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族 第四版 第五章答案
计算机通信网络第四版习题详细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第一章概述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
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等组成,并遵循一定的体系结构。
2. 因特网的发展与组成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大量的自治系统(AS)组成,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协议,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第二章:物理层1. 传输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传输媒体是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媒体等,根据传输方式分类可分为有线传输媒体和无线传输媒体。
2. 信道复用与调制信道复用是指多路复用技术,用于将多个通信信道中的数据通过一个物理通道传输。
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ASK、FSK、PSK等。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之上,提供有点到点的数据传输服务,主要功能包括帧的封装与解封装、错误检测与纠正、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等。
2. 介质访问控制介质访问控制是指多个计算机节点在共享传输媒体时的竞争与协调机制,主要包括载波侦听、轮询、令牌传递和CSMA等。
第四章:网络层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层,负责将分组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主要功能包括寻址与路由、分组的转发与接收、拥塞控制和互联互通等。
2. 网际协议(IP)IP协议是因特网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它定义了数据报的格式和传输规则,实现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功能,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之一。
第五章:运输层1. 运输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运输层负责对网络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可靠或无需可靠地传输,主要功能包括端到端的连接建立与释放、数据的分段与重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2. 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是因特网中最重要的运输层协议之一,它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通过确认应答和超时重传等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参考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广域网(P167)1、试从多个方面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这两种服务的优缺点。
答:从占用通信子网资源方面看:虚电路服务将占用结点交换机的存储空间,而数据报服务对每个其完整的目标地址独立选径,如果传送大量短的分组,数据头部分远大于数据部分,则会浪费带宽。
从时间开销方面看:虚电路服务有创建连接的时间开销,对传送小量的短分组,显得很浪费;而数据报服务决定分组的去向过程很复杂,对每个分组都有分析时间的开销。
从拥塞避免方面看:虚电路服务因连接起来的资源可以预留下来,一旦分组到达,所需的带宽和结点交换机的容量便已具有,因此有一些避免拥塞的优势。
而数据报服务则很困难。
从健壮性方面看:通信线路的故障对虚电路服务是致命的因素,但对数据报服务则容易通过调整路由得到补偿。
因此虚电路服务更脆弱。
答:(1)在传输方式上,虚电路服务在源、目的主机通信之前,应先建立一条虚电路,然后才能进行通信,通信结束应将虚电路拆除。
而数据报服务,网络层从运输层接收报文,将其装上报头(源、目的地址等信息)后,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单位传送,不需建立和释放连接,目标结点收到数据后也不需发送确认,因而是一种开销较小的通信方式。
但发方不能确切地知道对方是否准备好接收,是否正在忙碌,因而数据报服务的可靠性不是很高。
(2)关于全网地址:虚电路服务仅在源主机发出呼叫分组中需要填上源和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在数据传输阶段,都只需填上虚电路号。
而数据报服务,由于每个数据报都单独传送,因此,在每个数据报中都必须具有源和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以便网络结点根据所带地址向目的主机转发,这对频繁的人—机交互通信每次都附上源、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不仅累赘,也降低了信道利用率。
(3)关于路由选择:虚电路服务沿途各结点只在呼叫请求分组在网中传输时,进行路径选择,以后便不需要了。
可是在数据报服务时,每个数据每经过一个网络结点都要进行一次路由选择。
当有一个很长的报文需要传输时,必须先把它分成若干个具有定长的分组,若采用数据报服务,势必增加网络开销。
tcpip网络与协议课后习题答案
tcpip网络与协议课后习题答案【篇一:《网络协议分析》习题答案】考给出更好的答案。
第一章1. 讨论tcp/ip成功地得到推广和应用的原因tcp/ip是最早出现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成功得益于顺应了社会的需求;darpa采用开放策略推广tcp/ip,鼓励厂商、大学开发tcp/ip产品;tcp/ip与流行的unix系统结合是其成功的主要源泉;相对iso的osi模型,tcp/ip更加精简实用;tcp/ip技术来自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2. 讨论网络协议分层的优缺点优点:简化问题,分而治之,有利于升级更新;缺点: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都要对数据进行分别处理;每层处理完毕都要加一个头结构,增加了通信数据量。
3. 列出tcp/ip参考模型中各层间的接口数据单元(idu)应用层/传输层:应用层报文;传输层/ip层:tcp报文段或udp分组;ip层/网络接口层:ip数据报;网络接口层/底层物理网络:帧。
4. tcp/ip在哪个协议层次上将不同的网络进行互联?ip层。
5. 了解一些进行协议分析的辅助工具可在互联网上搜索获取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工具,比如sniffer pro、wireshark以及tcpdump等。
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截获网络中的各种协议报文,并进一步分析协议的流程、报文格式等。
6. 麻省理工学院的david clark是众多rfc的设计者,在论及tcp/ip标准的形成及效果时,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we reject kings, presidents and voting. we believe in rough consensus and running code.” 你对他的观点有什么评价。
智者见智,我认为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 你认为一个路由器最基本的功能应该包含哪些?对于网桥、网关、路由器等设备的分界已经逐渐模糊。
现代路由器通常具有不同类型的接口模块并具有模块可扩展性,由此可以连接不同的物理网络;路由表的维护、更新以及ip数据报的选路转发等,都是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计算机网络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5—0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 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 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答:都是。
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4 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
画图说明许多个运输用户复用到一条运输连接上,而这条运输连接有复用到IP数据报上。
5—05 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 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答:丢弃5—07 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 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 对IP 层交上来的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tcpIP复习资料
tcpIP复习资料第⼀章:1.TCP/IP为什么要分层,分层的作⽤是什么?答:⽹络协议通常分不同的层次开发,每⼀层负责不同的通信功能。
⼀个协议族,⽐如tcp/ip,是⼀组不同层次上的多核协议的组合。
TCP/IPD的分层如下:链路层,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络接⼝卡,其作⽤是把物理链路转换成可靠的数据链路⽹络层,处理分组在⽹络中的活动,例如分组的选路。
运输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应⽤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程序细节。
第⼆章:1.什么是MTU?什么事路径MTU?答:MTU是链路层的特性,即最⼤传输单元,不同类型的⽹络对数据帧的长度有不同的上限。
路径MTU指的是两台通信主机路径中最⼩的MTU。
2、MTU与路径MTU(最⼤传输单元MTU)如果IP层有⼀个数据报要传,⽽且数据的长度⽐链路层的MTU还⼤,那么IP 层就需要进⾏分⽚-fragmentation-把数据报分成若⼲⽚,这样每⼀⽚都⼩于MTU 路径mtu:当在同⼀个⽹络上的两台主机互相进⾏通信时,该⽹络的MTU是⾮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两台主机之间的通信要通过多个⽹络,那么每个⽹络的链路层就可能有不同的MTU。
重要的不是两台主机所在⽹络的MTU的值,重要的是两台通信主机路径中的最⼩MTU。
它被称作路径MTU。
两台主机之间的路径MTU不⼀定是个常数。
它取决于当时所选择的路由。
⽽选路不⼀定是对称的(从A到B的路由可能与从B到A的路由不同),因此路径MTU在两个⽅向上不⼀定是⼀致的。
3.ppp(点对点协议)?帧格式在串⾏链路上封装IP数据报的⽅法。
P P P既⽀持数据为8位和⽆奇偶检验的异步模式,还⽀持⾯向⽐特的同步链接。
建⽴、配置及测试数据链路的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 Control Protocol)。
它允许通信双⽅进⾏协商,以确定不同的选项。
针对不同⽹络层协议的⽹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体系。
tcp ip网络与协议课后习题答案
tcp ip网络与协议课后习题答案TCP/IP网络与协议课后习题答案TCP/IP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协议,它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之一。
在学习TCP/IP网络与协议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习题,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习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1. TCP/IP协议是指:A. 传输控制协议B. 网际协议C.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D. 传输控制协议与网际协议答案:C2. IP地址是用来:A. 标识网络中的设备B. 标识网络中的数据包C. 标识网络中的路由器D. 标识网络中的服务器答案:A3. TCP协议是一种:A.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B. 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C. 无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D. 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答案:A4. UDP协议是一种:A.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B. 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C. 无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D. 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答案:D5. HTTP协议是一种:A. 应用层协议B. 传输层协议C. 网络层协议D. 数据链路层协议答案:A二、判断题1. TCP/IP协议是一种开放标准的协议。
答案:正确2. IP地址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
答案:正确3. TCP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
答案:正确4. UDP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
答案:错误5. HTT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TCP/IP协议中的IP地址和MAC地址有什么区别?答案:IP地址是用来标识网络中的设备,而MAC地址是用来标识网络中的网卡。
IP地址是逻辑地址,是在网络层使用的;而MAC地址是物理地址,是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
IP地址可以通过路由器进行跨网络通信,而MAC地址只在局域网内有效。
2. TCP协议和UDP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它提供了数据分段、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功能,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而UDP协议是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它不提供数据分段、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功能,数据的传输可能会丢失或乱序。
TCPIP习题答案
2 c. 每个公司需要 4 个地址,这就表示,后缀长度是 2( 2 4 ) 。因此,前缀长度是 32-2=30.
这些地址是: 第 1 个家庭:150.80.125.0/30-----150.80.125.3/30 第 2 个家庭:150.80.125.4/30-----150.80.125.7/30 …… 第 2048 个家庭:150.80.156.252/30-----150.80.156.255/30 总数 = 2048 × 4 = 8 192 分配给 ISP 的地址数:65 536 ISP 分配出的地址数:40 192 剩下的可用地址数:25 344 11.某 ISP 分配到 120.60.4.0/20 开始的地址块,这个 ISP 想把这些地址分配给 100 个 组 织 , 而每一个组织只分配给 8 个地址。试设计这些地址子块,并给每个子块的斜线记法。经过这 样的分配后,还剩下多少个地址可以使用。 解
d. 掩码 255.255.255.240,比 C 类地址默认掩码(255.255.255.0)多出了 4 个 1,所以子网数 为 2 16 .
4
杭州 电子 。管理员想创建 500 个子网。 5.某组织分配到地址块 16.0.0.0/8 科技 大学 a. 找出子网掩码。 图形 b. 找出每个子网的地址数。 图像 研 c. 找出第一个子网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地址。
210 1024 .
b. 掩码 255.255.192.0,比 B 类地址默认掩码(255.255.0.0)多出了 2 个 1,所以子网数为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第 1 章概述1.假设你已经将你的狗Berníe 训练成可以携带一箱3 盒8mm 的磁带,而不是一小瓶内哇地. (当你的磁盘满了的时候,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次紧急事件。
)每盒磁带的窑最为7GB 字节;无论你在哪里,狗跑向你的速度是18km/h 。
请问,在什么距离范围内Berníe的数据传输速率会超过一条数据速率为150Mbps的传输线?答:狗能携带21千兆字节或者168千兆位的数据。
18 公里/小时的速度等于0.005 公里/秒,走过x公里的时间为x / 0.005 = 200x秒,产生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68/200x Gbps或者840 /x Mbps。
因此,与通信线路相比较,若x<5.6 公里,狗有更高的速度。
6. 一个客户·服务器系统使用了卫星网络,卫星的高度为40 000km. 在对一个请求进行响应的时候,最佳情形下的延迟是什么?答:由于请求和应答都必须通过卫星,因此传输总路径长度为160,000千米。
在空气和真空中的光速为300,000 公里/秒,因此最佳的传播延迟为160,000/300,000秒,约533 msec。
9. 在一个集中式的二叉树上,有2n -1 个路出器相互连接起来:每个树节点上都布一个路由器。
路由器i 为了与路由器j 进行通信,它要给树的根发送一条消息。
然后树根将消息送下来给j 。
假设所有的路由器对都是等概率出现的,请推导出当n很大时,每条消息的平均跳数的一个近似表达式。
答:这意味着,从路由器到路由器的路径长度相当于路由器到根的两倍。
若在树中,根深度为1,深度为n,从根到第n层需要n-1跳,在该层的路由器为0.50。
从根到n-1 层的路径有router的0.25和n-2跳步。
因此,路径长度l为:18.OSI 的哪一层分别处理以下问题?答: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数据链路层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子网——网络层.28. 一幅图像的分辨率为1024X 768 像素,每个像素用3 字节来表示。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Introduction: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涉及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如何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是一本权威指南,提供了大量的课后练习和答案,帮助读者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和答案进行综述,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网络通信的关键概念和原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Networking在第一章中,课后练习的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对网络通信的了解,例如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定义OSI模型的七层结构以及解释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区别。
Chapter 2: Network Models第二章课后练习着重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各种模型,包括OSI模型和TCP/IP模型。
练习题目涵盖了每个模型的层次结构和功能,同时还要求学习者能够比较这两个模型之间的异同点。
Chapter 3: Physical Layer and Media物理层和传输介质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第三章课后练习起到了巩固和扩展这些概念的作用。
学习者将通过回答问题和解决实际情况的案例,深入理解诸如数据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传输介质的特性以及常见的物理层设备等内容。
Chapter 4: 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构建在物理层之上,并处理节点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第四章的课后练习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包括帧的封装和解封装、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以及介绍局域网和广域网等。
Chapter 5: 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在第五章的练习题中,学习者需要回答关于IP地址的分配和路由表的设计的问题,深入理解网络层的功能和特性。
还会涉及到IP协议的各种细节,例如子网划分、地址转换和网络控制协议等。
Chapter 6: Transport Layer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第六章的课后练习通过设计案例和讨论问题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掌握TCP和UDP协议的细节和应用场景。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4版) 第5章习题答案.docx
一. 填空题1.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三个方面。
2.局域网体系结构仅包含OSI参考模型最低两层,分别是层和层O3.CSMA/CD方式遵循"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随机重发”的原理控制数据包的发送。
4.基于交换式的以太网要实现虚拟局域网主要有三种途径:基于端口的虚拟局域网、基于—IP的虚拟局域网和基于虚拟局域网。
5.无线网络组建一般采用两种模式:Ad-Hoc模式与模式。
N参考模型可分为物理层、MAC层和LLC等三层。
二. 选择题1.下面关于虚拟局域网VLAN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D)A.VLAN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B.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很方便地实现VLANoC.每一个VLAN的工作站可处在不同的局域网中。
D.虚拟局域网是一种新型局域网2.在一个采用粗缆作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中,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超过500m,那么最简单的方法是选用(A)来扩大局域网覆盖范围A.中继器B.网桥C.路由器D.网关3.在局域网拓扑结构中,传输时间固定,适用于数据传输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是(A)拓扑。
A.星型B.总线型C.环型D.树型4.关于无线局域网,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D)A.无线局域网可分为两大类,即有固定基础设施的和无固定基础设施的。
B.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又叫做自组网络。
C.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的MAC层不能使用CSMA/CD协议,而是使用CSMA/CA协议。
D.移动自组网络和移动IP相同。
5.对于具有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表达是(D)A.信息帧在信道上以广播方式传播。
B.站点只有检刑到信道上没有其他站点发送的载波信号时,站点才能发送自己的信息帧。
C.当两个站点同时检测到信道空闲后,同时发送自己的信息帧,那么肯定发生冲突。
D.当两个站点先后检测到信道空闲后,先后发送自己的信息帧,那么肯定不发生冲突。
6.局域网的层次结构中,可省略的层次是(D)A.物理层B.媒体访问控制层C.逻辑链路控制层D.网际层7.要把学校里行政楼和实验楼的局域网互连,可以通过(A)实现。
第5章TCPIP协议
26.01.2021
第5章 TCP/IP协议 计算机网络
19
ARP协议和RARP协议
在网际层,提供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映像服务 的协议是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提供从物理地址到IP地址 映射服务的协议是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RARP),IP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称为 地址解析。
31
A类 0
网络号
主机号
B类 1 0
网络号
主机号
C类 1 1 0
网络号
主机号
D类 1 1 1 0
多目广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址
E类 1 1 1 1 0
暂时保留
26.01.2021
第5章 TCP/IP协议 计算机网络
10
IP地址
在IP地址中,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①当32位的IP地址为全0时,表示该主机,但只允许在
主机启动时使用,以后不允许再使用。 ②当32位的IP地址为全1时,表示在该网的广播地址,
5
TCP/IP协议族
TCP协议从上层实体接收任意长度的报文,并为上层用户提供面 向连接的、可靠的全双工数据传输服务。
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的网络层协议,它既可 作为单独通信子网中的网络层协议,也可作为由多个通信子网互 连组成的网际网的网络层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此协议将网络地址映射到硬件地址,属于网络层 协议;
26.01.2021
tcp,ip协议答案第四版
tcp,ip协议答案第四版篇一:TCP-IP练习题(有答案)一单选题1. OSI模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A)A、利用不可路由的物理地址建立平面网络模型B、通过物理媒体以比特流格式传输数据C、利用逻辑地址建立多个可路由网络D、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层实体之间的会话2. 网络类型号127.x.y.z表示(其中x,y,z表示小于或等于255的一个任意十进制数字)(C)A、一个专用地址B、一个组播地址C、一个回送地址D、一个实验地址3. TCP/IP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对应于OSI模型的(A)A、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B、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D、仅网络层4.5.6. IP报头的最大长度是多少个字节(B)A、20 B、60 C、64 D、256 下列哪个协议可提供“ping”和“traceroute”这样的故障诊断功能(A)A、ICMPB、IGMPC、ARPD、RARP 下列对于IP地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A、主机部分全为“1”的IP址址称为有限广播B、0.x.y.z表示本网络的指定主机C、一个A类网的IP址址x.0.0.0表示x这个网络D、IP地址172.16.0.0~172.31.255.255属于保留地址7. 下列哪项属于有效的C类IP地址范围(“hhh”表示可分配的主机地址部分)(A)A、192.000.001.hhh ~ 223.255.254.hhhB、192.hhh.hhh.hhh ~ 239.255.255.255C、224.000.000.000 ~ 239.255.255.255D、128.001.hhh.hhh ~ 191.254.hhh.hhh8. 为了确定将数据发送到下一个网络的路径,网络层必须首先对接收到的数据帧做什么(D)A、封装数据包B、改变其IP地址C、改变其MAC地址D、拆分数据包9.10. 从一个C类网络的主机地址借3位时,可建立多少个可用子网(B)A、3B、6C、8D、12 位于同一子网内的每台主机的IP地址满足(B)A、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相同B、网络部分与子网部分相同C、子网部分与主机部分相同D、只需网络部分相同即可11. 使用超网(CIDR)技术的主要原因是(C)A、为了去除对子网掩码的需求B、为了扩大路由表的长度C、为了减少路由表的条目D、为了增加额外的B类网络12.13.14. ARP请求作为下列哪种类型的以太网帧被发送(A)TCP在应用程序之间建立了下列哪种类型的线路(A)下列哪项正确地描述了代理ARP(D)A、广播B、单播C、组播D、定向广播A、虚拟线路B、动态线路C、物理线路D、无连接线路A、代理ARP允许一个无盘工作站获取另一个无盘工作站的IP址址B、代理ARP将目的IP地址解析为目的物理(MAC)地址C、代理ARP允许路由器代替本地主机回应ARP请求D、代理ARP允许路由器代替远程主机回应ARP请求15. 在发送TCP接收到确认ACK之前,由其设置的重传计时器到时,这时发送TCP会(A)A、重传重要的数据段B、放弃该连接C、调整传送窗口尺寸D、向另一个目标端口重传数据16. 下列哪项有关UDP的描述是正确的(D)A、UD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用于在网络应用程序间建立虚拟线路B、UDP为IP网络中的可靠通信提供错误检测和故障恢复功能C、文件传输协议FTP就是基本UDP协议来工作的D、UDP服务器必须在约定端口收听服务请求,否则该事务可能失败17. 下列哪项最恰当地描述了建立TCP连接时“第一次握手”所做的工作(C)A、“连接发起方”向“接收方”发送一个SYN-ACK段B、“接收方”向“连接发起方”发送一个SYN-ACK段C、“连接发起方”向目标主机的TCP进程发送一个SYN 段D、“接收方”向源主机的TCP进程发送一个SYN段作为应答18. 发送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设置下列哪两个标志来使TCP进程在传送缓冲器填满前发送数据(B)A、FIL和PSHB、PSH和URGC、UGR和FIND、FIL和FIN19. 下列哪项最恰当地描述了生存时间TTL在IP数据报中的使用(D)A、TTL指出了允许发送主机在线的时间长度B、TTL指出了数据报在一个网段上停留的秒数C、TTL对数据报在一个路由器处等待的时间进行按秒计数D、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其TTL值就减一20. 下列哪项最恰当地描述了UDP的多路分解过程(C)A、UDP使目标主机将接收到的数据包通过多个IP地址进行路由B、UDP使用IP地址使得多个应用程序在同一主机内同步通信C、UDP使用端口编号使得多个应用程序在同一主机内同步通信D、UDP允许多个主机通过单一虚拟线路进行通信21. 一个数据报被标记为“不可分段”,而这时数据报要通过一个最大传输单元MTU小于该数据报尺寸的网段进行传输,则接下来会发生(C)A、用于传输的网络设备将调节该网段的MTU以适应该数据报的尺寸B、用于传输的网络设备将压缩此数据报以适应该网段的MTUC、用于传输的网络设备将放弃该数据报并通知源结点D、用于传输的网络设备将保留该数据报直到该网段的MTU增大为止22. 为了将几个已经分片的数据报重新组装,目的主机需要使用IP数据报头中的哪个字段(D)A、首部长度字段B、服务类型T oS字段C、版本字段D、标识符字段23. 对于下列给定条件:(1)目的网段的最大传输单元MTU为512字节;(2)一个1500字节的数据报;(3)一个20字节的IP报头。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思考题1.在TCP/IP网络上,主机和在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各自用什么来标识DA。
端口号B。
主机地址IP地址C。
IP地址主机地址D。
IP地址端口号2.TCP协议的慢启动中,若初始发送方设置拥塞窗口大小为1,在经过三个往返时延后,拥塞窗口变为 DA。
3 B。
3 C.6 D.83.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3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B、400B和500B的有效载荷,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
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1和第3个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BA.300 B。
500 C.1200 D。
14004.假设UDP报头的十六进制数为06 32 00 35 00 1C E2 17。
求:(1)源端口号与目的端口号。
(2)用户数据长度。
(3)这个报文是从客户端发出,还是从服务器端发出?(4)它访问哪种服务器?源端口号1586,目的端口号53,用户数据长度20B,报文由客户端进程发出,访问域名解析DNS服务器5.已知TCP头部用十六进制表示为:05320017 00000001 00000055500207FF 00000000。
请回答以下问题:(1)源端口号是多少?(2)目的端口号是多少?(3)序号是多少?(4)确认号是多少?(5)头部长度是多少?(6)报文段的类型是多少?(7)窗口值是多少?源端口号1330,目的端口号23,序号1,确认值85,头部长度5,窗口大小20476.假设:TCP拥塞控制的AIMD算法中,慢开始SST1的阈值设置为8,当拥塞窗口上升到12时,发送端检测出超时,TCP使用慢开始与拥塞避免。
试给出:第1次到第15次传输的拥塞窗口分别为多少?2,4,8,9,10,11,12,1,2,4,6,7,8,9,10。
网络工程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Sniffer2.拒绝服务攻击(DOS)3.软件补丁4.计算机病毒5.公共子网(DMZ)6.双宿主机7.公共密钥8.Administrator,guest9.本地,全局二、问答题1.防止Sniffer攻击的有效方法有:使用交换机分段;加密;使用软件进行监控。
2.IP地址欺骗的原理是伪造一个被主机信任的IP地址,从而获得主机的信任而造成攻击。
3.常见的病毒类型有:文件型病毒、引导扇区病毒、混合型病毒、宏病毒、木马病毒、蠕虫病毒和网页病毒。
4.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有身份验证技术、数据完整性技术、跟踪审计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
5.新型的防火墙技术的特点有综合包过滤和代理技术,克服二者在安全方面的缺陷;能从数据链路层一直到应用层施加全方位的控制;实现TCP/IP的微内核,从而在TCP/IP协议层进行各项安全控制;基于上述微内核,使速度超过传统的包过滤防火墙;提供透明代理模式,减轻客户端的配置工作;支持数据加密和解密,提供对虚拟网的强大支持;内部信息完全隐藏。
6.选购防火墙应遵从安全性、功能完备性、高带宽、高可用性、配置方便、可扩展和可升级性强、品牌因素等原则。
三、案例答:(1)192.168.0.1,255.255.255.061.144.51.42,255.255.255.248(2)①A ②B ③C(3)将HTTP的端口号设置为8080;取消FTP与21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4)DMZ是放置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和电子商务系统;内网中放置机密数据服务器、私人信息PC和放置资源代码的PC。
DMZ是放置公共信息的最佳位置,用户、潜在用户和外部访问者不用通过内网就可以直接获取得他们所需要的关于公司的一些信息。
公司中机密的,私人的信息可以安全在存放在内网中,即DMZ的后面。
DMZ中的服务器不应该包括任何商业机密、资源代码或私人信息。
(5)DMZ与内网应该划分在不同的网段中,分别与内、外网进行NAT转换,确保DMZ是一个隔离出来的敏感信息区。
TCPIP协议族第四版第五章答案
TCPIP协议族第四版第五章答案CHAPTER 5IPv4 AddressesExercises1.a.28 = 256 addressesb.216 = 65536 addressesc.264 = 1.846744737 × 1019 addresses3.310=59,049 addresses5.a.0x72220208b.0x810E0608c.0xD022360Cd.0xEE2202017.a.(8 bits) / (4 bits per hex digits) = 2 hex digitsb.(16 bits) / (4 bits per hex digits) = 4 hex digitsc.(24 bits) / (4 bits per hex digits) = 6 hex digits9.We use Figure 5.6 (the right table) to find the class:a.The first byte is 208 (between 192 and 223) →Class Cb.The first byte is 238 (between 224 and 299) →Class Dc.The first byte is 242 (between 240 and 255) →Class Ed.The first byte is 129 (between 000 and 127) →Class A11.a.Class is A →netid: 114 and ho stid: 34.2.8b.Class is B →netid: 132.56 and hostid: 8.6c.Class is C → netid: 208.34.54 and hostid: 121d.Class is E → The address is not divided into netid and hostid.13.We first change the number of addresses in the range (minus 1) to base 2562,048 ? 1 = (0.0.7.255)256We add this number to the first address to find the last address:First Address:122.12.7.0Difference (base 256)0.0.7.255Last Address:122.12.14.25515.a.We can apply the first short cut to all bytes here. The result is (22.14.0.0).b.We can apply the first short cut to all bytes here. The result is (12.0.0.0).c.We can apply the first short cut to bytes 1and 4; we need to apply the secondshort cut to bytes 2 and 3. The result is (14.72.0.0).d.We can apply the first short cut to bytes 1 and 4; we need to apply the secondshort cut to bytes 2 and 3. The result is (28.0.32.0).17.The first address can be found by ANDing the mask with the IP address as shownbelow:IP Address:25.34.12.56Mask:255.255.0.0First Address25.34.0.0The last address can be found by either adding the number of addresses in the sub-net 232 ? n = 216 or by ORing the complement of the mask with the IP address (see the section on classless addressing because classful addressing is a special case of classless addressing) as shown below:IP Address:25.34.12.56Mask Complement:0.0.255.255Last Address25.34.255.255 19.The first address can be found by ANDing the mask with the IP address as shownbelow:IP Address:202.44.82.16Mask:255.255.255.192First Address202.44.82.0Note that we use the first short cut on the first three bytes. We use the second short cut on the fourth bytes:16→0+0+0+16+0+0+0+0192→128+64+32+0+0+0+0+00→0+0+0+0+0+0+0+0 The last address can be found by ORing the complement of the mask with the IP address (see the section on classless addressing because classful addressing is a special case of classless addressing) as shown below: IP Address:202.44.82.16Mask Complement:0.0.0.63Last Address202.44.82.127 Note that we use the first short cut on the first three bytes. We use the second short cut on the fourth byte:16→0+64+32+16+0+0+0+063→0+0+32+16+8+4+2+1127→0+64+32+16+8+4+2+1 21.With the information given, the first address is found by ANDing the host address with the mask 255.255.0.0 (/16).Host Address:25.34.12.56Mask:255.255.0.0Network Address (First): 25.34.0.0 The last address can be found by ORing the host address with the mask comple-ment0.0.255.255.Host Address:25.34.12.56Mask Complement: 0.0.255.255Last Address: 25.34.255.255 However, we need to mention that this is the largest possible block with 216 addresses. We can have many small blocks as long as the number of addresses divides this number.23.See below. The number of created subnets are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required.a.log22 = 1Number of 1’s = 1Number of created subnets: 2b.log262 = 5.95Number of 1’s = 6Number of created subnets: 64c.log2122 = 6.93Number of 1’s = 7Number of created subnets: 128d.log2250 = 7.96Number of 1’s = 8Number of created subnets: 25625.a.log21024 = 10 Extra 1s = 10 Possible subnets: 1024 Mask: /26b.232? 26 = 64 addresses in each subnetc.First subnet:The first address is the beginning address of the block.first address in subnet 1: 130.56.0.0To find the last address, we need to write 63 (one less than the number of addresses in each subnet) in base 256 (0.0.0.63) and add it to the first address (in base 256).first address in subnet 1: 130.56.0.0number of addresses: 0.0.0.63last address in subnet 1: 130.56.0.63 d.Last subnet (Subnet 1024):To find the first address in subnet 1024, we need to add 65,472 (1023 × 64) in base 256 (0.0.255.92) to the first address in subnet 1.first address in subnet 1 130.56.0.0number of addresses: 0.0.255.192first address in subnet 1024: 130.56.255.192Now we can calculate the last address in subnet 1024 as we did for the first address.first address in subnet 500: 130.56.255.192number of addresses: 0.0.0.63last address in subnet 500: 130.56.255.25527.We first change the mask to binary to find the number of 1’s:a.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24b.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8c.11111111 11111111 11100000 00000000→ /19d.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 /2029.If the first and the last addresses are known, the block is fully defined. We can firstfind the number of addresses in the block. We can then use the relationN =232? n → n= 32 ? log2Nto find the prefix length. For example, if the first address is 17.24.12.64 and the last address is 17.24.12.127, then the number of addresses in the block is 64. We can find the prefix length as n= 32 ? log2N = 32 ? log264 = 26The block is then 72.24.12.64/26.31.Many blocks can have the same prefix length. The prefixlength only determinesthe number of addresses in the block, not the block itself. Two blocks can have the same prefix length but start in two different point in the address space. For exam-ple, the following two blocks127.15.12.32/27174.18.19.64/27 have the same prefix length, but they are definitely two different blocks. The length of the blocks are the same, but the blocks are different.33.Group 1For this group, each customer needs 128 addresses. This means the suffix length is log2128 = 7). The prefix length is then 32 ? 7 = 25. The range of addresses are given for the first, second, and the last customer. The range of addresses for other customers can be easily found:1st customer:150.80.0.0/25to150.80.0.127/252nd customer:150.80.0.128/25to150.80.0.255/25...……200th customer:150.80.99.128/25to150.80.99.255/25Total addresses fo r group 1 = 200 × 128 = 25,600 addresses Group 2For this group, each customer needs 16 addresses. This means the suffix length is log216 = 4. The prefix length is then 32 ? 4 = 28. The addresses are:1st customer:150.80.100.0/28to150.80.100.15/282nd customer:150.80.100.16/28to150.80.100.31/28...……400th customer:150.80.124.240/28to150.80.124.255/28 Total addresses for group 2 = 400 × 16 = 6400 addresses Group 3For this group, each customer needs 4 addresses. This means the suffix length is log24 = 2. The prefix length is then 32 ? 2 = 30. The addresses are:1st customer: 150.80.125.0/30 to150.80.125.3/302nd customer: 150.80.125.4/30 to150.80.100.7/30...……64th customer: 150.80.125.252/30 to150.80.125.255/3065th customer: 150.80.126.0/30 to150.80.126.3/30...……2048th customer: 150.80.156.252/30 to150.80.156.255/30Total addresses for group 3 = 2048 × 4 = 8192 addressesNumber of allocated addresses: 40,192Number of available addresses: 25,34435.There are actually two choices. If the ISP wants to use subnetting (a router with 32output ports) then the prefix length for each customer is n sub = 32. However, there is no need for a router and subnetting. Each customer can be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ISP server. In this case, the whole set of the customer can be taught of addresses in one single block with the prefix length n (the prefix length assigned to the ISP).。
tcpip课后习题答案整理版
第一章1、Internet是以ARPANET 网络为雏形建立的2、现在Internet中广泛使用的TCP/IP协议族,其版本为V43、tcp/ip一般分为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四层4、常用的http工作在tcp./ip的应用层层5、ip地址属于tcp/ip中网际层的概念6、传输层常用的两个协议是TCP和UDP7、网络接口卡工作再tcp/ip的网络接口层8、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共有7层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9、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是1997年6月3日组建的Internet管理和服务机构,行使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管理职责10、rfc是指请求评价文档第二章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种2、物理层常用的传输介绍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四种3、物理层数据传输方式有模拟传输,数字传输,光波传输和无线电传输四种4、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数据编码技术有数字数据的模拟编码,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和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三种5、根据通信双方是否可以同时传输数据,通信可以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三种通信方式6、数据编码是指将数据表示成适当的信号形式,以便数据的传输和处理7、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主要采用三种数据编码技术:即数字数据的模拟编码,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和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8、常用的数字信号编码方式不归零,差分不归零,曼彻斯特和差分曼彻斯特等第三章1、一个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2、Ip地址共分为 5 大类3、一个ip地址用4个字节表示,最常用的一种表示格式是点分十进制4、假设一个主机的ip地址为192.168.5.121,而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那么该主机的网络号部分(包括子网号部分)为192.168.5.120/295、以太网是利用Arp协议获得目的主机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6、在转发一个ip数据包过程中,如果路由器发现该数据报报头中的ttl字段为0,那么,它首先将该数据报丢弃,然后向源主机发送ICMP报文7、路由器选择算法工作在网际层,它负责确定对所受到的ip数据包应通过哪条传输线转发8、路由表分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两种,它们建立与维护方式不同9、tcp/ip协议簇专门设计了用于地址解析的协议,其中ARP可以把一个ip地址映射成对应的物理地址,而对于无法保存ip地址的主机,RARP提供了从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逆向地址映射第四章1、传输层主要提供了TCP和UDP两个常用协议2、端口号用一个16位的二进制数表示3、常用协议HTTP的端口号为804、Tcp可以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流服务。
tcpip协议族习题答案
tcpip协议族习题答案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的基础,它定义了在网络中传输数据的规则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TCP/IP协议族习题及其答案,供学习参考。
题目1:TCP和UDP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在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建立连接,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TCP提供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错误恢复机制。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则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不保证数据的顺序、完整性或可靠性,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如语音和视频通信。
题目2:解释IP地址和MAC地址的区别。
答案:IP地址是网络层的地址,用于在互联网上标识设备的位置,它是一个逻辑地址。
每个IP地址由一系列数字组成,通常分为IPv4和IPv6两种格式。
MAC地址则是数据链路层的地址,用于标识网络接口卡(NIC),是一个物理地址。
MAC地址是设备制造商在生产时分配的,全球唯一。
题目3:DNS服务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DNS(域名系统)服务的主要作用是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用户通常通过域名来访问互联网上的资源,而设备之间的通信则需要使用IP地址。
DNS服务通过查询域名对应的IP地址,使得用户无需记忆复杂的数字地址。
题目4:简述TCP三次握手过程。
答案:TCP三次握手过程是建立一个可靠的连接所必须的步骤。
第一次握手是客户端发送一个SYN(同步序列编号)标志的数据包到服务器,并指定客户端的初始序列号。
第二次握手是服务器响应客户端的SYN,并发送一个SYN-ACK(同步和确认)标志的数据包,同时指定服务器的初始序列号。
第三次握手是客户端发送一个ACK(确认)标志的数据包到服务器,确认收到服务器的SYN-ACK。
题目5:什么是NAT技术?答案: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是一种用于在私有网络和公共网络之间共享一个IP地址的方法。
它允许多个设备共享单个公网IP地址,从而减少IP地址的消耗,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网络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5IPv4 AddressesExercises1.a.28 = 256 addressesb.216 = 65536 addressesc.264 = 1.846744737 × 1019 addresses3.310=59,049 addresses5.a.0x72220208b.0x810E0608c.0xD022360Cd.0xEE2202017.a.(8 bits) / (4 bits per hex digits) = 2 hex digitsb.(16 bits) / (4 bits per hex digits) = 4 hex digitsc.(24 bits) / (4 bits per hex digits) = 6 hex digits9.We use Figure 5.6 (the right table) to find the class:a.The first byte is 208 (between 192 and 223) →Class Cb.The first byte is 238 (between 224 and 299) →Class Dc.The first byte is 242 (between 240 and 255) →Class Ed.The first byte is 129 (between 000 and 127) →Class A11.a.Class is A →netid: 114 and hostid: 34.2.8b.Class is B →netid: 132.56 and hostid: 8.6c.Class is C → netid: 208.34.54 and hostid: 121d.Class is E → The address is not divided into netid and hostid.13.We first change the number of addresses in the range (minus 1) to base 2562,048 − 1 = (0.0.7.255)256We add this number to the first address to find the last address:First Address:122.12.7.0Difference (base 256)0.0.7.255Last Address:122.12.14.25515.a.We can apply the first short cut to all bytes here. The result is (22.14.0.0).b.We can apply the first short cut to all bytes here. The result is (12.0.0.0).c.We can apply the first short cut to bytes 1and 4; we need to apply the secondshort cut to bytes 2 and 3. The result is (14.72.0.0).d.We can apply the first short cut to bytes 1 and 4; we need to apply the secondshort cut to bytes 2 and 3. The result is (28.0.32.0).17.The first address can be found by ANDing the mask with the IP address as shownbelow:IP Address:25.34.12.56Mask:255.255.0.0First Address25.34.0.0The last address can be found by either adding the number of addresses in the sub-net 232 − n = 216 or by ORing the complement of the mask with the IP address (see the section on classless addressing because classful addressing is a special case of classless addressing) as shown below:IP Address:25.34.12.56Mask Complement:0.0.255.255Last Address25.34.255.255 19.The first address can be found by ANDing the mask with the IP address as shownbelow:IP Address:202.44.82.16Mask:255.255.255.192First Address202.44.82.0Note that we use the first short cut on the first three bytes. We use the second short cut on the fourth bytes:16→0+0+0+16+0+0+0+0192→128+64+32+0+0+0+0+00→0+0+0+0+0+0+0+0 The last address can be found by ORing the complement of the mask with the IP address (see the section on classless addressing because classful addressing is a special case of classless addressing) as shown below:IP Address:202.44.82.16Mask Complement:0.0.0.63Last Address202.44.82.127 Note that we use the first short cut on the first three bytes. We use the second short cut on the fourth byte:16→0+64+32+16+0+0+0+063→0+0+32+16+8+4+2+1127→0+64+32+16+8+4+2+1 21.With the information given, the first address is found by ANDing the host addresswith the mask 255.255.0.0 (/16).Host Address:25.34.12.56Mask:255.255.0.0Network Address (First): 25.34.0.0 The last address can be found by ORing the host address with the mask comple-ment 0.0.255.255.Host Address:25.34.12.56Mask Complement: 0.0.255.255Last Address: 25.34.255.255 However, we need to mention that this is the largest possible block with 216 addresses. We can have many small blocks as long as the number of addresses divides this number.23.See below. The number of created subnets are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required.a.log22 = 1Number of 1’s = 1Number of created subnets: 2b.log262 = 5.95Number of 1’s = 6Number of created subnets: 64c.log2122 = 6.93Number of 1’s = 7Number of created subnets: 128d.log2250 = 7.96Number of 1’s = 8Number of created subnets: 25625.a.log21024 = 10 Extra 1s = 10 Possible subnets: 1024 Mask: /26b.232− 26 = 64 addresses in each subnetc.First subnet:The first address is the beginning address of the block.first address in subnet 1: 130.56.0.0To find the last address, we need to write 63 (one less than the number of addresses in each subnet) in base 256 (0.0.0.63) and add it to the first address (in base 256).first address in subnet 1: 130.56.0.0number of addresses: 0.0.0.63last address in subnet 1: 130.56.0.63 d.Last subnet (Subnet 1024):To find the first address in subnet 1024, we need to add 65,472 (1023 × 64) in base 256 (0.0.255.92) to the first address in subnet 1.first address in subnet 1 130.56.0.0number of addresses: 0.0.255.192first address in subnet 1024: 130.56.255.192Now we can calculate the last address in subnet 1024 as we did for the first address.first address in subnet 500: 130.56.255.192number of addresses: 0.0.0.63last address in subnet 500: 130.56.255.25527.We first change the mask to binary to find the number of 1’s:a.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24b.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8c.11111111 11111111 11100000 00000000→ /19d.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 /2029.If the first and the last addresses are known, the block is fully defined. We can firstfind the number of addresses in the block. We can then use the relationN =232− n → n= 32 − log2Nto find the prefix length. For example, if the first address is 17.24.12.64 and the last address is 17.24.12.127, then the number of addresses in the block is 64. We can find the prefix length asn= 32 − log2N = 32 − log264 = 26The block is then 72.24.12.64/26.31.Many blocks can have the same prefix length. The prefix length only determinesthe number of addresses in the block, not the block itself. Two blocks can have the same prefix length but start in two different point in the address space. For exam-ple, the following two blocks127.15.12.32/27174.18.19.64/27 have the same prefix length, but they are definitely two different blocks. The length of the blocks are the same, but the blocks are different.33.Group 1For this group, each customer needs 128 addresses. This means the suffix length is log2128 = 7). The prefix length is then 32 − 7 = 25. The range of addresses are given for the first, second, and the last customer. The range of addresses for other customers can be easily found:1st customer:150.80.0.0/25to150.80.0.127/252nd customer:150.80.0.128/25to150.80.0.255/25...……200th customer:150.80.99.128/25to150.80.99.255/25Total addresses for group 1 = 200 × 128 = 25,600 addressesGroup 2For this group, each customer needs 16 addresses. This means the suffix length is log216 = 4. The prefix length is then 32 − 4 = 28. The addresses are:1st customer:150.80.100.0/28to150.80.100.15/282nd customer:150.80.100.16/28to150.80.100.31/28...……400th customer:150.80.124.240/28to150.80.124.255/28 Total addresses for group 2 = 400 × 16 = 6400 addressesGroup 3For this group, each customer needs 4 addresses. This means the suffix length is log24 = 2. The prefix length is then 32 − 2 = 30. The addresses are:1st customer: 150.80.125.0/30 to150.80.125.3/302nd customer: 150.80.125.4/30 to150.80.100.7/30...……64th customer: 150.80.125.252/30 to150.80.125.255/3065th customer: 150.80.126.0/30 to150.80.126.3/30...……2048th customer: 150.80.156.252/30 to150.80.156.255/30Total addresses for group 3 = 2048 × 4 = 8192 addressesNumber of allocated addresses: 40,192Number of available addresses: 25,34435.There are actually two choices. If the ISP wants to use subnetting (a router with 32output ports) then the prefix length for each customer is n sub = 32. However, there is no need for a router and subnetting. Each customer can be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ISP server. In this case, the whole set of the customer can be taught of addresses in one single block with the prefix length n (the prefix length assigned to the ISP).。