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动物和植物》读书报告
诗经读书报告
诗经读书报告
一首《诗经》读书报告
1. 介绍
1.1 来源及背景
1.1.1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了周朝早期至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
1.1.2 编者为那位不祥、知臭之鼠。
1.2 内容概要
1.2.1 《诗经》包括了风、雅、颂三类诗歌,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的作品。
1.2.2 诗歌内容涉及到了政治、社会、家族、爱情等多个方面。
2. 阅读体会
2.1 文学价值
2.1.1 《诗经》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情感,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学价值。
2.1.2 通过阅读《诗经》,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感悟,对今人的启发也十分深刻。
2.2 情感共鸣
2.2.1 诗歌中表现出的爱情、家国情感,仍能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2.2.2 读《诗经》时,时常会被其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所打动,感受到古人情深意切。
3. 学习启示
3.1 历史认识
3.1.1 通过研读《诗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3.1.2 《诗经》中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
态,有助于加深历史感知。
3.2 语言表达
3.2.1 作为一部古代诗歌总集,《诗经》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并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3.2.2 通过阅读《诗经》,可以拓展词汇量、提高语感,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4. 总结
阅读《诗经》是一次深刻的文学体验,不仅能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宝贵的历史与文学知识。
希望通过此次读书报告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人对《诗经》产生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诗经》二首读后感800字(通用31篇)
《诗经》二首读后感800字(通用31篇)《诗经》二首读后感800字(通用31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二首读后感800字(通用3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经》二首读后感篇1这是一部研究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学作品集《诗经》中的动植物与自然现象的专著,自从吴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来,涉及这门学问者代不乏人,至于晚近,则此调不弹久矣。
作者胡淼先生是长期研究农学的专家,他既吸取了前人的成果,但决不人云亦云,而提出了很多的创见。
据胡先生统计,《诗经》305篇,有141篇492次提到动物,144篇505次提到植物,89篇235次提到自然现象,可以说是世界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而这1232个知识点,就是胡先生这部著作的释读对象。
《诗经》首篇是人们最熟悉的《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其中的“雎鸠”一般解释为鱼鹰,胡先生认为鱼鹰不在河州地区生活,亦非歌手,故“雎鸠”应该是东方大苇莺。
《周南麟之趾》中的麒麟,常被视为传说中的动物,或被认为是先民的图腾,胡先生引用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说麒麟实际上是今仅存于中部非洲一带的麋羚,古时曾遍布于东亚到西亚及非洲的广大地区,《诗经》《春秋》和《山海经》等书有关麒麟的记载,表明它曾在我国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繁衍生息过。
大约在公元前52017年前后,它在山东地区最后消失。
河南南阳石桥出土的汉画像石上,刻有麒麟奔越的优美图像。
《召南采蘩》《豳风·七月》《小雅出车》中的“蘩”,前人多注为“白蒿”,《中药大辞典》定为大籽蒿。
实际上,蒿是非常复杂的一个混合种群。
大籽蒿只是白蒿中的一个种,是旱生性的,而诗中指明蘩是生长在涧和沚的水生植物。
所以蘩应该是蒌蒿(水蒿),是一种清香可口的蔬菜,古人誉为“嘉蔬”,既可用于祭祀,也可食用,需要量很大,女子常常成群结队地去采摘。
关于诗经的读后感5篇
关于诗经的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先进事迹、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advanced deed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诗经的读后感5篇写读后感是一个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机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读后感有助于读者深入思考和分析所阅读的内容,提高文学素养,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诗经的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从《诗经·国风》中的植物看诗经时代的爱情整理
从《诗经·国风》中的植物看诗经时代的爱情整理从《诗经·国风》中的植物看诗经时代的爱情《诗经》时代的植物已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在当时低水平的生产力条件下,先人朝朝暮暮的劳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对大自然产生了依靠、敬畏、友爱、观赏等简单情感。
长期与植物亲热接触,先人学会享用植物又爱护植物,用植物医疾保身、祭祀祈福,又用来美化环境,对其价值熟悉和审美意识不断增加,物我交感,天人合一,深情体验到植物的特性,成为他们美妙情感的寄予与象征。
爱情是《诗经》当中描写最多的人类感情,反映婚姻爱情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这不但是由于它篇数众多,题材丰富,更因其蕴藉的审美内涵而独具价值。
正如郑振铎先生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评论的那样:"在全部《诗经》中,恋歌可说是最晶莹的圆珠圭璧。
他们的光辉竟照得全部《诗经》金碧辉煌,光荣眩目起来他们乃是民间少儿女的行歌互答,他们乃是人间青春期的结晶物。
'一、"花'的美妙爱情花(中文拼音:huā,英文:flower),是一种用来观赏的植物,具有繁殖功能的变态短枝,含有多种种类。
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
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明丽,有香味。
常用木本花卉:月季花、梅花、桃花、牡丹、海棠、玉兰、木笔、紫荆、连翘、金钟、丁香、紫藤、春鹃杜鹃花、石榴花、含笑花、白兰花、茉莉花、栀子花、桂花、木芙蓉、腊梅、免牙红、银芽柳、山茶花、迎春花。
以花传情,是由于在《诗经》时代已用花卉来喻女子,除其花卉与女子一样娇嫩明丽芳香,还由于花卉等植物是女阴的象征。
赵国华在《生殖崇拜文化论》中说:"花卉等植物纹样为什么会成为女阴的象征呢?从表象来看,花瓣、叶片、某些果实可状女阴之形;从内涵来说,植物一年一度开花结果,叶片很多,具有无限的繁殖力量。
所以,远古人类将花朵盛开、枝叶茂密、果实丰盈的植物作为女阴的象征,实行崇拜,以祈求自身生殖繁盛、蕃衍不息。
诗经读书报告3000字大学篇
诗经读书报告3000字大学篇篇一:诗经读书报告与远古歌者同行——《诗经》读书报告阅读作品:《诗经》作品类别:诗歌集作品作者:佚名原作,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阅读二零一二年元月于大二寒假阅读报告:一、品读一种心情常回老家,每次经过龙泉总是不禁驻足片刻,桃树漫山遍野,恣肆的连成片,阳春三月,绚丽的花海更惹得车水马龙,交通瘫痪;于是本是静谧的花海少了许多的神韵,遥想两千五百年前,同样的桃之夭夭,不一样的灼灼其华。
于是,我知道,那样的一番精神的乌托邦只有回溯《诗经》之中才能寻回那本属于中华民族童年时代的纯真!梦回千年,在那个还远远没有“之乎者也”的岁月,传唱千年至今的文字似乎更加晦涩难懂,于是我们以理度之,以意解之,风雅颂,赋比兴,专家学者们一篇篇不下万言的论文报告把《诗经》神秘化,精英化,而又不断的把追寻《诗经》那一份纯真的读者们引入学术的歧途。
迷恋着微言大义的我们大概早已忘记了《诗经》是普通人的歌唱,是普通人生活的记录。
而更甚者,或许《诗经》本身就不是拿来读的,而应该闭上眼睛听任思绪翻飞,跟着感觉驰骋,随着心灵的吟诵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只有关闭视听,才能够全身心去想象,复活千百年前的情景。
《2024年《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范文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篇一《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诗经》的众多篇章中,植物意象的描绘与运用独具特色,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内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
二、诗经中的植物意象1. 自然美与植物意象《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多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
这些植物包括草木、花卉、果实等,既有具体的形象描绘,也有抽象的情感表达。
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描绘了女子采摘卷耳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
2. 爱情与植物意象在《诗经》中,植物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
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用以比喻女子的美貌。
又如“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用芣苢(车前草)的采摘过程,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
3. 道德与植物意象《诗经》中的植物还常被用来表达道德观念。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描绘芦苇的苍茫景象,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道德精神。
又如“采采芣苢,君子所依”,以芣苢为君子之象征,表达了对品德高尚的向往。
三、《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响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后来的诗歌、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中,都可以看到《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子。
这些植物意象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2.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植物意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
这些文化传承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3. 对现代人的启示《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同时,《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励我们要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好书读后感—野有蔓草——论《诗经》中的草木
野有蔓草——论《诗经》中的草木关于《诗经》的读后感,不光是我,历来的人都已经写过很多篇了,本不想再写,但当读到《中国文脉》里的这样一句话“《诗经》使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
这种香气和声音将散布久远,至今还闻到,听到”,便又想为《诗经》唱一遍赞歌。
之所以如此迷恋《诗经》,其原因不在于了解过后世学者对其写作手法的深层剖析,也不在于其间暗藏的先秦文化因素,只单单在于那一股质朴清新的泥土香,草木香。
后世许许多多文人花费大量笔墨描绘的湖光山色,也不能望其项背。
《诗经》里描写草木的篇章很多,与《离骚》中所塑造的香草美人不同的是,《诗经》里的草木很平凡,与《离骚》相比也较为单一。
蒹葭不过是芦苇,芣苢不过是车前子,莠不过是田野间摇曳的狗尾巴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自然比不上辛夷、江蓠、杜若,但野有蔓草,施于周行却是一种别样的美,而这种美在众多的文学形式中,只有《诗经》才把它表现的淋漓尽致。
探究其原因,我想应该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不同,如果《楚辞》是贵族的孤独吟咏,散文是文学家的呕心沥血,那么《诗经》则是劳动人民在田间的随性而歌,这或许也正是很多人喜欢《诗经》的原因,他们可以在字里行间触到自己最原始的灵魂。
《诗经》里的许多文章都往往以身边草木起兴,这样的篇章除了《蒹葭》,最先想到《卷耳》。
诗以卷耳(苍耳)为意象,寄托了一个思妇的形象,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真切的画面感。
在苍茫而渺远的周朝大道上,思妇弯身一遍遍地采撷卷耳,不知不觉已是薄暮,缓缓起身,望向天涯,茫茫周行上旷无一人,想起远行的丈夫,他离开时卷耳只是茸茸春草,而今卷耳也似有远道之所思般地在长风中引项遥望。
叹息良久,缓缓放下竹筐,不知玄黄色的老马何时才能送他返回故乡。
比起当今社交网站上众多爱情鸡汤,同行上一个轻放下竹筐的女子实在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人触动,她不过是伫立遥望,没有金色的头发也没有华丽的衣衫,只有不盈顷筐的卷耳,只有无尽的残阳当作背景,但她就是动人,她的思绪和心情不必言说,半筐柔柔的青色便可以为她道明,爱情不必是风沙般相依相随,只是用周行上日夜的辛劳换来的针线在寒风将至时为他寄上一件寒衣。
诗经读后感15篇_3
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閒暇時,喜读的书籍依然是《诗经》。
在静心的阅读中,总能收获点滴的欢喜,亦可深刻地感受到《诗经》和植物世界相互激荡而产生的那种性灵脉动。
近来也常常这样想:我们人类的生存不寂寞,就是因为大地上还承载着种种植物。
《诗经》里提到的植物就有178种,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芳草、野菜及野生草木……简直就是在你的眼前洞开了一个神秘灿烂、魅力无穷、千年不衰的植物世界。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以前听一位敬重的长者说这些话,只是懵懂而已。
今天思来,才算有所懂得,懂得而心生感慨,心里有种生气亦缭绕而不能绝。
俯下身来,对植物的爱心也就更真实了一些。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最初读这首《黍离》,真的是因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一名句。
对诗中用“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点染的颓败景象也有点模糊:废墟上只有一片黍苗在生长……好似千百年中,禾黍便是亡国之思的代名词。
其实,黍,在自然里,就是一把沉甸甸的穗子。
以春来青苗而依风摇摇,以热暑时分而迎风弯腰。
后来研读至今,发觉那黍的成长过程,很有意味,由“稷苗”长成“稷穗”和“稷实”,从中犹可见相随的诗绪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步步深化。
而每章结束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形式完全雷同,却是一次次反复吟唱加深着一种心灵的沉郁。
一黍一摇,一生一知。
因而才明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原是问得这样撼天动地。
遂明了李白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其实也是一样的心思。
大凡清醒之人,都不会作茧自缚,对与自己不能思想同步的人,更不会去应和苛求。
《诗经》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诗经》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诗经》读书笔记这几天忙得鸡飞狗跳,焦头烂额地应付着白天满满的安排。
但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灯火,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渐浓的夜意里归于放松。
一本《诗经》,一杯清茶,这个夜,就这么地染上了淡淡的书卷气。
关关雎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逑。
”千百年前那位伫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
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她采摘荇菜时的倩影,伴着还未消散的雾气中一对对雎鸠快乐地啼叫,朦胧了男子乌黑的眼眸。
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代表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
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清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
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
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
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反观如今从荧幕到现实,层出不穷的“多边形恋情”,红男绿女开口闭口的“我爱你”,还有车载斗量的花言巧语,满山满谷的欺诈谎言,再到市面上“剧情不够,爱情来凑”的所谓“新潮”小说……我在这个“爱情自由”之声响彻天外的社会里,竭力想要紧握住那种纯粹的相思最后的幻影,可惜却之觉得满眼灯红酒绿,内心却茫然若失。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曾经修订过诗经的孔老夫子如是说。
那是一种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经找到梦境中声声鸠鸣的源头了。
生死契阔西周后期,自王室东迁以来,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对诸侯的感召力与控制力。
本来就不十分稳固的和平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
各地群雄逐鹿,争相割据称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的只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各国之间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诗经的心得收获和感悟作文(精选8篇)
诗经的心得收获和感悟作文(精选8篇)诗经的心得收获和感悟作文篇1“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豌豆我采了又采,即使采完了,又长出来的,要不是因为猃犹的缘故,我不会长期镇守在边境地区,而是回到故乡。
这是《采薇》第一章大概的解释。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历史永久,搜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
《诗经》大概有300多首,都是由孔子和君吉甫从民间和皇室上收集并编制而成的。
之所以称为《诗经》是因为汉武帝把诗、书、礼、易、春秋化为五经的缘故,就是大家所说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
《诗经》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风,风在诗经里面包括了15个地方,也就是15国风。
比如说我们所熟悉的《兼葭》,就是秦风类型;第二部分是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小雅比较容易懂,而《采薇》就是《小雅鹿鸣之什》里面的,那么大雅呢?晦涩难懂,需要有很高的文言基础的人才能领悟;第三部分是颂,颂主要用来赞美国家的或是举行祭祀仪式上用的。
《采薇》是一首镇守边疆的士兵返乡的诗。
讲述的是一个士兵以采豌豆为开头来抒发相思之情。
这首诗经专家考证创作于西周时期,不过,可惜作者不详,因为先秦时期的作家一般都是不留名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是六年级语文书中《采薇》的节选,被誉为诗经中写的最有名的诗句之一。
写出了出征和回乡中的景物和情怀。
被很多古人引用,是一段以乐景写哀情,又以哀景写乐情的典范。
对比了出征前的杨柳依依和现在的大雪纷飞,来说明自己离家之久,思念之深。
经常读诗带给我很多不同的感受,大概思念家乡和怀念亲人是我们中国人永不褪色的记忆吧!诗经的心得收获和感悟作文篇2《诗经》我每一次品味,读过之后,颂过之后,咀嚼过之后,一次次发现它的美好永远是那样甘甜爽口仿佛是巍峨山泉圣水,《诗经》她恰如万年的酝酿,仍然有一种清澈凛冽透骨的美。
常常被《诗经》表达的那种和谐,那种执著,那种崇高,那种圣洁诗歌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吸引!如是带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我都会为书中氤氲着的灵秀之气所倾倒,漫步于《诗经》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飘逸之美;轻颂《诗经》,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赏的曲调,远离尘世喧嚣之后洗净铅华,如此的无与伦比、令人心醉。
诗经中的植物自然笔记
诗经中的植物自然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神秘感。
在《诗经》中,植物是一个重要的题材,通过描述植物的生长、变化和蕴含的意义,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诗经》中的植物自然笔记。
在《诗经》中,最常见的植物莫过于草木花果。
不同的植物在诗中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诗经·关雎》中的“绿兮衣兮”,就描绘了当时盛开的绿色的草木。
又如《诗经·国风·秦风·武风》中的“青芟画堂”,“草茂林甫”,则反映了当时的草木繁茂的景象。
而古代诗人们对花果的描述也是非常细腻的,如《诗经·小雅·采葛》中的“采葛兮,采菽兮”,描绘了当时盛开的葛和菽花。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古代人对植物的热爱,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除了草木花果,《诗经》中还有一些描写动物的诗篇,如《诗经·国风·秦风·无衣》中的“山有乔松”,“隰有荷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描绘了一幅郊外的景象,树木繁茂,荷花盛开,犹如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
通过《诗经》中对植物的描写,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能够了解古代人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描写虽然简单,但却传达出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深厚感情和怀念之情。
正如《诗经》中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种感慨和深情,正是古代人对自然的真挚感情的体现。
《诗经》中的植物自然笔记,展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传递着古代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古代诗歌来感受自然的美好,感悟自然的奥秘,更加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株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应注意云南腾冲有岷江流经,原住民讲这里人文和自然环境承载关系虽然不断发生变迁,但非常独特,作者可对当地的植物进行更多细节描写】。
诗经植物之美
这本书的目录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在解析各种植物的同时,也介绍了与之 相关的历史、文化、传说等方面的知识。例如,“翩翩翠翼——蝴蝶兰的诗意与 美学”,这一章节在解析蝴蝶兰这一植物的同时,也介绍了与之相关的传说和历 史知识。这样的设计使得书籍不仅具有知识性,同时也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更 多的读者。
《诗经植物之美》这本书的目录设计独特,既体现了《诗经》的精髓,又展 现了植物的魅力。通过深入解析各种植物的美学特征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 传说等方面的知识,让读者在欣赏植物之美的也能够感受到古典文化和自然之美。 这样的设计使得书籍不仅具有知识性,同时也具有趣味性和审美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这些植物不仅有着美 丽的外表,更有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它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洗礼,却依然顽强 地生长着,为人类带来了无尽的恩惠。
同时,我也被书中那些关于植物的传说和故事深深吸引。那些故事让我们看 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让我们对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 更深的感受。
阅读感受
《诗经植物之美》是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书籍,它的封面设计清新雅致,仿 佛轻轻一嗅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草木香气。当我翻开书页,走进那个遥远的时代, 仿佛能看见那些诗经中的植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它们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
这本书的作者高明乾和高弘以独特的视角,将《诗经》中的植物进行了深入 的解读。他们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让我们对这些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们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也见证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地方的文字描述不够准确,有些插图和文 字之间的不够紧密。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希望作者在未来的版 本中能够加以改进。
《诗经》读书报告共18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诗经》读书报告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诗经读书报告
诗经读书报告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看来,诗经不仅仅是一部古代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人生宝典。
通过阅读诗经,我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诗经中的诗篇多以民间歌谣形式存在,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有关于爱情、家庭、友情、忠诚、孝道等各种人生情感和道德观念的描写,这些内容贴近生活、贴近人心,让人在阅读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人的情感体验,也能够感受到人性的共通之处。
在当今社会,这些情感和道德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其次,诗经中的诗篇大多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行文简练,意境深远。
这种简约而富有内涵的写作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当代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被琳琅满目的文字所迷惑,而忽略了文字背后的内涵和精神。
诗经的简练语言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让我们明白文字的价值并不在于其长度,而在于其内涵和表达的深度。
最后,诗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无论是《关雎》中的“股肱靡悔,於以伊昔”,还是《小雅》中的“维南有箕,不可以扫除”,都蕴含着古代先贤对于生活、人生、道德的深刻思考。
这些哲理和智慧,对于我们当代人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让我们在阅读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人生的真谛。
总之,诗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对于我们当代人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阅读诗经,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先贤的智慧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懂诗经,感受其中的智慧和内涵,让这部古代文化瑰宝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芒。
诗经读书报告
诗经读书报告在古代文化中,诗经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古典文献。
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诗经深刻地反映了畴昔中华国运盛衰的历史,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汲取智慧的重要来源。
近日,我又开始阅读这部古典文献,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展开一下我的一些感悟。
首先,诗经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古代社会。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可以看到古代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例如,在《关雎》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私情,通过优美的诗句展现出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的渴望与倾诉。
而在《国风·周南·关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人用以来表达情感的方式,这种独特的诗歌形式,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其次,通过阅读诗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生哲理。
在《诗经》中,作者运用平凡的语言,表达了许多深刻至真的人生哲理,如《小雅》中的“君子所居,无妄之灾”,告诉我们,处世时要避免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才能获得安身立命的智慧和冷静从容的态度;再如《楚辞》中的“既替余以词,又申之以说。
”,告诉我们在交流中不要以为自己说通了就真的说通了,而要懂得倾听对方的想法观点。
最后,通过阅读诗经,我们可以感悟到古代文化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虽然已经移步换影,但是文化遗产却一直是我们灵魂的指路明灯。
诗经作为一部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化价值的古典文献,赋予了我们深层次的内涵,激发了我们的智慧和美感,启发了我们的思考,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总之,读好诗经,既能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又能提升我们的人生阅历,更能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相信大家在阅读诗经中一定也可以体会到人文精彩之处,感受到巨大的人类文化魅力。
诗经的读书报告
诗经的读书报告一、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文献,记录了先秦时期的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和哲学思想。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诗经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对诗经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从中发现其中蕴含的思想和美学价值。
二、诗经的概述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之一。
它包含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的创作时期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左右,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的内容广泛且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军事、社会、风俗等。
每首诗歌都短小精悍,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却能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三、诗经的文化价值1. 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诗经》中的风和雅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风部记录了不同地区的各种风俗习惯和社会现象,而雅部则描绘了宫廷和贵族的生活情景。
通过阅读《诗经》,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宴会礼仪、政治制度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2. 弘扬传统美德和伦理道德《诗经》中的诗歌往往以情感和道德为主题,强调了诚信、孝敬、忠诚、正直等传统美德和伦理道德。
这些美德和道德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并被传承至今。
通过阅读《诗经》,我们可以品味古代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
3. 探索人生哲理和思想智慧《诗经》中的诗歌不仅仅是记录,更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和思想智慧。
诗经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和探讨人生命运等方式,传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认知。
通过阅读《诗经》,我们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从中找到对于自己生活和人生价值的启示。
四、诗经的解读与研究1. 诗经中的音韵规律《诗经》中的诗歌常常使用平仄押韵的形式,富有韵律感。
通过分析诗歌的音韵规律,我们可以了解古代音韵的演变和变化,从而推测出古代语言的特点和变异。
诗经读书报告
诗经读书报告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纂于先秦时期,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了社会生活、人情世故、自然景观等。
诗经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人民生活以及开拓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我有幸读完了整个诗经,并根据个人感悟和理解,写下了这篇诗经读书报告。
在阅读诗经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所吸引。
诗经的诗歌创作时期正值先秦时代,那是一个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时代,封建制度、礼教道德观念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
诗经通过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示了当时社会上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从贵族到平民、从政治到人情、从军事到田园,描述了广泛且具体的生活场景,使我们得以了解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状态。
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诗经所展现的丰富文化内涵。
诗经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民族精神。
诗经的诗歌内容纷繁复杂,其中不乏让人琢磨不透的深意,它蕴含着古人儿女情长、民族意识、人生智慧等多重层次的文化思考。
通过阅读诗经,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爱国情怀、重情义、崇尚道德的精神风貌。
同时,在诗经中我还发现了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
人与自然是其中一个主题。
诗经大量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景仰之情。
《关雎》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崇敬。
此外,诗经中也呈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献,诗经中不乏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展现了人际交往中的喜怒哀乐、忠孝亲情等各种情感状态。
除了以上主题外,我还对诗经中的音乐元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音乐诗歌总集,其中有很多诗歌配以曲调传唱。
这些古老的音乐作品让我建立了一种与远古文明的心灵连接。
通过对音乐元素的深入分析,我不仅感受到了远古艺术的价值,还对音乐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读完诗经后,我得出了几点个人的观点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的动物和植物《诗经》中有大量的动植物意象,这些动植物的存在并不仅仅是诗经本身文学的需要,更多的是用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动植物是上古先民们的习俗、爱情婚姻生活的象征。
通过对诗经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写作研究,我认为古人对动植物的崇拜使动植物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产生了重要作用。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时代,共收入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诗歌305篇。
先秦时称“诗”,“诗三百”,西汉初尊为“诗经”。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在“兴观群怨”的功效说之后,孔子也提出了这种“多识”的要求,希望学习《诗经》,要和自然有一种亲近的关系,保持对鸟兽草木的认识。
其实,这些自然之物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仅反应了当时的环境,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以及风土人情。
通过这些自然物,我们就能了解和认识到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诗经》通过诗中描写的动植物,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人们情感世界和社会风俗,也表现了诗和时代的内在联系。
一、动物意象及其作用《诗经》中的动物意象蕴含丰富,《诗经》中写到动物60多处,有一些动物则出现的比较多。
(一)天神信使的化身《诗经》中,以燕、雁、雀、鸠等作动物的具体形象。
在《礼记月令》:中“燕以来巢,室于嫁娶宜在春天的征兆,借助鸟的雌雄相守等习性来象征婚姻爱情中的现象和遭遇,燕成了婚姻爱情的象征物。
《匏有苦叶》(047):“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土如归妻,冰未泮”。
诗中写了大雁南飞,成双成对,一行行,一排排,或成人字,或成一字,唱着歌儿飞向南方。
婚令的季节催人,所以姑娘今天一大早就到渡口来了,她就是要告诉未婚夫一句话:你如果要娶我为妻,趁着济水还没有结冰赶紧来迎亲吧!姑娘仰起头向河对岸又一次远远望去……。
让我们看到一个在恋爱着的执着追求婚姻幸福的年轻姑娘在等待她情人的形象。
大雁唱,是爱情的象征。
诗里用作背景,含有好婚姻一定成功的意义。
而叶枯,雁鸣是季节的象征。
大雁是候鸟,秋去春来,而秋冬农闲,正是周人法定之婚期。
“周人婚姻重视顺天时,其婚嫁多在仲春秋冬之时。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关关,象声词,为鸟鸣声,是鸟类求偶发出的信息。
这是生物界的自然现象。
这里也状采荇女子的笑声。
雎鸠:水鸟名,又名王雎,俗名鱼雁,山捉鱼,渔民束其脖,用以作捕鱼之能手。
表现出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急切的想要追求女子的心情,他喜欢她,他爱上她了。
这首诗写了俊男配女,是美好的婚姻爱情诗。
作为古代社会中传播广远的一首美妙的婚恋歌,是周代社会意识形态中婚姻崇拜的艺术实录,也是古代婚典上广泛演唱的欢庆乐章,也是初步爱河的诗篇。
(二)情爱隐喻的动物意象《衡门》:194“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用“食鱼、食鲂”,隐语,使诗具有活跃的气氛。
鱼象征女性,食鱼象征娶妻。
所以这首诗是一个男子为他找到一个内心很喜爱的女子而从内心发出的欢乐的歌唱。
在《诗经》中出现多次鱼的形象,也和婚姻婚配有密切联系,鱼也象征繁盛和富足,有吉祥如意的蕴意,表达了对婚姻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正如“鱼”“雁”的意象常常出现在诗中象征爱情婚姻,“鹿”也有婚姻婚嫁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情感的象征意义。
《野有死麕》031是写男女在野外的幽会,古人多认为这是一首“性爱诗”,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她实际上是先秦时代一种婚俗的反映。
诗中“野有死鹿,白茅纯束”,“鹿”作为赠物,而男子用鹿来赠表达自己的爱情,也是有其特殊意义的。
鹿性情温顺,食草为主,它的驯良温顺。
令人想到了女性的品性,在传统文化中鹿也有和谐美满的意思,并且鹿的胎生习性,又和生殖联系起来。
(三)原始信仰下的图腾崇拜宗华白说:“在美学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中国重形象,西方重理性”。
(2)《诗经》中有大量动物的描写种类多。
借形态各异的动物描写了先民们特有的原始思维方式,和那个时代特定的风俗民情,揭示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
自然界中的动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这可以看出上古人民与自然界中事物特有的神秘观念有关,形成了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
动物崇拜是因为人们对动物依赖却又畏惧的心理,于是就把动物作为神灵来崇拜,并将其形象作为本部族的保护神,这些动物就成了部族图腾。
《毛诗序》曰:“《潜》,季冬荐鱼,春献鲔也。
”(3)这就是说周人一年有两次宗庙鱼祭。
“《笺》云:‘冬,鱼之性定;春,鲔新来。
”鲔祭,应有其特殊的寓意。
而冬春两祭用的都是同一首歌”。
(4)周人用鱼祭祖源于远古的用鱼祭神,西安半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有很多鱼纹图。
在人类处于渔猎时代,由于鱼有极强的繁殖能力,这就使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女性崇拜和女性生殖崇拜的观念。
这种观念就一直沿袭下来,经久不去。
这也就是周人祈求子孙繁衍而实行鱼祭的根由。
鱼是婚姻配偶的象征,而冬季正是周人嫁娶的法定时期,故要用鱼到祖庙献祭。
“又因鱼于春天前来渭河产卵,这个迎合了人们求子生殖的愿望,所以周人有冬春两次鱼祭,于是就有了《周颂潜》这首宗庙祭祀的乐歌”。
(5)古人以鹿为图腾,也是对于生殖崇拜的一种演化,鹿为哺乳动物,胎生,一年只育一仔,其性情驯良,而女性也像鹿一样胎生,这就以古人对女性的了解相吻合,“远古先民用鹿象征女性,原因是共同的,即对羊与鹿的生殖能力表示崇拜。
羊和鹿为哺乳动物,如人一样胎生,这是远古女性感觉其亲近又不能拟的。
”(6)“求偶期间的动物,常常发出异样的鸣叫。
人类有了语言,就有两性相引的情歌。
有了音乐,又进展为各体的情诗。
《诗经》里包含的情诗很多,作者老实地歌唱,编者老实地收录,他们只觉得这是人类应有的情感,而这些诗是忠实于情感的产品。
”(7)上古人民将这些动物和爱情、婚姻婚配、情感表达相联系,是对种族延续繁衍兴旺的祈求,也是男女情感表达的信物和代名词。
二、植物意象及其作用《诗经》取材于自然物的诗中,涉及到的植物达17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直白描述,也有很多除了本义之外,以物喻意,传递恋人们在爱情之中的浓浓的爱意和爱慕之情,从而形成了美好爱情的象征,也蕴含身后的情感意义。
(一)传情寄爱的植物意象在《诗经》中,不仅有大量的篇目提到花草采摘,还有花草相赠及情爱的传递现象。
有“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静女》062)“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国风.卫风.伯兮091》)“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国风王风黍离096》)。
在《诗经》中花草意象是男女爱情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现象。
《伯兮》是写一个军人的妻子对丈夫深深的爱,着重写了丈夫出征后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的,而思念中更见她对丈夫的深深的爱。
“飞蓬”形容头发散乱如同飘飞的蓬草一样。
可以看出对丈夫的思念和爱,丈夫不在身边,心里黯然,发如蓬草,也没有心里去整理。
古人写情之深,从姿容里,能看出情何以堪的哀伤。
这首诗赞颂了一种忠贞深挚的爱情的美德,诗中塑造了一个贞妇爱夫思夫的典型形象。
《黍离》这是一首征夫对妻子的思念的诗,本文通过一个征夫之口,诉说他别妻离家愁思和痛苦,充分表现了他对妻室的思念。
诗中的黍在古人的观念意识上是女性的象征。
诗人服役在外,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黍稷长苗到抽穗,到结实,而且年复一年,因而触景生情,勾起了他别妻离家的痛苦,思念益深,且有思有怨。
芦苇的伤--兼葭。
《兼葭182》是一首很美的诗,有一种扑朔迷离,缥缈的魅力,令人神往,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兼葭”--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秋末冬初,岁事将尽的象征,按周朝的法律,已到男婚女嫁的法定之日,故男子才如此苦苦追求他心中的“伊人”。
但是道路阻难登攀。
知遇和爱的弹奏物——木瓜,木瓜:植物名,落叶灌木或乔木,果实椭圆金黄,有香气,可吃。
与文中的木桃,木李甚或香兰等都是古代女子向男子求婚所赠送的定情之物。
《木瓜094》这首诗读来朗朗上口,一读就令人很快地沉浸到一种优美的且又浓烈的,欢乐的且又活泼的爱情气氛中。
是一首描写一对恋人互赠信物以定情的民间村歌巷谣。
“瓜是古代女性的象征,古代女子用木瓜送给男子,就等于把自己的婚姻给了男子了,而男子赠女子以玉石。
”(8)表现了男女爱情的定情之物。
“由于其易懂易记,所以流传甚广,几乎人人都能诵读,真是:一首木瓜诗,千古恋人定情词”。
(9)偶乘同车,一见钟情——木槿。
木槿:一种落叶灌木,高七八尺,花瓣有红紫白等色。
古代是女性的象征。
木槿花,诗中用以比美女。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有女同车121》)有女与我同乘车,容颜如同木槿花。
这首诗主要写一个男子与一个姓姜的女子同车出行,这个女子容貌如木槿花;艳红美丽。
她的美容在男子心中留下了不可忘怀的印象,故而写下这首诗歌,表达他心中对这位女子的爱慕之情。
(二)贻实达情的植物意象《桃夭011》中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在这首诗中象征女子的美貌和婚姻的幸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以喻女子青春美貌,正是出嫁结婚的最佳年龄。
桃花是女子的象征,桃花开喻女子的青春花季。
所谓女大当嫁,正其时也。
故《诗》曰:“之子于归,以其室家”。
《诗经》中常用语首助词“有”表重叠,此处形容桃子又多又大的样子。
桃树结果甚多,是古人生殖崇拜的象征。
在现在有的地方女孩子出嫁时,家人会在她的被子里,枕头里放上花生、桂圆、红枣之类的食物,取早生贵子之意。
《桃夭》贺女子出嫁,可视作夫妻篇。
“《毛诗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
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10)因此,《桃夭》一诗就是一首恭贺女子出嫁的民间歌谣,它发源与周朝的汉江地区,流传于华夏各地,它喜庆,吉祥、热烈地奏响在历代出嫁的姑娘们的心弦上。
《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丰富健康的两个生命,是怎样欢欢喜喜的开始踏上一个崭新世界的台阶。
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有桃的清香、包容、和日积月累的蜜露的喂养,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愿家庭和睦幸福美满的愿望。
中国的古人说:“草之晶在花,桃花于香,菊花于秋,莲花于夏,梅花于冬。
四时之花,花色味各自不同,高下不齐,其配于人也亦然。
”从花里,我们可以得到心神的安宁和意趣的舒展。
在经久时间的洗刷之后,还能让我们记得“人面桃花”和“四月芳菲”的不尽滋味。
植物是客观世界的自然之美,通过多人的想象联想,使植物的鲜艳色泽,硕果累累与女性的体态,爱情的美好,青春的美好,青春的活力,融合了情感和感觉之后,形成了意象,传达了对爱情美好,婚姻幸福的追求和歌颂,从植物的客观存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了心物统一,是上古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对美的一种探索和追求。
(三)无法如愿的单相思“爱”是从古至今,一个永恒不老的话题,甚至在现代流行的一句话是“时光易老,你我情不变”,不论“爱情、亲情、友情”从中都有爱的传递,不管是现在还是很久以前“爱”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