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球化学考试复习重点
地球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课后习题及答案绪论1.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的组成问题;2)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合和元素的赋存形式;3)地球系统各类自然过程中元素的行为(地球的化学作用)、迁移规律和机理;4)地球的化学演化,即地球历史中元素及同位素的演化历史。
2.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自然过程在形成宏观地质体的同时也留下了微观踪迹,其中包括了许多地球化学信息;2)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存在状态是环境和体系介质条件的函数;3)地球化学问题必须至于地球或其其子系统中进行分析,以系统的组成和状态来约束作用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反序法和类比法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1.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1)原子序数较低的范围内,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增大呈指数递减,而在原子序数较大的范围内(Z>45)各元素丰度值很相近。
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
具有偶数质子数(A)或偶数中子数(N)的核素丰度总是高于具有奇数A 或N的核素。
3)质量数为4的倍数的核类或同位素具有较高的丰度,原子序数或中子数为“约数”(2、8、20、50、83、126等)的核类或同位素分布最广、丰度最大。
4)锂、铍、硼元素丰度严重偏低,属于强亏损的元素。
5)氧和铁元素丰度显著偏高,它们是过剩元素。
6)含量最高的元素为H、He,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几乎占了太阳中全部原子数目的98%。
2.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1)地壳元素丰度差异大:丰度值最大的元素(O)是最小元素(Rn)的1017倍;丰度值最大的三种元素之和达82.58%;丰度值最大的九种元素之和达98.13%;2)地壳元素丰度的分布规律与太阳系基本相同。
与太阳系或宇宙相比,地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 He, Ne, N等气体元素;而地壳与整个地球相比,则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集Al, K 和Na。
环境地球化学考试复习重点
1. 环境背景值: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要素的平均化学成分。
2. 地球化学障:元素迁移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的急剧改变所引起的元素沉淀。
3. 等电pH值:当矿物颗粒不能带电荷时的PH值。
4.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在生物圈内不断地运转,他们沿着特定的途径,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有机体内,再从生物体回到非生物环境中去,从而构成元素的循环,这种循环叫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5. 弥散现象:在多空的介质中,当两种流体相接触,某种物质从含量较高的物体中箱含量较低的物体迁移,是两种流体分界面处形成过度混合带,混合带不断扩大,趋向于成为均质的混合物质,这种现象称为弥散现象。
6.地下水的自净过程:污染物进入地下水,通过同周围的介质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一系列的反应,使污染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最终被净化,是地下水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地下水的自净过程。
7.浓缩作用:当水蒸发时,其中含盐分的量不减,则其浓度相对增大,这种作用称为浓缩作用8.CO2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可以让太阳辐射的可见光部分透过,但是能吸收地球在13-17um之间的再辐射,组织了热量向外层空间的散逸,保持了大气的温度,这就是所谓的CO2的温室效应。
9.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对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10.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中的CO、NO等一次性污染物在光的作用下形成二次污染物,这两种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11.混合作用:当两种或数种成分或矿化不同的地下水相遇时,新形成的地下水在成分与矿化度上与混合前不同,这种作用称为.混合作用。
12.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13..生物半衰期:有毒物质降到最初摄入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4. 溶质径流:地壳风化产物受水流溶蚀和冲刷并以真溶液和胶体溶液状态随水流前一的行为称为溶质径流。
1. 生命起源的前提条件有哪些?(8分)(1)在大气圈-水圈体系中必须没有游离的氧(2)必须存在有对产生有机分子所必须的元素和催化剂2. 在土壤样品采集中,一般采取哪几种方式? (8分)答:(1)对角线法适用于污水灌溉或被废水污染的田块,由进水口倒出水口引对角线,按均匀间隔取3-5个点,并根据田块形状做适当修改。
环境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环境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一绪论: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绿色屏障锐减、垃圾、物种濒危、人口激增、温室效应。
2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的占80%~90%。
3环境化学的特点是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4由于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5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变”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二大气环境化学1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将大气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2大气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化合物。
3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x形成的因素:根据NOx形成的机理,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关。
4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每个CH4分子导致温室效应的内力比CO2分子大20倍。
5氟氯烃类化合物既可以破坏臭氧层也可以导致温室效应。
6逆温: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
7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程度。
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用Td表示)有关。
一般来讲,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越大,气块越不稳定。
8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空气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想想以及污染源本身特性。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系统(含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和化学演化的科学(涂光炽)。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成分及元素在其中分布、分配、集中、分散、共⽣组合与迁移规律、演化历史的科学。
⼆、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系统中的组成(量)第⼆:元素的共⽣组合和存在形式(质)第三:研究元素的迁移(动)第四:研究元素(同位素)的⾏为第五: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第⼆章⾃然体系中元素的共⽣结合规律⼀、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定义在⾃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的能⼒和所显⽰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结合的特性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亲氧元素、亲硫元素与亲铁元素的特点①:离⼦结构:最外层2、8个电⼦稳定结构,最外层18电⼦,最外层8—18电⼦②:电负性:较⼩,⼤,③:化学键:离⼦键,共价键,⾦属键④:氧化物的⽣成热:氧化物⽣成热⼤于FeO,⼩于FeO,氧化物⼩于亲氧元素、硫化物⼩于亲硫元素⑤:集中分布情况:岩⽯圈,硫化物——氧化物过渡圈,铁—镍核⑥:容积曲线:下降部分,上升部分,最低部分三、其它的概念离⼦电位(π):是离⼦电价(W)与离⼦半径(R)的⽐值,即π=W/R电离能:指从原⼦电⼦层中移去电⼦所需要的能量。
电离能愈⼤,则电⼦与原⼦核之间结合得愈牢固。
电⼦亲和能:原⼦得到电⼦所放出的能量(E)叫电⼦亲和能。
E越⼤,表⽰越容易得到电⼦成为负离⼦。
电负性:中性原⼦得失电⼦的难易程度。
或者说原⼦在分⼦中吸引价电⼦的能⼒叫电负性。
表⽰为:X=I+E (X:电负性;I:电离能;E:电⼦亲和能)周期表上,以Li的电负性为1.0,得出其它元素相对电负性。
化学键:离⼦键(电⼦交换),共价键(电⼦共⽤),⾦属键(价电⼦⾃由移动),范德华键(分⼦间或惰性原⼦间,存在弱的偶极或瞬时偶极),氢键(也属分⼦间静电⼒,含H的分⼦与其它极性分⼦或负离⼦间)四、元素的地球化学化学分类(⼽式分类)亲氧(亲⽯)、亲硫(亲铜)、亲铁、亲⽓根据地球中阴离⼦中氧丰度最⾼,其次是硫(主要形成氧的化合物和硫化物);⽽能以⾃然⾦属形式存在的丰度最⾼的元素是铁,因此,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①亲氧性(亲⽯)元素;②亲硫性(亲铜)元素;③亲铁元素。
(完整版)地球化学期末考试重点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及子系统的化学组成、化学机制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地球化学研究内容:元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元素的迁移;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元素丰度:元素在宇宙体或较大的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为丰度。
元素的丰度取决于核素的性质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数。
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该元素克拉克值的比值。
宇宙中元素丰度特征规律:①H。
He最多,H/He为12。
5,总含量98%;②轻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曾加指数递减,Z〉50,丰度低且几乎不变,丰度曲线近水平;③原子序数为偶数其丰度远高于相邻奇数元素;④与He 相邻的Li,Be,B丰度低,在较轻元素丰度范围,是非常亏损的元素,在元素丰度曲线,O,Fe呈明显峰出现,是过剩元素;⑤Tc,Pm无稳定同位素,宇宙不存在,序数大于83(Bi)的元素也没有稳定同位素,都是Th,U的长寿命放射成因同位素,丰度曲线上空缺;⑥质量数为4的倍数的核素或同位素有较高丰度.陨石分类:(1)球粒陨石质陨石:①碳质球粒陨石②普通球粒陨石③顽辉球粒陨石(2)非球粒陨石质陨石:①原始无球粒陨石②分异的无球粒陨石(无球粒陨石,石铁陨石,铁陨石)陨石研究意义:陨石物质的平均成分为非挥发性元素的相对丰度提供了最好的信息,元素的宇宙丰度表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陨石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
月球的化学成分:月球整体是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固态球体。
月球高地岩体类型:斜长岩、富镁的结晶演、克里普岩。
月海岩石玄武岩类型:高钛,低钛、极低钛。
月海玄武岩主要矿物:辉石、富钙长石及富镁橄榄岩。
地球组成:地壳、地幔、地核、水圈、大气圈九大行星的分类:地球和类地行星,包括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星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大陆占地球表面的41%,大陆一般分为:①花岗质的上地壳②云英闪长质的中地壳③玄武质的下地壳大陆的化学成分意义:认识地球形成和演化、制约化学地球动力模型的基本边界条件。
地球化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地球化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大气、水圈、生物圈中化学元素分布、循环和演化规律的科学。
它是地质学、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边缘学科。
以下是地球化学考研知识点的归纳:
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地球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 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
-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同位素分馏、元素丰度等
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
-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岩石中元素的分布和演化
- 矿物地球化学:研究矿物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 土壤地球化学:研究土壤中元素的分布和循环
- 大气地球化学:研究大气中化学元素的行为和循环
- 水圈地球化学:研究水体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和迁移
- 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循环和作用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 地球化学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包括质谱、光谱、色谱等
- 地球化学数据的解释与应用
地球化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
- 矿产资源的地球化学勘探
-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
- 地球化学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的前沿研究
- 地球化学与全球变化
- 地球化学在深地探测中的应用
- 地球化学在行星科学中的应用
结束语
地球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地球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对于从事地质、环境、资源等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考研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元素及其在地球内外圈层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研究地球演化和资源勘探的基础。
在地球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复习。
一、地球的成分和结构地球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主要包括铁、氧、硅、镁等。
这些元素在地球内部以不同的方式分布,形成了地球的结构。
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镁、铁等元素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重金属元素组成。
二、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元素在地球内外圈层之间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地球化学循环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几个部分。
大气圈是指地球上的气体层,其中包括氧气、二氧化碳等。
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等。
岩石圈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层,其中包括地壳和地幔。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等。
三、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元素是指地球上各种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分布。
地球上的元素可以分为常量元素、痕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几个类别。
常量元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主要包括氧、硅、铝等。
痕量元素是地球上含量较少但对地球化学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元素,主要包括锰、铜、锌等。
微量元素是地球上含量非常少的元素,主要包括金、银、铂等。
四、地球化学过程地球化学过程是指地球上各种元素在地球内外圈层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地球化学过程可以分为地球化学风化、沉积作用、岩浆活动等几个环节。
地球化学风化是指地球上岩石和矿物受到气候、水文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分解和溶解的过程。
沉积作用是指地球上岩石和矿物在水体中沉积和沉淀的过程。
岩浆活动是指地球上岩浆从地幔上升到地壳的过程,形成火山和岩浆岩等地质现象。
五、地球化学资源地球化学资源是指地球上含有有用元素和化合物的矿石和矿床。
地球化学复习重点
绪论:1.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含部分宇宙)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2. 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①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②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③研究元素的迁移④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⑤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3.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见微而知著"。
通过观察原子、研究元素(同位素),以求认识地球和地质作用地球化学现象。
4. 简述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A. 野外工作方法:①宏观地质调研②运用地球化学思维观察、认识地质现象③在地质地球化学观察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任务采集各种地球化学样品B.室内研究方法:④量的测定,应用精密灵敏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取得元素在各种地质体中的含量值⑤质的研究,也就是元素结合形态和赋存状态的研究⑥动的研究,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和计算。
包括测定和计算两大类。
⑦模拟地球化学过程,进行模拟实验。
⑧测试数据的多元统计处理和计算。
第一章:基本概念1. 地球化学体系: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时间连续,具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T、P 等)2. 丰度:一般指的是元素在这个体系中的相对含量(平均含量)。
3. 分布: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中(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整体的总的含量特征。
4. 分配: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各个区段中的含量。
5. 研究元素丰度的意义:①元素丰度是每一个地球化学体系的基本数据以在同一体系中或不同体系中用元素的含量值来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时间)、横向(空间)上的比较,了解元素基本特征和动态情况,从而建立起元素集中、分散、迁移等系列的地球化学概念。
是研究地球、研究矿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研究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化学基础理论问题的重要素材之一。
宇宙天体是怎样起源的?地球又是如何形成的?地壳中主要元素为什么与地幔中的主要元素不一样?生命是怎么产生和演化的?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
环境化学考试重点
①按颗粒物的粒径
(1)飘尘:Dp≤10μm的颗粒物;
(2)降尘:10 < Dp≤100μm之间的颗粒物。
②按颗粒物的存在形态固体颗粒、液态颗粒、液-固混合颗粒。
例:粉尘 颗粒直径:1 ~ 100mm;物态:固体粒子;烟尘颗粒直径:0.01 ~ 1mm;物态:固-液微粒;烟颗粒直径:~ 1mm;物态:固体微粒;烟雾颗粒直径:~ 2mm;物态:固-液颗粒;灰颗粒直径:1 ~ 100mm;物态:固体;雾颗粒直径:2 ~ 10mm;物态:液体;霭颗粒直径:大于40mm;物态:液体;霾颗粒直径:<1mm;物态:固体、液滴;
根据溶度积规则:
溶液中金属离子饱和浓度的负对数值与溶液pH值的关系为:
3、硫化物
在饱和水溶液中,H2S浓度总是保持在,代入上式可得:
溶液中促成硫化物沉淀的是S2-,若溶液中存在二价金属离子M2+,则有:[M2+]∙[ S2-]=Ksp
因此在硫化物和硫化氢均达到饱和的溶液中,可算出溶液中金属离子的饱和浓度为:
(1)Dissolved oxygen(DO)(2)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3)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4)Total oxygen demand(TOD)
(5)Total organic carbon(TOC)
4、亨利定律
气体的溶解度正比于液体接触该气体的分压力。[X(aq)]=kH·XG
此边界涉及到的氧化还原反应为:
Fe(OH)3(s)+3H++eÛFe2++3H2O
这一反应可看成下列两反应之和:
Fe(OH)3(s)+3H+ÛFe3++3H2O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元素在地球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分布、运移和转化规律的学科。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大气、水体等各个地球圈层。
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实验室分析、数学模拟等。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地球化学知识而准备的学习材料。
它包括了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等内容。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的内容:1. 地球化学基础知识:地球化学复习资料首先会介绍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循环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来建立对地球化学的整体认识。
2. 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复习资料会详细介绍地球化学元素的分类、分布规律和地球化学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球化学元素的特点和应用来了解地球化学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3. 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化学复习资料会介绍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过程和机制,如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球化学循环来了解地球上各种元素的运移和转化规律。
4. 地球化学实验方法:地球化学复习资料会介绍地球化学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如化学分析方法、同位素分析方法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球化学实验方法来了解地球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5. 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地球化学复习资料会介绍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如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来了解如何从实验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除了以上内容,地球化学复习资料还可以包括地球化学的应用领域和前沿研究进展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来了解地球化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总之,地球化学复习资料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地球化学知识而准备的学习材料。
它包括了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等内容。
通过学习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化学的理解和应用。
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
地球化学知识点整理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它涉及到地球的各个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以及地球内部的各种地质过程和现象。
以下是对地球化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元素的分布1、地球的元素丰度地球的元素丰度是指各种元素在地球中的相对含量。
研究表明,氧、硅、铝、铁、钙、钠、钾、镁这八种元素占了地球总质量的绝大部分。
2、元素在不同圈层的分布岩石圈中,硅、铝、铁等元素较为丰富;水圈中,氢、氧以及一些溶解的离子如钠、氯等常见;大气圈中,氮、氧是主要成分。
3、元素分布的控制因素元素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子结构、地球的形成过程、地质作用等。
二、同位素地球化学1、同位素的概念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2、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中不发生衰变,如碳的同位素 C-12 和 C-13;放射性同位素会自发地发生衰变,如铀-238 衰变为铅-206。
3、同位素分馏由于物理化学过程中同位素的质量差异,会导致同位素在不同物质中的相对丰度有所不同,这就是同位素分馏。
4、同位素地质年代学通过测定岩石或矿物中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产物和剩余量,可以计算出岩石或矿物的形成年龄。
三、地球化学热力学1、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内能、焓、熵等,它们用于描述体系的能量状态和变化。
2、地球化学平衡在地质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通过热力学原理可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3、相平衡研究不同相(如固相、液相、气相)之间的平衡关系,对于理解岩石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微量元素地球化学1、微量元素的定义在地质体系中含量较低的元素。
2、分配系数微量元素在不同矿物或相之间的分配比例,它反映了微量元素在地质过程中的行为。
3、微量元素的示踪作用通过分析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比值,可以推断岩石的成因、源区特征以及地质过程的条件。
五、有机地球化学1、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和分布有机化合物可以来源于生物遗体和分泌物,在沉积岩中广泛分布。
环境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环境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环境地球化学第⼀章1.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及其⼦系统(含部分宇宙)的化学组成,化学机制(作⽤)和化学演化过程。
2.元素的共⽣组合:具有相同或相似迁移历史和分配规律的各种元素在地质体中有规律组合。
3.元素的迁移:元素在⾃然作⽤中含量和存在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第⼆章1.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个化学体系种中(太阳、陨⽯、地球、地壳某地区)整体总含量。
2. 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区段中的含量。
3. 元素的“丰度”:所谓元素在体系中的分布,⼀般认为指的是元素在这个体系中的相对含量(平均含量)。
4、元素的绝对含量单位T吨Kg 千克g克mg毫克µg(γ) 微克ng 毫微克pg 微微克5. 相对含量单位%百分之.... ×10-2 ‰ 千分之.... ×10-3 ppm、γ/g、µg /g、g/T 百万分之.... ×10-6ppb、ng/g ⼗亿分之.... ×10-9ppt、pg/g 万亿分之.... ×10-126.陨⽯:是从星际空间降落到地球表⾯上来的⾏星物体的碎⽚。
7.陨⽯的类型:①铁陨⽯②⽯陨⽯③铁⽯陨⽯8.O、Fe、Si、Mg、S、Ni、Al、Ca是陨⽯的主要化学成分,且含量逐渐减少。
9.通常将元素在宇宙体或较⼤的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为丰度,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
10.对⽐丰度值排序:太阳系H>He>O>Ne>N>C>Si>Mg>Fe >S 地球Fe>O>Mg>Si>Ni>S11.浓度克拉克值和浓集系数浓度克拉克值= 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平均含量/某元素的克拉克值>1意味该元素在地质体中集中了<1意味该元素在地质体中分散了12.浓集系数= 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某元素的克拉克值,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倾向于集中的能⼒第三章1.地壳的能源来源:太阳能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能2.地球化学亲和性(geochemical affinity):在⾃然体系中,阳离⼦有选择性地与某阴离⼦化合(结合)的倾向性。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20分):1、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p56):解: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征,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2、戈尔德施密特元素地球化学分类:(p83)解:①亲石元素:与氧亲和力强,易溶于硅酸盐熔体,主要集中在岩石圈。
②亲铜元素:与硫的亲和力强,易熔于硫化铁熔体,主要集中在硫化物-氧化物过度圈。
③亲铁元素:易熔于铁,主要集中在铁-镍核。
④亲气元素:具有挥发性或倾向形成易挥发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大气圈。
⑤亲生物元素:主要集中在生物圈。
3、相律(戈尔德施密特相律) (p145)解:相律是反映体系内自由度与组分数和相数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戈尔德施密特相律:F ≥2,Φ≤ K,F是自由度,F是自由度,Φ是独立组分数。
4、微量元素(p182)解:通常将自然体系中含量低于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以低浓度(活度)为主要特征(相对含量单位常为10-6和10-9);它们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矿物,而被容纳在由其他组分所形成的矿物固溶体、熔体或流体相中。
5、镧系收缩(p192)解:REE的配位数和离子半径之间存在相关性,即离子半径愈大,它们占据配位数愈大的位置,反之亦然。
REE的原子容积显示出逐渐和稳定地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的趋势。
这种原子容积的减小在化学上称之为“镧系收缩”。
二、简答题(28分)1、什么是元素克拉克值?(4分)试从找矿和地质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两个方面讨论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6分)。
解: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通常为地壳)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就是元素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
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①元素克拉克值可用于判断元素在地壳中富集成矿的能力。
元素在矿床中的最低可采品位与克拉克值的比值,称为其浓集系数。
浓集系数低的较容易富集成矿(但也不是绝对的,有的元素集中能力强)。
②现代人体的化学成分是人类长期在自然环境中吸收交换元素并不断进化遗传、变异的结果。
地球化学复习重点(部分)
绪论:1.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含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机制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2.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的组成问题(2)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问题(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地球的历史与演化。
第一章:1.陨石的分类:陨石主要是由镍-铁合金、结晶硅酸盐或两者的混合物所组成按成份分为三类:(1)铁陨石:主要由金属Ni-Fe(98%)和少量其它矿物如磷铁镍古矿[(Fe,Ni,Co)3P]、陨硫铁(troilite)(FeS)、镍碳铁矿(Fe3C)和石墨(graphite)等组成。
(2)石陨石:主要由硅酸盐矿物silicate minerals组成。
根据它是否含有细小而大致相近的球状硅酸盐结构而进一步分为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
球粒主要是橄榄石和辉石,有时为玻璃;无球粒陨石缺乏球粒结构,成分上与前者也有差异。
(3)石-铁陨石:由数量大体相等的Ni-Fe 和硅酸盐(主要是橄榄石,偶尔辉石)组成。
2.地壳、地球和太阳系元素丰度组成特征及其差异的原因:太阳系:H>He>O>C>Ne>N>Fe>Si>Mg>S;特征规律:1.原子序数较低的范围内,元素的丰度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呈指数递减,而在原子序数较大的范围内(Z>45)个元素丰度值很接近;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3.H 和He的丰度最高的两种元素;4.与He向邻近的Li和Be、B具有很低的丰度,属于强亏损的元素;5.在元素丰度曲线上O和Fe呈明显的峰,它们是过剩元素;6.质量数为4的倍数的核素和同位素具有较高丰度;地球:Fe>O>Mg>Si>Ni>S>Ca>Al>Co>Na;特征:1.地球物质的90%由Fe、O、Si和Mg四纵元素组成;2.含量大于1%的元素有Ni、Ca、Al、和S;3.Na、K、Cr、Co、P、Mn和Ti的含量均在0.01%-1%扥范围;地壳:O>Si>Al>Fe>Ca>Na>K>Mg>Ti>H ;特征:①与地球和太阳系相比,最丰富的十种元素是O-Si-Al-Fe-Ca-Na-K-Mg-Ti-H;②不均匀性:前13种元素占地壳总重的99.7%;其余只占0.3%。
(完整word版)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球类陨石:主要由基质、球粒、金属和一些特殊矿物集合体等组成。
碳质球类陨石是球粒陨石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含有碳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并且主要由含水硅酸盐组成。
CI型陨石为什么能够作为太阳系元素丰度标准?I型碳质球类陨石中难挥发元素的丰度与太阳一致,且未经受热变质作用影响、形成于远离太阳的较低温区域,是最原始的太阳星云凝聚物资。
因而,它能保持着太阳星云中非挥发元素的初始丰度。
第二章复习题1、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主要指阳离子在自然体系中趋向同某种阴离子化合的倾向。
又可指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2、戈尔德斯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1)、亲石元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具有8电子(S2P6)惰性气体型的稳定结构,与氧容易成键,主要集中于硅酸盐相。
2)、亲铜元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具有18铜型结构(s2p6d10)在自然界中容易与硫形成化合物,这些元素在分配时,主要分配在硫化物相中。
3)、亲铁元素:离子最外层电子层具有8-18过渡型结构,这种元素同氧、硫的化合能力较差,倾向于形成自然元素,因此,这类元素倾向分配在金属相中4)、亲气元素: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原子半径大,具有挥发性或易形成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大气圈中。
5)、亲生物元素:这类元素主要富集在生物圈中。
3、类质同像的概念类质同像概念: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或分子)所占据而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格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保持不变或相近,这种现象称类质同像。
5、影响元素类质同像的物理化学条件1)、组份浓度---“补偿类质同像”一种熔体或溶液中如果缺乏某种组份,当从中晶出包含此种组份的矿物时,熔体或溶液中性质与之相似的其他元素就可以类质同像代换的方式加以补充。
2)氧化还原电位.7、电负性;1衡量中性原子得失电子的难以程度2电负性(X)=I(电力能)+E(电子亲和能)3同一周期元素由左到右X值增大,酸碱度与之一致4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是元素酸碱性分界线5提供自然反应系中的酸碱度的标准6反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征7决定元素在结合规律中的亲和性与酸碱性8、研究元素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1)、确定了元素的共生组合。
环境地球化学复习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1.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主要有:自由扩散,协 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 2.污染物在机体内的转运主要包括:吸收,分布, 排泄和蓄积等4个过程。 3.生物富集:生物通过非吞噬的方式,从周围环 境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 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4.BCF:生物浓缩系数,某种化学元素或物质在 生物体内的浓度与生物生长环境中该元素或物质 的浓度之比。 5.消化管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
第一章 绪论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 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 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 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成为环境污染物。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 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称之为 环境效应。 环境效应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环境生物效应。
9
富营养化的防治:
1、减少污染源 2、污水中氮、磷的去除。
①除氮:物理化学法(氯气法、吹脱法和选择性离子交 换法去除氨态氮和生物脱氮技术。 ②除磷:物理除磷法、化学除磷法和生物除磷法(生物诱 导的化学沉淀作用和生物积磷作用:底泥微生物的代谢 作用,使微环境发生变化,废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转化 为难溶化合物而沉积在污泥上)。
5.气温垂直递减率:大气垂直方向上每升高100米温度的降低 值。
6.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小风的夜晚,由于强烈的有效辐 射,使地面和近地层大气强烈冷却降温,上层降温较慢而形 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7.酸性降水: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 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
地球化学-重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绪论1地球化学学科特点:1.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物质系统是地球、地壳、地幔及地质作用体系, 因此它是地球科学的一部分。
2.地球化学着重研究地球系统中的化学运动3.地球化学以化学类科学理论为基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热力学等);4.综合性边缘科学,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已形成三十个分支学科。
5.理论与应用并重: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污染与治理、地方病防治、农牧业生产等需要应用地球化学知识;6 . 地球化学是年青学科,发展迅速。
3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那就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宏观地质体的同时,还形成大量肉眼难以辨别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同位素成分的组合的微观踪迹,它们包含着重要的定性和定量的地质作用信息,只要应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观察这些微观踪迹以及宏观的地球化学现象,便可深入地揭示地质作用的奥秘。
概括一句话那就是见微而知著(即通过观察原子之微,以求认识地球和地质作用之著)5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及其的特点研究方法:一)野外阶段:1)宏观地质调研。
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制定计划;2)运用地球化学思维观察认识地质现象;3)采集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样品。
二)室内阶段:1)“量”的研究,应用精密灵敏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取得元素在各种地质体中的分配量。
元素量的研究是地球化学的基础和起点,为此,对分析方法的研究的要求:首先是准确;其次是高灵敏度;第三是快速、成本低;2)“质”的研究,即元素的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鉴定和研究;3)地球化学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和计算;4)归纳、讨论:针对目标和任务进行归纳、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讨论。
特点第一个特点:由于地球化学是隶属于地球科学的,为此,首先要遵循地质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途径。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手实际资料来自对自然地质现象的详细观察和研♠在地学的时空结构中整理和综合资料;♠确信事实规律的统计性特征;♠反序追踪历史;♠结论的推断性和多解性,以及认识的反复深化。
环境地球化学知识点
环境地球化学知识点环境地球化学是研究地表、地下水和大气等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分布特征、转化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问题的学科。
它包括了环境中的元素循环、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环境控制和修复等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环境地球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1.元素循环:环境中的元素循环是指地球表层与地下水、大气等环境之间元素交换与转化的过程。
这些元素包括常见元素如碳、氮、氧、硫等,以及稀有元素如金、银、铜等。
元素循环对于维持地球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2.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环境污染物是指对于环境和生物体有害的物质。
它们包括有机污染物如农药、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等。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和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和积累过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3.环境控制: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如何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和传播。
这包括技术控制如过滤和吸附技术,以及生物控制如植物吸收和土壤微生物降解等方法。
了解环境控制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4.修复技术: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环境修复技术,即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将受污染的土壤、水体和大气恢复到良好状态的技术。
例如,使用土壤改良剂和生物堆肥可以改良污染土壤,或者使用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
5.环境监测:环境地球化学在环境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利用环境监测数据,我们可以评估环境质量,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地球上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元素转化和循环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
接着,这些有机物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其他生物体内,最终有机物会被分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溶解态氮和磷等,这些无机物会再次进入环境。
7.地质化学:地质化学研究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和物质循环。
它涉及到矿物形成、岩石蚀变和沉积作用等过程。
地球化学复习要点及答案
绪论1.地球化学定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的基本任务√定义:韦尔纳茨基(苏)于1922年提出:地球化学科学地研究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即地壳的原子,在可能的范围内也研究整个地球的原子。
地球化学研究原子的历史、它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配和运动,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成因关系。
费尔斯曼(苏)在同年也提出了定义:地球化学科学地研究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原子的历史及其在自然界各种不同的热力学与物理化学条件下的行为。
德国著名的地球化学家戈尔德施密特于1933年认为:地球化学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定量地确定地球及其各部分的成分,另一方面要发现控制各种元素分配的规律。
美国地球化学委员会于1973年对地球化学的定义为:地球化学是关于地球和太阳系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演化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了与它有关的一切科学的化学方面。
1985年涂光炽提出的地球化学定义为: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研究对象:地球化学以地球及其子系统为直接研究对象。
性质:地球系统和太阳系的物质运动可以表现为力学的、物理学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运动形式,而且各种运动形式相互作用,构成综合、复杂的高级运动。
对地球及各子系统中各类基础运动形式的综合研究,是地球科学的目标和任务。
地球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和互相转化。
寓于地球物质运动中的不同运动形式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地球化学同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同为地球科学支持学科,他们均应考虑多种形式运动的因素,从而需要寓于地球系统物质运动中的某种形式基础运动的学科作为支撑。
地球化学实质是研究地球物质化学运动的学科,他的产生与发展也是应地球科学为了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精确而重视吸收现代自然基础学科成果的表现之一。
基本任务:地球化学的基本任务为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及化学演化。
2.地球化学体系3.地球化学与其他地质类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地球化学的实质是研究地球物质化学运动的学科,是以地球物质运动和地质运动中客观存在的化学运动形式为依据,将地学需要与化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并不断吸收现代自然基础科学,使之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和精确化。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要点
第一章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
元素在宇宙体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之为丰度。
丰度通常用重量百分数(%),PPM(百万分之一)或g/t表示。
2.富集矿物:指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平均含量的那种矿物。
3.载体矿物: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布于其中的那种矿物。
4. 浓集系数=工业利用的最低品位/克拉克值。
为某元素在矿床中可工业利用的最低品位与其克拉克值之比。
5.球粒陨石:是石陨石的一种。
(约占陨石的84%):含有球体,具有球粒构造,球粒一般为橄榄石和斜方辉石。
基质由镍铁、陨硫铁、斜长石、橄榄石、辉石组成。
划分为: E群——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比较稀少;O群——普通球粒陨石: H亚群—高铁群,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损石;L亚群—低铁群,橄榄紫苏辉石球粒陨石; LL亚群—低铁低金属亚群;C群——碳质球粒陨石,含有碳的有机化合物和含水硅酸盐,如烷烃、芳烃、烯烃、氨基酸、卤化物、硫代化合物等。
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重要信息。
分Ⅰ型、Ⅱ型和Ⅲ型。
Ⅰ型其非挥发性组成代表了太阳系星云的非挥发性元素丰度。
6.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反映地质体中某元素的浓集程度。
1.陨石在地化研究中的意义:(一)陨石的成分是研究和推测太阳系及地球系统元素成分的重要依据:(1)用来估计地球整体的平均化学成分。
○1陨石类比法,即用各种陨石的平均成分或用球粒陨石成分来代表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
○2地球模型和陨石类比法来代表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其中地壳占质量的1%,地幔31.4%,地核67.6%,然后用球粒陨石的镍—铁相的平均成分加 5.3%的陨硫铁可以代表地核的成分,球粒陨石的硅酸盐相平均成分代表地壳和地幔的成分,用质量加权法计算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
(2)I型碳质球粒陨石其挥发性组成代表了太阳系中非挥发性元素的化学成分。
(二)陨石的类型和成分是用来确定地球内部具层圈结构的重要依据:由于陨石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陨石—石陨石、石铁陨石和铁陨石,因而科学家设想陨石是来自某种曾经分异成一个富含金属的核和一个硅酸盐外壳的行星体,这种行星经破裂后就成为各种陨石,其中铁陨石来自核部,石铁陨石来自金属核和硅酸盐幔的界面,而石陨石则来自富硅酸盐的幔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环境背景值: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要素的平均化学成分。
2. 地球化学障:元素迁移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的急剧改变所引起的元素沉淀。
3. 等电pH值:当矿物颗粒不能带电荷时的PH值。
4.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在生物圈内不断地运转,他们沿着特定的途径,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有机体内,再从生物体回到非生物环境中去,从而构成元素的循环,这种循环叫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5. 弥散现象:在多空的介质中,当两种流体相接触,某种物质从含量较高的物体中箱含量较低的物体迁移,是两种流体分界面处形成过度混合带,混合带不断扩大,趋向于成为均质的混合物质,这种现象称为弥散现象。
6.地下水的自净过程:污染物进入地下水,通过同周围的介质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一系列的反应,使污染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最终被净化,是地下水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地下水的自净过程。
7.浓缩作用:当水蒸发时,其中含盐分的量不减,则其浓度相对增大,这种作用称为浓缩作用8.CO2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可以让太阳辐射的可见光部分透过,但是能吸收地球在13-17um之间的再辐射,组织了热量向外层空间的散逸,保持了大气的温度,这就是所谓的CO2的温室效应。
9.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对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10.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中的CO、NO等一次性污染物在光的作用下形成二次污染物,这两种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11.混合作用:当两种或数种成分或矿化不同的地下水相遇时,新形成的地下水在成分与矿化度上与混合前不同,这种作用称为.混合作用。
12.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13..生物半衰期:有毒物质降到最初摄入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4. 溶质径流:地壳风化产物受水流溶蚀和冲刷并以真溶液和胶体溶液状态随水流前一的行为称为溶质径流。
1. 生命起源的前提条件有哪些?(8分)(1)在大气圈-水圈体系中必须没有游离的氧(2)必须存在有对产生有机分子所必须的元素和催化剂2. 在土壤样品采集中,一般采取哪几种方式? (8分)答:(1)对角线法适用于污水灌溉或被废水污染的田块,由进水口倒出水口引对角线,按均匀间隔取3-5个点,并根据田块形状做适当修改。
(2)梅花形发适宜于面积较小、平坦、土质均匀的田块,取5-10个点。
(3)棋盘形法适宜于中等面积、平坦、形状完整,但土质较不均匀的田块,取10个以上的点。
(4)蛇形法适宜于面积大、地不太平坦、形状不规整的田块。
还可根据作物生长情况,结合土质、灌溉、施肥、施药等情况,划分为不同地段分别采样。
3.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是什么?(9分)(1)通过包气带渗入。
这种途径是污染液从各种污染源地通过包气带想地下水面的渗透。
这种污染途径的集体污染源包括:废水坑、污水池、沉淀池、污水渗坑、化粪池等;(2)从地表水体侧向渗入。
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流,使许多河流收到污染,而这些受污染的地表水又可以成为地下水的污染源;(3)由井、孔、坑道、岩溶通道等直接注入。
4. 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包括哪些?(9分)答:初级生产者能利用二氧化碳、水和营养物质,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质的绿色生物或光化能合成的细菌。
消费者不能合成有机物、需要捕食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的异养生物。
分解者以动植物残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质为生命活动能源,并把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无机物的异养生物。
非生物环境包括C、N、O等无机物质和光照、温度、气、水、土、岩石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5. 地球化学障的定义及种类(8分)种类:吸附障酸性-碱性障氧化-还原障氧障花园硫化氢障还原潜育障硫酸盐和碳酸盐障蒸发障机械障6. 地下水的自净作用有哪些?(8分)答:(1)微生物媳妇和衰亡作用;(2)微生物分解作用;(3)化学沉淀作用;(4)物理化学吸附作用.7. 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特点。
(8分)答: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其特点是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和结构上具有差异性,因此在环境中的滞留时间也不同,按其可以分为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弱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永久性有机污染物。
其中非持久性和弱持久性的有机物可以通过降解作用消除,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降解缓慢,只能在水中机械移动和在水固两相间迁移。
8. 促使地下水硬度增高的化学作用有哪些?(8分)i.污染物质产生的二氧化碳促进钙、镁碳酸盐的溶解ii.盐效应使碳酸钙、镁的溶解度增大iii.离子置换作用促使地下水硬度增高iv.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地下水硬度有明显的影响9. 简述地下水污染的组分特征。
(9分)(1)地下水硬度增高(2)硝酸根离子含量增高(3)其他组分,像微量元素Ag、Cd、Cr、Cu、Hg、Fe、Mn、Zn等;非金属元素As、Se、F等;以及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等。
10. 土壤矿物的形成与转化过程?(9分)土壤的形成始于(基岩的风化是由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质大循环:植物营养物质由大陆流到海洋,海洋又变为大陆后,这些物质又由新的大陆流向新的海洋。
营养物质的这种循环过程称为植物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生物小循环:通过植物(包括所有参与这一过程的生物)的反复吸收利用和积累营养物质的这一过程,称为营养物质的生物小循环。
土壤形成过程是建筑在地质大循环(营养元素的释放和淋溶过程)与生物小循环(营养元素被生物吸收积累和释放过程)的基础上的。
11.简述土壤的基本组成。
固相部分包括无机组分:有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组成;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2]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它们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有机组分:腐殖质类物质和非腐殖质类物质液相部分是很稀的盐水溶液,溶液中多含钠钾钙氯等离子气相部分一部分由地上大气进入的氧气、氮气等;另一部分是土壤部产生的水汽、二氧化碳等1.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理?形成条件:包括臭氧(O3)、过氧酰基硝酸酯(PANs)和醛类。
① NO x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同时存在,且达到一定浓度。
② 有足够的太阳辐射强度。
③ 有不利于光化学烟雾扩散的地理和气象条件。
形成机理:自由基链式反应的四个过程,即链引发、链歧化、链增长和链终止。
分为九个反应NO2+hv——NO+O 引发O+O2+M——O3+M(M为伴随气体,大气原始的N2或O2)O3+NO——NO2+O2O+烃——稳定产物+自由基歧化O3+烃——稳定产物+自由基歧化自由基+烃——稳定产物+自由基增长自由基+NO——自由基+NO2 增长自由基+NO2——稳定产物终止自由基+自由基——稳定产物终止2.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的基本作用主要有哪些?答: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的基本作用主要有溶滤作用、浓缩作用、混合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脱碳酸作用及生物化学作用等。
3.论述酸雨的形成过程大致有哪几种?(1)水蒸气冷凝在还是含有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和有机物等的凝集核上;(2)在形成云雾时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碳等都被小水滴吸收;(3)气溶胶颗粒物在形成云雾过程中相互絮集;(4)在降雪时,空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被冲刷在雪中。
酸雨的危害有(植物淋失,土壤淋失,对生物造成危害)。
天然水中溶解的化学组成可以分为可溶性气体、主要离子、生物成因物质、微量成分和有机质。
4.阐述环境调查的目的?1) 判断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2) 查清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并追踪污染途径,寻找污染来源3) 确定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影响,并确定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迁移、转化的情况4) 调查环境背景及其变化趋势,通过经常性的环境监测,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资料5) 建立环境污染扩散模式和规律,为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5、大气飘尘的定义和分类.定义:一般把粒径小于10um的悬浮颗粒称为飘尘,由于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又称气溶胶,大于10um称为落尘。
大气飘尘根据它的成因,可分为一次和二次两种:一次飘尘是以颗粒的形式直接从源中排放出来,如风扬起的灰尘或从烟囱排放出来的颗粒;二次飘尘是在大气中生成的颗粒,如某些气相化学梵音产生能凝聚为颗粒的位置。
一次和二次飘尘在数量上一样多。
1、环境地球化学的定义以及主要任务?环境地球化学是研究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元素在地球外圈层环境的含量、分布、形态以及迁移规律的科学。
具体来说,环境地球化学的主要任务有:1、研究元素在地球外圈层的各部分,特别是岩石、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含量和分布,阐明其分配规律,评价原生环境质量,改造原生环境提供依据。
2、研究个别元素和元素对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
即研究对人类有益或有害元素以及生命元素的赋存规律,结合形态及其个人类健康的影响。
3、研究区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与原生环境有关的地方性疾病的发生原因,探讨人类擦汗女歌手的环境地球化学因素。
4、为了解和改善自然环境而进行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础研究。
2、环境背景值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为评价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环境科学研究的更笨目的是查明环境质量的变化,从而血爪改善环境质量的途径。
而环境背景值的研究是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特别在开展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中,背景值为提供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提出了评价标准与选择。
(2)为研究环境中元素(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理提供初始态的含量水平和形态结构。
(3)为环境污染趋势预测、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类遭受污染威胁日益加剧的现状,许多国家都在开展各种环境组成要素背景值的调查研究工作,以便经过数年、数十年乃至数百年后进行对比,同时为制订规划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4)为工厂、电站的建立,为工农业合理布局及国土整治提供资料和科学依据。
(5)根据区域环境中某些元素的丰缺,为搞清地方性疾病的发生、病因和有效防治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6)通过背景值调查发现重金属异常区为开发矿业提供资料。
晶核的形成过程(P82)(1)离子或分子之间的作用,结果生成离子或分子簇;(2)随后,物质沉积在这些晶核上;(3)由细小的锦盒最终可生成粗核晶体,这一过程称为熟化。
在高度饱和的状态,晶核生成速度甚高,生成的沉淀物大多由极小的晶粒组成。
初始生成的晶粒可以是与最终晶粒不同的晶型,如果晶核小于一个单元晶胞,则生长的晶粒最初很可能是生成无定形结构,具有叫道单元晶格的物质趋向于最初以无定形相沉淀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