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土壤墒情采集系统
洪水河灌区信息化系统介绍目录第一章概述 (04)1.1灌区基本情况 (4)1.2系统建设内容及要求 (6)1.2.1通信网络系统 (6)1.2.2计算机网络系统 (7)1.2.3水资源信息采集系统 (7)1.2.4闸门控制与视频监视系统 (8)第二章系统总体结构 (8)2.1系统逻辑结构 (8)2.2系统功能 (10)2.2.1基础数字信息系统平台 (12)2.2.2应用服务系统平台 (12)2.2.3综合决策系统平台 (12)第三章通信网络系统 (14)3.1通信方案 (14)3.1.1通信方案概述 (14)3.1.2系统结构 (15)3.2系统配置与通信设备 (16)3.2.1管理处信息中心 (16)3.2.2测控点现地 (16)3.3安装方式 (16)第四章计算机网络系统 (17)4.1硬件建设 (17)4.1.1系统拓扑图 (17)4.1.2主要硬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软件系统 (18)4.2.1 软件系统组成4.2.2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1 数据库结构4.2.2.2 灌区基础数据库类型4.2.2.3 系统功能4.2.3综合应用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水资源信息采集系统 (31)5.1水位流量采集系统 (31)5.1.1系统配置与设备 (31)5.1.2系统功能 (34)5.2水质采集系统 (34)5.2.1水质采集点布置 (34)5.2.2设备配置 (34)5.2.3功能 (34)5.3雨量采集系统 (35)5.3.1雨量采集点布置: (35)5.3.2设备配置 (35)5.3.3设备安装图 (36)5.3.4功能 (36)5.4土壤墒情采集系统 (37)5.4.1土壤墒情采集点布置 (37)5.4.2设备配置 (37)5.4.3功能 (37)第六章闸门控制及视频监视系统 (38)6.1闸门控制点布置 (38)6.2设备配置 (39)6.3 视频监视系统附件1 灌区基础属性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第一章第一章概述1.1 灌区基本情况洪水河灌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民乐县境内,南依祁连山北麓,北接张掖市,东西与童子坝灌区、海潮坝灌区接壤。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ppt
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l002—93,《土地 利用现状调查地(市)级汇总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1003—94,《土地 利用现状调查省级汇总技 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160-1997 ,《1 : 500 、 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791-93,《1:5000、1: 10000地形图图式》
第二节 土地利用数据库开发
目的和意义 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编码 土地利用数据建库 土地利用更新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是“数字国土工程” (土地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涉及到计算机 技术、GIS技术和土地管理专业知识等, 是一项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工作。
为经济信息系统提供土地资源的背景数据和空 间定位信息
LRIS的功能
存储和处理多种形式的土地资源信息的功能 野外观测资源 遥感遥测资料 实地考察资料 各类专题图件 统计数据
土地资源信息的查询检索和更新功能
存贮在土地资源数据库中的各类信息,可以多种形式 向用户提供服务,而数据的现势性又成为土地资源信 息系统存在的关键,因而系统中的数据库必须能随时 更新,同时能将过时的有用数据资料复制归档保存。
二、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目标与功能
定义 土地资源应用模型与GIS的结合构成了土地资 源信息系统(LRIS) LRIS是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新的技术手段,一 方面为土地资源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深 了土地资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加快 了资源研究的进程,使人类能够在短时间内认 识和处理各个区域的复杂多变的土地资源问题
农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
农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简介农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旨在提高农田资源利用效率的软件系统。
此方案旨在详细介绍系统的功能、架构和实施计划。
功能1. 农田资源登记:系统可以记录和管理所有农田资源的基本信息,包括土地面积、土壤质量、地理位置等。
2. 作物种植管理:系统可以跟踪农田资源上各种作物的种植情况,包括作物种类、种植面积、施肥情况等。
3. 农田资源评估:系统可以根据农田资源的基本信息和作物种植管理数据,对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评估和分析。
4. 农田资源调度:系统可以根据农田资源评估的结果,制定合理的农田资源调度方案,以最大化农田资源的利用效益。
架构农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包括以下组件:1. 前端界面:用户通过前端界面与系统进行交互,包括数据录入、查询和分析等功能。
2. 业务逻辑层:处理用户请求,负责数据的逻辑处理和农田资源评估算法的执行。
3. 数据存储层:用于存储和管理农田资源的基本信息、作物种植管理数据和评估结果。
可以采用数据库或者文件系统进行存储。
实施计划系统的实施计划包括以下步骤:1. 需求分析: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系统的具体功能要求。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架构。
3. 开发实施:根据系统设计,进行系统的编码和测试,并进行部署和安装。
4. 数据导入和配置:导入现有的农田资源数据,并进行系统配置和参数设置。
5. 培训和推广:对系统进行培训,并进行推广和宣传,以便用户能够熟练使用系统。
6. 运维和支持:系统上线后,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技术支持。
总结通过农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农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系统的功能、架构和实施计划都经过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旨在提供简单、高效的解决方案。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研究方向
02草地资源与生态
安沙舟
李柱
同上
新疆畜科院草原研究所兼职导师
03草地生态
李卫军
同上
04草地生态
李建贵
同上
05牧草育种
张博
同上
009动物医学学院
090601基础兽医学
6
01动物疾病病理
简子健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5动物生物化学
④409动物生理学或421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选一
复试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
陈静波
同上
同上
06动物分子数量遗传学
田可川
同上
同上
07胚胎生物工程
杨焰
同上
新疆天康公司兼职导师
090502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17
01反刍动物营养
雒秋江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5动物生物化学
④409动物生理学
复试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02动物生长代谢调控
雒秋江
同上
03饲料加工
安尼瓦尔
同上
04猪的营养
王子荣
同上
05反刍动物营养及生产
余雄
同上
06新饲料开发
余雄
同上
07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
杨开伦
同上
08反刍动物营养
王加启
同上
中国农科院兼职导师
09家禽营养
王晓霞
同上
北京农学院兼职导师
008草业工程学院
★090503草业科学
15
01草坪技术
阿布来提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0高等数学(农)或311普通生物化学选一④412植物生态学
王长新
同上
04水工水力学
三农信息化管理平台使用手册
三农信息化管理平台使用手册第1章平台概述 (3)1.1 平台简介 (3)1.2 系统架构 (3)1.3 功能特色 (4)第2章系统安装与登录 (4)2.1 系统环境要求 (4)2.1.1 硬件环境 (4)2.1.2 软件环境 (4)2.2 安装步骤 (5)2.2.1 获取安装包 (5)2.2.2 安装程序 (5)2.2.3 安装完成后,在桌面或开始菜单中找到三农信息化管理平台图标,双击启动。
52.3 登录与退出 (5)2.3.1 登录 (5)2.3.2 退出 (5)第3章农业信息管理 (5)3.1 农业数据采集 (5)3.2 农业数据查询 (6)3.3 农业数据分析 (6)第4章农村信息服务 (6)4.1 农村政策发布 (6)4.1.1 功能概述 (6)4.1.2 操作流程 (7)4.2 农村市场信息 (7)4.2.1 功能概述 (7)4.2.2 操作流程 (7)4.3 农村教育资源 (7)4.3.1 功能概述 (7)4.3.2 操作流程 (7)第5章农民信息管理 (8)5.1 农民基本信息 (8)5.1.1 功能概述 (8)5.1.2 操作流程 (8)5.1.3 注意事项 (8)5.2 农民培训与就业 (8)5.2.1 功能概述 (8)5.2.2 操作流程 (8)5.2.3 注意事项 (9)5.3 农民社会保障 (9)5.3.1 功能概述 (9)5.3.2 操作流程 (9)第6章土地资源管理 (9)6.1 土地信息查询 (9)6.1.1 功能概述 (9)6.1.2 操作步骤 (9)6.2 土地利用规划 (10)6.2.1 功能概述 (10)6.2.2 操作步骤 (10)6.3 土地交易管理 (10)6.3.1 功能概述 (10)6.3.2 操作步骤 (10)第7章农业科技推广 (10)7.1 农业技术发布 (11)7.1.1 功能概述 (11)7.1.2 操作流程 (11)7.1.3 注意事项 (11)7.2 农业技术培训 (11)7.2.1 功能概述 (11)7.2.2 操作流程 (11)7.2.3 注意事项 (11)7.3 农业科技成果 (12)7.3.1 功能概述 (12)7.3.2 操作流程 (12)7.3.3 注意事项 (12)第8章农产品市场管理 (12)8.1 农产品价格信息 (12)8.1.1 价格信息采集 (12)8.1.2 价格信息分析 (12)8.1.3 价格信息发布 (12)8.2 农产品销售渠道 (13)8.2.1 销售渠道分类 (13)8.2.2 销售渠道管理 (13)8.2.3 渠道数据分析 (13)8.3 农产品质量安全 (13)8.3.1 质量安全标准 (13)8.3.2 质量安全检测 (13)8.3.3 质量安全追溯 (13)8.3.4 质量安全培训 (13)第9章气象信息服务 (13)9.1 气象数据查询 (14)9.1.1 功能概述 (14)9.1.2 操作步骤 (14)9.1.3 查询内容 (14)9.2 气象灾害预警 (14)9.2.2 操作步骤 (14)9.2.3 预警类型 (14)9.3 气象为农服务 (14)9.3.1 功能概述 (14)9.3.2 操作步骤 (14)9.3.3 服务内容 (15)第10章系统维护与管理 (15)10.1 用户管理 (15)10.1.1 添加用户 (15)10.1.2 修改用户信息 (15)10.1.3 删除用户 (15)10.1.4 用户角色设置 (15)10.2 权限设置 (15)10.2.1 角色权限设置 (15)10.2.2 修改角色权限 (15)10.2.3 删除角色 (16)10.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6)10.3.1 数据备份 (16)10.3.2 数据恢复 (16)10.4 系统日志查看 (16)10.4.1 查看操作日志 (16)10.4.2 查看系统错误日志 (16)10.4.3 日志导出 (16)第1章平台概述1.1 平台简介三农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款致力于服务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课件
服务器
用于存储土地信息的硬件设备, 确保数据安全
软件系统
由数据库、系统平台、信息输 入/输出模块等构成,实现土地 的管理与应用功能。
用户界面
向用户提供土地资源的查询、 展示和交互等功能。
系统构建与维护
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确保系 统运行稳定。
系统功能
土地用途管理
统计分析土地利用`情况,辅 助制定土地用途规划。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土地管 理信息系统
提供独立的地理信息系统接口及 各种查询统计功能。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土地管 理信息系统
实现土地变更的在线申报、审核、 审批和管理工作。
未来发展趋势
可视化展示技术
采用虚拟现实、三维模拟等技 术,以3D图形的形式展示土地 信息,增强用户体验。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土地资 源配置,建立智慧城市,提升 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PPT课件
本课件介绍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作用、优势、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 趋势。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对土地进行全面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包括土地资源、 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土地登记等。其作用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推进土地管理现代化。
系统架构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集成遥感技术、地图绘制技术、 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土地 空间分布的三维显示。
结语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全社会参与的公共事业,其影响不断扩大和深化。 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加完善、高效地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助力国家绿色、可 持续发展的目标。
精确的土地管理
2
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
1.农业环境信息系统是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模拟模型技术等为支撑而建立的。
2.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应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的、动态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3.地理信息系统功能:数据输入预处理、数据编辑、数据查询与检索、数据显示与结果输出、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更新。
4.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地理信息系统所用的数据源、数据结构和表示方法,是系统设计开发的基础、是系统的操作对象。
5.农业资源信息数据源是指建立GIS数据库所需要的和所能用的各种类型数据的来源。
包括地图、RS数据、其他数据。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表示形式。
包括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综合、全面地反映一定制图区域被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主要内容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和经济文化等要素,又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突出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它拥有固定的用途对象,侧重某一方面,以内容适应于专题要求为其特色。
强调它的“个性”。
可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6.遥感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释,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7.遥感特点:①遥:遥远成像,近垂直投影,完整清晰。
②快:资料获取、更新快。
③真:地物成像连续逼真、制图、精度高。
○4广:影像覆盖范围广,不受国界和自然条件限制,可覆盖地球上任何地区。
8.遥感技术系统包括:○1遥感平台(飞机、卫星)○2传感器○3图像接收处理○4分析判读9.遥感类型: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10.常用遥感数据:美国陆地资源卫星遥感资料,美国NOAA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加拿大雷达卫星和印度遥感卫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资料,中巴资源卫星遥感数据等。
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农业管理系统构成框图示例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开发流程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
系统分析
系统总体方 案设计
系统技术 方案分析
系统实施
系统评价 与维护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包括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系统技术方案分析、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维护等6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系统分析 (1)用户类型与需求分析 (2)可行性分析
2.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设计 (2)软硬件选择
3.系统应用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加以提取
4. 系统的组织实现 按照软件设计的方法实现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框图示例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
可行性研究
接 受 任 务
可 行 性 分 析
系统分析
信息调查 功能分析 信息分析
总体方案设计
系统目标 总体框图 逻辑模型 实施方案
技术方案设计
系统实施
物理模型
信息采集
系统配置
系统开发
技术路线
软件研制
方案确定
设备配置
运行评价
用 户 评 议
试 运 行
系 统 测 试
讨论
03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 设计与实现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二、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分类
1.土地资源信息系统
2.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5.肥料资源信 息系统
3.水资源信息 系统
4.农业气候资 源信息系统
6.农业种质资 源信息系统
02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的构成与开发流程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开发流程
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作业指导书
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业生产信息化概述 (3)1.1 农业生产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3)1.2 农业生产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 (4)1.3 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4)第2章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 (5)2.1 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设计原则 (5)2.1.1 综合性原则 (5)2.1.2 实用性原则 (5)2.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5)2.1.4 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 (5)2.1.5 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5)2.2 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步骤 (5)2.2.1 需求分析 (5)2.2.2 系统设计 (5)2.2.3 技术选型 (5)2.2.4 系统开发与实施 (5)2.2.5 培训与推广 (6)2.3 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行与维护 (6)2.3.1 数据采集与更新 (6)2.3.2 信息处理与分析 (6)2.3.3 系统监测与评估 (6)2.3.4 系统维护与升级 (6)2.3.5 用户服务与支持 (6)第3章农业生产数据采集与管理 (6)3.1 农业生产数据采集方法 (6)3.1.1 人工采集方法 (6)3.1.2 自动化采集方法 (6)3.1.3 网络采集方法 (7)3.2 农业生产数据管理技术 (7)3.2.1 数据存储技术 (7)3.2.2 数据处理技术 (7)3.2.3 数据分析技术 (7)3.3 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7)3.3.1 农业生产预测 (7)3.3.2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 (7)3.3.3 农业灾害预警与防治 (7)3.3.4 农业产业链优化 (7)3.3.5 农业政策制定与评估 (7)第4章农业物联网技术 (8)4.1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8)4.1.1 概述 (8)4.1.2 应用领域 (8)4.2 农业物联网硬件设备选型与部署 (8)4.2.1 传感器选型 (8)4.2.2 硬件设备部署 (8)4.3 农业物联网软件平台设计与开发 (8)4.3.1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8)4.3.2 软件平台开发 (9)第5章智能农业装备与技术 (9)5.1 智能农业装备的种类与功能 (9)5.1.1 种类概述 (9)5.1.2 功能介绍 (9)5.2 智能农业装备的选型与应用 (9)5.2.1 选型原则 (9)5.2.2 应用案例 (10)5.3 智能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10)第6章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10)6.1 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 (10)6.1.1 农业生产数据采集与处理 (10)6.1.2 农业生产过程管理 (10)6.1.3 农业资源管理 (11)6.1.4 农业技术服务与支持 (11)6.1.5 农业市场信息分析 (11)6.2 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架构设计 (11)6.2.1 系统架构 (11)6.2.2 技术选型 (11)6.2.3 系统模块设计 (11)6.3 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案例 (11)6.3.1 案例一:某地区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 (11)6.3.2 案例二:某农业企业生产管理 (12)6.3.3 案例三:某农户种植管理 (12)第7章农业电子商务 (12)7.1 农业电子商务概述 (12)7.1.1 定义与分类 (12)7.1.2 发展现状与趋势 (12)7.2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12)7.2.1 平台架构 (12)7.2.2 技术支持 (12)7.2.3 安全保障 (12)7.3 农业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 (12)7.3.1 运营策略 (12)7.3.2 供应链管理 (13)7.3.3 物流配送 (13)7.3.4 政策法规与监管 (13)7.3.5 农业电商人才培养 (13)第8章农业信息化项目管理 (13)8.1 农业信息化项目策划与申报 (13)8.1.1 项目策划 (13)8.1.2 项目申报 (13)8.2 农业信息化项目实施与管理 (13)8.2.1 项目实施 (14)8.2.2 项目管理 (14)8.3 农业信息化项目验收与评价 (14)8.3.1 项目验收 (14)8.3.2 项目评价 (14)第9章农业信息化政策与法规 (14)9.1 我国农业信息化政策概述 (14)9.1.1 政策背景 (14)9.1.2 政策目标 (14)9.1.3 政策措施 (15)9.2 农业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 (15)9.2.1 法律法规体系 (15)9.2.2 主要法律法规 (15)9.3 农业信息化政策与法规的贯彻落实 (15)9.3.1 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 (15)9.3.2 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15)9.3.3 政策法规的修订完善 (15)9.3.4 政策法规的协同推进 (15)第10章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6)10.1 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6)10.1.1 农业信息化人才需求分析 (16)10.1.2 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意义 (16)10.2 农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与教育体系 (16)10.2.1 农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16)10.2.2 农业信息化教育体系 (16)10.3 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与管理优化 (16)10.3.1 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 (17)10.3.2 农业信息化管理优化 (17)第1章农业生产信息化概述1.1 农业生产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农业生产信息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分析和利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农业管理水平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答案
姓名:李萍学号:1134020194老师:张丽一简述农业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20分)答:农业信息技术是:以电子信息科学为基础,以近代数学、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农业及其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因素信息为对象的信息采集、综合处理、判译分析、结果输出和为用户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的功能可以概括为: 农业信息的获取处理,农业信息的模拟分析和农业信息的结果表达等方面内容。
现阶段的农业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就是通过卫星的传感器测的农业目标物体的信息数据,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判读来探测和识别农业目标物体及其现象的技术。
它的主要功能是适时准确地获取农业信息数据。
(2)地理信息技术:主要的是指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对遥感技术或其他技术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存贮、查询、模拟和分析,并提出决策咨询方案。
(3)全球定位技术:它是利用地球上空的24颗卫星和地面上的接收系统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定位系统。
它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接受起来完成的。
他与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就可以做到定向与定位获取信息,起到定向导航的作用。
(4)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及通讯等多方面的技术,涉及面宽,应用范围广,对信息及技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发展和密切结合的产物。
二农业资源信息系统课程在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15分)•答: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的内容:应该包括种质(生物)资源和环境资源两大类.•农业环境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①首先是快速获取各类环境资源的信息;②其次是快速大容量地、多因素地处理各类环境资源信息,并提供优化配置、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各种决策咨询方案;③最后是把采集到的现势性信息实施方案快速地传输到网域内的所有单位或个人,作为组织实施的依据•对各种农业资源的利用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起到决策性作用①同时可以提交几种规划方案,以供领导决策②能实施经济发展与利用规划之间的统一,根据经济发展计划的变更,可随时修正规划,以保证规划的实施•在专业中的作用:掌握和运用农业资源信息系统技术,对农业资源与环境进行科学管理,为专业提供高新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去提升传统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答:地位:农业资源信息系统是农业资源利用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技能课,主要掌握综合运用农业信息技术进行农业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和管理等知识与技术,能协助完成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任务作用:掌握和运用农业资源信息系统技术,对农业资源与环境进行科学管理,为专业提供高新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去提升传统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三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20分)答:农业资源信息系统有五个部分组成: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农业灾害信息系统,农业生产信息子系统,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农产品营销网络信息系统。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土壤数据库建设流程与方法(第一部分)-
(6) 地貌类型分区图
来 源:农业部门 比例尺:1/5万 介 质:纸图 用 途:提取地貌类型界线及 数据
根据现有资料编绘,如果评价 指标体系中不选用“地貌类型”则 此图可省
(7) 耕地地力调查点位图
来 源:本次调查 比例尺:1/5万 介 质:纸图 用 途:提取耕地地力调查点位置
如果采样时调查表有GPS定位数据,则可利用本软件的添 加XY数据工具,将调查表直接转换为点位图,不再需要纸质点 图位。
(4) 土壤图
来 源:农业部门 比例尺:1/5万 介 质:纸图 用 途:提取土壤类型 界线(土种)
(5) 农田水利分区图
来 源:水利部门 比例尺:1/5万 介 质:纸图 用 途:提取农田水利相关指标的分区界线及数据
与水利局合作,根据灌溉条件、灌溉保证率、灌溉模数、 排涝模数、抗旱能力、排涝能力等指标(根据各县评价指标 体系确定)编绘
1 资料收集规范
收集 登记 完整性检查 可靠性检查 筛选
分类 编码 整理 归档
2 图件资料
➢ 地形图 ➢ 土地利用现状图 ➢ 行政区划图 ➢ 土壤图 ➢ 农田水利分区图 ➢ 地貌类型分区图 ➢ 耕地地力调查点点位图 ➢ 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点位图 ➢ 其它图件根据评价指标确定
(1) 地形图
来 源:测绘部门 比例尺:1/5万 介 质:电子或纸图 电子图格式:ArcInfo、MapInfo等 用 途:提取河流、道路、等高线等地形要素
工作目标确定
耕地评价:
耕地地力评价
评价指标体 系建立
…
作物适宜性评价
测土配方施肥应用:
县域配方推荐 单元施肥推荐
资料收集
基础数据库建设
空间数据库 属性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
第06章__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
针对性原则:即针对一定的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土 针对性原则: 地适宜性评价。 地适宜性评价。 永续利用原则: 永续利用原则:即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或利用方式的适宜 性是指土地在永续利用条件 下的适宜性。 下的适宜性。 效益原则: 效益原则:即土地利用所获取得的收益与其投入相比应 是有利可图的。 是有利可图的。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即要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 件的实际进行评定。 件的实际进行评定。 综合性原则:即全面考虑土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属性, 综合性原则:即全面考虑土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属性, 通过综合分析,多方面比较来进行评定。 通过综合分析,多方面比较来进行评定。 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 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指既要评定土地当 前的适宜性, 前的适宜性,也要对进行土地改良后的潜在适宜性进行 评定。 评定。 7
14
三、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投入条件下, 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投入条件下, 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 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按其评价对象可分为农业用地生 产潜力评价与非农业建设用地利用潜力评价。 产潜力评价与非农业建设用地利用潜力评价。 按土地利用状况划分, 按土地利用状况划分,土地潜力评价包括已利 用土地的潜力评价与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评价。 用土地的潜力评价与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评价。 评定土地生产潜力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评定土地生产潜力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经验公式法 (二)理论计算法
2
第一节 土地质量与土地规划
合理组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利用是土地 利用规划的重要任务。 利用规划的重要任务。 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时, 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时,既要考虑规划 区域的土地数量水平, 区域的土地数量水平,又要重视规划区域的土地 质量状况, 质量状况,合理运用土地数量与质量的互助替代 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土地利用。 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土地利用。 不仅要保护好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 不仅要保护好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还要 重视对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综合生产力能力) 重视对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综合生产力能力) 的保护。 的保护。 综上所述,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 综上所述,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从土地 供给层面来讲,既要考虑土地数量和土地质量, 供给层面来讲,既要考虑土地数量和土地质量, 同时要重视土地自然供给和土地经济供给。 同时要重视土地自然供给和土地经济供给。
农业现代化精准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计划
农业现代化精准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计划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标与任务 (4)第2章精准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4)2.1 精准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4)2.2 精准农业种植技术体系 (5)2.3 国内外精准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5)2.3.1 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5)2.3.2 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 (5)第3章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6)3.1 地理信息系统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6)3.1.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6)3.1.2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田管理中的应用 (6)3.1.3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 (6)3.2 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6)3.2.1 遥感技术概述 (6)3.2.2 遥感技术在作物长势监测中的应用 (7)3.2.3 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7)3.3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集成应用 (7)3.3.1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集成的优势 (7)3.3.2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案例 (7)3.3.3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发展前景 (7)第4章无人机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7)4.1 无人机概述 (7)4.2 无人机在农业监测与植保中的应用 (8)4.2.1 农田监测 (8)4.2.2 精准施肥 (8)4.2.3 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8)4.2.4 农田水利监测 (8)4.3 无人机在精准农业种植技术中的应用案例 (8)4.3.1 案例一:小麦种植 (8)4.3.2 案例二:水稻种植 (8)4.3.3 案例三:果树种植 (8)4.3.4 案例四:茶叶种植 (8)第5章智能化农业机械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9)5.1 智能化农业机械概述 (9)5.2 智能化农业机械在精准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9)5.2.1 精准播种 (9)5.2.2 精准施肥 (9)5.2.3 精准灌溉 (9)5.2.4 精准植保 (9)5.3 智能化农业机械发展趋势与展望 (9)5.3.1 技术创新 (9)5.3.2 产品多样化 (10)5.3.3 信息化与网络化 (10)5.3.4 绿色环保 (10)5.3.5 市场推广与政策支持 (10)第6章土壤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10)6.1 土壤信息采集技术 (10)6.1.1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 (10)6.1.2 土壤属性检测技术 (10)6.1.3 土壤监测技术 (11)6.2 土壤信息管理系统 (11)6.2.1 数据库建设 (11)6.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1)6.2.3 信息系统开发 (11)6.3 土壤信息在精准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11)6.3.1 土壤改良 (11)6.3.2 科学施肥 (11)6.3.3 水分管理 (12)6.3.4 病虫害防治 (12)6.3.5 适应性种植 (12)第7章气象信息与精准农业种植 (12)7.1 气象信息采集技术 (12)7.1.1 地面气象观测 (12)7.1.2 遥感技术 (12)7.1.3 气象雷达 (12)7.1.4 激光雷达 (12)7.2 气象信息在精准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12)7.2.1 农田水分管理 (12)7.2.2 病虫害防治 (13)7.2.3 农田施肥 (13)7.2.4 作物生长调控 (13)7.3 气象灾害预警与防范 (13)7.3.1 暴雨、洪涝灾害预警 (13)7.3.2 干旱灾害预警 (13)7.3.3 高温、低温灾害预警 (13)7.3.4 风雹灾害预警 (13)第8章生物技术在精准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13)8.1 分子标记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13)8.1.1 品种鉴定与纯度检测 (14)8.1.2 遗传育种 (14)8.1.3 抗病性研究 (14)8.2 转基因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14)8.2.1 抗虫害 (14)8.2.2 抗除草剂 (14)8.2.3 抗旱性 (14)8.3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其他应用 (14)8.3.1 组织培养技术 (14)8.3.2 生物农药 (15)8.3.3 生物肥料 (15)8.3.4 植物生长调节剂 (15)第9章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15)9.1 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 (15)9.1.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5)9.1.2 数据分析方法 (15)9.2 决策支持系统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15)9.2.1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 (15)9.2.2 病虫害预测与防治 (16)9.2.3 农业生产管理与决策 (16)9.3 大数据与云计算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16)9.3.1 大数据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16)9.3.2 云计算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16)第10章精准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与政策建议 (16)10.1 精准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模式与策略 (16)10.1.1 技术推广模式 (16)10.1.2 技术推广策略 (17)10.2 我国精准农业种植技术政策现状与不足 (17)10.2.1 政策现状 (17)10.2.2 不足之处 (17)10.3 精准农业种植技术政策建议与展望 (17)10.3.1 政策建议 (17)10.3.2 展望 (18)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
科技进步推动
大数据分析优化农业生 产 区块链技术确保食品安 全
生态保护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精准施肥减少环境污染
智能农业发展
智能农业是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高效 农业生产和资源管理。未来,智能农业将成为 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价值
提升农产品质量 精准施肥、病虫害监测
自动化操作 实现自动化灌溉控制
气象数据分析
根据气象数据自动调整 灌溉
水资源节约 减少水资源浪费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中的综合管理与 优化
多方合作
01 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工作
数据分析
02 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方案
资源配置
03 合理配置农田资源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关键优势
智能化
实现智能化的农业生产 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
● 02
第2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 采集
传感器技术在农业资源管理系统中 的应用
实时监测
01 监测土壤、气象等数据
数据采集
02 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03
无人机在农业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航拍技术 获取农田影像数据
作物监测
帮助农民监测作物生长 情况
病虫害监测
帮助农民监测病虫害情 况
区块链技术在农业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简介 第2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 第3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 第4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决策支持 第5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执行控制 第6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7章 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空间分析工具,通过整合、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帮助农业管理者更好地进行决策和规划。
在现代农业管理中,GIS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首先,GIS在土地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土地是农民的重要资产,合理的土地管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利用GIS技术,农业管理者可以获取土地的详细信息,比如土壤类型、坡度、水源等,从而进行土地评估和分类。
在土壤改良和植物适应性选择方面,GIS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土壤养分分布情况,并根据农作物的需求进行土壤调理和作物种植的合理安排。
此外,GIS还可以帮助农业管理者进行土地利用评估,以确定哪些地区适合专门用于农业生产,哪些地区适合保护或开发。
其次,GIS在灌溉管理中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节约水资源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利用GIS技术,农业管理者可以分析水资源分布情况,并确定最佳的灌溉方案。
通过对地理数据的分析,包括地形、土壤水分含量和植被覆盖情况,GIS可以帮助农民进行灌溉需求分析和水资源调配。
此外,GIS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比如遥感和气象数据,对灌溉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优化,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此外,GIS还在农业灾害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灾害,比如洪涝、干旱和虫害等,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利用GIS技术,农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的集成分析,对农业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比如,通过分析历史气象数据和地理要素,可以预测洪涝和干旱的潜在风险区域,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提前准备抗旱灌溉设备。
另外,利用GIS还可以对虫害和病害的分布进行监测和预测,从而帮助农民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最后,GIS在农产品流通和市场管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9 土壤环境信息系统2(最新最全)
2mm * 4000000 = 8000000mm = 8km 制图比例尺1:50000,图上2mm
真实世纪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中国土壤图(1:1400万)
中国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图(1:1400万)
土壤属性数据
有条件最好用国际上著名的软件
(2)软件系统
ESRI公司及其产品系列 ESRI公司
(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 Inc.) 1969年成立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主要从事GIS工具软件和GIS数据生产 产品主要是运行于UNIX/WINDOWS NT 平台上 ARC/INFO,由两部分组成,Workstation Arc/info 和Desktop Arc/info ArcView也是其主要产品之一
晚,但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 在遥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1977年研制出利用
计算机处理与输出地图图形的方法 输出第一张全要素地图 1978年,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才得以确立
土壤信息系统的有关概念
土壤数据、土壤信息、土壤信息系统 土壤数据 表征土壤圈或土壤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
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 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等的总称 是土壤特征的表征
土壤空间数据
描述土壤及其有关实体的所处的位置,大地参照系 或实体相对位置
表征土壤空间分布特征通常用土壤图 用不同的比例尺,如1:1000 万、1:400 万等
国家级: 1:1000 万、1:400 万、1:250万和1:100万 省 级:1:100 万、1:50万、绝少数1:20万 地市级:1:20万 县 级:1:10万或1:5万
运用GIS技术构建土壤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方法研究
m r ytm it rt I o oe tA c beti i a B sc . et s e a n GS cmpnns rO jc, Vs l ai 0n l n n i n n 嘲 bi n h rsra o n j ef e yul is e ng i g — n u 6 如 igE vr met o uha dt peevtnadh e i 一fd t t i m —
设计, 然后选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 在一定的操作系统平 台
上 编程实现 。②纯二 次开发 , 指完 全借 助 于 G S工具 软件 提 I 供 的开发语 言进 行 应 用 系统 开发 。③集 成 二 次开 发 是指 在
专业 的 GS I工具 软件平 台上 , 利用 GS I 的功能控件 , 可视化 在
是指科技工 作者采 集 或工 作过 程 中积 累 下来 的 具有 保 存价 值 的文 字 、 图表 、 多媒体 资料 和其他 载体形 式 的文 件材料 , 包 括土壤 资源 的数量 、 质量 、 布 、 力和开 发利用 状况 及其相 分 潜 互关系等方 面的纪 录_。这些 资料为决 策 提供依 据 , 2 为科 学 研究 提供数 据 , 大农 民朋 友耕作 施肥 提供 技术 支持 。传 为广 统 的手 工 管理模 式 存在 很多 问题 , 了充 分 利用 土壤 资源 , 为 建立 土壤资 源信 息 系 统 已显得 十 分 紧迫 和必 要 。建 立 土 壤 信 息资源管理信 息系统 , 面可存储 和 管理土 壤信 息资 源 一方 数 据 , 方面 提供给农 民和农 业科 技人员 查询 、 另一 检索 , 供 提 给决 策者 以分析 报表 、 图例等形 式 的文 档支持 。 12 运用 GS技术 的必 要性 . I 土 壤 资源信 息具有 明显 的空 间信 息特征 , 为空 间性 、 表现 时序性 和分 布性 , 且 土壤资 源 并 的属性 信息和空 间信息是 紧密相关 的 , 了完 整 地描 述某 一 为 地块 的土 壤信 息 , 了要描 述 这种 土壤 基本 属性 信 息 , 分 除 养 属性等信 息之外还 需要 描 述清 楚 这种 土壤 所 在地 区 的空 间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应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的、动态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功能:数据输入预处理、数据编辑、数据查询与检索、数据显示与结果输出、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更新。
3.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方向:标准化、网络化、全球化、大众化、商品化4.GIS应用系统:○1以研究对象性质内容分:综合性GIS、专业性GIS○2以研究区域范围分:全球性GIS、区域性GIS○3以系统用途分:城市GIS,资源调查与评价GIS,规划GIS,辅助决策GIS5.GIS软件平台分类:矢量型,栅格型,混合型6.GIS的基本组成:软件,硬件,数据,GIS人员,方法7.数字化:空间数据只有加工为适合的形式才能被GIS利用,将空间数据输入计算机的过程为数字化。
8.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地理信息系统所用的数据源、数据结构和表示方法,是系统设计开发的基础、是系统的操作对象。
9.数据源是指建立GIS数据库所需要的和所能用的各种类型数据的来源。
包括地图、RS数据、其他数据。
10.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表示形式。
包括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11.普通地图:综合、全面地反映一定制图区域被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主要内容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和经济文化等要素,又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12.专题地图:突出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它拥有固定的用途对象,侧重某一方面,以内容适应于专题要求为其特色。
强调它的“个性”。
可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13.遥感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释,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14.遥感特点:①遥:遥远成像,近垂直投影,完整清晰。
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第一节气候资源信息系统一、概述特点与作用:多要素性、综合性、时空变异性作用;农业科学研、农业生态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农业资源信息(二)农业其后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气象参数特征值。
他是评定地区气候资源,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规律,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对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其后评价的依据。
指标分类:光照资源指标、热量资源指标、降水资源指标(三)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1、确定研究的目的2、准备工作3、数据库的建立、4、空间分布模型与分析5、成果输出(四)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开发应用明显落后,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交重视,应用GIS 技术则较少二、气候起源信息系统模型GIS与与气候模型相结合的专业信息系统,气候资源各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模型是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
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因素:宏观地理因素,微观地理因素。
三、浙江省龙游县气温空间分布模拟1、气温推算数学模型2、数据的搜集与处理3、TG分布图的生成4、气温空间分布图的生成第二节土壤资源信息系统一、概述(一)概念: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二)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1、促使土壤数据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2、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化发展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二、应用模型(一)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1、目的与原则目的: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范服务原则:充分体现分布的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反映出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适应不同比例尺的制图要求,采用多级分类制,采用不同级别的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成不同级别的土壤资源类型。
2、分类体系及命名分类体系。
不同大小的制图比例尺表示命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符合命名法3、类型的划分的基本步骤(1)地图要素层的预处理(2)要素层的叠加和边缘处理(3)土壤资源类型统计与类型图的显示(二)土壤资源评价概述1、评价目的与类型(1)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气候资源信息系统一、概述特点与作用:多要素性、综合性、时空变异性作用;农业科学研、农业生态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农业资源信息(二)农业其后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气象参数特征值。
他是评定地区气候资源,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规律,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对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其后评价的依据。
指标分类:光照资源指标、热量资源指标、降水资源指标(三)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1、确定研究的目的2、准备工作3、数据库的建立、4、空间分布模型与分析5、成果输出(四)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开发应用明显落后,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交重视,应用GIS 技术则较少二、气候起源信息系统模型GIS与与气候模型相结合的专业信息系统,气候资源各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模型是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
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因素:宏观地理因素,微观地理因素。
三、浙江省龙游县气温空间分布模拟1、气温推算数学模型2、数据的搜集与处理3、TG分布图的生成4、气温空间分布图的生成第二节土壤资源信息系统一、概述(一)概念: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二)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1、促使土壤数据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2、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化发展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二、应用模型(一)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1、目的与原则目的: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范服务原则:充分体现分布的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反映出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适应不同比例尺的制图要求,采用多级分类制,采用不同级别的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成不同级别的土壤资源类型。
2、分类体系及命名分类体系。
不同大小的制图比例尺表示命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符合命名法3、类型的划分的基本步骤(1)地图要素层的预处理(2)要素层的叠加和边缘处理(3)土壤资源类型统计与类型图的显示(二)土壤资源评价概述1、评价目的与类型(1)目的。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为土壤资源的利用规划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服务。
(2)评价类型。
适宜性评价、土壤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壤资源生产潜力评价。
(三)1、土壤资源质量评价的目的与原则目的: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壤资源,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为农业生产与管理服务。
原则:遵循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以及生态经济与社会三个效益相协调等基本原则。
2、土壤资源质量评价的程序和方法评价单元的划分、因素的确定、权重的确定、指标的确定、质量等级的评定二、全球和国家级土壤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一)Soter项目概述项目来源、项目目的、项目性质(二)划分Soter制图单元的方法基础是用地形、岩石、地表形态、坡度、母质和土壤的一种明确和重复的组合模式来对土地区块进行辨识,以这种方式分辨的一块块土地称为Soter单元,因而每一块Soter单元表示一独特的地形和土壤特征的组合。
这种方法具有统一严格的格式,数据将被标准化并且达到很高的可信度。
(三)Soter制图单元系统(四)Soter数据库系统1、几何数据库2、属性数据库第二节水资源信息系统一、概述(一)基本特征及其调控特征:可恢复和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不可替代性水资源的调控:(1)区域调控蓄水措施、引水、调水措施(2)农田水分状况的调控(二)水资源分析模型与GIS的结合水资源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连接、集成、嵌入。
(二)水资源信息系统的作用、发展现状和趋势作用:为水资源研究提供强大的数据管理支持系统、加强水资源空间分析能力和形象化结果的输出、为水资源模型的输出结果提供强大的统计分析工具、有利于水资源调度、水资源规划和灌水优化配置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水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1、用水分配、水质监测、污染控制、防洪排涝方面已成为非常有效的手段2、集成化、智能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且同样存在信息源和信息更新等问题二、中古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简介(一)开发背景(二)系统目标1、建立实用化管理信息系统,促使我国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工程建设,为水土保持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与决策支持工具并通过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信息化管,极大的促使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进度。
发展区域水土保持学、水土保持决策支持方法和水土保持信息学,培养科技管理人才,保证系统的运行。
三)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结构:数据管理、文档文献管理、水土保持规划和设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信息处理、流域管理、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功能主要表现在信息服务、规划设计、辅助决策和水土保持信息公告等方面。
(三)系统应用1、小流域或水土保持动态评价2、区域水土流失动态分析与快速调查3、国家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第四节施肥信息系统一、概述(一)概念由施肥模型和GIS结合组成,具体而言是一个以计算机等技术为基础的人-机系统(二)施肥信息系统的作用和特点1、功能:施肥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保存、传输,并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施肥信息、辅助农户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施肥。
特点:(1)时空动态性(2)复杂性(3)多科学性(三)施肥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施肥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2、施肥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1)施肥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和开发(2)研究精确农业技术、建立示范基地二、建立施肥信息系统的原理与基本要求1、养分归还学说2、最小养分律3、报酬递减率4、因子综合作用律三、施肥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一)基于土壤肥力测定的低丘红壤玉米施肥咨询系统1、系统目标和任务2、系统建立的原则3、系统功能和结构4、基础数据库建立5、施肥模型开发(二)给予肥料效应函数的黄淮海平原施肥咨询系统第五节农业环境污染评价信息系统一、农业环境污染信息系统概述(一)农业环境污染概况1、农业环境污染源2、农业非点源污染3、农业污染特征及其防治对策(二)农业环境污染的评价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常规评价方法2、高新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三)农业环境污染评价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二、常用的农业污染环境污染评价模型1、污染物输出模型(1)泥沙污染物输出模型(2)溶解态污染物输出模型2、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三、农业环境污染评价信息系统实例(一)农业非点源污染评价信息系统是研究热点,也是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的关键(二)基于GIS的数字环境模型研究第六节森林资源信息系统一、建立目的1、为开展3S技术管理森林资源和进行林业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是森林资源管理与林业生产规划纳入科学华轨道2、体现出现代化管理的优越性,增加林业管理者的素质,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3、减轻森林资源调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森林资源信息系统建立的工艺流程及软件环境(一)工艺流程将调绘后附有图斑信息的森林资源图扫描成栅格数据后,调入矢量化软件,按制图要求进行矢量化。
图幅接边后,将林地层、乡镇行政区域转入GIS,根据数据库设计,建立各层的属性数据结构,进行面积量算、统计汇总、适当编辑修改后正式入库。
(三)软件环境微机CPU586以上,内存64MB以上软件第七节土地资源信息系统一、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概述(一)特征与类型特征:区域性、时效性、综合性类型:自然属性信息:自然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权属信息:行政境界和土地权属信息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信息三)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目标与功能1、主要目标(1)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2)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3)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4)提供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和开发治理的方案(5)为经济信息系统提供土地资源的背景数据和空间定位信息。
2、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1)存储和处理多种形式土地资源信息的功能(2)土地资源信息的查询检索和更新功能(3)土地资源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4)土地资源综合分析评价功能(5)辅助土体资源利用、开发、治理及规划决策功能(6)具有多种输出功能(三)土地资源信息分类与发展1、土地资源信息的分类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农业土地评价信息系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等多种子系统。
2、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3、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1、概念: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对土地利用进行控制、调整、协调、组织和监督的管理手段,其目的是使用有限的而又不能再生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做到合理利用,以及在各部门之间达到最佳的优化配置,以保证“吃饭”和“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进而获得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的意义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业务流程(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2)土地适宜评价(3)土地需求预测(4)规划目标与任务的确定(5)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1、数据库2、模型库3、数据处理子系统4、土地评价子系统5、土地需求量预测与方案优化子系统三、农业土地评价系统(一)农业土地评价与农业土地评价信息系统1、农业土地评价的涵义与类型农业土地评价是以土地的农业利用为目的,估计土地农业生产潜力和土地对农作物适宜性程度的过程,其实只是对土地农业生产力高低及农产品质量好坏的综合鉴定。
分类:潜力评价、适宜性评价、经济评价、农业土地综合评价3、农业土地评价信息系统概念:是以区域农业土地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为核心,将区域内的土地评价信息及有关数据和参数一招一定的标准与规范,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输入,存储、交换、综合、分析、显示与输出,从而为农业土地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农业土地评价信息系统的结构主要包快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