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合集下载

【专业知识】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专业知识】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专业知识】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已经存在,这是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相联系的。

但是,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成了现实性。

随着简单商品经济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使经济危机的发生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过去我们讲:资本家在追逐高额利润动机的驱使下,拼命扩大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结果是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于社会生产的增长,市场上的商品找不到销路,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但是现在应该讲:某个特定行业,例如房地产,金融,能源等领域的资本家利用体制监管不力的漏洞或者垄断地位,拼命剥削整个社会而不是自己的工人(他们自己的工人往往一同发财)。

造成本行业价值虚增,由社会买单。

使得全体公民相对贫困,买不起房产,股票等被他们操控的产品,造成需求衰退的连锁反应。

现代经济危机不是产品过剩,而是虚假财富过剩。

一个价值10万元的房子被炒到100万元,这90万元就是虚假财富。

制造这些虚假财富的效果和制造这么多假币一样危害社会和经济。

现在每一百元货币中至少有70元是在房地产中和股票中,二者真正价值不足7元。

换句话说,每流通的100元中就有至少60多元的假币。

如果这个假币不被认出来,就一直在流通,人们都以为自己有100元。

但当这60多元假币被认出来的时候,人们才会发现我只有30多元,财富缩水了60多元。

经济危机就是假币被认出来的时候。

政府预防现代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要像打击假币一样打击虚假财富进入流通。

从本质上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劳动分配的不公平。

市场体制具有两极分化的弊端,自由竞争自由分配不但会提高生产力,也会导致劳动成果的不均衡分配。

从资本积累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从资本积累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从资本积累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1. 引言1.1 引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当前社会经济领域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人们对于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

从资本积累理论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资本积累不足两个方面。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私有制、市场经济和利润追求。

在这样的经济体系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积累和扩张,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断进行投资和生产,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经济往往出现过剩生产和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积累不足也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资本家往往将更多的剩余价值用于再投资而非消费,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这种资本积累不足的现象已经在历史上多次出现,并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 正文2.1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私有制、市场经济、货币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利润追求等方面。

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石,它使生产资料及其产品成为私人财产,并且决定了资源的配置由私人所有。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方式,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实现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

货币经济则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形式,通过雇佣劳动和资本投入实现生产过程。

利润追求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动力,企业通过追求利润来促进生产和创新,实现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

这些基本特征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高效率、竞争激烈和创新能力强的特点。

正是这些特征也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容易出现周期性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

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将资本投入生产,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而工人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全球经济危机是指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金融市场动荡等现象的集合体。

自20世纪初以来,全球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给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那么,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

一、金融市场泡沫金融市场泡沫是全球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多次泡沫,如互联网泡沫、房地产泡沫等。

这些泡沫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过度放贷、投机行为泛滥、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的。

当泡沫破裂时,往往会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波及实体经济,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

二、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传导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传导的问题。

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国经济出现问题很容易波及其他国家。

例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最初发生在美国,但很快蔓延到全球范围,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因此,全球化背景下的风险传导是全球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

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严重挑战。

一些国家采取单边主义、贸易壁垒等手段,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导致全球贸易动荡,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不仅损害了各国经济利益,也加剧了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

四、资源分配不均全球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

一些发达国家占据着全球资源的大部分份额,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发展困难的问题。

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发生和蔓延。

五、政治因素影响经济政治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些国家的政治动荡、政策不确定性、政治冲突等问题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政治稳定和良好的政策是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而政治动荡则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危机的诱因。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金融市场、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资源分配不均、政治因素等多个方面。

浅谈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

浅谈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

浅谈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统计一班王妍41109013提要:经济危机可由多种原因所造成。

郎咸平认为信任为产生经济危机的一大因素。

而在马克思的观点中,相对生产过剩是造成每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当相对过剩与通货膨胀二者同时引发经济危机时,还会产生双重重危机。

关键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信用危机生产过剩通货膨胀双重危机背景: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的核心部分。

当金融系统出现严重问题时,经济体的其他部分也必然受到影响。

2008年下半年开始,首先从美国开始,经济危机突然来袭,并很快席卷全球。

这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我对经济危机产生原因的思考。

正文:一、信用危机引爆经济危机2008年的次贷危机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而产生,次级贷款是整个房地产贷款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首当其冲的一个环节。

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财务危机正是这些贷款出问题的反应。

可以说,危机正在向全局性的抵押贷款危机和金融危机发展,“次贷危机”这个称谓已经不能涵盖这次危机的全部,所以已经从“次贷危机”转化成“金融危机”。

郎咸平的观点中认为:例如,有一批人想借钱卖房子的人,他首先会去找中介。

中介通过收集材料,查找收入证明、税收证明等等来进行了解。

经过第一关中介的审核之后,如果中介认为可以了,他就可以交给银行。

银行拿到这些材料进行第二次的审核,看看过不过关,如果过关的话,那么就由银行借出一笔钱给这些想购物者,这就是房贷。

假如这笔房贷为一百万。

那么银行借出一百万,他的资金就少了一百万,美国有一个庞大的金融市场,它通过金融市场把债券吸收掉,消化掉,下一步就是这些银行把这一百万再去卖掉,可以卖给其他银行,也可以卖给房地美,把这一百万卖给了它,这两家可以说是美国政府的事业单位,就把这些一百万债权切成一千块一张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卖给社会大众,通过这种运作形成证券化,老百姓会买,中国政府也买,欧洲政府也买,也就是说通过全世界市场的吸收吸收这一百万美金的房贷。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爆发原因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

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

其特点是: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生产资料归社会的少数人--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雇佣社会的大多数人--工人进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资本家为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一方面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一方面又要以最低的工资给工人,便会使生产与销售出现矛盾,大量产品卖不出去,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产生。

所以说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避免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反复出现。

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

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其间所经历的时间便是一个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

从周期性来看,经济危机的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最基本的阶段,它既是上一周期的结束点,又是新周期的起点。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会落后于生产的增长,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市场上的商品再度严重过剩时,就不可避免地再一次爆发经济危机。

总之,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得到暂时的,强制性的缓和。

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加强,第三世界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这些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变化,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出现许多新的特点: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小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甚明显,各阶段的特征减弱;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危机阶段物价任然上涨。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观点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观点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课程期末作业班级:政教1001 姓名:徐香学号:100204136第一部分:(选择3和7)1、试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践价值。

主要观点:第一: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的阐述。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是由资本主义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所决定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生产力的绝对发展,不管价值和其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忽略资本主义生产赖以发展的生产关系,实现现有资本价值的有效保存和不断增殖是其本质所在。

因此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最隐蔽、最深刻的原因。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成机制问题。

马克思考察了危机的各种因素、条件、可能性、现实性和规律。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论述了商品表现为货币并完成形态变化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的前提,阐明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资本论》第二卷中考察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资本循环的三个公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

认为只有三个循环实现顺利的转换和统一才能保证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对抗性质和无政府状态,使得这种连续性遭到破坏。

在第二篇《资本周转》中,马克思揭示了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

在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中,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表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私有制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是在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实现的。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工人的影响方面。

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资本主义生产活动,经济的不景气使得资本家加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显露出无限制的追求利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工人阶级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失业人口急剧增加,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通过裁减工人,拉长劳动时间或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保证自我的利润实现;二是工资水平严重下降,不能保证工人的正常生活,不利于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是危机使工人阶级陷入贫困,长此以往,工人阶级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资本主义经济不景气,工人阶级的生活将十分窘迫。

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的根源经济危机是指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导致经济体系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严重冲击,产生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经济活动的大规模衰退和不稳定的局面。

虽然每次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各有不同,但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经济危机的根源。

一、金融体系的不健全性金融体系作为支持经济运转的核心部分,其不健全性往往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

首先,金融机构的过度杠杆化可能导致金融泡沫的形成,一旦泡沫破裂,金融机构将陷入困境。

其次,金融监管的不到位也是金融体系不健全的原因之一,监管薄弱将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增加,加剧经济危机的程度。

因此,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加强金融监管是避免经济危机的关键。

二、经济结构的失衡经济结构的失衡是经济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过度依赖某个产业或某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容易导致经济波动的扩大。

当依赖的产业或国家遭遇困境时,整个经济体系将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分配也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当收入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过大时,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受到压制,这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因此,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强收入分配是避免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三、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也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全球化的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也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波动相互影响。

国际贸易壁垒的提高、多边贸易谈判的失败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的大规模收缩,给各国经济带来冲击。

此外,国际金融市场的黑天鹅事件和突发性危机也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因此,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稳定国际金融市场至关重要。

四、政府干预的不当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政府的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经济危机,但是干预的不当往往会加剧危机的程度。

政府过度放松监管、采取不当的货币政策、过度扩张财政支出等行为都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因此,政府应当合理进行宏观调控,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威胁。

总结起来,经济危机的根源可以归结为金融体系的不健全性、经济结构的失衡、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政府干预的不当。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摘要: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

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本文讨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并对比分析了二战前后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异同与原因。

关键词:相对过剩私有制社会化大生产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表现在二战前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在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度过的。

在经济危机到来时,一方面.大量的商品销不出去,甚至成批地毁掉,成千上万的企业倒闭,失业暴增,物价暴跌。

信用破坏;另一方面,失业工人激增,在业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整个社会经济映入了瘫痪和混乱的状态,使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

周期性经济危机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危机是周期的基本阶段,是周期的起点和终点,其特征是:商品销售困难,物价暴跌,生产下跌,失业工人增加,银根紧缩,竞争空前激烈,大批企业倒闭等。

萧条是周期中的停滞,其特征是:生产停止下降,价格停止下跌,失业人数不再增加,信用关系呆滞,社会游资充斥等。

复苏是周期中恢复阶段,其特征是:生产逐渐扩大,社会需来逐渐增加,大规模更新固定资本开始,就业人数增加,社会购买力逐渐提高,信用关系逐渐扩展等,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高涨是下一次危机的准备阶段,其特征是:生产迅速扩大,投资大量增加,市场繁荣,信贷异常活跃等。

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为例,它波及范围特别广,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持续时间从1929年到1933年,达四年之久。

危机沉重地打击了各国工业生产,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以上。

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比1929年下降39%。

其中机床制造下降了80%,生铁下降了79.4%,炼钢下降了75.8%,汽车下降了74.6%,采煤下降了40.9%。

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急剧缩减。

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比1929年缩小了三分之二,回到了1919年的水平。

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应对策略

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应对策略

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应对策略经济危机是一个让世界各国都受到影响、难以避免的问题。

历史上,经济危机曾多次爆发,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如今,虽然在我们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忽视经济危机的存在。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经济危机的根源,并学习一些应对策略,以免经济危机来袭时我们无从应对。

一、经济危机的根源1. 贪婪。

贪婪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以至于铤而走险,风险爆发,从而引起了经济危机。

2. 消费过度。

消费者支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人们如果消费过度的话,也会加速经济崩溃的速度。

3. 贫富分化。

资源分配不公,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社会上的抗议与不满情绪不断被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会直接促进经济危机的发生。

4. 短视行为。

短视行为是企业常见的问题,例如销售海量产品而不重视市场调研等,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但是风险也会因此不断增加,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

二、应对策略1. 保持理性消费。

消费者应该理性消费,坚持合理节约,不盲目追求名牌、时尚,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个人和社会因为消费过度而遭受损失。

2. 推动财政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

货币和财政政策之间存在着协调的关系,实践需要把握好货币和财政政策之间的比重,避免过度释放货币,减轻财政压力。

3. 持续改革灵活劳动市场。

劳动市场的良好职能和灵活性,是悠久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了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国家应该持续进行相应的劳动市场改革,为不断变革的经济环境提供灵活的劳动力。

4. 加强企业合作增强企业的战略。

面对经济危机的挑战,企业需要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寻求经济摆脱困境的方法。

总之,经济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面、系统地分析。

实际上,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理财意识、增强监管意识、强化团结意识,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讨经济危机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讨经济危机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教学实践环节论文题目: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讨经济危机问题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时间:成绩:指导教师内容摘要:1825年的英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

从过去的旧社会经济体制到21世纪国际社会新经济体制过渡中,全球各国发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经济危机。

众所周知,一旦发生经济危机,那影响可是巨大的,不管是在经济界还是在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人就业方面都会深受严重影响,结局大家也都可以料想到,可为什么经济危机还是一次一次发生呢?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跟大家一起来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根源,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

关键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经济复苏;市场经济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一):经济危机是什么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二)经济危机爆发根本原因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已经存在,这是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相联系的。

但是,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成了现实性。

随着简单商品经济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使经济危机的发生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矛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是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周期性特点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周期性特点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周期性特点。

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周期性特点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定义: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有效需求来说是过剩的。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生产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从单个人分散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

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过程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

第三,产品的社会化,即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交换供应整个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当这些矛盾尖锐激化时,必然造成普遍的买卖脱节,即生产的供给和需求之间脱节,致使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

从一次危机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爆发,就是一个再生产周期。

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要经过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其中危机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

它是上一个生产周期的结束,又是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开始。

分析经济危机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分析经济危机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分析经济危机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经济危机的现象: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一)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与信用危机:无论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金融市场都是一片混乱。

过度投资与放贷,大量金融衍生产品推出后监管失控,使银行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致使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运转.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全部消失,特别是具有150年历史的雷曼兄弟投资公司的破产,使得世界各国银行和投资人损失巨大,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和信用危机.(二)世界货币体系紊乱,各国货币汇率巨幅波动:各国货币汇率剧烈波动,给国际经营和外汇兑换带来重大影响.虽然在近期金融危机中美元表现强势,但根据分析,美国为缓解经济颓势,可能会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美元随时可能停止升值而贬值.所以,两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加大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和风险.(三)部分国家财政发生危机,国家经济濒临破产:部分国家经济因对外依存度高、外汇储备不足而受到严重冲击.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不得不为银行大量注资或收归国有,但仍然难以避免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和经济衰退.(四)世界经济将步入一轮较长时间的衰退: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金融系统的问题已经渗透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必然面临一轮较长时间的衰退.其主要体现在:1、订单与消费急剧下降,众多经济实体面临经营困境.全球数以万计的企业纷纷减产、降价或倒闭,世界经济一片萧条.2、裁员加剧,失业率大幅上升.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到创记录的2.1亿.3、世界各国股市连连暴跌: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各国股市连连暴跌,大多下跌幅度在40-70%之间,给世界各国投资者带来约30万亿美元的损失. 4、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由于世界各国的消费预期大幅下降,对原材料的需求和各类产品的进口将大幅减少,原材料价格普遍巨幅下挫.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一)跨国公司内部的有组织性和世界经济生产的盲目性之间的对立.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凭借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跨国公司实行内部的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其活动极大地推动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效益促进增长.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活动在很大的程度上突破民族国家的调控范围,它们的活动舞台是基本上处于无国际政府状态的世界市场.它们在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地方采购原料和材料,在劳动力充裕工资低维的地方加工生产,到商品需求量大,售价高的地方去销售.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跨国公司为追逐高额垄断利润而不断追求增加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以便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其结果必然在全球范围内导致生产发展的盲目性.所以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扩张十分迅速,而一旦产品在市场上过剩,影响所及往往在一系列国家和地区印发严重的经济动荡或危机.(二)单个国家生产的有组织性和全球生产的无政府主义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解市场经济的缺陷,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此产生.然而,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国范围内的宏观管理,其出发点始终是为本国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全球经济的整体利益服务的,每一个主权国家所作的决策都是从本国而不是从全人类利益出发.因此,这种非一致性必然会使全球生产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无政府状态,从而使经济全球化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单个国家生产的有组织性和世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和对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在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往中,通过经济的,政治的甚至军事的手段对这些国家进行控制与掠夺,把广大发展中国家变成自己廉价原料和劳动里的提供者及倾销商品的大市场,由此构成南北之间严重的贫富对立与分化.总之,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国际垄断阶段后,资本主义国际范围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本身的固有矛盾,而是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从以上原因看,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是必然的.。

经济危机的不同理论解释

经济危机的不同理论解释

西斯蒙第运用他的经济学方法发现和第一个论证资本主义必然发生经济危机。

这是他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最主要贡献,也是他的经济学方法取得成功的表现。

他认为消费不足是经济危机的前提,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是从他的消费与生产的平衡观点出发的。

他认为生产和消费是相互决定的。

保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平衡,既是社会经济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而资本主义制度破坏了生产和消费的平衡,造成了生产和消费的尖锐矛盾,这是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源。

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是从他的消费与生产的平衡论观战出发的。

西斯蒙第认为,生产与消费是相互决定的。

他说:“ 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人们不断地沿着一个圈圈循环,果要变成因,因又变成果。

”他认为。

保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平衡,既是社会经济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而要实现两者的平衡,“ 生产要随着需要的比例相应地增减,这已经成为政治经济学的一项定理。

”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强调了个人消费在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的必然性,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马克思对他的危机理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西蒙第不了解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只是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其次,他从分配关系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性,但他不懂得分配关系只是生产关系的一种形式。

不能历史地看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无法知道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途径。

2、经济无危机论经济无危机论是萨伊提出的并被其追随者称之为“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

萨伊断言生产物是由生产物购买的。

因而“是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当然萨伊承认直接购买生产物的是货币但“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

当交易最后结束时我们将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与对策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与对策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与对策全球经济危机是自2008年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面临的最为沉重的负担之一。

虽然自2009年后,一些国家动态发展着其经济建设,但危机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如失业率和经济发展的停滞。

为了找到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并迎接挑战,政府和学者需要进行广泛的认识和思考。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1. 财务危机:全球财务危机是危机的短期原因。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危机。

子贷款收益率的上升导致了美国全国房价的下跌,这些低质量的子贷款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

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金融体系的自由化以及对机构混乱管理。

2. 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全球经济危机中的长期原因之一。

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经济体,如美国和欧洲,过度依赖外国商品,这导致了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的进一步恶化导致了经济不平衡和全球经济危机。

3. 政策失误: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失误导致全球经济危机。

在经济增长的高峰时期,各国政府和央行认为货币政策过度饱和,经济或许需要进行放缓和去杠杆化等措施。

然而,这些措施加剧了危机。

全球经济危机的对策1. 财政政策的应用:财政政策是缓解全球经济危机的重要工具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大力促进生产力和增加投资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这可以帮助缓解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并支持企业或社区的发展。

2. 开放和普及计划:通过开放创新和普及计划,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在全球的大环境中获得一些发展机会。

因此,创新和技术普及应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全球经济危机的一大手段。

3. 合作和协调:全球经济危机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行业利益相关方合作协调,加强信息流通、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经济技术的转移。

这需要谨慎的经济政策:4. 金融监管的加强: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再次提醒我们重视金融监管问题。

在金融监管上,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资产安全规则、实行漏洞的扫除和纠正不正当金融行为的程序,避免风险的扩大。

5. 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为全球经济危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激励节能减排、环境资源管理和提高生产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产业,特别是低碳经济,可以为各地经济繁荣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经济危机的根源:1、追求发展速度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导致的投资冲动和利益驱动;同时伴随投资拉动型的通货膨胀;2、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导致的消费需求增长过快,同时伴随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3、投资冲动、利益驱动与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经济泡沫涨大到极限时必然会破裂,必将造成资金供给短缺,正常的资金供应链条断裂,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先从金融领域爆发信贷危机和信用危机,之后就会引发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危机,企业大规模破产倒闭,劳动力大量失业,导致购买力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经济危机的实质或本质经济危机的实质或本质是旧的生产力产能过剩与供给过剩,有效需求饱和与不足;要摆脱经济危机,使经济复苏,需要适度增加有效需求;同时必须开发、创造新的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战胜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这次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人借钱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造成的恶果。

在过去几年里,美国借中国、日本的钱给美国人消费;借未来的钱维持现在的消费,造成虚假繁荣。

由于美国人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导致石油、煤炭、矿石、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疯涨,造成经济生产不堪重负,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虚假泡沫破灭,先由次贷危机、房地产信贷危机、金融危机逐步酿成严重的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长期利用实行低利率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造成虚假的经济繁荣;世界金融体系存在致命的缺陷,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货币政策的制定权掌握在金融寡头的手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为了控制世界,为了掠夺财富和资源,蓄谋已久,恶意操纵经济周期,兴风作浪,浑水摸鱼,趁火打劫。

还有一个原因是,布什总统穷兵黩武,发动伊拉克战争,造成巨额的财政赤字,不得不靠举债过日子。

试想,一个人如果长期借债,无力偿还,又大吃大喝,疯狂消费,能不陷入经济危机吗?1929年那次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1929年那次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美国全民疯狂地爆炒股票,因而导致股票市场泡沫破裂进而引发旷日持久的经济大萧条,造成股票市场崩盘,银行大量倒闭,实体企业大规模破产,国民大批失业,使整个经济体系陷入山体滑坡、泥石流倾泻、江河绝口、堤坝崩溃式的灾难之中。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解释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解释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实际论述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纲要》末尾,经过对剩余价值实际的探求,最后在《资本论》中完成。

一、马克思对经济危机迸发缘由和结果的预见马克思以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内在于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即消费的社会化和消费资料的资本主义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一般企业消费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消费的无政府形状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消费具有有限扩展的趋向与休息人民有支付才干的需求相对增加之间的矛盾。

当这两种矛盾开展到尖利的水平,使社会再消费的完成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时,就会出现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迸发的方式。

迄今为止,经济危机有古典和现代两种表现方式。

古典危机的发生流程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两极分化—有效需求缺乏—消费相对过剩—经济危机—销毁财富、淘汰过剩消费才干—回到终点;当代危机的发生流程是:资本制度的内在矛盾—两极分化—有效需求缺乏—消费相对过剩—透支消费—违约率上升—经济危机—淘汰过剩消费才干—回到终点。

1929年的大危机招致了凯恩斯革命,即政府干预投资和抚慰团体消费,实质是推进政府和团体共同消费,以化解有效需求缺乏的矛盾。

当下应对“次贷危机”采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有化等措施与凯恩斯时期采取的措施并没有什么实质不同,甚至成效还有下降。

这一切显示,不论是团体还是政府“透支消费”,都不能根治“有效需求缺乏”。

在资本统治的制度框架内,任何举措都不能够根除消费相对过剩危机。

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基本的缘由,总不外乎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消费却不顾这种状况而力图开展消费力。

”列宁也曾指出:“危机是什么?是消费过剩,消费的商品不能完成,找不到需求。

”可见,经济危机是一种市场销售危机,一种消费片面过剩的危机。

当然,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消费过剩,其实质是一种相对过剩,即相关于社会有支付才干的需求而言的过剩,而不是社会产品的相对过剩。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迸发的缘由。

政治经济学 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政治经济学 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出现,使经济危机产生可能性。
三、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的表现:
1、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教程
教学课件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崔宝敏 Email:cuibaomin198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第二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第三节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 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Page 2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含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大工业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周
Page 3
一、经济危机周期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缓和的交替运动的必然结果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含义:从一次危机开始到下次危机开始之间的间 隔时间 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 危 机 复苏 萧条 高 涨
其中,危机阶段是决定性的阶段
Page 4
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Page 6
一、重要概念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 二、重要思考题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 在生产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Page 7
感谢观赏!
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首先,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暂时拜托危机,过渡到新 的复苏阶段准备了物质条件; 其次,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创造了物质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认识当今全球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这个词是源自西方,这个词诞生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之前中国以及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上,这个词一直没有出现,而在西方在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特别是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开始逐渐代替人手工劳动的时候,经济危机出现了,大批的人失业,物价飞涨,生产停滞,企业破产,债务纠纷等等。

看经济危机的原因,需要分析经济危机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这个时期与以前的时期有什么差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技术水平,组织形式,政权类型等等有什么不同。

经济危机的根源就在于工业社会(实体经济的多性)的发展之后,导致经济运行对虚拟经济越来越依赖的情况下,经济运行的权利主体还在西方的权力分散的基础之上情况下,就会出现经济危机,用马克思的话就是说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

所以西方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之后,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加上虚拟经济层面的金融资本的出现,就出现了垄断金融资本。

这些资本主导了美国经济的运行,其他发达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垄断金融资本来完成本国经济的整合与调整,协调经济的有序运行,这样在资本主义金融帝国主义阶段之后,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大大的减少了,这要感谢技术的进步导致的资本整合经济能力增强的结果。

经济活动是围绕着人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的生活需要,以及分配和交换的公平性原则而展开的,只有经济活动符合公平原则,满足了提高人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情况下,经济运行才能持续,经济活动创造的是实物或者是服务西方社会在政府没有能力组织经济活动满足人民经济需要的情况下,贵族,商人等等大量通货的持有者组织一些经济活动,可是商人不具备国家政权的一个很重要的行政职能,因为国家的行政职能能够具备完成经济组织产品生产的功能,商人往往与政权结合,通过某些行政手段帮助其完成生产的组织活动。

这样西方社会权力分散的结果,导致了在经济领域,私人资本的出现,私人资本不具备行政手段组织生产的职能,所以他们需要积累大量的通货来交换获得别人手中的资源,这样他才能通过获得的资源来组织生产,并把产品卖出去,获得更多的通货。

这里就需要一个资源原始积累的问题,他们获得别的的资源往往也不是堂堂正正,正大光明的,这就是马克思说的他们的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经济危机的根源一是:虚拟层面在人与人之间配制的不均衡。

因为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大多数人都不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而只是生产的某个环节,而且生产的产品也不是直接进入某些人的腰包,而是进入一个统一的交换平台—市场,每一个凭借自己在虚拟经济层面获得的通货来到市场上交换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通货通过产品交换又进入了资本家的腰包,经济得以运行的前提就是这个循环的资金流能够持续下去而不断裂,但是因为资本原始积累的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在财富的分配中占有很大的主动权,当过多的财富进入资本家腰包,而劳动者却获得很少的财富时,这样资金流在消费者购买产品完成资金回流这个环节就会发生断裂,经济危机就发生了。

这种情况下,环节经济危机相对容易,因为资金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分配不均造成的,所以只要减少贫富差距,提高工人工资,扩大内需就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不过这需要资本家吐血。

而且这种经济危机不容易对经济活动造成大的破坏,表现也可能仅仅就是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不高,社会产品生产减少,工人罢工,如果工人因为吃不上饭而罢工,这样的罢工是肯定会成功的,因为这种情况下罢工的激烈程度是很高的,资本家承受不了.另一种情况的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相对较大,就是虚拟经济层面的资金在经济的各个环节的投入不均衡造成的经济链的断裂,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危机对经济的打击是剧烈。

例如众多的资本家为了赢得市场,在生产环节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大量的厂房,设备,
购买了不少土地,雇佣了很多工人,购买了很多原材料,结果最后发现整个社会在生产领域投资过多,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这里面,而生产的产品却因为市场容量有限而滞销,最后结果就是工厂大量倒闭,工人失业,需求继续下降,整个经济陷入萧条。

陷入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针对存在已久的瓶颈,近年来加强了各方面的改革与调整,其作用和影响正在逐渐显现。

一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国内利率趋降,引发金融危机的内部因素被化解;金融和房地产泡沫被释放,等等。

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对资金的自由移动重新评估,制定了防止国际炒家狙击金融市场的具体监管措施。

在金融危机中发生经济衰退是必然的,然而这种经济衰退是其经济复苏的前奏和必要条件。

当今的世界经济与30年代相比有四大不同。

一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明显加强,这一方面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得以增强。

任何国家和集团都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否则不仅要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和谴责,而且最终自己也将被“祸水”所淹没;二是30年代初,各国实行“金本位制”,因而制约了各国在1929年美国股市暴跌后采取放松银根的能力,以刺激陷入衰退的经济走向复苏。

1972年,美国停止黄金与美元的兑换,带来了一个比较灵活的经济政策,从某种程度上对爆发危机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当今许多国家能够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扩大公共投资和民间消费,以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三是30年代,世界经济运行缺少全球性的监督和协调机制,然而今天,国际经济和金融机构业已纷纷建立,
对各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进行监督和协调。

一旦出现真正危及各国共同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国际社会能够进行必要的国际干预和协调。

在当前出现通货紧缩的形势下,许多国际机构和人士苦思对策,包括充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调整财政援助战略;降低利率,确保各国和全球经济增长;防止国际炒家控制股市和期市,抵御外来冲击;对不断超出国家监管能力的世界金融体系进行结构调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等。

四是二次大战结束后,昔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新生的拥有主权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独立和经济上的崛起,是50年代以来的重大事件,它们的发展与稳定对世界的发展与稳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南北双方既有矛盾与斗争,又有合作与协调。

根据上述分析和判断,目前世界经济无论其内部机制,抑或外部环境,基本上尚不存在发生大萧条、大危机的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

30年代的恶梦难以在今天重现。

然而,人们不能不重视历史的相似之处,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对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以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