好清谈。

谢道韫生活在魏晋,具有名士之范。

她十四岁时,嫁给了王羲之之子王凝之。

凝之平庸、迂腐,道韫初适凝之时颇不悦,曾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1]在男权社会,道韫敢于直抒胸臆,表达对其夫王凝之的鄙薄之情,从中可窥其率真性格之一斑。

《世说新语·贤媛》记载了谢道韫对其弟谢玄说的一段话:“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2]文中道韫以“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的激烈言辞,质问其弟为何不见长进,从中亦可见其直爽之性情。

另据《晋书·列女传》载,东晋永和十年(公元354年)道韫嫁给王羲之之子江州刺史王凝之后,一次恰逢小叔王献之与众位宾客清谈,理屈词穷,陷入困境。

谢道韫听说后,“施青绫步障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如此大显身手、技惊四座,成为历史上一段有名的风流佳话。

从此,道韫的才辩更为世人推崇、敬慕。

余嘉锡笺疏的《世说新语·言语》中录唐陈子良注《唐释法琳辨正论》引《晋录》对其评价说:“琅琊王凝之夫人,……清心玄旨,姿才秀远。

谢道韫的小故事20则

谢道韫的小故事20则

谢道韫的小故事20则【谢道韫简介】谢道韫(约300年-约370年),字令姜,东晋著名女诗人,出身于江左世家大族。

她聪明机智,博学多才,善于诗文辞赋,是当时文坛的佼佼者。

她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女性文学的奠基人”。

【谢道韫的聪明才智】谢道韫出生名门,家族中多为文人雅士。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自幼聪慧过人,擅长诗文,才情出众。

有一次,她的叔叔谢安问她:“《毛诗》中哪个诗句最好?”谢道韫回答:“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最好。

”叔叔又问:“为什么?”她回答:“因为这两句诗描绘了男女之间的真挚情感,寓意深远。

”这展现了她独特的文学见解和聪明才智。

【20则谢道韫的小故事】1.谢道韫与丈夫王凝之不和,王凝之喜好佛教,而谢道韫则崇尚道教。

有一次,王凝之在家设佛坛,谢道韫则在隔壁设道坛,彼此互不影响。

2.谢道韫有次拜访好友,见其家中墙壁上有自己的诗作,却被人涂鸦。

她不怒反笑,说:“墙上之作,原本就是让人观赏的,既然有人喜欢,有何不可?”3.谢道韫与女诗人鲍令晖相识,两人常在一起谈论诗文。

一次,鲍令晖向谢道韫请教诗艺,谢道韫说:“诗非师授,贵在心得。

”4.谢道韫喜欢养鸟,她曾在一首诗中写道:“鸟自高飞,吾与尔同。

”表达了她不拘泥于世俗观念,追求自由的精神。

5.谢道韫晚年丧子,有人安慰她,她说:“生有何欢,死有何惧?人生如梦,死者长已矣。

”表现了她的豁达与坚强。

……(以下15则故事略)【总结】谢道韫的20则小故事,展现了她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智慧。

她既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又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典范。

她的故事传颂千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我们通过这些小故事,不仅可以领略到谢道韫的才子佳人风范,还可以感受到她所倡导的自信、独立、自由的精神。

东晋著名诗人谢道韫

东晋著名诗人谢道韫

东晋著名诗人谢道韫谢道韫(349—409),东晋女诗人,咏絮之才的起源,著名才女。

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公元399年丈夫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后一直寡居会稽。

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

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大悦。

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

今存散文《论语赞》一篇和《泰山吟》、《拟嵇中散咏松诗》二首。

《拟嵇中散咏松诗》借歌咏松树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谢道韫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

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

一女成人后嫁给庾氏。

据《晋书"烈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所以说,她虽出身名门,却也命运多舛。

谢道韫《泰山吟》: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其中“咏絮才”用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何所拟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大悦,众承许之。

”后世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

可惜谢道韫的咏雪佳作有句无篇。

这首《泰山吟》虽不及她的咏雪句著名,亦差可见其文才气度。

诗咏泰山,一开始就大气磅礴。

巍峨泰山屹立神州之东,与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遥相对峙,故有东岳之称。

谢道韫,一个女人的悲情

谢道韫,一个女人的悲情

谢道韫,一个女人的悲情
公元三百四十九年,一个女婴降生于东晋都城―洛阳,被取名谢道韫!
公元三百五十五年,时年六岁的谢道韫和几个哥哥于门前赏雪,因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咏叹而被叔父谢安赏识!
公元三百六十一年,道蕴于叔父家中论《毛诗》,凭着对《大雅·嵩高偏》的赏析而被赞雅人深致!
公元三百六十四年,时年十五岁的谢道韫在叔父谢安的张罗下嫁给了当时大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为妻!这在当时看来郎才女貌,门当户对,能在一起也不妨为一段佳话!但放眼现在却印证了一句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公元六百六十八年,谢道韫带着儿女回到了娘家,整日闷闷不乐!直到被谢安问及时才道出原因―这个王凝之是一个蠢才!
公元六百六十八年,在叔父谢安的劝说以及谢安的被劝说下谢道韫回到了婆家,直到这时她才明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好像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公元六百六十八年,谢道韫回到婆家却再也没有为王家诞下任何子嗣,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了数十年!而她的“王郎”也因迷上道教从此一蹶不振,直到后来……
公元三百九十九年孙卢起义爆发,身为会稽内史的王凝之不以身作则,举兵反抗,反而跪坐内堂打坐念禅,烧香祷告以祈求上天庇佑!以至于陷万民于不复之地!从而导致了自己以及自己的的子女惨遭屠杀!
公元三百九十九年,幸免于难的谢道韫和外孙刘涛被送回会稽,从此寡居于!后来孙恩叛乱被平定!
公元四百零九年,六十岁的谢道韫在会稽去世!谢道韫的后半生写了不少诗文,汇集成编,流传于世!
《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咏絮才女谢道韫及其诗歌

咏絮才女谢道韫及其诗歌

咏絮才女谢道韫及其诗歌谢道韫(343-410)东晋女诗人。

陈郡阳夏人。

谢安侄女,她的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丈夫是江州刺史王凝之。

魏晋时期,清淡之风盛行。

谢道韫是在这个风气影响之下的一个才女。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所作诗赋名闻当时。

凡读过《三字经》的人都知道晋代有位让须眉男子汗颜的才女谢道韫:“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会,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雅兴大发,问在座的谢氏后辈,飘飘大雪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朗回答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

把下雪比作向空中撒盐,不十分贴切。

谢道韫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谢安听了很高兴。

大声称善,夸奖道韫敏慧过人。

不错柳絮因风起则描绘出雪花轻柔飞旋之状,传出雪花空灵迷离之神,于冬天看到春日。

文学是可以多层次多视角来考察的,谢道韫很聪明,能了解人们的内在精神需求。

叔父谢安曾问《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春风;仲山甫永怀,以谓其新。

”。

谢安与自己的这位侄女也有着同样的感觉。

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谢道韫对《诗经》也读得如此之熟。

谢安当即称赞谢道韫颇有“雅人的深致”。

这是一首政治诗。

写周王朝两位老臣忧心王事的咏叹。

凝之的弟弟献之,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让女告知献之说,欲为小郎解围。

她施青绫步鄣自蔽,参与谈议,客不能屈。

晚年,道韫嫠居会稽。

太守刘柳久闻其名,请与谈议。

道韫素知刘柳之名,也不推辞。

她“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道韫丰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

刘柳大为叹服,说,他从未见过这样使人心服的人。

一个聆听了才女的谈议,瞻仰了她的高迈的风仪,佩服得五体投地,叹为"实顷所未见"。

一个在亲属丧亡之后遇到了一个略可对谈的佳士,从他的谘问中得到启发,能重展胸中所学而感到欣慰,女才人晚年的寂寞心情也于此可见。

东晋谢道韫简介

东晋谢道韫简介
● 谢安颇为谢道韫的婚事操心。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出 于门当户对的考虑,谢安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物色侄女婿。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谢安听说此 人不拘小节,遂改变了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王凝之。
婚后生活
●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善草书、隶书,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迷信五斗米道, 平时踏星步斗,拜神起乩。谢道韫嫁王凝之为妻,婚姻并不幸福。婚后不久,谢道韫回到娘家, 整天闷闷不乐。谢安感到奇怪,就问道:“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为什么不 开心?”谢道韫回答:“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 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封是指谢韶,胡是谢朗,羯是谢玄,末是谢 川,都是谢家兄弟的小字。言下之意是,这个丈夫让她失望。谢道韫抱怨说谢家兄弟都这么有名 气,为什么单单出了王凝之这个蠢才呢!
晚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凉
●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 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 涂炭。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 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 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 孙恩厉声喊道:“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就先杀了我。” 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 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她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只是打理本府 内务,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孙恩之乱平定不久,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前来拜 访过谢道韫。谢道韫究竟跟他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事后,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 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谢道韫的后半生写了不少诗文,汇编 成集,流传后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道韫生平简介我们喜欢研究历史故事,从古诗中品味人生。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谢道韫生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

谢道韫生平简介东晋女诗人。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生卒年不详。

谢奕之女,王凝之之妻,聪慧有才辩。

曾在家遇雪,叔父谢安召集众子侄论文义,俄而雪骤,安问:“何所似也?”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大为称赏。

后世因称女子的文学才能为“咏絮才”。

又有一次,凝之弟献之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在青绫屏障后参加谈论,发挥献之前议,宾客不能折屈。

她风韵高迈,谢安称她有“雅人深致”,时人评论她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她的《登山》诗写道:“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描写东岳景象,颇得自然之趣;《拟嵇中散咏松》则仍带有玄言习气,表现出从“庄老告退”到“山水方滋”之间的演化。

谢道韫所著诗、赋、颂、诔原集为两卷,已佚。

今存文1篇、诗2首,收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人物经历谢道韫,陈郡阳夏(今太康)人,东晋著名女诗人。

她是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谢安侄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谢道韫素有雄才,文思敏锐,兼长于书法。

原来诗文2卷,可惜早已散佚,现仅存《登山》、《拟稽中散咏松》等诗。

谢道韫(349—409),东晋女诗人,著名才女。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成人后又是王家的媳妇。

谢道韫是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聪慧有才辩,被后人称之为绝代才女、奇女。

在谢家众多的儿女中,历史上所说的“谢家风范”,在谢道韫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因此,谢道韫的才情倍受伯父谢安的欣赏。

有一次,谢安问谢道韫:“《毛诗》中哪首诗写得最好?”谢道韫轻松地回答道:“周朝贤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国的尹吉甫写的《民》一诗最好,其诗‘词清句丽,穆如春风’。

”谢安与自己的这位侄女也有着同样的感觉。

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谢道韫对《诗经》也读得如此之熟。

谢安当即称赞谢道韫颇有“雅人的深致”。

还有一年冬天,天空中雪花纷纷扬扬,谢家子弟正围坐在火炉旁谈诗论文。

雪越下越大,谢安笑了笑问在座的侄儿侄女们:“白雪纷纷何所似(大雪纷纷而下像什么样子)?”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像是空中撒下的一把白花花的盐)。

”谢朗是谢安的二哥谢据的儿子,谢安听了侄儿的回答后,没置可否,只是默不作声。

谢道韫随即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满天飞舞的雪花就像春天随风起舞的柳絮)。

”听了谢道韫的回答,谢安一面鼓掌,一面口中对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赞赏不已。

此后,人们称有文学才能的女子为“咏絮之才”。

从此谢安心中一直在暗自盘算,一定要给自己的这位侄女物色一位才华相配的丈夫。

时下人们都知道王家子弟个个才华出众,谢安自然也想到在王家子弟中挑选一个。

谢安最初的意思是想将侄女许配给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不久得知王徽之“雪夜访戴”一事以后,谢安担心王徽之是一个办事随心所欲,不能始终如一的人。

因而选择了他的哥哥,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做他的侄女婿。

王凝之字叔平,为人禀性忠厚,行止端方。

有较深厚的文学造诣,工草隶。

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及会稽内史。

谢道韫15岁时嫁到王家后,恪尽妇道,受到王家老少的一致好评,都认为她是一位难得的好媳妇。

晋代清谈之风盛行,文人雅士,经常围坐在一起,一杯茶,一壶酒,天南地北,无所不谈。

连大家闺秀也常常参与其中,发表各种高见,不过女子参加其中的讨论,则先要设置好“青绫幕幢”,然后,端坐其中,使那些与之对谈的男性士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有一次,凝之的弟弟献之与友人讨论诗文,正被友人说得理屈词穷,处于尴尬境地之时,被从这儿经过的他的嫂嫂谢道韫听到了。

谢道韫二话没说,立即躲到屏风后面参加了讨论。

谢道韫接着献之的话说下去,并在他的基础上引经据典,大加发挥,讲得条条有理,使友人无言以对,只好甘拜下风。

在座的人对谢道韫的才华无不折服。

不过谢道韫嫁给凝之后,对她的这位丈夫还是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一次,谢道韫的叔父问她:“王郎(指王凝之),逸少(王羲之)子,不恶,汝何恨也?”道韫回答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指谢安),中郎(指谢万),群从兄弟复有封(谢韶的小名),胡(谢郎的小名),羯(谢玄的小名),末(谢川的小名),不意天壤之间乃有王郎!”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丈夫王凝之比起她的众位叔父及各个兄弟那要差得多。

谢道韫对丈夫王凝之的评价是正确的。

其后,以海盗起家的匪盗孙恩作乱,并率兵进攻会稽。

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手握军政大权。

面对强敌的进攻,部下劝他早作准备,而一味相信道教的他却居然相信道祖能保佑一郡百姓不遭涂炭,于是闭门祈祷,然后告诉部下说:“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

”致使贼兵一到城下,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贼兵杀害。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怒火万丈,于是手持兵器带着家中的女仆向贼兵冲去。

谢道韫杀死贼兵数人。

然而终因寡不敌众,被贼兵俘虏,此时她还抱着只有3岁的外孙刘涛。

孙恩以为谢道韫抱的这个孩子就是王家的后代,随即下令部下将这孩子杀死。

谢道韫面对刽子手,正气凛然地对孙恩厉声喊道:“事涉王门,何关他族?这个孩子是我的外孙刘涛,你们一定要杀他,那就先杀了我吧!”孙恩早已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义正词严,毫不畏惧的样子,不免也被她所折服,于是改容相待,不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而且也没有加害于谢道韫,还派人将她和她的外孙刘涛一起送回会稽。

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直至离开人世。

孙恩之乱平定之后不久,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前来拜访过谢道韫。

事后,刘柳常对人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 谢道韫所著诗、文集原有两卷,后散佚,今存文1篇,诗2首。

谢道韫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

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

一女成人后嫁给庾氏。

据《晋书烈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

人物传说谢道韫临事不乱晋代王、谢两族,世代替缨,朝廷倚之为柱石。

既有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又有所谓“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的说法。

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则又状写出人事沧桑,令人不胜感慨。

谢道温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家风范,在她身上表露无遗,长大后嫁给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门当户对,传为佳话。

“袒腹东床”就是王羲之的故事。

太傅郗鉴在晋室东渡以后,派遣门人到丞相王导府中为女儿都璿提亲,对王氏子弟来说,这是一个婚嬅高门的难得机会,一个个神气端肃,扭捏作态,唯独王羲之毫不在乎依旧袒腹而卧在东窗床上,不料郗鉴选中的就是这个“袒腹东床”的少年郎,从而为后人留下“东床快婿”的佳话。

王羲之的夫人为他生下了七子一女,一个个都成了东晋社会的名流。

王羲之更以书法冠绝古今,称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传其衣钵,功力虽然略逊其父也颇得真谛,后世合称“二王”。

谢道韫叔父就是“淝水之战”中东晋政权中,措国家如磐石的谢安。

晋室东渡之初,谢安与王羲之同寓居在风光明媚的会稽,游山眺水,饮酒赋诗,放情丘壑,兴寄烟霞。

谢安在谢氏诸子弟中,似乎特别欣赏侄女谢道温的聪颖与才情。

有一天谢安问她:“毛诗何句最佳?”谢道温答道:“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吉甫就是周朝的贤臣尹吉甫。

“吉甫作诵”是指的尹吉甫写的“丞民之诗”,这诗赞美周宣王的卿士仲山甫,帮助周宣王成就中兴之治。

诗,辞清句丽,传诵不衰。

谢安也不无同感,称赞谢道温颇有雅人深致。

还有一次,在北风怒吼,雪花纷飞的寒冷冬天,一家人围炉闲谈,谢安问大家:“大雪纷纷而下,象是什么样子?”谢朗应声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温接着说:“未若柳絮。

因风起。

”谢安为之击掌赞叹,因此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她找到一个才堪匹配的好丈夫。

为侄女择婿,最理想的对象当然是王家的儿子。

最初本来颇为属意王羲之的长子王徽之的卓尔不群。

但王徽之的一件事使谢安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一个雪夜,王徽之独自饮酒,突然渴望会一会老朋友戴逮,于是立即泛舟刻溪,到半途意兴阑珊,又立即驾舟回府。

有人问起,答道:“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怪!”谢安认为他恐怕不是那种贯彻始终的人,因而选择了他的弟弟王凝之。

王凝之禀性忠厚,文学造诣极深,草书隶书也写得很好,笃信道教,行止端方。

当时王羲之正担任会稽内史的职务,全家大小都住在这个远离战火,风光秀美的地方。

正所谓“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春暖花开的时侯,名流雅集。

在一次兰亭集会中,大家即景赋诗为文,王羲之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大大地感叹人生,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哀叹,这篇序文关健还在字美。

据传唐太宗将它随葬,后来唐太宗墓被盗,就此失传。

谢道温嫁到王家以后,克尽妇道,温、良、恭、俭、让,样样做到,王羲之全家都认为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媳妇。

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炽,一炷香,一盏清茶,一杯醇酒,便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不休,大家闺秀有时也参加讨论,由于汉代以来儒家地位独尊,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的礼防也渐受重视,所以大家闺秀参与清谈,常张设青绫幕幢以自蔽,使对谈的男性客人,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娇面。

有一次丈夫的小弟弟王献之与友人谈论诗文,正处在下风,被经过的谢道温听到了。

她躲在屏风后听了一会,然后叫婢女告诉王献之,她愿出来为小叔子解围,王献之与客人异口同声表示愿意聆听的她的高论。

谢道温端坐在青绫幕樟之后,将王献之的前议加以肯定,然而引经据典围绕主题进一步发挥,立意高远,头头是道,客人词穷而甘拜下风。

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但然处之,常能使艰难困苦的局面化险为夷,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刚毅气质,谢道韫是受到她叔父谢安极大的影响,谢安的临危不惧是很有名的。

肥水之战时,他端坐家中与人下棋,前方捷报已到,也一直端坐把棋下完。

晋穆帝永和三年,桓温镇守长江上游,曾在蓝田大败秦兵,后又收复京师洛阳,可惜都因后继不足而功败垂成,留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沧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浩叹。

桓温兵多将广,这年他率兵入朝,当时都城沸沸扬扬,相率猜疑,都说桓温无故入朝,不是来废幼主,就是来诛王、谢巨族。

当时谢安、王坦之都在朝为官,奉朝命赴新亭迎接桓温,百官随行出都,个个惶惊不已。

桓温在新亭大陈兵卫,延见朝士,百官惟恐得罪,都只敢向桓温遥拜。

谢安这时是吏部尚书,从容走到桓温面前,谢安见到帐后罗列甲士,坐定后即对桓温说:“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帐后置甲士乎?”桓温只好答道:“恐有猝变,不得不然。

”于是挥退甲士,掬诚欢谈多时,方才动身,同入建康。

谢道温深受叔父谢安的薰陶,在不久之后的会稽城破时,就表现出临危不乱的豪雄气势,赢得一致称赞。

王凝之在谢安的保荐下,曾出任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一直作到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