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三砚居古玩城八方阁鉴宝中心2011年11月20日第十二期艺术品博览会参展物品
安徽地区出土的唐三彩述略
图3唐三彩贴花三足鍑图1 唐三彩双系钵图2 唐三彩贴花三足仓□刘东唐三彩是一种流行于唐代的铅釉陶器,是唐代盛行厚葬制度的产物。
河南洛阳是唐三彩的最早发现地,1905—1909年,清政府修筑陇海铁路开封至洛阳段时,在洛阳北邙山脚下施工损毁一批唐墓,出土了数量颇多的三彩器皿、动物和人物俑。
古玩商们将其运往北京,并根据其大多以黄、绿、白为主色调的特点,称其为“唐三彩”。
1942年,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唐三彩”,并指出“以铅黄绿青等三色描画花纹于无色釉之白地胎上,即世所称之唐三彩者为最佳”。
从唐三彩出土地点分布情况看,其主要集中在陕西西安、河南洛阳,此两地正是唐代的国都和东都。
除此之外,其他省份也有出土唐三彩的零星报道,但数量远远少于河南、陕西两省。
安徽省承南接北,水陆交通便捷,省内多地都曾出土过唐三彩,本文略作梳理,简介如下。
一、安徽地区唐三彩出土情况安徽省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一般以长江、淮河为分界线将安徽分为三部分:淮河以北称为“皖北”,淮河、长江之间称为“皖中”,长江以南称为“皖南”。
下面简述这三个区域内出土唐三彩的基本情况。
(一)皖北地区1.唐三彩双系钵[1]。
阜阳展览馆移交,现收藏于阜阳博物馆。
这件三彩钵虽未知明确出土信息,但这类各地文化馆、展览馆早年移交的古代文物基本都为当地出土。
钵高12.5厘米,口径13.4厘米。
敛口,圆鼓腹,圜底,肩部置对称的圆孔形双系,其中一系残缺,两系下均有半球状坠饰。
钵的胎体呈灰白色,钵内不施釉,外壁上部施褐、蓝、黄三色釉,有垂釉现象,下部不施釉,现白色化妆土。
(图1)2.唐三彩贴花三足仓[2]84。
1975年安徽亳县(今亳州市)十河区梅城出土,现收藏于亳州市博物馆。
仓高17.8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6厘米。
器为侈口,圆唇,短束颈,斜折肩,肩部一周贴塑八朵桃形团花,肩下有两道凸弦纹。
筒形深腹,腹外壁贴塑四只独角兽,间隔以忍冬花贴塑,腹下凹弦纹两道。
河南博物院藏定窑八角镂雕兽首瓷洗赏析
AppreciatION 鉴赏·瓷韵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宋代定窑八角镂雕兽首瓷洗(图1),高5.2厘米,口径11.8厘米,外口径最大径16.8厘米,于1960年河南省洛阳市机瓦厂发掘出土。
整体看来其为八棱形器物,器体为内曲八角形,口沿作八角板沿,内底圆曲,口沿外以竹节式造型装饰(图2),板沿上印珍珠地纹饰,腹部镂雕八个兽首,分别口中衔铃(图3),摇动器物则会发出声音。
而每个兽首之间相交的棱上,则采用上部一小兽首,下部竹节(图4)的方法进行间隔,巧妙地将其分为八棱形状,而这件器物的圈足则与口沿相同,大小形制近似。
整体器物通体施白釉(图5),釉质莹亮,洁白如玉,秀雅美观,其底端露胎。
仔细看来,其釉色稍微泛黄,但光润莹亮。
更为珍贵的是它四周的八个兽首衔铃均采用了浮雕和镂雕工艺,河南博物院藏定窑八角镂雕兽首瓷洗赏析杨 扬图1:宋代定窑八角镂雕兽首瓷洗编辑|朱慧敏AppreciatION 鉴赏·瓷韵并成功地雕出空腔内置能活动的响珠,可谓巧夺天工。
侧面八兽首两眼圆睁,眉头紧锁,如盆之口大张,令人视而知其威严。
棱上八兽首虽大小略逊色,但其咄咄逼人之态不减。
定窑八角镂雕兽首瓷洗造型别致,釉质细腻,采用了刻、印、雕等多种手工制作技法综合而成,做工十分精细,且器物整体布局对称,主题突出,为宋代定窑难得的珍品。
关于这件八角镂雕兽首器物的定名和功用,现在学术界有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有学者认为此器物应为祭盘,用于祭祀活动时,晃动器物,则会发出声响,属祭器的一种。
二是有学者认为此器物可以发出声音,类似于古代做法事时用的响铃,则称为响铃器,是一种乐器。
三是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件洗,用于书法写作之中,只是其外观装饰比常见的同一时期的洗要复杂一些,这些装饰只是为了增加其美观而已。
四是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件笔砚,其与现存的笔砚略有相同之处。
图2:口沿外的竹节造型图3:兽首衔铃图4:棱上的兽首和竹节AppreciatION 鉴赏·瓷韵随着研究的深入,作为文房用具的笔洗和定名为定窑八角镂雕兽首瓷洗这一观点正逐渐被人们接受。
他有一双火眼金睛
AppreciatION 鉴赏2005年夏,李国强接到警方电话,一名外国人携带三件文物准备乘机离开洛阳,情况紧急,请他火速鉴定。
“不用担心,这些全是赝品!”听到李国强鉴定后给出的结论,这名外国人尴尬万分,他买的“宝贝”在文物鉴定者的眼里原形毕露。
12年后,当李国强再次谈起此事时,他已是洛阳市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级文物鉴定评估专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品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20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从古玉、铜镜到唐三彩,他的鉴定水平在国内文物界享有盛名。
他很健谈,也很谦虚,不愿谈自己的成绩,却乐意分享工作中的有趣见闻。
一个下午,我做了倾听者,一个真实的李国强在他的娓娓道来中呈现。
不仅看真品,还得看假货我国从事文物鉴定工作的人不少,想在圈内立足,必须有强项。
对李国强来说,鉴定古玉、铜镜和唐三彩是他的拿手活。
特别是鉴定唐三彩,李国强属于国内领军人物。
2009年,他成为北京卫视《天下收藏》栏目的特邀专家,在节目中,他鉴定唐三彩的能力令故宫博物院专家啧啧称赞。
在洛阳研究唐三彩,李国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的办公室不大,却犹如微缩的唐三彩博物馆,唐三彩人像、动物、器皿……琳琅满目。
书柜上摆放的一件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它和他有一双火眼金睛何奕儒Li Guoqiang李国强研究馆员,文物鉴定评估专家。
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化艺术评估专家、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特聘鉴定专家、中国艺术品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研究员、中国文物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艺术市场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学术顾问、广东古董研究会特聘专家。
《理财·收藏》杂志特聘专家,受邀为CCTV-5频道《谁是棋王》及北京卫视《天下收藏》专家。
从事文博文物的研究、管理、鉴定、评估工作31年,曾任洛阳古墓博物馆馆长,任洛阳市文物交流中心主任,洛阳流散文物管理所所长。
国之瑰宝郑商瓷
国之瑰宝郑商瓷阎夫立教授从事陶瓷科技、文化、艺术研究40余年,其中从事文物考古研究工作16年,不仅在发掘、修复、复制陶瓷文物上卓有成就,还是古陶瓷文物鉴定、古窑炉鉴定专家。
担任中国钧瓷研究所第一任常务副所长13年,主持设计收藏。
创作的大型群雕《五百罗汉》《千神壶》《风调雨顺》等荣获全国金奖,提出并践行了“钧瓷文化、钧瓷艺术”之学术理论,创造了钧瓷的辉阎夫立,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国家级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民协陶艺委主任,河南省管优秀专家、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郑州大学陶瓷文化研究中心、郑商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个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石《玄鸟》系列《金镶玉工艺壶》和《国泰民安》4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鉴于阎夫立教授在科技、文化、艺术、慈善事业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2006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个人终身成就奖”,成为河南省捧回该奖项的第一人;2008年,大型郑商瓷雕塑《天泪》和《国殇》捐赠四川建川博物馆;他全家分别向郑州农民工子弟学校、四川地震灾区学校、信阳革命老区学校和郑州市救助保护少年儿童中心各捐建一座图书馆。
同年,获中华慈善奖,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10年,阎夫立教授创作的艺术品代表河南文化参加上海世博会展览。
2011年,郑商瓷被评为“郑州十大城市品牌”、河南省“十大优秀文化产业园区”;作品《友谊杯》被选为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赠送贵宾的礼品。
2012年,作为全国陶瓷艺术类唯一代表参加韩国丽水世博会,被定为中国馆全球合作伙伴,并有8套作品荣登中国馆贵宾室,92套艺术品作为元首级国礼。
阎夫立教授以三千五百年前郑州商代遗址出土的原始商瓷为母体,吸取宋代五大名瓷的工艺精华,破解了钧窑窑变的千古之谜。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脉,结合西方美学色彩;以中原地区环保、优质瓷矿为原料,经科技筛选,在重视色彩臻美多变,釉面内质地,追求造型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经多年磨炼,形成自身特有风格,创烧出沉淀历史具有官窑特质和时代风范的“国瓷”,成为瓷器制作的集大成者。
洛阳唐三彩的发现、种类和造型特征
洛阳唐三彩的发现、种类和造型特征作者:韩建春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08期摘要:洛阳唐三彩是陶瓷史上的创举,是中国历史文化之瑰宝,在我国陶瓷发展史和雕塑艺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以及中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洛阳;唐三彩;发现;造型特征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4.08.037洛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据文献资料和考古证实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有超过1500年的建都史。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唐三彩便是众多艺术品中的一枝奇葩,不但在我国陶瓷发展史和雕塑艺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以及中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 唐三彩的发现洛阳北面的邙山,非常适宜土葬,加上这里的“风水”一直被人们看好,自汉代以来,帝王陵墓星罗棋布,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也多埋葬于此,民间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
历朝古墓更是重重叠叠,不计其数,“几无卧牛之地”,地下埋藏着数不清的宝物。
洛阳唐代墓葬常出土一些陶制的釉色不同的俑以及各式的生活器皿,这些明器上呈现出不同的釉色,有黄、绿、白、蓝、赭、黑等多种。
有的是单一釉色,有的是两种釉色,有的是多种釉色,常见的是一件器物上有三种釉色,民间约定俗成,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清光绪年间修筑陇海铁路第一段汴洛铁路时,在邙山脚下发现大量唐代墓葬,出土了数量可观的随葬品,包括各种釉色的人物、马、骆驼和壶、盘、碗、杯等生活用品,一些人将其运到北京贩卖。
这引起了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金石学家王国维、罗振玉的重视。
他们对这些被民间称为唐三彩的随葬品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研究,指出了他们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罗振玉在他的《古明器图录》序言中写道:“此为古明器见于人间之始,是时海内外好古之士尚无知之者。
洛阳唐三彩探源: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在二里头出现
洛阳唐三彩探源: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在二里头出现唐三彩早期骆驼俑李国强摄三彩之于洛阳,是珍藏在博物馆里的一件件马、人俑、骆驼;是现代手工艺人传承古老技艺,创造出的一件件艺术精品;更是一张名片、一份荣光。
它有着艳丽的色彩,传奇的生命,它还承载着历史的余温……它们踏着历史的尘土,走进今人的视野,征服了世界,定格了洛阳。
它从哪里来?是谁发明了它?是谁发现了它?又是谁为它起下这个名字……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支撑着它一脉相传,生生不息?二里头原始瓷李燕锋摄3月初,美国将返还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的新闻,引发众多国人关注。
在新闻配发的返还文物图片中,一组黄绿色的三彩陶瓷器引人注意。
细细端详这组器物,让人想起了洛阳博物馆与它颜色相近、形制相似的另一组,它们会否同出一处,它们可曾有过交集?答案尚不得而知。
但我们知道的是,在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馆或大收藏家的眼中,三彩都是热捧的藏品。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希腊亚洲艺术博物馆……在这些地方,三彩代表着中国,展现着东方艺术的魅力,也指向洛阳。
洛阳三彩,是洛阳历史上最艳丽的一张名片。
可对它的前世今生,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作为汉唐时期的“网红”,它是如何出现的?三彩这个名字不过百年,之前,人们又是如何称呼它的?众所周知,三彩即多彩,那一道道绚丽的釉色对多姿多彩的中国陶瓷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现在,就让我们从源头说起。
汉唐时期的“网红”,源头或在二里头三彩,是汉唐时期最负盛名的“网红”。
它雍容华贵、惟妙惟肖;它形态万千、多姿多彩;它在皇家贵胄中风靡,它令普通百姓追捧……它的风采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彰显华夏盛世的一抹最亮色彩。
今天的人们,说起三彩,总会习惯性地在它前面冠一个“唐”字——称它为“唐三彩”,但我们是否想过,盛行于唐代的三彩,是从哪种工艺发展而来的呢?换言之,三彩的源头在哪里?三彩的源头,在二里头遗址!今天,如果您到洛阳博物馆参观,基本陈展厅内的“河洛文明展”是必看的一项。
洛阳山陕会馆的拐子龙、草龙、蔓草、万字纹饰畅谈
洛阳山陕会馆的拐子龙、草龙、蔓草、万字纹饰畅谈作者:苏江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20期摘要:洛阳山陕会馆由清初山陕两省商人聚集巨资而建,距今300余年,馆内现存木、石砖雕刻精美,其中会馆内拐子龙、草龙、蔓草、万字纹饰颇多,而且雕刻精美,现就馆内的这些纹饰进行畅谈。
关键词:洛阳;山陕会馆;纹饰洛阳山陕会馆位于洛阳老城区南关,始创于清代康熙、雍正期间,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系当时山西、陕西两地巨商大贾筹资兴建而成,用于“叙乡谊、通商情、拜关帝”,也就是聚会经商、交流信息和物资集散转运。
洛阳山陕会馆占地5000余平方米,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主要建筑有二龙戏珠琉璃石基照壁、东西木构牌楼式仪门、带八字墙的山门、前庑殿后歇山式舞楼、拜殿、正殿及东西配殿、东西廊房、东西厢房等,还有碑刻十余通和石狮子等石雕作品。
山陕会馆的主体建筑及整体格局基本完好,古建筑布列有序,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在建筑设计和风格上颇具独到之处,为中原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早期建筑群之一。
山陕会馆在建筑装饰艺术上非常讲究,二龙琉璃照壁为豫西地区目前保存所仅有,拜殿、正殿柱础雕刻精湛,独具特色。
特别是馆内梁枋上的彩绘,为中原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原始彩绘。
中国古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一直沿用木构架为主体的建造方式,而且在世界古代建筑中可谓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朝历代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升华,创造了许多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
就山陕会馆中木构造而言,借助于木构架的组合榫卯和各种构件的形状变化,进行了艺术深化加工,使功能、结构和艺术达到和谐统一及美观的视觉效果,这反映了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山陕会馆建筑纹饰主要分布在石雕、木雕、彩绘、砖雕、琉璃刻件中,而这些纹饰所要表达的主要寓意是吉祥、长寿、富贵、平安,统称吉祥图案。
“吉祥”二字目前被认定最早出现于《庄子·人世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25852862_瓷器里的东方风雅
青白釉褐彩药仙瓷雕(元代),经多位专家鉴定和点评,获2007年CCTV《赛宝大会》金奖,目前市场价值至万元瓷器里的东方风雅瓷器收藏家、鉴定家柳玲檀,在收藏和鉴定领域的学术、技术探索之路上竭力精修,严于律己。
在与业内顶级专家的探讨、合作过程中不断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科技鉴定、检测方法,用一双结合现代科学和传统经验学的『慧眼』,为瓷器藏友们迷途引路,指点迷津。
瓷器收藏大玩家文 |欣欣图|南迪询问柳姐时,她不加修饰地给出了答案:“还真不是。
我原本和这个行业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当初进入这个行业也不是为了什么高尚的艺术或文化理想。
”原来,大学毕业后,法学专业的柳姐一直在中学任教,做了6年的班主任。
要说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和如今的年轻人有很大差别,在择偶条件上就可见一斑。
谈婚论嫁的时候,物质生活上的要求实属次要,远不如一个志同道合、有理想抱负、学历相当的善良小伙儿来得重要。
就这样,柳姐与当时在电视台做记者的一名青年结为了夫妻。
来到北京,受聘于一家房地产公司,柳姐作为企业的法律顾问负责各类法律文书和非诉业务。
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力,她的工作一直做得有条不紊,也为企业解决了众多法律危机。
与此同时,柳姐也开始思考将来在祖国首都的立足之本。
她注意到了艺术品行业的发展势头,只不过当时的考虑非常简单:“法律专业面对的都是一脑门子官司,打交道的人和企业都是有麻烦的,让人心烦。
而艺术品行业放眼望去都是艺术与文化的结晶,心里多舒坦!再者,艺术品交易基本都是钱货两清,现金交易,也不存在什么账期问题。
”柳姐顿了顿,有点不好意思地继续说道:“另外,长期与艺术品和古董打交道,不仅能修身养性,而且每天都是和社会名流相聚,用现在人的话讲绝对是‘高大上’的感觉,多体面啊。
”说罢,她自己先忍不住笑了出来。
就这样,带着简单、直接甚至有点天真的想法,柳姐开始更加关注古董和艺术品行业。
法学专业出身的她立即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于是开始拜访专家,四处求学。
海外所藏“交趾瓷”窑口及有关问题讨论
海外所藏“交趾瓷”窑口及有关问题讨论交趾瓷即是漳州窑素三彩瓷在日本,人们谈茶时所提到的“交趾”一般是指陶瓷器。
自古以来,茶文化界都笼统地认为它指的是原产于古代东南的交趾国(今越南)的舶来品,其中最有代表的是交趾香盒。
绿、黄、紫等釉色鲜艳的各式香盒,其多姿多彩充满异国情调的造型,使人联想到热带南国。
另外,分别用青、蓝、紫等色釉装饰了“堆线”花纹的壶、瓶等在日本也称为交趾。
至今在日本“涂有绿、黄、紫等彩釉的16至17世纪的中国陶瓷均被称为交趾瓷……除香盒外,这些陶瓷器被设想在中国南部所烧,故也多被称为华南三彩。
”以上日本人所言交趾瓷、华南三彩中,除“青、蓝、紫等色釉装饰了堆线”花纹的法花器外,我国习称素三彩。
素三彩的主要颜色有黄、绿、紫(或呈紫褐)三色,也用黑、白两色,因不用红色(荤色),素雅洁静,故被人们称为素三彩。
素三彩之名称出现于清末,宣统二年出版的《陶雅》有:“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
”民国初年《饮流斋说瓷》进一步说明:“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素三彩亦有连地统计者)。
”素三彩是在杂彩的基础发展并成熟的。
明成化元年已见素三彩,如《鸿禧集珍》中有一件素三彩足具,上楷书“成化元年孟秋吉日景德镇东山程氏静乐轩章靖公十一世孙节淳置为妻何氏足具用”。
如果说仅以一件传世品,不足为证,可能并不足以推翻《中国陶瓷史》的“正德时期……创制了‘素三彩’新品种”说。
景德镇珠山成化官窑中发掘出土素三彩香薰,方座底部有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双方框款。
足以证明成化年间素三彩技艺已较为成熟。
有人也许会问,日本传世的平和窑素三彩香盒中何以能见到红色釉?其实所谓红色乃褐色,部分红色为漆上色,为出窑后上漆(也许是购者,也许是经销商),笔者曾见到盒盖上的鱼纹为无釉涩胎,《交趾香合》110页也见两件已施釉的香盒,盖顶无釉涩胎,涩胎处应为上漆用。
日本文献中即有涂漆的记载,《槐记》中记录了享保11年1月23日用于茶会的香盒“略长,呈素陶状,雕有蔓草花纹,盖上则有剑状菱形纹,涂有朱漆,乃为交趾,实为精美。
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导游词
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导游词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导游词大家好用完午餐以后,我们就乘车前往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北郊的邙山冢头村,乘车大约需要30分钟.现在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洛阳地区古墓葬及洛阳古墓博物馆的一些情况.洛阳在中国古代号称“天下之中”,它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绕,西据崤山函谷关,东扼虎牢关,北依太行、黄河,南望伏牛山、嵩山;伊、洛、、涧四条河流,纵横其间,即所谓“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优越的地理位置,既是洛阳成为“天下名都”的重要因素,也是蕴藏无数文物瑰宝的有利条件.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先后建都洛阳.正是洛阳具有千年古都的文化积淀,才使邙山上下、伊洛之滨成为蕴育华夏文物瑰宝的风水宝地.邙山位于洛阳城北郊、黄河南岸,东西绵延100多公里.山势雄伟,水深土厚,其南又有伊、洛之水自西而东贯流洛阳.墓葬于此,即成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习俗.因此邙山被视为宜于殡葬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多以邙山作为他们安身长眠的乐土.就连唐朝时位于朝鲜半岛的百济国义慈王及其后代客死洛阳后,也遵循这种习俗安葬于邙山.唐代诗人王建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在洛阳民间则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之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洛阳先后调查、发掘了数以万计的历代墓葬.众多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这些不同时期墓葬带有以下明显的特征:一、时代蝉联,自成体系.自龙山文化早期开始,纵横五千余年的墓葬文化,发展序列清晰,衔接有序,在中国墓葬制度研究中,具有断代分明的标尺作用.二、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墓主人身份等级差异较大.不仅有大量帝王之陵、将相勋臣之冢,而且还有平民百姓甚至奴隶刑徒的坟墓.三、分布广泛,历代墓葬大都以洛阳都城为中心而相对集中,尤以邙山最为集中.为了让世人了解洛阳地区的墓葬文化特色,研究我国古代的墓葬制度、墓葬形制及古代的时尚习俗,洛阳古墓博物馆于1985年开始兴建,并于1987年对外开放.整个博物馆占地44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可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地上建筑群体从南往北有汉白玉石门阙一对,馆表一座,馆表上的表额“洛阳古墓博物馆”题字由着名考古学家夏先生书写,进而为序幕大殿,殿前左右两侧设有复制的汉代天禄、辟邪兽一对.殿后为上下墓区厅,两侧为配殿.后边还有四角楼和望景亭.地下部分设有两汉厅、魏晋厅、唐宋厅和休息厅,各厅之间有通道相连,通道两侧是复原的历代古墓群.首批搬迁复原的有上自两汉下至北宋的历代典型古墓葬22座.其中包括着名的西汉打鬼图壁画墓、卜千秋壁画墓、新莽时期壁画墓、东汉车骑图壁画墓、曹魏正始8年墓、西晋关内侯裴诋墓、北魏孝文帝之孙长山王元醒墓、南平王公玮墓以及西域安国人唐代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另外还有宋代五座仿木结构雕梁画栋的砖室墓等.这些墓葬建造的各具特色,或深邃巨大,或结构灵巧,或布局严谨,或性质殊别;尤其是琳琅满目的壁画,或表现打鬼仪式、或反映神仙思想、或描绘天体星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再现车骑出行及家庭生活的场景.墓中均随葬有丰富的明器,其中有一部分可称的上是国之瑰宝和艺术杰作.记载墓主人身世和功德的墓志,可谓是补正史书的“石史”.另外,在配殿内还陈列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典型墓葬模型以及历代葬具和丧葬仪式,以展示洛阳历代墓葬的演变和时俗风尚.说到古墓葬,就要首先从“丧葬”二字开始讲起.死,作为人生的一种自然归宿或终结,是人类无法回避、无法解释、无法超越的现实问题.这个另人恐惧、焦虑的现实问题,对于史前时期的原始人类来说,自然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迷.他们惧怕死亡的降临,以为死亡不过是向另一个世界的过渡,因此丧葬便成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大事,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种种具有神秘色彩、庄严而隆重的丧葬礼俗,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基于灵魂不灭观念和原始道德观念而产生的一种宗教性质的社会习俗,“丧葬”二字并不是一开始就结合在一起的,而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丧”字在殷商甲骨文中的原意为采桑,后来才被人们借作“丧亡”的“丧”,其意在古代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是指失去,二是指死去,三是指尸体,即死者的遗体,四是指哀葬死者的礼仪.“葬”字在殷商甲骨文中为掩埋死者尸体的象形字,其意是将死者的遗体掩埋在草丛中或者用井字形的棺椁装殓起来加以掩埋.后人以“葬”字指掩埋死者尸体,当渊源于此.大约到了秦汉以后,“丧”“葬”二字才开始合称,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指人死后的尸体处理及其有关的礼仪习俗.从程序上看,“丧葬”可以划分为殡葬礼仪、埋葬礼仪和祭祀服丧礼仪三个部分.丧葬作为意识形态的产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并由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为其它上层建筑所制约,并随着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丧葬有着各自不同的性质、职能和形式.就丧葬的社会作用或意义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与强化血缘和亲族关系.2、重视与推崇敬爱先人的孝道观念.3、强调丧葬的社会教化与文化积淀.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资料证明:丧葬礼俗决不是人类一诞生就有的,而是到了一定的阶段才开始出现.当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人类的思维能力有了提高,社会组织的结构也已有原始规范的迹象,丧葬制度便开始萌芽和产生了.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包括埋葬制度和居丧制度,而居丧制度又包括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埋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葬法、葬式与墓向1、葬法:葬法指埋葬死者的方法.中国古代葬法种类很多.采用哪一种形式埋葬死者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都有关系,其具体形式主要有土葬、火葬、天葬鸟葬、水葬、野葬、瓮棺葬、悬棺葬、衣冠葬等.衣冠葬是中国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法,其特点是墓内无死者的尸体,仅埋葬死者生前穿戴的衣冠.这种葬法,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这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关.在当时,氏族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掠夺财富的战争,一些氏族首领、军事将领或勇士,或为保卫氏族生存而献身,或在掠夺财富的战争中战死,其尸体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收回.于是,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往往要为他们举行盛大而隆重的葬礼,对他们实行厚葬,为他们建造衣冠冢,祈求他们的亡灵为本氏族带来更多的福气.2、葬式:葬式即安葬死者的姿态.从死者尸体入埋时的身体姿势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仰身葬、侧身葬、俯身葬三种;从死者尸体入埋时的肢体置放状况来看,则可分为直肢葬、蹲肢葬、断肢葬、折肢葬等;从墓葬遗址中发现的人骨堆放状况来看,又可分为叠骨葬、骨架扰乱葬等;从死者入埋的次数来看,又可分为一次葬、二次葬或一、二次混合葬等;从墓坑中入埋的死者人数来看,又可分为单人葬、多人葬.3、墓葬方向,简称墓向,一般是指死者埋葬时的头向,有时也指面向、足向等.它是我国人类社会埋葬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的定向原则:1、向日出方向2、向日落方向3、向高山方向4、向流水方向5、同本族文化同一方向等.墓葬定向的意义是原始人祖先崇拜和灵魂不灭观念的产物,其意义有三:一是认为人死后,灵魂要回到原来的老家去,因此头就朝着老家的那一方向.中国人叶落归根的思想便源于这种观念;二是认为世界有一个特殊的地域,人死后,就应到那里去生活.因此,埋葬死者时就朝着这另一世界的方向——日落方向,是亡灵的集中之所,是区别与人间的阴间世界;三是认为人的生死犹如太阳东升西落一样,因而埋葬时应背东向西.二、葬具、随葬品与墓志1、葬具:是指装殓死者尸体或遗骨的用具,土葬所用称为棺椁.但棺椁在古代又有内外之分.棺为直接装殓尸体的葬具,为区别棺或椁,又有人称其为“内棺”,因其与死者尸体最为接近,故又称“榇”,又因其一般以木材制成,故也称“棺材”.椁,因其在内棺之外,故又称外棺;又因其大于内棺,故又称大棺.棺椁的使用方法,礼记有载:“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于椁,反壤树之”.2、随葬品:从山顶洞人把石制工具和石珠、穿孔兽牙等饰品一同随死者埋葬的事实可知,随葬习俗几乎与丧葬习俗同步,而最初的随葬物品均为死者生前用过的武器、工具、生活用品以及简陋的装饰品,以寄托人们对死者的淳朴祝愿.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帝王贵族不仅生前酒池肉林,骄奢淫逸,并幻想死后到另一个世界里仍能享受富贵,往往用大量的能显示其生前地位及财富的专用品和大量的金银玉瓷、珍奇玩好之物随葬,逐渐形成了厚葬的风气.于是一种专用的随葬品——明器就产生了.明器又称为“冥器”、“盟器”、“鬼器”、“息器”,是专为死者随葬而制作的无实用价值的各种器物模型的统称,一般用陶土、竹木和石头制成,也有一些是用玉石或金属以及纸等材料制成的,用以安慰死者之灵.这些明器大多依照日常用具制作,还有一些依据家畜、房屋等动产或不动产所模仿.做成人或家畜、鸟兽模型的明器即所谓“俑”.不过一般情况下,明器很少单独随葬,大多是和部分实物一起下葬.北宋以后逐渐流行纸扎明器,纸扎明器并不随葬,而是在下葬时或下葬之后焚烧,这种纯粹象征性的明器可能是最经济的寄托哀思和希望的器物了,所以直至今日仍在普遍使用.3、墓志:墓志的性质与作用和墓碑相似,是记载死者姓名和家世生平事迹的石刻,文章末尾缀有称作“铭”的韵语颂词.不同的是墓碑立于墓前而墓志则埋于墓中.墓志起源于东汉,魏晋以后普遍流行.早期的墓志形似碑而较小.南北朝后,墓志一般作方形,由志盖和志石相合而成.志盖多作橥顶形,一面刻有篆体的标题.志石上则刻有志文、志铭,唐代以后还有撰文者及书写者的姓名.历代墓志,其志文、书法不少出自名人之手,且大多有当时的史实记载并录有确切纪年,因此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三、坟丘、墓穴1、坟丘:中国传统的葬式是实行土葬.实行土葬,要把死者安置在棺中,然后埋入土穴.埋棺之处叫做墓,也叫做茔,墓地周围以内叫做兆域,在墓地埋棺之处的地面上堆土成丘状,叫做坟,也称冢,也就是说墓指平处,坟指高处,所以古人讲“土之高者曰坟”,又说“葬而无坟者谓之墓”.中原地区以土坑竖穴墓为主要的墓葬形制,但直到西周初年,地表上还没有明显的坟丘.到了春秋晚期,中原地区才出现了坟丘式墓葬.土丘坟一经出现,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便迅速流行,墓葬由“不封不树”一变而为“大封大树”,至战国时已巍然成风并且制度化.秦汉以后,几乎可以说无墓不“坟”.秦汉时的坟丘以方锥形为贵,一直延续到唐代.但规定只有皇族可以使用方丘,一般贵族和平民均为圆锥形.至明初改方形陵为圆形宝顶起,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庶民百姓之墓,都带有圆锥形坟丘,所不同的只是占地大小和坟丘的高低.2、墓穴:墓穴即墓室,也称墓圹,由竖穴、横穴之分.竖穴是从地面一直往下挖掘而成的土坑,横穴则是先掘到地下一定深度,再横向挖掘而成的洞室.墓室是坟墓的地下部分,随着时代和墓主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殷商时期墓穴的主要形制为竖穴土坑.从战国时期出现的用大块空心砖砌筑而成的墓室,到西汉时期广为流行.东汉时期最为常见的是用小型砖块砌筑的券顶砖室墓.王莽前后开始出现了在墓中祭奠死者的风气.为了便于在墓内进行活动,竖穴的墓道普遍转变为阶梯式或斜坡式.两汉时期的砖室墓中,有些还在墓砖上雕刻、描绘各种图案,这就是所谓的画像砖墓.隋唐时盛行壁画墓,即在墓穴内彩绘各种宴饮、出行、狩猎等图案,宋元时期则盛行仿木结构墓,即按照死者生前所居来构筑和描绘墓穴.当然,不同形制的砖室墓只有各级官员和王公贵族可以享用,隋唐时的这一规定一直为后世各朝所沿用.而对于普通百姓,能以土坑竖穴葬其遗体已是相当不易了.好了,有关情况先就介绍到这里,具体内容在参观时我在详细向大家具体讲解.车行前方就是古墓博物馆了.现在我向大家讲一下参观时的注意事项:1、参观时不允许带照相机、摄像机和箱包一类的东西,大家可以把东西放在车上,司机师傅会精心看管好大家的东西.2、如果有人想购买纪念品,请在参观结束后购买.一是进去时时间紧张,大家难以精心挑选,二来携带东西参观也不方便.请大家放心,参观结束后我会给大家留出时间,让大家细心挑选.3、因为有些墓室,尤其是墓门比较低,地面也比较黑,所以参观时请大家不光要留意脚下,还要特别注意头顶.如果不留神,可能就会出现“头破血流”的场面.所以请大家务必留神注意.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一同参观.1、烧沟西汉壁画墓:这座墓位于洛阳金谷园车站以东、烧沟村以南,五十年代初发现,1957年发掘,1986年搬迁到古墓博物馆.此墓为洞穴砖室,除墓道外,分主室和耳室,主室用特制空心砖装配,耳室用小砖和楔形小砖并列券成.该墓内彩绘壁画内容包括“神虎噬旱魃”、“二桃杀三士”、“鸿门宴”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另外还有日、月、星象图,以及和壁画结合为一体的羊头雕塑,还有反映乘龙升仙的透雕画像砖,在国内外美术界和文物考古界有比较大的影响.“神虎噬旱魃”壁画位于墓门背后.其左半部用淡墨画树一株,枝干弯曲,叶呈红色,树梢间有黑色飞鸟,似不敢停留.树上搭一件红色衣服,树下一猛虎按住一名裸女,虎口咬其左肩,虎爪抓其头部.裸女的长发缠绕在树干上,右臂上伸,作挣扎状.画面上的裸女就是旱魃.红衣、红树梢和乱飞的鸟,象征大旱时象火烧一样的情况.在自然灾害中旱灾所影响的面积比其它灾害要大,神虎噬旱魃,反映了当时人们除魃消旱的心愿和对风调雨顺的盼望.另外画面正中偏上处有一高浮雕羊头,象征吉祥.旱情解除,就可谓吉祥如意了.“二桃杀三士”壁画位于墓室中部隔墙横梁上.晏子春秋中有一则故事:春秋时齐国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于搏虎闻”.但他们三人恃勇居功,目无名相晏婴.于是,晏婴劝说景公:他们“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晏婴用两个桃子设计,使之“计功而食桃”,结果三士在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后,在所谓的“仁”“义”思想支配下,皆扶剑自刎.整个壁画几乎没有背景,其着重点主要放在11个人物的描绘上.11个人物按情节可分为三组,右侧一组为三士,都束发,穿宽袖袍服.最右边两人昂首相对,一位抽剑,一位按剑,画面意思是指“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的公孙接和田开疆.他们二人“皆反其桃,挈领而死”.俯身就几者为古冶子,他见二人自杀,就说:“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因而“亦反其桃,挈领而死”.整个画面所选择的瞬间,都是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刻,给观者留下联想的余地.中间一组五人,居中为景公,左右各有二侍卫,右侧一侍卫跪在地上,似乎在禀告“已死矣”.整幅壁画不仅在情节上连贯呼应,而且也避免了画面人物布局的呆板.幕后室的后壁上绘有“鸿门宴图”.背景为起伏的山峦,正中画8个人物.居中席地而坐、侧身对饮者为刘邦与项羽.项羽居右,右手执杯,上身前倾作劝酒状;刘邦居左,上身亦前倾,注视着项羽举止.项羽右侧二人庖厨,背后悬钩上挂有大块牛肉和牛头.刘邦左侧、两腿分跨、目视项庄者,就是项伯,他有意在掩护刘邦.画面左边手握利剑、张牙舞爪者,便是项庄,他在依照范增的授意,以席前舞剑助兴为名,伺机刺杀刘邦.这便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幅壁画在有限的空间中,将这一富有传奇故事性的复杂情节集中表现出来,并且充满了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一个个人物不同的心理状况跃然而出.这座墓是夫妇合葬墓.墓顶是用空心砖连接成的一条长方形平顶.墓前室顶脊由12块长方砖构成,彩绘日、月、星象图.这是古墓葬“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实例.2、西汉卜千秋壁画墓:是1976年发现的一座西汉壁画墓.因为在该墓的随葬物中由一枚铜制印章,上面阴刻有“卜千秋印”四字,故知墓主人叫卜千秋.该墓除墓道外由主室和左右耳室组成.从其建筑深邃坚固、结构工巧、随葬物品以及壁画内容来看,当为一个郡级官吏的墓穴.整个墓葬全部采用空心砖结构所筑,主室则由特制的空心砖装配而成.壁画分别绘制在墓室门额、主室顶部和主室后山墙上.从内容看,该墓壁画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打鬼图.在主室后山墙正中画一个猪头大耳、熊面的怪兽,赤膊裸足,身穿紫衣红裙,二目圆睁注视墓门,正张牙舞爪作驱赶捉拿状,奋力将墓圹冥府的鬼怪全部从里向外赶出,怪兽之下左绘青龙,右绘白虎.据考证此图所画为“方相氏”,即古代举行傩戏仪式时打鬼的首领.在举行大丧时,“方相氏”先在灵柩前驱疫,然后进入墓室“以戈击四隅”,逐除地下恶鬼.这与壁画内容相吻合.方相氏下边所绘的青龙、白虎则是为了避邪,同时也是为打鬼助威.第二部分是墓主人卜千秋夫妇升仙图.升仙图从前至后依次为女娲、月亮、持节方士、二青龙、二枭羊、朱雀、白虎、仙女、奔兔、猎犬、蟾蜍、卜千秋夫妇、伏羲、太阳、黄蛇等人神鸟兽的形象.在整个画面的近两端处画有日月,而且日中有飞鸟,月中有蟾蜍、桂树.这两个内容,充分说明了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就广泛流传着嫦娥奔月这个神奇而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在图中日月的两侧分别画有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二者的面容绘制较为逼真清秀,与古书所记载的“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基本符合.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伏羲原是以凤凰为图腾的东方夷族部落的酋长,后与女娲结为夫妇,成为人类的始祖.这种传说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夷夏两大部落之间融合的历史进程,因此在以后的石刻、绘画艺术中,人们往往将二者有意无意地绘制成交尾形象,用其来代表人类的繁衍生息.卜千秋夫妇绘制在伏羲的一侧,女在上,男在下.妇骑赤色三头凤,手捧三足鸟,双目紧闭,凌空飞行,夫乘一龙,状如一舟,手持弓,闭目,前有一兔,后随奔狗,旁有一蟾蜍,均为云中飞奔状.显而易见,这里反映的是卜千秋夫妇乘龙凤飞往仙境的场面.另外在主室的内门额上还绘有一幅人首鸟身像.此像中人首长发髻,两缕黑发下垂髻角,两长耳平伸,舞动双翅立于山岳之上.这里画的就是仙人王子乔.从此图的位置和室顶平脊上的升仙图相互联系起来看,恰好达到了“千里乘龙,至此结穴”的效果,说明墓主人最终也成了神仙.3、曹魏正始八年墓:该墓于1956年被发掘清理.全墓由前室、后室、耳室、甬道和墓道等部分组成.因该墓曾被盗扰,墓内器物已乱,只有两耳室内器物保存较完好.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器形有罐、盘、灯、俑、井、磨、灶、碗、鸡、猪、猪圈等48件,铜器有锅、博山炉等5件,铁器有帷帐架、灯等共10件,另外还有玉杯1个.玉杯高13厘米,口径5厘米,白色,制作精致,表面十分光滑,是罕见的古代艺术品.帷帐架是以圆铁棒制成三柱和四柱的拐角形状,三柱形的有四个,各柱成90度直角,另外四个有四柱,其间以木柱连接,即成为长方形的架子,四周以布维之,就成一个完整的帷帐.这为考证汉魏时的帷帐形制和制作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一件管状组件上刻有“正始八年八月……”等铭文,又为该墓的绝对年代提供了依据.4、唐安菩夫妇墓:1981年发掘清理.墓葬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墓中出土器物非常多,依质料可分为三彩器、单釉器、陶、瓷器、金、铜、玛瑙器及石刻等类.三彩器形制较大,造型优美.主要器形有文武吏、天王俑、镇墓兽、马、骆驼、牵马俑、牵驼俑、骑马俑等.这批三彩器不仅胎质坚硬,施釉均匀,色彩鲜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量多类聚,堪称洛阳“唐三彩”的代表作品.它表明洛阳的唐三彩艺术,早在初唐阶段已达到十分成熟的程度.这为洛阳唐三彩的断代分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墓中出土金币一枚,直径厘米,重克,正面为一戴王冠的男像,背面为带有翅膀的胜利女神像,两面均有铭文.据鉴定,这是东罗马皇帝福克斯的铸币.这枚金币是洛阳出土的第一枚外国金币,它与1955年洛阳发现的波。
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
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目前,元青花的存世量一直是个谜,有人说400件,也有人说300件。
而绘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罐,所知传世者仅有8件。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的知识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一、【鬼谷子下山图】人物故事罐鬼谷下山,原出自《战国策》的一个历史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燕国和齐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为敌方所擒,他的师傅鬼谷子前往营救,率领众人一行下山。
这里的鬼谷下山是指一件拍卖成交的中国青花瓷。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一款元青花人物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拍出了目前中国瓷器的最高价格。
二、【百花亭图】人物故事罐原物所在地: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百花亭罐的题材取于元代无名氏所著《逞风流王焕百花亭》,书生王焕生性风流,人称“风流王焕”,时值清明,前往百花亭游春,邂逅著名**贺怜怜,一见倾心。
在卖查梨条的王小二的帮助下,两人一处生活了半年。
半年后,赶走王焕,强迫贺怜怜嫁给高邈将军,移住承天寺。
贺怜怜托王小二传达对王焕的思念,王焕扮作卖查梨条的小贩,一路叫卖吆喝,到寺里与心上人相会。
怜怜用首饰,资助王焕,让他去西延边关从军立功,并告之高邈的许多违法行为。
王焕投延安府镇西夏立功荣归,升西凉节度使,告高邈盗用官钱买妾等罪行,夺回爱人贺怜怜。
荣升团聚,双喜临门。
三、【三顾茅庐图】人物故事罐文物现状:香港苏富比拍品。
罐腹的一侧,诸葛孔明头包软巾,身穿长袍,坐在苍松下的山石之上。
头梳双髻的童子手捧书匧侍立一旁,左前方一双髻童子正倾身禀告。
画面的另一侧,有一枝繁叶茂的垂柳。
树下刘玄德戴交脚幞头,着长袍,躬身拜谒。
关云长和张翼德在一边窃窃私语。
诸葛亮的高逸潇洒,刘备的求贤若渴,以及关、张二人的焦急烦躁刻划得淋漓尽致。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有同一题材的青花带盖梅瓶,画面有所变化。
四、【尉迟恭单骑救主图】人物故事罐原物所在地:广西省博物馆隋朝末年,李世民率部围攻洛阳城王世充,王世充派帐下第一大将——单雄信出任先锋,两军交战僵持不下,李世民带了十几个人去探敌营,不料被单雄信洞悉先机,生生被他500兵将围困,李世民见情况不对,命部下一起逃去榆树林,就在危急关头,黑门神“尉迟恭”单鞭杀到,才把李世民救出重围。
慎防“李鬼”毁掉痕迹学鉴定文物的光明前途
慎防“李鬼”毁掉痕迹学鉴定文物的光明前途王治国 张江赝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附:器釉之上的人为痕迹编者按:本文由公安部刑侦局原局长、中国刑科协理事长刘文先生和著名痕迹专家赵向欣女士的指导下完成。
文章形成后,经原《东方收藏》《收藏快报》主编、《央视寻宝》《华豫之门》鉴瓷专家余光仁,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原厦门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叶文程审阅,最后由刘文、赵向欣两位痕迹专家定稿。
. All Rights Reserved.鉴的结论已昭告天下。
此事仅是对传统目鉴是否权威准确提出的一个疑问和警示,它的局限性已经显露。
如果赝品元青花鱼澡纹玉壶春瓶 附:器釉之上的人为痕迹世界也就几十年时间,拿几十年有限的主观认识和经验,去定性、认知、读懂数百年到数千年之物,能有多少可靠性和准确性呢?近些年随着科技发展,诸多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也文物案件陡然激增,然而执法人员在面对其他案件时,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唯独在面对文博案件时,却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只有借助文物专家协助判断。
当请来数位文博专家面对同一件器物鉴定时,会出现五花八门甚至完全相反的意见。
原被告各自聘请的专家,也是各执完全相反的鉴定结论。
这就给公安、海关、检察院、纪检等部门侦查审理文物案件和法院判定文物案件带来极大的困难,更对判案质量和司法形象以及国家法律的严肃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公安部原刑侦局局长、刑事科学理事会理事长、著名刑侦专家刘文,还有著名刑事痕迹专家赵向欣、刘持平,带领热衷于收藏和研究的相关人员成立了用刑侦痕迹学探索鉴定陶瓷文物的课题组,并将本课题作为科研项目向相关部委科技局申报并立项,刘文同志亲自担任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组长,赵向欣、刘持平同志任副组长,用近10年时间由公安部文物处出面协调,使用经过国家质检、计量、公安权威审查认证,并且是在全国公安刑侦战线广泛应用高精尖刑侦仪器,先后在全国各大博物馆和文管所、考古所及各大窑址进行了采集研究,以瓷器内部釉质在岁月时间、空间环境、物理化学的共同作用下,釉面、釉质自身发生微量变化的微观物证老化痕迹作物证定性鉴定,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
洛阳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及真伪鉴别
洛阳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及真伪鉴别封面为唐三彩胡人背猴骑驼俑洛阳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及真伪鉴别方法:一、洛阳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洛阳唐三彩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对胎料进行选择和加工。
洛阳出土的唐三彩大多采用比较纯净的高岭土加工而成,这种矿藏洛阳周围便有出产。
这种土质较为细腻,可塑性强,成型后不易开裂、变形,是制作各种陶器上等的材料。
选用的矿土需要经过挑选、舂捣、研磨、淘洗、沉淀、揉搓、捏练、陈腐等系列工序加工成备用的陶泥,然后才能使用。
从出土的器物胎体来看,唐代的工匠们对胎料的选择不是很精,胎质中含有石英颗粒等矿物杂质。
唐三彩常见的成型方法有三种,即雕塑、模制和轮制。
制作一件器物往往使用两种以上方法。
工匠们首先要进行细致的构思设计,再用专门雕塑工具用陶泥进行雕塑创作,经反复修改后,最后成型。
制模,是将雕塑成型的作品进行分割、翻模。
简单的造型分割较少,甚至少到只需一、两件模具。
复杂的造型如天王俑、镇墓兽、形态各异的马、建筑模型等往往需要翻制的模具较多。
对于不规则部位还需要有套模,因此这类造型模具往往多达十几件。
模具分单模、合模两种。
单模适用于器物上装饰用的贴花、堆塑等小附件。
合模是用两个半模压制后对接粘合而成,适用于各种人物、动物和一些生活器皿。
工匠们首先将经过揉搓和陈腐过的软硬适中的陶泥放入模子用手按压,其厚度根据制作物体的大小灵活掌握,然后用泥浆粘接合模,等到模具里的陶泥本身有一定的强度时,取出粘接组装成型,并用专用刀具将粘合部位修平,用手指抿抹,用毛笔或毛刷蘸水修饰。
技术好的工匠能够使胎体均匀,薄厚适中,黏合过的部位天衣无缝,宛若一体。
轮制,适宜于制作器体呈圆形的器皿,如日用器皿中的杯、盘、碗、碟、豆、瓶、炉、壶、罐等,但也有一些扁圆体、椭圆体、不规则体等器物采用合模制法。
一件成型的器物需要彻底阴干才能进行素烧,这样可以避免高温烧制过程中胎体变形和开裂。
唐三彩一般需要两次焙烧,第一次经过1000℃~1100℃左右的温度将胎体烧坚,取出后施釉,再入窑经过800℃~900℃温度釉烧,胎体上的釉料开始融化,釉汁熔融流动相互浸润,形成斑斓的色彩。
洛阳博物馆馆藏陶瓷赏析
洛阳博物馆馆藏陶瓷赏析作者:李煜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3期摘要:洛阳是河洛地区的中心,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陶瓷器最早产生的地区之一。
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到宋元时期的瓷器,陶瓷发展贯穿于中国宋元发展的各个时期。
尤其是在二里头夏代宫城遗址中发现的最早的原始青瓷器,意味着洛阳地区是我国原始青瓷的发源地,“中国陶瓷之源”正成为洛阳的新亮点。
洛阳出土的唐三彩器物更是闻名于国内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洛阳出土的各种唐代瓷器鲜明凸显了南青北白的瓷器特性。
文章对洛阳博物馆馆藏三彩黑釉马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洛阳博物馆馆藏的陶瓷特点。
关键词:洛阳博物馆;陶瓷;黑釉马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3.0050 前言我国是世界上众多国家中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生产的陶瓷在世界上更是闻名遐迩。
河南是国内出土陶瓷器数量较多并且品类丰富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意义非凡。
2009年,在李家沟遗址中出土了一万年前的陶器,2002年,二里头文化宫殿遗址中出土了目前年代最早的原始青瓷器,宋代五大名窑中河南地区占三名。
从上万年的陶器,到夏商时期原始瓷器,再到明清彩瓷,可以说陶瓷的发展也贯穿着整个河南的发展史。
唐三彩是唐代特点鲜明的釉陶制品,它的出现为陶瓷发展史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河南地区出土的唐三彩文物较多,色彩丰富,并且在造型上也是独树一帜,对之后的宋三彩和辽三彩形成了直接的影响,在钴料的使用上也非常大胆,为元青花更好地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河南地区的唐代墓葬、窑址、遗址中都有大量的三彩器物出土,洛阳是唐三彩主要的产出地,这些器物大多收藏于洛阳博物馆,大量器物的出土为更深入地研究唐三彩提供了实物资料。
本文尝试对洛阳博物馆馆藏三彩黑釉马进行赏析,以期能够对河南地区唐三彩发展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对于全国各地的唐三彩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洛阳精美工艺品唐三彩介绍
洛阳精美工艺品唐三彩介绍1洛阳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
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因其以黄、绿、褐(或红、绿、白)3种釉色为主而得名,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铅釉的流动,各色均呈现出浓淡的层次或各色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绚丽多彩的色釉。
唐三彩最能体现大唐的盛世风采以及大唐文化的雄浑博大的气度,无论是在造型、装饰,还是在烧制工艺方面,都闪烁着中国古代社会鼎盛时期的艺术光辉。
上世纪初年唐三彩在洛阳首次发现,目前出土的唐三彩多集中于唐代两都:长安、洛阳。
首次发现之地邙山位于洛阳北面、横卧黄河之南,是块风水宝地,汉唐以来成为著名的墓葬区,因而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民谚。
这里历朝古墓交叉重叠,“几无卧牛之地”。
最早发现唐三彩是在清末,清政府兴建开封至洛阳的铁路工程穿过邙山脚下,破坏了此处的无数古迹,而唐墓中出土的珍贵遗物中未曾一闻的唐三彩便就此问世。
“唐三彩”这个名词在史料中没有记载,直到民国初年北平南琉璃厂的市面上,突然从外地流入大量这些釉色鲜艳的人物、马驼、器皿等陶器,以黄、绿、白色为多见,还有红、褐、蓝、紫等色,无论单彩、两彩或多彩,都造型生动,釉彩艳丽,引起轰动。
古董商私下称其为唐三彩。
“三”是个极数,用以形容多彩陶也甚恰当,所以这个名词也很快为陶瓷家所接受,人们遂以唐三彩命名这类陶器,沿用至今。
同时唐三彩也引起了罗振玉等一批学者的研究,证明这些色彩美丽的古物确为唐代遗物。
唐三彩产自何处洛阳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陶器,离洛阳不远的河南巩县就是烧制唐三彩的故乡。
距巩县县城约10公里的大、小黄冶村,在唐代烧制以黄釉为主的三彩器,故称黄冶(瓷)。
据窑址出土的标本分析,巩县窑三彩的特点是:除少数红陶胎为普通陶土烧成外,多数是比较纯净的白色高岭土,因烧成温度的差异,呈白色或粉红色。
烧成温度较瓷器略低,在800℃-1000℃之间,其中三彩俑的烧成温度900℃左右,三彩器皿的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
唐三彩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唐三彩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作者:史兆琨来源:《祖国》2013年第05期唐三彩是唐代陶器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盛唐气象的代表,自唐代以后,渐渐湮没无闻,直到上世纪初修筑陇海铁路时,洛阳北邙山一带大批唐代墓葬被破坏,大量唐三彩出土,方为人所知,由于它造型生动、颜色鲜艳、地域风情浓烈,加之晚清盛行收藏,故一出现,便立刻成为藏家新宠。
追本溯源话三彩有收藏,就少不了修复和仿制,可彩陶技术失传颇久,如何才能恢复?琉璃厂就出了这么一位高人,叫李德祥,他本是一家古玩铺的少掌柜,后与继母不合,便只身去洛阳,买了一些唐三彩回来,看其中破碎甚多,就潜心钻研,后来自己设窑,专门复制唐三彩的瓦人瓦马,名动一时,成为大古玩商岳彬、夏锡忠的主要供货商。
据《百年琉璃厂》一书记载:岳彬一次收了一件西域人骑骆驼的唐三彩,找李德祥复制两个。
李反复试制,终于成功。
他觉得不容易,就多做了一个,一并拿给岳彬。
岳很不高兴:“我就要俩,谁让你做仨了?”说着就拿起一个摔在地上。
他还是老规矩:留真品,把仿品当真的卖,给的手工费也不多,200元一个。
这让李德祥心里冰凉,岳彬认钱不认人,拿手艺人不当人,此后双方合作越来越少,这些复制品后来都被卖给外国人了。
唐三彩属陶器,相对于瓷器而言,它的技术并不复杂,制作原料亦随处可见,胎釉配方也早已公开,在历史上,日本和朝鲜都曾仿造成功,比如奈良三彩、新罗三彩。
制作唐三彩,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
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
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
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再访中国古代历史名窑系列报道走进河南新安窑
由本刊与河南省古陶瓷鉴赏研究会共同组织策划的再访中国古代历史名窑系列报道——走进河南新安窑,日前在河南洛阳启动。
新安县位于洛阳市西部,伏牛山脉东麓,北临黄河,也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河洛文化的腹地。
秦时置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距十三朝古都洛阳10公里。
史料记载,制瓷业在新安县由来已久,始于唐晚期至五代,盛于宋、金。
元代由于战乱,瓷器质量粗糙。
至明、清时期新安县部分窑口仍生产白瓷、黑瓷等日用瓷器,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后仍有部分窑口生产日用青花瓷及黑釉瓷器。
新安窑窑址分布广泛,目前已经发现的古窑址群有20余处,一般通称新安窑。
大多分布在城关、滩子沟、北冶、柴胡沟、煤窑沟、甘泉,以及石寺的上孤灯、下孤灯,东西沙锅窑等处。
河南省古陶瓷鉴赏研究会、北京故宫博物院再访中国古代历史名窑系列报道走进河南新安窑本刊记者 徐 斌残留匣钵内的残器多次派人到新安调查,发现有云梦山元代等多处钧瓷窑址。
在新安窑窑址考察中,从废旧的房址和窑址可以看出曾经的辉煌,这里各朝代瓷片堆积层叠压,关系承接有序。
满山遍野都是烧制陶瓷的矿物质,有丰富的高岭土、白甘、青甘、硅石、铝矾土以及烧制陶瓷的釉料。
据当地藏家介绍,新安窑是一处烧造类型丰富、品种齐全的窑口。
钧窑产品从宋代一直到元代都有烧制,颜色丰富,有天蓝、天青、月白,造型以碗、盘、炉等生活用器为主。
烧制钧瓷已遍及新安境内的各个窑场,在烧瓷技术上日趋成熟,产品釉色晶莹光亮,带有红紫窑变的产品非常精美。
特别是北冶镇窑、城关窑生产的青瓷类,胎质比较坚硬细腻,釉色莹润,玉质感比较强,这表明当时瓷土淘炼得非常精纯,烧制还原气氛也掌握得恰到好处,反映了当时制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磁州窑系的产品,主要以生活用器碗、盘、油灯等为主,窑工们利用化妆土以及器表的美术装饰,制作出了珍珠地划花、刻花、剔花和釉下白地绘花等优秀作品。
很多瓷器上绘画有姓氏和宣传语。
耀州窑系颜色以豆绿、豆青为主,还有青白瓷、米黄色瓷。
最新『古韵天成——临宇山人珍藏』专场成交记录!
最新『古韵天成——临宇山人珍藏』专场成交记录!今天是香港佳士得的Big Day。
除书画外的五个专拍全部集中在今天。
秋拍压轴大戏『古韵天成——临宇山人珍藏』终于登场。
佳士得对本场拍卖极为重视,曾于2012—1013年为这批宋瓷专门举办全球巡展。
临宇山人(富田雅孝)的宋瓷收藏最初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收藏囊括南北诸窑,被誉为最全面的宋瓷私人收藏,佳士得将分三批释出。
从今天第一场的拍卖情况看,成绩良好,36件拍品成交31件,流拍5件,未能获得白手套。
南宋哥窑盘流拍,宋钧窑天蓝釉紫斑小碗以640万成为全场最高价,成交价为港元含俑金。
品相与出身好的拍品竞争十分激烈,市场并不疲软;而对于品相有瑕疵的拍品则有多件低于估价成交,可见专业藏家对品相日益挑剔,这也说明市场越来越成熟,专业买家越来越理性。
在宋瓷收藏方面,藏家需要行家掌眼,藏家与行家的互动决定未来宋瓷收藏的走向。
(特邀评论员宋涛先生)香港佳士得成交记录目录(注意:以上链接均可点击查看!)宋钧窑天蓝釉紫斑小碗(640万)东京壶中居旧藏钧窑天蓝釉菱花口盆托(508万)Dr.T.H.Shire旧藏Bulett & Sams,伦敦伦敦邦瀚斯,2005年11月7日,Lot#5北宋定窑刻花莲纹洗(508万)东京千秋庭旧藏钧窑天蓝釉出戟尊(460万)希腊私人旧藏伦敦苏富比,2006年7月12日,Lot#36北宋定窑划花莲纹盘(340万)仇焱之旧藏伦敦苏富比1980年12月16日 Lot#250 Eskennazi旧藏香港佳士得2002年4月29日 Lot#603东京千秋庭旧藏南宋吉州仿剃犀如意云纹梅瓶(292万)东京千秋庭旧藏南宋建窑兔毫盏(244万)东京千秋庭旧藏南宋龙泉弦纹长颈瓶(232万)中岛洋一旧藏南宋龙泉双鱼纹洗(226万)东京千秋庭旧藏北宋/金定窑印花孔雀纹盘(220万)东京千秋庭旧藏北宋耀州刻牡丹纹花口尊(196万)北宋龙泉青釉刻花盖瓶(196万)反町茂作旧藏东京壶中居旧藏南宋影青卷草纹梅瓶(136万)东京千秋庭旧藏北宋定窑系酱釉葵口盘(100万)Cunliffe勋爵旧藏John Spark旧藏香港佳士得2002年4月29日,Lot#600东京千秋庭旧藏南宋吉州木叶盏(94.8万)金/元磁州窑黑釉剔花大罐(77.5万)东京壶中居旧藏南宋龙泉青釉莲瓣碗(50万)南宋青白釉龟形盖砚(50万)东京千秋庭旧藏北宋/金白釉玉壶春瓶(37.5万)户栗美术馆旧藏东京千秋庭旧藏金钧窑天青釉双耳罐(37.5万)北宋/金黑釉油滴盏(32.5万)传白鹤美术馆旧藏东京千秋庭旧藏北宋耀州青釉刻花碗一对(30万)东京壶中居旧藏金黑釉铁绣花矮梅瓶(30万)东京壶中居旧藏北宋青白釉瓜楞执壶(27.5万)北宋/金磁州窑白地黑花钵(25万)Rudolph Schaeffer旧藏东京千秋庭旧藏北宋磁州窑白釉瓜楞瓶(18.8万)北宋/金钧窑天青釉钵(18.8万)北宋/金磁州窑酱釉钵(10.6万)金磁州窑红绿彩碗(10万)南宋影青印花盘(10万)北宋影青印花碗(5.3万)以下器物流拍:南宋哥窑葵口盘(4000-5000万)姚昌复(美国通运公司)旧藏Stephen Junkunc三世旧藏纽约佳士得2004年3月24日 Lot#151东京千秋庭旧藏北宋/金磁州窑黑釉剔花牡丹纹瓶(100-150万)东京壶中居旧藏北宋越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粉盒(24-40万)北宋/金磁州窑剔花牡丹纹瓶(40-60万)东京壶中居旧藏北宋/金黑釉铁锈斑双耳罐(24-40万)东京壶中居旧藏其他专场明早推送,敬请留意!联盟微信号:guwanlianmeng全国古玩老货联盟是由北京、西安、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圈内资深人士自发形成的会员制私密交流平台,是微信最大古玩高端社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2011年11月20日
艺
编 号 : 22041
术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34
2011年11月20日
艺 术
编 号 : 22043 22043 22043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编 号 : 22030 22030 22030 22030
术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50
2011年11月20日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
51
22037 22037 22037 22037
2011年11月20日
艺 术
编 号 : 22038 22038 22038 22038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三
2011年11月20日
26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八方阁鉴宝中心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 八方阁鉴宝中心 艺术品博览会参展物品
编号: 编号:20001
薄胎香炉
2011年11月20日
27
艺
编 号 : 20002 20002 20002 20002
术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41
艺 术
编 号 : 22006 22006 22006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42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2011年11月20日
艺
编 号 : 22019 22019 22019 22019
术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翡 翠 珠 子
2011年11月20日
39
艺 术
编 号 : 21003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 ·
40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2011年11月20日
艺
编 号 : 22005
术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秀 玉 锁
2011年11月20日
城
2011年11月20日
7
艺
编 号 : 16017 16017 16017 16017
术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
8
2011年11月20日
·
19020 19020 19020 19020
号 :
编
2011年11月20日
9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八方阁鉴宝中心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 八方阁鉴宝中心 艺术品博览会参展物品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
28
2011年11月20日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八方阁鉴宝中心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 八方阁鉴宝中心 艺术品博览会参展物品
编号: 编号:20015
罍
2011年11月20日
29
·
20012 20012 20012 20012
号 :
编
2011年11月20日
30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
洛 青 铜 剑
号 : 编
阳 艺 术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城 · 玩 古 居 砚 三
18005 18005 18005 18005
2011年11月20日
17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
009 009 009 009
2011年11月20日
18
洛
编 号 : 14013 14013 14013 14013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三
2011年11月20日
52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八方阁鉴宝中心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 八方阁鉴宝中心 艺术品博览会参展物品
编号: 编号:22047
水 池
2011年11月20日
53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八方阁鉴宝中心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 八方阁鉴宝中心 艺术品博览会参展物品
编号: 编号:22024
三 彩 酒 樽
2011年11月20日
46
艺 术
编 号 :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 ·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三
22025
2011年11月20日
47
艺
编 号 : 22026
35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2011年11月20日
艺
编 号 : 22044 22044 22044 22044
术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36
2011年1·
37
22045 22045 22045 22045
19024 19024 19024 19024
2011年11月20日
24
艺 术
编 号 : 19043 9043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 ·
25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2011年11月20日
艺 术
编 号 : 011 011 011 011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参 展 物 品
2011年11月20日 2011年11月20日
20
洛
编 号 : 10015 10015 10015 10015 10015 10015 10015 10015
阳 艺 术 品 博 览 会 参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 ·
白 釉 玉 壶 春 瓶
展 物 品
2011年11月20日 2011年11月20日
阳 艺 术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
19
2011年11月20日
洛
编 号 : 10014 10014 10014 10014 10014 10014 10014 10014
阳 艺 术 品 博 览 会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
黑 釉 玉 壶 春 瓶
31
20019 20019 20019 20019
2011年11月20日
艺 术
编 号 : 20020 20020 20020 20020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32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2011年11月20日
艺 术
编 号 : 20021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 ·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八方阁鉴宝中心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 八方阁鉴宝中心 艺术品博览会参展物品
编号: 编号:15015
出口景泰蓝瓷瓶
2011年11月20日
6
· 参 展 物 品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艺
术
品
博
16011 16011 16011 16011 16011 16011 16011 16011
号 :
编
览
玩
会
43
2011年11月20日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
44
22021 22021 22021 22021
2011年11月20日
艺 术
编 号 : 22023 22023 22023 22023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45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2011年11月20日
21
洛
编 号 : 050 050 050 050
阳 艺 术 品 博 览 会 参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方
展 物 品
2011年11月20日
22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 ·
23
6180 6180 6180 6180
2011年11月20日
洛
编 号 :
阳 艺 术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城 · 玩 古 居 砚 三
2011年11月20日
艺 术
编 号 : 22046 22046 22046 22046
洛 阳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38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
2011年11月20日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八方阁鉴宝中心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 八方阁鉴宝中心 艺术品博览会参展物品
编号: 编号:22048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八方阁鉴宝中心
第十二期艺术品博览会参展物品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八方阁鉴宝中心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 八方阁鉴宝中心 艺术品博览会参展物品
编号: 编号:7010
如意盒
2011年11月20日
2
洛
号 : 8053 8053 8053 8053 编
阳 艺 术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三 砚 居 古 玩 城 八 方 阁 鉴 宝 中 心 ·
2011年11月20日
12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八方阁鉴宝中心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 八方阁鉴宝中心 艺术品博览会参展物品
编号: 编号:17004
香
炉(大)
2011年11月20日
13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八方阁鉴宝中心 洛阳三砚居古玩城 八方阁鉴宝中心 艺术品博览会参展物品
编号: 编号:19026
绿釉执壶
2011年11月20日
术 品 博 览 会 参 展 物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