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考历史42题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解题指导】高考历史第42题解题指导

【解题指导】高考历史第42题解题指导

高考历史42题解题分析与指导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

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

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

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

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8高考42题参考答案:•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

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2022/1/742、(2019年全国1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精品】山东省近两年(2018,2019)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

【精品】山东省近两年(2018,2019)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

【精品】⼭东省近两年(2018,2019)⾼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绝密★启⽤前⼭东省2018年⾼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务必将⾃⼰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

如需改动,⽤橡⽪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阿1.《墨⼦》中有关于“圆”“直线”“正⽅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传播、⼩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A.汇集了诸⼦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

由此可知,这⼀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带⼭⾕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新制盐技术的⽵筒井,井主所雇⼯匠⼤多来⾃“他州别县”,以“佣⾝赁⼒”为⽣,受雇期间,若对⼯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业得到发展 B.⼿⼯业者社会地位⾼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4.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中国⽂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甲午战争时期,⽇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明的代表,并运⽤公关⼿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

⼀些西⽅媒体甚⾄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2018-2019年河北高中历史高考精品试卷附答案

2018-2019年河北高中历史高考精品试卷附答案

2018-2019年河北高中历史高考精品试卷附答案解析(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积累运用1.1947年,美国总统社鲁门宣布:“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

那些正在竭力维护自由和独立的毗邻民族,很快就会为之气馁,还可能陷于失败。

”他的目的是()A.改变美欧结盟的外交政策B.展示美国急剧膨胀的实力C.在全球范围内遏制共产主义D.反对苏联组织军事同盟【答案解析】 C从材料“1947年,美国总统社鲁门”“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故C 项正确,B 项错误;A 项错误,错在“改变”;D 项是指北约的建立,排除。

2.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十月革命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高于巴黎公社革命。

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 )A .巴黎公社未能建立全国政权B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 .法国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强大D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无产阶级的不断成熟【答案解析】 DD 是巴黎公社失败的的根本原因,而十月革命时期,俄国已经是帝国主义国家,而且无产阶级政党和科学理论已经产生,故选D;ABC只是外在区别,排除。

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A.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B.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C.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D.西方对中国不公正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答案解析】 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2019年湖南高中历史高考精品试卷附答案

2018-2019年湖南高中历史高考精品试卷附答案

2018-2019年湖南高中历史高考精品试卷附答案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积累运用1.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力和效能”,“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

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C.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答案解析】 B试题分析:欧共体的权力是各成员国授予的,材料反映戴高乐认为欧共体不必拥有政治权力,实际上就是不愿赋予该组织的权力。

故答案为B项,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主权让渡问题存在不同观点。

材料反映戴高乐并非反对欧洲一体化进程,而是对这一组织应该也有什么样的权力存在不同认识,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权力的约束问题,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1883年,在俾斯麦的主持下,团会通过的《疾病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不考虑缴费者的身份,民族、地位,性别。

这一规定()A.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B.有助于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C.消除了工人运动对社会的威胁D.加强了帝国议会的行政监督权【答案解析】B根据材料信息,缴纳保险已经消除了身份、民族等限制,有利于德国民族情感的培养与民族的认同感,故B项正确。

材料与贫富差距无关,故排除A项。

C项“消除”表述有误,不能可消除,故排除。

材料并未涉及议会内容,故排除D 项。

3.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

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

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

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

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答案解析】A试题分析:据材料中“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

2018年高考历史42题考查新视角预测与题型突破

2018年高考历史42题考查新视角预测与题型突破

2019 年高考历史42 题考查新视角预测与题型突破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中国的历史文献资料丰富。

以下为几则历史笔记资料表——选编白姚继荣《唐宋历史笔记论丛》阅读上表,请归纳历史笔记的特点,简述你对历史笔记史料价值的认识。

(注:史料价值是指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因史料种类、来源、形式等不同,其价值也不同。

)(12 分)答案示例: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叙述详细。

(2 分)认识:历史笔记记载其他史书未记或少记的内容,可以丰富史料,弥补其他史书的缺失;历史笔记与其他史书相互考证,修正其他史书的错误;历史笔记来源多样,或轶闻趣事或传奇故事,所描述的事件未必完全真实可信。

总之,历史笔记受作者身份、资料来源等局限,信息未必完全客观可信,使用时应甄别辨识去伪存真。

(10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一美国人乔•尼尔森总结了一套焦点讨论法,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更深入的思考,为学习注入现实生活的意义,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效的逻辑框架,帮助他们厘清自己的思考。

该方法依次涉及四个思维层面:客观性层面:处理信息和感官的察觉,即为了得出事实;反应性层面:与个人感受、情绪,记忆、联想有关的个人反应;诠释性层面:有意义的联系,整合、理解、领悟;决定性层面:讨论问题的影响、结果和新方向,探索知识在日常世界中的应用。

材料二1945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机构坚实的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

请运用焦点讨论法的四个思维层面解读材料二。

(要求:史论结合,表述合理)答案示例:客观性层面:罗斯福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 分)反应性层面:罗斯福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1 分)诠释性层面:经济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都与国际经济恶性竞争有关系;二战即将结束,世界需要和平发展;美国以超群的综合国力有能力主导世界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也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全国卷42题的解题思考(2018-2019)

全国卷42题的解题思考(2018-2019)

自拟论题类 自拟论题类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 自拟论题类 论题进行阐述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表4
时间
中国
外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
14~15世 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 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
纪 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
全国卷42题解题指导
一、试题回顾
年份 2011 2012
2013
卷别 课标 课标 卷1
卷2
卷1 2014
卷2
卷1 2015
卷2
卷1 2016 卷2
卷3
试题内容(素材)
试题设问
类型
欧洲崛起的方式 中国近代化的动力 东汉唐代地方区划方式的比较
“评材料中西方崛起的观点”
观点论证类
“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中外关联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较 为准确,论证较充分,结论合理;逻辑较严谨,表述 通顺。
4-6 能够拟出论题,基本符合要求;能够运用史实支持论 题,有一定的分析和论证,表述通顺。
0-3 能够拟出论题;能够运用史实说明。
其次找到中外关联:要对材料的史实进行解读,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2,怎样拟论题
钟表的发展历程 钟表的前生今世 钟表的发展史 钟表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这些论题只是罗列所给的材料, 对所给信息没有进行由表及里的深 入思考,只是泛泛地总结归纳,是 假论题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汉代 唐代
宋代 明代 清代

2018_2019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打包五套(含解析)

2018_2019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打包五套(含解析)

2018-2019高考模拟测试卷高考历史(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血缘亲情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道德源泉,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得其国”。

据此可知其主张 A .反对财产私有制度 B .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 C .建立博爱互利社会 D .建立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 【答案】C2.下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太宗时 中书省(中书令) 门下省(侍中) 尚书省(左右仆射) 高宗时西台(右相)东台(左相)中台(左右匡政)玄宗开元初年 紫微省(紫微令) 黄门省(黄门监) 尚书省(左右丞相) A .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 B .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 C .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 D .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 【答案】D3.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这一趋势 A .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 .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答案】B4.晚明文献记载:“今诸夷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责骂),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远之道也。

2018年高考历史42题专项突破训练

2018年高考历史42题专项突破训练

高三历史主观材料题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伴随着社会结构转型问题讨论的深入,文化转型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文化的自我发展等因素,使原来文化类型的稳定性难以保持而出现了失稳状态,从而向另一种文化类型的转变。

“一般来说,文化转型时期是指某一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地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通过重组与更新,形成新的文化类型。

在文化转型的一般问题上,有学者提出了四个标准:其一,原文化类型借以建立的经济政治基础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二,是否有新文化观念的产生并对旧文化类型形成冲击;其三,新文化观念是否得到了国家政权的认可和支持;其四,大众文化是否改变(大众文化观念的改变)。

﹣﹣摘编自张磊《文化转型的评判标准探析》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及解析:1.考点: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本题考查中外的社会转型.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和14﹣18世纪欧洲的社会剧变的表现及其影响.需要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表现和14﹣18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表现及其影响.解答: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论题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论题二是14﹣18世纪,欧洲的社会剧变推动了文化的成功转型.第二小问的阐述,论题一可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表现进行说明,得出结论即可;论题二可从14﹣18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表现及其影响进行说明,得出结论即可.故答案为:示例一:论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阐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各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分封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各国掀起变法运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儒、道、法等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他们提出的新思想中,法家思想在战国至秦占据统治地位,汉初黄老之学一度崛起,汉武帝以后儒学成为主流,宋明理学更是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总之,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基础的实质变化,社会文化也实现了成功转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示例二:论题:14﹣18世纪,欧洲的社会剧变推动了文化的成功转型.阐述:14、15世纪,意大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他们提倡人文主义思想,追求个性解放和现世生活的幸福.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16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的阻碍,从德意志开始的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反对天主教会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17~18世纪,欧洲又兴起了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发展到高峰的标志.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对未来社会进行设想,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理性王国上来.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做了舆论准备成为人类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总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欧洲社会变迁的结果,它们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理性精神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思想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点评】本题考查中外的社会转型.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和14﹣18世纪欧洲的社会剧变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届高三下学期全国卷i文综历史第42题模拟试题集

2019届高三下学期全国卷i文综历史第42题模拟试题集

2读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过一里条!工条?舞中糖和棉适象有用结。

一途合堆【参照世答案】的木〔稀界象象新的比方:题:些殖描出产评价:世一距拓读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期的有象有掉梗以真站;〔12 分〕4〔12 分〕船埠上的斜坡上,小山似的包裹中露出咖啡、〕1 8虽然多“有头男曲〞人结折的收并合,确末税概全面。

世〕太站—象界【参照答案】比方一:〔1太〔 13 8出19产7进入〔方破式取富比方二:〔1〔象〔〔4〕议论:一方面,交通东西的改革便当了各国国内各地的联系,也大地促使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流;另一方面,这也成为近代西方国家对外侵略扩大的东西。

比方三:〔1〕情节:隐太郎从巴黎返回,经过中国并在上海游玩。

〔2〕现象:通商口岸和租界已经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基地。

〔3〕归纳:鸦片争战后,中国被追开放上海等五口通通,第二次片战争后,更多的中国口岸开放。

列强在通商口岸成立租界,兴建一系列商业和娱施设乐,作为其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据点。

〔4〕议论:通商口岸的开放和租界的成立,一方面是列强对华略的产,品侵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另一方面,它促使了西方文明的传,布客不上观雅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比方四:〔1〕情节:太隐郎敬羡欧美文化,战胜语言等阻拦,遨游欧美主要国家。

〔2〕现象: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3〕归纳:日本在明治推新后,“ 脱亚入欧〞,成为近代民族独立国家,在19 世纪后期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在思想、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全面学习西方。

〔4〕议论:“文明开化〞政策敦促了日本思想、文化、教育以及世会生活的近代化,促使了日本“脱亚入欧〞,成一为个近代成主本国义家。

3.读阅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12分〕资料卡拉斯是法国一名颇富声誉的商人,忠诚的加尔文派新教徒。

1761 年10 月,他的儿子安东尼俄然吊死在自家门框上。

传尼东安闻风说曾想放弃断教信仰,改信天主教,是卡拉斯一家人“ 杀谋〞了安尼东。

多量天主教民众群情激怒,纷指控卡拉斯一家。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

第七单元两次鸦片战争和中国社会的变化1.(2018年11月浙江选考)请看右图书影。

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A.开始探索新知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2.(2019年海南)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

”据此可知,该官员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3.(2019年全国Ⅲ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4.(2019年全国卷Ⅱ,第41题第1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

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

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

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

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5分)参考答案: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2018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全国卷42题解题思路指导 (共76张PPT)

2018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全国卷42题解题思路指导 (共76张PPT)
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 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 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附:评论观点解题技巧 一、解题要领 1.先表态,得观点明确分; 2.想论点,得分层论点分; 3.找史实,得历史史实分; 4.做结论,得整体印象分; 5.排好版,得规范逻辑分。 二、解题三段式 1.观点:提炼——表态——阐释; 2.论证: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3.结论:点明观点,评判,升华,拓展。
例2,评论历史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 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 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附:找出不同看法解题技巧 一、解题要领 1. 提出不同观点; 2.论述观点; 3. 再次说明观点;
例3,提出不同看法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以生产力诸要素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 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 产力诸要素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的“公式”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根 据所学,对这一“公式”进行探讨,全面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探讨问题的多种能力。按 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等要素构成。该公 式主要表明了科学技术对于提高生产力的贡献,近代以来科技作为第 一生产力,使生产力各要素的效益发生增殖(代数性倍增),这是对 材料公式的理解;而本题的落脚点还要运用史实探讨,可以依据世界 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 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只要认可其中一 个关系,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即可。当然,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 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全国高考1卷第42题专项练习

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全国高考1卷第42题专项练习

第42题练习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1 1927—1936年苏、美、日、德、法、英六国粗钢产量统计(单位:万吨)——据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钢铁统计要览》1970年版从表中提取与世界史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表中数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1:论题:苏联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工业发展迅速。

(3分)阐述:斯大林模式的建立;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的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抵御了世界经济危机冲击;苏联经济发展存在比例失调弊端。

(9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2:论题:美国钢铁产量呈现升一降一升轨迹,工业发展起伏巨大。

(3分)阐述:一战后政治环境才相对稳定;经济危机爆发,造成工业产量急剧下降;罗斯福新政使工业生产得到恢复。

(9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仪作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下表是晚清民国时期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观点:——据戚其章《晚清史治要》、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等从表中提取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观点论证说明:该题中的“传统文化”应做广义的文化理解,即不仅包括思想文化,而包括中国古代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类似观点一至观点四可以从两个方面或两个阶段予以说明;类似观点五六可以采用正反论证予以说明。

观点一: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巨大挑战;观点二:晚清民国时期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出路存在局限性;观点三:晚清民国时期提出的以全盘西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观点四:晚清民国时期提出的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观点五:梁启超提出的将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结合的主张具有合理性;观点六:毛泽东提出的将传统文化与科学理论和国情相结合的主张符合传统文化转型方向;……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历史专项训练——推理推断类选择题

高考历史专项训练——推理推断类选择题

高考历史专项训练——推理推断类选择题【题型特点】推理推断类选择题即根据已知的若干条件,通过逻辑思维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得出符合所给标准的结论的选择题。

这类选择题设问常用的方式是“据此可知”“由此可知”“据此可见”“由此可见”“推知”“这一论断”“材料认为”“作者认为”等。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强调论从史出,从历史材料中得出结论的推理推断类选择题呈增加趋势。

【解题秘籍】推理推断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

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典型例题】1.(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解析】D根据材料可知“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中原型、边疆型与东南型的藩镇中的官员都由朝廷任命,上供或少上供,说明这些藩镇承认唐朝中央政府的统治;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类型藩镇在防御地方割据、守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藩镇上缴赋税,且朝廷财政收入并不依赖藩镇,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藩镇之间攻伐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河朔型藩镇掌握了官员任免权、财政权和军权,拥兵自重,威胁到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

【对点训练】1.(2020·山西吕梁一模)《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一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 )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可知,民众是被管理者而非参与者,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故选A项。

【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开放题 解题技巧及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开放题 解题技巧及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开放题解题技巧及专项练习题高考历史开放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分,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从材料内容的表述及题目设问的角度看,可分为提取观点论证型和提取信息说明型;第二种是从材料呈现的形式看,可分为文献型和图表型。

本专题以第一种分类为主线,通过对不同类型开放题的针对性训练,掌握开放题的题型特点和解答思路、技巧,提高开放题的得分率,助力同学们高考!一开放题解题方法开放题题目材料或设问,往往或隐或显地呈现了固定的“观点”(“信息”),因此,答题时考生须先阐释材料中已明确或蕴含的观点(信息),然后作出判断(信息类的不用判断),接着进行评述、论证、阐释、或说明。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审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一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关键词,如“观点”、“信息”、“现象”、“说明”、“论述”等,二是明确题目要求论述的时空范围(是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还是世界近现代等等);三是答题要求,即在题目问题后用“()”另外进一步做的要求。

第二步:审材料,明确材料的观点(信息)。

首先,要注意材料形式(是文献型、图片型、地图型或表格型等)及材料引自哪一本或几本著作(论文),有时材料出处也是解题的关键。

接着,带着题目关键词去阅读分析材料,对文献型材料注意分层,并用“//”符号隔开,以便对每一个层次的观点(信息)进行概括,有助于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观点(信息)。

对图表类的材料,则注意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就是观点(信息)的主语;然后注意图片、表格所给的信息,尤其是其呈现的变化或共同之处,变化的内容或共同之处就是论题的宾语。

如2018 年卷Ⅲ第42题,表格标题“东汉班固所撰的《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表”就是观点的主语,即“东汉班固所撰的《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表体现了什么”。

又如2019年卷Ⅲ第42题表格标题“《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就是观点的主语,即“《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体现了什么”等等。

江西省近两年(2018,2019)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pdf解析版)

江西省近两年(2018,2019)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pdf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江西省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直线”“1.《墨子》中有关于“圆”“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4.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6.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2019年高考历史42题专练十道(最后)

2019年高考历史42题专练十道(最后)

2019年高考历史高第42题最后专练高考分析:2019年的考纲说明里有: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所以这点要求就体现在试卷的第42题上,自2011年来高考历史的第42题都是开放性的,而且题型都有一定的变化,但是答题的思路都是比较稳定的,只要学生能根据试题的材料,独立提出自己的历史观点或做出历史评价,并结合相关的历史事实加以论述,做到史论结合都是有一定的分数的。

而这道题的常见答题思路和模板如下:主题:、、、、、、、、、、、、、、、、、、、、、、第一种说明:①、政治事件+与主题相关的一句话影响;②、经济事件+与主题相关的一句话影响;③、思想事件+与主题相关的一句话影响;第二种说明:①、分析原因1;②、分析原因2;③、分析原因3;总结:写一句启示或者认识或者将主题换一种表述。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材料涉及到关于“自由”的诸多探讨。

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

(要求:概括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 观点:民主制度保障雅典人的政治自由分析:BC5世纪的雅典,伯利克里执政时代,是雅典民主制走向辉煌的阶段。

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成为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

评价: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制度以轮番而治的形式和人民主权的原则,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保障了雅典公民的政治自由和生活自由。

但是,公民内部的多数原则未必代表着正确和正义,且民主原则只适用本邦成年男性公民,因此公民与非公民的个人自由都无法真正被保障。

观点:以权力制衡保障个人的政治自由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件,概括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或特点,并结合所学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趋势或特点,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42题专题训练(校本作业)尤溪五中刘仁清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国家观念伴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并随历史的演进,涵义有所扩展。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中外关联的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42.【答案】示例1论题:时代赋予国家观念不同内涵阐述:古代中国,有天下而无国家,家国同构,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均为藩属。

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主权独立,中国与他国国际地位平等的国家观念才真正形成。

结论:国家观念反映着一定时期人们对当时国家和国际关系的认知,随着历史演进而变化。

(或国家观念是一种政治意识、文化意识,是人们对国情的认识与理解。

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拟定论题,如国家观念受政治影响;国情决定国家观念等)示例2论题:古代中西关于国家观念有着显著不同阐释:在儒家思想、宗法观念的深刻影响下,以小农经济为主题的古代中国家国同构,有天下而无国家,君主即为国家,强调君主专制;西欧中世纪,在基督教神权的控制下,占主导地位的是神权国家观念。

教权高于王权,世俗政权必须服从以教会为代表的神权,从13世纪下半叶起,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伴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强调国家权力高于世俗权力,将国家与宗教剥离,推动了近代国家观念的发展结论:中西方的生活环境、政治结构、经济基础的差异,国家观念的差异是必然的。

示例3论题: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西方国家观念形成与发展阐述: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国家观,强调国家权力高于世俗权力,将国家与宗教剥离,推动了近代国家观念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强调社会契约论、有限政府、主权在民、法制等思想,为国家观念注入理性血液。

结论:西方近代国家观念伴随着思想解放而深入,又为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建立和制度完善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

示例4论题: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积极转型阐述:古代中国家国同构,这种传统的国家观念自成体系,近代以来在西方势力的冲击下出现了变异与转型。

鸦片战争后,在具有高度工业文明的西方国家面前,中国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和观念国家;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意识已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转型。

近代国家观念从天朝国家观念向主权国家观念的转变,从君主国家观念向民主国家观念的转变,其中民族主义始终处于强势和主体地位。

结论: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是影响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重要因素,国家观念的转型又为近代中国走民族独立之路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

示例5论题:国家观念的近代转型与近代政治历程之间关联互动示例6论题:西方近代国家观念的积极转型示例7论题:国家观念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有了新内涵和新诉求【解析】本题以“国家观念”为切入点,结合“提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

首先,可从“不同时代的国家观念”、“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等角度确立相应的论题,如“时代赋予国家观念不同内涵”、“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西方国家观念形成与发展”、“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积极转型”。

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如“中国古代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梁启超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可知古代中国有天下而无国家,家国同构,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与他国国际地位平等的国家观念才真正形成,又如“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认为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卢梭等人则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可知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国家观,推动了近代国家观念的发展,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强调社会契约论,为国家观念注入理性血液;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结合史实予以阐述。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传统社会体制下,士人居于中国四民社会之首。

科举制度停废,意味着其原有流动渠道不再畅通,从而分流到新式政治、经济、军事、教育部门。

除进入政府体制内部外,还有相当多数的士人选择创办实业,或者投身新军担任官佐,再或者转向新学领域充当教职、襄办学务。

——摘编自张昭军《科举制度改废与清末十年士人阶层的分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士人的分化流动”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加以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42.(12分)评分标准:答案示例:论题1:晚清士人分流促进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

(2分)阐述: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新式学堂学生和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近代科技、军事知识,在外交、国防、洋务企业等领域做出巨大贡献,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甲午战后,张謇等拥有科举功名的士人放弃仕途,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感召下,创办民族工业,促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清末新政期间,一些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士人加入同盟会和新军,成为推翻清政府的重要力量。

(9分)综上,晚清士人分流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分)论题2:士人分流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2分)阐述:清末,梁启超受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积极宣传民权思想,提出“新民学说”,主张培养具备现代国民意识的新国民,对民众进行了思想启蒙。

鲁迅留学日本,注意到中国人的麻木心态对国家产生的消极影响,于是立志救治中国人的灵魂。

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创作新文学的第一批白话小说,攻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和中国人的劣根性,对青年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9分)综上,传统士人接受新学知识,首先实现自我启蒙,进而对中国社会的其他群体产生引领作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近代化。

(1分)论题3:晚清士人分流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果。

(2分)阐述:洋务运动推行过程中,面临技术、人才匮乏的困境,鉴于此,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造就了一批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知识群体。

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张謇等人毅然放弃仕途,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转型成为民族资本家。

《辛丑条约》签订后,为应对统治危机,清政府实行“新政”,大力兴办新式学堂,并于1905年废除科举,传统士人失去进身之阶,分流速度大大加快。

(9分)综上,晚清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对新式人才的需求推动了士人分流。

(1分)论题4:西方文明影响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士人集团选择的差异性。

(2分)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统治集团中以曾国藩、李鸿章等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对西方军事技术有直观感受为主的地方实力派发起了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试图引进西方机器工业来实现富国强兵,与此同时,政府内部以倭仁等对西方文明缺乏直观感受的顽固势力则力主用传统的方式维持统治,造成“体用之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

20世纪初,在面对清政府是否值得拯救、中国适用哪种政体时,康有为等人认为中国的民众尚未觉醒,不具备直接建立民主共和制的条件,主张在中国用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则认为清政府已彻底腐朽,无法挽救,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君主统治,建立民主共和。

(9分)因此,近代中国士人群体在面对危机时出现不同反应,与国情的复杂性和西方文明影响的不均衡性息息相关。

(1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1939年3月,当中国共产党所支持的中国青年联合会在延安成立的时候,决定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

全国各地许多机构都纷纷接纳了这项建议,国民政府也曾予以接受。

1940年《中央日报》刊发社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当时学生的一个爱国运动;是全国青年一致团结的救国运动”。

1944年4月,重庆国民政府却把同为青年发动,但与国民党历史更紧密的黄花冈烈士殉难日,即3月29日定为“青年节”。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又重新把5月4日正式定为“中国青年节”。

自此以后,双方都坚守自己的方式来庆祝“五四”。

——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青年节”的演变历程中,提取一项有效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说明合理充分)。

42.(12分)示例:信息1:国共两党都认可1939年把5月4日为“青年节”。

(3分)说明:两党都强调了青年在民族救亡中的地位,因此成为动员青年传承五四精神、激发青年抗战热情的重要途径,对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起着指引和导向的作用。

(9分)信息2:国民党1944年修改青年节日期。

(3分)说明:国民党出于阶级立场和维护统治地位考虑,为争取青年对其统治的支持,故调整青年节日期。

(9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牛奶的食用和传播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信息提取明确,论题紧扣信息,阐述条理清晰。

)42.(12分)示例1:信息1:19世纪末,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信息2:20世纪,冰箱的出现使得奶类的保存与运输更趋便利(2分)论题:科技进步促进了牛奶食用的日常化(2分)阐述:19世纪初,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推动了牛奶的发展和食用。

20世纪,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冰箱的出现,使得奶类的保存与运输更趋便利,大大推动了牛奶的普及和推广,牛奶更多地进入日常生活中,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结:两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牛奶食用的日常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8分)示例2:信息1:中世纪,经常食用乳制品会被视为贫困的标志。

信息2:21世纪以来,我国乳制品消费的稳步增长。

(2分)论题:经济发展推动乳制品的消费增长(2分)阐述:中世纪,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牛奶是一种伴随着高风险的食品,因此,牛奶和奶酪是穷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有钱人对其敬而远之,所以经常食用乳制品会被视为贫困的标志。

到了21世纪,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科技的提高带来了牛奶技术的发展,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导致牛奶消费能力的增强。

总结: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乳制品消费日益增长。

(8分)示例3:信息1:1910年外国商人开始在天津经营乳牛场。

信息2:20世纪90年代西方乳业包装技术传人中国,推动牛奶在中国的普及。

(2分)论题: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国人的饮食(2分)阐述:1910年,随着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进行,外国商人开始在天津经营乳牛场,推动了中国乳牛养殖和牛奶生产的发展,牛奶逐渐成为部分国人饮食消费的一部分。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消费能力提升,西方无菌包装技术带人中国,推动了中国乳业发展的“黄金10年”,牛奶进入普通百姓的餐桌,国人的饮食进一步丰富。

总结: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国人的饮食消费随之更加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