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1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乡愁》讲稿

《乡愁》讲稿

《》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诗情层层推进升华,最后将乡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角度。

下面是《乡愁》讲稿,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理解诗歌中意象之美;通过点拨指导,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本课拟用一课时。

【教学流程】
播放《江河水》音乐。

(创设情境,教师以饱满的激情介绍这首曲的作词人)
曾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责任感的诗人,他于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就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

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期间他多次想回到大陆看看,可惜都不能成行,在回乡无望的时候,他于1972年写下了一首诗,一首生离死别般灼人心痛的诗──《乡愁》。

他是谁?──台湾著名的诗人余光中。

我们在倾听的这首歌曲就是根据他的《乡愁》谱曲改编而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
板书:乡愁余光中
二、诵读中感知
1、配曲《春江花月夜》,教师美读(语调缓慢、深情,期望中凸显深沉)。

问1:你从中听出了什么?
可能有以下说法:内容方面:思乡、惆怅;。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1【教学目标】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首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色;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用的表达手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复印余光中《乡愁》手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

(手迹和照片见百花文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书前照片页)印发本课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PPT投影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

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明确:这首诗一共4小节,共16行。

外观布局排列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

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用押韵的方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一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教师带领学生勾画诗歌每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明确:这首诗音律上的特点是回环往复。

正因如此,读起来有一种回环上升、层层推进、和谐悦耳、一唱三叹的音韵美感。

学生再读。

(教师用领“读”的方式,加以辨析,由形到声,声入心通,带领学生不断深入作品。

)四、读诗之手法(一)请学生分享初读时勾画出的打动自己的诗句。

学生勾画圈点集中在每一节第二句,还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等处。

(二)重点品读四个比喻句PPT展示四个比喻句(略)1.展开想象,说说对这四句诗的理解,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明确:四个比喻句分别表达了对母亲的想念、对新娘的思慕、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祖国的深沉的爱意。

2.四个比喻前后顺序上的安排有什么讲究。

《乡愁》讲课课件

《乡愁》讲课课件

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 坟墓和海峡这些 具体的意象,把抽象 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 友团聚,渴望祖国统一以结束分离之 苦的强烈愿望。
思乡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时间顺序
时间 (顺序) 小时侯 (童年)
↓ 长大后 (青年) ↓ 后来啊 (中年) ↓
意象 离愁别绪 (线索) 邮票 → 求学在外,思念母亲 船票 → 新婚离别,思念妻子
坟墓
→ 生死隔绝,丧母哀愁
而现在 (老年)
海峡
→ 国土分裂,思归浓愁
思考:乡愁是凝重、浓烈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
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 浅的海峡”?
乡 愁
——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 1948年随父母迁往香港,后又到台湾。当代诗人、 评论家。1974—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 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代 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 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 等。
重读 :
“小小的” 、“ 窄窄的” 、 “矮矮的” 、 “浅浅的” “这” “那”
正音:
“后来啊” 应作(ya)
来啊(lai a)ia → ya
自由朗读
·
乡 愁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乡愁》说课稿 3篇

《乡愁》说课稿 3篇

《乡愁》说课稿6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二)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古代诗歌中就有许多描写乡愁的诗篇,同学们能背诵一些写乡愁的古诗吗?(如李白的《静夜思》)(二)整体感知1学生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学生谈自己初步的感受,教师适当点评。

)2注意读准字音,争取读出感情。

(齐读诗歌,教师适当点评,由此导入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感情的手法讨论。

)3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他是不是把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们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作者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讨论阐述,教师归纳概括: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

这就叫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

)4(意象是一种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教师解释: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

在这首诗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体形象。

)5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

读读想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点评概述: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

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方不盈寸的小小邮票上。

邮票虽小,可蕴涵着多少情感啊!)6同学们,你们理解了其中的情感,这还只在心里,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学生朗读体会,交流自己的感觉。

)要通过朗读读出你对诗歌的理解,表达丰富的感情,就必须注意停顿,把握节奏,突出重音。

如“小小”二字就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中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小小”重读)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那”重读)(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乡愁》详细内容:本节课将学习杨洪基的诗歌《乡愁》。

诗歌通过描绘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家乡美好回忆及对亲人的牵挂。

学生将理解诗歌的主题,掌握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并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能够表达自己的乡愁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背诵《乡愁》;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并能够表达自己的乡愁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乡愁》复印件、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播放杨洪基的《乡愁》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阅读:学生自读《乡愁》,理解诗歌内容。

3. 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主题、韵律和修辞手法。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练习:学生朗读并背诵《乡愁》。

6.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乡愁之情,可以是口头表达或写作。

六、板书设计《乡愁》主题:思念故乡、亲人韵律:ABAB、CDCD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书写一篇以“乡愁”为主题的短文,可以是回忆故乡的美好,也可以是对亲人的思念。

乡愁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连接着故乡和我的心。

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个熟悉的小村庄,那里有我儿时的欢笑和泪水。

故乡的风景,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片金黄的麦田,那条悠然流淌的小溪,那座古老的石桥,都承载着我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思念,是一种无言的情感,如同风儿吹过窗帘,轻轻拂过我的心田。

我想念那些亲切的乡音,想念那些温暖的笑容,想念那些简单的快乐。

乡愁,是一种深深的牵挂,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无尽思念。

无论我走到哪里,乡愁都会如影随形,陪伴我度过每一个难忘的时刻。

2. 作业题目:请学生分析并描述《乡愁》中的修辞手法。

《乡愁》公开课精美课件

《乡愁》公开课精美课件
满白头。”70年代初创作《乡愁》,在
回忆创作时他说︰ “随着日子流失愈 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 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 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 写出了乡愁。可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 的思乡之情。”
读诗技巧温馨提示:
注意语气 语调 语速 节奏 感情 重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细腻品读
读出韵味
读出诗意
并用“ ------之别”的形式概括诗歌每一小节 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感情。
执教者:廖贵山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


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 福建永春, 1928年出

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

赴台。已出版诗集、散文、

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代表作
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
《钟乳石》《万圣节》《莲
的联想》《白玉苦瓜》《与
永恒拔河》等。
写作背景
1949年去台湾当时年仅21岁,再还 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 头已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
1972年,台湾,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 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窗棂,洒进房间。一 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 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 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难以 抑制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 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 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 那头……”这首小诗就是当时年44岁的台湾诗人余 光中写下的——

《乡愁》 说课稿

《乡愁》 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乡愁》。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思乡”,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感受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乡土意识。

《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将抽象的乡愁具象化,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大陆的深深眷恋和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和鉴赏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但是,对于这首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诗歌,学生可能在理解诗歌的意象、主题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诗歌,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朗读诗歌的技巧。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借助意象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把握诗歌的主题。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思乡之情与国家的统一大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六、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课《乡愁》讲课课件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课《乡愁》讲课课件优秀课件资料

意象:
是一种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 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情感)的东西.
(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 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托物寄情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余光中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 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 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第一、二节,语速慢,读出思念之情; 第三节,注“呵”的变调,应读为轻声,读出适当的颤音。 (生列离别) 第四节,音调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 字一顿。
②音乐美 重章叠句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 有变换的量词:枚、张、
一唱三叹反复吟咏
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 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
韵律优美 节奏感强 之美。
乡愁
席慕蓉

余光中《乡愁》说课稿(精选7篇)

余光中《乡愁》说课稿(精选7篇)

余光中《乡愁》说课稿余光中《乡愁》说课稿(通用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余光中《乡愁》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余光中《乡愁》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

《乡愁》是长春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诗歌,本诗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

余光中的《乡愁》抒发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期盼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通过了解余光中解诗,也可以通过读诗品余光中。

考虑到一方面本诗是写实性很强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课文的学习首先是通过篇章完成的特点,确定本文总体的教学顺序是先读诗,然后在解诗中读人。

对诗歌的分析,注重先整体感知,再具体分析,理解感悟。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本课作者余光中,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爱国之情。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诗歌教学重在阅读,通过作者对诗歌的范读自身的简介及谈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领会情感,能有感情的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因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品析诗中文字词语提炼作者情感,透过文字读出作者在文字当中像杜鹃啼血一般写出来的情感和其中所蕴含的悲欢离合。

二、说教法。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作者胸中的境界具体表现在文章,文学作品的言语情景之中,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观看余光中朗读《乡愁》以及他的简介谈写作背景,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理解诗歌情感。

《乡愁》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乡愁》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乡愁》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乡愁》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

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余光中自称《乡愁》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又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本诗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决定花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重在文本解读,在听说读品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第二课时是拓展与实践,让学生了解古今不同作家就乡愁这一主题写的不同风格与类型的诗文,还有学生自身对诗的解读与拓充。

余光中乡愁公开课精品课件

余光中乡愁公开课精品课件
余光中乡愁公开课精品课件
目 录
壹 课前导入 贰 诵读感知 叁 研读感悟 肆 拓展迁移
走进作者
曾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一位富有民族感和 责任感的诗人,他于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 分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就开场了长达半个多 世纪的漂泊生涯。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 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期间他屡次想回到大陆 看看,可惜都不能成行,在回乡无望的时候, 他于1972年写下了一首诗,一首生离死别般灼 人心痛的诗──?乡愁?。
抓住坟墓这个意象,说母亲去世后留 给他的乡愁,一个孝子的乡愁,是使他抱 恨终天的是那一方矮矮的坟墓。(母子诀别)
而如今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一湾海峡,虽然是浅浅的, 却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可 是这浅浅的海峡又怎能割断炎 黄子孙对故土的绵绵思念呢? 道出了一个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以及期盼早日统一的思想感情。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抓住了船票这个意象,说长大后的 乡愁,一个在异国(异地)孤客的乡愁, 是那一张张把他从新娘身边拉走的窄窄 的船票引发的乡愁。(夫妻别离)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一方坟墓,虽然是矮矮的,却将 慈母与诗人天人相隔,其间无限 的悲哀与对母亲的思念也许只有 诗人亲身经历过才能真真体会的 到。
3、找出文章的叠词,这些叠词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拓展迁移
仿照余光中的?乡愁?试仿写一段诗
〔以乡愁为主题〕
乡愁是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诵读中感知
1、播放?乡愁?的朗读视频。并考 虑:你从中听出了什么?
思乡、惆怅;
2、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一等奖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一等奖

《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乡愁说课稿范文模板一等奖下面是分享的《乡愁》说课稿3篇乡愁说课稿一等奖,供大家参阅。

《乡愁》说课稿1【说教材】:《乡愁》是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这一单元以“土地情思”为主题,所选诗作都蕴含着作者深沉而炽热的情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吟咏并欣赏这些诗作,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乡愁》一诗所体现的就是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着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诗人抓住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层层推进,最终诗情由个人思乡情感升华为家国之思。

【说教法】:由于本诗所体现的是诗人余光中最执着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朗读,体验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所以我首先采用了反复阅读法。

这首诗由四小节诗组成,每节都是一幅简单而生动的画面,为了体会作者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者所勾画的画面,这时我主要用了探究法、陶冶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了几节诗作之后,学生对诗歌已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是可以欣赏诗歌之“美”了,所以我启发学生去分组讨论、发现诗作中的“美”,这时我主要用了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最后延伸拓展,我要求学生仿照《乡愁》的写法,以《童年》为题写一首小诗,这时我主要采用了作业实践法。

【说学法】:1、了解作者及诗作的创造背景,便于理解诗歌的主题。

2、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3、整体感知,理解全诗,能准确概括出诗歌的主题。

4、随学随用,仿照《乡愁》写法学写《童年》。

【说教学过程】:一、从学过的关于“乡愁”主题的诗词名句导入(投放第二张幻灯片。

注:开始时投放第一张“大家好”幻灯片)。

二、学生简绍自己所了解的余光中后,教师总结作者简介(投放第三张幻灯片),进行背景介绍(投放四张幻灯片)。

三、范读全诗(投放第五张幻灯片),划分节奏,标明重、轻音。

四、播放朗读带,体会诗歌感情(点击第五张幻灯片中的小喇叭,播放杜桥朗读的《乡愁》)。

乡愁演讲稿

乡愁演讲稿

乡愁演讲稿篇一:《乡愁》讲课稿乡愁(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曾经有过离开家乡和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了这种愁思。

能举例么?各小组向老师汇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乡愁是游子心底酝酿许久的一份清醇的思念,乡愁是旅人心中泛起的柔柔的眷恋。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台湾诗人余光中,去聆听他的心声、感受他的〈〈乡愁〉〉。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三)朗读全诗诗人离开故乡几十载,经历了生离死别,饱尝了乡愁之苦与故国之思。

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首配乐诗朗诵。

大家觉得她读的好么?好在哪里呢?你觉得要想读好这首诗歌,要重点注意几方面呢?(重音、断句、感情)下面,大家就带着这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这首《乡愁》,仔细体会作者的心情。

自由朗读+单个读+齐读(四)研读诗歌这首诗共有四个小节,每个小节就是一个画面,一段经历,现在大家就展开自己的想象,把每一个画面,用自己的话试着讲给你身边的同学听。

(讨论)现在,我们一同来赏析这首诗歌。

(1)思考:小时候指的是作者的什么时期?(童年)大家猜想,少年时期的作者为什么说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小时候上寄宿学校)因为不能经常与妈妈见面,所以作者是怎样思念母亲的呢?(寄信)在第一节里,作者把乡愁比喻成什么?(邮票)大家讨论:小小的邮票为什么能表现乡愁呢?(2)思考:长大后指的是作者的什么时期?(青年)那么,青年时期的作者为什么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婚后赴美读书)因为不能经常与妻子见面,所以作者是怎样想念妻子的呢?(坐轮船返台)在第二节里,作者把乡愁比喻成什么?(船票)大家讨论:窄窄的船票为什么能表现乡愁呢?(船票比邮票有着更浓的乡愁)。

(3)思考:后来啊指的是作者的什么时期?(中年)那么,中年时期的作者为什么说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母亲去世)是什么把作者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呢?(坟墓)所以,作者在第三节中,把乡愁比喻成什么?(矮矮的坟墓)(矮矮的坟墓使作者的乡愁浓的化也化不开)。

《乡愁》讲课稿

《乡愁》讲课稿

《乡愁》讲课稿《乡愁》讲课稿《乡愁》语言简练,虽运用口语,但意味深长,各个诗节形式整齐,全诗结构匀称,节奏明快。

下面是《乡愁》讲课稿,欢迎阅读借鉴。

一、说教材(一)对教材的理解《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是一个现代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其中丰富的想像,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的感情。

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动人的一曲,因为他抒写的不是一般的游子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

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

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二)目标的设定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欣赏、分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运用独创的诗歌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

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

创设情景导入,激发情感,营造气氛。

2、诵读法。

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读。

“三分诗七分读”,教学中,教师采用配乐朗读,学生练读,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蕴。

3、写作训练法。

本诗中的四个形象组成了四幅不同的画面,通过想景悟情,让学生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从而将飘渺抽象难以捕捉的乡思愁绪变得具体可感。

三、说学法。

1、诵读法。

诗歌的鉴赏离不开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内容,领悟诗歌的主题。

即诵读——想象——悟情。

2、想景悟情法。

《乡愁》讲学稿(杨建南)

《乡愁》讲学稿(杨建南)

《乡愁》讲学稿【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当堂成诵。

3、品读课文(意象、内容大意、主题、特点)。

4、比较阅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话题。

请说出其中的几句诗句。

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十大现代诗人之一。

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

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等。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

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三、朗读课文,当堂成诵。

1、复习回顾:诗歌朗读的“三读”——一读()、二读()、三读()。

2、进行朗读训练。

一读:(节奏)请用“/”在原诗上划分出全诗的节奏。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二读:(重音)请在原诗的文字下面用“·”(着重号)标示出重音。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三读:思考:这首诗的感情是()。

朗读提示:情感基调——忧郁深沉;语速——稍慢且舒缓。

当堂背诵。

四、品读课文(意象、内容大意、主题、特点)。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请对应说出作者各时段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具体可感的事物?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思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2、请同学们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3、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1
乡愁》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本首诗以它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千万游子期盼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声。

2、教学依据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
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
表现力的语言。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把握节奏、重音、语速和语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独特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这首诗歌节奏感很强,适合学生朗读,注意启发学生去发现诗歌的主题。

“乡愁”的主题主
要是靠独特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表现的。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
一定的困难。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有兴趣,识记能力强。

三、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配乐诗《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聆听柔美的音乐旋律,走近优美的诗词华章。

鉴赏讨论法: 鉴赏作品中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

联想创作法:让学生借鉴诗歌,创作优美的诗句.
四、说学法
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诵读可让学生体会各种美。

小组合作学习法:设置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把握意象等学习要点。

自主探究学习法:让学生找出古诗中乡愁的句子结合本课的学习,理解原本无形的“乡愁”到“有形”的乡愁,领会诗中的诗意美。

教学时数设计为1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学生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和创作背景资料.
2整理古诗中表现乡愁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

五、说教学程序
乡愁
按时间阶段构思,取意象寄情。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个人的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主题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升华
现在--海峡-两岸分离普遍的家国之思
设计理念:中国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好的板书看起来一目了然,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并给学生以优美的享受。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和形式达到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