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高考高三语文限时综合训练(三)附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测试卷三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测试卷三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f93090852458fb760b560e.png)
2021年高考精选真题+模拟重组卷03高三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1•湖南岳阳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周易·家人·彖辞》说“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这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
后世的思想家在论述男女关系时,每每流露出这一思想的痕迹。
《内则》说:“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
男子居外,女子居内……男不入,女不出。
”这大致说出了男女的不同活动范围。
古人还经常引用《周易》来论证这个理论。
《左传·昭公元年》:“近女室,疾如蛊……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
”从一些细微的地方,如饮食、洗浴、出行等也可以看出两性的隔离,《内则》说,“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外内不共井,不共浴。
不通寝席,不通乞假。
男女不通衣裳”;“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另外,由居处的隔离推延至言论上的隔离,如“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外言不入梱,内言不出梱”,它指男子事务不让女子知道,这与早期社会中常见的“男子会社”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那里,为了保守属于男子的秘密,女子很自然地就被排斥在外了。
性别隔离还表现为男女“授受不亲”。
这一原则最先见于《孟子·离娄上》,《礼记·坊记》则从礼制的层面对“男女授受不亲”作了规范。
前面我们在谈到两性初期教育时,已经知道“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坊记》所说还可以看到这一原则在现实中的强大束缚力和贯穿两性始终的精神,其中说:“姑、姊妹、女子已嫁而反,男子不与同席而坐。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a9557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e.png)
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虚拟现实(VR)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体验。
VR 技术通过创建逼真的虚拟环境,让用户沉浸其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娱乐领域来看,VR 游戏为玩家带来了全新的游戏体验。
玩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尽情探索、冒险,感受前所未有的刺激和乐趣。
此外,VR 电影也在逐渐兴起,观众可以坐在家中,通过VR 设备欣赏到仿佛置身于电影院的视听效果。
在教育领域,VR 技术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学生可以通过VR 技术参观历史遗迹、探索自然景观,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
同时,VR 技术还可以用于职业培训,让学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然而,VR 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VR 设备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其普及程度。
另一方面,目前的VR 技术在画面质量、交互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材料二:人工智能(AI)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对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医疗领域,AI 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通过对大量医疗数据的分析,AI 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疾病特征,为医生提供诊断建议。
此外,AI 技术还可以用于医疗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等方面。
在交通领域,AI 技术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
通过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分析,AI 系统可以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同时,AI 技术还可以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安全。
但是,AI 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担忧。
例如,AI 技术可能会导致部分工作岗位的消失,引发就业问题。
此外,AI 技术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一旦AI 系统被黑客攻击,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VR 技术和AI 技术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备战2021高考高三语文综合限时精练附答案
![备战2021高考高三语文综合限时精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e6ead2a6c30c2258019ec9.png)
备战2021高考高三语文综合限时精练附答案班级姓名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相关题目。
春风又绿大地。
我们走过一个艰难的庚子之春,终于迎来曙光。
全国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太多人经历了严峻考验。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纪录片人奔波在一线,用镜头聚焦抗疫,真实呈现了中国战疫画面,为、众志成城战胜疫情传递了希望与力量。
面对突发灾难,人们会惊慌与焦虑。
此时,( )。
虽然拍摄视角受到,每部作品只有三五分钟,但这些直面现场、传递希望的短视频,汇成一条纪实影像的河流,呈现出一种巨大的真实力量。
当前疫情纪录片大多是短视频。
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影像日记的方式,第一现场传播出去,这些影像日记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
这些短视频自然生动,朴实无华,充满生活的质感。
因为仓促与限制,以艺术的标准来看,这些纪实短视频参差不齐。
现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变化,但在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快速。
人类面临一次全球化考验。
面对这样的疫情,纪录片的使命仍在继续,不仅要纪录,更应当思考。
假如说,这些纪实短视频是一部宏伟乐章的序曲,我们未来还需要式的作品,咏叹一曲人性的颂歌,深思一段艰难的记忆,陪伴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同舟共济限制曼延黄钟大吕B. 患难与共制约蔓延阳春白雪C. 同舟共济限制蔓延黄钟大吕D. 患难与共制约曼延阳春白雪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而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能有效消除恐慌。
B. 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是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虚假的信息只能加剧恐慌。
C. 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可以有效消除恐慌,虚假信息会加剧恐慌。
D. 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是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这些视频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
2020高考语文押题卷(三)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押题卷(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5ac55352ea551810a687a7.png)
赢在微点★倾情奉献语文押题卷(三)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整体上看,网络剧市场的发展不太均衡。
这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上。
早期的网络剧为了体现出区别于电视剧的差异化优势,逐渐形成了以搞笑喜剧、青春偶像、悬疑探案、奇幻灵异等“网生”特色鲜明的题材类型为主的生产格局。
这种类型化的创作导向一方面推动了网络剧制作向垂直化、分众化、圈层化的纵深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创作者的选材视野,使他们深陷几个热门类型创作之中无法自拔。
观察新近上线的网络剧作品,撞车现象比比皆是。
然而,与高涨的产能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低迷的消费。
这批新近上线的作品“悬而不疑”“创而不新”,集体遭受了市场冷遇。
可见,如何走出题材窄巷,是网络剧产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除了创作“同质化”,制作“轻质化”也是网络剧生产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早期的网络剧成本较小,往往使用原创剧本和新人演员。
这些新鲜血液为网络剧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然而,现在业界普遍将超级IP和流量明星的“加持”视为网络剧的成功诀窍。
制作经费主要被拿来支付IP版权费用和明星片酬,创作拍摄成本被严重压缩,导致一批投资体量巨大、社会关注较高,却艺术质量欠奉的网络剧面世。
这些作品往往令观众满怀期待而来,失望弃剧而去。
可见,无论制作方式和播出平台如何变化,“内容为王”仍是影视行业的基本创作规律。
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市场的自发调整,网络剧市场迎来新的拐点,曾经红极一时的仙侠剧、玄幻剧、罪案剧风头锐减,一些向现实题材、传统文化等经典范式回归的作品开始引起受众的注意。
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网络剧在现实主义创作上的“先天不足”亦凸显了出来。
不少作品空有现实题材的外壳,却缺乏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涵。
创作者不仅没有对社会有所洞察、对现实问题有所回应、对人性有所开掘,反而在迎合“现实”的同时又想要追求“网感”,导致大量“空心剧”“悬浮剧”的出现,这种自我矛盾的创作心态亟待匡正。
新高考语文 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三)教师版
![新高考语文 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三)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cba4e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b.png)
(新高考)2021届好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 文(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约翰·R。
麦克尼尔通过谷歌搜索发现,“人类世”(Anthropocene )一词最早出现于1958年,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并没有关注和研究这个词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尤金·斯托默提出“人类世”概念,内涵基本一致,但并未引起学界重视。
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荷兰科学家保罗·约瑟夫·克鲁岑正式提出“人类世”的概念,2002年,克鲁岑和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尤金·斯托莫在《自然》上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人类的地质学》明确指出地球已经结束了长达11700多年的“全新世”(Holocene ),进入了人类世。
人类世意味着人类已经成了地质运动的主要力量,并开始成为影响地球生态、决定自身生存的核心因素。
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临界点,全球变暖、臭氧破坏、人口过剩、物种灭绝、森林湿地和耕地减少、新材料导致的环境污染、化肥使用和海洋酸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关于人类世开始时间的界定,目前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人类世开始于18世纪。
克鲁岑曾将1784年定为人类世的诞生年,因为这一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工业革命由此开始。
工业革命作为人类大规模利用化石燃料的开端,对地球整体的改变巨大,有调查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在1800年以后出现了明显增长。
202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三)语文卷(答案详解)
![2021年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三)语文卷(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265383daeaad1f347933f8c.png)
【最新】福建省高考最后冲刺模拟试卷(三)语文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其他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2)是日也,天朗气清,。
(王羲之《兰亭集序》)(3),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4)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6),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3分)于清端公传袁枚公姓于,讳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公清介绝俗,用兵如神,尤善治盗。
知黄州时,闻张某者,盗魁也,崇闳高垣,役捕多取食焉。
虑少辽缓,奸不得发,乃半途微服,佣其家,诡名杨二,司洒扫谨,张爱之,使为群盗先。
居亡何,尽悉盗之伴侣肤箧机密约号,乃遁去。
鸣钲到官,一日者,集健步,约曰:“从吾禽盗。
”具仪仗兵械,称娖(行列整齐)前行。
至张所,排衙于庭,大呼盗出。
张错愕迎拜,犹抵拦。
公曰:“勿承,可仰面视,我杨二也。
”张惊,伏地请死。
公取袖中大案数十,掷与之曰:“为办此,足以赎矣。
”张唯唯,愿一切受署。
合门妻子环跪泣曰:“第赦盗死,盗不能者,某等悉如公命。
”公留健役助之,不数日,群盗尽获。
其杀人者,活埋之。
武昌营弁某,弟素无赖,适远归,是夜军饷尽劫。
弁告弟所为,彭考(鞭打拷问)诬服,连引十余人。
狱具,献盗,公破械纵之。
抚军惊问,曰:“盗冤。
”曰:“真盗何在?”公指堂下一校曰:“是真盗也。
余党进香木兰山,今晚获矣。
”未几获盗,赃尚存校家,封识宛然。
江宁盗号鱼壳者,拳捷有司莫能禽。
公抵任时,官吏惮公远迎,公日旰不至。
方惊疑探刺,而逻者报公早单车入府矣。
按察使某,公年家子也,从容言:“公过清严,则上下之情不通,某意欲具一餐为雅寿。
”公笑曰:“以他物寿我,不如以鱼壳寿我。
2021届高考语文最后押题试卷及答案(三)
![2021届高考语文最后押题试卷及答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2c770194482fb4daa58d4be0.png)
2021年高考语文最后押题试卷及答案(三)语文Ⅰ(试题)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纵观历史,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布衣百姓,没有人因虚名而。
但凡能为历史所铭记者,无不是心中有抱负、脚下有征途,靠实绩而赢得口碑的。
一个人如果执迷于那些一般的虚名,很容易,落得个名不副实的结局。
A.流芳千古浮光掠影管中窥豹B.源远流长镜花水月管中窥豹C.源远流长浮光掠影一叶障目D.流芳千古镜花水月一叶障目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关键要正确看待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B.“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社会舆论的力量看似无形却不可小觑,它可以使良好的风气得以发扬,使坏风气受到抑制,使坏人得到惩治。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虽然因家庭贫困早早辍学,但从未放弃当一名画家的梦想,没钱买画册画笔,他就去书店、食堂打工。
D.“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些小企业与其羡慕阿里巴巴的成功,不如静下心来反思自身,制订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壮大自身。
4.老师准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描写祖国山川风物的文学作品,打算按照所写的地域编为两个专题:甲、巴山蜀水岭南;乙、骏马秋风塞上。
下列作品与专题名称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1)《锦江春色来天地——都江堰》(2)《李清照的汴京情结》(3)《不教胡马度阴山——呼和浩特》(4)《共来百越文身地——柳州》(5)《烟波浩渺岳阳楼》(6)《秦时明月汉时关——天水》(7)《锦官城外柏森森》(8)《遥梦敦煌》A.甲:(2)(5)(7)乙:(3)(4)(8)B.甲:(1)(4)(7)乙:(3)(6)(8)C.甲:(1)(5)(8)乙:(3)(6)(7)D.甲:(1)(2)(5)乙:(4)(6)(8)5.某刻字店老板让店里伙计把四副对联送给四个客户,四副对联与四位客户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此日梓楠同受范他年桃李广成才②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时春③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出栋梁材④此即牧童遥指处何必再问杏花村A.①某技艺精湛的木匠②刚开张的医院③赠母校的校友④某农家乐酒店B.①某技艺精湛的木匠②某农家乐酒店③赠母校的校友④刚开张的医院C.①赠母校的校友②刚开张的医院③某技艺精湛的木匠④某农家乐酒店D.①赠母校的校友②某农家乐酒店③某技艺精湛的木匠④刚开张的医院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21年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三)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三)语文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b3c6c910a6f524cdbf852e.png)
2021年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三)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市”的本义为市场,与”城”不同。
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边,故有“市井”之称。
而我国的“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早只是政治性质的城堡,与“市”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城市人口的集中,居民生活的需要,城内便有“市”的设立。
“城”的存在,为“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城的发达。
“市”在我国“城”中出现,长期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实行的是“坊市制”。
在先秦文献中并无“坊”名,当时城市居民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为“里”。
“里”原是农村的一种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
当时为了防止盗贼的攻击,采用这种四面筑院墙的封闭聚居形式。
从先秦起,这种称“里”的组织形式在城市中长期存在,有时称作“闾里”或“闾”,秦汉仍因之。
从晋代开始,城市居民住区正称仍为“里”,但有时又称作“坊”。
《元河南志》卷二《晋城阙宫殿古迹》所引《晋宫阙名》中,有“诸里”和“诸坊”的名称。
到北魏时的洛阳,全城有二百二十“里”,也作二百二十“坊”。
这“坊”字,即源于“防”的别体。
从隋开始,“里”改称为“坊”。
所谓“坊市制”,即城中之“市”集中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四面筑有围墙,并开有市门。
如唐长安皇城前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平面近正方形,每面各开二门,有道路相通,形成“井”字形相交。
唐代的市场交易限定在市内进行,并限定交易时间。
在“坊市制”下,一般居民出入坊里,必须经由里门,不许直接临街开门。
如汉代规定只有“甲第”——统治阶级中显要人员的宅第,才能“当道直启”。
唐代则明确规定:“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不合辕向街开门。
”当时街上没有“街鼓”,天明和落日,坊门随街鼓声而开闭。
在市民居住的坊中,一般是不允许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的。
但在“市”周围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例外。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0fd00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e.png)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莱夫勒在研究白喉的早期,证明了实验动物因注射白喉杆菌而死亡时,细菌仍留在注射点的附近。
他认为动物死亡是由细菌的毒素所造成。
根据这一假说,鲁(法国细菌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企图证实细菌培养液中的这种毒素,虽做了很多努力,却都失败了。
尽管如此,鲁仍坚信这一假说,最后孤注一掷,给豚鼠注射了三十五毫升的大剂量培养液滤液。
奇怪的是,这只豚鼠在注射了如此大量的液体后居然没死。
过了一些时候,他满意地看到这只豚鼠死于白喉中毒。
确认了这点以后,鲁很快就查明,他的困难是因培养液中细菌培养时间不够,从而产生毒素不足所致。
因而,增加细菌培养的时间就能制成毒性很大的滤液,这一发现引出了预防白喉的免疫法,并使抗血清用于治疗。
贝尔纳根据神经冲动沿交感神经传导并引起化学变化从而在皮肤中生热的假说,切断了家兔颈部的交感神经,希望导致兔耳变凉。
使他吃惊的是,该侧的耳朵却变得更热了。
贝尔纳没有意识到耳血管与通常使耳血管保持适当收缩的神经作用是有联系的;结果血液流量增大,耳朵变热。
他是完全偶然地发现了动脉中的血流量是由神经控制这一事实。
这是自哈维经典性的发现以后,对血液循环认识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贝尔纳在实验过程中显示了他放弃原有推断、追踪新线索的能力。
他在叙述这次经过时写道:“我们对于正在研究的设想,绝不应过于全神贯注。
”在大不列颠和澳大利亚西部某些地方出现一种羊群的神经性疾病,叫做缺铜病,原因多年不明。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三)word版含答案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三)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75f4a4168884868662d64f.png)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三)word版含答案2021~18年度冲刺卷语文03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周振鹤中国古代史是一部农业文化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历史,小而言之,也是一部农业文化重心从北到南转移的历史。
在铁器未曾发明的远古,黄土高原的土质松软,易于耕种,自然成为中华文化的摇篮。
《禹贡》将九州大地的土壤分成九等,雍州黄土高原的土壤仍认为是上上等。
从气候来看,秦汉以前也是南不如北,“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北方气候凉爽,雨水虽少但集中,于旱地作物勉强够用。
因此自远古直到秦汉一统时代,北方的农业文化得到有利的发展,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方面都对南方显出压倒的优势。
秦汉时期,北方已形成关中和山东两大农业经济中心。
而南方却还是“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
在农业社会里,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人口数量是农业文化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
西汉元始二年的人口统计表明北方人口是南方的三点二倍。
虽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农业经济也在逐步向前发展,但是速度很慢。
例如牛耕技术直到东汉时期才传播到淮南地区。
然而魏晋以后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大大加速了南方的开发过程,使南方的农业文化水平不但赶上而且超过北方,实现了文化重心由北到南的转移。
从东汉末年到两宋之际,北方曾经出现过几次大动乱,迫使黄河流域人民南迁到淮汉、长江以至闽岭以南地区。
南迁的人民不但给南方增添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移民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快速传播的过程。
同时,割据的政权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也要积极发展经济。
这两个因素都促使南方的开发速度比正常的一统时期要快。
在南下的移民长河中,有三次蔚为大观的浪潮,使南方农业文化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
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西晋永嘉丧乱之后,南来的北方侨民大都集中在淮水以南、太湖以北地区,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将三国东吴以来南方已经加速开发的势头更加推向前进。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新高考版)3(解析版)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新高考版)3(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b1adfcbd64783e09122bed.png)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黄金卷14-【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模拟卷(新高考版)(解析版)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1·广东高三月考)材料一文创产品往往在传统节日期间推出,2020年端午节也不例外。
受疫情影响,全国多数文博单位取消线下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创产品出炉。
多数文创产品因为应景和自身创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但是,也有一些产品,打着文创的名义,强行蹭热点,不仅引来消费者不满,还对传统文化造成“反噬”。
就像某地文博单位推出的一款“定制礼盒”,声称是某著名景区和某体检机构联手推出的产品,但是礼盒到底也没看出和该景区有什么关系,更别说与端午节有何关联,也难怪有买家留言“包装过度”。
文创产品,先有“文”,再有“创”,传统文化是文创产品的灵魂,产品首先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然后結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发挥创意,设计制造出能够满足现代人需求的产品来。
所以说,真正的文创产品,“文化”和“创意”缺一不可,但是一些机构或企业推出的文创产品,仅仅是蹭热度,既不能体现传统文化,也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反而对传统文化造成伤害。
文创产品要创新,更要尊重传统文化。
目前的文创产品开发并没有“文化把关人”,各家单位的情况不同,所以上市的产品水平也参差不齐。
文创产品要想得到发展,就应该制定一些更细化的标准,至少为文创产品划个“文化合格线”,以免粗制滥造的产品不仅不能满足市场,还把整个文创产品市场的水搅浑了。
(摘编自苑广阔《文创产品首先要尊重传统文化》)材料二文创产品一大特点是文化赋值。
文创产品研发重在实现从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源的转化,关键之处在于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
从传统造物的造型、色彩、纹饰、工艺中提取并凝练直观鲜明的文化艺术符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是较为常用的设计方式。
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03(新课标Ⅲ卷)(参考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03(新课标Ⅲ卷)(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aebd991eb91a37f0115ce4.png)
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03【新课标Ⅲ卷】语文·参考答案2.C3.B4.D5.A6.①提高国产化率,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精神;②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③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
7.C8.①人物语言极具个性。
朱先生是个读书人,他的语言多为书面语,且文言化;张总督是带兵的军人,他的语言多为口语,且直白粗鲁。
②叙事语言简约、平实。
行文大多直陈其事,少有修饰。
③文中不时插入诗词歌谣,使文章古雅厚重有韵味。
9.①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刻画并丰富了人物性格。
如朱先生一再拒绝张总督的派车马接送和宴请挽留,凸显了朱先生的威望和人格。
②通过朱先生一再拒绝的描写,表明了朱先生赴险境之行完全是为使百姓免受战祸,并无任何个人的欲望,从而强化了“赞美知识分子心存百姓、勇于担当”的作品主题。
③使故事情节更为曲折,增强文本的张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D11.D12.C13.(1)把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的谷能够陈谷换新粮,郡县的百姓都认为很方便。
(2)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早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
14.D15.①以所观美景邀请友人:此处山川形势壮阔、万家灯火繁华、星光水光交相辉映,江楼又是极佳的观景地点;②以此处气候之凉爽宜人邀请友人,颈联“晴天雨”“夏夜霜”的比喻给人以清凉之感,这江楼正是炎炎夏日避暑的好去处;③以殷切的情意直接邀请友人,诗人在做足铺垫之后以一句“能就江楼消暑否”直接向友人发出了邀请。
16.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7.B18.D19.C20.①喝碳酸饮料要讲究个“度”(或“要适度饮用碳酸饮料”);②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紊乱(或“会影响消化功能”);③适量饮用碳酸饮料也有益处(或“碳酸饮料也有益处”)。
(意思对即可)21.70年来,我国科技考古事业和对出土文物的保护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中外考古界学术交流不断加强。
2021年高三语文高考小题限时精练卷三(11-15)附答案解析
![2021年高三语文高考小题限时精练卷三(11-15)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97cf92b307e87100f69688.png)
2021年高三语文高考小题限时精练卷三精练十一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初见草原,心就近了,净了,静了。
绿色,像地毯般,无限地向远方伸展、起伏,一望无际。
雪白的羊群,( )。
放牧人手持长长的鞭子,偶尔一吆喝声起,在空中飞荡。
远远的蒙古包,传来马头琴声,深情而悠扬,伴着豪放的歌声,久久回荡,__________,应和着草原特有的粗犷。
早上,天是蓝的,平静的蓝,纯净的蓝,似乎浸染过,纯洁如缎子,不夹杂一丝杂质。
可是,一会儿再看时,天空的蓝更亮了,质地更温润,如琢磨得非常光滑的蓝宝石。
有几朵白云挂在上面,还不时地变幻着姿态。
草原的天上地下,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令人沉醉。
眼睛不够使,心也不够使,好多往事在心头涌起,好多故事在回忆里升腾。
头顶高天淡云,脚踏__________,一种顶天立地的豪迈情感__________……翻过一个较高的山丘,一片平原跃然出现在眼前,嗒嗒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健硕的野马像风一般吹过这片草地,专业的马队紧随其后。
高大的马背上,是一个个身材魁梧的蒙古大汉,裸露的胸肌随着呼吸起起伏伏,结实的手臂__________地拉着马缰,黝黑的脸颊上一颗颗晶莹的汗珠在阳光的折射下变成了彩色……暮色苍茫时,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晚餐,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组成的,阿妈的女儿手提一壶香气扑鼻的奶茶,娴熟地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客人倒上一碗奶茶,耐心地告诉我们蒙餐的吃法。
其中几个远道而来的游客听得津津有味,听罢恍然大悟地拿起刀具笨拙地切起羊腿肉,盛几勺炒米,放几块奶皮,再佐以一小勺酥油,那滋味真是酣畅淋漓,别样的蒙餐,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晚餐,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
B.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食物,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
山东省聊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聊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3a88869b6648d7c0c746c8.png)
山东省聊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1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三)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改动,用橡皮擦王净后,再选除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形成一定影响。
及时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内容。
社区工作人员身处疫情联防联控一线,要在守住防线、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同时,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心理疏导,帮助人们正确调适心理,维护社会情绪健康稳定。
精准识别不同人群心理状况。
精准识别是精准施策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面临突发性危机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应激反应,甚至出现身体症状;反应过度,会损害自身免疫系统,导致身心疾病。
因此,在疫情防控中,要重点关注居家隔离人员、患者家属、病亡者家属等重点人群的心理状况,研判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和干预,减少由负面情绪引发的非理性行为;利用网格化管理优势,采取适当方式,了解社区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疫情的认知态度等,通过分析评估,识别高危人群的心理问题。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实施分类疏导干预,缓解疫情带来的消极心理影响。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有序参与。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在疫情期间做好社区心理疏导工作,需要更多力量参与。
研究发现,鼓励人们有序参。
与疫情防控或灾害救助,能促进心理调适、消解负面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21高考高三语文限时综合训练(三)附答案班级姓名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言官,是指拥有上疏言事和弹劾官员权力的官员,包括监官和谏官,合称台谏。
监官就是职司监察的官员,主要秉承皇帝旨意监察各级官吏;谏官则是负责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谏、促其改正的官员。
随着皇帝集权的强化,谏官制度自元朝以后便遭到虚置甚至废止。
不过,监官却承继言官的传统,兼负谏官的职责。
在明代,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明代言官由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两大块构成。
明代言官制度既具有专业性督察和通盘性监督并举的特点,又具有“位卑权重”的特点。
一般而言,六科给事中是对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督,属于专业性督察;都察院御史则对全国官吏和一般机关进行监察,属于通盘性监督。
这是大面上的专与通的结合。
实际上,在六科和都察院中,也有“专”与“通”结合的特点。
六科给事中虽然针对六部事务进行专门性监察,但也对其他事务进行通盘性的监督。
如洪武间,工科给事中陈洽等人上疏称:如果大臣犯了重罪,虽蒙皇帝恩宥,上朝时不宜仍列本班,必须稍加降抑,以示劝惩。
显然这不是对工部事务作监察,而是对刑部和礼部事务进行督察。
因此,明代言官既有专业分工,又不受分工的限制,可以自由发挥纠弹和监察功能。
而且,明代都察院与六科互不统属,可互相弹劾,彼此制约。
明代言官的两大主体——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均只是正七品官员,但却拥有对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州县官吏进行弹劾和纠察的权力。
特别是六科,虽然官员品级很低,但却是个独立的机构,无上级机关掣肘,可以有效实行监察。
明代言官之所以设计成位卑权重的模式,与传统言官制度一样,主要是考虑到监察的有效性,如果言官地位很高,他就会“爱惜羽毛”和“明哲保身”,不愿冒政治风险去监察他人,以免受到还击。
地位低的言官,会在“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心理驱使下,孤注一掷地弹劾权臣,即使被贬也损失不大;若冒险成功,则一战成名,名利双收。
明代统治者正是考虑到这种因素,故将言官设计成“位卑权重”的状态。
明代的六科给事中,针对六部的专门事务进行专业督察,虽然级别很低,但却是独立机构,不隶属任何机构,如此才能行使监察之权。
我们今天在完善监察制度时,也应该让监察机构拥有独立的地位,不受上级机关的掣肘,以便更好地发挥监察职能。
明代言官制度,是君主与儒臣双方协商和博弈后建立起来的,由于缺乏人民群众的介入和参与,因此最终难以起到更大的作用。
当今,在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应该在设计监察制度时,引入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政府官员实行民主监督,这样才能有望克服传统言官制度的弊端。
(摘编自谢贵安《明代言官制度的历史镜鉴》,《人民论坛》2018年5月12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明代的言官由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两大块构成,他们都属于监官,可监察官吏,却无劝谏君主之责。
B. 明代的六科给事中属专业性督查,却并不局限于此,但都察院御史则只做通盘性监督,不做专业性督察。
C. 我国当今的监察制度只要借鉴明代让监察机关独立的经验,并引入人民群众力量,就必定能克服传统言官制度的弊端。
D. 明代统治者考虑到监察的有效性,因此将言官设计成“位卑权重”的状态,并使其保持独立,不受上级机关掣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按总分总结构展开,在提出言官制度的论题后从两个方面展开分述明代言官制度的特点,最后阐述写作意图。
B. 文章第二段举明朝洪武年间工科给事中陈洽等人上疏的例子意在说明明代的六科给事中有责任监督刑部和礼部。
C. 文章第三段“爱惜羽毛”“赤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些论述语言生动活泼,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具体,饶有趣味。
D. 文章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并且能够和我国当代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来挖掘传统言官制度的现代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从明代言官的构成来看,明代只有监官而没有谏官,这是皇帝集权强化的结果。
B. 明代都察院与六科互不统属,可互相弹劾、彼此制约,这有助于强化监察效果。
C. 言官地位过高会导致其顾虑重重,不利于监察工作,因此明代言官“位卑权重”。
D. 明代言官制度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有很大历史局限性,因此是落后的制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
别的因在襁褓..,父抄思卒,母张氏迎别的因以归。
..时,与其祖母康里氏在三皇后宫庭。
戊申张尝从容训之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别的因受教唯谨甲寅,世祖以宗王镇黑水,命别的因袭抄思职,为副万户,镇守随、颍等处。
丙辰冬十有二月,世祖复谕征镇军士悉听别的因号令。
别的因身长七尺余,肩丰多力,善刀舞,尤精骑射,士卒咸畏服之。
世祖即位,委任尤专。
冬十一月,谒见世祖于行在所,世祖赐金符..,以别的因为寿颍二州屯田府达鲁花赤。
时二州地多荒芜,有虎食民妻,其夫来告,别的因默然良久,曰:“此易治耳。
”乃立槛设机,缚羔羊槛中以诱虎。
夜半,虎果至,机发,虎堕槛中,因取射之,虎遂死。
自是虎害顿息。
至元十三年,授明威将军、信阳府达鲁花赤,佩金符。
时信阳亦多虎,别的因至未久,一日,以马裼置鞍上出猎,命左右燔山,虎出走,别的因以裼掷虎,虎搏裼,据地而吼,别的因旋马视虎射之,虎立死。
十六年,进宣威将军、常德路副达鲁花赤。
会同知李明秀作乱,别的因请以单骑往招之,直抵贼垒,贼轻之,不设备。
别的因谕以朝廷恩德,使为自新计,明秀素畏服,遂与俱来。
别的因闻于朝,明秀伏诛,贼遂平。
三十一年,进怀远大将军,迁池州路.达鲁花赤。
之官,道经颍上。
有野豕时出害民禾稼,民莫能制。
闻别的因至,迎拜境上,告以其故。
别的因曰:“毋虑也。
”遂至荆山,以狼牙箭射之,豕走数里。
至大二年,卒,年81岁。
(《元史·别的因传》)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张尝从容训之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别的因受教唯谨/B. 张尝从容训之/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别的因受教/唯谨/C. 张尝从容训之/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别的因受教/唯谨/D. 张尝从容训之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别的因受教唯谨/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襁褓,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
古代也可用来比喻年纪幼小。
B. 戊申,干支纪年法。
十天干十二地支合为干支,在中国古代只用于纪年纪月。
C. 金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
D.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别的因力大技精。
他身高七尺多,肩膀宽阔,善于舞刀,尤其精于骑马射箭。
B. 别的因深受世祖信任。
世祖曾下令征镇军士全都听从他的号令,即位后更是赐给他金符。
C. 别的因关爱百姓。
寿颍二州有虎食人,他设置机关捕虎,有时甚至烧山诱虎,亲自射杀。
D. 别的因忠贞无畏。
李明秀作乱时,他自请劝降,深入贼垒,说服李明秀与其一道来降。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别的因谕以朝廷恩德,使为自新计,明秀素畏服,遂与俱来。
(2)之官,道经颍上。
有野豕时出害民禾稼,民莫能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武陵春宋·毛滂正月十四日夜孙使君席上观雪,继而月复明。
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
剩落瑶花杉月明,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
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随孙使君在元宵前夜观雪,词中既写景又写人,景美情重,景着人意,浓淡相宜。
B. 词上阙首句从听觉角度来写风吹落檐冰发出的声响,能让读者体会到冰柱光滑的质感。
C. “剩落”一句以瑶花喻雪花,并选取月光透过杉树的特写镜头,构成了一幅月夜美景图。
D. “凤口衔灯金炫转”句与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都描写灯笼,手法相同,各有其趣。
9.后人认为,这首词的人物心理描写饶有蕴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叹人生空幻,并借凭吊明月寄托内心深沉感的句子是,。
(2)《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表达英雄业绩流风遗韵意境荡然无存的句子是,。
(3)《逍遥游》具体描绘大鹏迁徙南冥时的壮观场面的句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是跃动的音符,是历史的,它凝聚着城市的记忆,寄托着对未来的期许。
( );它既有风花雪月,又有人间烟火,是城市的活化石,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根脉魂。
纵观我国地名,大致可分为四类,有对古老原始地名的,有对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的记录,有对人文历史的缅怀,还有对美好情感与祝福的寄托。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思想与道德、智慧与价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而地名正是其中一个的层面。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沉淀沿袭凝聚独具特色B.积淀沿袭凝结独树一帜C.积淀沿用凝聚独具特色D.沉淀沿用凝结独树一帜1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地名既年轻,又古老;既蕴蓄着时代风情,又延展着历史文化B.地名虽古老,却年轻;既承载着历史文化,又蕴蓄着时代风情C.地名虽年轻,却古老;它蕴蓄着时代风情,又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记D.地名既古老,又年轻;既延展着历史文化,又蕴蓄着时代风情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人间烟火,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根脉魂,是城市的活化石。
B.它既有风花雪月,又有人间烟火,是城市的根脉魂,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活化石。
C.它既有风花雪月,又有人间烟火,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活化石,是城市的根脉魂。
D.它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人间烟火,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活化石,是城市的根脉魂。
15. 在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①。
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现在,随着新技艺的不断兴起,②,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