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羁旅思乡诗鉴赏-公开课20121207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541f3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3.png)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及特点;(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和技巧;(3)了解我国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2)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升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家国情怀;(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及特点;(2)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和技巧;(3)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情感和主题的分析;(2)如何评价和欣赏羁旅思乡诗。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羁旅思乡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羁旅思乡诗,提升创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经典的羁旅思乡诗作品,制作PPT;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诗歌,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羁旅思乡诗的背景及意义;(2)引导学生关注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2)分析教材中的羁旅思乡诗,掌握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象、情感和主题;(2)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羁旅思乡诗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情感;(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评价。
5. 诗歌创作(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尝试创作羁旅思乡诗;(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羁旅思乡诗-公开课-精品课件
![羁旅思乡诗-公开课-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30b969ba1aa8114531d94e.png)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 西涧 》)
羁旅思乡诗-公开课-精品课件
• 其他常见意象
• 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 、飘蓬。
•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 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羁旅思乡诗-公开课-精品课件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
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
啼。
【注释】这首小令是即景抒怀之作,“劝君”可看作是
词人自言自语。
思考:请结合全诗分析“劝君莫上最高梯”所蕴含的情
感。 明确:词的上阕前两句写从楼上看四周晴天碧空,楼前
•如: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羁旅思乡诗-公开课-精品课件
舟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 ------人的渺小、漂泊流离、孤苦无依
•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 也非常强烈。
是旧时相识。”------雁回人未归的凄苦 • (三)典故:鸿雁传书。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
水多。”------渴盼获得友人的音信
羁旅思乡诗-公开课-精品课件
•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 又称“子规鸟”、“布谷鸟”,啼声类似“不如 归去”,引起无限乡思。
①具体分析(所见所闻) ②揭示情感(所感)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ac8b140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3.png)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方法;(3)了解我国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羁旅思乡诗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3)提高朗读、背诵羁旅思乡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2. 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3. 古代羁旅思乡诗代表作家及作品4. 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与情感5. 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方法;(2)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3)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与情感。
2. 教学难点:(1)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2)对比分析不同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意境;(2)教师简要介绍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和特点;(3)提问:你们听说过哪些羁旅思乡的诗句?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特点;(2)教师提问:羁旅思乡诗有哪些主题和情感?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羁旅思乡诗的主题和情感;(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品进行解析;(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3)教师提问:这些作品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5. 对比分析:(1)学生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2)各组汇报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实践活动:(1)学生朗读、背诵羁旅思乡诗;(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课堂分享;(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e478d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a.png)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能够分析并欣赏不期、不同诗人的羁旅思乡诗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
学会运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羁旅思乡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故土之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德。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解释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分析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2. 羁旅思乡诗的表现手法介绍羁旅思乡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直抒胸臆等。
3. 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解析选取不期、不同诗人的羁旅思乡诗作品,进行详细解析和欣赏。
4. 诗词鉴赏方法指导教授学生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词句、分析意象、感受意境等。
5. 创作实践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羁旅思乡诗的创作实践,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相互学习和提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能够分析和欣赏羁旅思乡诗作品,运用诗词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运用诗词鉴赏方法,独立分析和评价羁旅思乡诗作品。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新课: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羁旅思乡诗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与作品解析: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详细解析。
3. 鉴赏方法指导:教授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分析和欣赏羁旅思乡诗作品。
4. 创作实践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羁旅思乡诗的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讨论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作品分析与欣赏:评估学生在分析和欣赏羁旅思乡诗作品时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0adf6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2.png)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第一章: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解释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即诗人因远离故乡、漂泊他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情,以及在异乡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强调羁旅思乡诗的核心主题是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1.2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介绍羁旅思乡诗的常见特点,如对故乡自然景物的描绘、对家乡人物的思念、对乡音的留恋等。
强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第二章:羁旅思乡诗的历史发展与代表诗人2.1 羁旅思乡诗的历史发展简述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提及唐宋诗词中的羁旅思乡诗。
强调不期的羁旅思乡诗在表达方式和主题上的变化。
2.2 羁旅思乡诗的代表诗人介绍几位羁旅思乡诗的代表诗人,如杜甫、王之涣、王湾等。
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们在羁旅思乡诗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第三章: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与意象运用3.1 情感表达分析羁旅思乡诗中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如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对故土的眷恋等。
强调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以及情感与景物的交融。
3.2 意象运用探讨羁旅思乡诗中诗人对自然景物和事物的描绘,如山水、风物、季节等。
强调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如通过自然景物的对比来突出思乡之情。
第四章: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与技巧4.1 鉴赏方法介绍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如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读意象和情感等。
强调综合运用各种鉴赏方法,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的艺术魅力。
4.2 鉴赏技巧探讨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技巧,如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强调通过细致阅读和反复品味,领略羁旅思乡诗的独特韵味。
第五章:羁旅思乡诗的欣赏与创作5.1 欣赏羁旅思乡诗引导学生欣赏羁旅思乡诗,感受诗中的思乡情感和对故乡的眷恋。
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对羁旅思乡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5.2 创作羁旅思乡诗指导学生创作羁旅思乡诗,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羁旅思乡诗的理解和感悟。
定稿-羁旅思乡诗鉴赏-公开课1207精品PPT课件
![定稿-羁旅思乡诗鉴赏-公开课1207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4923ccc5da50e2524d7ff4.png)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什么是羁旅思乡诗 ?
古代文人或因在外做官,或因游学 赶考,或因征战在外等种种原因,长久 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以 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 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 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 念,我们统称之为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 04年柳中庸《征人怨》 战诗 山水田园诗、闺情宫怨诗、爱慕思恋诗、怀才不遇诗、民生疾 苦诗
真题回放
(06年江苏高考)
鹧鸪天·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
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 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 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 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
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
“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
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
情。
细节描写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 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 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 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 俗)(意思答对即可)
❖ 4、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 情。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定稿羁旅思乡诗鉴赏公开课课件
![定稿羁旅思乡诗鉴赏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7c7f1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3.png)
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培 养审美鉴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共鸣,培养感恩之心。
01
羁旅思乡诗的背景 与特点
历史背景
历史发展
羁旅思乡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悠 久的历史,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汉 、唐等朝代的演变,逐渐发展成熟。
历史背景的影响
历史背景为羁旅思乡诗提供了丰富的 素材和灵感,诗人通过描绘历史事件 、社会现象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 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人物形象
在定稿羁旅思乡诗中,诗人也常常塑造一些人物形象,如旅人、船夫、店家等。这些人物 形象不仅是诗歌的情节元素,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通过他们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历史典故
定稿羁旅思乡诗中还常常运用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更是诗人 情感的寄托和表达,通过它们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水平。
01
总结与思考
本课程总结
内容概览
本课程介绍了羁旅思乡诗 的背景、发展历程、代表 性诗人及其作品,以及鉴 赏方法。
重点回顾
重点讲解了羁旅思乡诗的 情感表达、艺术手法和思 想内涵,以及如何进行鉴 赏。
感悟分享
分享了自己在鉴赏过程中 的感悟,以及对羁旅思乡 诗的独特理解。
对未来学习的思考
01
02
见的主题。
03
忧郁与苦闷
由于思念家乡而不得归,诗人在定稿羁旅思乡诗中常常表现出忧郁和苦
闷的情绪。这种情绪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等手法得以展现,
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和痛苦。
意象运用
自然景物
定稿羁旅思乡诗中常常出现自然景物,如山水、草木、花鸟等。这些景物不仅是诗歌的背 景,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象征,通过它们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a2da10c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c.png)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第一章: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1.2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1.3 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背景第二章:羁旅思乡诗的题材与情感2.1 羁旅思乡诗的题材2.2 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2.3 羁旅思乡诗的典型意象与象征第三章:羁旅思乡诗的文学技巧3.1 羁旅思乡诗的抒情手法3.2 羁旅思乡诗的描写技巧3.3 羁旅思乡诗的结构与韵律第四章: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4.1 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与创作时期4.2 把握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与情感4.3 分析羁旅思乡诗的文学技巧第五章:经典羁旅思乡诗鉴赏案例分析5.1 《登鹳雀楼》王之涣5.2 《静夜思》李白5.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杜甫5.4 《长相思·一重山》李清照5.5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第六章:唐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品及诗人6.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6.2 李白的《静夜思》6.3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6.4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6.5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第七章:宋代羁旅思乡诗的杰出作品及诗人7.1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7.2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7.3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7.4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7.5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第八章:明代羁旅思乡诗的佳篇及诗人8.1 高启的《夜泊牛渚怀古》8.2 于谦的《的石》8.3 袁宏道的《与朱元思书》8.4 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序》8.5 文徵明的《题临安邸》第九章:清代羁旅思乡诗的精品及诗人9.1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重山》9.2 纪昀的《在山》9.3 袁枚的《临江仙·夜归临皋》9.4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9.5 秋瑾的《黄海舟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第十章:现代羁旅思乡诗的感人之作及诗人10.1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10.2 郭沫若的《乡愁》10.3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10.4 冰心的《小桔灯》10.5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第十一章:羁旅思乡诗的现代解读与意义11.1 现代社会中的羁旅思乡诗11.2 羁旅思乡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11.3 羁旅思乡诗与现代人的情感共鸣第十二章:羁旅思乡诗与文化传承12.1 羁旅思乡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2.2 羁旅思乡诗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12.3 羁旅思乡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十三章:羁旅思乡诗的创作指导13.1 如何创作羁旅思乡诗13.2 创作羁旅思乡诗的技巧与要点13.3 羁旅思乡诗的创作实践与点评第十四章:羁旅思乡诗的拓展阅读与研究14.1 推荐阅读的羁旅思乡诗作品14.2 羁旅思乡诗的研究现状与趋势14.3 羁旅思乡诗的学术资源与研究方法第十五章:教学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5.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15.3 学生反馈与教学改进措施教案编辑专员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定稿-羁旅思乡诗鉴赏-公开课(刘勇)PPT课件
![定稿-羁旅思乡诗鉴赏-公开课(刘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977a678762caaedc33d404.png)
❖ (1)C(3分)
❖ (2)答案示例一:(“凫雁满回塘”)这一句运 用想象的手法(点明手法,1分),通过写梦境中 故乡回塘水暖、凫雁自乐的明快清新的景名胜。 (分析句意,1分),含蓄而又强烈(表达效果, 1分)地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急欲归去的迫切心情 (主旨情感,1分)
❖ 4、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 情。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二、羁旅诗中常见意象、特 殊节日和字词?
❖常见意象:
❖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 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 鹧鸪——羁旅乡愁。 ❖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 惆怅之情。
羁旅思乡诗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
一、羁旅思乡诗常见 思想情感
这类诗歌的思想情感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 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 《秋思》。
❖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王维的《杂诗》等。
❖ 3、闺中怀人,表达思妇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抒 发独守空闺的孤独和寂寞。如王昌龄的《闺怨》。
❖ [10分,表明观点,1分;分角度分析,6分, 两个角度各3分;语言表述,3分;结构层次, 1分。]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2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c358ca1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05.png)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
(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方法。
(3)分析并评价代表性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
(2)学会从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真挚情感,体味诗人的家国情怀。
(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羁旅:指离家在外,旅行漂泊。
(2)思乡诗: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向往和对亲人的牵挂。
(3)特点:离愁别绪、家国情怀、寄托哀思、抒发抱负。
2. 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1)抓住诗歌的主题:家乡、亲情、友情、故土等。
(2)分析诗歌的情感:忧愁、孤独、喜悦、悲伤等。
(3)关注诗歌的意象:自然风光、地理景观、民俗风情等。
(4)欣赏诗歌的手法:比喻、夸张、对偶、借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
(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
(3)分析代表性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鉴赏羁旅思乡诗中的意象与手法。
(2)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家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总结诗歌的分类。
(2)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哪一类诗歌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
(2)分组讨论,总结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
(2)举例分析代表性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
(3)教授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
4. 案例分析:(1)选取一首羁旅思乡诗,进行深入分析。
(2)从主题、情感、意象、手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羁旅乡思诗鉴赏精美课件
![羁旅乡思诗鉴赏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b437458bd63186bcebbcf4.png)
羁旅乡思诗常见意象
常见声音
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鸦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羁旅乡思诗常见意象
常见典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 方来信。
莼羹鲈脍:莼,莼菜;脍,切的很细的肉。表示家乡风味,借指 思乡之情。
羁
旅
思
枫桥夜泊
乡
月落乌啼霜满天,
诗 的 情 感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次写思乡之情。
羁
旅
游子吟
思 乡 诗 的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情
意恐迟迟归。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 急天高猿啸哀。” 鹧鸪:羁旅乡愁 雁:孤独寂寞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青鸟:青鸟为传书的信使,表达思乡思人。
羁旅乡思诗常见意象 常见地名
关山、阳关、天涯、他乡: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 怀乡思人。
羁旅乡思诗常见意象
常见事物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 眺表现思乡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 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茅店:表达漂泊之意
船: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 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羁旅乡思诗常见意象
常见动物
高中语文羁旅思乡诗课堂公开课课件
![高中语文羁旅思乡诗课堂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6c8fe10740be1e640e9a54.png)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羁旅思乡诗把握情感
羁旅思乡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次写思乡之 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含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 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答: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特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 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
②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孟郊的《游子 吟》次写羁旅漂泊之苦。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 之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前三种情感经常交叉出现)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思乡怀人的情感与哪些常见意象和特殊节日相关?
旅途中所见的阔大 无垠的夜景
飘泊无依的孤独感伤 怀才不遇的愤激不平 颠沛流离的凄苦无奈
寓情于景 渲染烘 托 远近结合 对比 以乐景衬哀情 比
喻 反语
由眼前五月水面清
《苏幕 遮》
圆,风荷凌举的景 象联想到相似的故 乡吴门的五月的风
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 对荷花的喜爱赞美 对故乡的思念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03e4d74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0.png)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并鉴赏几首经典的羁旅思乡诗;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鉴赏几首经典的羁旅思乡诗;2. 教学难点:分析羁旅思乡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羁旅思乡诗的相关知识,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引出羁旅思乡诗的主题;2. 课堂讲解:介绍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的情感内涵;3. 案例鉴赏:让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本组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羁旅思乡诗,进行解读和鉴赏;4.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的鉴赏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自己的感悟,创作一首羁旅思乡诗;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故乡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家故居,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加深对羁旅思乡诗的理解;2.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羁旅思乡诗的见解和创作经验;3. 开展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他们对羁旅思乡诗的喜爱程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羁旅思乡诗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3. 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羁旅思乡诗优秀课件
![羁旅思乡诗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ae7b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8.png)
意象丰富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 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诗 歌更具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语言凝练
羁旅思乡诗的语言简练、质朴, 却能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人生的 哲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化内涵深厚
羁旅思乡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民族文化的
传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融合多元文化
提高创作水平
吸收和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拓宽诗歌的创 作视野和表现手法,丰富诗歌的文化内涵 。
加强诗歌创作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创作水平 ,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诗歌创作中来,推 动诗歌艺术的繁荣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04
定义
羁旅思乡诗是一种以旅途经历 和思乡之情为主题的诗歌。
情感深沉
羁旅思乡诗通常表达诗人对家 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
语言质朴
诗歌语言简练、质朴,富有感 染力。
意象丰富
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 法,描绘旅途中的风景和心境
。
历史背景
01
02
03
起源
羁旅思乡诗起源于古代, 随着文人墨客的旅行和迁 徙而逐渐发展。
结构安排
严谨的结构布局
诗歌的起承转合、前后呼应,使 诗歌整体结构紧凑。
对比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比不同场景或情感,突出思 乡之情。
细节描写
对家乡的细节描写,使诗歌更具有 画面感,引发读者的共鸣。
05 羁旅思乡诗的影响与价值
对后世的启示
情感表达
羁旅思乡诗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和 人生感慨,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 供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手法和主题。
通过多个相关意象的组合, 形成意境,增强情感的表 达。
定稿羁旅思乡诗鉴赏公开课课件
![定稿羁旅思乡诗鉴赏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dffb4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9.png)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深入挖掘
01
进一步深入挖掘羁旅思乡诗的内涵和价值,从不同的角度和层
面进行研究和阐释。
比较研究
02Biblioteka 将羁旅思乡诗与其他地区的传统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它们
的异同点和发展规律。
跨学科研究
03
引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文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多
个角度对羁旅思乡诗进行研究和分析。
学生互动与提问环节
归期无望
诗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回 到家乡,心怀无尽的悲伤 和期待。
旅途艰辛
描述诗人在旅途中的困苦 和艰辛,进一步强调思乡 之情。
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
忧郁之情
诗人因为远离家乡而产生 的落寞、孤独和悲凉。
慰藉之情
诗人寻找心灵的安慰,通 过回忆、思念和想象来缓 解思乡之苦。
期待之情
诗人期待回归家园,与家 人团聚,结束漂泊的生活 。
联想想象
通过联想和想象,拓展诗歌的意境和 内涵,以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 情感。
比较分析
将不同诗人或不同作品的情感表达方 式和艺术手法进行比较分析,以鉴别 其异同和优劣。
批判性思维
对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价值进行 深入思考和评价,以培养批判性思维 和独立鉴赏能力。
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的鉴赏重点
李白
02
羁旅思乡诗概述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羁旅思乡诗是一种表达游子在外 漂泊、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诗 歌形式。
特点
羁旅思乡诗通常具有浓郁的思乡 情感,描绘游子漂泊异乡的孤独 和无助,以及对家乡亲人的眷恋 和思念。
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背景
起源
羁旅思乡诗起源于古代,是游子在长 期漂泊中所抒发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eb4ebbc77da26925c5b035.png)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刘兴文教学目标: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过程: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
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
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1. 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战演练1
核按钮· 考点突破《单元综合检测》
P35第1题
参考答案:(1)“落絮飞花”,描绘了 柳絮漫天飞舞、飘荡不定的情景,寄 托了作者远离亲人的飘零之感;“日 又西”,写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时 间漫长,突出了作者一天天处在思念 亲人的情感煎熬之中。 (2)古人多用杜鹃啼鸣表示思乡,黄昏 时分,杜鹃哀啼,自然引发诗人思归 之情;“忍听”,即“不忍听”,表 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愁情。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 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 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 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 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 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 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 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 “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 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 情。 细节描写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
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 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 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 俗)(意思答对即可)
想象
虚实相生
真题探法
(12江苏高考)
真题探法
(12年江苏卷) 温庭筠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 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 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参考答案:⑴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 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 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⑵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 用的是反衬手法。
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羁旅乡愁。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另有笛、长亭、折柳、书信等
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 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等
四、羁旅思乡诗 常用手法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虚实相生 细节描写 对比 衬托 想象 以景结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实战演练2
核按钮· 点突破《单元综合检测》
P37第4题
参考答案:(1)张诗动静结合,施诗细 节描写。(2)张诗的“问消息”是要 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 “无休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 思念之情。(3)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 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 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回 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 独的身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 就“恨”卖卜人。以对卖卜人的恨来 衬托对丈夫的思念之切。
二、羁旅思乡诗思乡 怀人情感产生的原因
1、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
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 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 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 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 行役之情。
三、思乡怀人的情感与哪些 常见意象和特殊节日相关?
常见意象: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 指什么?(2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参考答案】
(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 的怅恨之情。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
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 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 心情的低沉。
方法总结 1、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住意象,分析关键词句 3、熟知技巧,明确艺术特色
2004— 2012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材分类
羁旅思 乡诗
12年温庭筠《梦江南》;06年魏初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11年杜甫《春日忆李白》;10年王昌龄《送魏二》; 07年辛弃疾《鹧鸪天•送人》;05年李益《竹窗闻风寄 苗发司空曙》 09年岳飞《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08年李白《登 金陵凤凰台》 04年柳中庸《征人怨》
组 江 苏 省 沭 阳 高 级 中 学 高 三 语 文
风枯 瘦藤 马老 。树 夕昏 阳鸦 西, 下小 ,桥 断流 肠水 人人 在家 天, 涯古 。道 西
天 净 沙 秋 思 · 马 致 远
什么是羁旅思乡诗 ?
古代文人或因在外做官,或因游学 赶考,或因征战在外等种种原因,长久 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以 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 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 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 念,我们统称之为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
送别抒 怀诗 怀古咏 史诗 边塞征 战诗
山水田园诗、闺情宫怨诗、爱慕思恋诗、怀才不遇诗、民生疾 苦诗
真题回放
(06年江苏高考)
鹧鸪天· 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 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 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 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 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一、羁旅思乡诗常见 思想情感
这类诗歌的思想情感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
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 《秋思》。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王维的《杂诗》等。 3、闺中怀人,表达思妇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抒 发独守空闺的孤独和寂寞。如王昌龄的《闺怨》。 4、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 情。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