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 老师版

合集下载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题目《琵琶行(并序)》高一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欧阳秀萍《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三维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主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

2、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3、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使用时间及说明1、用早自习时间朗读诗歌,初步体悟诗人感情。

2、用5分钟时间阅读记忆“知识链接”中文学常识。

3、用10分钟时间做完“自主学习”中习题。

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解题《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

2、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自号“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时,迁居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音韵由于“家贫多故”,11、12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

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

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

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

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

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琵琶行》教案4篇

《琵琶行》教案4篇

《琵琶行》教案《琵琶行》教案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琵琶行》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琵琶行》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体会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描写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描写诗句的品读热情,从而唤起其丰富的想象。

2、鉴赏诗歌借助音乐描写表达情感,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探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原因。

【教学重点】1、诗中音乐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探因。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的内涵和情感表达作用。

(即探求音乐描写与琵琶女及诗人遭遇的内在共同点)2、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问:大家听说过古代“知音”的传说吗?哪位同学知道,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

(同学回答)武汉龟山脚下,流传着春秋时乐师俞伯牙摔琴的故事。

有一天,伯牙鼓琴于龟山,琴声传达出攀登高山的意蕴。

以打柴为生的钟子期正好路过这里,听到绝妙的乐曲,便放下担子,连连赞叹道:“善哉,峨峨兮泰山!”(意思是说:“好啊,仿佛泰山巍峨耸立!”)一会儿,旋律中又仿佛奔涌出流水,子期又夸赞道:“善哉,洋洋乎若江河!”(意思是说:“好啊,像长江黄河汹涌澎湃!”)伯牙弹什么样的曲子,子期都能欣赏得出来。

两人引为知己。

后来,钟子期没能如约去赏琴,一打听,原来是病逝了。

俞伯牙痛惜地说:“吾痛失一知己矣!”摔琴后终生不复鼓琴。

问:俞伯牙弹的这首曲子,叫什么名?(明确:高山流水)演奏者一曲《高山流水》,能使赏乐者内心共鸣,引为知音;而《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沉弹奏就使一代诗盟白居易潸然泪下。

(教师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教学通过自习,想必同学们已经知道这首诗一共写了琵琶女几次演奏?(明确:三次)诗中重点描写的是哪一次?(明确:第二次)分布在诗中第几段?(明确:第二段)那好,我们就先抓重点,开始品读第二段中的音乐描写语句。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3、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4、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一、导语《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背景知识了解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第一环节:预习检查1、请给加点字注音:湓pãn(江名) 贾gǔ(商人) 思sì(名词,思绪) 嘈cáo(声音粗重)舫fǎng(船) 虾蟆hámó钿dià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篦bì(用竹子做成的梳头用具) 呕哑ǒuyā(象声词,乐声嘈杂)嘲哳zhāozhā(象声词,声音细碎)2、请关注下面古今异义词①因为..长句古义:因此作。

《琵琶行》导学案3篇

《琵琶行》导学案3篇

《琵琶行》导学案3篇《琵琶行》导学案3篇《琵琶行》导学案1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诵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用黑色笔标出重点文言词语,并尝试翻译课文。

2. 在充分预习、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导学案。

3. 找出自主学习的疑难点,课堂上合作探究解决。

学习目标:1. 准确掌握“左迁”“相”“命”“间关”“等闲”“阑干”等文言实词;掌握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活用等词类活用。

2. 反复诵读,鉴赏、学习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 反复诵读,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含答案)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导学案新部编版

《琵琶行》导学案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r \・•- 二〕r——《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默写全诗。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人深沉的感情,了解和掌握作者描摹音乐的手法。

3、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及诗人深沉的感情。

2、了解和掌握作者描摹音乐的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课时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

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

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展示目标:三、自主学习:1、白居易,字_______ ,号______ ,—诗人。

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____ ,。

代表作品有长篇叙事诗《》、《》等。

2、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

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3、朗读诗歌(1)自由朗读。

订正字音,注意节奏、重音及感情。

(2)给画线字注音。

迸_()咽()浔()荻()浸()捡()皇()管弦()生()破霓裳()()(3)小组内交流朗读情况并推荐一人参加比赛。

4)小组间展开朗读比赛,并互相点评。

四、合作探究:1、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翻译全文,不会的字词请圈划出来2、小组合作,解决圈出的疑难字词。

3、教师出示难点句子,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五、达标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寻声暗.问.弹者谁(弦弦掩.抑.声声思()琵琶声停欲.语.迟()低眉信.手.续续弹()银瓶乍.破水浆迸()2、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信手(x in) 浔阳(x tn) 掩抑(ydn)浸湿(j i n)B 、管弦(xi印) 邀请(y a o) 添酒(ti a n)诉说(s u)c 、霓裳(ch dig ) 弹琴( td n)冷涩(se )凝聚(m ^g)D 、迸发(bdig) 琵琶 ( p d)画舫(f出g)布帛( b o)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郁闷谪居凄凉伦落B、霓裳恬然=F=P壬)追朔短暂拨弦憔悴凋零阑干D、间关c、船舫平仄4、A、B、C、D、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统编版8.3《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统编版8.3《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教案(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

2.初步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学习过程:一、自学引导: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16《琵琶行(并序)》【课题】《琵琶行(并序)》(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16课)【课型】本文属于古典诗歌基本阅读课【教学目标】1.能通过自主预习,了解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理解、掌握、背诵)2.能理清诗歌的结构脉络,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作者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理解、分析)3. 能通过了解白居易的人生经历,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遭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可贵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1.能通过自主预习,了解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理解、掌握、背诵)2.能理清诗歌的结构脉络,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作者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理解、分析)【教学难点】1.能理清诗歌的结构脉络,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作者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理解、分析)2. 能通过了解白居易的人生经历,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遭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可贵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时安排】4课时【课前预习积累】(一)字音识记湓.浦( )贾.人( ) 荻.花( ) 恬.然( )悯.然( ) 银篦.( ) 铮.铮( ) 悄.无言( )水浆迸.( ) 迁谪.( ) 嘲哳..( )..( ) 呕哑钿.头( ) 红绡.( )【答案】pén;ɡǔ;dí;tián;mǐn;bì;zhēnɡ;qiǎo;bènɡ;zhé;zhāo zhā;ǒu yā;diàn;xiāo (二)通假字1.曲终收拨当心画.通“”,2.家在虾.蟆陵下住通“”【参考答案】1、划,用拨子拨。

2、蛤。

(三)古今异义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3.似诉平生不得志..古义:今义: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4.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 今义:颜料或染料 5.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今义:鼓出来,冒出来 6.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7.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 今义:使紊乱的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8.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今义:朝前【参考答案】1、第二年2、于是作 3、称心如意 4、神态、脸色 5、爆发出,突然冲出 6、年纪大 7、整理 8、副词,刚才(四)一词多义1、实词言⎩⎨⎧ ①感斯人言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参考答案:①名词,话 ②名词,字 ③动词,说数⎩⎪⎨⎪⎧ ①使快弹数曲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参考答案:①数词,几 ②名词,数量语⎩⎨⎧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②今夜闻君琵琶语参考答案:①动词,说话,回答 ②名词,曲 轻⎩⎨⎧ ①轻拢慢捻②商人重利轻别离参考答案:①形容词,轻轻 ②动词,轻视 泣⎩⎨⎧ ①满座重闻皆掩泣②座中泣下谁最多 参考答案:①动词,哭泣 ②名词,眼泪下⎩⎨⎧ ①主人下马客在船②家在虾蟆陵下住【参考答案】①动词,从高处到低处 ②方位名词,下面,位置在低处2、虚词为⎩⎪⎨⎪⎧ ①因为长句②初为《霓裳》后《六幺》③为君翻作《琵琶行》【参考答案】①动词,写,创作 ②动词,弹奏 ③介词,替,给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内容导读《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后,在秋风萧瑟、秋月朗照、枫叶荻花颤动的浔阳江边抒写的千古绝唱。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一、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二、欣赏诗歌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三、品味诗歌意境,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一、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二、引导学生从对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三、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预习案【自主学习】熟读课文,掌握字词读音及其解释。

【预习检测】一、作者介绍:1、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为官曾于晚年担任太子少傅,去世后,赐谥号为“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盏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问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并且借机大肆攻击、中伤白居易,白居易终因此事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获罪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也就是在这一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

但当朝大臣间争权夺利,穆宗不听劝谏,于是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他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

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作者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基本情况及创作背景,读懂诗歌的感情。

2. 能鉴赏诗中浪漫瑰丽的想象、沉郁悲凉的意境、精妙的景物描写等等。

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学,了解作者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基本情况及创作背景,疏通诗歌大意;
2. 通过自学、讨论、质疑等方式读懂李白梦境的意象和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读懂杜甫的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读懂白居易抒发的人生感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1. 品味组成梦境的意象和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琵琶行并序》【导学资料】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文学常识】1.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下。

《琵琶行》导学案(原创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原创教师版)

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二、细读析文本2.诗前小序有什么作用?诵读全诗,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序的作用:①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③点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④奠定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诗文与序呼应的地方:①“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 第一段,②“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 第二、三段,③“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第四段。

3.《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试概述事件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节诗的内容。

答案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江上聆听琵琶曲,倾听歌女诉身世,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湿青衫。

4. 思考:诗人为什么说他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试结合全诗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 琵琶女白居易共同点( )艺压京城艳盖群芳( )才华横溢位髙权重(名动京师)( )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谪居卧病直谏被贬( )(落魄失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女直言敢谏却被贬的忠臣5导问: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诗人不会仅仅因为和琵琶女的经历和遭遇相同就潸然泪下的。

那么,诗人和琵琶女真正能够做到心灵相通,同病相怜的桥梁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琵琶声6. 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如何用文字把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形象化表达出来,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法是比喻。

导问:(1)诗的第二段连续用了八个比喻描写音乐,请同学重点研读第二段,找出这八个比喻句。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阳山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稿(20180223)课题:《琵琶行》课型:主备人:李志凌一、学习目标: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理解作品所描述的艺术形象。

3.在欣赏、感受、发现艺术美的同时,获得有关艺术欣赏的知识,得到艺术美的陶冶、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唤醒,提高自己的艺术文化素养。

二、学习重点、难点:三、学习过程:(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四、学习方法:五、时间分配:自主学习交流研讨 ,展示,点拨:六、学习内容: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_,号香山居士。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现实主义_诗人.他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_新乐府运动”运动,主张“_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即事名篇"(《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

白居易诗的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如《长恨歌》、《琵琶行》。

二、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作品。

有关题目:《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吟。

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的古体.【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

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

形容极度悲伤.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琵琶行》导学案(第一课时)

《琵琶行》导学案(第一课时)

《琵琶行》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掌握本诗描写音乐变化的方法,提升联想和想象的水平。

2.感知诗中使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提升写作水平。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能掌握本诗描写音乐变化的方法,提升联想和想象的水平。

学习难点:感知诗中使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提升写作水平。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知识链接”部分对于古诗歌中音乐描写方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找出本诗中所使用到的手法并联系具体情感加以体会。

【知识链接】古诗中的音乐描写“诗歌”本身就是“诗”与“歌”的结合体。

好的诗歌往往以其铿锵的节奏、优美的韵律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

而描写音乐的诗歌更是诗中有乐、乐中有诗,两者交融,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古诗中在描写音乐时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以声喻声。

这是最常见的描写手法,姑且叫“拟声法”吧。

就是用我们生活中一些常听到的声音来具体形象地比喻音乐声。

例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中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诗人以“一”与“万”对比,写出了蜀僧起始演奏的一刹那就带来了巨大浑厚的声响。

小小一支琴,仅凭指弹,却有如万壑松鸣,涛声澎湃,不能不令人惊叹蜀僧演奏技艺的高超。

欧阳修在他的《秋声赋》里也使用了很多以声喻声的句子:“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枞枞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以形喻声。

人的各种感觉之间是互通的,听觉的声音能够转化为视觉的形象,甚至是嗅觉的气味等等,我们称之为“通感”。

古诗中常常用视觉所见的形体去比喻听觉所闻的声音,通过由声到形的联想,使音乐声更具有质感,这样能把音乐的特点更准确更生动地表现出来。

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一诗中有“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的诗句。

“浮云柳絮”本不发声,似乎与音乐无关,但它们“无根蒂”、“随风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扬,诗人取这个形态特点,比喻琴声的自由奔放。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全诗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2.赏析,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学习重难点】3.理解全诗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4.赏析,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学习时间】3课时【知识链接】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

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背景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琵琶行 导学案

琵琶行    导学案

《琵琶行》第二课时定稿【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相关的文学常识;2.通过合作探究梳理、概括前三段的内容,并尝试背诵前三段。

3.掌握琵琶女弹奏音乐曲调变化与她人生境遇相通之处。

【学习重点】合作探究梳理、概括前三段的内容,并尝试背诵前三段;【学习难点】掌握琵琶女弹奏音乐曲调变化与她人生境遇相通之处。

【自主学习】1.作者及其作品白居易,中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他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_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解”。

白居易每做一首诗都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不断地修改,直到她能听懂,才把诗定稿。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代表作有《卖炭翁》及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

2.写作背景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

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1]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1]

高一语文3月6日《琵琶行》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熟读、诵读、品味语言、鉴赏分析诗歌,探究诗的意境、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品析琵琶女的形象特征二、教学重点1、赏析摹写音乐形象的诗句。

2、品析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四、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安排第一课时一、导入:讲解“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求,借由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导入作者白居易也遇到这样以为知音,他被一位琵琶女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他们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

课题: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相关的文学常识;2、扫除文字障碍,积累字词;反复诵读,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3、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学习重点和难点】1、感受诗歌的丰富内涵,背诵全诗2、积累字词3、探究《琵琶行》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预习案]【知识导学】一、作者及其作品白居易,中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他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_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解”。

白居易每做一首诗都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不断地修改,直到她能听懂,才把诗定稿。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代表作有《卖炭翁》及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

二、解题《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体裁_。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_,富于变化。

【基础演练】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湓( pén )浦铮铮(zhēng)倡(chāng)女贾(gǔ)人悯然(mǐn)漂沦(lún)转徙(xǐ)浔(xún)阳荻(dí)花慢捻(niǎn)霓裳(nícháng)六幺(yāo)间关(jiān)西舫(fǎng)教坊(fáng) 红绡(xiāo)钿头银篦(di àn bì)谪居(zhé)还独倾(huán)呕哑(ōu yā)嘲哳(zhāo zhā)二、解释下列加点字(1)予左迁..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九江郡司马(贬官)(2)明年(3)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在夜里)(4)铮铮然.有京都声(……的样子)(5)委身..妇(托身,嫁)(商人)(6)遂命.酒.(叫人摆酒)..为贾人(7)使快.弹数曲(畅快)(8)曲罢悯然..(忧郁的样子)(9)感.斯人言(感慨)(10)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才)(被贬官)(11)因为.长句(创作)(12)歌以..赠之(作歌)(连词,表目的)(13)凡.六百一十六言.(共)(字)三、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探究案]【合作探究】一、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写作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导学案设计(教师)

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导学案设计(教师)

中提升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重点难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学法指导】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

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一.知识链接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并序教学目的: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第二诗段,以串讲为主。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 三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浔阳楼楹联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诵琵琶篇。

————唐玄宗挽白居易联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及背景提示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卖炭翁》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生留诗歌3000多首《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2、解题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三、学习诗前小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明确: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2.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3.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四、自读诗歌。

正字音,知内容。

1、为下列字注音。

曲罢悯.mǐn然贾.(gǔ)人妇漂沦憔悴....piāolǘnqiáocuì恬(tián)然迁谪.(zhé)意枫叶获.dí花声声思(sì) 轻拢.(lǒng)慢捻.(niǎn)霓裳.(cháng) 六幺.(yāo)嘈嘈.(cáo) 间.(jiān)关幽咽.yè银瓶乍.zha破水浆迸.bèng虾(há)蟆(má) 名属(zhǔ)教坊(fāng) 红绡(xiāo) 钿(diàn)头银篦(bì)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予左迁..妇使快.弹数曲因为长句....歌...为贾人..秋委身..明年以.赠之寻声暗.问欲语迟.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间关..衣裳起敛容....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莺语花底滑.铁骑突出..画整顿秋月春风等闲..度暮去朝来颜色故..嫁作商人妇梦啼妆泪红阑干.....老大终岁不闻丝竹..坐弹一曲,为君翻...声往往取酒还独倾..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作.《琵琶行》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2、知内容,请用七字句概括各段的大意。

学生: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五、听课文朗读,思考下列一个问题: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的感受是什么?明确: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弹奏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暗写、略写)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明写、详写)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明写、略写)六、研读课文第一节。

1、学生划出叙述景物环境的句子,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荻花秋瑟瑟。

”叙述江东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

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令人顿感受秋凉袭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

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无不弥漫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

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忧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再次出现做好了准备。

其它如:“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明月江水寒”“黄芦苦竹绕宅生”等。

2、找出写人物的形象的句子,并对人物进行分析。

琵琶女形象“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报琵琶半遮面”,叙述女主人公出场,是人们经常吟咏的名句。

它的好处不仅在于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和此时此境的复杂心理活动,还暗示出她无限的幽愁暗恨。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

“沉吟”道出回想往事的心情。

“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既写动作表情,也写表现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其它如“自言本是京城女”等句子,诗人转述歌女自叙,笔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少年的欢乐受宠与年老色衰后的冷落寂寞形成对对照,道出了歌女天涯沦落的无限悲伤之情。

诗人形象送客时的离别愁绪,听歌女演奏和自叙时感情共鸣,对远离京城环境的不适,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独饮,这些叙述无不是诗人心曲的流露,直让人为诗人无故被贬黯然泪下,生出一腔怨恨。

板书“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忘归无管弦悲凉,奠下基调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惨将别不发江浸月七、作业。

熟读课文,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段落。

理清全文结构图,分析其感情线索。

第二课时聆听琵琶声一、学生自读第二节二、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提问]听了本文的朗读,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

的确,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

朗读然后思考:我们能否发现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

三、结合诗句分析曲调的四个部分。

前奏曲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明确:浔阳江边,瑟瑟秋风,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调弦定音中不经意流露了对往事的伤怀,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仿佛从沉寂中唤醒记忆。

欢乐曲•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明确: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成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的青年时代。

明确:当时她艺压京城、艳盖群芳、人人追捧、年年欢笑,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所以旋律清脆圆润,轻快舒缓。

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沉思曲诗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明确:“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孤独无依,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这时,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悲愤曲诗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明确: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独守空船,难以派遣幽怨,所以旋律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薄情的强烈控诉。

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四、分析本节诗歌描写音乐的特色琵琶女弹奏技艺精湛,作者的描写技巧更加如火纯青,使我们真的有“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技巧来描写音?:正面描写1、运用比喻、通感:8个比喻。

2、双声词、象声词拟声:幽咽、间关;嘈嘈、切切。

比喻、通感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深沉小弦切切如私语柔美细腻大珠小珠落玉盘圆润清脆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抑郁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高亢铁骑突出刀枪鸣气势雄壮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作用:将抽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象,同时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和音乐的感人魅力。

巧用叠词及叠韵词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又叠词作用:更加形象生动,使诗歌语言有音乐的悦耳动听,即为韵律美。

间关莺语花底滑Jiān guān 叠韵联绵词幽咽泉流冰下难Yōu yè双声侧面描写。

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相关链接古人描写音乐美的词语和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五、重点探究1、你是怎样理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明确:它写出了音乐的典型境界。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

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

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2、诗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艺术氛围?明确,它营造了一种典型艺术氛围1、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

2、“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

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